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维 记者 陈宇)2022年12月28日,内江市市中区黄鹤湖旅游区,虽然不是周末,仍有不少游客自驾而来,在湖边游玩、拍照。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路网,是自驾游在内江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内江市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内江农村公路规模已增加到1.2万公里,农村公路从“通乡到村”向“通组入户”延伸,由“树干状”向“网络型”转变,覆盖面更广、通行率更高。威远无花果博览园。唐广 摄  随着农村道路建设提升,城乡公交均等化服务也在内江全域铺开。据介绍,内江有序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全市统一乡村客运LOGO,开通城乡公交运营线路73条,投入城乡公交车221台。同时,内江推进“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5个,镇级快递物流运营中心49个,村级“金通·邮快驿站”744个。  一大批产业路、旅游路的修建,也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内江还积极开发“四好农村路”领域就业岗位,帮助1588名脱贫户人均年增收超过1.5万元。  近日召开的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围绕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内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代兵表示,下一步,内江将切实抓好直连畅通拓展工程、融合发展促进工程、通行安全保障工程、运输服务优化工程、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工程等工作,全力提升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水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1-03
今年,全省首个“两端”“两网”县域供销为农综合服务体系试点项目落地资中,试点项目以“一园两基地三体系”为建设思路,联合供销社系统内外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全力打通面向农村市场的生产端和面向城市市场的消费端,构建起线上供销网、线下物流网和供销为农综合服务体系,用改革发展“新供销”谱写服务三农“新篇章”。  建网点,打开农村“新局面”。试点项目按照“一园两基地三体系”建设思路,拟在资中凤凰工业园区新建供销数字为农产业园,在龙江镇、鱼溪镇建设3000亩现代供销粮油示范基地,在资中县内22个乡镇新建63个供销网点以构建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县域基层组织体系、流通服务体系和为农综合服务体系。目前,供销数字为农产业园已完成土地出让等工作;供销粮油示范基地已完成25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已建成县集采集配中心1个、镇级基层供销社4个、为农服务中心3个、镇级综合超市4个、农村综合服务社5个、社区超市2个,开展农产品、日用品销售和农资农技服务,三大体系已初具规模,截至11月底,累计实现销售额309万元。强合作,助力农业“新发展”。一是依托四川棉麻集团优势资源,围绕生猪、血橙、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破解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二是联合资中县龙头企业四川永利乡鹰,以高于市场价“5%-15%”的溢价率收购农副产品,经过物流配送中心分拣、包装,在多多买菜、淘菜菜等电商平台和社区网点进行销售,形成网店销售+社区直供双渠道销售模式。三是广泛吸纳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等涉农企业加入供销社。今年12月,双河镇水口庙村率先将综合服务社二楼改建成供销为农“孵化园”,设有展览展示、工作商谈、管理办公等多个功能区,入驻企业可通过“孵化园”交流农业经济信息,展示优质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现已吸纳久久佳家庭农场、亿安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涉农企业入驻。优服务,点亮农民“新生活”。一是试点项目将为农服务中心与供销超市配套建设,既为周边群众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农资农技服务,又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真正实现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统一。二是乡镇供销超市的建立,让当地农民变基层社社员,享受会员折扣、二次返利等福利。三是通过“供销+金融”模式,联合工商银行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缓解其资金压力,全方位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供稿:内江市供销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30
(记者 毛春燕)12月29日,内江蔗糖创意工坊揭牌仪式在内江汉安糖草公司举行。内江蔗糖创意工坊位于市中区龙门镇甜源蔗乡,占地面积约1000㎡,按模块功能将分为科研育种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品牌推广中心、电商直播中心、教研合作中心。内江蔗糖创意工坊揭牌据了解,该工坊将设立一个轻型实验室,不断选育优良甘蔗品种,并与产品研究机构合作,围绕当代人健康食糖的理念,展开产品创新研发,打造一个甜城糖产品展示中心,向游客推荐内江的优质糖产品,也为各糖企搭建一个线下线上联动传播平台。据内江市市中区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市中区还将在内江新经济产业园建立糖产业总部园区,设立糖业产业专属区,重点引进科研、品牌推广、知名龙头企业,带头全区域糖业创新升级,实现“糖+”发展新模式,通过不断壮大内江蔗糖产业规模,力争蔗糖产业三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5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市中区龙门镇甜源蔗乡内江蔗糖创意工坊将以不断弘扬“甜文化”为使命,以促进产业升级为抓手,推出更多广受市场好评的糖类产品,大力培养糖业研发、品牌、市场营销、电商等人才队伍,促进市中区农文旅和新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30
(曾黎 记者 毛春燕 李弘)12月27日,随着第一批西红柿苗的移栽入园,标志着资中县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工人们检查苗子,推动拖车,细心地将西红柿苗移栽到岩棉线上面。园区的种植主管江虎则和他的技术团队教导工人移栽技巧,查看设备参数,讨论栽种技术细节。据介绍,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项目位于资中县银山镇,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约100亩,建设温室面积约3万平方米,整个园区分为种植区、生产服务区、雨水回收池、生产配套楼四部分。作为主阵地的玻璃智慧温室,采用了国际前沿的设计方案、生产设施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结合先进的现代农业运营理念,充分诠释了现代高效农业概念。智慧农业生态园(图片来自资中融媒)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种植主管江虎说:“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相比传统的温室,最大优势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我们通过雄蜂授粉和无土栽培,实现高品质蔬菜的批量化生产,通过严格的环境控制和先进的技术配套确保蔬菜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西红柿苗移栽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项目集“种植、生产和仓储加工”于一体,通过大数据指导生产和销售,通过数字化控制温室温、光、水、气、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可视。有了科技作支撑,这批西红柿产量就有了保证。据悉,此次共计种植番茄约4万株,种植面积3万余平方米。番茄生长季长达8个月,采收期达6个月,温室番茄产量是传统温室的5-6倍,预计该批次产量约2000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项目负责人刘莹说:“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项目是川南片区首个智慧农业项目,采用来自荷兰的先进生产设施和种植运营技术,可实现高品质蔬菜的批量化生产,以及种植、生产、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后对整个县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非常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能有效推动县域农业产业生产实现现代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9
(记者 毛春燕 李弘)近日,农业农村部发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我省11个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获表彰。12月26日,记者从隆昌市获悉,中共隆昌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集体。2019年6月,隆昌成功纳入全国第四批整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一年多的时间里,隆昌市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前361个村、3969个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全面完成试点改革任务。2020年12月后,根据全省开展两项改革“后半篇”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和美乡村巩固完善清产核资成果,隆昌市在原有清产核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再清理再确认,及时纳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并建立了明晰的集体资产台账。截至2021年底,清理集体资产15.41亿元,其中村级资产2.73亿元、组级资产12.67亿元;资源性资产114.89万余亩。隆昌市全面规范成员身份确认,通过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召开“四级会议”,指导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各类人群的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截至目前,全面完成所有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共确认村级成员574524人、207367户。着力建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市所有行政村均确定均等量化的收益分配方式,将村级经营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市164个村、21个涉农社区都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登记赋码颁证,信息确认无误,登记资料齐全,全市18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已挂牌。开展培训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同时,隆昌市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出台了《隆昌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办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实现以均等股份量化方式进行收益分配。深入推进农村“三资”平台建设,成立了隆昌市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建立“银村直连”云平台,全市所有村的账务都纳入平台处理,全流程线上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隆昌市积极发挥政府投入“资金撬动”作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实施中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19- 2022年共扶持29个村,每村补助100万元专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补偿金,投入财政资金675万元,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隆昌市坚持“走出去”,学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实际,推广租赁经营、飞地经济、农旅融合等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行简易审批流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400万元以下的村庄建设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目前石燕桥镇三合村正在参与此项目,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科技馆)和园区景观步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蒋玲 郑刚 记者 刘佳近年来,内江市资中县鱼溪镇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第一重要战略资源,着力选拔、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使乡土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持续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据了解,鱼溪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独具特色的“种梧引凤”制度,进一步规范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回引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从提升人才选育“温度”着手,打造全方位的人才培育模式。对内精准识别,对有技术特长的进行“拉网式”摸底登记备案,纳入乡贤人才信息库,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等四大类分类归档、动态管理。培训赋能增效,围绕鱼溪镇产业发展需求和乡土人才个性特长,组织市县技术专家进乡村,聚焦特色种养产业化发展、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管理,通过远程教育、现场专题讲座、职业夜校等形式,与乡土人才零距离互动、手把手传授,不断培训新型人才,现已开展各类培训班13期。  鱼溪镇镇党委书记何艳介绍说,近年来鱼溪镇结合自身文旅发展优势,大力回引在外优秀农民工、党员、乡贤人才,以打造“成渝线上乡村旅游明珠”为目标,坚定不移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血橙种植、鲶鱼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大力培育壕坤矿业、海庆建材、浙商优选等规上企业3家,大力发展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区、响水滩、云岭金秋、洞藏酒、圣灵山大溶洞等特色文旅产业5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4个,县级重点项目1个。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0.3余万人次,创造年产值3000余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1个,流动就业人次约70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26
(徐艳梅 记者 毛春燕 李弘)“没改之前,厕所连着猪圈,狭小黑暗,差得很,现在质量好,方便又干净卫生。”12月21日,内江市市中区史家镇牛桥村,68岁的孙泽明看着自家明亮干净的卫生间,脸上出现轻松的神情。孙泽明不知道的是,自己现在享受到的方便离不开纪检监察干部的保驾护航。据内江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李婕介绍,2019年至2021年,全市77个镇443个村采取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方式实施了12.4万户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但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的同时,纪检监察部门也收到一些有关工程质量、干部作风等问题的信访反映。2021年,内江市纪委监委聚焦惠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利用“监督一点通”平台,在市中区试点开展农村户厕改造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今年4月,在全市范围铺开,紧盯农村户厕改造项目中责任落实不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腐败问题三个重点开展监督。“目前已立案117件,党纪政务处分73人,组织处理87人。”李婕告诉记者,在专项整治的推动下,相关单位通过自查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8761个,截至目前,5666个问题已得到整改,其余问题正在督促整改中,有力保障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正惠及于民。其中,牛桥村“两委”在推进工作中因底数不清、“一刀切”等问题造成浪费的2万元国家资金也已收回。事实上,农村户用厕所的变化是市委“美乡优城”部署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也是内江市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预期成效的展示。11月21日,内江市委印发《内江市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决定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弘扬好作风、建功新征程”为主题的“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专项提升行动把少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暴露出的10个方面问题作为提升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11条工作措施。如,加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应对重大风险能力培养,加强班子建设;开展重大工作督查,建立专门台账,跟踪督查督办;推动重点工作晋位争先,对工作取得突破的地区和单位,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给予加分。“开展专项提升行动总体目标是进一步促进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基层组织大优化,为担当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脊梁提供坚强纪律作风保障和组织保障。”内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纪委监委将聚焦方案中明确的甘愿“躺平”、敷衍应付,作风漂浮、不深不细等10个方面问题,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失职失责失察、“中梗阻”等典型案件,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为契机,巩固拓展农村户厕改造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驾护航。”李婕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23
(熊强 李永琴)12月20日,内江召开中国共产党内江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会指出内江市处于城乡面貌亟需改善的关键阶段,提出以“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为总抓手,其中,“美乡优城,就是推动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这一以贯之的体现了八届市委对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内江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曾红军介绍,下一步,内江按照“集中连片、整体安排,统一规划、分别实施,试点示范、渐次推进”的原则,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原则确定15个镇(涉农街道),力争用5年时间推动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显著改善,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乡土特征、川南特点和文化特色,绘制若干套具有川南民居特色、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具备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样板房推荐图纸,统一规划、连片推进乡村农房改造和建设,全面消除农村土坯房。着力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村庄持续净化美化,打造甜城版“富春山居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机耕作业道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运维管护机制,不断畅通路网、织密水网、架通电网、补齐气网、联通讯网,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充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合理配置政务服务资源,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深入实施乡村教育、乡村医疗卫生、乡村文化体育、农村养老助残服务和社会救助“四大提升工程”,加大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力度,推动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分级解决不同问题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坚持把农村面貌改造和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念好“优、绿、特、强、实、新”六字经,在坚决完成粮油、生猪生产任务的同时,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做大做强内江黑猪、特色水产、精品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建设产业旺、生态优、风貌美的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2027年,实现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房风貌更具特色,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改善长效机制有效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12-22
(张啸 记者 郑志浩)近日,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二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名单。其中,内江市资中县被认定为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  资中县有农民工42万余人,是内江市农民工人数最多的县。近年来,资中县实施乡村振兴和就业优先战略,狠抓劳务输出转移,持续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回家工程”,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人才储备方面,资中县开展了“就业培训提能力”“归雁强村助振兴”等行动,整合职业中学、创业基地和创业项目等资源,建立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设置普惠型、实战型、精英型三大培训模式,年均培训学员约3000名。  在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资中县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深入摸排各建筑工地分包转包、农民工总数、农民工工资兑付等情况,对发生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和生产经营企业实施惩戒。近5年来,资中县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6起,将3家企业列入“黑名单”,累计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390余件,结案率达100%。  专门力量的组建也为农民工提供暖心的服务。“我们统筹各部门力量建立了‘返乡入乡创业顾问团’,从政务咨询团、创业参谋团、平台搭建团、法律维权团等,全方位为农民工提供服务。”资中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袁勇介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13
(记者 郑志浩)11月25日,记者从内江市纪委监委获悉,今年以来,聚焦乡村振兴全过程全链条专项监督,在基层监督员全覆盖的基础上,内江市已完成1091个村(社区)清产核资。  “通过比照区纪委下发的《监督清单》,我发现我们村的村务公开栏一直都没有公开相关的信息。”近日,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曙光村的党风政风监督员高志亮向镇纪委反映发现的问题。经核查,曙光村存在未及时公开党务村务、侵犯群众知情权等问题。白合镇纪委给予曙光村党支部书记党内警告处分,有关村干部也受到了组织处理。  在开展专项监督中,内江市纪委监委充分加强基层监督力量,运用村级监督片区协作、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机制,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力量不强、力度不够和熟人社会监督等难题。从落地成效来看,围绕集体“三资”、村级公开、户厕改造等方面加强监督,内江今年以来组织检查重大项目805个、专项资金15.92亿元,助推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32013户,推动64.76亿元乡村振兴资金落地落实。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13
(记者 郑志浩)11月24日下午,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甜源蔗乡农文旅产业科技示范项目现场,该镇党委书记殷胜利与项目负责人李少俊正在商量即将改造完毕的民宿区的市场定位。“抢抓元旦和春节假期的契机,我们要在项目的接待能力上升级,让大家能更好地体验甜文化。”李少俊说。  今年以来,内江发展“甜”味更浓。在文化和产业资源基础上,内江将在生产端到消费端以系统思维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让“甜城”名片更加闪亮,让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甜源蔗乡农文旅产业科技示范项目现场工人进行手工制糖第一颗糖打造文化地标甜味起源地酝酿新升级  从“甜源蔗乡”沿着沱江向下游方向驱车5分钟,即到达龙门镇龙门村。每天都有成批的甘蔗从这里运往“甜源蔗乡”,成为手工制糖体验区的原材料。  龙门镇是内江糖业的起源地。1716年,福建商人曾达一来到这里,同时带来了甘蔗和制糖工艺,从此开启了内江种蔗、制糖的历史,甜味从此在内江扎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五”期间工业重点项目之一的内江糖厂建成开榨,落户现在的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内江工业经济总量一度较长时期居四川第三,号称“内老三”,糖业是其重要支撑。上世纪90年代,因为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等问题,内江逐渐退出制糖业。  挖掘甜文化资源并打造文化地标,是内江今年的新动作。在龙门镇曾家大院的基础上,以龙门村为核心区,甜源蔗乡农文旅产业科技示范项目建造起500亩甘蔗科技种植示范园、古法红糖工坊、甘蔗科普馆、曾达一纪念馆、内江糖业故事馆、森林图书馆等,续写内江甜蜜故事。“今年新开业的‘甜源蔗乡’聚焦农文旅融合,正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将成为具有内江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推动内江糖业文化的传承和体验。”殷胜利表示。  从带动效果来看,这一项目今年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次,带动甘蔗种植3000多亩,吸纳本地就业农户50余户。  内江工业化制糖的起源地椑木镇也在谋求新的升级。“内江糖厂留存有相对完好的工业遗产,并且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糖厂,目前被初步规划为内江糖业博物馆建设所在地。”内江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文化资源和工业遗存的重新开发利用,内江将以甜味的来源和制造来串联博物馆的游览主线,讲好内江的甜蜜故事,进一步擦亮城市名片。第二颗糖扩大“甜”的概念培育地标化产业集群  11月23日,位于内江经开区的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开展仓库吊装工作。“我们正全力冲刺12月仓库封顶的进度。”项目经理李攀剑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红牛饮料生产基地。  该项目也是近年来内江吸引外资直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项目满产后,年产值将达50亿元,是内江食品饮料产业的支柱项目。”内江市经合局新材料和新医药投资促进科负责人潘尧介绍。  内江市经信局工作人员李运勇介绍,内江目前在食品饮料细分领域有黄老五、旺旺食品等知名品牌,但是总体规模还不够大。  从数据上来看,内江规上食品饮料企业仅54户,半数企业年产值不足亿元。让“甜城”更“甜”,产业集群的壮大将成为内江发力的重点。“带有内江特色的甜味产业集群,不是单纯复刻以往从甘蔗原料到制糖的简单产业链,而要在当下的消费市场环境下丰富甜味的内涵。”潘尧解释,要将“甜”的概念扩大,例如休闲食品这类带给人愉悦感的食品类型,非常值得招引和培育,也符合城市定位。  11月11日,在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内江开展食品产业专题推介活动,以打造“中国甜食之都”为主题,向34家食品企业和团体机构推介内江。“除了向重大会展平台借力,我们还整合驻外招商小组的力量,在福建等地的食品饮料企业聚集区对接企业,收获了初步投资意向。”潘尧介绍。  内江还将推动各区市县设立专门的食品饮料产业承载区,推动产业的集聚发展,并带动本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培育地标化产业集群。第三颗糖擦亮城市名片以“甜”营城丰富体验  11月15日,2022甜蜜内江消费季暨熊猫消费节、川货电商节(内江分会场)活动拉开大幕。  活动当天,“内江甜”食品饮料产销对接合作协议签约,启动《小甘蔗的甜蜜之旅》城市打卡活动,后续将浓缩内江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坐标,形成内江吃喝玩乐导游图。  “相比以往的促销活动,我们现在更加聚焦‘甜’这一城市符号。”内江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勇刚介绍,这次活动将“甜”的元素融入更多消费场景中,携手企业开展线上和线下的联动推广,是对甜城形象的一次集中推介。  甜文化的元素不只是出现在消费场景,在城市氛围营造上也将成为标志性符号。内江将推进大型现代川剧《糖坊风云》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探索定点定期演出。街头巷尾同样将以甜文化元素作为点缀,推动并实施街头艺术表演项目,打造糖文化非遗体验基地。  在上述氛围营造的基础上,内江还将推动开展“甜游蜜学”主题研学,推进制糖工业研学游,塑造带有高辨识度的研学旅游形象。  “以甜营城,要让每位消费者来到内江的第一印象都是甜,在旅游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甜,并以游客愉悦的消费体验带动相关食品和文创产品的生产,让甜文化的价值最大化。”内江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曾佳秀强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2-13
(兰自涛 记者 毛春燕)12月7日,在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棚村,村民们正在整治后的撂荒地里耕地覆膜。耕地覆膜近年来,东兴区积极探索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项目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加强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据悉,东兴区今年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1.79万亩,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2-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萍  近日,威远县高石镇童家村,冬日暖阳下几台挖掘机正在忙碌着进行“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最后几天的结尾工作。另一边,已经平整好的土地上则在抢农时播种冬小麦,村民撒底肥,无人机播种,旋耕机翻土……为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威远县以高石镇童家村、新场镇老场村等地为示范引领,推广小麦种植,全力开展小麦恢复性生产。  高石镇童家村“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是威远县首个“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改造完成后不仅能为计划种植的900亩小麦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节约一半的播种时间及人工成本,还能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小麦。  同日,在威远县新场镇麻柳村,村民们正用小麦播种机,将一粒粒麦种播撒到土里,微耕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在现场,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正在和成都至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陈权探讨小麦播种的技术问题,并查看麦种播撒情况。该村已经十余年没种过小麦,在看到邻近的老场村现代粮油示范园区去年200 多亩小麦取得丰收后看到了希望,成都至邦公司遂规划今年种植300亩,通过早谋划、早落实、早实施、早行动,提前育肥、翻土、处理种子,半机械化播种作业等,保障了冬小麦播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威远今年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以“五良”融合为牵引,对农田地块进行宜机化改造,为全县冬小麦的恢复性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全县11月完成小麦6000亩播种计划。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2-02
(李建明 记者 毛春燕)11月27日,在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金龙村,施工队伍及施工机械正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连日来,东兴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拼经济建设,由东兴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内江人和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项目业主,投入资金1.26亿元,在高梁、白合、顺河、平坦、石子5个镇同步实施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修建等工程建设,切实保护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29
(记者 毛春燕 李弘)记者从资中县获悉,近日,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二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市、区)名单,资中县入选。近年来,资中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农民工作为战略性资源”“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的具体部署,实施乡村振兴和就业优先战略,狠抓劳务输出转移,持续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回家工程”,全县农民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资中县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开展“就业培训提能力”“归雁强村助振兴”等行动,整合职业中学等资源,建立资中县乡村振兴学院,设置普惠型、实战型、精英型三大培训模式,年均培训学员约3000名;完善就近入学机制,统筹6所公办学校安置返乡入乡创业、进城务工农民工2107名随迁子女就近就读,切实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该县构建县、镇、村三级服务机制,建立县级“返乡入乡创业顾问团”1个、镇级“返乡入乡创业服务队”22个(每队14人)、村级“返乡入乡创业联络员”379名。强力根治欠薪,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深入摸排各建筑工地分包转包等情况,对发生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和生产经营企业实施惩戒。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小丽 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李建明  “2340斤,才585块钱!”11月18日上午10时许,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一组村民李明贵从菜贩手里接过卖菜的钱,摩挲了一下,有些无奈地揣进了兜里——若是在去年,这些莲花白本可以卖到4000块钱左右,是现在的七八倍。“才2角5一斤,太便宜了,太便宜了。”李明贵一边喃喃自语,一边走向菜地,将烂掉的莲花白拾掇到一起,准备沤肥。在他身后,绿油油的菜地一眼望不到边,许多莲花白鼓起了又大又圆的“白肚皮”,等待采收。看着这些长势旺盛的菜,李明贵没有一点丰产的喜悦,脸上全是焦愁。  “卖不动啊,只有眼睁睁看到它烂。”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宗莲叹了口气,告诉笔者,旱地坝村与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一河之隔,素有种植莲花白的传统,该村1000余户人里就有200多户种植莲花白,全村共种植莲花白 1000 余亩,平均亩产近5000斤。因个大、脆甜、口感好,深受好评。该村每年种植的莲花白除销往内江外,还运往重庆等地进行销售,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但今年受重庆等地的疫情影响,莲花白难以运出,即使批发价格由往年每斤1.7元降到每斤0.4元也难寻买主。李明贵家是种菜大户,共种植莲花白近30亩,初步估算可收莲花白约 15 万斤左右。眼看着莲花白都要烂在地里了,本村村民刘瑞宽提出可以每斤0.25元的价格拿到市场代卖。李明贵只得忍痛应允。  这天早上,李明贵请了5个村民帮手,6人早上6点起床,天不亮就去地里摘菜、挑菜、装菜,一直忙活了四个多小时,才将小车装满。摘菜地距离车子停靠的小马路约有一两百米,全是崎岖不平的小田埂。2340 斤菜,分装成100多斤一担,李明贵和村民来回挑了20多担。“照这样下去,连本钱都找不回来。”李明贵和村民们粗略算了一下账,不算人工投入,仅仅只是种子、肥料和农药,种植一亩莲花白需要的成本就高达800多元。村民张臣忠感同身受。他家种了15亩莲花白,目前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见李明贵拾掇烂菜,他也来搭手。  村民们的困扰,石子镇党委、政府和旱地坝村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李宗莲介绍,莲花白采收期从每年 10 月下旬持续到 1 月份。因为销路不畅,目前只卖出了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在地里。“镇上和村上想了不少办法促销,但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李宗莲说,经党委政府多方对接,虽有一些商家前来咨询收购,但量小,出的价钱也低,很是打击村民积极性。“我们希望能找到大型批发市场对接,出个公道的价钱,好歹帮村民们把本钱找回来。”  丰产不增收,菜贱又伤农。如果你有需要或者愿意帮助旱地坝村村民,请联系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党总支书记李宗莲。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正华 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  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元觉村56岁的村民钟守宣,近年来自学拍摄、剪辑,发布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后“圈粉”无数。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家的红薯淀粉、粉条、蜂蜜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网红嬢嬢”。钟守宣拍摄短视频  “我们家种红薯30多年了,做红薯粉条也有十多年,每年的家庭收入主要是靠卖红薯淀粉和粉条。”钟守宣说,没玩短视频之前,红薯淀粉都是做生意的人来家里收购。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每斤可以多卖一两块钱。  2020年初,本没有玩手机习惯的钟守宣,看到儿子、儿媳经常在手机上刷短视频和网上购物,也开始了“触网”之旅。  “我最开始玩短视频是拍我们家的小孩,边带孩子边种地,拍的是他们跟着我们一起干农活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网友,粉丝也从零开始一天一天地涨起来了。”钟守宣介绍,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会一点拼音可以打字,但她肯学习,在网上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等课程,一边学一边拍,视频做得越来越好。  一天,钟守宣在直播间听说短视频平台可以带货卖东西,第一时间就想到把自己家的红薯淀粉卖出去。“粉丝涨到有两千多的时候,我就开始拍我们家的农货,挖红薯、洗红薯、打红薯,全部过程我都拍过。没想到网友普遍反映都很好,给我鼓励。”钟守宣和爱人在地里收红薯  不到两年时间,钟守宣的粉丝就接近八千,而且每天持续增长,少的时候一天涨十多个,多的时候40多个。  “我的产品销售到上海、浙江、北京、新疆、福建、广东一带,基本上全国各地都卖。”钟守宣说,销往本市的红薯淀粉她们包送上门,本市之外则通过快递邮寄。  “很多顾客还提前跟我们预订,今年买了,喊我们第二年也给他留。”钟守宣说,去年她挖了六万斤红薯,今年天干,估计会减产一半,大概能收三万斤红薯,加工三千多斤红薯淀粉。  许多商家看到钟守宣的粉丝多,想请她“带货”,但钟守宣有自己的原则。“不敢保证质量的活儿我不会接。万一质量不好,卖出去后顾客以后就不会相信我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诚信。”钟守宣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11-22
唐广 记者 郑志浩 陈宇一线主角: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党委书记殷胜利  “你们来对时候了。我们的‘五良(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正在收尾,改好的土地看起来非常壮观。”11月18日,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茅蓬寺村,沿着乡间黑色泥土铺成的田间小路,龙门镇党委书记殷胜利迎面走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乡村振兴上坚持两手抓,一要保障粮食安全,二要以复兴内江甜文化为核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活龙门镇的产业文章。”谈及未来发展,殷胜利充满信心。茅蓬寺村“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现场。唐广 摄守好“粮袋子”宜机化改造,村里新增200亩土地  殷胜利带领我们沿着一条上坡路登上一处山丘顶部。沿途,挖掘机履带重压留下印记,显示出这里的土地刚经过改造。  到达顶部,四面望去都是被改造好的土地,一片片跑道形状的梯田映入眼帘。龙门镇定位为优质粮油主产区,今年整合省级项目资金开展土地改造,让土地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  “这里是市中区第一个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涉及范围有1200亩。从10月中旬启动,现在已基本收尾,进展顺利。”殷胜利介绍,经过盘点,土地改造为茅蓬寺村新增200亩可机械化作业的高质量良田。  改造为何这么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土地改造,是我们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中之重,必须快步走。来现场调度,已成为镇上工作人员的日常。”殷胜利说,另一方面,讲清楚土地改造的益处,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促项目进展更加顺利。  当天,茅蓬寺村党支部书记黄彬向殷胜利报告了需要协调的事项:配套土地改造的农事服务中心已提上建设日程,涉及10多亩土地的转让,如何让村民更好地配合支持?  殷胜利掏出笔记本,在纸上以“算账”形式帮黄彬理清思路。“不仅土地转让后村民有收入,等下一步农事服务中心建好后,大家种的粮食可以在这里仓储、烘干、加工,这些既能省时省力,村集体也多了收入,都是看得见的实惠,要和村民讲清楚。”  抢抓农时,改造后的土地冒出新绿,不少地块的油菜苗已钻出来。“农业时令不等人,我们边改造边播种,已播种600亩油菜、100亩小麦。”黄彬介绍,接下来要继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能力。茅蓬寺村经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后的土地。唐广 摄升级“甜罐子”坝坝会上共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上午  10时左右,采访小分队来到龙门镇另一个重点项目——甜源蔗乡文旅项目。路口处,经过特别设计的斑马线引起记者的注意。斑马线并非通常的白色条纹,而是以甘蔗形状为轮廓。这组线条,也是龙门镇独特的甜文化符号。内江有“甜城”之称,龙门镇此前甘蔗遍地,也是内江甜文化的起源地。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因为产业政策和经营等问题,内江逐渐退出制糖业,留下的甜文化成为不断挖掘的文化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坐拥独特的文化资源,龙门镇正升级‘甜罐子’,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殷胜利介绍,今年1月,开园迎客的甜源蔗乡文旅项目,就是龙门镇的发力点。这一项目今年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次,带动甘蔗种植3000多亩,吸纳本地就业农户50余户。  见到该项目负责人李少俊后,大家围着一张长条木桌坐下,一场项目坝坝会立即开始。“目前产品都是手工制糖的文创产品,二期想在实体产业支撑上有突破,已对接了工业化制糖生产线,急需找到承载场地。”对项目的升级,李少俊开门见山亮出问题。  殷胜利给出建议:项目一期为文旅用地,不适合发展工业。“不过,车程仅20分钟的凌家镇,布局有内自合作园区(食品产业园),正好适合咱们发展,也符合区上的产业布局。”  紧接着,围绕销量和销路问题,殷胜利一一记录项目的最新发展情况。双方讨论热烈,一直到下午1时才结束。大家有了初步思路:“在销路扩展上,除这一品牌已有的电商渠道,我们可帮业主对接内江本地的商超和酒店等。”  合上笔记本,殷胜利立刻将自己掌握的商超和酒店负责人的微信分享给李少俊。“一件件把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实好,才能打好甜文化品牌,让村民享受到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处。”殷胜利说。甜源蔗乡航拍。唐广 摄【一线声音】  茅蓬寺村党支部书记黄彬:茅蓬寺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地开发利用滞后,加之农村老龄化现状,土地撂荒问题凸显,我们通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整合了村里的耕地,解放了村里的劳动力。即将开工的农事服务中心,将有效盘活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加速提升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甜源蔗乡制糖工人胡龙玉:我们做的手工糖卖得很好,通过网络卖向全国,赚的钱补贴家用。我们镇上很重视对甜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期待我们的乡村生活能受益于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甜美。【记者手记】以“甜”为弦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当我们行驶在龙门镇蜿蜒的山路上,当我们跟随基层干部的视角在项目间穿梭,总有一种感受和我们的行程密切相伴,那就是——甜美。  眼前所见是丘陵山区荒山变成千亩良田,乡村土地的美好图景由规划变为现实。闻到的是山谷微风轻送醉人蔗香,甜蜜的符号沉淀出产业焕发新生的根基。耳边听到的坝坝会,是一场谋求突破升级的“头脑风暴”。这些鲜活场景,一点一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晕染甜蜜本色。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应有之义。不误农时,不误产业发展机遇,以快马加鞭的姿态奋勇争先,龙门镇的基层干部和群众正汇聚发展合力,鼓足干劲朝着更加甜蜜的生活大踏步前行。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11-21
(记者 毛春燕 李弘)近日,资中县博物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面向市民征求意见,消息一发布,得到网友的一致称赞,此举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资中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水映双桥森林温泉度假区于11月2日开业迎客,泡森林温泉,或果园采摘,静享休闲时刻。立足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内江市资中县在文旅品牌创建、文旅项目建设上下大功夫,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加快推进活力文化名城建设。资中文庙文旅品牌创建初显成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泉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孟塘里乡情生态园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罗泉豆腐包子、资中鲶鱼、冬尖烧白、鸭子烧鸭蛋、罗泉鸡公粑、资中兔子面6道美食入选809道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其中资中鲶鱼、罗泉豆腐包子2道菜入选100道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名单。国家AAAA级景区罗泉古镇玺院民宿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乙级民宿、首批天府旅游民宿。罗泉文创集市成功申创四川省文创集市。罗泉会议会址成功申创四川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原兴隆街镇兴松村成功申创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孟塘镇睦邻村、鱼溪镇红莲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沱江新画廊近年来,资中县将文旅项目建设作为文旅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县文旅项目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旅游项目1个(罗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首期启动区),在建重点文旅项目7个,其中省级重点文旅项目4个(资中古城核心区、沱江新画廊二期项目、云岭金秋、宋镇文化产业园区),市级重点文旅项目5个(孟塘里乡情生态园旅游区、响水滩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区、云岭金秋、宋镇文化产业园区、资中古城片区基础设施项目——重龙山至御龙山健身步道建设项目)。此外,资中县还加强与资阳、自贡、大足等周边地区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打造推广精品研学、旅游线路,文旅宣传效益逐渐显现。积极“走出去”,组织孟塘里乡情生态园、响水滩、兴资公司等企业参加四川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成都“非遗”节等活动。利用好弘资中、智游天府等网络平台,面向全国推介文武二庙、罗泉古镇、血橙、鲶鱼、冬尖、叶脉画等特色景区和农旅产品。以杨柳滩为主拍摄地的连续剧《月是故乡明》在央视黄金强档热播,四川卫视《说走就走的旅行》连续5期推介资中文化旅游资源,杨柳滩、罗泉古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有力提升了资中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图片由资中融媒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7
 (记者 毛春燕 李弘)“定期清理果园的杂草,堆积到果树下,有利于果树保湿,同时帮助果子更好转色。”近日,在资中县鱼溪镇鲶鱼社区的血橙果园里,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多经站高级农艺师周嗣怀在果园里指导村民做好血橙种植。“我们出品的资中鲶鱼,没有鱼腥味也没有油脂,肉质更紧实。”在资中县重龙镇宁国寺村,资中鲶鱼品质提升中心负责人曾治从提质养殖池内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鲶鱼,向记者展示。“瘦身”成功的鲶鱼,迎来了更高的价格和更大的市场。11月9日,中国首家异种大器官移植医用猪培育基地——中科奥格DPF医用供体猪培育中心在位于资中县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竣工。资中县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心和四川盆地沱江中游的腹心地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特色农产品(资中血橙)优势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内江黑猪、资中鲶鱼)优势区。目前已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个“国字号”园区。资中“五良”融合示范区在全国上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资中农业大县成色,推进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健全科技人才服务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便利化,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在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内江市资中县光荣上榜,成为四川省6个入围单位之一。十年来,资中县第一产业增加值由60.07亿元增长到87.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43元增长到19444元,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资中鲶鱼品质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资中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9.1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78万亩,实施了“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2021年底带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82%,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增收近100公斤,实现粮油“十七连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稳定在200家以上,生猪年产能在100万头左右。特色产业聚势增强。“资中血橙”“资中鲶鱼”“资中冬尖”“内江黑猪”4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持续壮大,产量均做到了全省第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40余所科研院校达成合作,建立匡廷云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17个,吸引维维集团、德康、新希望、北京新发地等一大批大型农牧业相关企业到资中建基地、建生产车间、建批发中心,建成血橙智能分选中心、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等,打造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基本形成“园区生产、就近加工、远销全国、专项出口”一体化产业链条。资中血橙农业经营模式多元发展,资中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专业合作社564家、家庭农场1650家,发展“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经营主体+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飞地经济”“1+1+N”联合经营等多种模式,实现“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资中县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打造“果猪”“果渔”“稻渔”“果菜”等立体循环种养模式,在主要农作物90%区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率46.5%,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完成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装备率达100%。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检验监测体系和“三品一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100%,追溯管理覆盖率83%,“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86个。同时,资中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农村户用厕所普及率达90.53%,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且能集中处理的村占比100%。创建“美丽资中·宜居乡村”市级达标村179个。接下来,资中县将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这一目标和涉及的重点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确保通过两至三年时间创建成功并通过国家审定,全力以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11-1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