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侯莉 宋成均/文 罗顺/图)今年7月,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发布,宜宾市长宁县的县域旅游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8名,成为川南唯一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县份。  8月,四川省前四批天府旅游命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结果公布,长宁县荣获年度考评第三名。  4年前,长宁县成功创建为四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4年来,长宁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书写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长宁县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多点着力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  4年来,长宁在传统观光旅游中融入新的旅游元素,新的旅游场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长宁全域旅游实现华丽转型,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长宁把大量沉浸式旅游项目融入蜀南竹海传统生态观光,让游客真切感受到蜀南竹海的新变化。双河文旅古镇、国际自驾游露营地等文旅新地标接连涌现,七洞沟景区实景演出、高空穿越等“网红打卡点”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2.1公里长的栈道蜿蜒在竹林之中,游客们踏上栈道,仿佛在竹尖漫步;站在栈道上往下看,巍峨山脉与碧波环抱,令人心旷神怡。“竹尖漫步”让游客欣赏到不一样的竹海风光,也体验到在竹尖观光的惊险。此外,还有海中海体验高空威亚、七洞沟夜漂流,好不惬意。  4年来,“中国竹子之乡”长宁依托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及73.09万亩竹林,“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蓝图逐渐变为现实。1高铁3高速,公交直达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县城—特色小镇—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的四级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在长宁,游客们可以游一碧万顷的蜀南竹海,逛五亿年光阴造就的竹石林,探古河东汉崖墓,观南宋双河文庙,遇明代大儒周洪谟故居,见“峨眉山姊妹山”佛来山,走长征路、品熊猫餐、尝双河凉糕……旅游资源丰富的天府旅游名县长宁各乡各镇都有文旅资源和节庆活动,全域旅游全面开花。持续提升文旅融合呈现新形象  9月,走进“天府旅游名村”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曲径通幽的竹林,以竹荪为灵感设计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竹产业研究院、传统生活美学馆、在一书院、半步生态有机餐厅、稻香休闲区等,诗和远方就在长宁。  “下次还要和朋友们来长宁玩,这里的竹文化很特别。”来自云南的游客表示,长宁把竹文化、竹风光融入乡村旅游后,更显出品质和文化内涵,让人印象深刻。  长宁县在生态旅游基础上,将竹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盐文化等融入其中,实现景区景点的差异化发展,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结合,凸显天府旅游名县新业态,深化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内涵。  到革命烈士余泽鸿故居参观,多情景体验红色文化;到竹海酒庄参观古法酿酒30个工序,深度参与体验酿酒生产劳动,现场品评竹海酒庄纯粮原浆美酒;到“天府旅游名镇”长宁县双河镇,尝一碗绵扎细嫩的葡萄井凉糕,体验千年古镇的沧海桑田;到常香园领略独具特色的双河酱粑酱油酿制技艺……  长宁县以“长宁元素”为核心,打造文旅新IP,红色研学游、生态观光游、传统文化游、非遗文化游、竹海美食游,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彩纷呈,彰显出天府旅游名县的魅力。  2020年,长宁县发起成立了“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拓展长宁文旅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让长宁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更进一步。在过去两年举行的两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作为联盟单位之一的长宁成功签约相关项目达到20个,金额超698亿元。  近年来,天府旅游名县长宁获得一项项殊荣。蜀南竹海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康养旅游基地。蜀南竹海竹林大道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翠竹长廊(竹林大道)。长宁淯江河竹风景线被评选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竹廊道”。永江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竹林人家”等省级品牌32项,长宁也是同时拥有“天府旅游名县”和“天府旅游名镇”的县。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到酒庄来参观的游客明显增多,有常规旅行团,也有研学旅行,日均游客量在200人左右。”9月21日,长宁县竹海酒庄负责人宋永铸介绍起酒庄成为工业旅游园区后的变化,酒庄的管理、绿化、传统酿造车间等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园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酒庄的销售,也解决了附近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秋日的长宁县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四川长宁经开区,弈新智能门业、长创电子、10万吨中芯能等一批绿色新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当前,长宁县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发展目标,推动三产融合,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长宁县致力打造2.5万亩“宜长兴美丽乡村百里翠竹风景线”示范区和20公里“翠竹风景线”,做足竹生态游这篇大文章。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不断探索一二三产联动新格局,全力推进建设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按照“沿江协同+流域统筹”思路,推进竹产业和竹文旅发展,打造竹资源高效利用综合示范区、竹工业创新示范园区、竹乡振兴融合示范区和淯江竹文旅生态康养走廊,建设淯江竹生活新城,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在年产10万吨的四川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有10条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四川省怡亚通储能产品生产基地、10万吨中芯能、弈新智能门业、长创电子、长宁笋海佳龙等一批绿色新兴产业正在抓紧建设。这是长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融入宜宾市“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的新实践。  9月初,长宁县分别与重庆高新区、重庆市梁平区签署了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文旅等多方面广泛合作,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接下来,长宁将紧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勇当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建好百里淯江绿色低碳产业走廊,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推动全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以更实的举措守护好一江清水,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为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贡献长宁力量。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张鹏宇 吴予三(图片由兴文县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宜宾市兴文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每年设立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旅游“三创”联动工作指挥部,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引领,同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兴文石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不断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努力把文化旅游打造成富民兴县的支柱性产业,为建成人民幸福的秀美苗乡而奋斗。  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引领,宜宾兴文文旅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兴文石海风景区内的“大漏斗”。“科技+旅游”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将至,四川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景区为迎接假期的到来,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地质+科技”的呈现,让游客在酷似“月球基地”的溶洞内互动留影,感受浪漫。  该景区在天泉洞开发了宇航洞降、浪漫星河、火山熔岩等溶洞沉浸光影项目。步入洞穴,游客仿佛进入奇幻星球,观火山喷发,赏水中明月,看天上繁星。  兴文石海景区风景秀美,因石海、特大天坑、地下溶洞“三绝共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喀斯特地貌博物馆、教科书式地质景观”。这里不仅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  兴文石海景区、僰王山景区正在从传统观光游向深度研学游转变。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地学类),兴文石海景区充分挖掘地质元素,以地质科普为核心定位,开发了前“石”今生地质科普、“竹”够有趣自然生态等特色研学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地质公园资源优势,把研学产业做深做实,景区将在中秋、国庆期间推出天泉洞地质体验馆科普项目。项目结合AR、VR等新技术,以参与体验为核心,让游客在沉浸中了解地质变迁。”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景区还开通了中环线环绕天坑新游线,打造了飞拉达、溜索、丛林穿越、滑草、地洞河探险、溶洞攀岩等运动项目,推出了帐篷露营新产品。高高耸立的地表奇观——兴文石海夫妻峰。“文化+旅游”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兴文苗族花山节、僰人赛神节、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小龙虾美食节、烤鱼音乐节……“今年以来,我们做到每月有一场大活动,让游客春夏秋冬四季来兴文都有好耍的活动。”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市场化运营”的重大节会活动举办机制,不断向外拓展兴文县的影响力。  兴文县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也是古僰人主要活动的区域,近年来坚持“风景为形、文化铸魂”,立足独特的僰人文化、苗族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民俗文化、地质元素等,打造僰人巨石阵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苗医药康养体验馆,把文化作为推动旅游发展重要动力。  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兴文县投资2.5亿元进行红色旅游环线提升改造,以红色文化为依托,串联九丝城镇、大坝苗族乡,通过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推动涉及乡镇的红色文化体验、苗族水乡休闲旅游等文旅业态建设,实现集镇居民从传统农业向民宿餐饮、商品销售等旅游商贸服务转变。“当前正在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设施配套,预计今年内将开园。”兴文县文旅发展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游客体验,兴文县还以“夜游、夜宴、夜演、夜娱、夜购、夜宿、夜健”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一城一街一广场”三大夜间经济集聚区,创新发展多元夜间消费业态。近三年策划招引文化旅游重大项目20个,投入资金150亿元,兴文县城区建成以中山街苗族特色风情街、苗城印象特色街区为核心的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生态+旅游” 争当先行区排头兵  9月19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兴文县举行,与会者围绕推进“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兴文县依托连片竹林面积达到52万亩的优势,积极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创新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共融发展,以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打造宜宾市“以竹代塑”推进“样板示范区”。  当前,兴文县以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为做强竹加工的主阵地,重点打造“竹代塑、竹食品、竹纤维、竹纸浆”产品链,落地浆纸一体化延链补链项目、竹基复合材料生产项目等,已发展竹浆、竹纸、竹炭、竹饮料、竹纤维、竹家具等竹产品多达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竹产品产值已超50亿元,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兴文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紧抓住宜宾建设全省首个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竹代塑”产业、碳汇交易等新兴赛道,力争竹产业综合产值尽快突破百亿元。  争当先行区排头兵,兴文还在大力发展避暑旅游、康养度假等新兴业态。  夏季,仙峰山森林公园成为远近有名的避暑胜地,兴文正依托奇秀峻美的仙峰山、幽静灵幻的方竹迷宫、苍翠神秘的老林氧吧等景点打造康养度假目的地。同时依托苗医药文化打造西部医疗康养高地,投资1.1亿元打造兴文苗医药体验馆,体验馆融合文化传承展示、特色康养体验、康养膳食品鉴以及苗医药研发等内容,创新研发苗药浴包等20余款苗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16款四季药膳套餐,带动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每年接待游客5.1万人。“农业+旅游” 富民兴县促乡村振兴  “来兴文感受苗乡风情、品尝美味的小龙虾……”近日,兴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化身“天府粮仓”好品推荐官,向网友推介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兴文石海小龙虾。当下,兴文县正朝着小龙虾发展的“大目标”迈进:将以2万亩稻虾示范区为引领,带动全县10万亩稻虾产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实现年产小龙虾2万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  以小龙虾等农业产业为基础,兴文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通过整合农业种植加工、生态观光研学,建成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共乐坝稻虾公园等农旅融合景区,带动了富硒大米、小龙虾、方竹笋、竹制品、乌骨鸡、绿茶等十多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兴文山地乌骨鸡、兴文方竹笋、兴文猕猴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兴文石海小龙虾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  “我们把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路径,突破产业界限、行政区划界限,推进文旅与交通、农业、工业、商贸的深度融合,将产业作为文旅业态发展增长点。”兴文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兴文县围绕让“民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农田变景点、乡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打造了8个A级精品景区,并成立文旅创新投资平台,推进景区和度假区的项目运营和改造提升、业态布局、宣传营销,解决村民就近务工23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2022年接待游客1221.1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3.57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李清凌 叶昌荣 文/图)一年前,宜宾市翠屏区从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捧回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天府旅游名县。  身披这份荣光,翠屏壮志满怀。翠屏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文旅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进行培育,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一年来,翠屏区坚持生态优先、业态融合、文态赋能,从文旅环境、文旅场景、传承历史文化等入手,加速构建“1+3+5”全域旅游新格局,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翠屏不断擦亮“江之头、酒之源、僰之道”三大文旅特色品牌。升级文旅场景 塑造文旅品牌  翠屏区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一曼故里”之美誉,长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哪吒文化等精彩纷呈,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  如何让厚重的文旅资源“活起来”?翠屏区始终坚持业态融合,一以贯之升级文旅场景,以文旅业态新场景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在这个中秋国庆长假,“风起长江”沉浸式剧场将和广大游客见面。在剧目中,玩家将化身为守护长江的一员,在历史文化长廊、溶洞洞穴、三江口等空间中,沉浸式感受宜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长江文化的魅力。  在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新业态、新场景也在持续更新中。中秋国庆长假前,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十多个业态将迎来开业,进一步充实休闲娱乐区、文创研学区、民宿客栈区、特色美食区四大板块的内容。其中,月亮田研学社建成后,将成为研学游的新选择。这里将设置造纸、制图、书画扇面、浮墨拓画、书法拓碑等课程,让参与者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旅场景的升级也延伸到了乡村。炫酷的声光电效果、精彩的劲歌热舞、满场摆动的荧光棒、观众热情的大合唱……这一幕就发生在翠屏区高桥村的音乐岛“开岛”仪式上。中国·李庄高桥音乐岛借鉴了国内知名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成功经验,将打造成为集夜间文化街区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户外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  据悉,翠屏区以每年1亿元旅游专项发展基金为支点,撬动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业态融合升级发展,打造百里翠竹风景廊道、百里茶旅廊道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李庄月亮田景区、冠英街等旅游集聚区打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动翠屏服务业补短提质,汇集赶超进位动力。上半年翠屏区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3亿元,助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文旅业态新场景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与此同时,翠屏区以2023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谋划实施16个品牌提升项目、总投资40.39亿元,推进五粮液古窖池等的保护建设,传承保护李庄古镇、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等老街、老巷、老砖、老瓦、老手艺,打造特色文化载体,不断擦亮“江之头、酒之源、僰之道”三大文旅特色品牌。坚持保护传承 守护城市文脉  拥有2200年建城史、3000年种茶史、4000年酿酒史的翠屏区,始终把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作为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关键核心。翠屏区现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不可移动文物799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8项,古建文物资源富集。  历史为翠屏留下珍贵的“财富”,翠屏也以切实的举措将之守护。翠屏区始终把保护建筑、还原风貌、传承精神作为文物保护重要举措,以最严格的标准保护古建文物。编制历史文化街区和李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实施大观楼、同济大学西迁旧址、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等26个修缮升级项目,建成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赵一曼纪念馆修缮提升获评四川省“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  始终秉承“老砖老瓦老手艺、匠人匠心匠精神”,翠屏区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非遗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五粮液酿造”“思坡醋非遗工坊”等7家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工坊,推动李庄白肉传统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非遗研学“川茶飘香”获评2022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翠屏区始终的坚持。围绕大观楼、冠英街民居、月亮田等古建遗迹打造核心商圈,成届制举办“十月文学奖”颁奖等系列活动,重点打造僰道历史文化街区“一楼、一街、十二古迹”,实现文化价值、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统一。  这其中,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由顺河街、石坝街、交通街组成,以长约2200米临江道路为连接线,融合了宜宾大江文化、古城文化、酒文化、市井文化等。近期,这里就将推出大型沉浸式情景剧《僰道长歌》,以僰道盛世、传世咏叹、酒香千年三个篇章,分别呈现盛唐夜宴、黄庭坚诗友会、僰人助周伐纣等不同景象,让游客通过现代技术领略“长江首城”的风采。  对于宜宾人来说,冠英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本地人的记忆。近年来,冠英古街改造提升一期项目的启动实施,为这条古街巷打开了融入现代文化生活的路径,古朴与新潮在这里碰出独特的火花。如今,二期项目正顺利推进,将还原打造观音阁、八省会馆等建筑,同时划分了“寻忆戎州”“食味川南”“漫享冠英”“忆趣宜宾”四个特色区域,再现冠英街一带历史上商贾聚集之景,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老城区美食、休闲、文旅等业态。紧盯发展目标 擦亮“名县”招牌  一年来,文旅发展进一步扮靓了“醉美翠屏”的绿水青山,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描绘出了文旅融合的秀美画卷。未来,“诗和远方”的篇章将如何续写,翠屏将如何为四川旅游画卷增色?  翠屏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建成“长江上游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加速构建“1+3+5”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一是紧盯一个核心,乘势而上打造高能级文旅。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冠英古街二期、僰道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品牌,做大做强“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两大文化地标,提升翠屏城市文旅能级。  二是紧扣三大品牌,聚优成势壮大高水平文旅。深入挖掘“一曼故里、人文李庄、醉美翠屏”品牌价值,以赵一曼故居创4A为载体,持续推进赵一曼故居二期项目建设,打造“一曼故里”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李庄古镇创5A级景区为依托,完善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业态布局,高规格、高标准招引一批有文化、有特色的文旅业态,提升“人文李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进五粮液门户区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全面丰富“醉美翠屏”的深刻内涵。  三是紧抓五片融合,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文旅发展。深入推进“文旅+”“+文旅”多元融合,集点、连线、汇面打造中心城区休闲旅游、三江新区产教融合、宜长兴城乡融合、金秋湖茶旅融合、G247农旅融合五大融合发展示范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文化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记者 边钰)奔涌狂放的金沙江与柔美隽丽的岷江,于此相遇,汇成长江,赋予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9月26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产业发展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式“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宜宾举行。  以天地长江为幕,音乐会跨越时空,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母亲河血脉的印记用音符镌刻,将祖国母亲各时期的奋斗历史以文艺之笔描绘。艺术家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奏响绿色生态经典,唱响新时代长江大合唱,吹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新时代号角。9月26日,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式“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宜宾举行。记者 向宇 摄江水滔滔 用音乐力量展现千年文脉和蓬勃生机  舞台上,红色曲屏缓缓打开,露出奔涌浩荡的长江……这场位于长江之畔的音乐会,在恢弘悠扬的器乐演奏《长江之歌》中开启。  当晚的音乐会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王宏伟、刘丹丽、孙砾、党华莉等艺术家同台献艺。中国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明远合唱团、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童声合唱团、宜宾学院合唱团等精彩献演。  “音乐会上既有气势磅礴、恢弘壮丽的交响大合唱、器乐演奏,也有悠扬深情、婉转悠远的独唱、对唱与重唱,用音乐的力量展现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新时代长江蓬勃生机与活力。”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吴灵峰介绍,音乐会紧密围绕“歌颂祖国、弘扬中华母亲河——长江文化、展现四川特色风土人情”的核心主题精心设计编排。其中,既有《长江之歌》《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观众家喻户晓的经典流传曲目,也有《过三峡》《抛天锣》等近年来国内优秀艺术家原创的新时代佳作。临江放歌 巴蜀味、长江韵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长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民俗文化交织于宜宾,形成山水交融、城塔辉映的人文荟萃之城。当晚,无人机在天空依次变幻出大熊猫、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太阳神鸟等,让科技和古蜀文化辉映于空。  其中,由无人机递送的指挥棒,临江而建的舞台更是拉满仪式感。在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看来,在长江边放歌,这个舞台是无限的,放眼是星空,是绿水青山,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彰显无疑。“人们临江而歌,歌唱时代,歌唱美好生活!”  把音乐会搬到长江边,如何呈现一场亲近自然,引发共鸣的音乐会?汤沐海介绍,整场音乐会采取直接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人文,营造气氛,从而引发一种亲近自然山水的氛围。  音乐会还将巴蜀味和长江韵进行融合。  “三峡高,三峡险……”男女生领唱与合唱的《过三峡》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四川韵味。歌声中有长江越过三峡的激流澎湃、到平滩的舒缓惬意,有激越的号子、舒缓的演唱等。“作品加入了川剧元素。”王宏伟介绍,相较于以往男女合唱,此次用川剧吟唱《过三峡》,让作品产生不一样的质感和余韵,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记者 李淼 吴梦琳 边钰)9月26日晚,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式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长江地标广场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出席并共同启动开幕式。开幕式现场  全国演艺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原则,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搭建展示全国演艺发展成就及产业发展成果的高水平盛会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演博会展览将于9月27日在宜宾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馆,持续至10月1日。展览将设置主题展区、地方展区和综合展区,全国31个省(区、市)文旅部门、15家中直文艺院团及5家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单位全部参展,实现全国演艺行业的“满堂红”。此外,演博会还将设置“新时代演艺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旅游新业态等专题交流、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推介、文艺院团展演等配套活动,并发布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40个项目名单、迎中秋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惠企乐民有关安排。  卢映川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在开幕式上致辞,副省长胡云主持开幕式。  19时50分许,黄强、卢映川共同触摸启动球,全国演艺博览会开幕。  开幕式后,在绚丽的无人机灯光秀中,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歌唱家王宏伟等和中国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宜宾学院合唱团等单位联袂带来的“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精彩上演。音乐会围绕“歌颂祖国、弘扬中华母亲河——长江文化、展现四川特色风土人情”主题精心设计编排,既包括《长江之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经典曲目,也有《过三峡》《抛天锣》等新时代佳作,融恢弘壮丽的交响大合唱、器乐演奏和悠扬深情的独唱、对唱与重唱于一体,展现出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和万里长江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唱响新时代长江大合唱,吹响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号角。在全场大合唱《歌唱祖国》的热烈氛围中,音乐会圆满落下帷幕。  四川省领导何延政、钟勉,文化和旅游部、中直文艺院团、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旅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有关负责同志,全国知名文旅企业、行业团体、景区度假区代表,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杨艺茂)9月2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全国演艺博览会、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这两大文旅盛会,将于本月底在宜宾召开。  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演艺博览会,将于9月26日至10月1日在宜宾举行。演博会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原则,汇聚来自全国各地艺术院团、相关机构,聚焦文艺精品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展示艺术发展成就和产业发展成果,搭建展示全国演艺发展成果的高水平盛会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将于9月27日召开。主会场设在宜宾市,各市(州)设分会场。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谋划部署下一步四川文化和旅游工作,系统推动四川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文旅力量。大会将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命名授牌,并表彰前四批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突出表现单位。  两大文旅盛会期间,将同步举行第九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安逸四川之夜”——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广等系列重点活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2
(周瑜原 曹潜 叶昌荣)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推广运用“川善治”平台,双谊镇探索新路子,创新新模式,在红场村试点“川善治积分制”。近日,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召开乡村治理“积分制”表彰大会,该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以及村“积分制”试点户代表等40余人参与会议。“川善治”赋能乡村治理。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制定“积分制”管理方案,涵盖了产业发展、环境卫生、人才教育、文明村风等方面,同时以“川善治”平台为载体实施“积分制”,村民可在“川善治”平台上申报积分兑换奖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建设中,共同建设美丽、文明、和谐的红场村。“积分制”表彰优秀村民。表彰大会总结了当前“积分制”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表现突出的16个试点户进行表彰,颁发了抽纸、香皂等礼品。“新风尚”引领群众参与。红场村“积分制”积分管理小组在会上带领大家进一步学习了红场村“积分制”管理细则,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为村民们开展“川善治”使用培训。通过面对面讲解和手把手指导,村民们进一步熟悉了平台操作步骤和积分申报流程,让村民群众足不出户参与乡村治理。双谊镇红场村接下来将在全村持续推广“川善治积分制”,号召全村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在推动双谊镇“积分制”管理中起标兵作用,引领双谊镇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9月19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兴文县举行,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暨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以竹代塑”标准体系框架,以及首批“以竹代塑”团体标准建议名单。  “从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业产品,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透露,竹产品生产和回收处理过程的碳排放量远低于塑料制品,据估算,1000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可减少 7000吨二氧化碳排放。“以竹代塑”为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中国方案,是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量“以竹代塑”制品标准化存在空白的现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起成立“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现场发布了“以竹代塑”标准体系框架,具体分为基础通用类、日用品类、工业生产类、建材家具类和其他类五个大类28个细项。还发布了首批“以竹代塑”团体标准建议名单,具体包括竹浆纤维、全竹浆食品包装原纸、生物基生态竹浆短纤维和长丝、一次性生物全降解餐饮器具、竹编安全帽、竹基复合压力管道、一次性竹质餐具通用技术规范。此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与兴文县还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兴文县委书记陈良云在致辞中表示,该县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超过52万亩,竹类近30余种。近年来,兴文县积极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建立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在县域内率先推进“禁塑限塑、以竹代塑”,创新推动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0亿元,农民人均竹产业纯收入从2018年的1900元增加到4200元,获评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1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胡远平)9月18日,高县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卫生院、村医等7名医务人员到大桥社区党群活动室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义诊活动。在义诊现场,医务人员为前来就诊的群众免费进行了血压测量、问诊、把脉,对部分患病群众进行了诊疗,提出诊疗建议,同时还向他们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进行用药指导、解答群众提出的健康咨询问题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当日,咨询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0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胡远平)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在“爱牙日”来临之际, 9月15日,高县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的宣传活动,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活动现场,医务科、口腔科科长钟慧以“老年口腔常见疾病”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们讲解了老年口腔常见疾病的预防及症状,现场回答老人提出的牙齿问题并指导选择缺失牙修复方案。通过“全国爱牙日”活动,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引导社会群众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自觉养成口腔保健行为,营造“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以及“关爱老年口腔,乐享健康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8
(李晓丽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匠心守“茶艺”,非遗传承指留香。9月16日,第五届“工匠杯”天府龙芽•川红工夫评比活动和手工制作技能竞赛暨第六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宜宾选拔赛在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开幕,来自宜宾各县区的40名制茶能手齐聚一堂,现场手工制作川红工夫,以竞技比赛形式弘扬工匠精神。 比赛现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在川红工夫手工制作技能竞赛现场,参赛选手各展其能,徒手挑捻制作,经过萎凋、揉捻环节,茶香逐渐弥漫整个会场,最后发酵烘干,一锅香气四溢的川红工夫就制作完成了。“希望借这次比赛机会和大家多交流学习,同时取得好成绩能够进入下一轮的省赛,然后参加全国赛,把我们川红工夫的制作技艺在全国大赛上进行展示。”来自川红集团的参赛选手陈范涛说。 茶叶筛选据悉,本次大赛由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和宜宾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宜宾学院和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宜宾市茶叶产业协会协办,包括商品茶评选和川红工夫手工制作技能竞赛两部分。其中,商品茶评选将广泛收集宜宾商品茶进行评比,评出3个茶王奖项,手工制作技能竞赛包括现场操作环节和成品茶质量考核。 精制(拼配区)“现场操作环节选了4个筛号茶拼成的标准样,由选手对照标准样进行拼配,看选手与标准样的偏差。在加工技能环节,主要观察红茶加工过程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江用文告诉记者,裁判主要是考核选手在几个环节中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以及职业素养,最后由专家评审团和大众评审对参赛企业带来的产品和现场制作的茶叶进行品鉴、打分。 专家评选现场据主办方介绍,此次竞赛将严格采用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规则进行比赛,宜宾市选拔赛的前6名将代表宜宾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四川省分赛,连续两次获得“工匠杯”天府龙芽•川红工夫手工制作技能竞赛一等奖的选手将获得“宜宾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曾旭表示,宜宾市高度重视茶叶人才的队伍培养,围绕宜宾茶“一红一绿”产业,每年在春秋两季为全市的茶人搭建比拼的舞台,以赛促改磨砺全市茶人的技艺。目前,已培养了一大批制茶大师和制茶技艺能手,为全市茶叶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宜宾市将拿出更多的奖励措施,提升选手的参赛积极性,扩大市级比赛的影响力,同时积极争取承办省、国级的赛事,将更多的宜宾选手推向全省、全国的舞台。宜宾是四川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产区之一,是川红工夫的原产地和集中发展区,红茶产量占全省红茶产量的80%左右。近年来,宜宾统筹发挥国资民企等各方面优势作用,强基地、优加工、壮龙头、响品牌、提效益,打造了“早白尖•中国红茶第一庄园”、筠连巡司川红特色小镇等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推出了红贵人、醒世黄金白露等优秀工夫红茶单品,培育了以川红集团、醒世茶业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红茶生产企业,在川红工夫红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8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胡远平)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满足广大患者的就诊需求。9月15日,高县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内科、外科、牙科、中医科等多名医务工作者,组成巡回医疗服务队,先后到文江镇大桥等村(社区)开展巡回送医进社区服务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老百姓。巡诊中,巡回医疗服务队为居民们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对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耐心询问身体状况和服药情况,针对性的给予用药和健康指导。同时在巡诊点宣讲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提倡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等健康教育内容以及针对老年人普及讲解了老年人防跌倒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向村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    本轮巡回送医进村(社区)活动已开展6场次,测量血压950余人次、血糖4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600余份。下一步将根据居民的反馈调整优化义诊义检活动的服务方式,为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5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肖坤玉)为促进新一轮驻村帮扶干部尽快转变角色、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助推产业发展。9月13日上午,2023年南溪区驻村工作队培训班开班式暨入学警示教育在区委党校阶梯教室顺利举行,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宛春祥同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曾丽同志参加培训班开班式暨入学警示教育。来自全区各镇(街道)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55人参加此次培训。培训现场开班仪式上,领导要求,新选派驻村工作队要深化认识,抗牢职责和使命,担当作为,进一步落实好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责;要主动学习,聚焦重点和关键,沟通协调,进一步把握驻村工作关键,找准驻村工作路径,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要深入群众,了解想法和期盼,摸清村情,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要警示自己,遵守规定和纪律,珍惜机会,圆满完成驻村工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本次培训为期三天,通过理论学习、专题教育、交流分享、现场教学等方式,重点围绕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素质提升三个方面开展。此次培训旨在帮助全区新选派驻村帮扶干部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职责、明晰要求、提升本领、坚定信心、提振精神,更好地投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中去,为南溪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4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陈兴琼)为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服务工作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卫生服务。近年来,高县文江镇中心卫生院多举措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让签约居民有“医”靠。领导重视。镇政府、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村(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安排布置,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制定具体方案,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广泛宣传。采取发放宣传折页、设立宣传专栏、播放宣传片和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微信群、QQ群等多形式,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控知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让全镇居民全面了解签约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个人权利和义务,引导群众提高认知度和认可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责任落实。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则,卫生院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联系方式、服务内容,统一印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合同文本,与村(社区)常住户进行签约,明确家庭医生与居民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履约。统一制作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将签约医生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制作在上面,方便居民及时联系服务。优化服务。上门随访、入户现场核查,从严从细开展签约服务,实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严格落实健康体检、健康宣教和健康干预等服务,确保签约服务协议精准落实,签约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四种慢病患者作为重点,做到“应签尽签”,做好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监督考核。镇政府、卫生院负责本辖区签约服务团队的监督和管理,把服务团队的签约户数、签约人数、履职情况,采取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实行每月工作通报,与绩效挂钩。通过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慢病随访、诊疗转诊、康复管理等健康服务,着力改善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目前,全镇签约户数为14018户,签约人数为41125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3
(张建芳 胡先映)“金秋谢师恩.周家品好味” ,9月10日,2023年兴文县周家镇蚕桑美食文化旅游节在周家镇新塘社区村开幕。本次美食文化节是由中共兴文县周家镇党委、政府主办,兴文县周家镇商会承办。开幕式上,结合特色文化、民俗文化、蚕桑文化、旅游文化的文艺汇演拉开序幕。周家镇人民政府还对周家镇优秀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先进集体颁奖。同时,美食文化节间还有蚕桑文化科普、美食品鉴、打桑叶糍粑、做手工月饼、全牛宴、亲子游戏等活动。美食文化节现场近年来,兴文县周家镇党委、政府紧扣县委“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文旅富县”发展战略,立足“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山区高效农业示范镇”定位,明确“夯基础、调结构、壮支柱、促转型、惠民生”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优先和转型发展不动摇,强力主抓蚕桑、肉牛两大主导产业,全域推广“桑+N”立体种植模式,实现镇域经济由“单一”到“复合”、由“传统”到“现代”的华丽升级。目前,兴文县周家镇桑园面积2万余亩,养蚕户1430户,2023年蚕桑产业产值预计超2500万元,发展“桑+芋”、“桑+菜”、“桑+粮”等粮经复合套种模式3000余亩。继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及获评四川省特优蚕茧生产基地后,2023年周家镇(蚕桑)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证名单。全镇新注册肉牛养殖经营主体 139个,存栏肉牛8577头,雲耀肉牛育种专合社被四川省科协、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联合授予“四川省兴文肉牛科技小院”称号,蚕桑、肉牛两大产业核心引擎、支柱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培育宜宾市中药材种子资源库葛根育苗基地,正积极申报创建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葛根ISO国际标准核心采样区。成功招引宜宾好味来食品商贸公司,依托周家本地农特产品,开展绿色生态食品生产加工,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00万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通过建立联农富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助力镇属国有资产公司发展壮大,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1
(周瑜原 摄影报道)9月7日,全省新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在宜宾召开。中国造纸协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造纸行业协会、四川省造纸学会、四川省重点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局、27户重点企业、院士专家及相关服务商代表参会。会议现场本次大会以“加快数智转型 促进减碳节能 致力提质倍增”为主题,聚焦四川省以竹浆造纸为重点的新型竹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形势”“数智化转型升级”“清洁制浆关键技术”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分享,旨在加快推进四川省竹浆造纸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川竹、川纸影响力,推进全省新型竹产业加快发展,助力食品轻纺产业提质倍增。中国造纸协会、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市(州)及企业、院士专家、省造纸学会等分别就做实做强竹浆纸产业、统筹环保与造纸产业、竹浆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行业发展、数转智升、清洁生产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会议还组织现场参观了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宾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竹业“名优百企”交易展等。据了解,近年来,全省聚力推进新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以“竹浆造纸、竹食品、竹家居及竹工艺品、竹基材料为特色”的四川新型竹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区域影响力逐步提升,为接续推动新型竹产业提质倍增奠定了基础。竹浆造纸是四川新型竹产业体系的优势门类,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全省适合制浆造纸的竹林面积约1200万亩,竹浆产能占全国70%,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影响力和品牌带动力。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表示,推进四川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省竹产业要有新作为;要紧紧立足新型竹产业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提质倍增”;要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大力推进“数转智升”;要在抓好竹浆造纸这个重点领域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竹食品、竹家居及竹工艺品、竹基材料等新型竹产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各地在抓好竹浆造纸这个重点领域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其他领域高质量发展,该提质的提质、能倍增的倍增。竹食品加工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竹家居及竹工艺品领域要充分发挥传承技艺、带动就业、打造地方特色名片的积极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工业旅游;竹基材料领域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拓展竹木复合、竹塑复合、竹钢复合新领域,开发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新产品。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08
李晓丽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洪瑜 罗敏 徐灿红万里长江,翠屏为第一城。作为天府龙芽、宜宾早茶、宜宾糯红高粱等地标产品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9月6日,“走进天府粮仓”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翠屏区李庄镇和金秋湖镇,看当地如何以粮茶为媒,在广袤土地上绘就农旅融合美丽画卷。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俯瞰图。以旅赋能 良田风光无限  走进有着四川美学第一村之称的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俯瞰村庄全貌,但见别具川南风格的特色民居,零星散落在翠绿水田和秀丽群山中。  “许多外地朋友来到安石村,都开玩笑说这里明明可以靠‘颜值’吃‘旅游饭’,偏偏要种粮食。其实二者并不冲突,该种粮食的基本农田种上粮食,我们依然可以把粮仓打造成景区。”李庄镇副镇长杨洋语气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杨洋介绍,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主体、投资建设公司、专业文旅公司“四方共建”,形成“四区两线”(稻鱼共生区、渔业生态区、大地艺术区、山径漫步区和文旅休闲线、田园体验线),同时建设具有露营、研学、农学实践、植物认知等功能的亲子体验区域。一条“稻鱼共生、粮经复合、文化附加”的产业发展路径探索而出。  安石村村民雷世宝也对村里的变化感到满足。现在他将家里的鱼塘、老屋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按照每亩800斤稻谷的价格结算,仅靠土地流转便可收入3000多元。  在安石村,现有经营业态19个,既有自主经营的文化中心、半丘塘民宿、安谷房、酒工坊、青年旅舍、山水柴院、安石书院,也有招商入驻的造艺创生、遵生小院、竹艺+,以及村民经营的农家乐、民宿,每月营收80万余元。以茶促旅 茶园香飘万家  金秋九月,位于金秋湖镇邱场村的川茶集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不同田块的茶树姿态各异,川茶集团常务副总席阳红介绍,这里栽培了峨眉问春、川茶2号等50多个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新优品种,目的是从中筛选出最适宜当地气候早茶品种。  金秋湖镇是翠屏区北域早茶示范区的核心腹地,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采茶时间比国内同纬度其他主产区早30—45天。截至目前,当地建成优质生态早茶基地16.5万亩、投产10.5万亩。2022年实现干茶产量11051吨,茶叶农业产值8亿元,综合产值80亿元。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翠屏区积极探索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围绕全茶产业链实施梯级开发打造,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构筑新型茶业经济业态。  郁郁葱葱的茶园,与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交相辉映,川茶集团科技园已成为外界了解川茶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当地已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500 余场次,接待中小学生5.6万人次,近三年园区旅游总人次突破10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08
李晓丽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洪瑜  罗敏  徐灿红 文/图初秋的兴文县,天高云淡,稻谷已经归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9月6日,“走进天府粮仓”2023中省主流媒体采风活动来到宜宾市兴文县。在共乐镇稻虾标准化基地,几个虾农提起地笼,只见个体硕大、通体发红的稻田虾被倒入盆中,即将进入成都及重庆等省外水产市场。  此时,省内外其他产区的小龙虾已纷纷下市,为何兴文的优质虾依然供不应求?记者探知,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智慧农业的加持让“兴文石海小龙虾”游出了“加速度”。数据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在兴文县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一块大屏幕不停滚动更新着包括稻田实时监测预警、虾价波动和交易数据、供需信息等重要数据。“这是我们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具备监测预警、稻虾种养、数字交易、信息发布等功能,为稻虾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工作人员的介绍吸引着大家的注意。  这套智慧农业数据运营系统为何而建?兴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朝忠表示,近年来,兴文充分利用宜渔稻田和冬水田资源大力建设以“川南早虾”为特色的鱼米之乡,坚持以渔稳粮、以渔促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兴文小龙虾产量位列全省第二,可以说,稻虾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推动稻虾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刘朝忠说。  稻虾产业联农带农效益显著,兴文县畜牧水产中心主任郭万亮有着深刻感受。他认为,因不同养殖户在管理水平上有差距,养殖小龙虾效益也有不同。“管理到位、苗种优良,小龙虾每年亩产高的能达到600斤,低的只有400斤左右,而这套智慧系统将为稻虾养殖带来‘看得见’的数据支撑。”郭万亮说,“农户凭经验、靠感觉,不如数据来得准确。”探索智慧农业的脚步不停  据介绍,目前这套智慧农业数据运营系统,覆盖全县稻虾产业核心区近 2 万亩面积。其工作原理是依托田间传感器收集数据,促进农业管理数字化。“以小龙虾养殖为例,系统每半个小时就可以自动更新一次,可以实时监测小龙虾养殖的水质情况,包括水温、溶氧、电导率、氨氮值、pH值等指标,有利于科学养虾,提升养虾效率。”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远松介绍。  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在田间安装了气象、土壤墒情、虫情、病情、苗情等方面的检测设备,帮助农业生产提供一线基础数据。“经过数据分析,系统会及时通知农户开展治理防控,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吴远松说,当前,兴文正大力研发和推广智慧农业手机应用程序,加大数字农业普及率,服务更多农户。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稻虾产业,兴文对现代农业的探索一直向前。去年7月,四川小龙虾产业研究院在共乐镇揭牌成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在这里就克氏原螯虾、澳洲淡水龙虾等虾类的生活习性、稻田养殖模式、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向展开研究,让兴文成为四川小龙虾科研的“圆心”。运用大数据打好时间牌  “去年我们的小龙虾价格突破历史最高值,9钱以上的‘炮头’每斤卖到150元。”吴远松介绍,每年三四月份,天气乍暖还寒,湖北、浙江等养虾大省的小龙虾还未上市,兴文小龙虾已经长得体型饱满、色泽红润。  记者获悉,以宜宾为代表的川南地带得益于冬无严寒、春季回暖早等特点,使得冬季仍有商品虾捕捞上市,弥补了国内很多地方“冬季无虾”的市场空当,形成小龙虾“一早一晚”错峰上市的生产规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财富密码”。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而要打好这个时间差,离不开大数据的运用。”据吴远松介绍,基于智慧农业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利用相关技术实时掌握宜宾周边区县、西南片区甚至全国其他地区小龙虾价格趋势,并及时发布“兴文石海小龙虾”供需信息和指导价格,将切实解决“高价难卖、低价卖亏”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川南稻虾产业正形成抱团发展之势。“以兴文为核心,辐射带动宜宾、泸州的其他区县,成立川南‘早虾’联合会,在生产、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共同发展,进一步打响川南早虾的品牌影响力。”川南早虾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08
夏末秋初是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在宜宾市叙州区龙池乡阳荷村的猕猴桃产业基地里,一颗颗饱满的猕猴桃映入眼帘,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猕猴桃是龙池乡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之一,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环境,阳荷村猕猴桃总种植面积达100余亩,今年产量预计达10吨以上,每吨产值收入超过万元,产业销售纯收入较去年提高20%。阳荷村猕猴桃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是龙池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乡村振兴政策资金扶持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共建支部宜宾市绿安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与阳荷村党支部携手带领群众提高种植技术,阳荷村猕猴桃产值得到大大提升,同时在叙州区融媒体中心、驻村干部广泛宣传下,阳荷村猕猴桃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合作企业金龙集团帮助销售千斤以上,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销售渠道得到拓宽,销售范围越来越广。目前,阳荷村新一轮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上任,大家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引导阳荷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激发自身“造血”功能,使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群众收入逐年增加。(供稿:龙池乡)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9-05
陈小芳 罗景萍 特约通讯员 罗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宜宾高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嘉乐镇人民村现有标准化桑园5000余亩,是高县蚕桑产业的核心区。与厚重的蚕桑养殖底蕴形成反差的,是这里此前长期存在的蚕种选购难题。  8月下旬,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人民村养蚕户中有少部分人选择自己留种育小蚕,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购买现成的小蚕。因为前者需要从孵化细如芝麻的蚕卵开始,费时费力。从非正规渠道购买蚕种一般价格是65元每盒(15克),虽然价格低廉,采购方便,但带来了其他风险。  “养蚕户从私人手中购买蚕种的行为较普遍,但蚕种品质得不到保障,出了问题也很难维权。”人民村党支部书记袁洪弟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村民用上高品质、无病害的蚕种,村里已于近期引进了集中育蚕技术。投诉无门建议正规渠道买种  8月29日,嘉乐镇人民村养蚕户邓仪昌敲开了村里小蚕共育工厂育蚕室的门。距离养下一批蚕还有一个星期,但他对蚕种十分上心,总是提前来领取。他之所以这么谨慎,都是因为之前“吃过闷亏”。  回想起两年前的事,邓仪昌仍一肚子气:“从外面买了一批蚕种,没想到养一段时间后就生病不吃桑叶了,不吐丝不结蚕茧。我没办法,白忙活一季,只好把蚕丢了。”  本以为把病蚕处理后重新养一批就好了。没想到残留的病菌造成了二次污染,使新蚕种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两批次加起来,他损失了数万元。  邓仪昌的情况并非个例。他告诉记者,2020年,在附近的落润镇红星村7组一带甚至出现了全村蚕种“覆灭”的情况。记者问他,乡亲们难道没有去找卖蚕种的人讨个说法吗?  “找过的,电话打不通,微信全拉黑,根本联系不上。”邓仪昌无奈地说,就算找到了,购买的时候也没有留下收据、采购清单等凭证,对方不承认有过交易;另外,蚕种已经全部销毁,又错过了取证的最佳时间。养蚕户维权难上加难。  袁洪弟告诉记者,此前各村干部都会提前叮嘱提醒养蚕户,如要自行采购蚕种,一定要向正规机构购买,并留存好交易凭证,但问题依然无法根除。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养蚕户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呢?小蚕共育安全省心还能多养两批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蚕共育技术进入了人民村养蚕户的视线。当地人发现,蚕种销售方是搭厂房育蚕种。那能不能由村里出面,集中育种再分给大家呢?谋定后动,说干就干,年育种量达6000张的人民村小蚕共育工厂建起来了。  集中共育小蚕的优点很快体现出来——工厂化、集约化方式集中为村民养育1—3龄期小蚕,不仅能让小蚕发育整齐、发病率低,而且每季可为蚕农减少8—10天的饲养时间。  “以前养蚕要从孵化蚕种开始,一年最多能养4批蚕。现在有了小蚕共育室,我们蚕农不再操心小蚕。成品蚕种拿回家十来天就能上蔟结茧,省事不说,还能节约时间多喂两批。”说起小蚕共育,邓仪昌忍不住地称赞产茧量高得多,几个月下来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走访了解到,养蚕户在村里统一订蚕种的价格是100元每盒(15克),比从外界购买高出的价格,一方面体现在更优良的蚕种品质上,一方面是因为蚕种还配套了害虫驱除剂、专用消毒液、石灰粉等药剂。“我们技术人员还会上门手把手教养蚕户养殖管护技术要点。”人民村小蚕共育工厂负责人、新房子组村民阳远兵介绍。  小蚕共育技术是高县为更好提升养蚕效益而重点推广的科学养蚕技术,也是引导全县蚕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要抓手之一。截至目前,高县已经建起386间共育室和23个共育工厂,每年还安排专用资金,对参加“小蚕共育+仪评售茧”的蚕农给予奖补,提高蚕农参与小蚕共育的积极性,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8-3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