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刘佩佩 文/图)“今年,若普村通过种附子,总收入超过了100万元!”近日,在凉山州布拖县若普村好医生集团附子收购现金发放仪式现场,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喊了出来。因为这是好医生集团在凉山推广中药材附子种植以来,创下的单个村、单季增收最高纪录。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左一)为若普村村民发放现金缘何能创下这样的纪录?这与好医生集团近年来在中药材现代化种植方面的发力密不可分。据耿福能介绍,好医生集团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聚焦现代化,通过建设中药材现代化种植园区、推广中药材现代化种植技术、建设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厂等措施,将科技融入中药材种植全产业链,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在布拖县附子现代产业园区,村民驾驶现代化农机翻耕土地扛锄头变开机器  机械化耕作提效能“你要驾驭农机,也要爱护农机。”10月23日,耿福能来到好医生乡村振兴布拖附子现代产业园区,对农机操作手阿勒友沙嘱咐道。 语重心长的嘱咐,是因为如今的改变来之不易。以往,布拖县村民种植附子的主要农具是锄头,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经过好医生集团的多年努力,特别是近两年,该集团聚焦中药材种、收环节,先后投入30多万元购买各类先进农机,一改以往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附子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机械化耕种能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村民的劳动强度。”耿福能一直认为,要把村民的劳动强度降下来,才能激发他们种植附子的积极性。当天,他鼓励阿勒友沙在自己练好农机驾驶技术的同时,还要带动身边的年轻人一起学习,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放下锄头,握上农机方向盘。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右三)鼓励阿勒友沙练好农机使用技术对于降低劳动强度,村民吉耳么呷作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往翻耕土地需要靠人工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头顶烈日劳作一天后往往会觉得腰酸背痛,有了翻耕机之后,村民们就能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学习更多的种植技术。可喜的是,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质量。“以往人工种植总会有误差,机械化种植就更为规范。”好医生集团乡村振兴工作组常务副组长谢芳福介绍,在各类先进农机的加持下,实现了附子种植的精准播种、定量施肥、靶向喷药、均衡浇灌和适时采收。下一步,好医生集团将持续在机械化耕作方面发力,以附子现代产业园区为起点,向周边村辐射。种植户变新农人  系统化培训增技能良机配良技。在乡村振兴阶段,好医生集团不仅通过农机解放种植户的双手,更通过系统化培训来增加种植户的技能,以培养更多新农人。“你们看,在筛选附子种子的时候要注意……”近日,布拖附子现代产业园区迎来第二季耕种,马查力尔正在为乡亲们讲解如何科学筛选出好的附子种子。“这个小伙子很了不起!今年已经被聘为好医生集团乡村振兴工作组的员工,在附子现代产业园区担任技术指导。”说起马查力尔,耿福能满是赞扬,因为在短短几年间,马查力尔实现了从附子种植反对者到附子种植大户,再到附子种植技术指导员的身份转变。马查力尔正在指导种植户筛选好的附子种子为了培养出更多像马查力尔一样的种植户,好医生集团定期安排种植技术人员走进附子现代产业园区的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科学种植知识和实操技术,指导种植户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学会科学种田技术,带动种植户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中药材。近两年,园区为当地培训出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上千人次,有力推广了中药材现代化种植技术。目前,园区内已彻底改变了以前散种撒播的传统粗放种植方式,并正在推广边挖边种植模式,该模式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避免以往将附子堆放2个月再种而导致的发霉腐烂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由好医生集团与四川农业大学科研3年选育出的附子新品种——“凉附1号”也正在园区试种。“相比老品种,‘凉附1号’的抗病性更好、产量更高,试种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将逐步在布拖全县推广。”耿福能说。探经验变享成果  辐射化推广扩产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布拖附子现代产业园区是好医生集团在凉山创建的四大特色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之一。经过近2年的探索,在该园区形成的一系列现代化种植经验正在外溢,让布拖种植附子的村子从中受益。“比机菲拉,7.7万元!”10月23日,好医生集团在凉山州布拖县若普村发放附子收购现金,今年该村共种植附子270亩,总收入达114.28万元,创下了布拖县单个村、单季增收最高纪录。比机菲拉是今年若普村全村、布拖全县附子种植收入冠军,他还是若普村附子种植带头人,也是该村的老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若普村全村有92户通过附子种植稳定增收。比机菲拉现场领到7.7万元,成为今年若普村全村、布拖全县附子种植收入冠军若普村为何今年能脱颖而出并创造纪录?谢芳福告诉记者,这离不开布拖附子现代产业园区经验的辐射推广。在附子种植阶段,多次安排技术人员深入该村田间地头,传授推广科学技术,指导村民们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在附子采收阶段,技术人员及时指导村民们抢抓时间,科学采挖,从而确保“颗粒归仓”。“现场发现金就是为了让村民直观地看到种附子的确可以致富。”耿福能表示,好医生集团通过高于市场10%到20%的价格收购附子,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村民种植附子。若普村作为今年收成最好的村,仍有58户没有参与进来,还有很大的扩种空间。附子种植让村民增收布拖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欧才龙告诉记者,布拖属高寒山区,种苦荞、燕麦等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种附子是效益最好的,目前全县种植附子3500亩,亩产值最高可达1.2万元,因此扩大种植规模是具有可行性的,不仅能解决企业材料缺口,还能切实让村民增收。据了解,好医生集团从村民处收购的附子都会被运往集团位于布拖县的国内最大附子GMP饮片现代化加工厂。据该厂厂长耿忠介绍,加工厂每年可处理附子4000吨,目前已形成了从种植、加工、产品到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从村民处收购的附子经过几十道工序加工后,被销往全国。“由于集团的附子饮片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附子原材料还有一定的缺口,集团已将推动附子扩种提上日程。”耿福能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27
(记者 王若晔)凉山州会理市素有“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这里的石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国内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当下,正值石榴采摘销售季,各地客商云集。  跟着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记者走进位于会理市鹿厂镇白草村的万顷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分拣流水线上,红润饱满的石榴在经过选果、称重、装车后被销往东南亚等地,开启国际之旅。“目前,我们每年出口量大概有1万吨,营业收入约5000万元。”会理市万顷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左子文说。好产品卖不出好价?建设气调库打时间差  左子文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会理人,种植石榴已有30多年。他随手拿起一个软籽石榴,剥开果皮自豪地对记者说:“你看,我们会理的石榴多好。”  好产品也会遇到销售难题。“以前我们的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遇到行情不好,一年就白干了。”左子文说。  究其原因是因石榴上市时间集中,遇到积压,再加上没办法延长保质期,果农只能以低价销售。  为了保持果子新鲜度并延长保鲜期,多年前,左子文在经过多方考察后,开始建冷藏气调库。如今,一个集石榴分级拣选、在线交易、信息发布、仓储加工、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石榴交易中心和石榴拍卖交易市场已在白草村建了起来。  “这片农产品分拣场地有4万平方米,其中建了37间果蔬气调保鲜库,用于农产品冷藏仓储,可仓储农产品6500吨。”左子文介绍,气调库的运行调节了营销淡旺季,销售可打时间差。存放在气调库的石榴,亮度、鲜度都保持得很好,提升了果品市场价值,增强了产业优势。新鲜果品远销国内外产供销一体化助增收  解决了贮藏保鲜问题,意味着会理石榴将走得更远。然而效率低、渠道弱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农产品远行的道路。要想走得更远,还需串联起农业“产供销”整个链条。  在白草村万顷农产品物流中心,更大的面积用于农产品线下分拣、包装以及电商运营。这里已经入驻了10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物流中心的冷藏库、周转筐、钢货架、选果设备、叉车等都可提供给电商使用。  “一方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确保高品质产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收集用户信息,精准制定销售方案,建立果品标准,实现等级划分,多渠道销售。”左子文介绍。  配套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会理石榴拍卖中心、供应链体系等,促进会理石榴品牌文化的构建,也助推会理农产品建立销往全国甚至海外的渠道,线上线下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如今,从会理出发,满载石榴的冷藏车辆,经攀枝花、昆明等地,在西双版纳口岸出境,8天左右即可抵达泰国曼谷。  记者从会理市农业农村局石榴办获悉,会理已建成40万亩优质石榴产业带,今年产量达77.4万吨。会理将全力巩固提升省级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重点培育发展石榴全产业链,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推动石榴产业高质量、高融合发展,有力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27
(解超平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10月23日,记者从西昌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西昌市于日前开展了2023年安宁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8万尾鱼苗在安宁河“安家落户”。  据了解,此次放流的8万尾鱼苗,包含裂腹鱼4万尾,鲫鱼2万尾,鲤鱼2万尾,三类鱼苗经检验检疫合格,体长在5—15厘米左右,具备健康、强壮、质量好的特点。“鱼苗放流后,将为安宁河流域起到维护和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西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边成丽表示。  为推动西昌渔业资源恢复和保护,保持安宁河水生生物多样性,自2011年西昌首次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以来,西昌共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增殖放流齐口裂腹鱼、短须裂腹鱼等鱼种80余万尾。随着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安宁河水域鱼类资源日益恢复,水域生态平衡持续向好。  据悉,渔业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而增殖放流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西昌市贯彻落实“十年禁渔”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常态化巡查监管,持续推进岸线整治,加强非法捕捞行为打击力度,全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切实推动了长江禁渔工作取得实效,筑牢了长江生态保护屏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24
(川经瞭望记者 陈国盼)10月21日,木里在美丽的香格里拉湖畔举行“秘境天堂·寻梦香格里拉之源”农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向外界讲述木里故事、传播木里声音、呈现木里之美,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里、走进木里、感受木里、爱上木里。推介会现场木里区位优势突出、生态地位重要、资源禀赋富集、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壮美,是“香格里拉”核心区、茶马古道支线重要节点,有“人间花园·藏情木里·世界香格里拉之源”的美誉,是英国著名作家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香格里拉”的原型。这里是绿色特色美食荟萃的“聚集地”,现已申创“四川扶贫”商标12个,有机转换认证5个,地理标志1个,培育农村产品和乡村旅游品牌20余个。这里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人文特色风情浓郁、绚丽多彩。藏传佛教文化、纳西东巴文化、雍仲苯教文化、摩梭母系文化等在这里熠熠生辉、交相辉映。这里有世界级的自然风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被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规划核心区。依托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特色产业,木里县围绕“大香格里拉特色文旅经济带”建设,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模式,以文促旅、以旅助农、以旅兴文。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发展“1458”计划和“旅游+”发展工程,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康体教”,优化“农文旅”发展布局、塑造内涵品质、提升发展能级,全方位融入国家“大香格里拉人间乐土线”、全省“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精品线”、全州“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佳旅游目的地”,不断擦亮“世界香格里拉之源”的金字招牌。推介会上开展了路虎联盟自驾游车队发车仪式、“万人锅庄舞动大美木里”、马术表演、农特产品展销及农用机械展销活动、赛马活动等。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23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 杨光洪)截至2023年10月中下旬,会理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检测站、农安股等相关业务技术部门牵头圆满完成2023年度全市粮食主导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粮食作物抽检据悉,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检测站于2019年通过了种植业产品的双认证检测资质,能够科学规范的对市域主导粮食作物产品开展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残留抽样检测。 玉米检测样品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粮食作物生产重点乡镇及3个省州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粮食作物安全监测抽检工作,总计抽检了30 批次、43个粮食作物样品,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及马铃薯,所有检测参数项目均为合格。会理“高寒稻”引种筛选测产验收此外,为确保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开展了“三棵菜(芹菜、韭菜、缸豆)”及重点畜产品的抽样检测工作,本年度监管检测未发现不合格产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检,全力把好市域主导农产品绿色生产关、市场准入关和人民“进口关”三道关口。将全市35个省、州、县(市)级种养现代农业园区的绿色生产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三品一标”高标准考评创建园区、指导生产,认真践行大食物观、更好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0
韩庆龙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老表,给你送来两箱蜜蜂,我教你怎么养蜂增收!”10月15日一大早,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来到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千万贯村,为当地村民免费发放近百箱蜜蜂,帮助村民通过养殖蜜蜂增收致富。  雷波县地处川西高原边缘和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地带,山高、谷深、草绿、花多,一年四季皆有蜜可采,为发展蜜蜂养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杨明显(右一)为当地村民指导养蜂技术。  “我们请川农大养蜂专家来实地考察,发现我们村花种丰富,蜜源充足,适合养蜂。”石板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韩庆龙介绍,在雷波县农业农村局帮扶下,石板滩村申报“以种粮为核心,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产业帮扶示范项目”已经获批立项,下一步将在开展种植荞麦、油菜、苜蓿等蜜源型粮食作物基础上,谋划实施养蜂产业,将小蜜蜂做成大产业。  “蜂箱要注意防晒避雨,一定要注意蜂箱的清洁卫生,要定时查看里面有没有病虫。”在蜜蜂养殖户吉日支尔家,杨明显耐心地为他讲解养蜂的注意事项。  吉日支尔已经70多岁,体弱多病。“之前一直在养蜜蜂,但是不懂技术,产量质量都不高。后来在川农大专家的指导下,蜂蜜的产量质量都提高了不少,一年光蜂蜜都能额外增加两三万元收入。我是我们村养蜜蜂养得最好的!”吉日支尔自豪地说。  “今后,我们将继续采取定期集中培训或一对一技术帮扶措施,让养殖户们熟练掌握养蜂技术,助力他们增收。”杨明显说。  对于养殖户关心的蜂蜜销售问题,石板滩村也已经提前谋划。“除了养殖户自产自销外,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对接各帮扶单位进行消费帮扶。”韩庆龙介绍,“我们还对接了县农业农村局,目前县里正在筹建蜂蜜加工厂,届时对蜂蜜的需求量将会更大,让养殖户家的蜂蜜不愁销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9
 (记者 陈国盼)近日,凉山州布拖县俄里坪镇合洛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一目标,自觉顺应群众期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入户走访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走入田间地头、与村民聊生产、拉家常,实打实收集群众需求。对饮水安全、收入、外出务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及家庭实际困难等,逐户建立完善家庭档案;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入户调研,逐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急难愁盼问题,共收集到各类困难问题8件,并就人居环境、移风易俗、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技能培训、防漏测失帮、控辍保学、防汛防地灾风险、安全生产等当前重点工作进行搜集发展建议7条、“微心愿”30个。同时,从细微处寻找突破口、按照有影响、能办到、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坚持送服务上门,完成帮助群众申报残疾证、顶梁柱健康公益保险理赔、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奖补、农业生产奖补、开各种证明等实事好事100余件。“入户走访工作帮助我们明确工作方向、工作目标。”西昌学院派驻布拖县驻村第一书记沈小强说,通过走访入户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坚定了大家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和信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10月16日,盐源县华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800多亩马铃薯已经到了收获季节,其中5亩地种的是今年引入的新品种“川凉芋17”,它的产量表现让合作社负责人陈华充满期待。  就在不久前,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组织省、州有关专家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芋17”进行现场测产。该测产田块在原种扩繁全田实收测产下,亩产达2874.56公斤,创下凉山州高产纪录。  除了高产表现,“川凉芋17”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抗病性、抗逆性较强,优良的品种特性也得到了专家组认可,专家组一致建议进一步加大该品种种薯扩繁与示范推广力度。据悉,该品种将于近期申请国家品种登记,将解决凉山州马铃薯品种老化、种性退化的痛点,为凉山州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种保障。“川凉芋17”测产现场。原种扩繁测产新品种创凉山州高产纪录  时间回溯到9月27日上午,专家组在喜德县冕山镇尔思村对“川凉芋17”原种扩繁全田实收。在一台马铃薯配套收获机的高效作业下,一垄垄红皮马铃薯被挖出,工人们随后将其拾进袋中。人机配合下,最终收挖1.35亩,实收原种3939.75公斤,按1.5%扣除杂质后折合亩产2874.56公斤。凉山州农业农村局以及会理、喜德、昭觉、越西、美姑、普格、盐源等马铃薯主产县有关人员70余人参与观摩。  “种薯使用脱毒原原种,在今夏持续干旱条件下,还能取得这样的高产殊为不易。”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凉山州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刘绍文研究员介绍,一般情况下,使用原原种栽培取得2000公斤左右的产量就已经算是较高水平。  何为原原种?即采用马铃薯脱毒核心茎尖无性系筛选方法生产出的微型种薯,主要用于原种扩繁。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建军介绍,我国现行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多为三代种薯体系,以试管苗或试管薯在温、网室防虫隔离条件下,无土栽培生产重量2克-5克的微型种薯(第一代,原原种),进而在隔离条件较好的高海拔或冷凉地区,以微型薯为种薯进行田间扩繁,生产原种(第二代),再以原种为种薯在相似地区生产一级原种(第三代)。  “微型种薯(即原原种)的种性最纯,生产出的薯块性状最接近品种原始性状。”刘绍文说,但实际生产中基本不用微型种薯生产商品薯,从投入成本来看,如果用微型种薯生产商品薯,一亩地需要微型种薯5000粒,单粒成本0.5元左右,一亩投入成本在2500元左右,而用原种(第二代)生产商品薯,需要450—500斤种薯,种薯成本在850元左右。用生产种(第三代)生产商品薯,需要450—500斤种薯,种薯成本在550元左右。  从生产出的商品薯性状来看,微型种薯个头小,生产出的商品薯往往个头也较小,不受市场青睐,商品价值较低,远低于用一级原种生产出的商品薯。综合考虑下,微型种薯只用于原种扩繁,而日常中用一级原种生产商品薯。  “用一级原种来生产商品薯,该品种产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预计能达到每亩3500公斤以上。”刘绍文说。“川凉芋17”现场称重。新旧品种更替马铃薯产能提升空间巨大  作为凉山州传统优势农作物,马铃薯是当地二半山以上地区最重要的粮经作物。据悉,目前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面积240万余亩,当前主推马铃薯品种为“青薯9号”,推广多年以来,品种单一,加之种植户有自留种的习惯,品种种性退化严重。刘绍文说,当地迫切需要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抗马铃薯晚疫病、食味性好的高产品种,优化品种结构。  “薯类增产潜力巨大,提升几十个百分点甚至成倍提升都有可能。”胡建军说,目前全省马铃薯平均亩产在1.3吨左右,凉山州平均亩产1.5吨,北方平均亩产达到4—5吨,产量提升空间巨大。  “马铃薯性喜冷凉,在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胡建军说,凉山州的冷凉气候资源,让当地马铃薯产业拥有天然优势。“提升产量,首先是选好品种,其次要加强田间及肥水管理。”  “ 川凉芋17”顺 势 而出。据悉,凉山州农科院于2013年以“红云”作母本,“布乌芋”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实生籽,2014年实生苗培育获实生薯,之后陆续完成选种圃筛选、株系品系鉴定、品比试验、新品种评价联合试验、抗性鉴定等。凉山州农科院四川薯类创新团队高原山区专用型品种选育岗位专家、“川凉芋17”选育主持人徐成勇透露,“川凉芋17”已完成育种程序,预计明年进行品种登记,然后就能大面积推广。  据悉,该品种属中熟类型,植株生长势强,高抗晚疫病、轻花叶病毒病、重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抗逆性较强,食味佳、品质优。  徐成勇介绍,该品种推广潜力巨大,能适应海拔1300米~3000米区域种植。水肥充足条件能促其丰产,高产可达每亩3吨以上,干旱缺水条件下也能充分发挥品种抗旱特性,保证稳产。并且,该品种田间植株抗晚疫病,抗病毒病,田间退化缓慢。  据悉,该测产田块位于喜德县冕山镇尔思村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核心示范区,9月25日,同样在该示范区,凉山州农科院选育的另一个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川凉薯10号”进行了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2713.3公斤。“‘川凉芋17’和‘川凉薯10号’两个品种都属于口感好、食味性好,且高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能有效改善凉山州马铃薯品种结构,具有很大推广潜力。”刘绍文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高产、再高产、超高产,向水稻亩产“天花板”无限趋近,10月14日,四川凉山州德昌县的一块稻田给出新答案“1251.5公斤”,当日,位于该县麻栗镇阿月村实施的“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示范项目”测产验收,得出的这一数据意味着,超级稻百亩连片单季产量世界纪录被刷新。测产现场  超级稻超高产是袁隆平身前亲自带队攻关的目标,2018年组建了全国超高产攻关团队,各地科技人员团结协作、联合攻关。“5年时间,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今年全国布设三个超级稻超高产攻关示范点,其中云南蒙自示范基地此前测产达1186.00公斤,贵州示范基地尚未验收。今天在四川德昌率先突破水稻1200公斤,实现了袁老未竟之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难掩激动。  这次突破为何发生在四川稻田?负责项目实施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甦说,5年来,团队人员在攀西地区咬定目标“死磕”。2018年,亩产1116.3公斤;2019年,亩产1090.2公斤;2022年,亩产1132.2公斤,“今年亩均产量终于突破1200公斤,太难得了!”彭甦说,这样的高产数据,既是坚持攻坚克难的结果,也与今年选用的水稻品种和高效栽培模式有很大关系。  据介绍,该示范田面积为110亩,“今年首次选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粒两优8022’,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潜力大,稻米品质达2级标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李建武指着田间说:“像最近的大风天气,田间未见倒伏,还体现了较强的抗倒伏性。”测产现场  栽培管理方式也是高产的另一重要原因。今年,项目基地不再由单家独户种植,而是交由8个村股份合作社组建的公司统一生产管理。“我们严格按照栽培技术方案全程精细化管理,再加上年景好,风调雨顺,水稻长势喜人。”麻栗镇大坝村党委书记肖亮介绍。  安宁河谷拥有较好光温热和充足水源条件。当天,一夜秋雨后天空放晴,湛蓝天空下连片金灿灿的稻穗迎来“交卷”时刻。装载水稻的收割机,一趟趟地驶到田坎边卸下满仓的稻谷。“太多了,太多了,装不下啦!”村民蒋建平笑着说。  稻田上空高架动车疾驰而过。未来,种在安宁河畔的这枚超级稻高产的“种子”还将生生不息,一直向前,夯实“天府粮仓”根基,示范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水稻产量不断攀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6
(记者 何勤华)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凉山州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培训会获悉,该州制定了《全州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6年,凉山州力争建成万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个,2000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7个,林果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  凉山州森林草原生态资源丰富,林草生态资源面积占全州面积的80%以上,蕴含着巨大的土地潜力、资源潜力、物种潜力和社会就业潜力。  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凉山将通过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华山松森林质量提升,发展油橄榄、油茶、花卉等特色产业,推动花椒、油橄榄、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仿野生菌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  同时,凉山还将积极发展“休闲林业”,兴办“森林人家”“湿地观光”等森林旅游业,不断提升森林旅游品牌,将森林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08
(王世良 黄静 记者 何勤华)9月26日,会东县粮烟现代农业园区官发粮烟融合示范园区,烟叶采收进入尾声,田间地头仍然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忙着给烟地里套种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进行田管。  “我们合作社积极响应‘粮烟融合’政策,今年在园区种植的100余亩烤烟,全部套种了黄豆、玉米、油菜等。现在都已经出苗了,长势很不错。”会东县祥云烤烟综合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张文银说。村民在烟田里套种粮食作物。 王世良 摄  近年来,会东稳步推进粮烟融合发展,科学有序开展轮作、间作、套作,力争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今年我们印发了粮烟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统筹涉农资金,在全县8个乡(镇)打造10个‘烟+玉米、大豆、荞麦、麦类、豌豆、油菜’示范片。”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学明说,该县对示范片范围内的种粮农户免费给予种子补贴,带动全县19个乡镇(街道)实施粮烟融合12.98万亩,预计增加烟农收入2亿元以上。  示范成效也开始显现。看到园区的套种作物长势好,会东县鲹鱼河镇笔落村村民李洪兵盘算着在自家的50亩烤烟地里套种一些大豆、玉米,增加收入。  到“十四五”末,会东力争实现粮烟融合发展30万亩,预计每年增加粮油产量7.5万吨,增加烟农收入3亿元以上,让烟农“钱袋子”鼓起来,“米袋子”满起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  杨敏 文/图)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重要指示精神,会理市农业农村局重拳治理“三棵菜(缸豆、芹菜、韭菜)”及部分主导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会理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监工作组到乡镇督查指导相关工作在“三棵菜”专项治理工作中,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三措并举。在宣贯上加把劲。重点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将新法宣传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贯穿到日常巡查、追溯、质量抽检、执法办案等工作中,做到专题宣传全覆盖,市、乡镇(街道)、村组各级均按要求开展专题培训并落实公示栏宣传、标语宣传、媒体宣传等规定工作。在提升上下功夫。聚焦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进一步整合行业精锐力量开展抽样检测、定期巡查、靶向督查和分类培训指导,确保全程“依法治理、规范操作、推进有力、落实到位”。在“准入”上严把关。严审严查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加强合格证开具和核发的审核把关,跟进开展重点监管区域和责任主体的常态巡查、例行检查、定期抽查(抽检)及专项整改整治,确保生产经营主体全程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安全达标上市(销售)。会理市农业农村开展“三棵菜”随机抽样检测工作与此同时,会理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豇豆、韭菜(黄)、芹菜和柑橘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域实际制定了“三棵菜”及其它主导农产品的重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市-乡镇(街道)-村组三级网格体系联防联控,全面加强早期防控管理和动态监测处置,大大降低重点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目前,会理市农业农村局农产质监技术部门多批次随机抽取“三棵菜”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率达100%,未发现不合格产品。为保证舌尖上的“三棵菜”质量安全,会理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业务技术部门深入开展“回头望”和上半年专项工作总结,质量安全监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8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马武帅  陈宏 文/图)“国庆”“中秋”双节将至,近日会理市残联按照惯例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本次活动共计看望慰问了60名残疾人,为他(她)们送去了月饼、牛奶、食用油等生活需品。为了解实情破难题、聚焦问题办实事,市残联领导与基地、中心的负责人、残疾人代表举行了座谈交流会。会理市残联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开展节间走访慰问活动慰问走心。会理残联高度重视“扶志、扶智、量服、促就业”相结合,始终坚持“因人对症施策破题”和“扶优扶强树标杆”的指导思想,引领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克难破题树信心、积极主动谋出路寻就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和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会理残联集中统一开展残疾人心理疏导、感化教育和就业创业咨询指导、孵化扶残创业项目、助残脱困防致贫的重要载体,自建成以来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慰问活动期间,市残联领导深入解读了残疾人最关心关注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及其它优惠政策,引导残疾人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努力掌握一技之长,朝自主创业就业的光明前程奔赴。目前,我市树立了一批残疾人创业标杆榜样。其中,残疾人林某在电商行业、阮某在律师行业中做出了超越绝大部分正常人的好成绩,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了会理众多残疾人心中的“霾”,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量服”工程支持及残疾人组织引领、实用技术培训、岗前技能培训走上新岗位、开启新生活。会理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助残就业项目:仿真插花手工制作扶残走实。2023年度,会理市完成35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残疾人创业就业铺路搭桥。拟投入153万元灵活就业补贴,资助600名以上残疾人居家创业就业谋致富。拟投入20万元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为残疾人量身打造“梦想起飞的地方”。拟投入专项资金57万元,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工程,将关心关爱送达最需要的残疾人家庭。拟投入专项资金43万元,完成302名残疾人托养服务,为300余个困难残疾人家庭减负排忧保稳定。拟投入专项资金15万元,开展残疾人全民健身和文化宣传等公益活动,以文化振兴赋能扶残事业。目前,“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落实中。会理市残联在城北街道三元村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节间走访慰问活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8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 杨敏 文/图)重拳整治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会理市农业农村局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农产质量监管规范,牢牢把握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关键农时节,以“五个坚持”织密织牢全市豇豆农药残留监管安全网。坚持党建统领抓长效。市级和乡镇(街道)两级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牧专干和村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班,针对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及时开展自查摸排并建立问题整治台账(清单),市级农产质监技术队伍牵头跟进缸豆产品质量检测及质量安全评价工作。以抓严党政统领、抓实专班运行的工作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落地落实见效。会理市农业农村局专班工作组开展缸豆质量安全现场检测工作坚持制度保障抓规范。遵循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相关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印发《会理市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方案》、《豇豆经常检出农药问题清单》及《禁限用农药名录》,要求全市党政干部、农牧干部加强学习宣传,严格落实《清单》和《名录》宣传到村、到组、到户的工作责任,确保实现专题培训全覆盖、专责监管到人头、专项检查到个户到地块的总目标。全程实现依法依规、有章可循、规范管理。坚持多级联动抓稳控。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农产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整体统筹,及时组织乡镇(街道)监管队伍全面开展自查摸排,进一步细化明确乡镇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的职能职责,全面掌握属地豇豆种植户基本情况,将其全数纳入监管名录,逐一建档立卡,进一步实现田间生产建档管理、规范管理。坚持双线宣传营氛围。与时俱进推行“网+科普与普法”双线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同步、线上为主”扩大专题宣传效应。鼓励业内干部利用自媒体(微信群、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开展专题科普与普法宣传,同步开展到乡镇、到村组、到现场的宣传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宣传覆盖面和群众知晓率,大力营造妇孺皆知、人人参与的豇豆农药控残攻坚好氛围。坚持到位监督筑防线。始终保持动态监督、精准监督高压态势。市农业农村局农产质监工作小组针对市域豇豆种植乡镇的规模种植区(户)及豇豆产品经营主体展开“靠前监督”,一方面通过前置宣传与督查指导打好“预防针”,一方面通过定期、动态抽检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严督实导深入推进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守住全市缸豆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27
赵飞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最高亩产达到3292.05公斤,创高产纪录。”9月21日,记者从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获悉,由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佩华研究员主持的“优质马铃薯新品种—西芋7号—及配套栽培技术”在普格县花山镇顺利通过了由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工作。“西芋7号”马铃薯。  “西芋7号”高产栽培攻关试验在凉山州普格县花山镇东方村实施,形成了以“选用良种、减密壮株、平衡施肥、综合防病”为主要内容的“减密壮株强化”实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测产验收结果显示,该技术模式下种薯用量减少41%,肥料施用量减少29%,药剂施用量减少49%,节种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在东方村和高峰村平均亩产2822.63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3292.05公斤,创造了四川省高山优质马铃薯大面积高产纪录。  专家组认为“西芋7号”为四川省近年来选育出的突破性优质马铃薯品种,建议在马铃薯产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西昌学院副院长曲木伍各教授表示,希望加强“西芋7号”良种繁育、推广,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普格县预计在3年内建立一个2000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将‘西芋7号’在全县适合种植的10多个乡镇进行推广,预计推广面积超5万亩。”普格县副县长曲木日沙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7
刘雨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秋分已过,丰收的乐章在各地唱响。9月的越西县,到处弥漫着苹果的香甜。  位于越西县河东乡河东村的龙幺妹家庭农场的苹果园,在硕果累累的苹果树间,还透着一片金黄。走近一看,原来在苹果树行间,间作了一行行大豆,一株株大豆植株上挂满了黄绿色的豆荚。  “今年已经是我在苹果园里种大豆和绿豆的第三年了。一亩果园大豆和绿豆的产量都在100公斤左右,效益很不错。还有一个好处,种了大豆或绿豆后,杂草少了,除草成本低了不少。”龙幺妹家庭农场负责人耿学云告诉记者,他计划明年继续在苹果园间作大豆和绿豆。叶鹏盛(中)介绍经果-豆复合种植增粮增效模式。 受访者供图苹果加豆子新模式到底有啥好  一开始让耿学云在苹果园里种粮食,他有点顾虑。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大豆产业技术服务团首席专家叶鹏盛为他提建议:“幼果林头两年产量低,为什么不试一试间作大豆和绿豆呢?”  耿学云觉得有道理,于是在专家技术指导下先小面积“做实验”。幼果林间作豆类的第一年,产量就给了他惊喜:幼果林亩产1000斤左右苹果;大豆和绿豆都是浅根系作物,对苹果没有负面影响,还能多收一季豆子。  他发现,豆类作物根系具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理化性质。此外,在豆类作物封厢以后,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节约除草等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经果-豆复合种植增粮增效模式能够合理利用地力、空间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经作物争地矛盾,在保证经果产量、质量的同时,增加豆类粮食产量。  就这样,经果-豆复合种植增粮增效模式在耿学云41亩苹果园中铺开。果园正常投产后,亩产量达到4000—5000斤左右,亩产值能达到2万元以上。大豆与绿豆收获了,还能保证一家人和牲畜的口粮。  为促进经果-豆复合种植模式在越西的示范推广,9月22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绿豆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研究岗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越西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举行了经果-豆复合种植增粮增效示范现场会。破争地矛盾果豆模式提供新思路  “有限的耕地面积使得经果与粮食作物出现争地矛盾,这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省农科院经作所专家曾华兰告诉记者,该模式具有增加豆类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生态控草和有机固氮等功效,为解决争地矛盾提供了解题思路。  省农科院经作所豆类团队长期致力于经果-豆复合种植增粮增效模式相关品种选育及相关技术研发。团队育成了“川豆155”“川渝绿2号”等一系列大豆、绿豆新品种。  团队针对越西县苹果园、平昌县茶园、仪陇县桑园等不同经果林,在行间开展了适宜间套作的大豆与绿豆新品种筛选、播期选择、栽培模式、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等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探明不同模式下对经果、土壤的影响,明确了经果-豆间作复合种植的增粮增产效果和提质增效机理,为四川经果-豆复合种植增粮增效模式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测产结果表明,越西苹果园内套作大豆、绿豆,果园亩增加大豆或绿豆产量均在90公斤以上。在平昌县金宝街道八庙村茶-大豆/绿豆复合种植模式下,每亩茶园可增收大豆或绿豆65公斤以上;在仪陇县铜鼓乡龙家店村蚕桑-大豆/绿豆复合种植模式下,每亩桑园可增收大豆或绿豆60公斤以上。近3年,已在成都、凉山州、巴中、南充等地示范经果-豆复合种植模式5万余亩,辐射带动60万余亩,促进了果园或茶园增粮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7
◎2016年,西昌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截至目前,西昌已有“两品一标”农产品证书27个,今年还将启动8个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目前西昌已有450家企业主体入驻国家追溯平台,附带上市农产品3500吨。(四川农村日报讯 解超平 刘永嘉 余洪)从“吃了吗?”到“吃得健康吗?”当下,食品健康越来越受关注,“绿色”“有机”已成为放心农产品的代名词。老百姓的生活要求从“民以食为天”的基本需求,逐渐转变为“食以安为先”的时代追求。  西昌,阳光的代名词。当地葡萄、石榴、蔬菜等农特产品在三农领域颇具盛名。让农特产品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一架马车”,其质量安全监管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关乎消费者吃得放不放心,也成为了当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阳光玫瑰。一张小证,关乎一条大产业链  刘永嘉从2019年进入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几年时间下来,他对当地农产品质量发生的变化有这几方面感受:“追溯体系更完善、监测能力有提升,‘两品一标’农产品更多了。”  有一个情况让他感到欣喜:“现在农户会主动要求贴证,这一个小证,关乎到一条大产业链的发展。”刘永嘉口中的“证”是什么证?据介绍,国家层面有着明确法规,要求企业、合作社等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大型经营组织执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以起到保证食品安全的作用,这是农产品进入百姓餐桌的最后一道质量监管防线。  但西昌的农业经营组织非但没有将其视为农产品交易的障碍,反而却对这个证“情有独钟”。“现在,不仅是大型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社,小农户也会主动要求我们给他贴证,这是对西昌农产品的保护。”刘永嘉说。  宋雪琼在西昌经营家庭农场种植了100多亩葡萄,最近她刚刚学会打印承诺达标合格证。“办理很简单,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检查了我们的资质后,教会我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办理、录入、打印承诺达标合格证。”宋雪琼介绍,西昌葡萄在市场受欢迎,外地客商采购葡萄对贴了合格证的葡萄更认可。“有了这个合格证,我们的产品品质才有保证,对西昌葡萄产业发展有帮助。”宋雪琼表示。西昌葡萄种植户在田间劳作。多措并举,检测能力大提升  2016年,西昌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近年来,西昌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强化过程监管,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主体尽责、全民共治”的长效工作机制,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三大体系,形成了“产、管、销、追”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在全市基本形成了“监管责任落实、条件保障到位、机制体制完善、执法措施有力”的工作体系,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进一步增强。  “设备、人员配置提升都比较大,从前检测不到的数据,例如重金属指标,现在都能实现检测了,监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刘永嘉表示。不仅如此,西昌还制定印发《西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了“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市已建立乡镇(街道)网格24个、村级网格144个。  另外,西昌还大力推广追溯体系。督促西昌市国家级、省级农业专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系统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授权主体及重点生产主体等全部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进行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信息录入。截至目前,西昌已有450家主体入驻国家追溯平台,录入交易信息1.36万条、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0.8万张,附带上市农产品3500吨。  “我们将夯实基层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老大难’问题,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执法频次,对蔬菜、畜禽、禽蛋、水产品中使用禁用、停用药物及农药兽药隐性添加、生猪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2
(记者 何勤华)8月22日,首届“菌王之乡—藏情木里”松茸节活动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博窝乡举办。来自木里县7个乡镇的优选松茸在展台上一一摆开,现场嘉宾根据松茸的品质、尺寸、重量进行打分评选,最终博窝乡参选的松茸摘得桂冠。此次评选出的“松茸王”长约30公分,重达2公斤。  本次松茸节从8月22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为期40天。木里县有着绝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民族文化,而且林下资源极其丰富,境内的松茸产量大且品质高,被人们誉为“菌王之乡”。博窝乡正是当地松茸主产乡镇之一。  博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利勇介绍,松茸是博窝乡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预计今年博窝乡松茸产量在40吨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来看,预计全乡能凭借松茸收入700万元左右。”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8
(记者 何勤华)“一次援彝行,一生援彝情。”8月22日,乐山市第三批对口帮扶美姑县干部人才工作队原领队余江告诉记者。当天,凉山州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总结表扬大会召开,对81名凉山州乡村振兴“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51名凉山州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通报表扬。  过去两年,和余江一样,6844名各级各类帮扶干部人才为凉山倾情奉献、接续奋斗,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每一名帮扶干部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们是凉山的宝贵财富,凉山会记住他们。”凉山州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这份恩情20多亿元帮扶资金投入凉山  各级各类帮扶力量,被凉山视为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两年,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时代战略,广大帮扶干部聚焦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移风易俗、生态建设等重点内容,谋规划、找项目、强落实、助振兴。  乐美鞋业是乐山对口帮扶援建的项目,主要解决美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余江说,通过帮扶乐美鞋业实现了从生产“小产品”到助农增收“大产业”的转变,员工从最开始的290人扩大到1100人,发放群众务工收入累计达5000万元。  此外,广大帮扶干部还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开展劳务协作、稳岗就业。仅2022年,全州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就达134.65万人,实现务工收入317.8亿元。  为了让凉山州群众的病痛得到更好的医治,浙江省宁波市的36家医院与省内29家医院先后“组团式”帮扶凉山州11个乡村振兴重点县人民医院,将经验、技术、管理等倾囊相授,引进一系列新技术,攻克一系列老难题,培育了一批“不走”的骨干人才。  不仅如此。“两年来,浙江省驻凉山工作队累计落实协作资金19.5亿元,有序推动协作项目556个。”浙江省驻凉山工作队队长陈坚军说。  据统计,两年来,帮扶干部们坚持“帮所能、受所需”,先后协调投入帮扶资金20.7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972个。聚更多力量帮扶“接力棒”交接完成  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凉山新一轮帮扶干部已经轮换到位,将接好“接力棒”。  8月初,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李凯和新任第一书记刘国富开始了工作交接。李凯将自己的驻村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刘国富,带着他走村入户,了解村情。“乡村旅游产业要发展巩固,三河村的独特彝族传统文化值得进一步发展,西门塔尔牛的养殖业还要拓展……”刘国富的小本子上,近期的工作重点已经记录得满满当当。  普格县五道箐镇采洛洛博村第一书记贾云鹏将继续留任。他说,今后采洛洛博村将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建设集乡村游、农研学、亲子泛营地三重旅游目的地功能为一身,可观赏、可游玩、可研学的乡村田园美学风格农业种植区,吸引更多游客来感受田园的乐趣。  8月23日至8月25日,喜德县新一轮驻村帮扶干部全覆盖集中培训班举办,全县新一轮255名驻村帮扶干部参加培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培训重点,让驻村帮扶干部对接续帮扶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新一轮帮扶干部,将在接续帮扶中,聚焦“三类人群”开展常态化监测,全覆盖、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全力抓好产业就业促增收,带动脱贫群众多渠道就业增收;同时积极对接县乡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壮大特色种养业及加工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8
(记者 何勤华)8月2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铁柳镇长冲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在打扫村边道路及周边卫生死角。走进旁边一户农家小院中,院落宽敞干净,物品摆放有序,厨厕干净清爽。“自从美丽乡村行动开展起来,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了。”长冲村村民李帮友说。  农村人居环境,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衡量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响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6月21日,凉山州委、州政府出台《凉山州“美丽乡村”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以集中攻坚态势彻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塑造民族地区乡村新风貌。  两个多月来,全州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5%以上的场镇、道路白色垃圾基本清理完毕,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整治,健康文明新生活正成为新风尚。会东县铁柳镇长冲村。 王舒燕 摄抓重点 集中攻坚整治环境卫生  近年来,凉山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和完善。然而,一些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更新。崭新的院落里,灰尘满地、杂物乱放的场景并不罕见。  《工作方案》提出,通过聚焦“集中攻坚整治环境卫生、梯次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化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三个重点,建立健全“清洁清扫、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整改巩固”四大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强州战略和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推动集中攻坚,凉山州对全州304个乡镇(街道)、2377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自查和整改,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同时每月开展州、县、乡三级“美丽乡村”行动专项评比,将专项评比结果纳入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梯次补齐短板,凉山州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大排查,围绕垃圾处理体系、污水处理体系、农村厕所革命等,建立农村基础设施补短项目清单,统筹多方面资金推动整改提升。  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凉山州举办移风易俗文艺巡演和移风易俗短视频大赛,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码上举报”二维码和举报电话,做到农村户户上墙,确保群众知晓率达到100%。  8月3日,普格县特兹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辖区所有半专业打火队、巡山护林员都领到一项新任务:即日起到明年1月,要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参战员、宣传员、监督员、巡逻员。  布拖县结合县域情况,持续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帮扶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厕所、建厨房;开展万人大扫除行动和“小手牵大手”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找问题 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  “美丽乡村”行动启动以来,凉山州组建“三农”重点工作暗访督导组,赴各县(市)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通过日通报、周曝光、月拉练等方式,推进美丽乡村行动落地落实。  从6月开始,凉山从州委农办、州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了8个暗访组,围绕美丽乡村行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开展暗察暗访,找准问题。  同时,该州每周召开的视频调度会议上,将暗访组找出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曝光,要求相关责任人员作深刻检讨。  此外,该州还每月选取美丽乡村行动重点工作总体进度滞后的2至3个县(市),由州委或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召开现场会,带领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一起解剖“麻雀”,找出问题症结,拿出解决办法。  “第八督导组一行4人,在昭觉县暗访督导期间,共走进10个乡镇、18个村组,发现多个美丽乡村行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会通报后,督促整改的问题达90%,剩余问题正持续整改中。”第八督导组组长尹洪俊说。  “通过在曝光会上检讨,倒逼他们把工作做实。”第二暗访督导组组长吕杰表示,暗访组对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提醒、通报、曝光等形式将问题反馈给地方单位和有关个人,并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督促整改落实,适时开展回访。看变化 同心建设美丽乡村  在一次周曝光会上,冕宁县泽远镇东方村村民支铁(化名)家的脏乱差情况出现在画面上。暗访组了解到,支铁家有两个女儿在外务工,家里也饲养畜禽,经济属于村里中等水平。但他还是保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对黢黑的地面、低矮的吊顶、杂乱的畜棚并不在意。  美丽乡村事关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为重要。泽远镇和东方村的基层干部一方面为支铁做思想动员,另一方面也协调资金和人员,帮他家做初步翻新整理。  如今,支铁家的低矮吊顶已被拆除,黢黑的地面换成了崭新的地板砖,院里杂乱的木质畜棚也变成了两间宽大的畜圈。崭新整洁的环境触动了支铁,他开始盘算着自己翻新院子的围栏,“用小栅栏重新围一围,既可以种点菜,也更整洁美观。”  6月30日,昭觉县则普乡人居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同样被曝光。从这一天起,则普乡成立党员先锋队,在乡党委书记阿生优吉的带领下进村入户,开展全面自查,边查边督边改边宣传。短短一个月后,则普乡的一个个村庄都焕然一新。  目前,全州已投入2023年度各级财政衔接资金4.6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设备补短项目143个。从安宁河沿岸到二半山区,在凉山大地上,正逐步凝聚起“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源源动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0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