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任露潇 记者 张宇)7月3日,绵阳市平武发布“报恩飨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共享平武”生态产品旗舰店开业揭牌。记者了解到,平武县发布“报恩飨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旨在持续走好品牌强农之路,着力提高平武生态农特产品、旅游产品、文创产品的知名度、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让更多优质特色产品走出绵阳、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平武农特产品精彩亮相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催生了平武丰富的农业物产,该县现有生态农产品1800余种、珍稀药材1505种,天然野生植物、野生菌类食品等林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三品一标”认定产品8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产品8个,中蜂蜜、绿茶、天麻、核桃、果梅、大红公鸡等生态农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好山好水好农品”须以响亮的品牌标识为支撑,“报恩飨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应运而生。品牌选用平武特色建筑“报恩寺”之名,旨在传承绵延数百年的平武报恩文化。同时,品牌LOGO创意来源于平武大熊猫和报恩寺两大地域知名IP,农特产品与国宝大熊猫同在一山中、同饮一川水,更凸显了生态环保之意。当天,共享平武生态产品旗舰店正式揭牌开业,绵阳城区20家“共享平武”形象店也同步开业,为平武开拓出了一条为农服务、绿色健康的农业服务新渠道。 共享平武生态产品旗舰店开业对于平武深度打造富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产销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旗舰门店的连锁效应,全方位展示平武生态产品产业的品质品位、实力活力。(中共平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7-0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静 谢勇)为巩固拓展脱贫奔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新思想主题教育落实落细。6月30日,三台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肖任富、副局长王德禄和局办公室有关同志赴乡村振兴帮扶点灵兴镇花庙村实施民生水利服务“三农”调研。肖任富一行实地查看了灵兴镇花庙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项目支撑等方面建设情况,随后与镇村负责人开展帮扶座谈交流。县水利局重点听取了这两年乡村振兴基础工作重点汇报。肖任富详细了解了村党委关于夯实交通水利,增强特色农产品以购代扶等涉农支撑服务。有效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深化水旱灾害防御,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情况。调研座谈会上,肖任富一行积极肯定了灵兴花庙党建经济各项业绩,包括实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无规模返贫现象,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对于村集体经济与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全体水利人将继续在项目上予以关心、重视、支持。我们既要善于发现问题,也要善于有效整改问题。肖任富强调:巩固拓展好脱贫奔康与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新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夯实组织纪律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五大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总结。明确问题导向,重点就武引尾灌区乡村水问题实施剖析梳理,对照党和政府工作规划目标,一项项整落实。当前,粮安抗旱与防汛减灾压力频繁,须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灌区水利正常运行,并着力完善双汇溪堤防护岸以及乡村引、蓄、保水设施。按照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求,多听群众意见,规范办事流程,让村民成为主人翁,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让“三农”服务落地落细。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今年西瓜长势好、价格也不错。西瓜采收后,马上开始种植水稻,预计在6月底之前水稻栽插完毕。这样可以实现一年种‘三季’的目标。”6月22日,梓潼县宏仁镇红星村六社西瓜种植户罗从贵说。  今年,梓潼县以一年种“三季”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采取“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西瓜产业,力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种植西瓜2万多亩,涉及农户1800多户,预计实现总产量近8万吨,实现总产值超过1.1亿元。西瓜种植  当前,在梓潼县各村社西瓜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搬运、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宏仁镇红星村将产业振兴作为助农增收关键一环,引入业主发展西瓜产业,并通过“大户+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展西瓜产业。“根据西瓜生长周期短的特点,探索‘蔬菜+西瓜+粮食’‘粮食+西瓜+大豆’‘蔬菜+西瓜+蔬菜’等一年种‘三季’的发展路径,在提高土地产出率上做文章,增加瓜农收入。”宏仁镇红星村党委书记杨大民说。村民采收西瓜  仁和镇根据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结合打造“果蔬之乡,生态仁和”定位,发展柑橘8000多亩。该镇通过推广“果树+西瓜”套种技术,每亩增加收入超过2000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果树+西瓜’套种模式,既有效降低了西瓜种植成本,又为果树松了土、提供了肥源,可谓一地双收效益好。”仁和镇镇长贾志林说。  梓潼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蔬菜+蔬菜+粮食”“粮食+西瓜+大豆”“蔬菜+蔬菜+蔬菜”等一年种“三季”发展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种植户的种植收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徐玮 记者 罗敏  夏日万物繁茂。走进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莲花池村,连片的羊肚菌大棚与蔬菜大棚蔚为壮观。新皂镇莲花池村位于绵阳市涪城区,属于成都平原外围,浅丘较多、平坝较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2019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贫困人口60人,但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四川“村长”论坛上,该村却入选了全省“现代农业亿元村”。  莲花池村是如何从低收入村跨越到“亿元村”的?  改变,得益于莲花池村党委和村委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依托新皂镇合作联合总社和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并发挥近郊区域优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经济加速发展。莲花池羊肚菌基地大棚连片。 涪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产业发展上,莲花池村首先瞄准了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的羊肚菌。但羊肚菌种植技术要求高,在尝试种植羊肚菌的6年里,因技术落后一直发展缓慢。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小平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村里引入羊肚菌种植专利公司进行技术指导,采用“三代”羊肚菌种植技术,实现了羊肚菌的高产、高效、高品质。  李小平介绍,所谓“三代”羊肚菌种植技术指的是,相对于现有的通用一代“撒播”技术,经过两次升级后,彻底解决了营养袋感染问题的第三代技术。这一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营养利用率,还大幅度地增加了羊肚菌产量,提高了收益。  “今年我们种植‘三代羊肚菌’150亩,亩产大概在500斤,总收入约450万元。”说起今年的收益,李小平笑容满面,“老百姓每亩能获取一两万元的利润,同时还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羊肚菌种植外,该村整合农业利好政策,招引企业,并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让土地用起来、价值产出来。据介绍,该村现有明峰农业等6家农业企业、3家专合社、15家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其中,四川明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川味餐配牛肉的“四上企业”;莲花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目前,该村种植有优质水稻基地2000亩、生态青花椒1500亩、优质蔬菜800亩、水产养殖1000亩、经果林200亩,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该村还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羊肚菌+农家乐”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到该村,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该村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低收入户全部增收的目标。2022年,该村农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2.3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值20亿元,被评为全区首个“亿元村”。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李小平信心满满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2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羊绍伦 谢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6月28日,三台县灵兴镇花庙村全体党员喜迎建党102周年,自觉推进新思想主题教育,为乡村五大振兴出谋划策。活动期间,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赵刚率领所有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镇党委委员、镇武装部长兼副镇长阳浩结合主题教育重点宣讲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建设,做“两个维护、两个结合”忠实践行者》主题党课。村党委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谢勇作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农田水利彰显醉美乡村》两年度驻村工作总结发言。绵阳市卫健局执法支队驻村队员吴建华、四川(绵阳)医专驻村队员羊绍伦浅谈了这五年来从脱贫攻坚、卫生防疫到全面参与乡村五大振兴之间“如何推进‘三农’服务、不断增强党性意识”的心得感想。花庙村两委常职干部赵刚、代勇、李明霞、李玉峰、颜良结合各自分管的党建经济工作,畅谈了如何增强党性意识,推进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与会的三大片区党支部书记、9个社长畅谈了如何守初心、学党史,担使命、抓落实,缩差距、作表率,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赵刚最后作了全村党建经济工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村民对幸福美好的向往,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一号文件部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乡村党员队伍。据悉:该村庆祝建党102周年活动,从国歌声中开始,在国际歌声中结束。来自成都的两位摄影家还为农村老党员们免费拍照和彩色打印照片。来自双汇片区的中老年志愿者排练了广场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自2023年开年以来,三台县老马镇以《老马镇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指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巩固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城乡人居环境。老马镇美丽的人居环境一、持续开展“五清”“四定”工程,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以“十里长街·美丽廊道”为重点,创新性以10万元社会化服务购买形式,打造引领示范带。二是全面清理移除农村墙面、柱体广告,统一设置公示栏。三是建立秩序场镇,引导村民规范经营。重点整治农贸市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引导各类车辆有序停放。截至目前,清理清运垃圾2000余吨,超计划完成指标,实现垃圾100%清理清运,位居全县前列。二、加强制度保障,建全长效机制。一是依托回龙村富丰民超市,积极探索积分化管理模式。二是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原则,结合各村实际建立垃圾收费制度,引导村民按时缴纳垃圾清运费用。三是建立“美丽庭院”建设标准,定期组织开展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村居氛围。三、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一是利用全体大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镇干部责任意识。二是借助村委、社区公示栏、大喇叭等方式,宣传行动方案相关内容,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6月27日,三台县忠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到东升村8组队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双高产”示范片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对全乡100亩“双高产”示范片种植进行技术宣传和讲解,对复合种植的标准模式、行距、密度和用种用药上进行指导讲解。针对当前干旱天气,还对示范片抗旱保苗工作提出各类措施,就近引用水源和利用水车运水进行喷灌等,尽一切可能保障农作物苗生长,尽大可能降低损失到最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8
(袁小龙 代若男 记者 张宇 文/图)烟火藏诗意,诗意在乡间。6月27日,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梓潼赛区暨梓潼县首届乡村嘉年华活动在绵阳梓潼县全民运动中心举行。该县16个镇(乡)用富有本土风情的演绎,将文化家底搬上舞台,再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活动现场本次活动以“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以“四川‘乡’当潮”为大背景、以文化为主旋律、以群众为主角色,通过线下魅力乡镇竞演和乡村集市,推介魅力乡镇、推选乡村代言人、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展现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乡村美食及其它乡村文化产品,用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秀出“乡村文化新魅力”。当天,在梓潼县全民运动中心,线下魅力乡镇竞演火热进行。辖区16个镇(乡)通过歌舞、情景表演、特色展示等方式,采用“魅力乡镇推介视频+文化能人代言+特色文化节目表演”的形式,将文化能人“请上来”、文化家底“亮出来”、特色文化“show出来”,充分展示了梓潼县的乡村面貌、特色美景、产业发展和风土人情。不仅如此,线上展演同样如火如荼。在“四川‘乡’当潮”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网红打卡地 崇文湖灯光秀》《稻香源》等具有梓潼特色魅力的短视频正同步展播;乡镇干部、致富能人等“各路乡村达人”齐上阵,通过短视频展示宣传本地乡村旅游、乡村产业、非遗文化等特色元素。截至目前,梓潼县在“四川‘乡’当潮”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魅力乡镇类、乡村代言人类、乡土文化能人等短视频64个。活动现场,乡村代言人们纷纷走上舞台,声情并茂地为自己的家乡打call。快板、音舞诗、舞蹈……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艺表演,让乡土文化和美景美食不断映入观众眼帘、飘入观众耳间、落入观众心间,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也勾勒出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在全民运动中心广场,以“乡村嘉年华”为主题的乡村集市同步举办。16个镇(乡)通过实物展示、情景再现、影音资料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传统手工艺、乡村美食、文创产品等,为市民提供沉浸式“乡潮”体验。据了解,梓潼县作为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绵阳赛区首个线下竞演赛区,采取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多渠道互动参与、全媒体呈现相结合的形式,全景展示乡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文化宣传活力,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带动力、感召力与凝聚力,全面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传承发展,激发起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接下来,梓潼县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挖掘各镇(乡)的文化内涵,培养乡村代言人、挖掘乡村文化能人、展示乡村文化魅力,不断激发梓潼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梓潼乡村文化振兴新标杆,进一步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文化灵魂为全面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梓潼凝聚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2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谢勇 吴建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6月27日,绵阳市三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增辉到灵兴镇花庙村、木鱼村看望慰问农村困难老党员,向他们献上诚挚问候和亲切祝福。杨增辉与农村困难老党员促膝长谈,亲切询问老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及身体状况,并代表县委及上级党组织给予关怀和问候,感谢这些农村老党员多年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作出的默默无闻地贡献。杨增辉指出:农村老党员是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镇村干部应多关心老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及时落实关爱关怀政策,一心一意为农村老党员办实事、解难题,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随后,杨增辉在花庙村口行洪桥上查看了水环境、水安全现状,他表示要高度重视旱涝急转问题,增强底线极限思维,完善新建桥梁上下游、左右岸堤防设施。要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深化监测预警、值班值守和应急救援,保障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7
(刘玉明 记者 杨宗友)盛夏时节,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的刘哎呀家庭农场里,色彩斑斓的七彩菊开得正艳,农户们挎着篮子,穿行在花海中,小心又熟练地采摘着一朵朵菊花。“今年因干旱,菊花产量受到影响,但山坡下的水稻长势还是非常好。”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小英笑着说。放弃高收入返乡创业,今年38岁的刘小英让昔日的荒山坡开满鲜花,让产值低下的土地变成致富田,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七彩菊花海里的刘小英 刘玉明 摄放弃高收入 返乡创业刨土地2019年,在三台县城从事水产生意的刘小英为帮扶弟弟,毅然放弃了高收益返乡创业。“做了多年水产生意,已经有许多客户了,年收入也不低。”刘小英说。当做出返乡发展农业决定的时候,毫无意外的刘小英受到了亲人和朋友们的反对。“大家说我一年挣几十万还想回家搞农业,是不是傻掉了。”在刘小英看来,返乡发展农业对自己是一个新的契机。“我出身农村,对家乡很有感情。”她说,选择返乡创业最大的底气不仅是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而且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一些土地撂荒,让她感觉可以“大干一场”。刘小英返乡创业的这一做法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经过协调,她陆续流转了100余亩山坡地、240多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以七彩菊、刺梨、川芎为主,通过粮经轮作的方式种植粮油作物,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经济作物和传统农作物共同发展的新型农场。如今,刘小英通过直播带货及与相关购物平台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更多人知道了三台建平镇四季村,村里逐渐热闹起来,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游玩,置身于花海拍照、品尝跑山鸡……领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刘小英种植的刺梨 刘玉明 摄昔日荒坡地变花海 悦景更悦人走进刘哎呀家庭农场的七彩菊种植基地,漫山花海让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清新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这里以前是荒坡,开垦过后,全部种上七彩菊,既美观还能增收。”刘小英说。万事开头难。刚回到村里,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成了摆在刘小英眼前的大问题。“虽然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对如何种植基本上不懂。”刘小英说,特别是花费无数经历开垦出来的山坡地上种植什么更是让她感到头疼。正在“头疼”的时候,朋友给刘小英带的七彩菊让她品尝,浓香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让她豁然开朗,找到了发展方向,“七彩菊耐旱,适宜于坡地种植。”刘小英说,在考察七彩菊的同时,她对刺梨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了希望。为了不蛮干,刘小英先后前往西藏、贵州等地学习种植技术,随后回来试种。通过反复摸索,七彩菊和刺梨第一年就有了好的收成,这让她坚定了发展信心。由于七彩菊和刺梨是外来品种,当地少有种植。为此,刘小英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利用闲置林地养殖跑山鸡,将鸡粪发酵制作有机肥,取得良好效果。“鸡粪发酵后用来种植七彩菊和刺梨,提高了品质,也提高了产量。”刘小英说。“目前七彩菊亩产可达150公斤,亩收入在5000元左右,除去成本,有3000多元的利润。”据了解,刘小英种植的七彩菊已通过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检验,制作的七彩菊花茶远销上海、合肥等地。七彩菊和刺梨采摘期间,在农场务工的村民达40多人,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如今,昔日的荒山成了一片七彩斑斓的乡村花海,刘小英的家庭农场也成了集生态观光、绿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同时开发出七彩菊花茶、刺梨果酒等产品,创建了“梓州知南”品牌,辐射带动了建平镇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刘小英正在晾晒七彩菊 刘玉明 摄科学种田 她成了种庄稼的行家里手作为新农人,刘小英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从一个种庄稼的门外汉成长为新型“农把式”。“传统的种植费力不说,粮食亩产还不高。”刘小英说,自己一开始就实施科学种田。比如,她改变“一炮轰”的传统施肥方式,既重施底肥,又巧施返青肥,保证了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由于当地长期施肥不当,一些耕地的质量下降,刘小英采取深耕细耙、增施有机肥等方式,恢复耕地肥力。同时,邀请本地“土专家”参与田间管理,采用稻鸭共育的方式培育水稻,水稻单产量明显提高,养殖的生态鸭也卖出了好价钱。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种植收益,近年来,刘小英主动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项目。“以前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种了玉米就种不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实现玉米基本稳产,又多收一季大豆。”刘小英说。“花团锦簇展希望,笑语声声诉明天”,这是刘小英的家庭农场的日常写照。依托山林花海和秀美田园,刘小英坚持绿色生产理念,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幸福新乡村,带动4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部分土地流转给农场,我们两口子都在这里上班,年收入有六万多元。”在农场务工的村民杜召晴说。去年3月,刘小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扬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如今已是县人大代表的刘小英在土地上耕耘梦想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农户发展生产,为他们寻找好项目,帮助申请发展资金,销售产品,受到周边农户的好评。“回村创业这么多年,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海和绿油油的田野,就特别开心。”刘小英说,接下来,她准备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拓宽乡亲们增收致富渠道,继续用汗水“浇灌”七彩梦。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就要大兴务实之风。党的干部当然不能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必须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发力,将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不断迈开高质量发展新步子。求客观规律之真、务为民造福之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各行各业尽锐出战,通过攻克一个个贫中之贫、产业之坚,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实干实现发展、以实绩赢得民心。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善作善成、狠抓落实。要坚持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地基打得牢,大楼才会修得高。夯实基础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定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把基层情况摸实摸透,进而寻准本质、规律,找到破解矛盾的办法。这需要做好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系列工作,多多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务,逐一破解影响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难题,真正在厚积薄发中行稳致远。党建+民心,一步一脚印闯新路、建新功、成大业,须把主题教育学习热情转化为奋进动力。党的干部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无论是现代化经济建设,还是走向共同富裕,都应问计问需于民,久久为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6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6月25日,三台县忠孝乡畜牧兽医站组织召开职工会议,安排部署畜禽养殖场安全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做到站长负总责,职工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每个规模养殖场都必须有人负责,罗元清负责绵阳市一根柏养殖场和幸福家庭农场(养鸭场),李琦负责四友养鸡场,邓志扩负责煊洲养殖场和野玫香养殖场,胡奎负责梓鑫养鸭场,许孝平负责富天养殖场,必须每月到场检查指导,不足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6
(杜康 安峥 记者 张宇)仲夏时节,放眼远眺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双埝村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只见苗床平整,秧苗郁郁葱葱,与忙碌的稻田管护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绵阳市安州区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的水稻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杜康 摄)一方沃土,育一方水稻。安州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四川省重要的产粮基地。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就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项目。50年的时间里,当地通过反复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2022年,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02万亩、产量5738吨。一粒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在安州,“小种子”何以做成“大产业”?近年来,安州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粮食安全”这条主线,以推进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集聚要素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为逐步实现稻香田里的新愿景提供了有力支撑。2013年,安州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2022年获国家新一轮制种大县认定。下好“先手棋” 高质量推进基地建设农业要发展,种业须先行。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安州区杂交水稻制种优势突出。近年来,安州区将基地建设作为种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八条措施》。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安州区高位推动,下好基地发展这盘大棋,近年来先后整合投入资金5亿元,建成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12个、共计4.5万亩,制种基地做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田建设标准化、制种全程机械化、种子加工自动化、流程控制信息化、生产服务社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绵阳市安州区水稻制种科创服务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 (杜康 摄)通过项目撬动,安州还充分调动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投资6000万元建成6个标准化加工中心和2万平方米的种业科创服务中心,年加工能力达到6500吨。引进先正达、西科种业等制种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育种场50亩、100亩比较试验田、610亩原种繁殖基地、800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通过对接政策、整合资金、完善基础、做强园区,安州区不断提升物质装备水平,为种业发展“强筋壮骨”。行走在双埝村水稻制种基地,记者看到,粮田成方、路渠成网,农田配套设施样样齐全。这样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粮田已经遍布安州各地。“这里位于安州区水稻制种走廊核心区,是安州区重要的标准化制种基地之一,双埝村水稻制种基地常年制种面积3000余亩,产量600余吨。”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勇告诉记者。据了解,如今,双埝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参与制种,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几十年前,我的父辈们就在自留地里实验水稻制种,我在这个行业也打拼了几十年,对水稻制种很有感情。”在双埝村的千亩水稻制种基地,年逾六旬的制种大户朱帮云告诉记者,他目前有500余亩的水稻制种,辛苦耕耘都会有收获,年产值达160余万元。“村上的水稻制种合作社每年有1200万余元的收入,其中上百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形式反哺到村民身上,每年吸纳上千名村民就业,收入多的家庭,一年能增收万余元。”双埝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朱冬提及村里的“经济账”时这样告诉记者。近年来,为进一步助农增收,安州还聘请土壤肥料、经济作物等方面的专家,对制种区域的生产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水稻制种+蔬菜”“水稻制种+中药材”等轮作模式,实现了茬口与水稻制种高效衔接,增加种植收益的同时更便于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目前,全区推广各类轮作模式面积近2万亩,亩均实现产值10000元,亩均增收2500元。满满“科技范” 筑牢粮食丰收基础科技创新,为安州区种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当下正值杂交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安州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巡回指导种植户适时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确保今年制种稳产增产。记者在一处田埂上看到,四台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进行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等喷洒作业。农技人员介绍说,无人机追肥精准度强、施药雾化效果好,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学地管护好稻田,我相信我们今年制种一定会取得丰收!”黄土镇方碑村制种户李伟笑着说道。绵阳市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 (董亚玲 摄)如何将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作为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围绕提升良种产量质量,安州区与四川农业大学、绵阳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制定了《安州区水稻制种技术规程》;联合种业龙头企业,针对不同组合制定对应的技术标准46个;依托3家国家级农机合作社,联合区内22家制种生产主体成立水稻制种协会,推行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服务,亩均节约人工成本520元,全区水稻制种机械化率达到82%,通过科技助力筑牢了粮食丰收基础。“新农人”林启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省时省力又高效。”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启平高兴地说,通过积极推进水稻制种耕、种、管、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400余户种植户发展制种1100亩,平均每亩增收节支达到580元左右。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农业才更有盼头,农民才更有奔头。近年来,合作社大力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并面向广大农户创新菜单式服务,制定了农资、机耕、机种、机防、机收、烘干、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清单,农户按需点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安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发展活力。围绕如何让“让种地更简单、让服务更精准、让农业更挣钱”,合作社经过13年的不断发展,已建成占地20亩的综合性农机服务基地和2000余亩的生产种植基地,拥有130余台套集耕、种、防、收、烤于一体的农机具,600余平方米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400吨的冷藏(冻)库和1600吨的粮食储存库,常年有5万亩社会服务能力。合作社先后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多项荣誉,种子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一代代安州人接力奋战,把农业“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收获季节田野上一株株饱满的稻穗,编织了产业振兴梦,奏响了乡村振兴曲。下一步,安州将聚焦建成“5万亩国家级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目标,进一步完善水稻制种标准体系,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大种子执法力度,全方位提升全区制种业竞争力,为全面打好种业振兴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21
(李春梅 刘玉明 记者 杨宗友)近日,在三台县古井镇古井村琵琶嘴藏香猪养殖基地,随着饲养员一声呼唤,一头头黑乎乎圆滚滚的藏香猪从山坡、树林、果园里跑出来,非常喜人。看着茁壮成长的藏香猪,基地负责人曲晓丽露出开心的笑容。从事藏香猪养殖3年多来,曲晓丽靠着勤劳的双手,凭借着不怕吃苦的韧劲,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三台县古井镇古井村琵琶嘴藏香猪养殖基地负责人曲晓丽 李春梅 摄返乡创业 生态养殖谋出路2019年,在外务工的曲晓丽回到古井镇创业。“看了许多项目,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了养殖。”曲晓丽说,通过多次考察,她和丈夫商量,养殖肉猪。修建了猪舍,配置了设备,曲晓丽购回了猪苗,准备大干一场。“随着非洲猪瘟和猪周期的到来,养殖普通白猪已经赚不到钱了。”曲晓丽说,为了减少损失,她流转了古井村琵琶嘴这片山林,购进了藏香猪进行养殖。据介绍,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川西高原、云南、四川阿坝州、西藏、甘肃甘南和岷县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种,其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藏香猪很受市场欢迎,但养殖条件较高,我们这里山地较多,适合藏香猪养殖。”曲晓丽说,要想藏香猪长得好,就要保证足够的运动量。为了养殖藏香猪,她和丈夫多次考察,选择了三面环水的山林进行养殖。到了喂养时间,曲晓丽端出豆渣盛在盆里,一头头体型矮小,嘴长而尖,毛色偏黝黑的藏香猪闻香而来。曲晓丽说,藏香猪采食范围广,采食能力很强,草木和根茎叶果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主要喂玉米、豆渣、牧草等粗粮,不喂饲料。因此,藏香猪的饲养成本不高,但是饲养时间较长,需要15个月以上。”肉质细嫩 产品远销省内外据介绍,藏香猪肉质营养价值高,脂肪含量低,皮薄肉鲜不油腻。“藏香猪香鲜细嫩,烧烤、小炒或是做腊肉都非常可口。” 曲晓丽说,藏香猪体形瘦小,成年猪平均体重在50公斤左右,但由于它们被长期放养在野外,体格健壮,肉质紧实却很细嫩,并且肥而不腻,很受人们喜爱。据曲晓丽介绍,基地养殖的藏香猪除了本地散卖外,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绵阳等多个城市,每公斤售价80元以上,今年出栏百余头,收入在30多万元。“目前,我们主要是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销售,多是回头客前来购买。”曲晓丽的藏香猪不仅养得好,在售卖方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微信、抖音直播进行销售,用视频记录藏香猪养殖的全过程,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让客户体验“云养殖”。据了解,自养殖藏香猪以来,曲晓丽不断在网上学习、查找资料了解藏香猪的生活习性,探索学习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并结合自己养殖的实际情况不断咨询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养殖管理难题,现在曲晓丽在藏香猪饲养、卫生管理、疾病防治、繁殖等方面有了一些经验。“等养殖技术成熟后,我打算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藏香猪养殖,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谈到未来,曲晓丽的眼睛里充满了信心与憧憬。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0
(林忠伟 记者 刘佳慧)时下,在梓潼县仁和、许州等乡镇田间地头,青黄相间的黄花菜田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黄花,享受丰收的喜悦。村民采摘黄花 林忠伟 摄在仁和镇新华村50余亩黄花菜种植基地,一朵朵黄花含苞待放、鲜嫩欲滴。村民们腰间别着袋子,穿梭在黄绿相间的花海中,一双双巧手在花间飞舞,一朵朵黄绿色的黄花收入袋中。“这几天黄花的颜色是黄绿色,还未开放,是采摘黄花的最好时机。”据新华村黄花菜种植户冯世林介绍,他家种了3亩多的黄花,今年是第二年采收,预计亩产将超过6000元。“黄花好管理、易种活、易繁殖,而且投入少、利润高,去年种了3亩,卖了12000元。今年黄花菜长势好,预计能收入18000元。”冯世林说。黄花菜又名忘忧草,可以食用和入药,最适合夏季清热解暑。2021年,仁和镇围绕“果蔬之乡、生态仁和”定位,根据本地土壤、气候、劳力实际情况,按照“一乡一业”发展思路,引进公司开始发展黄花菜产业。“从第三年开始,我们保证合作方每年每亩收益不低于7500元,如果低于7500元,公司就补贴给合作方。”公司负责人杨洋说,如今黄花菜丰收,种植户乐了,当地务工群众也乐了。据了解,此次黄花菜采收将持续一个月。“每天一早我就来采收黄花,一斤采收费用在0.8元到1元,一天能挣150元左右,每季下来能挣到4000多元钱,还把家庭也照顾了,划得来!”当地村民高兴地说。据悉,梓潼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户主体”的原则,主要选用6月黄花菜、8月黄花菜两种种植模式。“目前,仁和镇种植黄花菜达到140多亩,涉及农户50多户。”仁和镇副镇长罗明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栽植黄花菜,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6-20
(郑红 李红霖 记者 张宇)日前,记者来到厚坝镇百胜村,只见一座现代化的养猪场格外醒目。这是江油市与铁骑力士合资打造的川藏黑猪品种育繁区,年扩繁约25-30万头,年产值约1.5亿元。江油市与铁骑力士合资打造的川藏黑猪品种育繁区一大早,负责该项目的古川藏优食谷食品科技公司项目经理张塬就来到监控大屏前,精心观察小猪崽的生长情况。与传统的猪舍不同,这里随处可见定位栏、恒温设备、料塔输送等智能化养猪场的“标配”,而这些享受着“五星级”环境待遇的生猪,身份也不一般。据了解,川藏黑猪是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经过14年攻关,5个世代培育而成的,目前是国内首个优质风味黑猪配套系。虽然身份不一般,但这些川藏黑猪都出生于武都镇川藏黑猪育种基地,从育种到扩繁,再到饲养,川藏黑猪在面世之前,都要经历200天以上的养殖周期。优良的品种、足够的生长周期,让川藏黑猪凭借独特的口感风味占据了市场一席之地。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黑味美”自主品牌,并成为了永辉超市、沃尔玛等超市的供货商,同时也在农贸、商超、社区等地开有100余家门店,推动江油黑猪产业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张塬介绍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出栏黑猪仔猪2万余头,育肥猪已经出栏1万余头。另外我们的产业链除了养殖端、保种、育种、扩繁和育肥,以后还会有食品产业园精深加工,打造川藏黑猪的黑味美这样一个优质猪肉食品品牌,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渠道向全省和全国发展销售,去年已经完成了1个多亿的销售额。”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绵阳江油市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在培育壮大川藏黑猪优势地方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着力建设“黑白齐飞、黑为特色”的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打造西部种业高地。“川藏黑猪”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项目只是江油建设省级生猪种业园区的“芯片”之一。目前,江油市已建成新希望海波尔生猪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铁骑力士川藏黑猪省级核心育种场、东兴一级扩繁场等10个繁育场,预计到2025年,将出栏生猪100万头,其中川藏黑猪可达30万头。江油市还是国家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国家川猪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县、四川省生猪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据江油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郧亚宁介绍:“江油全市有生猪园总厂2个,祖代场3个,仔猪繁育场10个,能繁母猪存栏8万头,年出栏生猪63万头。下一步,江油市将进一步打造生猪全产业链条,重点做强精深加工产品,做强品牌。”(江油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6-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6月16日,以“健康米粉 科技赋能”为主题的 2023 第二届中国(绵阳)米粉节在绵阳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大咖、专家学者和龙头企业相聚绵阳,以论坛研讨、展览展示、投资合作、现场互动等方式,推进全国米粉行业合作,促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拥有1800年传承历史的绵阳米粉,是川派餐饮的重要文化名片。“嗦”一碗米粉,成为了绵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当前省委、省政府正着力实施“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米粉作为餐饮行业的生力军,正成为新的风口。  开幕式上,绵阳市商务局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绵阳米粉产业学院战略协议,并共同为绵阳米粉产业学院揭牌。  据悉,绵阳米粉产业学院由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建设,是川内首家米粉产业学院。其将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专业。与此同时,开展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承办绵阳米粉产业重要活动和技能竞赛,开展绵阳米粉产业全链条各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罗永华)6月14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处陈镇稽查专员、农安中心检测专家王英、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处干部骆磊一行3人,来我县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现场调研督导工作。绵阳市农业农村局质安科副科长肖腾,农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宋翔,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文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才德,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洪富等相关人员陪同调研。调研现场调研督导组先后到潼川镇昌德市场、断石乡先锋村豇豆绿色种植示范片,芦溪镇旭博家庭农场、四川省梓滋味农业科技公司开展了豇豆检测抽样,累计样品5个。期间,仔细了解了在推进豇豆攻坚治理10项重点工作上面临的困难,咨询了种植主体今年豇豆种植规模、亩产量、市场价格、常见病虫害、农药使用、合格证开具、销售去向等,收购商产品来源、收购规模、索取合格证、产品检测、产品品牌建设,监管部门单位开展的用药指导、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管等情况。调研现场座谈会上,调研督导组对我县在豇豆绿色防控示范片建设等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传达了部、省对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新要求,并强调,一要高度重视,根据部省豇豆攻坚治理重点任务目标和安排部署,持续发力,着力抓细抓好,抓出成效。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对豇豆种植主体科学安全用药和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主体用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三要强化快速检测,特别在豇豆集中上市期,尽快开展豇豆胶体金农药残留速测工作,努力实现批次上市豇豆农残检测全覆盖。四要强化合格证开具,严格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充分发挥承诺达标合格证自助服务点作用,指导主体开具合格证,力保上市豇豆带证销售。五要解决治理中问题,及时掌握治理工作重点难点,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原因,克服困难,研究出办法,创新举措,针对性的解决存在问题,对治理成效要总结典型经验,予以推广,确保豇豆突出农药残留治理10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安峥 记者 罗敏  6月2日一大早,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喇叭村就鼓乐震天。71岁的村民汪仁雪一大早赶来观看演出,她自豪地告诉记者,村上这大舞台一办就是好多年,“每月2号,成了我们的节日,大家聚在一起看了演出,也联络了感情,很安逸!”  从2010年起,每月的2日,就是“喇叭大舞台”开演的日子,村子周边的农民文艺爱好者欢聚一堂,通过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全方位展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气象。  一方小小的乡村舞台,晒出了群众的新风采。这场村民唱主角的“村晚”,一演就是13年。“喇叭大舞台”成为村民的“文娱乐园”。冯婉萍摄  接地气村民欢天喜地过“节日”  “这句唱词还要注意下衔接。”“道具没问题了吧?”……6月2日,“喇叭大舞台”演出日,喇叭村8组组长蹇少虎忙得嗓子有些沙哑了。作为组织者,蹇少虎要确保每一个环节衔接好,不能出错。  “嘿!舞狮队来了!”随着两只狮子伴着鼓点走来,现场人群纷纷站起来,举着手机拍摄。属于他们一月一度的“喇叭大舞台”开演。  当天上午天降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村民参与的热情。“现在村里广场设施齐全,有舞台、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农闲时过来跳跳舞、打打球,互相切磋交流。”村民谢桂俊说着笑着,搬来板凳,满脸期待地落座。  “乡亲们呐听我讲,幸福全靠共产党……”在表演队伍中,由几位平均年龄超70岁的村民组成的“老年歌舞队”,是一帮“老戏骨”,为大家带来了原创说唱节目《十颂党恩》。接地气的表演服装,有年代感的打板伴奏,再加上质朴形象的台词、一说一唱的新颖形式,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老年歌舞队队长张启会告诉记者,她来自相邻的芋河村,几乎每个月都来参演。为了演出更加精彩,队员们经常聚在一起排练。农忙时利用栽完秧子、种完玉米的空闲时间,一遍遍地改台词,并写下来记牢。  “我们每月一次的演出走过了十多年风雨,实属不易!”说起“喇叭大舞台”十几年间的变迁,时任石鸭村村支书的刘远平感慨万千。  刘远平说,当年,村民们农闲时没事就喝酒、打牌,村上想着每个月都搞场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最开始,参与演出的人不多,也没有经费,全靠大伙的热情。为了建村民活动广场,村里想尽办法,最终由党员干部带头,一户一户做工作,投入70多万元建起了这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广场。  2020年黄土镇石鸭村、北真村和喇叭村三村合一,很好地延续了石鸭村每月的大舞台活动。为了办得更好,村上拿主意,本村企业家杨德胜等人赞助了经费,如今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  如今的“喇叭大舞台”演出队伍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小到十几岁、大到八十岁。  聚民心土节目演出了“草根”香  “‘喇叭大舞台’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素质,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顺、乡风文明。”村妇女主任黄庆艳说,一个个土节目演出了“草根”香。  如今的喇叭村月月有演出、年年有盛会、人人可以当主角,参与其中、快乐无穷。文化繁荣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村上大力发展生姜、羊肚菌等特色产业种植,村民们年收入翻了番。  通过演出舞台,村上的农副产品也有了展示的平台,扩大了村上十多个种植合作社的销路。近些年,喇叭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路修了,路灯亮了,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们还要继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把喇叭村建成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家园!”刘远平表示。  “喇叭村乡村大舞台真正做到了为百姓搭舞台,让群众唱主角,用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文化生活。”黄土镇组宣委员周伦表示,在“喇叭大舞台”上,身边人演身边事,演员演得带劲、观众看得起劲,接地气、连人心。  “一处文化广场,一个乡村舞台,搭起一个精神平台,成了村民共同的乐园,更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风景线。”安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敬表示,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树立自信,在田间地头唱起来,在村里村外舞起来,乡村文化就能实实在在焕发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6-16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陈杰诗乐)6月14日,三台县景福镇召开了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期调度会,镇党委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及具体经办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传达学习了《三台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并对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开展业务培训;逐村分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对下一阶段的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会议现场会议强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今年我镇的“重头戏”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会议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认真分析研判,补齐短板弱项,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统筹用好资源,细化措施推进。要聚焦村情实际,细化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利用本村资源禀赋,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要素,加大项目支撑,壮大富民产业,采取多种举措,确保产生预期效益。三要聚焦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调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制定村集体经济增收措施,按照目标任务要求,持续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表态的方式加强管理督查,确保年底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既定目标。四要坚守底线红线,加强资金监管。树牢规矩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核算记账,确保村集体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为村党组织其他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6-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