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若耶)11月13日,趁着周末,游客刘春来和家人来到位于遂宁市蓬溪县的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游玩。经提档升级后的景区虽然才开放不久,但人气很旺,颇受游人青睐。尤其是景区内本草古镇的特色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景区升级后,看点十足,玩法多样,可以在这里耍一整天。”刘春来说,令他感触最深的,还是景区内精心融入的本草文化,人在景中走,处处可见可感本草元素,让观光游憩与健康生活体验在这里相得益彰。  “蓬莱胜景誉人间,美景奇闻任畅谈。”自东晋置县,蓬溪已走过1600余年,因其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素有“梓东邹鲁、文献名邦”等美誉。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蓬溪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完善“红色润心、书法修心、廉洁净心、孝道爱心、山水舒心、本草仁心”之“六心”文旅体系,深耕“《本草纲目》诞生地”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加快建设文旅融合知名县、生态宜居康养城,力争让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蓬溪县共接待游客约9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1亿元,同比增长3.8%。按照“公共+文化+生态”的理念,蓬溪将白塔公园改建成为一个集古迹保护、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公园。 蓬溪县委宣传部供图串珠成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塑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从遂宁市区沿国道318线驱车驶入蓬溪城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中国书法城”牌坊,浓郁的文化气息从入城的这一刻扑面而来。事实上,流韵千年的蓬溪,境内拥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在全省县级行政区中名列前茅。  如何将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这是新时代蓬溪人必须回答的课题之一。今年以来,蓬溪以“《本草纲目》诞生地”为魂,以“养生养心大健康产业”为基,以“本草文化、国药精神”为线,以“整合文化资源、提升现有景区、群众可受益、经营可持续”为原则,着力打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塑造三产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年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淀,为蓬溪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注入更多元素和内涵。“根据专家考证,药圣李时珍与蓬溪颇有渊源,其传世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在蓬溪完成的初稿,其长子李建中任知县时开创了蓬溪书院文风。不仅如此,蓬溪还有‘万亩千品’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全县有植物源性中药材品种1000余个,规模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县内有20多个规模较大、具有观赏性和科普教育功能的中药材基地。”蓬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说。  作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的核心景区之一,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已然迎来不少游客,来此开启本草研学之旅,感受“园中三味”——药味、雅味、趣味。  从空中俯瞰,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依山傍水,台地和半岛种植了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草本药材。青黛湖、长卿岛、回春码头、半夏码头、剪秋桥、天冬林……环湖骑游道上,游客一边优哉游哉地骑车,一边观赏湖光山色、茂林修竹。“我们利用景区土地种植中药材,既能满足观景需求,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到药材成熟期采收加工后,会更换适应季节的品种,继续栽培,增加群众的收入。”景区相关负责人说,景区的本草学堂和时珍中医文化馆还开设了识医理、记方剂、写药名等研学课程,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标本识药、利用工具制药等寓教于乐的项目,趣味十足。  “打卡”蓬溪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不仅可体会“园中三味”,还能体验“香溪谷—万峰山—赤城湖”生态文化长廊的“谷中三味”、高峰山景区的“山中三味”,这条线路有机联结了自然生态、文旅资源等独具蓬溪特色的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通过做精每一个小景点,实现蓬溪各景点和资源“1+1>2”的聚合效应。  今年,蓬溪还特地组建了环溪书院,招录中医药专家、文史专家、教师等志愿者,组织学生开展研学之旅,并为体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的游客服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情景剧、《山盟水约》《蓬溪三字经》等一批文艺新作登台,让游客养心又养眼,以知识养分持续讲述“有意思、有意境、有意义”的蓬溪故事。  “下一步,蓬溪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产业链,打造体现蓬溪多元优秀文化的新‘三味书屋’,策划体现以研学、康养度假等为特色的多条旅游线路,形成独特的蓬溪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域旅游格局。”蓬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蓬溪将书法艺术与群众生活相融,让“书香”成为蓬溪醒目的城市印记。图为“中国书法 蓬溪表达”万人书法创作活动现场。蓬溪县委宣传部供图以文铸魂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文旅项目提档升级  在蓬溪众多城市名片中,毫无疑问,“中国书法之乡”是其中最亮眼的那一张。2000年至今,蓬溪已连续六届被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法)之乡”。  近年来,蓬溪将书法艺术与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相融,实施书法主题城市建设、举办“书法‘七进’”“校牌竞写”等系列活动,让“书香”成为蓬溪醒目的城市印记。目前,蓬溪县城区已建成5个书法主题公园、30座书法牌坊、3.5万平方米书法阵地,县城内店招牌匾书法化达90%以上,书法文化研学主题游线路逐渐成熟。  以书香为魂,蓬溪创新“跨界”推进文旅融合,实施“文旅+生态”,建设书法森林公园、拓展书法湿地长廊;实施“文旅+商贸”,改造书法创意街区、盘活书法特色小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擦亮特色文化品牌。  11月,正是金丝皇菊丰收的季节,在高峰山森林康养度假区,千亩金丝皇菊竞相绽放、菊香四溢。经过5个多月的推进,高峰山大门及周边景观、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孝德广场等核心区提档升级工程完工,于近日正式开园迎客。  在被誉为“川北第一名山”的高峰山内,“八卦迷宫古建筑群”和“老君石雕塑”被称为“高峰奇观,天下双绝”。从高峰山山脚沿着新修建的登山步道一路向上,清新的空气让人尽情“森”呼吸。在山顶上的养心亭,讲解员正为游客讲述发生在蓬溪的二十四孝故事和其背后的孝道文化。从这里向山下望去,药材种植与山、林、田、水、村自然融合,呈现出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田、田中有画的产业生态景观。  感受完高峰山的一抹“生态绿”,移步至大石镇牛角沟村,可开启一段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记忆的“红色之旅”。90多年前,旷继勋率部在牛角沟村起义,竖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西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为用好这一红色资源,2个月前,中国·四川红军第一村(牛角沟精品示范村)建设开启提档升级“百日攻坚”,紧扣“传承红色历史、打造红色名片”的核心价值,按照三大组团式建设思路,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49个项目,将红色文化基因植入建设全过程,着力将牛角沟村打造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示范区、追忆红色文化核心区、振兴美丽乡村样板区”。  近年来,蓬溪坚持以文铸魂,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按照“保存量、促增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今年以来,蓬溪通过“项目推进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的方式和“牵头领导+项目秘书+专班推进+绩效督办”的模式,重点推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沿线项目建设。一张张“规划图”“施工图”正在变为一幅幅实景图,目前高峰山森林康养度假区、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宝梵仙画农庄已成功开园,蓬溪市民中心装饰装修正加快推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上的核心景区之一——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集内湖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科普研学、休闲运动、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刘作鹏 摄丰富供给完善设施创新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欢迎来到蓬溪!这里是游客集散中心,可以了解蓬溪县域旅游线路、农旅特色农产品和商品。”11月14日,走进蓬溪县宝梵镇宝梵驿站,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前来介绍。  宝梵驿站由游客集散中心和电商中心组成,在游客集散中心大屏幕上,展示着蓬溪20个乡镇(街道)的特色风貌。另一侧的电商中心,销售着土特产品以及独具特色的蓬溪旅游商品。  宝梵驿站不远处,便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宝梵壁画,宝梵寺始建于北宋,由宋英宗赐名,明代复建时留下壁画12铺,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绘画技艺精湛,被誉为“仙画”。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蓬溪打造了以壁画为主题的宝梵仙画农庄,高标准建设壁画展示展览厅、仙画主题酒店、民宿酒店、观光栈道、农产品分拣存储中心等设施,打造“游、学、研、产、赏”为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观光旅游综合体。  “开门迎客虽然才两周,但来游玩就餐的客人很多。”仙画主题酒店相关负责人说,“游客在此可享受到田园乐趣,体验到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的农村田园生活,沉浸在赏壁画、读历史、品文化的独特魅力中。”  “伴随着旅游发展新趋势,我们打开新思路,积极完善配套,拓展旅游消费新空间。”在蓬溪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看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才能弥补传统旅游的不足,实现四时可游、四季能游、四处宜游。  今年以来,蓬溪积极对标星级景区标准和各类度假区、基地、街区、小镇等建设标准,加快完善旅游产品、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科学布局旅游业态。同时,全面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蓬溪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和层次。被誉为“洞天仙境”的高峰山内,“八卦迷宫古建筑群”和“老君石雕塑”被称为“高峰奇观,天下双绝”。刘作鹏 摄  紧跟旅游市场风向,一些新玩法、新场景、新业态在蓬溪开花结果。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攀岩基地便是其中之一,一面原先采石场留下的破损石崖,经过创意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遂宁首个将户外运动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户外运动场所——攀岩飞拉达片区,游客可在此体验专业攀岩,即将修建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拓展训练区等场所和设施,将进一步丰富群众和游客的休闲运动需求。  与此同时,蓬溪还在不断丰富特色文旅产品供给。以旷继勋牛角沟村起义为蓝本,蓬溪推出红色情景剧《红飘带》《推磨尜》,受到广泛好评;中国·红海本草康养度假区推出百草宴,菜品以药膳为主打,辅以有药用价值食材烹制的家常菜,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在宝梵农庄,游客可在壁画绘制体验活动室,动手感受壁画绘制过程。  蓬溪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聚焦文旅融合知名县建设,蓬溪将加快形成“红色润心、书法修心、廉洁净心、孝道爱心、山水舒心、本草仁心”之“六心”文旅体系,聚智聚力打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旅游线路,打好养心文化牌、走好文旅融合路,吸引周边游客到蓬溪养心养生,把“过客”变“留客”,让“流量”变成“留量”,加快建成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红色书乡旅游度假区,让“红色书乡、本草蓬溪”品牌知名度更广、美誉度更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7
抗过高温干旱 新农机新农艺保丰收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今年种的大豆我们大部分都准备留种,这两天,工人都在地里除杂株。天气晴好的话,本周末就进行大面积收获。”11月14日,在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奉光荣站在田边望着一排排密密的大豆,深褐色的豆荚个个颗粒饱满。机收大豆。受访者供图  奉光荣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去年他的家庭农场试着套种了200多亩玉米大豆,玉米亩产近500公斤,大豆亩产140公斤。尝到甜头后,在今年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奉光荣一鼓作气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600多亩,成为今年全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最多的种粮大户之一。  “其实一开始心里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是有些打鼓的。”奉光荣说。但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及其团队的帮助指导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种植。  去年,奉光荣家庭农场的玉米、大豆双丰收,每亩纯利润有1100元到1200元。今年大面积扩种,奉光荣的底气还来源于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农机上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节约不少成本。”奉光荣热衷于改造农机,“川内的玉米收割机基本只收获玉米棒子,我们通过对稻麦联合收割机清选、脱粒装置的改进,就能配合玉米收割机对籽粒进行脱粒。改进后脱下的籽粒更干净,破损率也更低。”他举例说,正是有了这样的节本增效,才给了他扩大规模发展的信心。  今年大豆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奉光荣的大豆收割机改造也已经完成。“大豆的收割也是对稻麦收割机进行改动,做到一机多用。同时,我们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奉光荣说起农机,便打开了“话匣子”,“改造后的机器需要调整部分参数,更换和加装部分配件使其适宜于大豆机收,降低破损率。”  几天前,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安居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大豆进行测产。位于双祠堂村的大豆亩产达180.2公斤,创造了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纪录。“今年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玉米能够基本不减产,又增产大豆,实在是不容易。”奉光荣感叹道。  对农场来说,大豆收获之后,主要的工作是备耕。“今年从整理撂荒地到玉米大豆播种,整个过程都有点匆忙。明年我们对地形地貌、土地肥力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后,准备的时间更加充裕,一定会比今年更好!”奉光荣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17
(刘晓 记者 张琳琪)金秋时节,射洪城乡大地,水清岸绿,移步换景。近年来,射洪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旅游作为改善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山水融合、文旅结合、工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新局面,射洪市正逐步朝着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态旅游目的地、节假日休闲度假首选地等目标不断前进。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快,是射洪市民近年来的切身感受。“生态射洪”也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正因为如此,第四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选择落地射洪,大会于11月15-17日召开。据悉,第四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遂宁市林业局、射洪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期间,将举办开幕式、生态旅游参观、四川生态旅游发展大会暨生态旅游投融资大会和峰会论坛。在螺湖半岛举行的开幕式将充分展现省内各市(州)生态旅游发展成就。其间还将举行林业产业峰会、绿色低碳峰会、森林康养峰会、自然教育峰会等。届时,业内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将围绕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康养养生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开展研讨和交流合作。涪江射洪段水清岸绿守望蓝天白云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如今,蓝天如海、白云如帆的生态美图频频刷爆射洪市民的朋友圈。“蓝天、白云、朝霞,你看多美,看着就让人高兴!”射洪市民张燕每天在朋友圈记录家乡变化,“最大感受就是蓝天越来越多了!”“射洪蓝”也深深吸引了很多来射洪工作创业的外地人,来自江西做餐饮生意的林微说:“射洪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重,射洪发展生态旅游底气十足、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射洪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弧中心,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射洪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省内游”“周边游”“就近游”等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成都、重庆及遂宁周边市区的游客。2021年,全市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37万人次,同比增长5%。交通条件便利——射洪现有公路总里程2704公里,G93绵遂高速、S2成巴高速、G247线穿境而过,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形成了射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射洪与周边市县实现1小时通达,与各个乡镇、景区景点实现半小时通达,覆盖率达到100%的村道公路让村村通变成现实,成为射洪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文生态良好——射洪自然风光秀美、气候环境宜人,拥有梓江、涪江两大水系,是一座森林覆盖率达36%、江河总水面积达6.5万亩的江畔之城,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中国绿色生态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去年以来,“大地景观有山有水、子昂文化有诗有酒、洪城小吃有滋有味、射洪人民有情有义”的射洪“八有”越来越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推动林旅融合生态旅游独具特色近年来,射洪坚持以林旅融合为重点,聚焦“山水”“诗酒”两篇大文章,围绕文化生态旅游、工业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科普研学旅游四大主题,构建了“一城三核一轴、五区多点一环”的发展格局,推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养生、农事体验、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业态的发展,打造了两江画廊、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等亮丽名片。秋风送爽,天朗气清。顺着“生态工业之旅”线路,通过G247前往沱牌镇舍得文化旅游区,游览沱牌舍得生态工业旅游基地,体验生态酿酒研学之旅;随后来到牛心村酒粮酿造基地,十里酒粮、田园牛心,可以感受这里静谧、惬意的乡村景色;再前往瞿河镇3536三线城,可以参观工业旧址、欣赏菊花美景。另一边,顺着“生态康养之旅”线路,在螺湖半岛可以赏花游水,沐浴阳光;约6公里的两江画廊,集生态观光、文化研学、休闲度假于一体;在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可以拜谒“海内文宗”陈子昂的古读书台,欣赏金华山的灵秀山水。山峦叠翠,水天一色。浓淡相宜的“天空蓝”“生态绿”“河水清”,已成为射洪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走出了一条具有射洪特色的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发展道路。青山环抱的射洪城区塑造城市形象旅游品质加快提升项目至上,品质为王。射洪市牢牢抓住品牌建设,将重点打造、品质提升与全域覆盖相结合,全面提升射洪的生态旅游整体水平。加快创建旅游品牌,将190亿元投融资资金整合到20个主要项目中,重点支持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两江画廊等重大项目,形成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三大主要业态为支撑,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将拥有特色资源、具有发展潜力的11个乡镇和11个村落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以醉美“百里农环线”进行串联,构建乡村旅游基本发展格局。同时,按照“生态引领、文化塑魂、共建共享”的发展要求,大力提升生态旅游硬件质量和软件水平,擦亮“中华诗酒乡·智慧子昂城”的金字招牌。完善硬件配套,持续完善生态旅游区硬件配套和周边产业建设,围绕生态旅游供给端提质升级,高标准建设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二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12家,提高全域旅游接待水平。丰富文化内涵,依托子昂文化、诗酒文化、目连文化、科普科考文化,开发国学寻踪研学之旅、生态酿酒研学之旅等5条研学旅行线路,丰富了旅游业态和产品的文化内涵。广泛宣传推介,制定《射洪市全域旅游宣传营销联动方案》,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媒体+公众”五位联动立体营销机制,大力宣传射洪文旅资源,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展示射洪形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射洪市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生态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进入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良性发展轨道。”射洪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射洪将积极学习借鉴各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做法,努力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合作,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底层逻辑,努力推动射洪生态旅游迈上新的台阶,将射洪建设成为更高质量、更加全面、更可持续、更有韧性的“全国百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11月13日,记者走进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发现一家名为“知青旧居”的茶社门前支起了一个小摊,锅里的抄手还冒着热气,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这不是在遂宁火车站“黄焖鸡米饭”店内摆摊卖小吃的王大爷吗,怎么把小摊开到了这里?  大爷名叫王兴云,现年58岁,是海龙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这两年车站生意不太好,他看到老家的乡村振兴发展,今年6月底下定决心,将小吃摊一股脑儿全搬了回来。目前每天在家门口经营小摊,卖抄手、凉粉、凉面等,没想到生意还挺不错!  “看到村干部之前发的‘招贤令’,感觉还是老家比较有前途。”王兴云说,“6月底回乡以来,周末每天能达到700元收入,平时每天也有200元-300元收入。”  “随着乡村振兴项目不断落地,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多,2018年起我们在网上广发‘招贤令’。”海龙村村党支部书记熊建告诉记者,海龙村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点对点通知等方式,鼓励大家返乡发展。2018年海龙村常住人口仅190多人,目前已增加至600多人,其中回引海龙村籍优秀大学生、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者39名,让“归乡雁”成为“带头雁”。  今年4月,以沼气为特色的“海龙凯歌”农旅园区正式开园,已累计接待游客68.15万余人次,由于地处园区核心区,海龙村村民纷纷利用自有庭院发展出特色餐饮、民宿等,高涨的人气,给村集体经济增收 210 余万元,群众人均增收 6000 余元。  海龙村5组今年48岁村民周小琼,回乡后就在家门口开了个小吃店,卖手工凉粉、凉面,还将家里修缮一新,办了一家茶社。她说:“现在返乡创业,既能照顾老人,还有更稳定的收入,比在外打工挣3000元月工资还划算些。”  熊建表示,今年海龙村不准备再发“招贤令”了,因为返乡发展的“钱途”越来越好,大家都心知肚明。当然,海龙村还会继续招引“归雁”,也有底气、有信心让更多农户加入到乡村振兴当中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16
(木易)江畔之城,山水共情。11月6日,第二届“运动之城·诗酒射洪”2022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名运动爱好者齐聚射洪涪江之滨,沿着负氧离子浓度“爆表”的螺湖半岛健身步道,一边健身,一边欣赏沿途自然风光。  “江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参赛运动爱好者由衷感叹。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射洪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11月16日,第四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将在射洪开幕。本届生态旅游博览会以“天赐天府·自然自在”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场景,凸显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价值,擦亮四川生态旅游名片,促进射洪以及全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自然生态优势汇聚,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自身资源看,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森林覆盖率达36%,江河总水域面积达6.5万亩,良好的生态本底成为射洪的城市底色。从全省生态旅游布局看,射洪地处四川重点生态旅游线路东环线,区位优越助推生态旅游发展。去年,射洪累计接待游客1237万人次,同比增长8%。  “把握生态文明之机、借力生态文明之势、走好生态文明之路,让有山有水的大地景观展现活力、让生动活泼的绿色画卷在射洪大地上铺展。”射洪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射洪始终坚持以生态思维推动山水融合、文旅结合、工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新局面,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态旅游目的地。远眺射洪城区,良好的生态本底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底色。滕雨轩 摄保护优先厚植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1000多年前,在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笔下,射洪的山水饱含诗情画意。  清风吹过重重山岗。1000多年后的今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是当地市民以及外来游客对射洪城市深刻和直观的感受。这种感受与生活碰撞,便具化成了射洪市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亲密互动的生活态度。  “今天去骑行哦。”11月5日,又是一个平凡的周末,射洪市民吴丹拨通了朋友的电话,脱口而出的还是那句熟悉的话:“换装备出发。”  节假日邀约朋友骑行是吴丹的日常生活爱好,“我的家乡环境好,山清水秀,空气怡人,有空就想来一场‘洗肺’的吸氧之旅。”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据可查。数据显示,射洪森林面积94.46万亩、林地面积75.38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6%。生态本底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射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从2016年的83.6%提升至2021年的92.1%。2022年前10月,射洪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  保护为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源自射洪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温情守护。目前,射洪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实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有效促进了全域森林资源保护;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与河长制等专项工作,减少人为活动和工业发展对生态保护的危害;加快推进全域生态植被恢复和功能提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营建河流渠系绿色生态廊道……  “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绘就了厚重的生态底色和发展基础。”射洪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射洪境内群山环抱,涪江、梓江穿境而过,形成了太湖、螺湖、金湖、柳湖等湖泊,山与水交融配合,造就了“半城山色半城湖”的隽秀景观,让射洪先后摘得“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等荣誉。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全市已探知的旅游资源点共有1000余处,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投资潜力。”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射洪将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精心塑造了山水文城和谐相融的城乡整体风貌,精心打造“绿满山川、水润洪城、子昂故里、诗酒相和”的城市形象,为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和人文底蕴。射洪“两江画廊”,全长约6公里,融射洪涪江、梓江景色与乡村自然风光于一体。 王兵 摄激发活力推动生态乡村旅游连点成片  11月10日下午1点多,射洪市广兴镇双江村村口的拾意乡建艺术馆内陆陆续续有客人落座,艺术馆负责人吴海燕也开始忙碌起来。  吴海燕原本在射洪城区经营生意,去年“两江画廊”景区开放时,她在这里租用改造后的农房开了这间艺术茶社。“有山有水,空气质量很好,我更愿意到这里享受慢下来的生活状态。”吴海燕转过头看了看茶社外的花海,“这里让我很放松,精神愉悦。”  “两江画廊”是射洪提升涪江山水文化及陈子昂文化内涵,推动射洪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载体之一。项目依托人文遗迹陈子昂衣冠冢、水文生态两江(涪江、梓江)而建,包括螺湖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双江村和文宗苑等核心景区,以旅带产,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在双江村建设了田园花海区、诗意文创区、田园集市区、古韵雅苑区,让河流与山野交相辉映,水系与文脉相互融合。”四川来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双江项目现场负责人涂翔介绍,在双江村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和自然本底,并对200多亩土地进行修复。“我们设置了3套污水处理设备,完全能满足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让吴海燕留下来的不仅是秀美的山水,还有不断丰富的业态和走高的人气,这些都更加坚定了她在此投资的信心。  以螺湖半岛为起点,景观道路沿涪江盘旋延伸,沿途的螺湖半岛生态农庄、螺湖水世界、文宗苑、花海、银杏大道、柳荫大道、崖壁雕塑等景点,将射洪水岸旅游连成片。在绵延约6公里的观景道路两侧,遍布民宿、餐饮店和文创馆等业态,旅游巴士将一车又一车游客带到这里。  “由双江村村集体和旅投公司成立联合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建设、业态招引、经营管理等,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涂翔说,当地群众以宅基地、自留地等入股分红,还可以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带动2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  “借村子发展旅游的机会,我开了个茶馆,节假日游客很多,不出门都能挣钱。”村民衡开碧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  生态优先,绿色打底,射洪生态乡村旅游绽放绚丽光彩。“统筹整合涪江两岸的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旅游景区建设,我们规划建设了沿江健身、骑行等游览步道,形成了既具景观特色又有观光基地,兼具产业发展的山水画廊,打造涪江文旅产业经济发展轴。”射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说,射洪还依托特色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规划建设了桃花山旅游景区、螺湖半岛旅游景区、锦绣时光旅游景区、东山原乡旅游景区、瞿河农业旅游景区5个自驾游景区,打造了11个旅游小镇、55个文旅村落,“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大环线串联,串起了生态旅游主干线上的毛细血管和景观节点,构建起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生态乡村旅游产业格局,让全域旅游朝着更高质量迈步。”螺湖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山青、水绿、天蓝,成为射洪城郊周边备受群众、游客青睐的一处田园综合体。 刘作鹏 摄融合创新释放工业生态旅游潜能  “请大家注意脚下,有序下车,我们将乘坐观光车前往厂区参观。”11月2日下午4点多,一辆旅游大巴开进位于射洪市沱牌镇的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这已是当天第10批前往参观的游客。  落实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林草生态旅游事业与产业“两业并举”,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的安排部署,射洪坚持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壮大绿色产业,打造了以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工业生态旅游景区。  沱牌舍得临近涪江,依山傍水。走进园区,除了“提神醒脑”的浓浓酒香,道路两侧都是葱郁树林以及爬满厂房外墙的藤蔓植物,处处洋溢着绿意。  “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占地面积650万平方米,种植了300多个树种,近400万株树木,复合绿化率高达98.5%。”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饶家权介绍,园区树种选择有讲究——选种的是既有利于酿酒又有益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树种。  “生态酿酒”,这是舍得酒业坚持了40多年的价值取向。早在上世纪80年代,舍得酒业就将“绿色”作为品牌基因和品质密码,建成了全国首家生态酿酒工业园。如今,除了肉眼可见的生态环境,沱牌生态工业园还形成了从原料供应到产品销售,涵盖能源多级利用、物流系统集成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生态网络。  今年6月8日,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宣布成立,规划面积361.66平方公里,包括射洪市沱牌镇、瞿河镇、明星镇,蓬溪县天福镇、红江镇及大英县回马镇6个镇全域,其中以射洪市沱牌镇为核心区。产业园将以酒业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酒业关联产业、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特色农产品加工、文旅融合等产业,力争在今年实现产值150亿元,到2025年实现产值达500亿元。  以“一瓶酒”催生一个产业集群,以“一个园”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射洪抢抓“川酒振兴”机遇,坚持聚焦特色、做强优势、做优品牌、做大龙头、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全国白酒优势产区”建设。目前,射洪共有98家白酒及配套产业企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射洪白酒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98.1亿元,同比增长53.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38亿元,同比增长14.5%。  “依托底蕴深厚的酿酒文化和生态发展成果,以精致农林为依托、以沱牌舍得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支撑,射洪正加快探索‘工业+’‘文旅+’,着力打造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射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努力将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成集工业观光、生态观光、科普探秘、互动体验、文化艺术、康养度假、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地。  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不只有舍得酒业。在射洪经开区,从空中俯瞰“锂电之都核心区”,这片产业发展的热土被群山环抱,厂房分布有致,向天际延伸,这里是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去年,射洪锂电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今年力争达成320亿元的总产值。  发展生态经济,引领产业振兴。当前,射洪正集聚锂电产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转型升级机械电子产业,壮大食品饮料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区、示范区,以锂电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在射洪蓬勃发展。  “近年来,射洪聚焦‘山水’‘诗酒’两篇大文章,围绕文化生态旅游、工业生态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科普研学旅游四大主题,构建了‘一城三核一轴(子昂文化旅游城,金华山生态旅游区、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涪江文旅产业经济发展轴)、五区多点一环(桃花山旅游景区、螺湖半岛旅游景区、锦绣时光旅游景区、东山原乡旅游景区、瞿河农业旅游景区5个自驾游景区,11个旅游小镇、55个文旅村落和射洪乡村旅游休闲大环线)’的发展格局,推动了生态旅游业态的丰富发展,实现生态旅游产值4.7亿元,林业总产值20.79亿元。”射洪市委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射洪将持续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射洪特色的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绿色发展道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15
(王维 记者 张琳琪)11月12日,中国沼气文化之乡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李兵工作室”在安居区海龙村举行揭牌仪式。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党委书记、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沼气文化之乡文化艺术顾问曾来德,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荣仲,市委书记李江,中国美协理事、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李兵,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黄胜凡,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传统水墨画研究院院长薛从伦出席揭牌仪式。仪式上,曾来德、李兵等嘉宾共同为“李兵工作室”揭牌。李兵被聘为“中国沼气文化之乡文化艺术顾问”,并捐赠了作品。曾来德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了新蓝图,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推动力。在海龙凯歌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洋溢繁荣与创造的热土上,“李兵工作室”的揭牌成立,必将为“沼气能源村”新注入“精神能源”,为海龙村推进文化振兴增强文化力量,让老百姓能够不断接受艺术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希望工作室积极发挥作用,努力创作,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富足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李兵向遂宁市委、市政府,安居区委、区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给予“李兵工作室”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将把工作室作为落实“二为”方向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基地,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生动的乡村振兴一线,扎根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以“海龙凯歌、低碳共富”为生动缩影,不断丰富提炼创作主题、萃取创作题材、捕捉创作灵感,努力创作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遂宁和川渝人民厚爱的精品力作。受市委书记李江委托,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岳建光代表遂宁市委、市政府向“李兵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李兵工作室”正式入驻,必将为更多艺术工作者带来无尽的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希望安居竭诚尽力为工作室创造环境、提供帮助、强化保障,将工作室打造成享誉川渝、闻名全国的书画艺术交流基地。希望工作室加强创作、丰富内容、提升品位,把安居沼气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双方要以笔为骨汇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墨生韵谱写遂宁文旅发展新篇章,以画为媒展示“成渝之星”激昂奋进新形象。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罗蓉,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关云飞,四川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建联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永翔,市领导涂虹、陈晓波参加活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4
“以前开车从这边经过总是提心吊胆,上次向巡察组反映情况后,问题立即就解决了!真的是帮了个大忙!”近日,大英县河边镇大屋沟村周大哥开车经过整改后的村道路时满脸笑容。今年3月至6月,大英县委第一巡察组入驻河边镇,延伸对河边镇内26个村开展村级巡察。在大屋沟村走访中,有村民反映5社(原8社)陈长松家外路段仅用砖头支撑,逢场天多辆车同时停靠,存在垮塌风险。河边镇大屋沟村5社(原8社)陈长松家外路段整改前情况)“农村道路出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马上办理!”县委第一巡察组3名同志随即实地查看、丈量取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大屋沟村村道路2008年修建完成,是河边镇原福禄总支通往中江县永丰乡的必经之路。因常年受雨水冲刷侵蚀,导致路基泥土塌陷,路面悬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又因村内经费有限,便用砖头撑起混凝土路面,暂时解决燃眉之急。经组务会讨论,县委第一巡察组启动立行立改程序,督促河边镇党委进行整改,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向县交通运输局申请路基修复资金,于当月完成道路整改工作。巡察期间,督促河边镇开展道路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行动,在临水、临崖等路段设置警示标牌34处、围栏414米,切实增强群众出行安全。河边镇大屋沟村5社(原8社)陈长松家外路段整改后情况“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身边的小事就是我们巡察工作的大事。”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大英县委深刻把握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规律,坚守政治巡察定位,增强做好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自觉把对村(社区)巡察作为推动新一届县委巡察工作深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六届县委第二轮巡察中对5个镇及107个村(社区)全方位多层次巡察,构建“县-镇-村”联动整改格局,修订推送《巡察整改指南》,印发整改“双公开”通知,对1080个问题多层次多维度全面反馈,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推动“大美大英”建设加快成势。“只有将巡察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才能既获得群众的信任,又充分彰显巡察监督震慑力!”大英县将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对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以“立行立改”推动巡察整改“立竿见影”。(供稿:大英纪委监委)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1-11
——大英县推进为干屏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杨璐  唐千惠  张小星  张琳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四川,是全国行政村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在迈步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因地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振兴的关键。位于四川丘陵地区的遂宁市大英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着重突出乡村自身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色“在地文化”,在打造“为干屏精品(示范)村”的过程中,契合时代要求、立足村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深度挖掘卓筒井特色文化,充分整合盘活资源,将“沉睡资源”变“发展资本”,实现全要素联动、全产业提升、全区域塑造。短短时间,让一个先天禀赋并不突出的乡村变成了备受瞩目的“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9月28日以来接待参观游览30余万人次,预计2023年可实现年游客量80万人次。为干屏村蝶变的背后,是大英县做足在地文化“直译”文章,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探寻乡村全面振兴“密码”的成功实践。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  (张昌明 摄)谋定而动、规划引领   让振兴有“方向”大英坚持系统性思维,不仅把乡村振兴规划融入国家、省、市的事业大棋局中,还通盘考量土地空间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历史文化传承、村落民居建设等要素,突出一体推进、多规衔接。正视问题,找准短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位于大英县西南15公里,全村面积4.42平方公里。文化、产业、土地等资源有一定基础,但总体较为分散闲置。辖区内有千年历史的“卓筒井”,但相关的非遗、盐卤等资源处于“沉睡”状态;已发展16年的甜桃产业虽曾帮助村集体经济告别“零时代”,但整体仍面临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优、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多年以来,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分离、活力不足等问题。规划引领,量身定制。为唤醒“沉睡”资源,让分散闲置资源“拧成一股绳”。2021年5月,大英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部署“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市委、市政府部署“美丽遂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契机,将卓筒井镇为干屏村列为“美丽遂宁·宜居乡村”精品(示范)村之一。突出地域特色,锚定项目主题。为干屏村以“精品村”建设为抓手,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依托桃果产业和卓筒井文化两大得天独厚优势,量身定制“宋井”“桃源”两大主题,锚定“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建设目标。打磨建设方案,高效整合资源。按照“规划不翻烧饼、建设不走弯路”“政府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原则,携手专业规划团队,结合市场需求,精心打磨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宋井桃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集中投放27个项目,涵盖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生态整治等多个方面,引导资源要素有机联动、融合利用、集聚发展。紧抓试点契机,激活土地活力。以全国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成果,高水准推进“多规合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不仅成为了全省首个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的案例,还有效助推为干屏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空间有序布局。为干屏村精品示范项目规划,既打破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惯性思维,还从布局到外观到选材,彰显出乡风乡味、乡愁乡韵,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产村一体、融合发展   让振兴有“特色”在为干屏精品(示范)村规划建设中,大英坚持农文旅充分融合发展,积极引导资源要素向中心集聚,将产业、文旅、生态等有机结合,打破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单打独斗、单兵突进的局面,实现互促互进,协同推进。打好“文化牌”,解锁独一无二“振兴密码”。为干屏村的宋代卓筒井非遗文化是其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独到之处。三大组团集群展现,让文化“活起来”。创新构建“宋驿”“宋村”“宋节”三大组团,复现宋代场景。深度挖掘钻井工艺、制盐技艺及桃花桃园等独特文化,以“盐”“井”“桃”三大文化IP衍生出卓筒井会客厅等十余个主题区,丰富三大组团内涵。多种形式活态传承,让文化“火起来”。一方面,依托在地文化催生盐卤温泉民宿酒店、宋代市井生活集市“管咸市”、文创中心、体验研学等特色业态,以及贯穿全年的文化活动,让文化不仅“看得见”还能“摸得着”。另一方面,做优“宋井脆”“宋井甜”“卓筒盐”等特色商品,研发、更新“卓筒宴”“桃花酿”“桃花饼”等特色产品。让文化不仅“摸得着”还能“带着走”。走好“产业路”,夯实行稳致远“富民之基”。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向下扎根”。通过更新换代、科学改良,对甜桃这一支柱产业进行升级,截至目前,已有1000亩左右桃林改种优良品种,以往只卖4、5毛钱一斤的桃子将能卖到2、3块钱一斤。同时,坚持“既要饱肚子,还要找票子”“既要卖果、还要卖花”,通过在桃树下套种、建设“百桃园”的方式,着力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既能看又能吃还能卖,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推进产业“向上突围”。延长甜桃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四川卓筒老井酒业有限公司打造本土桃果酒品牌“桃花源”,截至目前,首批2吨“桃花源”已以“宋井桃源”项目开园为契机正式上市,良好的市场反应正助推该公司加快在当地布局深加工项目。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业,让“客流”变“客留”。通过开发农事体验、旅居露营等更加个性化、更高附加值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拉动产业链。产品覆盖高中低消费人群,形成多重示范效应,实现大企业带动、小商户升级、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共同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端稳“绿饭碗”,打造一步一景“宜居乡村”。创建具有大英特色、时代特征、创新特质的巴蜀美丽乡村建设标杆。以生态为底色。在保护大地景观原真性、整体性和乡土性的同时,深挖乡村四季的不同美景,栽培应季作物、配好大地景观。同时,因地制宜优化村落、田园、植被、道路等空间要素,做好农村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庭院果蔬化、大地景观化、城乡一体化“五化”文章,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补短板行动,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文化为亮色。农房立面改造、聚居新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建筑改造,融入宋朝建筑屋角起翘、梁柱斗拱铺排等宋风宋韵,保留乡村空间肌理,配套文化石外墙、灯笼排架、田间栈道、青砖石桥,还原宋代村落场景。村里上世纪70、80、90年代修建的砖混房子甚至土坯房,得以全面整治改造或重建,水系、道路、院落、田土等也得以统一改造提升,变身韵味独具的宋风村落群。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景区一角  (张昌明 摄)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让振兴有“活力”从“为干屏精品(示范)村”打造伊始,大英县就坚持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出发点,以深化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零和博弈”,确保资本有利可图、集体有账可算、农民有钱可赚。用活土地政策,促进集体增收。一方面,充分尊重乡村演变分化趋势,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拆旧复垦等措施,实现“散居变聚居”。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和积极完善耕地、林地、宅基地“三权分置”。规范土地承包权流转行为,把土地用途管制工作落到实处。目前,81户群众通过闲置农房入股经营等方式,实现资本共投、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预计户均年增收4100余元。整合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充分整合乡村振兴衔接、支农、债券、水利发展等涉农资金,大力宣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鼓励群众集资参与,确保资金有效供给。截至目前,带动当地群众投资近700万元建设桃源新村、投资1000余万元发展新业态。尊重市场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大英县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工作理念,改变过去政府从规划设计到项目施工等“大包大揽”的做法,以承担引导和规范职能为主,引入专业旅游公司为运营方,整合专业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创新专业模式、提供专业服务,让市场主体“放开手脚”做。市场化经营前置,专业旅游公司根据自身的一套盈利模式和运作体系,复制其打造其他乡村振兴项目的有益经验、参考国内外类似场景的商业打法,绘制出符合为干屏村发展的商业版图,提前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和各个实施环节中,确保项目建设与后期运营“无缝”对接,使项目从一开始就被赋予可持续的生命力。市场化招商赋能,根据项目特色、结合消费趋势,借助市场手段而非仅依靠政府力量,精准引进有实力、有情怀、有品位的文旅企业入驻发展新业态。重点项目招商工作于2022年7月初全部完成,已成功引进禅驿酒店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等市场主体投资入驻。阿里巴巴不仅投建帐篷营地项目,还就桃产品的销售与当地达成合作协议。市场化营销加持,约定奖补政策及保底客流、经营指标等关键要素,围绕项目创意策划、渠道拓展等制定专业化、系统化的《营销方案》,落细落实基础运营、经营管理等具体内容,确保项目全年各时节均有引流爆点。运营公司根据四季特点规划营销时间轴,选定10月到次年5月为重点时间,策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秋收活动、盐巴节、桃花节等创意活动,并预测客流目标细分,以多平台的媒体矩阵进行系统营销宣传。突出多元联营,带动村民致富。拉动村集体经济。健全完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成立村集体经济联营公司,将群众利益与村集体经济利益、国有公司利益、龙头企业利益进行捆绑。当地已有12户村民主动流转房屋到大英县的国有平台公司——大英县郪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于打造文化主题民宿。带动农民增收。“宋井桃源”项目释放的近500个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优先取得商机、获得多重收益。在管咸市及周边开设的48个“花车摊位”,优先保障本地群众创业经营。当地村民罗孝莲在摊位上贩卖凉粉、凉面、麻花等小零食,生意红火。据其透露,仅国庆期间收入就达近3万元,预计一年能挣10多万元。党建统领、人才兴村   让振兴有“后劲”为彻底避免乡村振兴项目片面追求规模、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大英县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以党建赋能、人才兴村,助力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看组织振兴,大英“两加强”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既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要提升办事服务水平。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保障。大英突破村级行政区划和党组织管理界限,以为干屏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毗邻5个村建立卓筒井镇为干屏联村党委,推动组织一体化建设、产业一体化发展,片区一体化布局,切实将“组织力”转化为“发展力”。下一步,为干屏村将与蓄金村、槐花村进行连片打造,构建千亩桃花、十里荷廊“大环线”,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把加强基层党员本领作为关键。依托“乡村振兴学堂”,采取镇村书记讲党课、行业专家讲专业等形式,大力宣讲党的政策、农业技术知识等,将基层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将基层组织建设与“宋井桃源”核心区运营紧密融合,推行村“两委”干部在运营团队中兼职,在景区发展第一线锤炼干部。系统梳理为干屏村精品村建设经验,开发“宋井桃源”规划建设专项教案并纳入县委党校教学计划,首批组织50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了沉浸式教育。看人才振兴,大英“三步棋”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布好引才聚智“先手棋”。为发掘更多“新农人”,大英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摸排本地本村技能人才、致富能手、创业能人,经过初步筛选,已2批次组织40余名村民代表学习考察特色餐饮、民宿等经营模式,支持其就近发展新业态。同时,组织返乡人士恳谈会、在外人士联谊会等,积极宣传项目优势和潜力,多渠道回引本土各类人才30余名。走好育才聚力“关键棋”。以文创中心为载体,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大师工作室,加速各类人才和资源的聚集。办好乡村振兴大讲堂,定期邀请乡村振兴领域政企产学研嘉宾,从乡村振兴各个板块展开教育培训和合作共建活动,让农民、商户、城市下乡人才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乡村建设中,并着力打造区域知名品牌论坛。目前,“宋井桃源”项目的文创中心已成为吸纳川剧非遗传承工作室、国家级竹编非遗工作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氏泥彩塑、省级“卓筒盐井”非遗传承人廖吉荣工作室的核心体验区,同时兼具研桃专家大院功能,为村民传授教学以及游客体验提供良好场所。下好用才挂帅“制胜棋”。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专班,从自规、住建、交运、农业农村等部门选派10名专业干部长期蹲点项目一线。项目开工后,大英县已在为干屏村连续33周周末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狠抓项目进度。大英县在为干屏精品(示范)村的建设过程中,盘活挖潜点“土”成金,有效破解了乡村发展瓶颈,为其他乡村优化资源禀赋与配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用实践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下一步,大英县还将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持续推进“精品村”建设。目前,正依托隆盛镇独有中医药产业、回马镇唐代重要人文古迹等,将一个个乡村变成一道道“精品”,将一处处“风景”串成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为西部丘陵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大英样式”“大英方案”。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02
(记者 张琳琪)11月1日,记者从第四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第四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将于11月15日至17日在遂宁市射洪市举行。本次博览会以“天赐天府 自然自在”为主题,包括开幕式、生态旅游参观、四川生态旅游发展大会暨生态旅游投融资大会和峰会论坛四部分。记者了解到,开幕式将落地射洪市螺湖半岛,充分展现省内各市(州)生态旅游发展成果。期间还将举行林业产业峰会、绿色低碳峰会、森林康养峰会、自然教育峰会等。届时,业内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将围绕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康养养生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开展研讨和交流合作。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清幽的池塘边,学生在白纸上用心描绘眼前的绿水青山……10月28日,在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的“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这座因沼气而兴旺的村落,有着“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美誉。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龙村便以沼气建设在省内外名声大噪。时至今日,这座村落依旧以沼气发展探索经验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同行前来观摩学习。海龙村,是如何让这团低碳的蓝色火焰生生不息的?正在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社区”的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资料图片)。 记者 吴枫 摄寻“沼”历史1973年基本实现沼气化  上世纪 70年代,为了解决缺柴烧的问题,海龙村大力发展石沼气池,发起了农村地区的“能源革命”。1973年,海龙村原属的凯歌公社二大队基本实现全村沼气化,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沼气建设村。  翻阅史料人们发现,在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的《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柴草和煤炭,四川省许多社队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一文曾记载:到1974年,中江、绵阳、绵竹、遂宁、渠县等五县社社都有沼气池。据《遂宁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志》记载,1974年至1975年,陕西、河南、湖南等10多个省、市先后派代表团来遂宁考察沼气建设。  “不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越发普及,沼气产量不稳等短板凸显。”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家畜养殖锐减,能源需求降低,沼气原料短缺,沼气在海龙村一带逐渐被舍弃。“碳”索未来向全省首个“低碳社区”进发30多年后,海龙村再次焕发生机。  在“双碳”的背景下,今年,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与遂宁市安居区签约共建常理镇海龙村“低碳社区”,协议提到,双方以海龙村为核心区,打造四川首个农村“低碳社区”。  乡村有碳排放,也有碳吸收。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刘刈介绍,经测算,海龙村的林地和农田土壤每年能固碳 1500 吨左右,“农村可以提供森林碳汇,减排潜力很大。”  “1264.1 吨,这是海龙村的碳净排放量,也是‘低碳社区’要攻克的减排目标。”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超介绍,海龙村在农村生态领域建设环湖隔离带,开发生物质燃料提升林业碳汇;在农业生产领域采取加强稻田和藕塘精细化管理,改变淹水方式,减少甲烷排放;在农村生活领域建设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与管理。通过3个方面10项措施,海龙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实现区域内“近零碳”生态。  在安居区委书记吴军看来,海龙村是安居区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探索地,其打造四川首个“低碳社区”的试验,就是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农村地区低碳排放技术标准,做实、擦亮、立稳“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金字招牌。  如今,海龙村联合周边的常乐村、万福村、铜钱村等7个村组建海龙联村党委,朝着“低碳社区”的建设目标携手并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以“‘沼’气蓬勃·‘碳’索未来”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等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暨农村沼气高质量发展研讨会,10月28日在遂宁市安居区举行。  中国沼气学会理事长王凯军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沼气发展新模式》《高校赋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作了视频主题发言。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首席专家杨文钰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等人作了主题交流。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孟坤表示,遂宁市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现代农业建设各方面,形成了较多的遂宁经验、遂宁模式。安居区延伸沼气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低碳赋能共同富裕”全新路径,打造的海龙凯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全省贡献了重要经验。  据悉,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各类沼气工程保有量7000余处,年产沼气3亿多立方米,沼气发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5000万千瓦时,集中供气8.4万户。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01
“去年超市关了之后,在商务经合局和法院的关心帮助下,我们67名被辞退的职工不仅顺利申领了失业保险金,并且在今年还拿到了离职补偿金,非常感谢他们一直在关注我们失业人员的情况,让我们的合法性权益得到了保障!”喜玛特超市前员工母丹感动的说到。这是射洪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一颗‘洪’心 · 为民行动”的鲜活事例,也是射洪市各级各部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射洪市纪委监委按照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廖建宇莅射调研重要指示要求,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拓展思路、创新举措、提升质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度、信任度、满意度。下好联动配合“一盘棋”“你好,请问之前你通过12345热线多次反映家里老人行动不便,无法进行社保审核的问题,现在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处理结果你是否满意?”“解决了!上次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专门到家里给我爸爸进行了上门认证,也打电话教了我们如何使用手机app给老人进行年审,我们很满意!”“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为有效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办理、优先解决,射洪市纪委监委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制度先行,会同市委绩效办、市12345热线中心等单位联合构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工作机制,建立问题办理专门台账,实行“日筛查、周反馈、月督导”,对群众反复投诉、整改缓慢或久催不办的问题进行重点督查。联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沱牌镇等34个单位组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专项工作组,负责对多渠道收集并反馈至部门的群众关心关切问题进行牵头整改,同时要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坝坝会等方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截至目前,已召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工作推进会2次,开展“三方联督”工作2轮,督促有关部门彻底解决群众反映久拖不办的问题30余个,群众反映重复事项问题得到明显下降。打造问题收集“三通道”  “以后只需要通过手机微信点一点就能反映问题,给我们老百姓省去了很多麻烦和顾虑,为工作人员的用心和科技力量点赞!”太和街道保和社区居民何正旭说到。为了能及时掌握、有效收集、快速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实事,射洪市纪委监委持续拓宽问题渠道,创新走下去、送上来、双向互移“三通道”,疏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每个节点,竭力打造线索来源信息网。坚持“走下去”,持续开展百名纪检监察干部“一线访廉”活动,走访群众、座谈干部,定期通过坝坝会、赶场日等方式开展纪委书记“大走访”等活动,进行预约接访、集中接访,积极开展“护航10分钟”“射洪锂话”等优化营商环境活动,贴近企业、走进项目,推动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现实问题154个,收集意见建议32条。坚持“送上来”,充分发挥党风政风监督员基层监督作用,通过走村入户、考察调研、动员宣讲、专项监督等方式,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信息员” “宣传员” “风评员”,着重发现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时上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调查处置,已督促整改问题37个。坚持双向互移,持续深化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等专项治理工作,与相关责任部门构建问题线索移送机制,既充分保障排查整治工作实效,又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行为,持续净化行业领域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已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15个,纪检监察组织接收、移送调查处置问题线索6个,挽回经济损失13.81万元。上好监督保障“双保险”“上次我们在走访社区监督时发现,凉风垭平桥没有栏杆,群众出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及时跟镇纪委报告了这个问题,当月就在‘阳光问权’活动坝坝会上反映了。上个月社区不仅把桥上的栏杆安起了,连8社的道路也一并修整了,我感觉自己的监督工作很有效果,也很有成就感!”武安镇玉皇街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黄燕激动的说。“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成一件。”为深入推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监督工作成为发现问题的主要抓手,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保障,射洪市纪委监委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让“有形监督”和“有效监督”达成有机统一。在全市镇(街道)选聘一批退休教师、老党员作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员,利用“分片区提级培训+镇纪委常态培训”两级培训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提级业务培训,每月通过交流学习、专题辅导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培训,建好建成一支能监督、会监督、善监督的基层监督队伍,在有形监督上持续发力。建立督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紧盯信访举报、12345热线、“阳光三问”、监督检查等多渠道收集的民生问题,创新“五个一”联系帮带模式,由纪检监察室包片联系镇(街道)纪(工)委,对台账登记的问题每月定期督查、随机重点抽查,特别是整改缓慢或久催不办的问题重点督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及时跟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有效监督上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完成503名党风政风监督员全覆盖培训1轮,提级培训6场,常态培训23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督促整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6个。(供稿:射洪纪委监委 何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27
(叶杨顺 石薇  记者 王若晔)这几天正是采收豌豆尖的时候。近日,大英县隆盛镇青坪村村民郭得贵一大早就下了地,摘了一篮嫩绿的豌豆尖,送到“院坝乡情”义务调解队队长刘艳家里,感谢她帮忙调解纠纷。  不久前,郭得贵规整了一片撂荒地来种植晚秋蔬菜。因为地界模糊,不小心将菜苗种到了同村村民熊椿华的地里。双方发生了口角,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刘艳听说后,把两人请到青坪村“院坝乡情”议事长廊,坐在一起化解矛盾。青坪村“院坝乡情”议事长廊。  “乡里乡亲多少年,争来争去一分地。”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刘艳耐心劝导了1个多小时,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菜都已经种下去了,拔掉太浪费。这个季度就先让郭得贵种,等这些蔬菜收获了,就腾退出来,还给熊椿华。”最后,熊椿华和郭得贵接受了这个解决方案,互相道歉、重归于好。  担任青坪村一组“院坝乡情”义务调解队队长1年多,刘艳成功调解了近10起这样的邻里“家务事”。  “刚开始做调解的时候,觉得这项工作不好做。都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大家又都是乡里乡亲、沾亲带故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后来逐渐掌握了一些调解技巧。”刘艳总结说,先做好调查弄清事实,以法律政策为准绳,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矛盾就容易化解了。  目前,青坪村共组建了4个组级和1个村级“院坝乡情”义务调解队,队员以威望高、懂政策、会劝说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主。村里还拿出场地布置了“院坝乡情”议事长廊作为调解场所,并将队员信息公示出来,方便村民联系。  “义务调解队还制定了相关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一般纠纷化解在院落,复杂纠纷由村级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重大纠纷由‘院坝乡情’、村镇两级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青坪村党支部书记彭名华说,义务调解也让队员们得到村民的认可,更加积极地投身村级公共事务。“现在不管是矛盾调解、政策宣讲,还是组织农事生产、文娱等活动,都有咱们调解队员的身影。”刘艳说。  “院坝乡情”义务调解队是大英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出的“五治融合”的举措之一。  大英县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五治融合”模式包括:以“政治”强引领,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德治”强教化,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以“法治”强保障,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提升群众法律意识;以“自治”强基础,通过“院长+积分”制、“院坝乡情”义务调解队等方式,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智治”强支撑,通过“雪亮工程”天网监控系统、“慧眼工程”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五治融合’模式发挥了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也帮助我们获得了2021年度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彭名华说,目前青坪村正在发展果桑、乌骨鸡等产业,并与邻近的精品示范村土门垭村合作谋划乡村旅游产业,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增加20余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0-25
城市道路新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修建……近年来,遂宁高新区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成为园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有力印证。金秋十月,决战四季度的号角已经吹响,各个民生项目建设势头劲,到处一片如火如荼的热闹场面。10月17日上午9点,遂宁高新区智能机械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建设现场,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用各种大型机械进行土石方开挖、路基平整和管网施工。据了解,该项目共包含横路一、纵路九、纵路八等六条新建道路,全长4.6公里,主要对道路、交通、排水、照明、景观等附属配套工程进行施工。“现在主要是进行横路六26万多方的边坡土石方开挖工作,约占整个土石方工程的70%,雨污管道的排水现在完成了1公里多,约占设计总量的16%。”遂宁高新区智能机械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一期)负责人陈宝安介绍道。奋战四季度,施工单位把“路基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该项目将完成土石方开挖、道路场平、排水工程等基础施工,为下一步水稳层及沥青路面摊铺、交安工程、绿化种植等附属工程施工做好充足准备,确保明年8月项目全面竣工。“目前,我们共有60多人负责管道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主要是由机械进行操作,6条道路全部开建后,需要增加到200多人,现在挖掘机、装载机、渣土车等共有60多台,后期预计要增加到80—90台。”遂宁高新区智能机械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一期)负责人陈宝安说道。项目建成后,将对改善高新区路网总体结构、促进园区沿线开发建设及经济发展、支撑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具有显著意义。与此同时,同样作为民生项目的遂宁高新区椿香水韵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一期)也在加紧推进。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90%,工人们正在进行绿化及照明等收尾工作,预计今年12月全面完工。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改造平屋面、斜屋面、外墙局部立面,改建小区道路约2.2公里;改造雨污水管网约4公里;新增乔木约100株;同时新增停车位、健身器材、户外座椅、文化宣传墙、道闸系统、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已要求施工单位倒排工期计划,优化施工组织,采取平行施工,加大人员、材料、机械投入等措施,确保早日完工。改造完成后,将完善小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居民出行,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遂宁高新区椿香水韵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闵见波说道。(供稿:遂宁高新区管委会)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0-24
 (卜凯 匡治 记者 张琳琪)文旅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抓牢“先天优势”,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后天发力”。随着文旅大消费时代的“扑面而至”,遂宁市船山区借助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坚持项目推动,让文旅产业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不负好时光,建设正当时。当前,船山区圣平岛“花花世界”城市田园综合体、课耕山居、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正纷纷抢抓工期,按下建设“加速键”,推动船山文旅产业不断提质升级、提质增效。四时更替,又逢金秋。趁着这几天的晴好天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市民、游客们在船山城乡就近游乐,听听周围雀鸟鸣唱,尽享闲适秋日时光。而这些,都得益于船山运用“匠心”之力,夯实文旅产业“硬支撑”的生动实践。船山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集群化、项目园区化”思路,成立了观音湖圣莲岛文旅开发建设等重大项目指挥部,近三年财政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340亿元,开发建设世界荷花博览园、九莲洲生态旅游景区、永和家园等重大文旅项目23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2个,圣平岛“花花世界”进入四川省“十四五”规划105项重大项目。这期间,船山坚持把旅游、休闲、度假等相关产业有机串联起来。投资30亿元,在圣平岛打造“中国第一个幻化爱情实景地”;投资20亿元,在圣莲岛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科技梦幻岛;投资20亿元,在渠河水系打造山水实景演艺剧目。通过精巧找到嫁接点和融合点,提升双向附加值,不仅创造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让船山旅游逐渐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新优势。民宿,是一种静享的田园生活。住进永和家园半隐山舍、桐岸读水等乡村精品民宿,清晨,游客推窗遥望雷洞山,看百姓安居乐业,炊烟袅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意境;白天,爬山、采摘、丛林越野、田园迷宫,项目丰富,体验感十足;夜晚,倾听农家犬吠鸡鸣,品尝传统乡村美食,让味蕾尽享淋漓畅快。借力船山全域旅游发展,船山精准对接乡村文化、精品旅游及文创农业,倾力打造特色民宿旅游文化品牌,涵盖文旅全产业链,初步构筑起“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文旅消费体系,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船山样本”。世界荷花博览园获评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龙凤古镇获评全国第一批“中国千年古镇”、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镇。船山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四川省旅游强区等荣誉称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21
(记者 李霁玥 张琳琪)国庆长假结束后,四川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以下简称“宋井桃源”)内,游客依旧络绎不绝,管咸市沿街商铺仍然一番忙碌景象。宋井桃源风景据了解,宋井桃源在9月30日正式开园。借势今年近郊游、微度假的热潮,国庆期间宋井桃源以沉浸式宋风体验出圈,以“盐文化+桃产业”的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变流量为“留”量,在激活当地旅游消费的同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 开启乡村旅游新篇章今年3月,大英县以遂宁市“美丽遂宁·宜居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启动宋井桃源建设。这是大英县启动建设的首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项目,也是大英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升级。为干屏村境内种植有甜桃上千亩,是大英县“桃花美食·乡村旅游节”的承办地,拥有卓筒井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宋井桃源将盐文化与桃果产业相结合,融合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文化创意、田园民宿等业态。按照盐文化体验和桃花自然景观体验两条线,“宋驿”“宋村”“宋节”文旅功能区与盐卤汤池、特色民居民宿聚落多组团的思路进行布局与构建,形成集农业种植、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与特色民宿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灯光秀表演“项目依托为干屏村特有的卓筒井文化和桃果产业两大优势打造,让游客体验一场有文化内涵的穿越之旅。”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郭小军介绍。深挖文化内涵 沉浸式体验留住游客宋井桃源内有桃子集文创中心、管咸市、时空隧道、卓筒井会客厅、小桃气等景点,游客可以沿着田间木栈道前行,感受稻田里吹来的风,体验田园乐趣;可以坐着卓筒井号小火车,来一趟非遗文化之旅;可以走进“乐桃淘”“小桃气”,进行竹编、泥塑、川剧等体验……国庆期间,大英县同步举办了首届盐巴节、稻田秋收节,开展制盐体验、稻田研学体验、农耕研学体验等活动与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表演。作为旅游业新兴流量入口的“旅游+剧本杀”业态也被引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宋井桃源带给游客的不仅是视觉感受,更是沉浸式宋风体验。以盐井文化为主题塑造的体验点依次分布在宋井桃源整条栈道上,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浓厚的盐井文化。与盐井文化遥相呼应的是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民居,以晒盐架元素与屋顶搭建融为一体形成出独具建筑符号的风景。穿汉服、品宋韵,走进仿宋代街市“管咸市”,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宋风手作体验馆、墨林斋体验陶艺、篆香、拓印、造纸等手工制作。此外,“吹夸夸”“打盐趣”等极具四川民俗文化特征的互动装置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乐趣。据介绍,“吹夸夸”装置的设计来源于“吹牛”,游客的说话声通过安装在扩音器里的变音设备,变成类似“小黄人”的滑稽声音;“打盐趣”则是通过羊角车转动带动竹筒底部喷水,仿佛在竹林中上演打盐比赛。多元业态延伸 夜经济带动文旅消费宋风街区、帐篷营地、景观栈道、特色民宿、灯光表演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场景与旅游休闲度假相结合,实现文化与民俗的“活态传承”。夜幕降临,在山水的映衬下,炫彩的灯光与音乐相结合,灯光秀开启,展现了宋井桃源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夜间美,也呈现了乡村旅游的新经济。从吸引游客到留住游客,民宿经济正在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引擎。据了解,为充分挖掘大英盐卤资源和宋文化底蕴,宋井桃源民宿布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禅驿·东方客馆将打造宋代院落式主题客房,集休闲度假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禅驿·盐浴温泉亲子酒店主打亲子与盐卤温泉,宋风民宿将沉浸式宋文化体验进行到底。墨林斋据介绍,宋井桃源通过复现宋代场景,构建“宋驿”“宋村”“宋节”三大组团,依托宋井文化植入宋风沉浸式体验场景,将打造集体验、休闲、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春赏桃花、夏游荷塘、秋品鱼蟹、冬泡盐汤四季旅游闭环场景。大英将通过不断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全力打造大英乡村振兴精品村建设示范样板,创建具有大英特色、时代特征、创新特质的巴蜀美丽乡村建设标杆,让“诗和远方”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0-10
为落实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的安排部署,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抢抓农时推动农业生产,力争把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9月28日一大早,永兴镇吉兴村村民们就在地里忙碌着栽种儿菜,大家有序地松土、打窝、栽苗、浇水……现场一派劳动景象。“我们通过微信群和流动‘小喇叭’、村广播向全体村民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和个人防护责任宣传的同时,也积极鼓励群众在做好个人防护、不跨区域流动的前提下,抢抓农时开展秋耕、秋种工作。”永兴镇吉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强说道。刘强介绍,吉兴村在摸清全村人员底数,完成6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同时,将全村划分为16个网格,严格守好镇村出入卡口;通过村村通广播、流动小喇叭、卡口宣传点宣传引导群众正确佩戴口罩,分散出行、分散耕种,不跨区域干活,保持社交距离;村级巡逻宣传员开展农资需求统计,并提醒监督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永兴镇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鼓励村民抢抓农时、有序开展农业生产。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各村逐层收集群众对种子、化肥等农资需求并足量采购发放,确保生活保供、农资不断。”分管农业的永兴镇人大主席唐文君表示,截至目前,本轮疫情对全镇农业生产基本未造成影响,全镇已完成萝卜种植900余亩、儿菜1530亩、白菜370亩、青菜450亩、黄瓜350亩,白芷园区已完成白芷种植1400余亩,套种秋菜650亩。(供稿:船山区永兴镇唐成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30
(刘春燕 记者 张琳琪)金秋时节,农事正酣。9月28日,记者走进蓬溪县槐花镇松柏沟村,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新鲜泥土的清香与雾气在空中交织弥漫,一辆旋耕机正在田间作业,一块块土地翻耕整理成型,村民们和一群党员志愿者们正在田间地头翻耕、下种、施肥。套种轮作秋洋芋油菜“一地多收”增收致富记者在松柏沟秋洋芋种植基地看到:村民李清海、索春华配合默契,一人打窝,一人下种。“老乡们,请注意,我们先在窄行种两行洋芋,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宽行留作将来移栽油菜。”槐花镇农技人员杨东林细心地给村民传授种植技巧。“往年这个季节我们就只种油菜,今年我们试行洋芋和油菜套种。现在离油菜最佳播种时间还有大半个月,我们利用茬口间隙增种了洋芋,实现一地多收。”杨东林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抓好‘芋+油’套种,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只有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走上共同致富之路。”槐花镇松柏沟村支书陈丽红告诉记者。“松柏沟村采取‘支部+联合社+业主’模式,动员全村17名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建引领,立足村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晚秋生产。”陈丽红说,“目前村集体已种植秋洋芋150亩,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增收3.6万元;引进业主发展白菜、大棚无筋豆等秋菜150亩;成功解决本村30名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预计增加农户收入1.5万元。”党员志愿者一线助力助力晚秋生产高质高效晚秋生产是全年粮油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抓好晚秋生产对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至关重要。槐花镇以党建为引领,班子成员、党员带头,探索乡村振兴善治新路,为美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据了解,槐花镇把“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和晚秋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利用“1+1+17”撂荒地根治攻坚体系,派出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40余人助农兴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晚秋生产高质高效。“松柏沟的晚秋洋芋种植是我镇推行‘芋+油’套种模式的成功案例。”槐花镇组织委员方莉介绍,槐花镇积极响应“抗旱减灾、稳产保供”号召,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推行“芋+油、芋+菜、芋+果”等套种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点。地不留空、季不留闲。据了解,槐花镇正以松柏沟村为核心,加快建设300亩以上集中示范片1个,在石门垭村、桑树湾村建设100亩以上示范点2个,在双凤桥村、狮桥村、黑湖沟村建设50亩以上示范点7个,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鼓励农户补种、改种。现已栽种秋洋芋1890亩、秋菜1800亩,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万元以上。目前,槐花镇党委政府以创建蓬溪县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目标,以现代农业示范片建设为主抓手,强力抓好晚秋生产,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守住农民“粮袋子”,努力建好“天府粮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30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遂宁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今天,让我们盘点一下他们在疫情之下的那些画面……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建军:在工作中,他是以上率下的“排头兵”。统筹谋划、安排部署、指挥调度,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小区里,他是居民心中的“服务员。”尽心竭力出谋划策,全心全意上门服务,所在小区防控工作受到省督查组充分肯定和小区居民五星好评。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高:在工作中,他是抗疫志愿者安排的“总调度”,责任点位、联系社区、高速路口、临时招募……每一次任务来临,市农业农村局总能第一时间响应。在小区里,他是政策宣传的“小喇叭”。宣传疫情防控常识、提醒居民做好个人防护、维护社区核酸检测秩序,同时协调解决垃圾清运、生活物资及药品采买等小区居民实际问题。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罡霏:在工作中,她是“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的“主力军”。调度县(市、区)生产保供情况、指导县(市、区)做好产地+商超直供对接、推行“电子通行证+纸质通行证”,全力畅通农产品和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在小区里,她是组织协调的“万金油”。协助社区、物业、业委会开展志愿服务,安排调度核酸采集、楼栋防控工作、物资采买配送等,帮助解决群众急难问题。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茜:她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常驻客”。统筹全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协助吴新春副市长统筹做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工作,为广元援遂流调队在遂期间提供服务保障。9.20疫情爆发以来,她吃住在指挥部,每天仅能休息4小时。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羽:在工作中,他是坐镇家中的“指挥员”。主动对接气象水文部门,会商研判应对秋汛天气对策,千方百计抓好全市晚秋生产;安排部署撂荒地整治工作,抢前抓早谋划小春生产。在小区里,他是服从需要的“螺丝钉”。主动下沉社区接受基层党组织安排,严守卡口、分配物资、开展调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唐建宏:他是保障市场“肉案子”的“猪司令”。研判形势打好“提前量”,指导生猪调运稳定屠宰量,深入保供市场巡查调研掌握供应量,有效保障调入生猪、配送商超、农贸市场、零售摊位猪肉各个环节不断档。疫情发生以来,他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确保日均投放猪肉90余吨,居民吃肉不用愁。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杨强:在工作中,他是保障机关运转的“金算盘”。疫情下静默,但涉及财务、资金等工作不能停摆。安排布置、过程追踪、结果如何,他均盯紧盯牢,未有懈怠。在小区里,他是热情服务的“暖心男”。作为志愿者,他维持秩序坚持原则,帮助老人耐心细致,宣传政策不厌其烦。每天第一批到达、最后一批离开的人中必定有他。遂宁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刘仲斌:他是追阳断链工作中的“探照灯”。任工作督导组组长以来放弃回家常驻工作组,深入高风险区督导11次,发现并推动整改管控措施不到位的点位4个,督促几十名密接者到集中隔离点隔离,核查13个乡镇(街道、社区)管控人员台账,确保管控措施到位,断链工作完整。遂宁市农安中心主任钟清宇:她是严格落实隔离酒店各项措施的“铁娘子”。督导酒店落实隔离人员监管措施,督促检查隔离酒店台账,随时调取监控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汇总上报,及时为隔离人员中的特殊群体提供帮助,做好隔离人员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临危受命以来,她坚守在酒店,顾不上与老母亲吃一顿80岁的生日餐,只为早日迎来疫情散去的艳阳天。(供稿: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9
9月20日,本土疫情发生后,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立即启动农产品生产供应应急预案,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建军同志牵头抓总,设立“1+3”农产品保障服务小组,采用微信、电话、钉钉会议等多种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信息定期调度和工作动态日报制度,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毫不松懈抓好农产品生产,坚持保质量、保数量、保供给,积极为全市“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产品价稳量足贡献农业力量。抓采收  保稳供保障蔬菜供给。深挖蔬菜基地产能,指导做好在田蔬菜有序采收,确保群众供应稳定、有序。当前,在田蔬菜面积约29万亩,预计未来10天可上市蔬菜5万吨左右,主要上市品种有杏鲍菇、虫草花、金针菇、姬菇、海鲜菇、莲藕、茄子、丝瓜、苦瓜、莴笋等。目前,规模业主四川博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日可上市莲藕约5-10吨。保障猪肉供给。9月24日,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唐建宏组织召开钉钉视频会,分析研判全市猪肉供应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保供措施。据行业调度,全市现有生猪存栏244.76万头,每日可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指导市城区高金、箐禾、南大、杰宏等A类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做好生猪调运,加大生猪屠宰力度,稳定生猪屠宰量,督促生猪屠宰企业加大城区鲜猪肉投放量,日均投放90余吨,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落实驻场官方兽医职责,做好生猪屠宰检疫,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产品供给。全市每月平均出水成鱼4500吨左右,目前全市鲢鱼、鳙鱼、草鱼、鲈鱼、虾、蟹等各类水产品存塘量约为20000吨左右,存塘量可满足全市水产市场需求。抓生产  保增收切实抓牢晚秋生产。农技人员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通过微信、QQ等形式,进一步指导晚秋生产播栽扫尾,做实田间管理,做好主体培训。据行业调度,截至9月24日,秋洋芋已播种17.76万亩。及早谋划小春生产。抓好明年小春备耕备种,小春油菜计划播栽116.87万亩,目前已育播41.8万亩;小麦计划播种面积83.8万亩,已备种2754吨。小春生产已储备农药87.6吨,化肥8600吨。全力做好农机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线上组织农机服务组织抢抓秋粮生产。投入农机具3900余台(套),机耕整地62万余亩,已完成水稻机收82.88万亩。抓流通  保运转打通绿色运输通道。严格落实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推行“电子通行证+纸质通行证”的方式,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和农资经营主体按需申领通行证明,实行严审慎发、定车定户、跟踪监管,全力畅通农产品和农资运输、农机转场作业绿色通道。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纸质车辆通行证287张。架起产销对接桥梁。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产地农产品直供商超工作,积极协调商务、交运部门,搭建农业生产主体与市内大型零售超市对接渠道,稳定本地蔬菜市场供应。船山区农业农村局指导老池镇蔬菜供应基地与邻家19、万禾、君发等保供超市建立稳定供应渠道,日均供应新鲜黄瓜、苦瓜等本地蔬菜4500余公斤。蓬溪县农业农村局协助蓬溪万顺农业有限公司与万禾超市建立“一对一”配送机制,每日直供2000余公斤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到市城区,丰富居民“菜篮子”品种选择。面对当下疫情的严峻形势,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全力确保农村地区防疫和农业生产两不误!(供稿:遂宁市农业农村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9-2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