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刘敏 记者 侯东 文/图)近日,苍溪县猕产局技术专家走进亭子镇佛山社区红猕王合作社种植基地,为果农们就猕猴桃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抹芽梳蕾等春季管护进行了现场培训。果农们认真聆听,并不时与专家互动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土壤培肥、春季溃疡病的防治......专家讲的内容很实用,解决了我们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增强了我们种植的信心,接下来,我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园区管理中,力争让园区早点出效益。”种植户赖庆寿说。现场培训培训当天,现场还邀请了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与大家分享种植经验,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种植信心,力争为今年猕猴桃优质高产打下基础。眼下,正是猕猴桃生长的重要阶段,苍溪县紧抓猕猴桃管护的关键时期,及早安排,广泛动员,组织农技专家有序开展猕猴桃春管技术培训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苍溪县坚持把培育壮大猕猴桃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持续推进猕猴桃核心产区和环江产业带改造提升,大力提升奖补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和科技示范带动,不断促进全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猕猴桃产业已实现31个乡镇全覆盖,累计种植面积39.5万亩,形成了红心猕猴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7
(周俊 唐福升 记者 侯东)眼下,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旺苍县全县25万亩茶园的茶树已吐露出鲜嫩新芽,达到了首茬春茶的采摘标准,当地茶农们正抢抓时令,忙着今年的春茶“第一采”。高阳镇大茅坡茶园“明前茶,贵如金”。3月24日,旺苍县高阳镇大茅坡茶园里,10余名采茶女腰挂竹篓,穿梭其间,熟练地将一片片嫩芽采下,装入筐中。高阳镇温泉村的邓禹国,拥有近十年的采茶经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采茶能手。“采摘时手法要轻盈,要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老叶子不要留在上面,捏住嫩叶往上提,不能用指甲直接摘,也不能用手掐。”她说,采摘茶叶很有讲究,太阳大的时候不能采摘,一般早上6点就开始采摘工作了。茶农们正在采茶据介绍,今年,旺苍各产茶乡镇茶园因管护得好,长势也比较喜人,产量相对去年有所提高。“预计全年茶叶产量1万吨,茶叶综合产值78亿元。”旺苍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任勇表示,按照“突破性发展黄茶、优先发展有机茶、巩固提升绿茶、全面开发利用夏秋茶”的发展思路,旺苍深入推进百亿茶产业集群建设“大会战”,加快建设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让老百姓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以茶兴业、以茶兴旅、以茶兴文,引得游人络绎不绝。旺苍县还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茶叶、茶村、茶文化、茶山等主体,将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推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独具特色的茶园民宿,吸引游客品茶、体验茶文化。(旺苍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7
罗武林 经荣松 (图片由广元市昭化区水利局提供)  加固木板、垒砌渠墙……近日,走进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红庙村排洪渠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施工作业。项目竣工后,不仅能让当地大片农田从“靠天吃饭”变为“旱涝保收”,还能进一步提高该片区防洪排涝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关乎民生福祉。作为全省第一批乡村水务试点县,近年来,昭化区全面落实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在提档升级农业灌溉水平的同时,针对地势落差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供水设施不完善、运行管护能力弱等问题,创新思路举措,健全体制机制,实现供水保障水平和工程经营效益“双提升”,积极探索构建盆周山区乡村水务新模式。广元市昭化区高峰水厂。创新工作机制 从“九龙治水”到“全域统筹”  农村供水安全,是关乎群众生活的民生大事。推进乡村水务试点,需深化机制创新。特别是农村供水工程,具有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市场准入门槛一般较高。  为此,昭化区首先建强一个平台,成立由政府主导、区水行政部门主管的国有水务平台公司——广元市诚智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赋予该公司业主资格,实行“投、建、管、运、服”模式,进行集中经营管理。  昭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方式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按水源供给和水需求单元划片,承接水利项目规划和实施,统一直聘村级水管员,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有效破解了生产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等困扰群众用水“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方面,昭化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思路,统筹利用辖区内嘉陵江亭子口库区、3座中型水库、10座小(1)型水库、83座小(2)型水库的优质水源,新(改、扩)建千吨万人骨干集中供水工程8处,配套供水管网6300公里,形成以八大中心水厂为龙头,辐射12个镇105个村的城乡供水体系,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大幅提升。  多措并举,保障水网高效运行。一是规范水费收缴,全区5万余农村用水户全部安装智能卡水表、物联网水表,实现用水预付费管理。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供水企业拥有专业管理人员55人,村级管水人员47人,建立供水抢险队伍8支,确保工程高效运行。三是落实惠民政策,从2014年起,全区农村统一水价,水费成本若超出最高水价,则由区财政对供水企业进行核算补贴,切实减轻企业压力和农民负担。四是健全保障体系,分片区成立供水抢修服务队,快速解决供水抢险、维修、维护等具体问题;开通区级农村供水服务热线电话,保障群众在用水方面有问必答、有访必复、有难必解、有患必治、有错必纠,实现24小时安全供水。  “目前全区农村供水实现了‘多头多层管水’向‘平台公司直管到户’的转变,从‘九龙治水’到‘全域统筹’的转变,城乡实现同源、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昭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人水和谐的“水美新村”——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龙凤村。做实支撑保障 从“水旱易灾”到“旱涝保收”  “目前村里实施的水利项目共有6项,其中5条支渠,还有1个堰塘加固。”王家镇红庙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灌溉渠建成后,能解决大部分生产用水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昭化区以乡村水务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完善强化农村供水设施支撑、提高灌区安全输水能力,保证了农业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用水需求。  除了集中优质资产,赋能平台公司建设,项目也为平台公司建设提供了运行保障支撑。“我们坚持项目为要,以乡村水务为抓手,以水利工程财政奖补为引导,以涉水项目工程为依托,合理调配天然水资源和工程配置水资源,把分散的水源聚拢起来。”昭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具体举措上,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农田水利、水资源配置、防洪除涝等工程建设项目700余个,新建中小型水库各1座,整治病险水库41座,整治(新建)渠道300公里,构建以嘉陵江等河流为骨干,以工农、紫云等水库和小微塘库为配套的水网体系,基本实现“蓄引提供泄排”功能完备,曾经的“水旱易灾”变为“旱涝保收”。  乡村水务建设离不开资金保障。对此,昭化区坚持“地方为主、上级为辅、部门整合、群众参与”建设投入思路,紧盯乡村水务关联产业,创新投融资手段,建立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财政投入+平台投融资+社会参与”投融资机制,与多家专业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从上级项目专项、本级财政、基金、债券等多渠道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有效保障乡村水务投资建设的融资需求。  乡村水务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昭化区围绕农村供水投入、过程、产出、效益4个方面,建立了农村供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出台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不断提升供水工程实施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乡村水务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优化治理 以“治水兴水”促“人水和谐”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我们坚持做好民生水利,这是乡村水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昭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开展我省首批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以来,当地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厂、大保障”思路,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供水保障体系,“一县一网”“城乡融合一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据了解,昭化区自来水普及率已由2014年的35%提高到97.59%,规模化集中供水人口覆盖率75.95%,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24万城乡居民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跃升。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这几年,昭化区聚焦民生民利,在补齐水利短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昭化区依托水系布局,整合全区9533处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水库管理标准化,提升农业灌溉智慧化,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14处,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63万亩,成功应对2022年夏季的持续高温和罕见旱情,20万亩粮食作物生产用水得到有效保障,乡村振兴的水利基础更加稳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此,水利如何作出积极贡献?  “在乡村水务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围绕‘水美新村’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要求,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把‘水美新村’与现代农业园区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全区河湖水质达标率100%,清水绿岸基本形成。”上述负责人说。  昭化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贯彻落实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强基础、补短板、抓升级,扎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利设施建设、水旱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水利管理机制创新等工作,为民生福祉改善、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水利保障。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7
(赵敬梅 记者 李全民)肉类屠宰及加工行业作为“三农”产业的民生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扶持肉类屠宰及加工产业的发展。大山大水大森林、好山好水好生态,为广元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广元市肉制品加工产业主要为猪肉制品和牛羊肉制品加工,猪肉制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利州区、昭化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品为屠宰分割、肉制罐头及腌腊制品。牛羊肉制品企业主要集中在苍溪县、旺苍县、利州区,主品主要包括牛羊肉分割、罐头等。数据显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肉制品加工企业18户,年加工各类肉制品达150万吨以上。所谓的肉制品加工是指将生鲜肉类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过程,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食用价值,并延长其保鲜期限的过程。剑门关火腿、智琪毛肚、脱骨鸡爪、卤味制品……连日来,记者走访广元多家肉制品加工企业发现,只需几分钟时间,种类多、味道佳、省时省力的肉制品加工菜就可被端上餐桌。美食不仅能满足人味蕾的享受,还能让广元这座中国食品产业名城更加闪亮。近年来,广元建立肉制品加工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将从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突出发展畜禽产业、加快发展肉羊肉牛产业这三个具体方面着手打造肉制品产业集群。由生到熟 效益翻番“这全部都是剑阁本地养殖的剑门关土鸡。”在四川剑门优食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浓郁的椒香扑面而来,“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正专心致志清洗腌制剑门关土鸡。肉质劲道的香草鸡、越吃越上头的椒麻鸡、色香味俱全的红油鸡片……记者了解到,自去年4月公司首店开张以来,线下已有20余间剑门关九味鸡门店,部分门店3天销售额可达10万元。“剑门优食谷作为铁骑力士以广元市为基点布局之‘谷’,吸引点一是铁骑力士创始人雷文勇心系家乡发展,二是剑门关土鸡品牌,三是剑阁优秀的营商环境。”剑门优食谷公司总经理王剑平告诉记者。谈及剑门关土鸡,王剑平直言,接下来,公司将锚定“剑”字头、“广”字头品牌战略,进一步凸显行业龙头地位,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标杆食品工业园。以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广元剑门关土鸡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选为2018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成功创建第二批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目前,广元市有规模以上鸡肉加工企业2户,年加工能力1万吨,其中四川懂食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柠檬鸡爪和四川剑门优食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脱骨鸡爪、九味鸡等卤味制品尤为受市场青睐。从少到多 星火燎原走进广元市高金食品有限公司分割车间,眼前壮观的生产景象让人惊叹——上百名身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口罩头套的工人正按照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将猪肉清洗、切割、搬运……一车车按照订单生产的成品通过冷链运输,将发往广东、河南、甘肃等地。“目前,我们的日宰杀量在1000头左右。”公司生产经理李小凤介绍,“春节前期,我们的日宰杀量超过1600头。”深耕广元20年,成立于2003年的广元市高金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鲜销连锁、冷链配送,公司年生猪屠宰能力达70万头,日冻结能力达300吨,冷藏能力达3000吨,并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广元作为山区农业市,家家户户有养猪的习惯,通过养猪解决吃肉和达到增收的目的。目前全市有生猪养殖场(户)13.6万户,生猪屠宰企业53户,有16户规模以上猪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头以上。“‘猪产业链’牵起的不仅是养殖和屠宰,更带动了上下游的粮食种植、饲料生产和农机装备制造、肉食品加工等产业。”市经信局局长罗凌云告诉记者,广元猪肉制品加工主要产品中的代表性企业,生猪屠宰为雨润食品,冷鲜肉为高金食品,腌腊制品为剑门关火腿,熟食罐头为欣鸿宇食品。“强在猪肉,不止猪肉”,广元猪肉加工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从小到大 升级突破3条罐头生产线按需定制,70余种产品走向全国,甚至源源不断出口非洲、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区或国家。四川欣鸿宇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牛、羊、家禽收购和宰杀,以及肉食品冷冻、腌腊品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让欣鸿宇食品按需定制更有底气。多年来,公司将升级突破点放在产品和质量上,充分利用优质原材料,致力于生猪的精深加工,取得“欣鸿宇”“品可品”罐头及猪肉产品注册商标。做肉,是一项精细工程。欣鸿宇食品努力做让老百姓放心的食品企业,已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行业”“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单位”“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原料好,产品质量才有保障。地处川陕甘结合部的广元生态优良、资源富集,肉牛羊产业是广元市大力发展的优势农业产业,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去年1月,广元成立肉牛羊产业协会,旨在整合全产业链,深化农企对接,促进产销衔接,实现肉牛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肉牛羊加工企业4户,年加工能力肉牛14.4万头,肉羊35万只。4家企业中,七星食品、伍原食品、润雨食品从事牛、羊屠宰分割,智琪食品加工毛肚、白千层、牛黄喉等牛副产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接下来,广元将围绕“农”字做文章,以畜禽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核心,加快肉制品加工产业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旭  3月19日中午时分,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霞的手机响个不停。“你好,我们这里没有位置了,不好意思。”李海霞礼貌婉拒了游客的订餐电话后,告诉笔者:“这几天来赏花的游客很多,村集体开在油菜基地里的‘帐篷餐饮’爆满。”游客徜徉花海 刘旭摄  漫步在油菜基地,成片的油菜花随风摇曳。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油菜基地里还搭建了一个个帐篷,游客们坐在帐篷里品美食,赏美景,一派惬意的景象。  “从3月初开始,这里的油菜花便陆续开放,花期持续30天左右。”李海霞说。  为了借助油菜花,实现“美丽经济”,今年东山村以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首次尝试“赏花+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经营模式。“引进的餐饮公司主要是负责食品制作和食品安全,我们村民负责餐饮服务。”李海霞介绍,餐饮企业营业额的20%归村集体所有,而且村民还可以在这里打工。  “家里没事便来到油菜基地里打工,每天有60元—100元的收入。”村民任广秀高兴地说,村民除了在基地的打工收入,大伙儿自产的土鸡蛋、菜籽油、腊肉等农特产品也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产品。“游客多了,我每天的土特产能卖300多元呢!”60多岁的村民母继花一边给游客称腊肉一边高兴地说。  李海霞介绍,接下来,东山村将进行总体规划,打造小水果采摘体验、油茶地套种花卉等乡村旅游业态,让赏花旅游、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6
(曹琳 记者 侯东 文/图)3月22日,青川县竹园镇2024年“清江花田音乐季”如约而至。田野间的音乐盛会,春天里的梦幻交响,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与春天的浪漫之约。活动现场,来自省内的民谣、摇滚歌手激情献唱,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声。清江花田音乐季活动现场 春天的约会,不仅仅是这一场音乐盛宴。此时,清江村的千亩油菜花正竞相绽放,金色的花海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游客们纷纷邀请家人或好友漫步花海,打卡拍照,享受着田园的宁静与惬意。“这是我第一次在油菜花田里参加音乐节,这种体验真是太奇妙了!”游客杨青江感慨道。流行音乐与乡村油菜花的结合,让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千亩油菜花的盛开,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也让附近的商贩们忙碌起来。他们摆摊设点,热情地向游客们展示着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今天的生意真是太好了,营业额将是平时的好几倍。”老板范丽娟正忙着拌凉粉,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为了让游客们有更好的体验,附近的农家乐还推出了挖野菜、品尝农家菜肴等特色项目。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到浓厚的乡村风情。精彩的表演吸引了5000余人前来观看,活动通过掌上青川APP、青川融媒抖音号等平台同步播出,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这场春天的盛宴,直播观看量超过了5万人次。近年来,清江村利用当地的平坝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油菜花种植产业,在打造观光油菜花海的同时,还修建观景平台、安装了网红路牌等基础设施,为游客们提供更舒适的旅游环境,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我们希望借助这次音乐盛会,让八方游客走进花海,游览秀水山川、聆听悦耳之音、品尝农家美食、领略民俗风情、享受田园乐趣。”竹园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黄琦表示,未来,竹园镇将做好“旅游+”融合文章,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影响力,不断唤醒农村发展潜力和铺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映江 邹星雨  人勤春来早,播种正当时。3月20日,正值春分时节,广元昭化区各地农户有条不紊地进行早稻育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昭化镇磨滩镇金堂村,村民杨龙正在进行早稻育秧,种子撒播、覆土、起垄、盖膜……在其他村民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完成了早稻育秧工作。“我今年准备栽5亩左右育种田,大概一周后可以出苗。”杨龙介绍,“接下来我将加强田间管理,预计5月中旬可以进行水稻移栽。”  磨滩镇金堂村是昭化区早稻种植区之一,今年该村计划发展水稻600余亩。“土盖好后需要用薄膜覆盖,这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当地镇村干部还走进田间地头,细心指导农户做好早稻春播工作。  “目前全村育秧工作已经过半,后续我们将邀请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并对农田水利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后期秧苗移栽工作有序进行。”金堂村党支部书记杨泽基说。  为抓紧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昭化区早谋划、强储备,在多频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一线、指导服务春耕生产的同时,还积极引导村集体、专合社通过团购、代购等方式,开展农药、种子、肥料免费配送到村、配货入户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农资价格稳定,储备“两杂”良种300余吨、调进农药15吨、肥料5000吨,春耕生产资料充足。  接下来,该区各地还将扎实推进春耕工作,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生产,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5
(杨黎明 记者 侯东)“等这个提灌工程建好,投入使用,无论怎么干旱,我们区人畜饮水都不愁了。”近日,广元市昭化区水利局水利股干部李操在督导嘉陵江至团结至梅岭关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项目表示。昭化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辖区面积1440平方公里,主要以中低山地貌为主,区内地形复杂,海拔在400米至1254米之间,海拔落差大,人口相对分散,水资源分布不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抵御干旱能力较弱。如何保障山区人畜饮水安全?这些年,昭化区一直摸着石头过河,边建设边完善。2016年,依托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按照“全区农村供水保证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均达90%以上”的饮水小康目标和“全域覆盖、整村推进、不落一户”的建设思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在该区全面铺展开来。到2020年底,全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5亿元,新建了紫云、新华、团结、高峰、梅岭关等千吨万人供水工程8处,新建了虎跳镇陈江水厂、昭化镇昭化供水站、卫子镇千秋村生物慢滤等千人以上万人以下供水工程26处,全域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2022年,受当年降雨量总体偏少及7月以后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昭化区部分区域还是出现了供水不足的情况。随即,昭化区先后建成工农水库至新华水厂提水工程、嘉陵江至八一水厂至高峰水厂提水工程等6处大型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18.2万人饮用水问题,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86%。去年,降雨量仍然偏少,团结、梅岭关两座水库水源也出现蓄水量不足的情况。为此,昭化区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亟须解决的农村用水问题,多措并举推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满足群众在用水方面的需求。随即,嘉陵江至团结至梅岭关水库一级提灌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新建提水管道16公里,可为2.5万余名群众提供饮水保障。李操表示:“这个工程启动得非常及时,如今团结水库的水量已经告急。工程预计3月底就能竣工,到时,嘉陵江的水便会直接输送到团结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昭化区在积极解决水源问题的同时,还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行城乡供水“投、建、管、运、服”统一管理,有效破解用水水价高、管理乱、效益差等难题,实现了“多头多层管水”向“平台公司直管到库到户”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此外,围绕城乡同水同价目标,昭化区建立了生产用水有偿使用机制和群众生活用水惠民补助机制,生活用水采取“政府限价+区财政差额补贴”的“两部制”水价管理模式,即按每月每户1元管网维护费+月计量水费(水价标准执行3元/立方)计收,对制水成本高出3元的给予政府补贴,年补贴近200万元,群众获得感大为增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2
(冉金鹭 记者 侯东 )3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四季村晚”主场和示范展示点名单。据悉,2024年春季“村晚”主场设在重庆市长寿区,夏季“村晚”主场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秋季“村晚”主场设在安徽省黄山市,冬季“村晚”主场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其中,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曾家社区入选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据了解,曾家社区位于天府旅游名镇——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年平均气温12℃,夏季平均气温23℃,积雪时间达90天以上,是规划建设“中国南方滑雪场集群”的核心区、曾家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同时,该社区还是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传统村落,拥有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汉王老街夜景近年来,曾家社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汉王老街等特色街区,培育了云顶美宿等酒店、民宿100余家,“曾家山菜系”也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常态化举办曾家山避暑节、冰雪节,全国门球赛等节会赛事活动,获评中国长寿养生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门球之乡等诸多荣誉称号。同时,该社区还以乡村为中心,坚持农趣农味,通过挖掘麻柳刺绣、李家锣鼓、平溪傩戏、川北山歌等民俗文化资源,创编了一系列极具本土特色的民俗类节目进行展演;并将山歌对唱、自由点唱等娱乐互动项目融入汉王老街民俗风情展示以及“曾家风情”民俗演艺活动的互动体验环节中;汉王后街将美食和杂耍、变脸吐火、二胡弹唱、古筝演奏等各类民间技艺表演融为一体,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曾家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成为群众才艺大舞台、特色文化大秀场、文旅融合大平台。(图片由朝天区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2
(罗雯 记者 侯东 文)发放农资打假法律知识宣传单、真假农药识别方法宣传册,现场接受群众咨询,讲解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教会农民识别假农药、假种子.......近日,苍溪县龙山镇开展了一场以“放心农资进乡村,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主题的专题宣传活动。不仅是龙山镇,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连日来,苍溪县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农资打假行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开展执法检查据介绍,为护航春耕生产,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积极深入各乡镇农资经营网点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各乡镇也组织检查组对各辖区内农资经营门市进行抽查,主要就销售台账和经营的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向经营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下一步,苍溪县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和农资领域假冒违法行为,促进农资市场秩序健康平稳,为全县春耕备耕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2
(记者 张敏 广元观察 高志农)左手扶住菌杆,右手拿美工刀,轻轻划过,一朵羊肚菌落入手中,转身放进一旁的桶里……3月18日,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卢家坝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内,10多位村民蹲在厢垄上,采摘今年第一茬羊肚菌。  “这是10多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一亩地鲜品产量能达到1500斤。”看着筐子里堆满的羊肚菌,基地负责人卢中白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卢中白种植了20多亩羊肚菌,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按照预估,今年他的20多亩地可产出3万多斤鲜菌。青川县木鱼镇羊肚菌种植基地。高志农 摄  “完全不愁销。现在鲜菌的价格是每斤60元,一亩地1500斤鲜菌就有近10万元的销售额。”这段时间,卢中白白天带着村民摘鲜菌,晚上熬夜烘干,“加工成干货过段时间再卖,价格可能还要高些。”  在青川,像卢中白一样的羊肚菌适度规模种植户有460余户,他们带动了县内3400余户村民参与羊肚菌种植。  “今年是青川羊肚菌的丰收年,除了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支撑:引种的‘妹儿’找对了。”正在现场指导工作的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德军介绍道。  王德军口中的“妹儿”有两个,分别是“六妹”“七妹”,她们是2023年青川县引进的大田栽培模式下成功驯化的黑色羊肚菌品种。由于其系统发育学分类的编号是Mel-6、Mel-7,因此有了“妹儿”的亲切昵称。  “‘六妹’‘七妹’抗逆性好,对温度的适应性强,抗病虫害、朵形也更好。”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山珍药业办主任胥烜勋介绍,目前,由这三个种源培育的母种、培育栽培种已成为青川羊肚菌的主力军,“产量高的,每亩能产1500斤—1800斤,创造了青川羊肚菌种植的最高产量纪录,产量遥遥领先其他品种。”  羊肚菌作为青川食用菌产业的主打产品之一,当地政府为种植大户提供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和全链条的基础设施帮扶。今年,全县共发展羊肚菌11800余亩,其中县内种植5200余亩,县外种植6600余亩,预计可实现鲜品总产量3540吨,产值4.25亿元,经济效益(纯利润)可达3.3亿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俊)苍溪县歧坪镇四蛮寨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里,猕猴桃枝干茁壮挺拔。近日,歧坪镇农业春耕春管现场会的“第一节课——猕猴桃春管及溃疡病防控现场技术培训会”在这里开展。  培训现场,农技专家对猕猴桃春季的修剪枝条、整理架型、拉枝绑蔓、春季施肥打药等技术要领作了详细讲解和示范。  “通过政府组织的春耕生产现场会,我对猕猴桃以及小春作物的当前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包括当前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回去之后,我们会号召种植户按照今天的技术指导进行管理。”歧坪镇四蛮寨村副书记罗光春表示。  在位于歧坪镇秀宝村的新源家庭农场小麦种植基地,农技专家根据今年天气和小麦苗情长势和特点,就小麦春季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叮嘱大家要认真抓好春管工作。  “我家里种植了1000余亩小麦。听了镇上农技人员讲解小麦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的技术知识,我受益匪浅。我会按照今天所讲的技术要求进行小麦春管,确保今年能有个好的收成。”秀宝村粮油种植大户何贵说。  增产增收,技术是关键。歧坪镇组织的本次农业春耕春管技术培训现场会包含猕猴桃春季管理及溃疡病防控、小麦油菜田管、水稻旱育秧、早玉米生产、粮经套作、种养循环等内容,全镇镇村干部及种植户近百人参加。据悉,近段时间当地还组织了5支技术服务小组,深入该镇20个村(社区),指导农户开展春耕春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2
五龙镇“千万工程” 解锁“精品乡村”密码新年伊始,五龙镇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开年第一件事”,及时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成果及短板,思考谋划2024年工作目标思路,以“一件事”撬动“大干事”,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两山”理论,答好“宜居乡村”的必答题。以抓党建促发展,以“两山”理论为引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面加强河道、林地、耕地保护及护林防火工作,统筹“山水林田”生态治理及“五清四乱”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修乱建、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行为3次,对辖区内林地、水源地落实常态化监管保护。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美丽乡村建设,为推动五龙镇绿色崛起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以来,实施各类项目28个,总投资2056.46万元。实施“千村示范工程”“百镇建设行动”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改造场镇人行道1.6万余平方米,投资680余万元完善场镇污水处理系统,场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7%,投入86万元的片区垃圾中转站1座建成,对174户农村户厕进行改造,新建公厕1座,累计完成厕所改建覆盖率达85%,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开展绿美建设集中整治提升48个村组,清理“五堆十乱”100余处,拆除危旧废棚3处,清除各类破旧、过时宣传标识及小广告123余处,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2次,城乡人居环境综合督查3次。做优“土特产”文章,答好“宜业乡村”挑战题。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产业兴旺既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撑。产业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经济命脉。只有牵好产业兴旺“牛鼻子”,才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农村,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立足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秉持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切实提升村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以三会传统文化为引,成功举办第四届年猪文化节、第一届文昌会,吸引2万游客休闲娱乐。2023年以来,依托三会研学教育基地,接纳2.2余人到三会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收入超过160万元;2023年一期投资280万对三会民宿进行改造,目前正在营业,二期还将继续投入投资700万元,打造树尖上的餐厅等;2024年,五龙镇构建“产业园区+ 家庭农场”产业发展布局,推行“政府+挂联单位+党支部+企业(合作社 )+农户”的绿色发展模式,现有10-200亩大小业主26人,200亩以上业主4人,新建、改造提升产业面积600余亩,现有李、梨、猕猴桃产业2000余亩,五良融合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田形调整后种植油菜小麦4800亩,玉米5300亩,油料产量达到750吨,蔬菜产量1500吨,水果产量800吨,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300亩、玉米5600亩,套种优质大豆、蔬菜2000亩。推动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走出了一条强农富农、富民增收的新路子,以特色产业赋能,点燃乡村振兴“最强引擎”。探索“微治理”模式,答好“和美乡村”问答题。乡风文明建设是打造“和美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千万工程”的蝶变升华。基层干部想要答好“和美乡村”问答题,就要当好乡风文明的“治理人”“协调者”。畅通村民自治渠道,以村委会为依托,通过“廉勤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采用“板凳会”、“围炉夜话”、“红条工作法”、“村民积分制”等形式保障群众“四事四权,(四事即:“代表理事、老闫说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四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成功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帮助村民就近调解矛盾纠纷,聆听了群众的心声、呼声,鼓励村民对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丰富周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以来,组织表彰一批“最美家庭”“家庭道德积分模范”“卫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18户38人,选树一批“身边榜样”,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11户36人,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2支,注册志愿者1258名,开展志愿服务1020人次、入户走访345户、开展法律援助5次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重塑新时代文明之风,组织开展“围炉夜话”活动20余次,群众坝坝议事会24次2000余人参加,群众积极献言献策,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24条,解决群众关心的惠民惠农、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342条。下一步,五龙镇将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总体目标,坚定走党建引领、生态振兴的发展路,接续新篇章,奋进新征程,让绿色成为五龙镇村振兴最鲜明的底色。(五龙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魏于杰)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2
  (陈绍海 周俊 记者 常力强)3月,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迎来采茶季,一片片嫩绿的叶芽随着一双双巧手飞入竹篓,变成茶农沉甸甸的收获。  近年来,旺苍县通过建设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聚力打造百亿茶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开辟出符合县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末,全县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8500吨,综合产值实现60亿元,带动茶农年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村民采收茶叶  提起茶叶产业的发展,园区核心区木门镇三合村茶农蒋宪庭一边忙着采茶一边介绍:“每年到春茶采摘时节,鲜茶能卖300元一斤,一亩差不多能采50斤,每亩就能挣一万多元,比传统种植收入高多了。”  “除了种茶,在园区务工每天也有100多元的工资,另外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也能获得流转收入和分红收入。”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张全兴说,在园区的带动下,全村620多户村民已有460多户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获得稳定收入。  如今,该村茶农孙荣思将自家的土地分成了两部分,一大部分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一小部分自己来种茶,“一年仅土地流转费、分红和工资收入就能有四、五万元。”孙荣思说,“园区还组织茶农参与培训、考察,让我们掌握了很多新的种茶技术。”  据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茶叶种植优势,旺苍县在园区建设中坚持走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产业发展之路,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打造,依靠科技创新开展茶叶新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推动标准化生产。  旺苍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波说,园区以黄茶种苗繁育为方向,成立了茶叶种业专家工作站,构建了“1+N”茶叶种业科技创新联盟合作机制,重点培育了米仓山茶业、广茶集团和木门茶业等3家育繁推企业,建成商品化育苗基地200亩、工厂化育苗基地2500平方米,年产优质黄茶种苗3100万株以上,为新品种推广和优质种苗更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园区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对茶园进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引入种植管理机械和生物防控设备,逐步建成“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推动茶叶产量和质量实现同步提升。  在推广新品种、推动标准化种植的基础上,产业园深化“茶叶+”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促进茶文、茶旅、茶艺、茶体验、茶康养、茶营销等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大两镇古茶之乡、高阳汉代贡茶小镇、木门黄茶小镇等融合项目建设。  在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三合村为代表的园区核心区除了美如画卷的千亩茶园和繁忙的茶叶加工厂外,茶旅元素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茶叶基地内吸引来一批批游客体验采摘、茶叶加工。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3-21
(雷阳 记者 李全民)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旺苍县三江镇卷烟零售客户罗小青心情格外轻松愉悦。她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进店消费的顾客,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感慨地说:“正是这不起眼的小店,成就了我的今天。” 除了小店老板的身份,罗小青还是旺苍县天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旺苍县横石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先后获得县三八红旗手、县乡村创业女能人、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很难相信一位小店老板能获得如此成就。荣誉背后是一个以小店经营为起点,逐步转型成为养猪业佼佼者,最终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创业故事。时间回到1993年,18岁的罗小青刚念完高中,孤身一人到成都打工学技术、长见识,10年的打工生涯,罗小青敢拼敢闯,练就了一身本领,同时也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背井离乡的迷茫也日渐浓烈。继续耗下去,还是有所改变。2003年,罗小青决定收拾行囊回乡创业。可干点啥才好,这让她犯了难,考虑到自身本钱不多、经验不足等客观原因,罗小青将目光投向了小本经营、风险可控的副食店。说干就干,小青副食经营店很快开业,期间,罗小青向本地烟草部门申请了烟草专卖许可证,成为当地较早一批卷烟零售客户。回想起开店初期,罗小青感慨地说:“当初,我只是个对卷烟经营一窍不通的农村妇女,是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手把手教我营销、揽客、陈列,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让我逐渐摸清了门道。”在客户经理帮助下,罗小青的小店逐渐步入正轨,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然而,罗小青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深知,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寻找新的机遇。机缘巧合之下,罗小青发现养殖业潜力较大,现成的场所、市场的需求、政策的扶持,加上稳定经营小店为自己转型积累了第一桶金,她觉得可以搏一搏。几番调查与考量后,2007年,罗小青毅然决定投资养猪行业。对于这一决定,她回忆:“我知道养猪这条路不好走,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起步阶段最是步履维艰。刚开始养猪时,罗小青还是个技术小白,只能沿用传统的模式,早上4:30就戴上头灯到地里准备猪食,白天回到店里张罗经营,晚上又返回山上打理圈舍。“那时候独自一人生活在3公里内荒无人烟的村里,自己亲自动手砌墙修圈,先后遭遇过洪水断路、非洲猪瘟、新冠疫情、资金断链……最难的时候睡了整整两年的猪圈。”回忆起曾经吃过的苦,罗小青依然感慨。“那个年代养猪,最棘手的问题是缺技术。”罗小青一方面“走出去”,到县上、省里、省外求师学艺,还到韩国参加了“养猪技术培训交流会”;另一方面“请进来”,把专家、教授请到养殖场,现场手把手教自己。凭着这种敢闯敢拼的劲头,她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养猪土专家”。在未来的岁月里,罗小青在波澜壮阔的创业征途与踏实稳健的小店经营间不断切换,对她而言,前者是她的梦想与前行方向,后者则是她的安全港湾与坚实基石。历经黑夜漫长,终迎曙光初现。在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罗小青的养殖场以滚雪球的方式壮大,先后办起了横石牧业有限公司、横石种养殖家庭农场等多家公司,现已达到年出栏4000多头猪、产值1200万元的规模。成功并没有让罗小青停下脚步。她深知,只有带领乡亲们一起干,才能发挥乡村更大的潜力和机遇。2022年,她带动周边村民成立了天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无偿推广养殖技术,为276户社员提供“帮资金,授技术,促销售”一条龙上门服务。目前,罗小青转变传统农业方式,带领入社成员“以养哺农”,承包了近千亩撂荒地种植果树,实现户均增收近2万元,建设沼液储存罐两个,为周边80余户农户提供沼气生活燃料。谈及自己的创业之路,罗小青谦虚地说:“这些成绩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要感谢烟草客户经理指导我经营店铺,感谢政府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0
(杨黎明 记者 李全民)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行走在广元市昭化区的乡村田野,乡间小路干净整洁,高标准农田整齐有序,田间地头春耕备耕如火如荼……产业更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昭化大地处处展现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7.4%。去年,昭化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粮油产量达16.74万吨,发展王家贡米5万亩,王家贡米区域公用品牌推介走进成都、杭州、上海等地,获评2023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中国农业名片十大杰出品牌。巩固发展特色果蔬,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基本建成,成功申报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突破发展生态畜禽,建成国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5个,亿鹏农业等 29个项目竣工投产,信德农牧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场,年出栏生猪 65 万头、肉牛羊8.5万头(只)、土鸡431万羽。“上山进林”发展茯苓、淫羊藿等特色林下产业14.1万亩,成功承办全省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现场会。种业培育取得进展,建成全省收集稻种数量最多的种质资源库和全省县区唯一的育种加速工厂。主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75%,“昭化造”农产品入驻四川供销联社老邻居、浙江银泰百货等商超。昭化区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地区,成功入围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0
(鄢怀林 记者 侯东 文/图)春回大地,菌香四溢。近日,青川县的羊肚菌迎来了丰收季。3月18日,记者踏入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卢家坝食用菌种植基地,目睹了众多村民忙碌采收羊肚菌的场景,他们手法熟练,采割、装筐、上车,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当地村民在基地采收羊肚菌“这些羊肚菌是去年冬天种下的,有20多亩。今年的长势非常好,目前,第一茬采收基本结束,在4月上旬前还要采收第二茬,预计亩产量最高可达1500斤,平均每亩产量将达到800斤以上。”谈到今年的收成,基地负责人卢中白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他从事羊肚菌种植已经12 年,是当地有名的食用菌种植大户。近年来,青川县农业农村局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内像卢中白这样的种植大户提供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和全链条的设施支持,使得种植大户们的食用菌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效益也逐年攀升。“今年我们第一茬已经收了1000多斤干羊肚菌,预计今年可采收2000斤干羊肚菌。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单斤干品500元来计算,今年基地的产值能超过100万元。”卢中白介绍道,羊肚菌从2月底就开始陆续采摘,上周进入了大面积采摘期,高峰期每天能采收2000斤鲜菌。采摘的鲜菌会就近、及时进行烘干处理,部分也会直接鲜销,鲜菌的均价在每单斤60元左右。“羊肚菌完全不愁销路,加工成干货后,等过段时间再卖,价格很可能会更高。”卢中白对干羊肚菌的销售前景很有信心。采访期间,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山珍药业办主任胥烜勋来到基地,为村民们现场采摘、下一茬养菌和采收及采后烘干处理等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卢中白连忙上前迎接,紧握着胥烜勋的手连声道谢:“修建大棚给我们提供资金支持,种植过程中又给我们作技术指导,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记者从青川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县共种植羊肚菌11800余亩,其中县内种植5200余亩、县外种植6600余亩,全县预计可实现鲜品总产量3540 吨,产值4.25亿元,经济效益(纯利润)可达3.3 亿元。青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羊肚菌只是青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青川素有“山珍之最在青川”的美誉,2017 年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截至目前,全县有1.5万余户种植户,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食用菌干品1.4 万吨,年农业产值达15亿元。2023 年,种植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旭)“过段时间脆李快要开花了,眼下的管理很重要,施肥时要注意间距。”初春时节,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花石村脆李产业园里一派繁忙景象,该产业园负责人王华生一边忙着给脆李修枝、追肥,一边给前来学种植技术的10余名群众讲解。  今年50多岁的王华生发展脆李产业已有7年时间,目前种植脆李1700余株,年产量5000多斤,年收入10万余元。“我们这里种植脆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产出的脆李品质好,收益很不错。”王华生说,为了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他还成立了耕志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脆李产业。  耕志合作社是朝天区通过政策扶持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华生是花石村原党支部书记,也是联农带农促增收的致富带头人。看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机遇,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着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途径,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目前,王华生带动周边20余户群众发展脆李产业。同村的村民袁松位便是其中一位。2018年,他了解到王华生发展脆李产业效益很不错,便跟着王华生学习种植技术。“历经5年多时间的发展,我现在种植脆李600余株,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而且还能照顾家人。”脆李产业的发展让袁松位十分高兴,接下来,他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朝天区坚持产业富民导向,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村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闲置土地,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加速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济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据了解,2023年朝天区新评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认定秦川印象等区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组建土鸡、生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新注册农民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88家。目前,全区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家,其中家庭农场 1042家、龙头企业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28家。  为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后顾之忧”,朝天区建强“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朝天平台,建立科技小屋、“科技兴村在线平台”村级服务驿站,深入开展科技进农村活动;做优金融服务,探索“农业保险+信贷”模式,因地制宜开发支小惠商贷、创业担保贷等30余种重信用轻抵押担保的金融产品,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如今,朝天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取得了喜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随着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有力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带领群众迈上致富的快车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旭)“旋耕机比微耕机深翻深度要深些,微耕机一般20厘米,旋耕机可以达到35厘米。”近日,广元市朝天区临溪乡望坪村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里,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陈永强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们讲解农机操作要领。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三农”的能力,朝天区积极开展“农技培训进田间”活动,把业务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确保村民们能够真正学会。  朝天地处秦巴山区,主要以山地和林地为主。2023年,全区粮食播面43.6万亩、产量12.23万吨。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播生产任务,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朝天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春耕生产工作,该区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早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制定科学的田管技术方案,发动农户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小春作物苗情转化升级,为全年农业产业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中,朝天区还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紧扣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农民培训、技术服务等行动,锻造一批乡村振兴管理人才,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0
(冯小珈 李晓航)“以前老厂供水,水质、水压都不稳定,改造后不仅水压足,水质还干净,这下我们再也不为用水这事闹心了!”近日,广元市利州区东坝街道雁栖社区72岁居民李明喜拧开厨房的水龙头,看着自来水哗啦啦流出,脸上笑开了花。  雁栖社区位于利州区城乡接合部,长期受到水质、水量、供水时间的限制。去年,雁栖社区120厂片区居民供水被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将整个片区的供水管网并入城市供水管网,把原先的老旧破损管网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并交由市供排水公司集中运营管理。如今,该片区内522户1458人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愿望。  “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用水高峰期水压小、水质不稳定等问题,结合区情科学规划,在城市主城区街道、社区等‘核心区域’与市供排水公司合作,采取共建共管的模式,逐步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到市区边缘的农村地区;对城市东西‘两翼’采取市政供水管网延伸+集中供水工程‘互补’模式,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因地制宜升级改造和并网管理乡镇集中供水站;对边远高山地区由村镇统一负责,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规模以下小型供水工程,创新实施阶梯式水费收缴机制,实现供水‘点面同步提升’。”利州区水利局总工程师李晓航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93%,自来水入户率100%,水质合格率95.65%,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人口14万人。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让清泉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千家万户。为持续保障水质、水量,利州区以建立村镇集中供水“同网、同平台、同中心”为目标,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小型水库管理运行、水质监测、计量收费等规章制度,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规范化管理。同时,实施水务智慧化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全区834处供水工程良性运转。  今年,该区还将通过高标准建设村社水厂和管网延伸工程、强力推进规模化供水发展,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等举措,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管护模式,持续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水源、同保障、同服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