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王锦秀)为推动新思想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5月26日,也就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三台县科协会同县科技局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着力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结合主题教育面向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在梓潼县长卿山中国两弹城,大家深情缅怀以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于敏等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回想1965年8月,在祖国三线建设异常严峻和困难的时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梓潼,一大批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在此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方案设计,被后人誉为“中国两弹城”。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程,映入眼帘的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将军楼、红色大礼堂、漆黑防空洞等等。诉说了“再穷也要有根打狗棒”的坚强意志,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回响。1964年的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一声“东方巨响”,宣告了中华民族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在“当惊世界殊”的震撼中,极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敌对势力的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险恶环境决定了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这条“突出重围”之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在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毅然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功。这样的伟大成功终于向世人宣告: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靠喊是喊不出来的。随着这声“东方巨响”,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今天,面对西方个别国家一再挥舞的关键核心技术系列“制裁大棒”,坚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尤其重要,唯如此,才能更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作为县域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就要争做“三农”科技服务的排头兵,汇聚引领发展、驱动复兴不竭动力,增强民生经济建设的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不断“点亮精神火炬”,在“山重水复”之中不懈迎来“柳暗花明”。走进梓潼县文昌中医药文化馆,其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让人耳目一新。多年来,梓潼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知识科普基地打造内涵独特深厚。据当地科协负责人介绍:梓潼中医药文化从文昌帝君张亚子开始,已传承了一千七百余年,是非常优秀的文化瑰宝、智慧结晶。为民族生生不息,战胜疾病瘟疫发挥了重要作用。梓潼作为全国“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正在全面擦亮这个金字招牌,不断夯实中医药文化底蕴。当前,该县中医药文化馆有效彰显出“文化育人、展示交流、品牌传播、非遗传承保护、医卫知识科普”等重要内涵。以核科技为主线,重点以“两弹一星”、军民融合、和平利用为主题,来到绵阳市科技馆,竟有相关科技经济技术展项140多个。包括:火箭导弹、航空航天、卫星(导航)信息、核武器与核科技、海空信息技术、科技幸福家园等板块。大家表示:要强化政治思想引领,搞好新思想主题教育,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系列重要论述,讲好党和政府关心科技事业、关怀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以多种方式推进线上线下特色科普活动,增进民生经济服务效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7
连日来,为满足农户灌溉用水需求,确保大春生产顺利进行,保证田间地头满插满栽,三台县观桥镇积极开展“守水护渠”行动,护航农业生产,全力夺取夏粮丰收。巡查渠道、检修提灌站、疏通沟渠、安装管道……据了解,今年以来,为保障农时用水,减轻汛情旱情发生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该镇已完成对25个提灌站的全覆盖检修,疏通渠道共计112余处,新增输水管道573米,精修堰塘14口,整治堰塘27口。检修提灌站5月20日,鲁千渠放水到了天登村的凉水井,此处设有拦截垃圾和杂草树枝的栅栏,每次放水都极易堵塞,造成水阻、水漏和流速缓的现象。得知情况后,村“两委”立即协调机械设备,广泛号召受益群众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及时完成渠道抢险任务,有效保障放水顺利,不误农时。截至目前,各村灌溉用水已陆续到位,水稻种植面积达9200多亩,覆盖率为73%。下一步,观桥镇将继续算好“水账”、以水布局,同时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做到“有水种稻、无水改旱”,确保种足种满,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供稿:三台县观桥镇 蒋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6
(彭彬 邱雨艺 记者 刘佳慧)时下,正值绵阳市梓潼县22.5万亩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大忙季节。为解决今年天旱缺水栽秧进度慢的问题,连日来,该县100余名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因地制宜,进行带药移栽、浅水栽插等农机农艺融合新技术,确保科学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栽插质量,夯实水稻优质高产基础。插秧现场谢丽华是梓潼县文昌镇龙口村的种粮大户,近期她家的2000余亩小麦收割后,便立即翻耕土地,开始种植水稻。该县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来到地里,指导水稻机械化栽植的行距、深度,交流侧深施肥技术要领。大田里,机手们开着插秧机在田间作业,随着机械在田间来回奔走,一株株幼苗被插进泥土,一颗颗水稻配方肥料也同步被撒进田里。“有了农业技术员的指导,我们尝试水稻机插侧深带肥移栽,每亩能节约肥料15斤左右,肥料均匀地施在秧苗旁边,吸收利用率也更高。”谢丽华说。近段时间,梓潼县农技人员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夜校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水稻栽插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群众“三夏”生产不误农时。“当前,我们为全县各地提供技术指导,充分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推进全县插秧进度,预计将在六月中旬完成。”梓潼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徐兴全表示。(图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郑红 记者 罗敏  夏粮收储即将拉开序幕。5月22日,记者走进江油市小溪坝镇粮油收储站,5座大平房仓映入眼帘,顺着仓外的阶梯拾级而上,步入0P15号仓,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舒爽的凉意和稻谷淡淡的清香。  “目前,粮油收储站储备规模在3万吨左右,前两年投入了280余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包括这个低温库的改造。”小溪坝镇粮油收储站保管员左世勇介绍,低温库收储的粮食各项指标相对稳定,已达到延缓陈化、降低损耗、安全储粮的目的。  为做好夏粮入库和储备工作,江油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国有粮食企业实施低温粮库“仓顶阳光”等绿色节能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科学储粮技术让粮食住进“智慧仓”。截至目前,该市现有国有粮食企业 8家,收储总仓容21万吨,可用仓容16万吨,其中低温库仓容3.5万吨。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粮仓,处处是“智慧设计”。平整的谷堆下,分布着各种探测器和接收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就有5排、7列、4层,共192个。它们就像一个个“哨兵”,24小时全天候监测着粮堆各处的温度变化。  同时,智慧粮仓内还配备有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采集温湿度的指标,一旦超过设定值,仓内的通风系统就会立即启动。  为了保证储备粮的质量,小溪坝镇粮油收储站全面采用智能化管理,引入了智慧粮库系统、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多项储粮新技术。左世勇向记者介绍,“粮食温度、智能通风、粮食熏蒸、出入库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系统24小时监控、管理。目前,像这样的智慧粮仓共有10个,现储粮近2万吨。”  不仅要手中有粮,还要手握“优粮”。在粮油质量检验方面,小溪坝镇粮油收储站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设备“硬件”水平,配备了专门检测重金属的仪器,检化员每天跟班检测5至6次,以保粮食安全。  设施的完善、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是储备稻谷损耗率的降低。据了解,该粮油收储站的稻谷一般3年轮换一次,稻谷损耗率已从原来的 0.2%左右降到0.1%左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6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没搞调查研究当然没有发言权、决策权。领导干部带头推进调查研究,须要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调查研究本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实现绿色高质量安全发展,必须结合新思想主题教育,让调查研究全面走深走实,真正破解党建经济各方面难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也是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既要保持清醒坚定,转变作风,提升履职本领,又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忠诚干净担当。始终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首位,针对问题,面向基层群众,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搞好调查研究,应在民生服务中接地气、通下情,及时跟进乡村五大振兴,适时回头看,查不足、补短板。解剖麻雀,发现典型,不断发现群众所面临的民生经济难题,把群众意见建议反映起来,把大伙创造挖掘的经验总结出来。因地制宜、座谈交流、现场走访、调查问卷、专家跟进、抽样调查、统计分析。且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切实提升破解发展难题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调中研、研中调,梳理问题、排解难题,切忌形式官僚。必须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夯实发展意识,将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落实好新老办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党和政府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6
(林忠伟 记者 刘佳慧)时下,绵阳市梓潼县2万余亩各类品种的桃子陆续上市。种植户们忙着采摘、售卖,田间地头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香甜诱人的桃子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采摘。石牛镇清华村华沙生态旅游度假村千亩“胭脂脆桃”是梓潼县每年最先成熟的桃子品种之一,每年一到成熟季节,桃园内,漫山遍野的桃树被红彤彤的硕果压弯枝头,远远就能闻到股股清香。据悉,“胭脂脆桃”号称川内“第一桃”,桃子白里透红、脆甜可口。桃子成熟“我有这家度假村的电话,每年都要提前联系什么时候桃子成熟。”来自贵州的游客姚妮已成为这里的采桃常客,从2020年开始,每年都要过来。“这个园区生态环境好。我刚刚尝了一下桃子,又大又脆又甜,水分也充足。”姚妮说。面对漫山遍野的桃子,果农乐了,游客乐了,当地村民也乐了。在果园内,采摘桃子的大多是本地村民。从栽植桃树,到日常管理、桃子采摘,村民们根据需要在园子里务工。“我们在这桃园里干活,不仅能够挣到一些钱,而且把家里也照顾了,庄稼也种了。一年下来还能增收近一万块钱。”清华村8社村民兰翠华说。据悉,华沙生态旅游度假村占地2000余亩,通过“种养循环”,大力发展桃子产业。并按照“互联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模式,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建起桃花岛、桃花溪、桃花沟、桃花山四大主题景点。并依托“胭脂脆桃”产业发展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娱乐、野营、水上游乐、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度假村。“今年采桃节从5月20日开始,游客可以在这里采摘桃子、观赏荷花、钓鱼、划船,还能品尝柴火鸡、铁板烧、乡村油席等美食。既体验采摘乐趣,又感受丰收喜悦。”华沙生态旅游度假村董事长杨旭渊说。近年来,梓潼县大力发展“有机水果、有机粮油、有机畜禽、有机中药材”四大产业,依据本地土壤、气候特点,依托企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通过“种养循环”,大力发展有机桃子,增加农民增收造血功能。今年,梓潼县在石牛、长卿、宏仁、文昌等乡镇种植桃子2万余亩,涵盖“春美”“春丽”“胭脂脆桃”等10余个品种,带动果农1800多户,预计实现产值1.6亿元。(图据梓潼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5
(胡宇 记者 张宇 文/图)芍药花开香四溢,美丽藏族乡迎客来。初夏时节,绵阳市平武县黄羊关藏族乡700余亩芍药花迎来了盛花期,成片的芍药花竞相绽放,蔚为壮观,吸引了周边不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观光。“人在花间走,沁染满身香”,走进芍药花海,只见一簇簇芍药花点缀在梯田间,争奇斗艳、竞相绽放,构成了一片粉红色的花海。游客们三三两两穿梭在怒放的花丛中,掏出手机争相记录与花相伴的最靓瞬间。游客畅游芍药花海“太漂亮了,这片花海简直是拍照发朋友圈的好地方。”游客王女士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说,这片芍药花海色彩绚丽,让人眼前一亮,在蓝天的映衬下,花朵摇曳多姿,朵朵粉红的花朵点缀在青山间,犹如一幅五光十色的画卷。5月可赏花,8月可采药。盛开的芍药花,不仅扮靓了美丽乡村,更是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村民不断加入芍药种植行列,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目前,该乡芍药种植规模已达750亩,今年预计产值可达450万元。黄羊关藏族乡芍药花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该乡把发展芍药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以花为“媒”,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我种了30多亩芍药,光是卖药收入就可以达到一万元以上。”黄羊关藏族乡曙光村村民罗蓉不仅种植芍药花,还开起了农家乐接待前来赏花游玩的客人。“在赏花高峰期,忙起来每天都要接待七八桌客人,每天收入在2000元以上。”罗蓉说道。昔日偏远山乡,近几年依靠芍药种植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花乡”。芍药花种植不仅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让芍药花变成“致富花”,更提升了“颜值”扮靓了山村,增加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绘就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美丽底色。“今年芍药种植将迎来丰收,‘优质种植、生态观赏、药用增值’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通过以花为媒,把‘花经济’打造成‘花产业’,不仅带动乡村旅游和村民增收,同时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黄羊关藏族乡相关负责人说道。以花为媒的“赏花经济”正成为赋能该乡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据了解,该乡正以民宿建设、特色农产品打造为抓手,立足金丝猴、芍药花、中蜂、彩林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给乡村旅游的发展聚“人气”,也给群众带“财气”。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林忠伟  小满过后,随着小春收割接近尾声,大春水稻栽插进入冲刺阶段。在梓潼县,100多台插秧机和近万个互助组成员在田间忙个不停,助力5.2万亩水稻制种满栽满插,为巩固水稻种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5月22日,雨过天晴,在黎雅镇兰花村,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在插秧机身后,一排排水稻制种秧苗被整齐地插在泥土中。“插秧机确实好,省人工、省成本费,一天可以插秧二三十亩,是人工的五六十倍,每亩还节约100-200元钱。”兰花村村民李友林说。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黎雅镇围绕打造“稻香黎雅”的目标,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积极推广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率。作为全国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全省最大水稻制种镇,该镇发展水稻制种有40多年历史,播种面积在2万亩以上。“黎雅镇早安排、早准备,积极组织旋耕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投入到大春生产之中,同时加强对农机手的培训与安全教育,帮助农机手解决一些机械故障,确保插秧顺利推进。”黎雅镇办公室主任赵小林说。  梓潼属于丘区农业县,常年在外务工青壮年超过1/3,造成农忙时节劳动力不足。该县各乡镇、村社纷纷以社为单位,通过户与户之间自愿结合,由5—10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农机具合伙抓好小春收割与大春插秧,不但加快了劳动进度,节约了经费开支、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解决了外出务工家庭缺劳和部分农户劳力缺乏、资金不足、农机具不齐全等困难。“有互助组真好!在农忙时,大家互相帮助,抢收抢种,节约生产成本,解决了劳力缺乏的问题,邻里关系更和谐。农闲时,一起来搞环境卫生,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仁和镇新华村5社村民杨义高兴地说。  梓潼县自1976年开始发展水稻制种以来,常年栽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涉及农户超过1.5万户,可供1000万亩水稻生产用种,是国家级首批水稻制种基地县,水稻制种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今年,梓潼县计划栽插水稻制种5.2万亩。截至目前,梓潼县水稻制种栽插已超4万亩,其中机械化插秧节约成本超三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适逢“双抢”时节,在三台县公路沿线,武引工程凌空飞架的渡槽流水潺潺,欢快地奔向丘区的田间地头;水过之处,总能见到农户忙碌着泡田、栽秧的身影,栽好的秧苗犹如铺在大地上的绿毯。  今年系干旱之年,三台县武引局未雨绸缪,及时了解灌区用水需求,提前制订供水计划与应急预案,在泡田栽秧关键时节送去了“及时水”,确保10余万亩水稻满栽满插、能种能收。栽秧时节100万立方武引水来了  5月16日,三台县塔山镇常乐村1组农户谢明广赤着双脚、挽着裤脚,牵着长长的水带正在泡田,一侧的秧母田内,育好的秧苗碧绿如洗。  “我今年继续种优质稻,好吃又高产,亩产可达1400-1500斤。现在我两分地秧母田育的秧苗刚到3叶龄,正是移栽的时候。”谢明广说,“起初,我还以为今年天干,恐怕武引不能及时来水。没想到我刚收了菜籽,武引的灌溉用水就放过来了,现在我已经泡田3天了,马上就要栽秧了。”  当天一早,三台县中太镇鞍子村4组农户谢桂华请来6个农户帮忙栽秧,不到中午就已栽了1.6亩。谢桂华高兴地说:“我育的这些秧苗已有3—6叶了,正是移栽的时候。昨晚6点过,村支书通知我们武引已经放水过来,我连夜灌水泡田,今天一早就栽秧子了。之前镇政府和武引局就向各村了解过育秧的时间和长势,确定好了在秧子移栽最佳时间及时放水!”  “全镇没有其他来水,1.2万亩水稻全靠武引水,中太镇又是武引建设斗渠中太段的尾水地段。昨天下午我们才上报100万立方的用水方量,县武引局积极协调,连夜就放水了。”三台县中太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邓春琳说,“实际上,县武引局早在半个月前就与我们协调,了解到我们的秧龄正合适,而且油菜刚收完,田也整理出来了,趁此移栽水稻刚好能接上茬。只不过,我们今年上报的用水方量比往年减少了50万立方,毕竟,水只要满足栽秧就行了,要树立节水意识,灌水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再也不能大水漫灌了。”未雨绸缪保证尾水地段都能栽秧  据了解,2000年建成投入运行的三台武引工程,建设有干支斗渠18条,总长296.5公里,是武引一期灌区的“咽喉工程”和“枢纽工程”,设计灌面33.84万亩,实际灌面12.8万亩,长年解决三台1/3的水稻灌溉用水。  “今年,我局已经放了三轮水:从2月7日开始放水供塘库蓄水;4月7日又放育秧水;5月10日至6月5日放水泡田栽秧,已累计供水2900万立方米。由于天旱,还可能放第四轮水,总之要保证所有的尾水地段都能栽上秧,确保10余万亩水稻满栽满插。”三台县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静信心十足地说。  据李静介绍,年初,三台武引局党组未雨绸缪,对全年灌溉进行规划和安排。此后,局里向各乡镇下发了《灌溉用水管理办法》,与各乡镇形成互动。有关工作人员深入灌区镇乡村组详细了解研判蓄水需水情况,科学制定供水计划,加强供水管理,力求做到精准供水、节约用水、均衡受益;并与沉抗水库管理处、武引渠首管理处加强对接,争取及时供水。此外,全局精心组织人员集中火力对灌区毁损渠道进行修复、疏通渠系,对损坏的放水闸和节制闸进行改造升级,对重要的巡渠路段进行硬化,做好守水护渠工作。  李静表示,“今年有可能还会遇到去年的干旱,因此,我们除了常态供水以外,还启动了应急供水机制,如果在水稻扬花灌浆阶段遭遇干旱,就启动供水预案再放一次水,保证种植户有种有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5
自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涪城区丰谷镇理思路、集益智、想办法、谋突破,在常态保持、场镇管理、机制建立、攻坚克难、亮点打造等方面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同心协力,西蜀古镇“丰谷”越来越美。该镇加大路面清扫保洁力度,坚持对辖区120余公里道路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清扫;加大洒水降尘力度,每日坚持对重点区域常态化开展2至5次冲洗作业,必要时对辖区主要干道进行洒水冲洗,确保全镇道路清爽干净;场镇保洁坚持每天2至3次清扫,白天其余时段进行维护,全镇109个居民小组保洁员全覆盖。为确保场镇交通秩序安全方便有序,该镇认真落实“街长制”“门前五包”等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派出所、交警、执法中队和市场监管所联合执法,刚柔并济治理场镇顽苛固疾;聘请场镇秩序维护员,对车辆乱停乱放、商家占道经营等不良行为进行劝导,规范场镇秩序;合理设置“三小摊位”,既保证群众自产农产品有地销,又方便群众购物;新增交通标线、安全设施和停车位。同时,该镇定期召开推进会、总结会,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形成日检查、周通报、月自评、季考评运行机制,建成生活垃圾“户投、村收、镇转、市处”良性运转体系。截至目前,已开展检查300余次,通报问题800余处,立行立改700余处,限期整改100余处。据了解,该镇还投入资金累计2000余万,梳理“三线”1.1万余米,新铺设破损路面约10公里,清理违规广告、乱拉乱扯横幅、小广告、破损广告等820余处,累计整治占道经营300余处等。并组织参观镇内庭院治理和柴火堆放规范的点位,相互借鉴学习,多措并举促提高。此外,该镇依托口袋公园、“微景观”、主题公园、大型河堤、不断涌现的民宿等建设持续扮靓丰谷。截至目前,“蔬香绿野主题公园”五彩部落、拾光小院、花涧水塘、村里味道等景点精彩呈现,木言花竹居、阡陌农场、晨曦森林、竹荷小院等民宿犹如明灯点亮丰谷,新增花卉绿化面积约3.8万余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3处,微景观20余处。(供稿:涪城区丰谷镇 何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海燕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徐玮文/图  5月22日清晨,小满节气后迎来一次降温天气,让绵州大地相当凉爽。漫步在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万和村,连行成片的桑林经过降雨洗涤,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跟随养蚕人谭运斌来到他在万和村承建的蚕棚里,层层叠叠的蚕床上满是胖嘟嘟白花花的蚕宝宝,正在“沙沙沙”地咀嚼桑叶。谭运斌的蚕茧被收购,经过公司加工后,将漂洋过海,进入欧洲市场,成为爱马仕、LV、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材料。高品质蚕茧也为谭运斌和周边数千户蚕农带来了回报。  今年3月,杨家镇因其蚕桑产业发展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古老的蚕桑产业如何走上“新丝路”,又如何成就了一个村?笔者来到杨家镇一探究竟。绣娘在蚕桑文化主题公园里刺绣。构建新机制万亩蚕桑园区织就致富路  “2018年我到万和村流转了80余亩桑园,2022年蚕茧收入达到30余万元。”谈及这几年养蚕为自己带来的“红利”,谭运斌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  今年59岁的谭运斌是吴家镇石洞河村的村民。他说:“以前一年只能养3批次的蚕,目前我有两个蚕棚,采用的多批次饲养,一年可以养 8批,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谭运斌流转的桑树林,是由涪城蚕桑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天虹丝绸提供的。公司通过统一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等方式,由企业全额投资新建维护,将桑园返包给普通农户管护、养蚕。这种“大园区小业主”现代蚕桑产业园运行模式,还通过让利收购吸引农户加入养蚕队伍中。  蚕桑产业是个延续了千年的古老产业,但在时代的变化中不再风光无限,曾经繁荣的涪城蚕桑产业也一度衰落。不过,中国人自古就有丝绸情结。“你看,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出去旅游的孃孃们哪个不戴丝巾?这就是市场!”涪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涪城区在十多年前就决定重新点燃这个传统产业的火种,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包管’、土地租金‘减免返’、产品收购‘积分保’、生产物资‘奖送补’,构建起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返包大户500余户,带动3000余户农民栽桑养蚕。”该负责人介绍,到目前,涪城区共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蚕桑基地1.15万余亩,培育家庭农场主101 户,带动养蚕农户3200余户,配套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217个,蚕桑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丝路”。力推新技术地标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最近一定要注意喂养的桑叶量、蚕棚内的干湿度。”在谭运斌的小蚕共育室内,其妻子在蚕桑技术员王用坤的指导下,正忙着加工桑叶,投喂小蚕。笔者看到其共育室内配备了智能化温、湿度控制器。  “这些控制器都具有自动升温、降温、补湿等功能。”王用坤说,时下正值春蚕饲养期,由于近段时间天气转热等原因,给春蚕饲养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公司每天都会派技术员上农户家里指导养蚕。近年来,公司成功研发多项专利产品,助力养蚕的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  为推动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涪城区积极探索蚕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按照“生产标准、技术服务、小蚕共育、管理模式、收购产品”五统一的要求,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的品质和效益,涪城区杨家镇还在桑园内使用栽桑覆膜机、桑园耕整机、绿色防控灯等13项技术和产品,采用标准的温控和消毒措施,在统一的技术指导下对蚕茧生产进行全过程、全要素把关。  “目前,‘涪城蚕茧’和‘七彩之虹’精品生丝是茧丝绸行业优质产品的标杆,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涪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涪城蚕茧”在中国纤检局公布的抽样检验中各单项及综合指标排名全国第一。“七彩之虹”6A顶级精品生丝是爱马仕、LV、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材料;开发生产的高档蚕丝被,赴迪拜、欧洲展销,销售近万床。打造新业态全产业链丰富“蚕乡故事”  “桑叶露枝蚕向老,菜花成荚蝶犹来。”一头连着桑园,一头连着市场,在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中,杨家镇积极挖掘打造“一条龙”式蚕桑全产业链,开发形成桑林鸡、桑叶茶、桑枝菌、桑葚酒、蚕沙枕、丝绸衣、蚕蛹餐、观光蚕等8个蚕桑主导产业链延伸产品。  笔者走进天虹丝绸产品体验中心,只见那些色彩斑斓的丝织品、绸缎、丝绵、床上用品一应俱全,令人眼花缭乱,虽价格不菲,但销路不错。“我们生产的桑果干、桑果酱也远销广东、上海等地。”指着一件件展品,天虹丝绸负责人薛忆说。  同时,当地还依托蚕桑产业,于2021年成功打造出“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蚕乡故事”书画展,举办桑果、桑枝食用菌采摘节……“千鹤桑田”蚕桑文化主题公园核心区位于杨家镇,涉及9个村,规划面积3673公顷。公园将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等一、二、三产业整合,实现农科文旅商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桑蚕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强力推动着乡村振兴上档升级。  “蚕桑八宝研学教育基地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绵阳市民观光、休闲、科普、文化体验的优美场所。”涪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涪城区还新建了“千鹤丝语”展示馆及主题民宿文化酒店、高档丝绸服饰和蚕丝被展销、蜀绣展馆与绣娘培训、蚕桑文化书画展、品桑葚酒休闲等项目。而在涪城区杨家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后,当地也正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实现农科文旅商“五态”融合,着力打造现代化农旅胜地,提升“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影响力和竞争力,将涪城乡村打造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面对百年变局,走自己的路,增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就要通过主题教育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学思践悟,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稳中求进,奋发有为,更好学出实践真知、推动巴山蜀水科学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政治理论和经济建设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就是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要重点领会现代化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基本论断,还要把这些基本论断同主题教育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贯通起来,全面完整系统领会新时代科学理论体系。不断增强政治站位、忠诚担当和个人修为。把党建经济工作要求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方面,切实从政治上看清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老问题。于实践求真知发展现代化四川,重在运用新思想精髓,真正发挥“双城经圈、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系列优势,立足责任担当,更好服务战略全局。要增强行动前瞻性、全局性和稳定性,丰富物质、精神世界,推动绿色高质量安全发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等难题。迈向共同富裕,搞好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5月1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在绵阳市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对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省育种攻关、省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等部省项目实施育成的“川油83”等3个高产品种,以及“川油101”“川油130”等3个抗根肿病品种进行产量现场验收,验收结果均显示了突破性品种的高产、抗病等突出优势。测产现场。  在绵阳市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的“川油83”“川油118”“川油101”等3个高产品种采用了稻茬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密度为7000-8000株/亩。在水稻收获后进行机械开沟排湿,沟宽0.4米、深0.3米,移栽成活后每亩施用油菜专用复合肥40公斤(含硼肥)。当天,专家组对这3个高产品种各取5亩进行机械化分段收获实收测产,综合考虑不同的含水量和含杂率后,“川油 83”亩产251.6公斤、“川油118”亩产246公斤、“川油101”亩产239.5公斤。  在绵阳市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的“川油2203”“川油130”“川油101”等3个抗根肿病品种采用了两种比较试验方式:一是小区比较试验,以非抗性品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8平方米,人工条播,留苗密度17786株/亩,测产结果分别为260公斤/亩、259.2公斤/亩、251.2 公斤/亩,比对照品种“德油6号”分别增产216.3%、215.3%、205.6%;二是大面积直播,抗性品种“川油101”采用人工撒播,面积5亩,密度2.4万株/亩,当天实收产量达到237.6公斤/亩。  “我们的示范,就是要通过测产结果看看,在安州到底哪一个品种的表现比较好;而且,示范的抗根肿病品种都是在同块田、同样的时段进行直播,就是要看哪一个品种更能抗根肿病,从苗期就可以看到抗性表现,从测产结果可以看出,哪个品种的产量更高,它就更能抗根肿病,为根肿病病区筛选出最有推广潜力的品种。”专家组成员、绵阳市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钟思成表示,“安州区稻油轮作的田,受秸秆还田和田间湿度大的影响,油菜高发根肿病的几率大,选育出抗根肿病的品种来推广,就是既省事又有效的一种办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5月21日,在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的窦圌山下,金黄的麦浪翻滚,不少麦田田埂上种植的三叶草、月季等随风散发出阵阵芳香。  当天,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这里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对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研发的“长江流域稻麦轮作系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进行了现场鉴定,现场实收测产7.96亩,平均亩产高达553.03公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田埂上种植的花花草草有效减少了有害昆虫对小麦的危害。田埂上的植物。受访者供图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彭云良研究员介绍,其科研团队自2013年以来就在阳亭坝村230多亩农田进行稻麦轮作田生态调控试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增强生物多样性的试验,在田埂上种植蜜源植物。  “这些蜜源植物,具有多种功能,可吸引访花昆虫和寄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可以对田里的蚜虫和螟虫进行很好的生物防控,访花昆虫还可以进行传粉授粉,进而减少有害昆虫对小麦、水稻的危害,又增加了授粉。”彭云良说,“田埂上种植的三叶草、月季花等常年开花的植物为田间害虫的天敌——青蛙、瓢虫、寄生蜂提供了隐蔽、憩栖和繁衍的场所、补充营养,有利于消灭田间小麦蚜虫等害虫。而水田周围田埂、沟渠、堤坝和空地上种植的多年生豆科植物,还可起到防止水花生等恶性杂草蔓延、田埂垮塌的作用,也能美化环境,并为牛羊鹅等食草动物提供饲料,替代部分豆粕。”  10年来,在阳亭坝村的200多亩科研试验田田埂上种植了三叶草、紫花苜蓿、香根草、月季、秋葵、桑树等植物,这里的小麦、水稻犹如种在一个偌大的花园里。除了大家能看到的三叶草、香根草、果桑和月季等人工植物群落可以对寄生蜂等害虫的天敌起到保护作用之外,团队还与育种家一起创建了四川水稻和小麦抗病虫育种技术和服务共享平台,共同打造出“绵麦902”“川麦93”等抗病抗虫品种供四川和周围省市种植。他们通过试验还明确了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适期晚播对条锈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不影响小麦获得高产。  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姬红丽研究员说:“与农户自留田相比,我们的生物多样性绿色防控试验区从2017 年以来就少有发生蚜虫,不需要打药防治。而且,不同的昆虫都有一定的趋向性,譬如我们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就会吸引螟虫到香根草上产卵,从而减少对水稻的危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3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何家鑫)近日,三台县召开乡村治理工作推进会。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洪富主持会议,33个乡镇乡村治理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议传达了省、市关于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对平台注册及使用方式进行培训;通报了第一轮乡村治理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督查情况,安排部署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建设和乡村治理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张洪富强调,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建设和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树标杆典型,推广模式经验、将乡村治理和农村移风易俗全方位呈现;三要狠抓推动落实,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对照目标,细化措施,查漏补缺,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见效。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2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唐红)5月19日,三台县2023年省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在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召开。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相关股室负责人,13个乡镇分管领导、业务负责人和14个村党组织负责人参加评审会。 项目评审会采取实施主体陈述与评审组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上,评审组对16个项目从实施方案可行性、设计方案科学性、投资估算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质询评审,逐项目形成评审整改意见,当会反馈给项目业主。会议要求,一是各项目业主要按照评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细化完善实施方案,按期上报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县农业农村局要联合县财政局加快项目实施方案审核,按期向市级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各乡镇要按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落实项目招标、施工监理等措施,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5-22
(记者 张宇)5月20日-21日,中国科技城(绵阳)乡村振兴·规划设计高峰论坛暨“仙海杯”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举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孟坤,绵阳师范学院校长陈寒出席并讲话。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党工委书记卿官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致辞,四川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邓良基主持主旨报告。国内近200名专家学者、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1000余名参赛师生参加论坛。论坛现场论坛以“乡村振兴 绿色低碳 智绘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专家作主旨演讲,30余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在分论坛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和总目标,分享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模式与人才价值响应探索、和美乡村规划设计和实践探索、生态振兴对绿色低碳的响应等的思考探索及前沿成果。据了解,此次高峰论坛作为绵阳首次乡村振兴论坛,是科技城人才峰会的重要会议之一。绵阳师范学院积极申办本次论坛,旨在通过人才峰会平台,邀请全国各地专家齐聚绵阳,对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地方乡村振兴建设服务,真正落实学校“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另悉,此次论坛吸引了国内学者专家200余人齐聚四川,助力第五届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助力中国科技城乡村振兴。大赛是目前四川省教育厅目录内唯一一项以人居环境学科群(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大建筑类专业)为背景的赛项,采取“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的竞赛模式,搭建广大高校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依托省内外高校师生专业力量赋能乡村,为地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此赛项,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合高校专业学习、专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了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的目的。该赛项已经连续成功举办4年。此外,与会专家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召开“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建设现场研讨会”,并现场指导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此外,本次论坛还分为三个分论坛和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和总目标,分别从人才组织振兴、产业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为基点开展了交流分享,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从西部乡村振兴、四川乡村振兴、绵阳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应对和实践探索,推动了思想碰撞、智慧交流,促进了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5-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5月17日,三台县芦溪镇青玉村成片规模种植的小麦正式开镰,几台收割机在麦田“联合作战”,机声隆隆,麦浪翻滚,每隔一会儿就会卸一仓满满的麦粒到路边的转运车上。  有趣的是,周边的一二十名老农也背着背篼、手持镰刀赶来捡拾那些被收割机遗落的、大户又看不上的麦穗,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实现了颗粒归仓。  “我家的1亩地去年就流转给大户种小麦了,听说今天大户们开始收麦子,我一大早就赶过来了。”大半天时间,青玉村2组农户蒋华已捡拾了一大袋麦穗,她说,“大户机收小麦,边边角角总会有些收不干净的,我们就来捡拾干净,拿回去喂鸡喂鸭。”  青玉村2组78岁的老农杜其友说:“我好多年没有种小麦了,土地都流转给大户了。今天我听到收割机响就赶过来了,割拾一些田边地角遗落的麦穗回去喂家禽,能节省一些饲料。”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廷全介绍,三台县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3.6万亩,其中,大户规模种植小麦7.8万亩。每年大户机收小麦,田边地角的小麦总有机收不到的,这时,农户就会自发地去地里捡拾麦穗。这些农户捡拾起来的麦穗,大户看不上,而且花钱雇人捡拾也不划算。“大户都很欢迎农户去捡拾。这样,既做到了不浪费粮食,还可为大户节省一笔除草成本。因为我们的小麦主要是种植在二台土,二台土收了小麦紧接着就种玉米,那些机收没有收净的麦穗就会发芽,成为玉米地里的‘杂草’,如果没有农户去捡拾麦穗,大户种下玉米之后就要花一笔除‘杂草’的费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5月20日,江油市小麦、马铃薯等小春粮食作物丰产捷报从田间传来。当天,四川省2023年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暨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现场观摩培训会在江油市举行。  “大堰镇红旗村种植的2500亩‘川麦88’,通过随机选取田块,现场测产6.4亩,平均亩产521公斤。武都镇阳亭坝村明利家庭农场种植的马铃薯‘V7’,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5379.3公斤。”当绵阳市农推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邓昌国宣布完测产结果,在场的人们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参会人员观摩小春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渊介绍,2023年,江油全市小春小麦和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为 11.5 万亩、3.4 万亩,较上年分别增加0.22万亩、0.1万亩。2020年,江油市曾创造小麦单产729.8公斤/亩的单产纪录,该产量打破由江油市创造的 2010 年四川小麦亩产 710.7 公斤的最高纪录和2012年西南地区小麦亩产724公斤(云南创造)的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当地总结新品种、新技术等经验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中。  “按当前马铃薯地边价格每公斤3.4元至3.6元计算,该季马铃薯亩均纯收入破万元。”明利家庭农场农场主郑明利告诉记者,通过农技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她在今年管理到位、新品种、新技术等加持下,马铃薯生产实现4000公斤/亩到5000公斤/亩的跨越。  省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今春以来,在遭遇干旱和低温冻害的双重影响下,江油多地多个品种农作物产量创新高,成效显著。通过科技赋能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当地的生产经验对全省各地粮食稳产保供具有积极意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5-22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谢勇 建华 绍伦)5月15日,为提高四川三台农村地区防洪减灾、森林防灭火等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在灵兴镇花庙村现场组织开展了2023年防汛减灾应急抢险、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枕戈待旦,吹响抗洪“集结号”    在防汛减灾应急抢险应急演练中,主要模拟因受连续强降雨影响,花庙村双汇溪河道水位暴涨,巡查员发现河堤出现渗漏、漫堤险情,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滑坡风险,灵兴镇收到预警后,立即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避险应急预案,紧急抽调镇应急排查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在现场,防汛抢险组就近取土,用防汛沙袋、土工布对漏点、管涌处进行封堵,对低洼河堤进行增高。交通管制组立即在危险区进行交通管制。群众工作组立即前往疏散受威胁群众并查点人员。医疗救治组现场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员受伤情况。居安思危,筑牢森林“防火墙”    在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中,主要模拟花庙村护林员在巡查时发现火情并立即报告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立即组织村应急队进行前期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控制,立即向镇值班室报告请求支援。镇值班室在收到求援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交通管制组立即封锁道路,做好安全警戒设置;群众工作组组织受威胁群众避让;森林灭火组立即组织进行扑灭;医疗救治组做好医疗救助准备。攻疾防患,干部撑起“保护伞”    模拟演练结束后,灵兴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消防油锯、风力灭火机、干粉灭火器等装备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模拟实操。镇领导要求镇应急排查相关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初期火灾扑救技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群众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确保生产生活场所安全和人员人身安全。本次演练全程模拟实战状态,现场处置工作紧张有序,抢险人员和救援人员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措施有效,切实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镇党委书记黄逢春表示: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常态化巡查巡逻机制,值班人员要全面掌握本地区林情、汛情和火情动态,坚持有点必报、处置得当。    三是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查找演习中各个环节暴露出的问题,继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安全及时有效、科学稳妥处置。四是充分做好抢险准备。要结合实战经验,充分做好有效应对洪水地灾和多点同时爆发灾情的各项准备,实化装备物资准备,强化队伍实战演练培训。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5-1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