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学通 徐竞瑜)眼下,正值梨花盛放期,苍溪县抢抓梨树授粉关键时期,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来到当地开展无人机液体授粉实践验证。  3月26日,在浙水乡坪江社区,省农科院的专家配制了葡萄糖酸钙和硼酸,然后混合搅拌、制作挂牌标签并在实践梨树上挂牌标记。各项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在专家的操作下,无人机飞到梨树上方6米,以纵行方式对盛开的梨花进行三次往复喷洒授粉,以此方法重复,不到30分钟便完成了50亩实践验证区域的授粉。  “苍溪县是四川省梨生产第一大县。国家梨体系成都站在苍溪县做梨无人机授粉技术实践有着极大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梨无人机授粉技术相对于人工授粉可以节约花粉50%以上,而且坐果率能达到80%以上;其二,由于梨的最佳授粉期只有3至5天,在极端天气下只有几个小时,而无人机一体授粉技术可以在这极短时间内满足梨树授粉的要求,为梨树丰产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李文贵仔细介绍着无人机授粉的意义。  在现场观摩此次无人机液体授粉实践的何治清是苍溪县的梨种植户,2016年建立起专合社种植了200余亩黄金梨,每年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需要购买1公斤花粉,并需要聘请40人用2天时间进行授粉,存在效率低下、授粉效果差等问题。无人机安全高效的授粉技术将帮助以何治清为代表的果农们打破这一困境。  近年来,苍溪县持续不断在强化技术支撑、壮大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推动梨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目前种植面积约16.5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综合产值达28亿元。本次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是在该县进行的第一次实践验证,在授粉完成后到果实坐果完成,都将形成清晰的数据对比。在确定实践验证达标后,将为苍溪县强化技术引领、做大做强特色梨产业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2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群山环抱,白云悠悠,目之所及皆是一片苍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山坡上、池塘边、丛林下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栋栋“小房子”,十分惹眼。走近些,能看到不时有蜜蜂进进出出,向山间的蜜源植物飞去……3月27日,在广元市青川县姚渡镇柳田村,71岁的村民王正祥像往常一样照料着这些黑中带黄的“小精灵”。  柳田村地处四川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记者从山脚一路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村内所呈现的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王正祥靠养蜂日子越过越甜蜜。与蜂续缘大山里兴起甜蜜事业  王正祥和老伴儿雷大姐早年间在外开大货车谋生,随着年龄增长,思乡情绪渐浓,于是返回了故土。回乡后如何与蜂结缘?王正祥回忆,回乡之初,他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种玉米、大豆和油菜,后来,干不动了,但人又闲不住。怎么办?姚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张守峰的一句话,让王正祥与蜂再续“前缘”:“你以前养过几箱蜂,为什么不再养点呢?”  就这样,2017年,在青川县农业农村局有关部门和姚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下,王正祥再次养殖青川中蜂,养殖量达到40箱。“酿造好的蜂蜜,关键是要学会与蜜蜂相处。”王正祥透露,每年蜂蜜采收的季节,他都会留下三分之一至一半的蜜源。这样做的原因,是给蜜蜂留足过冬的食物。  到2020年,王正祥养殖青川中蜂超过100箱,其间还指导村中的留守老人蜂箱制作、作物授粉等技术。今年,王正祥的养殖量超过了260箱,成熟蜂蜜摇取工作还在进行。从去年至今,王正祥一家卖了2000余斤蜂蜜,还帮村中留守老人代销 1000余斤。每个蜂箱的产量在20斤至40斤,平均产量在25斤左右。”王正祥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40元/斤至50元/斤的价格出售,除去给蜜蜂留足过冬的食物,他的蜂蜜一年增收在10万元左右。  以王正祥为代表,在柳田村中,养蜂的老人不在少数。依靠这项甜蜜事业,村中的百姓生活条件持续向好。柳田村村委会主任杜登明介绍,全村约100户蜂农中有80余户“空巢老人”从事中蜂养殖,规模户(100箱以上)就有5户。此外,协会、企业以保底价回收蜂蜜,“空巢老人”没有了蜂蜜产品滞销的后顾之忧,养蜂规模持续扩大。与蜂共舞为空巢老人探索增收路  自然保护区内,空巢老人如何与“小精灵”和谐共舞?  “根据县政府出台的《青川县中蜂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寨和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同时在经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发展、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措施和目标。”青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青川,像王正祥夫妇这样从空巢老人变成“蜂巢老人”的还有1300余户,分布在10余个乡镇。  近年来,青川县先后制定《青川唐家河蜂蜜生产技术规范》《唐家河蜂蜜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现场实践示范操作”模式,每年以乡镇为单位,“一对一”为空巢老人举办技术培训,指导这些老人采取统一养殖品种、统一质量控制、统一生产包装的方式进行标准化养殖。  此外,青川县依托优质的资源禀赋,通过建立“企业+集体经济+空巢老人”“企业+专合组织+空巢老人”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蜂产业,探索出空巢老人变“蜂巢老人”的增收路径。  目前,全县养殖中蜂9.6万箱,蜂蜜年产量580吨、产值1.3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空巢老人养殖中蜂达1.14万箱,蜂蜜产量达70余吨,综合产值1600余万元。”青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带动空巢老人发展蜂养殖,实现户均年增收4100元。  现如今,青川县坚持中蜂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大力推进中蜂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县发展养蜂50箱以上的养殖基地500余个,让当地百姓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2
(韩梦娟 记者 李全民)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龚国淑、西南科技大学罗学刚和张宇、广元市级科技特派员王正前等专家一行到苍溪县陵江镇开展猕猴桃春季管护技术指导,并实地察看了苍溪猕猴桃溃疡病纳米防控新技术试验田恢复情况。“这是第三年使用纳米防控新技术了,以前是以防控为主,这次是防控加上治疗,效果确实很好。”刘平是苍溪县陵江镇猕猴桃种植大户。他表示当前气温回暖,正是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的初侵染温度,猕猴桃种植园出现大面积溃疡病感染现状,在使用猕猴桃溃疡病药剂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猕猴桃溃疡病药剂是由西南科技大学研制,广元博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田间试验得出的一种兼具预防与治疗功能的纳米智能控释防控试剂,适宜在春季萌芽前喷施。2022-2023年在全国建立20多个示范站点,涉及10多个品种,示范面积累计超过5000亩,其中广元有示范站点6个,面积1000余亩,有效率达到≥90%,治愈率≥70%,田间发病率≤3%。“抗生物胁迫多聚体防治猕猴桃溃疡病创新与应用”技术,2023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专业赛二等奖,技术创新得到了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及全国猕猴桃联盟的专家认可,“两季三喷”纳米防控技术获第三届天府科技云大会特别推荐优质项目。据介绍,下一步,广元市科技局将联合省农科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猕猴桃溃疡病精准防控,拟通过赛马优选效果佳、宜推广、成本低的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措施,探索适宜广元地区的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路径。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敏 徐竞瑜)眼下,正是猕猴桃生长的重要阶段,苍溪县紧抓猕猴桃管护的关键时期,及早安排、广泛动员,组织农技专家有序开展猕猴桃春管技术培训工作。  3月26日,在苍溪县亭子镇佛山社区红猕王合作社种植基地,来自该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的技术专家正在为果农们讲解猕猴桃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抹芽疏蕾等春季管护知识,果农们认真聆听,并不时与专家互动交流。  种植户赖庆寿介绍说:“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心的老师讲了很多知识,第一个是土壤培肥的重点,第二个是防治春季溃疡病的办法,解决了我们种植大户的困扰,也增强了业主的信心。接下来,我要加强对土壤肥力的投资,力争早日产出效益。”  培训当天,现场还邀请了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与大家分享种植经验,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种植信心,力争为今年猕猴桃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近年来,苍溪县坚持把培育壮大猕猴桃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持续推进猕猴桃核心产区和环江产业带改造提升,大力提升奖补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和科技示范带动,不断促进全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已实现31个乡镇全覆盖,累计种植面积39.5万亩,形成了红心猕猴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菲菲)“立交立办,这个‘村能办’辅助平台确实好用!”日前,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红庙村村民孙先生来到昭化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开具税票业务,但因出发匆忙忘记携带办税资料。按照以往惯例,纳税人如不能提供办税要件资料,工作人员不能违规办理相关业务,只能告知纳税人“该怎么办”。  就在孙先生左右为难时,税务窗口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通过“村能办”辅助平台立即联系孙先生所在的红庙村,委托便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现场开具办税所需的房屋产权证明。  近年来,在创新村级便民服务举措上,昭化区下足了功夫并取得实效。全区下放权限230余项,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村能办”入选全国第四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一网办”接民需,群众办事更省心。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有序运行,认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276 个 ,“ 最多跑一次”100%,网上可办率91.38%、时限缩短比例达88.64%。  一组组亮眼数据“亮”出了昭化“一网办”便民服务的民生答卷。保障政务数据开放共享适时准确,实现数据共享、开放完成率均为100%,完成1216条共享数据、1121条开放数据。  “一窗办”贴民情,便民服务提质增效。昭化区政务大厅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10个,12个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无差别综合窗口60个(潮汐窗口12个),150个村(社区)分别设立无差别综合窗口1个。  昭化区在镇、村选聘300 余人负责综合窗口工作。同时,分批次组织全区600余名从事政务服务工作的干部进行服务礼仪、平台操作、帮办代办等业务培训提能,有效满足镇村综窗建设需求。  “村能办”暖民心,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该区持续优化保障“村能办”平台,组织开展“村能办”业务提能培训12次,组织技术人员每月定期到镇、村(社区)检查维护平台网络和设备,平台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村能办”平台每月平均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2万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01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向小利)为将寻乐书岩打造成集农业观光、传统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苍溪县东青镇决定大力种植三角梅,形成从“书香”到“花香”的“三角梅观赏基地”,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实地查勘规划,明确打造重点。镇主要负责人会同县文旅集团项目部人员实地查勘规划,明确以寻乐书岩为核心的一环公路、贾家大院至小龙虾垂钓园为核心的二环公路沿线以及周边3个村农户房前屋后共计350亩打造成三角梅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先示范种植,后全面铺开的做法,力争三年时间全镇种植三角梅2000亩。二是积极招引业主,加强资金扶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模式,引进中燕盈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200万元开发种植,并与县文旅集团对接争取资金支持10万元,同时镇上给与土地流转、专用肥料等方面补助,让该镇在提升农文旅融合实现增收上有了更多可能。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提供服务保障。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外出考察栽种技术,并由林业站2名专业技术人员蹲点进行技术指导,从整地打窝、苗木栽植到后期管护进行全方位服务。目前,350亩21000株三角梅已栽植75%,此项工作正有力有序进行。下一步,该镇继续配套建设农家乐、洞穴式民宿、研学基地等,打造多元化特色景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把寻乐书岩传统文化资源转变为融观赏游玩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旅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杨黎明 记者 张艳玲)最近两年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让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乡村供水遭遇极大压力。水,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昭化区紧盯“农村用水”这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推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昭化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辖区面积1440平方公里,主要以中低山地貌为主,区内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大,人口相对分散,水资源分布不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抵御干旱能力较弱。  为了啃下保障山区人畜饮水安全这块“硬骨头”,依托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自2016年起昭化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进入快车道。到2020年底,昭化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5亿元,新建了紫云、新华、团结、高峰、梅岭关等千吨万人供水工程8处,新建了虎跳镇陈江水厂、昭化镇昭化供水站等千人以上万人以下供水工程26处,基本全域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  2022年,受当年降雨量总体偏少及7月以后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一些村庄还是出现了供水不足的情况。为此,昭化区又建成工农水库至新华水厂提水工程、嘉陵江至八一水厂至高峰水厂提水工程等6处大型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18.2万人饮用水问题,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86%。  2023年,降雨量仍然偏少,团结、梅岭关两座水库水源也出现蓄水量不足的情况。随即,嘉陵江至团结至梅岭关水库一级提灌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新建提水管道16公里,可为2.5万余名群众提供饮水保障。  “等这个提灌工程建好、投入使用,无论怎么干旱,我们区人畜饮水都不愁了。”看着正在抓紧建设的嘉陵江至团结至梅岭关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昭化区水利局干部李操表示。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近年来,昭化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城乡供水“投、建、管、运、服”统一管理,实现了“多头多层管水”向“平台公司直管到库到户”的转变。围绕城乡同水同价目标,昭化区农村生活用水采取“政府限价+区财政差额补贴”模式,即按每月每户“1元管网维护费+月计量水费(水价标准执行3元/立方)”计收,对制水成本高出3元的给予政府补贴,年补贴近200万元,群众获得感大为增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3-29
(张苗 徐竞瑜 记者 李全民)近年来,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县委“543”发展战略,以“蔬菜套种+订单模式”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切实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3月27日,走进白鹤乡柳池园区猕猴桃产业园,一丛丛绿油油的高菜与猕猴桃果树竞相生长,长势喜人,村民们正手持镰刀,忙着收割成熟的高菜,一幅人勤春早、春意盎然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村民收割高菜  采收完高菜后,村民们又接着放线、挖地,在园区里播种生姜,他们分工合作,动作灵活,不一会儿,几行土渠里便整齐地摆满了生姜。园区负责人张仁发告诉记者,之前只种猕猴桃,土地的利用率很低,现在推行“猕猴桃+蔬菜”套种的模式后,不仅能实现一地多用,还有效提升了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张仁发继续介绍,园区面积126亩,高菜的亩产可达6吨,猕猴桃亩产可达1.5吨,高菜采收以后,将继续种植生姜。蔬菜套种提产量,订单模式保销路,除了实行“蔬菜套种”外,该园区还积极发展订单销售,与四川食为天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蔬菜成熟后,该公司统一安排收购和装车,运往生产车间进行精深加工,制成产品后再销售出去,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还降低了种植风险。四川食为天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晓东说:“柳池园区的水源非常好,菜很新鲜,我们把当地的蔬菜加工成调味品,主要销往日本和韩国,接下来会加强合作,助农增收。”近年来,张仁发流转126亩土地,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并与四川食为天农业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实行“蔬菜套种+订单模式”的发展方式,年产值达258万元,并带动当地村民实现户均增收800余元,着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沈勇德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片区实际,分类施策,不断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产业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筑牢农业发展有力根基,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张雪 记者 李全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连日来,气温逐渐回升,苍溪县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开展春耕春管工作,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五龙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干部、各村(社区)书记、分管农业工作的村干部、梨产业大户、粮油产业大户共计100余人在嘉龙村召开2024年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现场会,现场会还邀请到县农科技术员到场指导。农技专家对猕猴桃、苍溪梨春季的修剪枝条、整理架型、拉枝绑蔓、春季施肥打药以及对油菜花期田间管理,水稻旱育秧注意事项,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要点,早玉米生产知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用最简单的语言传授了最实用的技术。同时,现场发放农技科普宣传资料200余份。陵江镇春耕生产现场会据悉,今年,五龙镇已治理撂荒地300亩,力争实现粮食产量11000吨,油料产量达到750吨,蔬菜产量1500吨,水果产量800吨,力争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300亩、玉米5600亩,套种优质大豆、蔬菜2000亩,全面落实全镇4200亩小麦、5200亩油菜田管,完成1200亩猕猴桃的提质增效,同时也大力发展“猕猴桃、雪梨、无公害蔬菜”果粮套作4200余亩。陵江镇抢抓有利时节,组织当地村企、合作社对辖区特色产业开展新一轮春耕春管工作。在陵江镇玉女村,镇农业技术人员就梨树的清园、松土、防范倒春寒等管护要点作了详细讲解和示范,并现场演示了果树修剪、压枝等实用技术,参会人员认真倾听,不时进行现场询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春季管护对于梨树的生长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挂果量和果子质量。萌芽前还要给果树追肥,来满足果树的生长需要,为今年苍溪梨优质高产打好基础。”陵江镇玉女村党支部书记杜雨飞说。陵江镇现有苍溪梨8000亩,猕猴桃4200亩,柑橘3500余亩,其他水果3000亩;种植油菜2万亩,小麦3.5万亩,早玉米1.5万亩,水稻1.8万亩,大豆1.2万亩,花生0.8万亩。目前,各项生产工作正有序进行。下一步,陵江镇将抢抓农时,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立足全镇生产实际,有序组织春耕春管工作,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特色产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永宁镇人大组织30余位县、镇人大代表开展全镇撂荒地整治工作视察评议活动,围绕如何破解当前存在的撂荒问题积极献言献策。大家认为,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集中发包,使缺少劳动力等原因导致撂荒的土地实现复耕复种,减少反复撂荒现象;要加大机械化耕作的推广力度,通过机械化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村民复耕复种的积极性;要加大水利、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因缺水、路难走而撂荒的耕地重新变成“良田”,为复耕复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张晓苹 记者 李全民)3月27日,随着贾和普一行“蜀道之旅”经过广元市剑阁县汉阳镇石洞沟古蜀道,2024年以来,汉阳镇石洞沟古蜀道徒步游客数突破6000人次大关。汉阳镇从贯彻落实县委“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的战略部署全局,立足“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定位,统筹旅游资源集群式发展,切实解决旅游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石洞沟古蜀道为线,把沿途的翠云廊景区、云丰村阳光玫瑰葡萄采摘基地、云丰村剑山未见山民宿、汉阳铺望阳山民俗公园、剑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登煌村砂糖橘采摘基地、七里村猕猴桃采摘基地等最具代表性的人文、自然景点串联起来,实现从北到南走石洞沟古蜀道、观千年古柏、住剑山民宿、吃汉阳铺大肉面、摘三分田有机水果、逛剑北粮油园区。初步形成生态保护、农业产业、风土文化、旅游休闲等方面良好互动格局,农文旅融合产业势头正劲。2024年以来,徒步石洞沟古蜀道游客数量逐月增加,1月840人次,2月2171人次,3月截至目前3000人次,累计6011人次;剑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游人如织,接待现场会参观人员、研学团队、自由行人员累计1700人次;汉阳铺大肉面声名远扬,24日大肉面会吸引游客1500余人次;踏青游、研学游正当时,剑山未见山民宿生意火爆,一房难求,住宿部累计订房1832间次,接待游客3657人次,营收464225元,餐饮部累计接待游客11700人次,营收585000元,累计营收1049225元,解决20人稳岗就业,收购农户土鸡2000余只,带动群众增收30余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鄢怀林 记者 李全民)春风送暖,青川县乔庄镇迎来了一场绚丽的花事。3 月 27 日,记者走进青川县乔庄镇三盘村,目睹了200余亩李子花迎春绽放的盛景。置身花海,仿若置身于纯净无瑕的梦境,美不胜收。在这片花海之中,李花如同春天的使者,穿着洁白的裙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记者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每一步都踩在厚厚的花瓣上,软绵绵的,像是走在云端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那香气清新宜人,让人心旷神怡。游客们也被这片花海深深吸引,纷纷前来打卡。他们或携家带口,或呼朋唤友,或独自前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他们或举起相机,捕捉下这难得的美丽瞬间;或坐在花树下,静静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一位年轻女士兴奋地对记者说:“这里的李花真的太美了,像雪一样白,像梦一样美。我每年都会来这里赏花,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真是太值了!”而当地的居民们也在花海中忙碌着,他们或摆摊售卖土特产,或热情地为游客指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一位卖土特产的老奶奶笑着说:“这几天来赏花的人特别多,我们的生意也红火了不少。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李花,还买我们的土特产,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据了解,这片李子花海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人气和商机,更成为了乔庄镇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地政府正积极利用这一资源,将赏花与文化游、体验游、休闲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近距离体验、感受本地特色,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升级,让“走马观花”式赏花游向沉浸自然、体验人文、见证美好的沉浸式旅游转变,进一步延长了赏花经济产业链条,丰富了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这片花海的美丽与魅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李恬甜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3月28日,记者从旺苍县林业局了解到,该县依托着自然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笋产业,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示范基地建设,强化资金统筹和利益联结,积极探索“笋用竹+”发展模式,融合发展竹下生态种养、竹林生态旅游和竹制品加工等产业,以点带面,大幅提高竹笋、竹材产量和笋、竹利用水平,做活做强“竹”文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旺苍县金鱼河现代竹产业基地一角。旺苍县林业局供图据介绍,该县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业主带动、园区引领、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培育旺苍县茂森楠竹专合社、旺苍县绿韵笋用竹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竹产业发展建设。该县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央省市财政资金造林补贴、县财政涉农整合等项目,多方面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投入。探索出“专合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栽植、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发展模式,解决资金、技术及劳动力问题,紧紧围绕翠竹长廊周边农家乐、休闲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打造,形成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助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最终实现专合社、林农利益共赢。结合“科技万里行”“蜀道英才”等活动,积极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省市林科院等院校专家深入现场开展经验交流和技术指导,基本形成“专家+技术队伍+专合社”技术服务模式,有效解决笋用竹项目建设中的栽植生长、管理管护等问题,培养了一批真正懂竹、爱竹、珍竹“竹林人”,全县目前已累计培育专业技术人才12人。旺苍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积极挖掘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扶持专合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竹林培育、病虫害防治、竹产业初级加工、竹产品市场营销等技术服务培训,大力发展竹笋产业,提升加工点鲜笋加工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竹笋产业。据了解,该县累计建成丰产示范基地2万亩,笋用竹初加工点3个,金鱼河(九龙镇-木门镇-黄洋镇)翠竹长廊20公里,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1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00万元,实施笋用竹新造1.8万亩,管护0.5万亩,建成黄洋镇、九龙镇、天星镇等笋用竹示范基地5个,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笋用竹产业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笋用竹资源面积稳定在10万亩,实现年产量900吨、总产值2450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记者 李全民)3月26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四川项目区2023年苍溪县农民培训项目”在苍溪县文昌镇权家村顺利开班。此次培训由广元市苍溪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广元市金诚职业培训学校承办,旨在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当地农民在猕猴桃种植领域的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据了解,此次培训课程紧密结合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重点围绕猕猴桃授粉技术和成年树开花前管理技术展开。培训现场,授课老师罗毅对猕猴桃授粉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详细阐述了授粉分类、花粉采集与冷藏、花粉激活以及授粉过程中的天气利用、质量把控等关键环节,并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补救措施。授课老师伍洪昭现场讲解了猕猴桃成年树开花前管理技术,围绕萌芽肥、抹芽、蔬蕾蔬花、防病治虫、壮枝肥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教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让种植户们对猕猴桃授粉有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他们日后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培训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后,种植户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切切实实为他们在种植业发展方面提供了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水平。下一步,在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广元市金诚职业培训学校将全力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持续深化特色产业发展培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推出更多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课程,以优良品种、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促进特色产业提品质、增规模、强效益,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9
(刘敏 徐竞瑜 记者 李全民)眼下,正是猕猴桃生长的重要阶段,苍溪县紧抓猕猴桃管护的关键时期,及早安排,广泛动员,组织农技专家有序开展猕猴桃春管技术培训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3月26日,在亭子镇佛山社区红猕王合作社种植基地,来自县猕产局的技术专家正在为果农们讲解猕猴桃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抹芽梳蕾等春季管护知识,果农们认真聆听,并不时与专家互动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种植户赖庆寿介绍:“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心的老师讲了很多知识,第一个是对土壤培肥的重点,第二个是防治春季溃疡病的办法,解决了我们种植大户的困扰的难题,也增强了业主的信心,接下来我要加强对土壤对肥力的投资,力争早日产生效益。”培训当天,现场还邀请了当地的猕猴桃种植大户与大家分享种植经验,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种植信心,力争为今年猕猴桃优质高产打下基础。近年来,苍溪县坚持把培育壮大猕猴桃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持续推进猕猴桃核心产区和环江产业带改造提升,大力提升奖补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和科技示范带动,不断促进全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已实现31个乡镇全覆盖,累计种植面积39.5万亩,形成了红心猕猴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8
(周姚 记者 李全民)春风拂面百花开,最美春天从蟠龙山的花枝间开始。要说花开似海,群山披彩,四川省苍溪县黄猫垭景区的千亩桃花名列前茅。这个春天,黄猫垭再次积聚人们的目光。近年来,黄猫垭凭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持续不断深挖“花经济”,雕琢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的山间旅游“样板间”,既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也让当地村民“近水楼台”,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致富之路。红色土地,革命精神薪火传 黄猫垭景区位于苍溪县东北部,因蟠龙山岩有一对形状若猫的黄色奇石而得名,因九十年前发生的黄猫垭战斗而蜚声中外。热血写忠诚,青山埋忠魂。经历过战争的洗礼,黄猫垭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留下了革命烈士陵园、战地医院、弹痕松等众多革命遗址,它们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如今的黄猫垭红色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川陕苏区模范县展示地和生态红色文化旅游区。苍溪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景区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为游客创造干净、舒适的旅游环境,该景区也逐渐成为众多游客假期出游的热门选择。“今天,我们参观了黄猫垭战斗遗址,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了江山,我们一定要感恩他们,怀念他们。”身着红军服的游客毛光明沉浸在浓厚的红色文化中。近年来,黄猫垭战役这段历史以及黄猫垭这片热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苍溪县投入更多的人和力量,对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对遗迹进行全方位保护,使这段历史故事更完整、更丰富,让战役展现出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精神更为丰满。“黄猫垭镇高台村红色美丽村庄建成集史实展陈、便民服务、商品展销、教育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战歌嘹亮——黄猫垭战斗史实陈列展,让革命场景再现高台,成为党员群众追忆历史、领悟初心的活教材,依托22处红色遗址遗迹,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见、有史可讲。”县文旅集团黄猫垭分公司负责人刘丽介绍。  黄猫垭,这片沉寂已久的红色热土,正逐步以川东北地区“红色缅怀、生态康养、农业体验、山水观光”四位一体特性的红色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崭新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振兴乡村,桃花成为新名片当年,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红色历史。如今,这片鲜血浸染的土地,吸吮着红军精神的丰厚滋养,打响了第二场以“发展”为主题的黄猫垭战役,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桃花,就是其中最鲜艳的那一朵“发展之花”。昔日红土地,如今桃花源,漫山的桃花,很快成为黄猫垭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新名片”。罗洪,这位从大山里走出去的黄猫垭人,将回报家乡、促进发展的思考变为现实。2015年,他成立黄猫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桃树为主建成2000亩的农业园区,20多万棵桃树、红心猕猴桃树、白肉枇杷成为园区最靓的风景。“为了把黄猫垭的知名品牌尽快推出去,让地方老百姓尽快得到实惠,我们走遍全国各地农科院和全国的特色产业去考察,最终黄猫垭的特色产业在我的脑海中就形成了:种桃树、种枇杷树,以特色产业和黄猫垭红色文化,推动旅游和产业升级上档,真正意义上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提到产业发展,罗洪打开了话匣子。按照“红+绿”发展思路,罗洪出资7000万元建起了1200亩红桃产业园、1300亩白肉枇杷产业园、700亩50万株100里观赏桃花园、800亩梨产业园、500亩的红橙产业园;打造桃花岛、百里桃花长廊、红军大院等景区(点)40多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主题民宿、农家乐50多家,每年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200多万元。要打造桃花之都,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不行。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罗洪组织黄猫垭镇在外的100余位企业家,成立黄猫垭商会。商会成立后,他主动与多名黄猫籍企业家对接,成功回引邓泽浩、李雄国等20多人助力家乡发展,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捐建了农民公园、映山红广场、黄猫场节点、千年银杏广场、银杏景观大道、北京四合院及6座乡村别墅。“我们积极响应家乡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人脉、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协助党委政府招商引资,按照‘园带园、园连园、园套园、大园带小园’的产业格局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猫垭会越来越好。”黄猫籍企业家邓泽浩对于黄猫垭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猫垭,这片曾经贫瘠的红色热土,正焕发斑斓华彩,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宾朋。桃花,映红了脚下这片热土,也唤醒了这片沃土。畅享盛宴,桃花为媒客自来“十里桃花烂漫,万朵灼灼芬华。”作为生态旅游品牌活动,黄猫垭桃花节已连续举办七届,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每到桃花季,大量游客寻花而来,黄猫垭因而有“中国桃花之都”的美誉。每年3月,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高低起伏的花海一望无垠,桃花挨挨挤挤开满枝头,随着春风轻轻摇动,散发阵阵清香,一派春意盎然的醉人景象,美不胜收。游客们呼朋引伴,徜徉于花海之中,或驻足赏花,或拍照留念,惬意地享受春日暖阳和休闲时光。“桃花开得非常美丽,带孩子来这里转一转,让他们多多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游客马红梅说。赏花热度持续攀升,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黄猫垭镇借助“赏花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将春日赏花与发展旅游、民俗文化、农家餐饮等密切结合,极大地拉动了当地农家乐的生意,几乎达到了一桌难求的地步。“桃花盛开期间,日接待游客300多人,忙都忙不过来,我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都喊回来开农家乐,比外出打工收入多多了!” 68岁的翟菊兰从早上忙到了下午,还有许多游客坐在院子里,等着饭桌“翻台”。旅游经济让当地老百姓端稳“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24年,黄猫垭将举办第八届桃花节,欢迎大家前来游玩。不管你在哪个地方,只要输入‘中国桃花之都’,导航自会将你带到黄猫垭!”景区工作人员杨伦向全国游客发出邀约。近年来,黄猫垭以“花”为媒,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游、垂钓休闲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旅游项目,推介“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等彰显乡村新风尚的旅游产品,不断推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今年桃花节期间,预计可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8
(唐彪 杨黎明 记者 侯东 文/图)山坪塘里,小鱼苗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梯田之间,一条条依势新建的水渠上下贯通;梯田之内,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拔节生长……3月26日,置身于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场埃村山房岭,一派春和景明、生机勃发的景象映入记者眼帘。已建成的山坪塘山房岭大变样的背后,是昭化区太公镇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的高质量落地实施。 去年3月至今年2月,总投资391.51万元的太公镇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实施,场埃村不仅改建灌溉渠系3.85公里、改建宽3米的道路1.19公里、土地整理217.2亩、整治山坪塘5口,更带动143名群众参与务工,人均务工收入0.76万元……场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思家掰起手指头,列出项目实施后带来的新景象:“村集体在山坪塘里投放鱼苗6000尾,下一步计划搞休闲垂钓;将山坪塘、灌溉渠系等折股量化到村里的养牛场,村集体实现年收入4万元;流转100亩整理后的土地给业主种中药材,带动60余名村民常年就近就地务工……”在昭化区,以工代赈这把“金钥匙”“赈”开“致富门”的不只场埃村。给箱涵进行混凝土浇筑,用块石砌围墙……这几天,昭化区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建设现场——红岩镇红江村红豆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忙得热火朝天,当地30多名群众抢抓晴好天气,正加快项目建设。“去年8月以来,随着总投资543万元的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落地实施,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新(改、扩)建道路等,真正实现了就近就地增收就业。”红岩镇项目办负责人黄祖勇介绍,截至今年3月,红江村有130人务工,共计发放劳务报酬84.87万元。其中,带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0人,发放劳务报酬25.2万元。项目建设现场“在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上干活儿,都是定人定岗定酬,工钱都是按月直接打到‘一卡通’上,真的是方便了我们。”红江村脱贫户何德海如是说。而在红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兴华看来,有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交通配套项目的支撑,红江村将与G5京昆高速复线红岩出口及镇上的其他道路连接得更加紧密。再加上有市政府办公室的联系帮扶,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以工代赈惠民生,乡村振兴启新篇。昭化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曾伟告诉记者,该区在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布局规划道路、小型水利、土地整理等方面综合作用的基础上,探索推行突出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模式,正进一步带动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昭化区在交通、林业、农业等项目中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建设项目共229个,总投资7210.56万元,发放劳务报酬达1442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100余人。昭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叶林城表示,今年该区已争取到中省以工代赈项目4个,总投资1785万元。“这4个项目包括改土、新建道路、山坪塘整治等内容,覆盖4个镇5个村,计划今年4月启动实施,预计可带动600名群众就近务工。”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瑜平)3月24日,走进苍溪县三川镇大阳村,只见一棵棵胖胖的儿菜翘着碧绿而肥硕的芽角,整齐“列队”田间静待采摘。  当下正是儿菜上市俏卖的好时节,大阳村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忙着到地里采收儿菜,驻村的帮扶干部也参与其中,采收、剥菜叶、搬运、装车,大家各尽所能,大家忙碌而有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客商进村收购儿菜现场  在种植大户张敏的院坝里,四川坤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兴勇正忙着给种植户支付菜款。“蔡佰全5972斤2388元,杜文早3340斤1336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史晓芹按收购明细表喊着种植户的名字,种植户依次签字、点钱,满脸的笑意透露了他们丰收后的幸福感。  据了解,大阳村是苍溪县财政局乡村振兴联系帮扶村。该局派驻大阳村帮扶工作队与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坤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接沟通,在大阳村发展儿菜、辣椒等泡菜产业。公司与该村签订儿菜产业种销合同,由公司免费培训并提供种苗和技术,实行订单收购。  为了发展好儿菜产业,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五龙村产业园区和坤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泡菜厂参观学习取经,增强产业发展意识。同时,争取帮扶单位支持捐赠肥料9吨,调动了群众种植儿菜的积极性。  据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赵书凯介绍,全村种植儿菜200亩,目前正陆续进入采收期,每亩可实现收入3500元左右,仅这一季全村儿菜产业可增加群众收入70万元左右。该镇党委书记杨仕康说:“下一步,我们将把大阳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全镇推广,深化与四川坤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在大阳村建立泡菜厂,实现就近就地加工,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万辉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小春作物统防统治的关键时期,可在广元市利州区广袤的麦田间,却少见单户农民忙碌的身影,把麦田托管给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当地流行的做法。  “只需一个电话,‘田保姆’们就来了,方便得很!”利州区嘉陵街道小岩村2组村民赵桂芳对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的土地托管上门服务赞不绝口。她说,自从小麦春管实行统防统治,不仅一亩麦地可以节约40至50元的管理成本,还可以腾出劳力到城里打工挣钱。  “现在村民们大都当起了‘甩手掌柜’,春管还有政府补贴,一亩麦地村民只出10多元的工钱就够了。”正在小岩村大片麦地里忙活的广元市群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尹定林说,趁着晴好天气,他就近组织熟悉田间管理的村民,对全村600余亩小麦进行统防统治,确保今年丰收增产。  利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随着城乡融合步伐的加快,像小岩村这样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村子越来越多,农民可以在城里务工,而将老家的土地托管,不耽误种粮。今年,利州区创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依托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供销体系、农事服务中心等,围绕耕、种、防、收等环节,创新“订单式、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小春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1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28
(康勇 记者 李全民)“玉米种两行,株距是40公分,窝距15公分,紧凑型,可以留11、12公分,如果是半紧凑型,我们就要求15公分…… ”3月25日,在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彦红正在现场指导群众科学种植大豆、玉米。挖窝、播种、施肥、覆膜,阳春三月,走进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扑面而来的是春耕春种的滚滚热潮,村民们正在农技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陈彦红介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这项技术在我们镇已经推行三年了,经过这三年的种植,我们的玉米可以达到一亩种4000-5000株,大豆可以实现9000-10000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根据大豆、玉米的生长特性,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农作物边际效应优势,通过合理配置大豆、玉米行距株距,实现作物协同共生,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土地、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土壤、降低病虫害,实现一地多收。“这个套种模式我已经连续种了三年,确实很好,粮食产量也很高,以前我一年只能收一季,现在多收了一季。今年,我又套种了6亩左右,产量大概能够提升40%左右。”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村民李文锦说。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在当地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好的品种还加上好的配套技术,也让当地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在示范点的带动下,也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去年全村发展了360亩大豆玉米带状,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大幅提高。今年村上预计在三月底完成800亩,通过各种方式套玉米、套油菜、套果树,让老百姓增产增收。”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村委会副主任罗毅说。今年开春以来,旺苍县为了做好春耕春种工作,当地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春耕生产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包片联系指导和跟踪服务,畅通农户和技术人员沟通渠道,为任务落实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同时以点片示范带动农户种植,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规模种植,利用工作群、宣传栏等及时传达惠农助农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证。“我们组织了13名农技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当前全镇的重点工作是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全镇计划种植3700亩,其中500亩作为示范点,分别在南凤、狮子、福临等5个村,这500亩的示范点由政府采购物资统一发放,每亩发放玉米种子2公斤,薄膜5公斤,复合肥40公斤,大豆的种子由农户自行采购,以现金的方式补助给大家。”旺苍县东河镇副镇长杨映琪说。据了解,旺苍县印发了《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计划2024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5万亩。全县成立了以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人员、农业企业技术骨干和“田秀才”“土专家”共同参与的大豆油料科技服务队31支。各技术服务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大豆种植和农机配套技术培训指导,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30余次2000余人次。目前,全县已建成万亩以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带3个;各乡镇建成100亩以上示范片1个,各行政村建成50亩以上示范点1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27
(张学通 徐竞瑜 记者 侯东 文/图)"无人机飞到梨树上方6米,以纵行方式对盛开的梨花进行三次往复喷撒授粉,不到30分钟便完成了50亩实践验证区域的授粉。"3月26日,在苍溪县浙水乡坪江社区,省农科院的专家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实验——无人机液体授粉。眼下,正值梨花盛放期,苍溪县积极抢抓梨树授粉关键时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到当地开展无人机液体授粉实践验证,为全县梨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支撑保障。无人机液体授粉“梨无人机授粉技术相对于人工授粉可以节约花粉50%以上,而且坐果率能达到80%以上;此外,梨的最佳授粉期只有3至5天,在极端天气下只有几个小时,而无人机一体授粉技术可以在这极短时间内满足梨树授粉的要求,为梨树丰产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专家李文贵仔细介绍着无人机授粉的意义。在现场观摩此次无人机液体授粉实践的何治清是苍溪县的梨种植户,2016年建立起专合社种植了200余亩黄金梨,每年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需要购买1公斤花粉,并需要聘请40人用2天时间进行授粉,存在效率低下、授粉效果差等问题。无人机安全高效的授粉技术将帮助以何治清为代表的果农们打破这一困境。 近年来,苍溪县持续不断在强化技术支撑、壮大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推动梨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目前种植面积约16.5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综合产值达28亿元。本次无人机液体授粉技术是在该县进行的第一次实践验证,在授粉完成后到果实坐果完成时,都将形成清晰的数据对比,在确定实践验证达标后,将对苍溪县强化技术引领、做大做强特色梨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2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