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赵健铭  汪丽萍 记者 侯东 文/图)近年来,苍溪县依托亭子湖良好生态资源优势,聚力发展“湖区+生态”“湖区+运动”等产业,加快推进小众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8月,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万元。系统整治打造洁净湖区。建立智慧湖区监控系统,布设高清摄像头32个,通过无人机巡河、智慧湖区监测和卫星影像图等技术,实时查看监控视频、卫星图像、河湖水位等信息,实现湖区“一张网”智能化监管。开展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按照水质清澈、堤岸整洁总目标,推进河道清“四乱”工作,动员沿湖乡镇群众打捞清理湖面漂浮物及湖岸垃圾2000余吨,湖区出水断面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Ⅱ类标准及以上。开展水上运动精准策划带动赛事经济。在80公里环湖沿线布局打造户外露营点、汽车露营基地10个,统一配套帐篷、桌椅、音响及灯光等基础设施,举办晚霞诗词会、湖区村歌大赛等活动,持续提升业态互动性及游客体验度。对接成都大松果体育等户外运动培训企业,打造龙回滩水上运动基地,开办桨板游泳野外生存训练班3期,组织开展水上运动、环湖自行车大赛等活动,直接带动赛事消费100万元。今年来,已吸引3000名游客现场参观体验、同比增长70%。游客在亭子湖露营打卡综合配套促进景区升级。打造山水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片牛角半岛核心景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等项目,建成步游绿道、星空民宿。加快亭子口大桥至陵江镇花家坝(嘉陵江北岸)环湖公路建设,包装鸳溪中学高端民宿、张家沟路亚垂钓休闲基地等重点项目,改造升级河岸渔村、陵江渔家等农(渔)家乐10家。亭子湖景区总面积425.8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2.35平方公里,湖岸线860公里。其中在苍溪县境内规划面积89.3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水道总长28.5公里,形成了牛角半岛、石盘半岛、栖凤岛3个半岛和鸳溪龙回滩、亭子口张家沟2个大型湖湾,这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丰富。下一步,亭子湖保护与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开发利用亭子湖文旅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湖区+生态”“湖区+运动”等热门小众旅游目的地,让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还能体验到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感受美丽乡村风土人情。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4
(赵亚 冉金鹭 记者 侯东 文/图)9月10日,“朝天造”农副产品推介暨产销对接活动在成都市武侯区举办。来自广元市朝天区的9家农副产品企业通过产品展示、现场推介等形式,让与会者近距离感受朝天区食用菌、蔬菜瓜果、米酒月饼、腊肉杂粮、食用油等50余种农副产品的优良品质。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广元市朝天区工商联、成都市武侯区工商联主办,成都朝天商会承办,着力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贸易零售企业搭建高效率、低成本、零距离对接的平台,助推“朝天造”农副产品走出去,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奋力谱写两地协作和乡村振兴新篇章。活动现场活动中,曾家山文旅开发公司、广元山有味商贸有限公司、朝天区临溪商会等8家企业和商会分别就朝天区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进行了推介。随后,举行了“朝天造”农副产品销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四川蜀满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元秦川印象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成功签约。双方约定,四川蜀满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将在运行的销售平台上开设“朝天造”农副产品专栏,助力朝天区优质农副产品在蓉销售。现场签约“闻起来清香扑鼻,喝起来清冽甘醇,好茶!先加个微信,后面我们组织人员到你们那儿考察,谈谈合作的事情。”“这个小米椒品相不错,我们希望和你们合作,开展订单式生产。”“这个果蔬面条配料表干净,让人放心,我要带点回去尝尝。”……在自由参观交流环节,朝天区参展的农副产品受到了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产销对接活动,已有多家成都企业主动联系朝天企业和商会开展合作,促成合作意向14个,实现意向签约数6个、订单式生产销售辣椒100吨。同时,成都市武侯区工商联和广元市朝天区工商联还签订了“友好工商联”协议,将促进两地工商联进一步加强交流共享、拓展合作领域。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3
(向东阳 王菲菲 记者 侯东)连日来,在广元市昭化区清水场镇供水管网扩容改建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施工黄金期,有序开展管沟开挖、供水管道安装等作业。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民生福祉。昭化区以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统筹规划供水工程布局,加快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强化管理责任落实,全力保障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据了解,清水场镇供水管网扩容改建工程于今年8月开工,项目完工后‌将有效改善当地7000余人的用水质量‌。“目前主管网开挖已经完成了90%以上,计划9月底完成整个管网扩容工程。”清水场镇供水管网扩容改建工程现场负责人胥玉刚介绍。实施供水管网扩容改建工程只是昭化区抓实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措施之一‌。2024年,该区以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按照“建大并中减小”思路,加大供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全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已完成55处,占总数的90%。“通过新建大水源、扩建大水厂和改造供水管网等措施,保障了农村供水水质、水量的全面提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加强质量、安全和资金监管,确保工程按时完工。”昭化区水利局水利股干部李操说。建得好,还要管得好。近年来,昭化区探索推行“三级书记”管水工作机制,成立了国有水务平台公司,落实“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厂”3项基础保障,实施“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5项供水标准的乡村水务“3135”工作模式,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按水源供给和用水需求单元划片,公司承接水利项目规划和实施,统一直聘村级水管员,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有效破解了生产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等困扰群众用水“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公司成立了农村供水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在全区12个镇建立了8个供水服务站点、8支供水应急抢险队伍、8个水质检测室。同时开通24小时农村供水服务热线,配置了47名村级供水管理人员,备全了应急抢险物资材料,以此充分保证全区农村供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元市诚智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部部长熊明生说。“现在洗碗、洗菜的时候,出水速度比以前快多了,不仅水流大,还很清澈,水价也不贵,我们很满意。”谈到管网改造后的变化,元坝镇大坝村村民李莲华这样说道。昭化区试点经验入选全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红榜”经验,乡村水务试点县考核位列全省第一档第二名,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2023年3月,昭化区被表彰为四川省乡村水务先进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菲菲)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广元市昭化区各镇猕猴桃迎来丰收,随着昭化区“紫云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会议的成功举行,五湖四海的经销商、游客等纷纷来到昭化采购品尝,共赴甜“猕”之约。  猕猴桃产业是昭化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多年来,该区加快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通过举办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有效提升了猕猴桃的知名度,助力全区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随着各猕猴桃采摘园的相继开放,当地秋季休闲游也逐步升温。猕猴桃采摘游、乡村亲子游等成为市民周末出行的重要选择,也让昭化乡村更加热闹。  此外,该区还坚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为巩固提升猕猴桃产业园区,该区采取招商引资、返租倒包等方式,帮助规模超过200亩以上的15家业主“减负瘦身”,全面实现大业主稳发展、小农户精发展。  如今,全区建成以猕猴桃为核心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个,省级以上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等20余个,猕猴桃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  为进一步提升猕猴桃品质,该区深入实施“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计划和“剪刀干部”培育行动,创新组建“葭萌英才”产业服务团队,创新推广抗性砧木、果园生草、水肥一体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猕猴桃品质。  目前,全区特聘猕猴桃技术员14名,培育“剪刀干部”1000余名,推广避雨栽培1.5万亩,猕猴桃年产量达2万余吨。  该区还在营销推介促增收上持续发力。  “我们广泛借助农博会、采摘节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和本地节会活动,推介昭化猕猴桃。”该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李久桥介绍,当地统筹整合产业协会、异地商会、浙川协作、电商直播等各类资源和人才,不断加强与大型商超、加工企业等营销主体的产销对接,多渠道推动“紫云猕猴桃”出广出川、优质优价。  在该区卫子镇板石沟村、中山村等6村集中连片发展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每天都可以看到采摘人员、运输车辆进进出出。据了解,该镇现有猕猴桃种植户200余户,种植以“红阳”品种为主的猕猴桃1600亩,产量达210余吨。  今年,卫子镇通过“线上+线下”“生产基地+快递物流”等销售模式,积极组织农产品物流企业、农贸市场、电商中心与猕猴桃种植大户、合作社紧密协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我们邀请了中国石油广元分公司等多个单位参加猕猴桃采摘节,并同步开展‘联农助农’活动。截至目前,已帮助农户销售猕猴桃超5000公斤。”该镇宣传委员尚林说。  小水果成为致富大产业。今年,昭化区猕猴桃产值预计超5亿元,将带动本地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鄢怀林摄影报道)9月12日,四川省港投青川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助力青川农产品出口中亚发车仪式在青川县举行。发车仪式  当天,3 辆满载 10 吨青川食用菌的物流专车启程,这是青川食用菌首次跨越国界。据悉,此次出口的主要是青川产干制香菇,整车发运至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后,转运至境外销售。  “青川香菇后续会常态化发运出口,预计能达到100 吨/年。此外,青川其他菌类加工产品较多且品质不错,我们后续还会对青川的木耳、羊肚菌等产品在境外进行推广销售。”省港投下属港航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尧表示,此次青川农产品出口中亚是省港投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托底帮扶促进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的具体行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3
(邹星雨 记者 李全民)浇水、除草、施肥……9月4日,记者走进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林下经济产业园一期、二期,石菖蒲、虎杖等林下中药材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开展管护工作。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按照“政府+经营主体+农户”发展模式,全力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持续打造全省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样板。截至目前,昭化区中药材种植面积6.9万亩、年产量2.55万吨、年产值3.55亿元,已集中建成以射箭药博园、昭化茯苓产业园为核心的森林药材库1.2万亩,建成国家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1个、林下中药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昭化茯苓市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因地制宜 打造中药材产业强链日前,记者走进林下经济产业园,当地种植大户正组织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对淫羊藿叶进行收割、搬运、晾晒,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射箭镇林下经济产业园种植有淫羊藿500余亩,目前成年苗超100亩,长势都非常好。”四川百年禾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姜泽付介绍,“采收完成后,我们会统一对淫羊藿进行售卖,今年预计可实现经济价值近80万元。”立足当地森林资源禀赋,昭化区科学规划林下中药材产业格局,围绕中药材种源、种植、加工、交易、服务等内容,组建起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链条助推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昭化区现有药材企业18家、中药材类专合社68家、家庭农场27家,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房1.4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我区开发了茯苓富硒面、黄菊茶、灵芝袍子粉等一批‘名、优、特、新’中药材产品。”昭化区林业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姝介绍,同时,该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渠道销售,预计今年可实现年销量超5000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昭化区林下中药材产业链得以不断延伸。如今,该产业已经成为昭化区重点产业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校企合作 擦亮中药材“金字招牌”“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前段时间,来自成都医学院的陈宇航教授携团队师生走进昭化区,在详细了解了药用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和当地种植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近年来,昭化区持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林科院等院校深化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淫羊藿仿野生栽培、大棚种植茯苓等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形成了茯苓产业“352”标准体系,并发布了《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依托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我区将技术服务贯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全过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让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金‘药’匙。”昭化区林业局产业发展股负责人樊晓红坦言。据悉,昭化区有虎杖、菖蒲等有机产品品牌认证7个。其中,“昭化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品牌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该区正有序推动“昭化夏枯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机制赋能 探索中药材“致富良方”9月5日,在昭化区元坝镇中梁村茯苓产业现代林业园区,松柏林郁郁葱葱,一颗颗茯苓整齐地排列在树下,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浇水、除草等工作。“茯苓生长期对湿度要求比较高,这段时间持续高温,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浇水,确保茯苓健康成长。”昭化区元坝镇中梁村茯苓产业园业主商友剑说,“茯苓产业协会的专家在茯苓种植、管护、采收等关键环节会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为茯苓的产量和质量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种植技术,昭化区通过构建“主导产业+协会+专家团队+服务队”的“1+3”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专家深入林间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示范,助推林下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昭化区已培育中药材、茯苓产业协会2个、中药材科技服务团1个、“剪刀干部”服务队13支、科技示范户50余户。下一步,昭化区将继续深入挖掘林下中药材潜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林下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年,昭化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已带动该区3000名群众就近就业,2023年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预计今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0000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 文/图  9月9日一大早,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中坝村,猕猴桃种植户王洪明家中人声鼎沸。院坝里,该村两委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正忙着对猕猴桃进行分选、打包、装箱。而在王洪明家附近的猕猴桃园里,村民们穿梭在林间采摘成熟的猕猴桃。  “这个果子重达200克,算是采摘下来的‘果王’了。”“需要购买猕猴桃的,请联系我们。”驻村工作队队员翟兴旺化身“带货主播”,与果农一同走进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直播,向全国网友推介中坝村猕猴桃。村民采摘成熟的猕猴桃  看着猕猴桃刚采摘下来就被抢购一空,王洪明难掩喜悦之情。“我们家种了20余亩猕猴桃,总产量两万多斤,预计能收入12万元左右。”他高兴地说,“猕猴桃产业确实不错,我们也有信心把它发展得更好。”  中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玮介绍,为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对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营销,加强对猕猴桃的品牌打造,有效带动村里产业发展。  “目前中坝村种植猕猴桃300余亩,其中投产60余亩。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估算,今年全村猕猴桃产业收入接近5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林介绍,采摘结束后,村党支部将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联合驻村工作队抢抓时间组织种植户积极学习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同时依托“土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等做好猕猴桃的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及秋肥追加等工作,不断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助力群众增收。  据了解,为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云雾山镇推行“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园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以点带面”“个人带动集体”等方式,培育产业示范园区4个,带动全镇400余户群众发展猕猴桃3000余亩。今年,该镇猕猴桃产量预计能达2000余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2
(通讯员:魏于杰、何心宇)进入秋收时节,为帮助农牧民群众抢收劳动果实,充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9月11日,五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全体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助农秋收解民忧 志愿服务暖民心”助农秋收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收割,共话丰收喜悦。秋收现场,志愿者们分工协作、配合有序,有的割穗、有的脱粒、有的用背篓背,干得热火朝天,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稻田里,只见一圈身穿“红马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志愿者们在田间一边忙秋收,一边同村民闲聊家长里短,笑声在田间回荡。“其他家的稻谷都收得差不多了,我年纪大身体又不方便,看着谷子熟了我心里发愁啊,正着急,你们来帮我家收稻谷,真是太感谢了!”嘉龙村民徐大娘看着金黄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志愿者们说。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下一步,五龙镇将始终坚持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民生需求,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出成效、增亮点。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1
(魏沧岚 记者 李全民)9月9日,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增收助力,在这丰收的季节,迎着清晨的微风,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在风景如画的四川省苍溪县云峰镇三合村举行。本次活动以“乡村振兴、工会助农”为主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苍溪县的特色农产品——红心猕猴桃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云峰镇位于苍溪县东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品质上乘的红心猕猴桃。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地方特产,云峰镇党委政府联合县总工会和电商平台,组织直播达人开展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货活动。活动吸引了广大网友,直播间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直播现场直播活动中,多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其中,其中云峰镇华盖村返乡创业党员廖素英作为今天的主播,细致入微地介绍了猕猴桃营养价值、食用技巧以及保存方式等,使观众对这一绿色健康食品有了更加全面地认识。此外,农业技术专家深入浅出地解析猕猴桃种植技术,农户代表分享他们的种植经历和丰收的喜悦,为直播注入了丰富的乡土风情。直播不仅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云峰镇猕猴桃的一流品质,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农民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更为他们购买猕猴桃提供了便捷渠道。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云峰镇的猕猴桃打开了销路,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这不仅得益于直播带货的创新模式,更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云峰镇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民能够持续稳定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1
(冉金鹭 记者 李全民)9月9日一大早,朝天区云雾山镇中坝村猕猴桃种植户王洪明家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院坝里,中坝村村“两委”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驻村工作队员们正忙着对猕猴桃进行分选、打包、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采收猕猴桃在王洪明家附近的猕猴桃园里,村民们穿梭在猕猴桃林间,有的身背背篼,有的手提塑料桶,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猕猴桃。“大家好,我身后是朝天区云雾山镇中坝村农户种植的猕猴桃,今天很多村民正在采摘猕猴桃。”“这个果子重达200克,算是采摘下来的‘果王’了。”“有需要购买猕猴桃的,请联系我们。”……驻村工作队员翟兴旺化身“带货主播”,与果农一同走进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直播,向全国网友推介中坝村猕猴桃。直播过程中,翟兴旺不仅参与了采摘、分拣、装箱等环节,还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的种植过程、营养价值及独特口感,并切开红心猕猴桃,让消费者“沉浸式”感受到中坝村猕猴桃的品质,直播间评论区里,滚动着上百条要求上架猕猴桃的留言。看着猕猴桃刚采摘下来就被抢购一空,王洪明难掩喜悦之情,“我们家种了20余亩猕猴桃,这两天开始陆续采摘了,今年的果子品质好,总产量两万多斤,预计能收入12万元左右。”他高兴地说,“猕猴桃产业确实不错,我们也有信心把它发展得更好。”“中坝村红心猕猴桃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我们学院每年都会从中坝村购买6000多斤猕猴桃,积极为本地猕猴桃产业打通销售渠道,助力群众增收。”中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玮介绍,中坝村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水果生长时间长,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当地的猕猴桃产业有了独特的优势,为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对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并通过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加强对猕猴桃的品牌打造,有效带动村里产业发展。“目前我村种植猕猴桃300余亩,其中投产60余亩,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价来估算,今年全村猕猴桃产业收入接近50万元。”中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林介绍,采摘结束后,村党支部将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联合驻村工作队抢抓时间组织种植户积极学习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同时依托“土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等做好猕猴桃的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及秋肥的追加等工作,不断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据了解,为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激发群众生产活力,云雾山镇推行“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园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以点带面”“个人带动集体”等方式,培育产业示范园区4个,带动全镇400余户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3000余亩,2024年,该镇猕猴桃产量预计能达2000余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1
(康勇 何浩东 记者 李全民)“今年我们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300多亩是集体经济。现在我们对蔬菜进行最后一次田间管理,大概15天过后蔬菜就可以全部上市了。”9月9日,旺苍县天星镇云峰村党支部书记赵春堰说。走进旺苍县天星镇云峰村蔬菜种植基地,一垄垄甘蓝个头饱满,连成一片,圆鼓鼓地“躺”了一地,如绿色画卷般映入眼帘。在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做采收前的最后一次管护。“今年我们种植的产量大概在20多万斤,接近30万斤,目前市场的销售价格可能就是8角、1块左右,现在目前有很多的经销商也在跟我们联系,我估计如果我们蔬菜真正地上市过后,整个这个产值、利润应该在20多万块左右。”赵春堰说。天星镇平均海拔1400米,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非常适合高山蔬菜种植。相比低海拔地区的普通蔬菜,错季节的甘蓝品质更好、口感更佳、营养更丰富,一直是市场上的“畅销爆品”。每年到采收前半个月左右,就有不少收购商提前订购。“天星镇依据独特的气候特征,按照‘稳面、提质、延链’的发展思路,种植高山露地蔬菜2000余亩,车厘子300亩,建设笋用竹基地5000余亩,以农业产业为载体,发展康养度假、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后备箱’经济,带动农户人均增收5000余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将高山露地蔬菜、竹荪等产业作为天星镇农业主导产业,助推北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发展。”旺苍县天星镇副镇长张亚丽说。如今,当地通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独特的本地冷凉气候优势和蔬菜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建成了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让高山露地蔬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农民务工就业、带动农民参与蔬菜生产等方式,助推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近年来,旺苍县积极发展高山蔬菜等特色种植产业,将“生态绿色”理念融入乡村产业振兴中,寻找绿水青山的“金色价值”,实现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1
(赵焓均 记者 李全民)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广元市剑阁县柳沟镇紧紧围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强技术培训、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不断提高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如今,葡萄和梨子已成为柳沟镇的重要特色农产品,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游玩,带动了当地乡村的发展。金秋时节,在柳沟镇长安村和太平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葡萄与梨子相继成熟,为这个美丽的乡镇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走进太平村葡萄种植园,一串串紫莹莹、绿莹莹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宝石般璀璨。果农们穿梭其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葡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年我们村的葡萄品种丰富,有阳光玫瑰葡萄和紫甜葡萄,我们种的葡萄口感醇厚,甜度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柳沟镇太平村支部书记孙海介绍:“目前,太平村的水果园区面积总共300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大约100亩,蟠桃面积200亩,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布局。依托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我们吸纳回乡创业人员、残疾人以及脱贫户,总共发展了11户种植农户,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每一户的纯收入都能达到每年2万-3万元,这些成果得益于国家政策,也离不开老百姓自主奋斗和干事创业的热情。而在长安村梨子园内,也呈现出了一幅丰收的场景。一簇簇雪梨正步入采摘期,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散发着诱人的果香;金黄色的金花梨则个大饱满,吸引着游客们的眼球。这些梨子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口感清脆多汁,甘甜可口。长安村党支部书记孙苍成介绍:“长安村梨子种植规模今年已达到600亩,成为本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们积极调整农产品种植产业结构,吸纳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再通过支部引领,对接销售渠道,梨子的销量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据了解,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梨子和葡萄产业发展,当地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方面,积极搭建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网络宣传、农超对接等方式,让这些美味的水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举办梨子和葡萄采摘节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同时,柳沟镇还积极探索“农产品+”模式,将葡萄产业与休闲农业、电商销售、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小小的水果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一辆辆满载着葡萄和梨子的货车从乡镇驶出,将这些美味的水果运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来自柳沟镇的甜蜜。相信在未来,柳沟镇的水果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该镇党委、政府将结合本土实际,继续在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品质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真正把葡萄和梨子产业发展成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1
(张俊 张苗 记者 侯东 文/图)“采摘后要注意几点,一是水的管理,要尽量少;二是……”近日,在苍溪县亭子镇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苍溪县离退休老干部、县猕猴桃协会常务副会长汪仕林和镇农技人员正在对园区种植户进行猕猴桃采摘后的集中技术管理培训。今年62岁的汪仕林,是苍溪县原农业局高级技术专家,有着20多年的猕猴桃种植管理经验。退休后,他仍然奋战在种植一线,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献智出力”。技术培训现场据介绍,近年来,苍溪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通过精心谋划组织、用好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机制等方式,激励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聚力服务大局,为县域特色产业——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像汪仕林这样的老干部目前共有200余人。他们都是近年来从县级农林部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退休的2000余名专技干部中通过“离退休干部自荐、涉老团队推荐、猕猴桃种植户举荐”等方式吸纳而来,并纳入“银发人才”管理。这些老干部们除了定期到“大园区”开展集中培训外,还经常深入农户小庭院,针对老百姓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上门指导服务。“以前我们猕猴桃管理得不好,果子小,挂果少,糖分低,经过这些老同志的技术培训,帮助我们提高了种植技术,现在产出的果子质量更好了,产量也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亭子镇佛山社区猕猴桃种植户李正东说。此外,苍溪县还组建了“银发人才专家智囊团”。该智囊团参与起草了《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对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144”新目标提供意见建议30余条;参与撰写9个有关技术培训课件;参与编写《地理标志产品苍溪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印发猕猴桃技术方案8套、技术资料24000余份(册);坚持到点分片联系培训授课,近两年在东溪、文昌、歧坪、亭子等乡镇产业园区开展“田秀才”“土专家”等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对象达20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猕猴桃实用技术的落地推广应用。  亭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赵宏告诉记者,“银发人才专家智囊团”的老同志们定期到园区开展技术培训、入户宣讲,全程参与园区管理,实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今年猕猴桃亩均增产230公斤。同时,他们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给农技干部传授猕猴桃产业种植经验,助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9-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苗 王习丞)瓜果飘香,“丰”景正好。在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枫禾燕家庭农场火龙果种植基地,皮薄汁多的火龙果“甜蜜”上市,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体验采摘鲜果的乐趣。  9月2日,笔者走进枫禾燕家庭农场,放眼望去,一颗颗火龙果颜色鲜艳,果实饱满,像一个个灯笼点缀在万绿丛中,农场负责人徐艺枫正和家人们在农场里来回穿梭,忙着采摘、搬运火龙果,现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每天大概采摘100斤,一年可以采6个批次,能够持续到12月,主要销往成都、北京等地。”徐艺枫介绍。  徐艺枫告诉笔者,他们农场的火龙果有软枝大红、以色列黄龙、燕窝果等多个品种,通过科学灌溉施肥、人工除草等方式进行培育,产出的果实个头圆润,口感香甜软糯,营养丰富,深受顾客喜爱。  “他们这里的火龙果口感很好,鲜嫩多汁,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们要多买点送人。”顾客何友芝和家人一边体验火龙果采摘,一边说。  据了解,该农场火龙果今年的产量预计在8000斤到1万斤左右,为了将产出的火龙果尽快销售出去,徐艺枫还通过“线上+线下”联合销售的模式,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保障农场的火龙果有产量更有销量。  “我自己也在拍摄短视频记录种植火龙果的生活,通过短视频进行引流,吸引顾客,促进火龙果的销售,同时也离不开白桥镇党委、政府在技术和营销上的帮助和支持。”徐艺枫预计今年火龙果产值可以达到10万元。  近年来,白桥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白桥镇党委副书记宁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家庭农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力度,给予更好、更全面的技术指导,帮助拓宽其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让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11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陈学军 魏于杰)今年以来,五龙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逐步探索一条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9个村(社)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更上新台阶。聚焦党建高位推动,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创特色、优产业、促民富”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做文章,做好“土地托管”项目发展,扩大农业产业类型,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干部培训班4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3次,全镇先后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家庭农场84家,因地制宜流转各村土地2000余亩。推动绿色种植新模式,推进产业发展“新篇章”。紧紧依托三会研学教育基地、民宿、三会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落实上级衔接资金项目,全力探索新的产业发展项目,扎实推动冷库、标准化厂房、中药材烘干项目建设。目前主导产业为翠冠梨、黄金梨、蜂糖李、黄心猕猴桃等产业,新兴特色产业为中药材、香菇种植、肉牛羊、鱼养殖等。同时,紧紧抓住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坚持以现代农业托管服务推广为契机,积极推进品牌小麦规模化种植。今年以来,全镇水果产量在2500余吨左右,销往北上广深、山西、河南、重庆、成都等地,肉牛羊1000余头,水产养殖0.4吨左右,粮食产量达到在4000余吨左右,使农民收入较2023年的基础上增幅了10%。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绘就稳岗就业“发展图”。继续深化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深入推进技能培训、积分超市等措施,有效依托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利用好乡村振兴产业资金,让项目落地,使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切实好处,确保惠民政策和专项资金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同时,通过张贴海报、入户走访、群众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脱贫家庭中有文化、有责任心的群众积极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今年以来,全镇利用公益性岗位解决群众28人,护林员27名,1000余名群众在产业园区和专合社务工,有效解决群众务农难题,让群众在镇内也能有经济收入。下一步,五龙镇将继续坚持党建为引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建设。并以市场为导向,以一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二三产业的“快”提升,加速全镇经济提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10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9月6日,记者从广元市旺苍县了解到,该县大力发展小水果产业,扎实做好科学种植、品种改良等工作,真正实现调结构、促发展,助力小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据介绍,该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小水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40余家,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成张华镇松浪村、嘉川镇新生村等20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小水果产业。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针对辖区脆红李、枇杷、柑橘等6个主导小水果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推广栽培、植保等技术,并组织专家、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品种改良、种植布局、病虫害防治等重点内容对种植散户进行培训,促进产量提升。鼓励旺苍县秦巴山区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旺苍县松浪花开脆红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利用小水果研发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李子酒、杨梅酒等特色衍生产品,通过拍摄专题宣传片、开展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加大网上销售力度,不定期举办枇杷、脆红李、杨梅等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节会活动。据了解,目前,全县共种植小水果3.5万余亩,预计年产量达3.87万余吨。今年以来,该县已开展技术培训20场次,覆盖1000余人次,实现各类小水果亩均产量最低提升10%以上;该县已销售小水果约1.8万余吨,实现综合产值约1.2亿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9
(邹星雨 记者 李全民)浇水、除草、施肥……9月4日,记者走进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林下经济产业园一期、二期,石菖蒲、虎杖等林下中药材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开展管护工作。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按照“政府+经营主体+农户”发展模式,全力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持续打造全省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样板。截至目前,昭化区中药材种植面积6.9万亩、年产量2.55万吨、年产值3.55亿元,已集中建成以射箭药博园、昭化茯苓产业园为核心的森林药材库1.2万亩,建成国家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1个、林下中药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昭化茯苓市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因地制宜 打造中药材产业强链走进林下经济产业园,当地种植大户正组织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对淫羊藿叶进行收割、搬运、晾晒,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射箭镇林下经济产业园种植有淫羊藿500余亩,目前成年苗超100亩,长势都非常好。”四川百年禾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姜泽付介绍,“采收完成后,我们会统一对淫羊藿进行售卖,今年预计可实现经济价值近80万元。”立足当地森林资源禀赋,昭化区科学规划林下中药材产业格局,围绕中药材种源、种植、加工、交易、服务等内容,组建起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持续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链条助推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昭化区现有药材企业18家、中药材类专合社68家、家庭农场27家,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房1.4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附加值,我区开发了茯苓富硒面、黄菊茶、灵芝袍子粉等一批‘名、优、特、新’中药材产品。”昭化区林业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姝介绍,同时,该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多渠道销售,预计今年可实现年销量超5000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昭化区林下中药材产业链得以不断延伸。如今,该产业已经成为昭化区重点产业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校企合作 擦亮中药材“金字招牌”“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前段时间,来自成都医学院的陈宇航教授携团队师生走进昭化区,在详细了解药用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和当地种植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近年来,昭化区持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浙江林科院等院校深化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淫羊藿仿野生栽培、大棚种植茯苓等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形成了茯苓产业“352”标准体系,并发布了《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依托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我区将技术服务贯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全过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让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金‘药’匙。”昭化区林业局产业发展股负责人樊晓红坦言。据悉,昭化区有虎杖、菖蒲等有机产品品牌认证7个。其中,“昭化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品牌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该区正有序推动“昭化夏枯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机制赋能 探索中药材“致富良方”9月5日,在昭化区元坝镇中梁村茯苓产业现代林业园区,松柏林郁郁葱葱,一颗颗茯苓整齐地排列在树下,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浇水、除草等工作。“茯苓生长期对湿度要求比较高,这段时间持续高温,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浇水,确保茯苓健康成长。”昭化区元坝镇中梁村茯苓产业园业主商友剑说,“茯苓产业协会的专家在茯苓种植、管护、采收等关键环节会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为茯苓的产量和质量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种植技术,昭化区通过构建“主导产业+协会+专家团队+服务队”的“1+3”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专家深入林间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示范,助推林下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昭化区已培育中药材、茯苓产业协会2个、中药材科技服务团1个、“剪刀干部”服务队13支、科技示范户50余户。下一步,昭化区将继续深入挖掘林下中药材潜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林下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年,昭化区林下中药材产业已带动该区3000名群众就近就业,2023年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预计今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0000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9
沈清铃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9月5日,在房石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一场关于黄连的“金色革命”正在悄然上演。放眼望去,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穿梭在山间的陡坡地上,忙碌着采摘、收割、搬运,一派繁忙景象让人感受到丰收季节的宜人景致。“这些天在这里帮忙收黄连,每天有上百块钱的收入,补贴家用还是不错的。”村民董雪梅一边收割黄连一边高兴地说道。村民采收黄连据了解,黄连是一种在传统中药材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植物,其主要生长在气候凉爽、湿润的山区地带,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科学价值,备受市场青睐。经过5年持续不断的精细管理,到今年秋季,种植大户董成家的黄连首次进入收获期。当一株株黄连被务工村民剪掉枝叶和根须后,呈现出枝肥、肉厚、条长、色艳的状态,董成将其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称赞不已。“看嘛,这黄连长得好,大丰收!今年市场价是400元每公斤,我手上这一块就值一两百元!”董成望着自家正在采收的黄连,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他家现在共种有40余亩黄连,每亩地能收200~300公斤,今年卖完以后有300多万的收入。“很满意!以后还想扩大种植规模!”在2019年,房石镇便招引来中药材种植大户到房石镇进行黄连种植,在这些大户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逐渐加入黄连种植,何三泽就是其中一员。“以前啊,这些老林在我们眼里就是个摆设,顶多砍棵树换点小钱。没想到还能种药材呢!现在,咱们就跟着村子里的大户一起种植,不光是黄连,还有淫羊藿、大黄啥的,收益都挺好!”近年来,房石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用“专合社+基地+农户+集体经济”的联农益农机制,打造出股权紧密相连的经营联合体和利益共享体,实现了从“资源到股权、资金到股金、农民到股民”的蝶变。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摇身一变成了“金山银山”。截止目前,林下全药材产业每年吸纳本地农户长期务工人员150余人、季节性务工人员2800余人,人均务工年增收2.4万元以上。“路子选对了,发展的步伐就稳健了。今年全镇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多万亩,黄连就种了1.5万亩。此次收获的100吨黄连,卖出4000万元,正是房石镇林下中药材产业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房石镇党委书记李中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持续拓展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青川特色的中药材区域品牌,努力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标。”“这几年,青川县按照“2+3”农业产业布局,依托绿水青山,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突破性发展中药材产业,截止2023年底,全县累计发展中药材6.1万亩;重点发展青川天麻、黄连、淫羊藿、杜仲(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为主导的适生品种,综合产值超10.1亿元,实现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青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青川将利用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全县发展中药材20万亩,力争引进1-2家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建林药观光园区增加旅游收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百亿中药材产业,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篇章。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分拣、包装、称重……9月3日,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蔬菜直供国机集团专车首发仪式在曾家山蔬菜冷链物流中心举行。一袋袋刚从当地农户处收购的甘蓝、辣椒、茄子等曾家山高山露地新鲜蔬菜,即将装上冷藏运输车,运往德阳市。  “这次首发仪式将进一步拓展曾家山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知名度,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朝天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李兴成介绍,前期,朝天区与国机重装就朝天农特产品直供国机集团等事宜进行了多次磋商,签订了蔬菜及蔬菜制品意向性购销协议,拓宽了曾家山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首发仪式上,朝天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朝天区农产品种类多、质量优,出口潜力大、发展后劲足,希望借助“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活动契机,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上精耕细作,在促进朝天农产品“走出去”上不断创新,以创新举措支持蔬菜种植基地、农产品企业和仓储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监管模式,为朝天农产品销售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和保障,力争更多的朝天特色优质农产品“跨山出川”。  据了解,此次首发蔬菜包括甘蓝、辣椒、土豆等7个品种。同时,9月3日至6日期间,朝天区在国机重装德阳制造基地开展为期4天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品鉴活动,曾家山甘蓝、朝天核桃、中子月饼等优质农产品精彩亮相,进一步提高朝天区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近年来,朝天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核桃种植面积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辣椒、甘蓝、西葫芦瓜等70余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曾家山蔬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高山露地蔬菜规模和产量居全省县区第二。  如今,通过定点直供、订单销售、产销对接等多种方式,曾家山高山露地蔬菜逐步走向了全国各大城市商超和市民餐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9-09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向小利)被誉为“花生之乡”的苍溪县东青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高质量发展花生产业,小小花生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一是“专合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抓好规模种植。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花生种植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打造示范种植基地,并引导带动其他农户发展花生产业,形成“大+小”、“集中+分散”连片种植模式。今年以来,先后扶持6家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花生种植示范基地4个,发展规模种植大户72户,带动1643户农户发展花生种植,全镇花生种植总面积5800亩,亩产达400斤。二是“网格+志愿”服务方式抓好采收保障。在花生采收季,镇干部对困难户、病残户、孤寡留守老人等摸底调查,开展“我为百姓解忧愁,身体力行办实事”志愿服务,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作为网格工作开展的主阵地,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帮助缺劳户采收、转运、晾晒花生,确保颗粒归仓。目前,1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384个缺劳家庭采收花生410亩,5800亩花生采收已近尾声,预计本月中旬全面结束。三是“线下+线上”销售渠道提升营销质效。提前安排产销、价格等事宜,积极和县城及周边大小型超市、零售商贩、企事业单位等展开合作设立专门的花生销售点。同时利用微信、抖音、电商等搭建的网络销售平台,扩大花生销售市场,形成种植销售系统化服务。今年以来,共增设网络宣传销售渠道4个,建立线下服务点14个,签订意向性订单1160吨,预计销售收入可达649万元,其中网络销售收入50吨28万元,人均增收249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9-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