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 摄11月24日,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黄泥村的农民在晾晒红薯粉条,准备销往外地市场。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黄泥村村民正抓住晴好天气加工和晾晒红薯粉条,变“冬闲”为“冬忙”。目前,全村年生产手工粉条60余万公斤,销往重庆、成都等地,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已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粉条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6
四川新闻网消息(邱海鹰   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四川省华蓥市高兴镇脱贫村高坪村针对地处高山、日照充足、宜种水果的山坡地较多的情况,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的480多亩矮化、果大、丰产的高山脐橙,今冬获得丰收,预计人均增收6000余元,既盘活了土地、绿了山梁子,又确保了当地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返贫。11月24日,四川省华蓥市高兴镇高坪村的村民在采摘利用山坡地种植的高山脐橙。11月24日,四川省华蓥市高兴镇高坪村的村民在采摘利用山坡地种植的高山脐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5
(冉金鹭 记者 李全民)采收、分类、装袋、称重……11月23日,广元市朝天区水磨沟镇菜坝河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收获景象。“天麻收益高啊,现在每亩产量能达到4000斤左右。”菜坝河村天麻种植大户王兴政一边挖天麻一边高兴地说,“我家种了四亩左右,年收入10多万元呢。”采收现场,天麻产量喜人天麻作为名贵中药,可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几年购买天麻用于食疗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种的天麻不仅批量售卖给客商,还零卖给游客,有时也通过网络销售。”王兴政说。近年来,水磨沟镇菜坝河村依托区位优势和适宜的气候环境,把发展中草药种植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产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天麻种植。小小天麻,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金疙瘩”。天麻售卖,种植户喜笑颜开走进菜坝河村4组的天麻种植示范基地,黑色的天麻种子培育大棚沐浴在初冬的暖阳下,大棚里,厚厚的树叶覆盖着湿润的沙土,小心刨开沙土,就可以看到带有白点的天麻种子。“基地预计年产天麻零代种子4000余斤,带动55户种植林下天麻10万余椴。”菜坝河村支部副书记王兴清介绍,2020年,该村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整合优势资源,总投资80余万元,建成天麻种植基地2个,新建天麻种子培育大棚1100平方米、配套加工房120余平方米,建立优质菌种生产基地1个,购置烘干设备2套。种植户正将天麻装袋“我们村的产业规模壮大了,但种天麻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讲究。”说起种植天麻,已经种植了10多年天麻的王兴政十分有经验:每年12月份开始砍木棒,锯成30--80公分长度,晾至水份蒸发30%左右就用蜜环菌、萌发菌埋棒传菌,来年开春后就可以下地载种,播种时,种麻靠近菌材摆放,一根菌材上摆放6个种麻,栽培深度15厘米左右,栽培穴覆土时要做到种麻与土之间、菌材菌枝与土之间无缝隙,每年10月底就开始采收。天麻产量高,离不开蜜环菌。该村农户王兴银的发展重点就是培育种植天麻所需的蜜环菌、萌发菌。“学会了蜜环菌培育技术后,我每年最少收入10万以上。”随着天麻产业的壮大,王兴银通过培训、自学,掌握了蜜环菌、萌发菌生产培育技术,大量培育天麻种植户所需的蜜环菌、萌发菌,进行销售。王兴银培育的蜜环菌、萌发菌  钟卫东(摄)据悉,在当地合作社的带动下,菜坝河村共有80余户种植天麻,年种植天麻100多亩,主要销往成都、陕西、甘肃等地,年综合产值可达70余万元,种植户年户均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产业兴旺,是实现群众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水磨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扩大天麻种植规模,着力培育天麻产业,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并延长产业链,让天麻产业经济收益更大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白水 朱国强 文/图  日前,2021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出炉,享有“中国柠檬之乡”盛誉的安岳县龙台镇花果村榜上有名!  若要问成功秘诀,那一定就是柠檬了!历经果农们数十年辛勤耕耘,小小的柠檬果早已成为了花果村的“黄金果”“致富果”,为花果村赢得了亿元村的殊荣。丰收的喜悦。安岳柠檬发源地“一村一品”铸辉煌  安岳柠檬丰收时节,11月17日,笔者走进花果村,探访亿元村的柠檬故事,尽情呼吸着一个个柠檬园弥漫的清香,喜看一棵棵柠檬树硕果累累,感受一个个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如今的花果村,在去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由花果村与石笋村合并而成。过去的花果村是安岳柠檬的发源地,石笋村与花果村紧紧毗邻,它们的主打产业都是柠檬,并凭借安岳柠檬金字招牌打造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这段时间,花果村四组79岁的老农祝光吉采果卖果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已经以2.8元/斤的价格销售了1万多斤柠檬。剩余的柠檬,打算采取冷藏保鲜的方式错季销售。”祝光吉乐呵呵地介绍说,他当年当村干部的时候就带头种柠檬,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多年来,尽管柠檬价格涨涨跌跌,但大家一路坚持走到了今天。  现在,祝光吉与老伴种的柠檬已达20余亩,平均亩产量达到了4000斤,高的还达到了5000斤,一年的柠檬产值高达30万元。为了实现柠檬错峰销售,他几年前还积极添置硬件设施,在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下修建了一个400余平方米的冻库,能储存柠檬近20万斤,为柠檬错峰销售提供了保障。  花果村党总支副书记向明雄说:“老百姓的种植技术都没有问题,村集体主要是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告诫他们如何实现农药、化肥减量,以确保柠檬的安全。同时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我们的柠檬销路都没有问题。由于都是一家一户发展,哪怕柠檬卖几角钱1斤也不会亏本,因而,多年来不管行情好坏,老百姓都认准柠檬发展。”  在村里的四川省鑫柠乐果业有限公司,笔者看到当地村民正在车间拆袋、分拣、包装,这些柠檬鲜果按照不同等级和品类分装后,将被精准销售给不同需求的客户,主要销往国内各大商超以及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据了解,常年有一两百人在此务工,根据不同工种以及手脚快慢,挣取不同的计件工资。  该公司副总经理龙海洋说:“我们老板就是花果村人。我们拥有世界先进的自动化分选线,每小时可处理柠檬鲜果20吨左右,一天处理量可达200吨左右。每年要从周边乡镇收购大量的柠檬鲜果,一年销量达1.5万吨,有一半都是出口。”  “我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柠檬,90年代全面推广,家家户户种植柠檬的技术都非常成熟,全村柠檬种植面积已达4098亩,实现了应种尽种。”花果村党总支书记蒋明龙说,“此外,全村还有本村村民办的50多家大大小小的初加工企业,主要做柠檬出口,本村村民基本都在这些柠檬企业务工。去年全村人平纯收入达3万元左右。”  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园区办技术人员赵如志说:“花果村几乎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柠檬,初加工的商家和营销大户都比较多。整个村的经济条件历来就好。”正在采摘柠檬的祝光吉老人。环环相扣“组合拳”实至名归亿元村  经过历年的发展,花果村拥有了大大小小的柠檬加工企业、无数走南闯北把安岳柠檬销到世界各地的经纪人,还修建了一二十万平方米的柠檬库房及冷冻库,年销售柠檬达10万吨以上。仅合并前的花果村,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达16800元,比龙台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219元高10.4%。据最新数据,整个花果村的产值已达6亿元以上。  花果村的成功秘诀在哪里?经过笔者的周详调查,答案已经清晰——  一是花果村以发展柠檬为主导产业,全村应种尽种,并辐射带动周边邻村发展柠檬5000余亩。柠檬种植户百分之百掌握了柠檬各生产环节的技术,历经几十年摸爬滚打,果农的种植技术水平已相当成熟,几乎个个都是“土专家”。特别是近年来,花果村充分利用“陈抟故里”这张名片和举办柠檬花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有农家乐一二十户充分将花果村柠檬主导产业的优势融合进乡村旅游,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渠道。可以说,柠檬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对花果村的经济飞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花果村注重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经营模式,引进培育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柠檬加工销售企业,为本村柠檬种植户提供了生产技术保障,降低了果农的种植风险,拓宽了销售渠道,解决了果农从种植到销售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种植柠檬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让农民实现了小康生活。  据了解,合作社社员已占全村农户的96%。此外,还有5家省级规模企业,其中,鑫柠乐、宏发两家企业年销售柠檬上万吨,年出口柠檬鲜果创汇500万美元。友缘柠檬加工厂、安岳县强盛柠檬加工厂等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柠檬1.5万吨,生产开发了柠檬油、柠檬果胶、柠檬发酵果酒、柠檬茶、柠檬饮料等10余个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及水果批发市场。花果村的希夷柠檬专业合作社与5家柠檬加工销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专业合作社组织果农为企业提供优质柠檬鲜果,企业负责收购、加工、销售,构建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三是花果村极为注重品牌建设,在安岳尤力克柠檬大品牌下,还注册了鑫乐柠、倍食康、柠檬仔等企业商标,主要产品有柠檬干片、柠檬果浆、柠檬糖、柠檬酒、柠檬精油等产品,柠檬产品畅销国内市场,远销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四是安岳县农业农村局每年在农事季节还组织县级柠檬技术服务专家团到村开展技术服务,运用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技术服务模式,全面推广柠檬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运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提高柠檬产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在符合环保要求前提下,鼓励发展柠檬初加工及精深加工,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加工企业给予农产品初加工或冷链物流集配中心项目支持。  据赵如志介绍,花果村柠檬主导产业的规模、技术、品牌、市场、人才等优势显著,柠檬产业已形成了产、贮、销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花果村的柠檬产品已遍布全国和海外。  龙台镇副镇长陈大洪表示,龙台镇将以花果村为蓝本,持续推动柠檬产业健康发展,以柠檬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力争打造更多的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5
(邱永宝 记者 鄢怀林 记者 李全民)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经考核,省政府认定成都市温江区等25个县(市、区)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朝天区位列其中。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近年来,朝天区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为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加快建设外联内畅、区域成网的交通体系,夯实了广元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北部支撑。 高标准“建”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初冬时节,行走在朝天乡村,一条条纵横相贯的道路把村组农户连接起来,成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21万朝天群众出行质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朝天区始终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出台了《朝天区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攻坚方案》《朝天区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要求,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一横三纵三环线”交通网络主骨架和广覆盖的“四好农村路”网,编制出台了《 “十三五”交通发展规划》《交通大会战实施方案》《交通扶贫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切实做到通盘统筹、合理布局、一体规划、整体推进。建立了“一区一手册”“一镇(乡)一图”“一村一图”的农村公路建设清单,确保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推行“一条骨干农村公路+一名县级联系领导+一名行业责任领导+一名乡镇责任领导+一名技术人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监理人员”的“1+6”工作法,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项目建设三级质量监管责任,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据统计,近五年,该区累计投入资金20余亿元,新建农村公路合格率达98%以上。 “管养”结合交通秩序井然有序11月19日,在位于朝天区中子镇境内的七明路(校场村至中子镇段),有着40年道路养护工作经验的七盘关养护站负责人蒲友谊,带着20余名养护工人,正在道路上开展排乱去杂工作。“我们不仅要对路面的垃圾进行清理,还要对破损的路面进行修补,定期还要到路上开展巡查。”与记者攀谈间,蒲友谊掏出手机打开了“四川日常养护”APP介绍,他们每天在巡查的情况要及时通过APP上报,如遇到塌方等情况,还要拍摄图片,现场定位上传,并及时进行处理,保障道路畅通。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朝天区制定了《朝天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了农村公路“总路长+县、乡、村道路长”的路长制体系;建立全市最大的交通智慧应急指挥中心,整合交通(综合执法)、公安(交警)等力量,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行为。此外,该区还制定了《朝天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朝天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制定养护责任清单,落实专人负责各条公路日常养护,经常性养护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每年修订《交通防灾减灾预案》,灾情发生后,赓即组织机械人员和机械抢通保通,有效处置了2018年7月特大暴雨导致转马路、沙曾路等81条公路366处垮塌及31条道路断道等重大灾情。高效“运营”支撑发展成效显著“去年卖了6000斤鱼,收入6万多元。”谈到自家一年的收入,朝天区曾家镇居民韩奇俳笑的合不拢嘴,他说这一切归功于曾家山这条最美乡村公路(2021年10月,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公路获评四川省最美农村路,正在参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韩奇俳口中的最美乡村公路是总投资1.5亿元、全长53公里的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公路,该条路起于曾家镇,绕两河口镇、李家镇后止于曾家镇场镇。这条被当地居民称之为最“美”乡村公路,不但将甘蓝、竹笋、土豆、腊肉、菌类等特色农产品卖出了大山,还引来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近年来,朝天区将城乡道路客运站场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出台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建成乡镇客运12座、招呼站214个,形成与城乡布局相协调、方便群众出行的客运枢纽场站网络。并依托城乡客运站场,构建一体化运输体系,“十三五”期间,该区发展快递物流企业13家、快递网点122个,覆盖100%的乡镇。此外,朝天区还大力实施燃油补贴等措施,重点扶持偏远农村客运发展,因地制宜采取公交、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方式,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3条、投放村村通客运车115辆,实现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车。通过持续创建,朝天区农村道路实现由“线”成“网”、由“通”向“好”的重大转变。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该区建成西成高铁朝天段等国家交通大动脉,实施农村公路2200余公里,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明 刘远华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勤喂猪,懒栽树,毛叶山桐子帮你富。眼下正是特色经果林毛叶山桐子收获的时节,仪陇县丁字桥镇元滩农村社区,1200亩毛叶山桐子树挂满了一串串红色的果实,很是惹人喜爱,当地群众正忙着采摘。毛叶山桐子丰收  11月19日,元滩农村社区居民袁强一家比较忙碌,他与父亲、妻子一道,采摘房前屋后和山坡上成熟的毛叶山桐子,并卖到合作社。“你看我这个毛叶山桐子结得多好,果子多体面,多红多大一串串的,树上的一个小丫枝就摘了一斤多,卖到合作社一块三角钱一斤。”他家今年有30多棵树挂果,要收获四五百斤。  一亩面积的土地可以栽毛叶山桐子树50株左右。像袁强这样栽植30多株毛叶山桐子树的农户并不算多。当地普遍都在100株左右,最多的农户达到300株。元滩农村社区的群众把毛叶山桐子采摘下来后,并不愁销路。村民李宗根告诉笔者,毛叶山桐子摘下来后,送到村上设的收购点,直接就把毛叶山桐子变成钱。  毛叶山桐子是含油较高的高大乔木,具有产果量高、出油多等特点,是优质食用油和高级护肤皂、保健品的上好原料。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浙江磐安县派出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后,认为元滩村适宜栽种寿命长达50年左右的毛叶山桐子。当地于2016年栽下,通过精心管护,今年试花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株树的产量将会成倍的增加。为让群众受益于特色经果林,丁字桥镇在元滩农村社区推行切实可行的经营模式。丁字桥镇副镇长赵振华告诉笔者,从目前的效果来,老百姓反响很好。他们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将种植经果林的276户农户纳入合作社,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户持续增收的目标。  预计元滩农村社区今年毛叶山桐子的产量预计在10 吨左右,社区群众相互帮助,力争一周左右采摘完毕。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顾朝辉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文/图初冬时节,柑橘飘香。11月17日,中江县玉兴镇黄甜悬家庭农场,几位村民正在山头采摘爱媛。一株株柑橘树布满田地、山坡,140余亩爱媛拉开了丰收的序幕。果园里涵盖耙耙柑、爱媛、明日见、沃柑等多个优质品种,采摘周期长,从每年11月可一直持续到第二年3月,种植面积达400余亩,产量20万斤,产值估计70余万元,惠及90多户农户。柑橘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玉兴镇黄甜悬家庭农场工人正在采摘爱媛。  近年来,中江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目前,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969个,国家级示范社7个数,省级示范社30个。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4
(廖胜春 邓建刚 摄)近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中药材基地种植的金丝皇菊进入采摘期,遍地金黄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打古镇聚焦“药茶养生”产业发展思路,以“党支部+专合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种植茶叶、枇杷、柚子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采摘体验、药膳餐饮、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不但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1-23
(王易 苟儒君 杜明珉 记者 程海英/文图)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尧坝镇千亩“尧坝红”柑橘基地迎来丰收,一颗颗红澄澄的果子果香四溢,丰收盛景跃上枝头。在尧坝镇成片的柑橘林里,工人们分工协作采摘、装篮,鲜果下树后一箱箱整齐打包,装上了销往全国各地的货运专线。这是尧坝镇打造“尧坝红”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部分内容,通过与各大新媒体、电商平台合作,打通柑橘销售渠道,开辟集文化旅游、研学旅行、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精品项目,推动尧坝镇柑橘产业大规模发展。尧坝镇党委副书记罗杰说:“柑橘目前已经种植了3000亩左右,集中连片有1200亩,主要集中在团结村、白村、井桥村三个村。2021年尧坝镇的挂果产量大概在1200吨以上,总收入有2000万元以上。”为了解决“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带领更多群众加入到尧坝柑橘产业发展中来,尧坝镇探索“农业+旅游”“集体+农户”“线上+线下”“粮食+经作”的特色发展路线,走出了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罗杰说:“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还有就近劳动等方式,可以实现每户收入5000元以上,通过这个产业使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5个。”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土地和气候资源,尧坝镇通过引进优质柑橘品种、嫁接等方式,大力实施柑橘种植,培育出了集妃子橙、状元红、春见、爱媛38等为代表的“尧坝红”特色产业,种植出的柑橘品质优良、口感上佳,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仅让柑橘产业在尧坝得到繁荣发展,也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发展信心更加十足。尧坝镇井桥村半边山种养专合社负责人郑光荣说:“我觉得柑橘行业,做得非常好,今年我们在白村都又扩张了100多亩地,明年计划还要扩建400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3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镇安乐村利用自身气候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柠檬产业,让“酸柠檬”成为了当地增收致富的“甜蜜果”。眼下正值柠檬成熟的时节,安乐村的柠檬也迎来了大丰收,鲜果产量突破了三万斤。安乐村种植的柠檬    走进安乐村,一派丰收的景象,满山柠檬清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枝条上硕果累累,村民们背着背篓,穿梭于柠檬树下采摘果子,忙得不亦乐乎。“我2017年开始种植柠檬,今年有10多亩柠檬,能达到2万多元,收入还是可以。”安乐村村民李显翠面带微笑说道。由于今年雨水充足、气温适宜,柠檬品质较好,市场需求量增大,柠檬供不应求。柠檬良好的销路,让当地村民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村民正在采摘柠檬    “今年全村柠檬的长势可以,主要是销往成都和内江。两种渠道销售,一种是鲜果套袋销内江,另外一种切成柠檬干,今年全村预计产值能达到60多万元。”安乐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郭泽林介绍说。刚刚采摘下来的柠檬鲜果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安乐村柠檬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亩,依托柠檬产业,该村不但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更让近150户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为当地继续做大做强柠檬产业增添了更多信心。对于下一步发展计划,大雪山镇党委副书记刘昭慧表示,下一步安乐村将依托现有的300亩柠檬基地,计划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的方式,力争通过四年的时间,2025年栽种面积达到1000亩,实现产值200万元。(筠连县融媒体中心供稿/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3
(康勇 记者 李全民)“目前,要注意防低温冻害……”近两天,在旺苍县白水镇白水村蔬菜种植基地,一个个依次排列的蔬菜大棚内,黄瓜、茄子、西红柿长势喜人,农技员欧琼英忙着指导种植户做好各种蔬菜育苗和越冬蔬菜管护工作。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旺苍县白水镇立足自身优势,以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 白水村分布在白水河河道两旁,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适宜发展蔬菜产业。早在2015年,该村就成立了以发展小蔬菜小水果产业为主的蔬菜合作社,如今村里仅大棚蔬菜种植户就多达25户,先后建起大大小小的蔬菜大棚70多个。何甫是白水村大棚蔬菜种植大户之一,2019年以前,何甫在工作之余自学蔬菜种植技术,并自行到成都实地考察学习,学到技术后决定辞职回家创业,先后投资150多万元,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建起了鲜蔬家庭农场,蔬菜种植面积达80多亩,年收入50多万元。“大棚蔬菜的优势是‘春提早、秋延后’,抗病力更强。我们用的是有机肥,培育的蔬菜品质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而且大棚蔬菜更增产,所以我们的收益更高了。”说话间,何甫难掩喜悦之情。“我种了5亩蔬菜,效益确实不错,我们老两口一年可以轻轻松松挣3多万块钱!”村民胡正满说道。为发展特色农业,像胡正满这样的蔬菜种植户在引进蔬菜品种时特别“挑剔”,他们通过前期专合社统一考察后,引进了经济效益高的蔬菜品种。“像兰菜、莴笋这类蔬菜,要严把种子选择关,必须选择适合秋季种的、耐寒的品种。”一说起蔬菜种植经,胡正满打开了话匣子。“这两天正忙着盖棚,保证蔬菜顺利过冬。我主要种西兰花、包菜等,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村民胡成松虽然已经70岁高龄了,但他也在房前屋后种了不少应季蔬菜。在白水村,村民除了利用大棚种植“四季蔬菜”以外,还在房前屋后种植各种应季蔬菜,全村366户村民就有200多户在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应季蔬菜,蔬菜种植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白水村大棚蔬菜种植及小农户蔬菜种植面积达150多亩,年产值300多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3
四川三农新闻网南充讯(通讯员 莫子君  杨志)初冬时节,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1500余亩柠檬陆续进入采摘期。柠檬园里,人来人往,农业工人采果忙。笔者走进老观镇岳林垭村柠檬产业园,柠檬清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枝条上硕果累累,60余名农民工人背着背篓,手持剪刀,来往穿梭于柠檬园,采摘、称秤、装车,忙得不亦乐乎。采摘柠檬“大家只采摘红袋柠檬,注意不要往地上放、要用剪刀剪、不要扯,不要压”……笔者看到,秋满园柠檬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手持喇叭,在果园里一边指引着工人们采摘成熟柠檬,一边讲解着采摘技术要点,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当地村民李太元是采摘队伍中的一员,他熟练地拨开包裹着果实的绿叶,看准目标后,左手握住红色果袋包裹的果实,右手持剪刀,随着清脆的咔嚓声响起,果子已然落入手中,侧身放入后背的竹篓里,动作麻利熟练……“采摘满一背篓30多斤,背起来不是太累,动起来身体也暖和,我们实行计件制,采得多收入就多,我们两口子年纪都大了,留守在家里,到基地采果一天下来有200多元收入”李太元嘴上说着话,手里活却不停。装车运往库房据秋满园柠檬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何开航介绍,从10月20开始采摘第一批成熟柠檬,采摘人员主要来自本地村民,也有来自邻近村社及我市千佛、龙泉和苍溪白驿等乡镇的村民,平均每天有70多人左右,每年仅村民园区务工就要100余万元。分级装箱合作社1100余亩柠檬今年预计可采200万公斤,先期所采的近40万公斤柠檬全部运到安岳进行分选、冷藏和深加工,接下来采摘的150余万公斤的将在本地进行拆袋、分选和冷藏。    整理外销据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在脱贫攻坚中,老观镇以岳林垭村为中心,采取“支部+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柠檬产业,建成岳林垭村、天回山村、卧龙山村10公里的环形产业带,让“酸柠檬”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增收致富“黄金果”、“甜蜜果”,成为全镇产业发展、产兴振兴的新亮点。岳林垭村也以此为依托,兴产业、强基础、靓环境、富百姓、淳民风,全村1100亩柠檬产业、220亩蔬菜大棚、220亩猕猴桃产业、光伏发电、养牛、养猪、林下养鸡等奔康产业全部投入生产和有序发展,实现了泥巴路沥青路、望天水变自来水、低产田变高产田、传统农业变现代农业、土坯房变靓丽新居、脏乱散臭变整齐洁美,村民变居民,农民变工人,成为农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乡风文明名村和南充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2
(龙婧 陈扬 记者 程海英/文图)“朱主任,今天蚕豆栽种进展怎样?能如期完工不?”11月17日,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建敏走进江田村13社的撂荒地里查看播种进展情况,当天,村监委会主任朱双均正带领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开垦荒地、栽下蚕豆。按照计划,由村集体公司新流转的50亩撂荒地将实行蚕豆-榨菜-生姜三季轮作,预计明年2月就能看到收益效果。江田村组织村民种植蚕豆    据了解,为发展村集体产业,今年以来,上马镇党委多次组织各村干部、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取经,了解周边地区产业致富村的发展经验,经过多方比较,今年在江田村和大池村进行首次尝试,通过与叙永高县富农生态农业专合社合作,借鉴对方三季轮作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公司先行试种,产生效益以后,再向村民们推广运用。“这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规模种植后,每年每亩收益能达到5000元,可以给农民们实现巨大创收。”上马镇农业农村服务站农艺师王志宏介绍,蚕豆作为冬季作物,播种、采摘季节刚好与榨菜、生姜连作,种植蚕豆也有利于平衡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减轻病虫害,推行三季轮作,不仅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江田村村民石绍琼对发展这项产业信心满满,今天不仅来帮忙,还认真学习了种植技术,准备在自己地里试种。“经过村上把关的项目,肯定有效益。”上马镇纪检干部监督项目进展    石绍琼的自信,来源于这几年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发展蜂糖李种植尝到的甜头。近年来,江田村蜂糖李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体系,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年产值80余万元,蜂糖李产业成为了江田村村民创收的主要来源。除了江田村,上马镇按照因地制宜思路发展产业,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先后建成太平村1000亩柚子示范园、云台寺村2000亩柑橘产业园、龙湖水香1000亩桃李产业园,形成南北贯通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不断激活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活力。杨建敏表示,谋思路,带方向,以产业引领群众共同致富,是上马镇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民心守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镇纪委将持续加强监督,激活全镇党员干部创业干事热情,通过产业引领推动群众致富,同时落实责任倒逼机制,积极推动项目进展,让百姓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明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秋冬交替时节,贡菊已进入采摘期。在仪陇县芭蕉乡,500亩贡菊喜获丰收。这几天,无论是种植业主,还是采摘的村民,都兴高采烈。  11月6日,笔者走进芭蕉乡庆祝村的贡菊种植基地,一簇簇贡菊竞相绽放,放眼望去,一片金色的花海。  这两天,趁着晴好天气,基地技术人员奔走于各个采摘点手把手指导村民采摘贡菊。“摘菊花要先看花蕊,查看是否开好了、开出来了,然后用手轻轻地掰下来,千万不要伤到花型。”“你看,采摘要看这个芯,像这样的就可以采摘了。没有长好的千万不要摘了,要不然就浪费了。”基地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魏刚正在反复指导和叮嘱村民采摘技巧。村民采摘贡菊  今年是庆祝村种植贡菊的第二年。通过两年的实践摸索,该村已经全面掌握了贡菊种植、采摘、烘烤等一系列技术。“我们村的土壤和气候都适合种植贡菊,经过2年的种植,如今村民基本掌握了种、采、烘技术。今年全村共种植了贡菊500亩,亩产量可达3500斤,总产值可达420万元,带动60余户农户增收,农户增收可达2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许尔发告诉笔者说。  这几年,庆祝村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每年在贡菊用工集中的10月下旬到12月底,组织该村50户农户到基地务工。目前,从11月初开始,贡菊种植基地每天都有20多个村民务工。“既学习了采摘技术,又挣到了工钱。”村民肖书群说,她一天要摘一百多斤,能挣到70元工资。  去年4月初,总部在成都的这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芭蕉乡投资种植贡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今年已发展到500亩。经过精心管理,目前贡菊长势良好。为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基地还建起了烘干房,对采摘的贡菊进行及时加工。  “ 像这种菊花,亩产约3000斤鲜菊花,烘干后有1000斤左右。”魏刚介绍,贡菊可以药用,也可以茶用,市场前景很好,现在每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这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庆祝村后,庆祝村的村民天天有事做,月月有收入。“既有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贡菊丰收了,村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2
(记者 毛春燕 文/图)柑橘成熟季,采摘正当时。11月17日,内江市市中区竹苑水乡生态柑橘采摘节火热进行中。记者来到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竹苑水乡柑橘采摘园,看到一个黄灿灿的柑橘挂在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柑橘园内体验采摘之乐。村民正在分拣包装据了解,柑橘采摘园是黄桷桥村2017年引进的“竹苑水乡”助贫富村产业扶贫项目的一部分。除了柑橘,该项目还布局有雷竹、中药材、蔬菜等产业,总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保证产业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景萍 袁野 特约通讯员 罗沾拔萝卜、分拣、搬运、装车……11月10日,在高县文江镇七宝村村民赵庭金的蔬菜地里,一家人正忙得热火朝天。眼下,该村有名的“七宝萝卜”迎来了采收期,看着满地圆滚滚、白胖胖的大萝卜,赵庭金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今年的收成又稳了。  七宝村位于高县文江镇城郊,平均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山高林密、泉水清冽,其特有的土壤、水质和气候,非常适合萝卜生长,这里所产的“七宝萝卜”个大皮薄、甜脆多汁、远近闻名。七宝萝卜丰收  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村民利用秋冬空闲地种植高山蔬菜增收致富,不断推动蔬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全村20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都种有萝卜。今年,该村的萝卜种植面积约有200亩左右,预计能产200万斤萝卜,产值400余万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友付介绍,由于村里的萝卜品质好,前些年为防其他地方假冒,村民甚至要带着身份证去卖萝卜,但因种植分散、规模 小 ,效 益 始 终 不 明 显 。2018年村里成立了村集体公司,鼓励村民将土地连片成面,形成规模种植,抱团闯市场,并申请注册了“七宝萝卜”商标,让萝卜不仅成为了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还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进一步打响了知名度,很多人慕名前来村里购买。  为了进一步打开 销路,村集体公司还积极与当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泡菜厂以及电商微商平台合作,让“七宝萝卜”通过更多途径“飞”出大山。  “今年种了 3 亩地的萝卜,还没成熟就有商家预定了,销路不愁,现在每公斤的市场价在2—3元,每亩大约能卖2万多块钱,这一季收完,还要再种一季,还能多挣万把块钱。”赵庭金一边拔萝卜,一边高兴地向记者算起了这笔“萝卜账”。  萝卜供不应求,线上线下订单源源不断,周期短、见效快的高山蔬菜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同时增强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昔日只有粮食作物的田间地头,如今被不同品种的蔬菜装点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下一步,村集体公司还将继续流转村民闲置土地,扩大规模种植,同时,探索对当地盛产的萝卜、苦笋、豇豆等蔬菜进行精深加工,让增收路径越来越宽,群众腰间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佳蕾 高山 文/图11月8日,走进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的百亩南瓜种植基地,阵阵瓜香从田间地头散发而出,一个个长葫芦状、肉厚结实的南瓜卧在藤蔓中,村民们在瓜地里忙着采摘、搬运、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的南瓜甜得很,根本不愁销路,从10月到现在,我们已经摘了4万多斤,卖了2万多元!”鑫玉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罗九富笑着算起了增收账。南瓜丰收  为了不让土地闲置,村民们便在果树下套种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从套种花生、黄豆,到种植南瓜,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现在我们夏天卖桃子,秋天卖南瓜、黄豆这些,还可以在园区里面务工,一年下来收入有好几万呢!”村民梁芳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大石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目前,全镇蔬菜基地种植约4000余亩,基地年收入1200万余元,仅青岭村鲜果产量达8.9万斤,总产值 26 万元,南瓜产量 7万斤,总产值3.5万元。同时,带动附近务工40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文/图  奶白、根达、乌塔、紫玉、紫罗马……光看这一个个怪怪的名字,兴许令人一头雾水。但如果说它们是蔬菜,那就不再陌生。不过,说它不陌生,对许多人来说依然还是陌生的,因为,这些蔬菜有一个令人遐想无限的名字——盆栽活体蔬菜,更让人叫绝的是,盆栽活体蔬菜不“喝水”、只吸“雾”,在其身上还有种种趣事。盆栽活体蔬菜  11月10日,在简阳市绿色湾湾家庭农场的大棚内,地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一杯杯绿色的、红色的蔬菜,看着这些蔬菜弱不经风的娇小身躯,第一感觉就是菜秧秧。然而,业主李华军笑答:“这些都是盆栽活体蔬菜,你所看到的‘菜秧秧’,其实都已是可直接上市的成品蔬菜了!”  3年前,种植蔬菜多年的李华军通过去河南、山东等省考察学习,并不断摸索,从种子公司买回种子,开始种植了20个大棚的盆栽活体蔬菜,有奶白、首乌、黄金花、根达菜、紫玉、紫罗马、黄心菜、乌塔菜等10余个品种。  “盆栽活体蔬菜一年四季都可生产。它与露地菜不同,是种在营养杯内,营养杯内配好了它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土。整个生长周期都不用浇水,只需采用大棚内的吊喷每隔一天喷一次水雾即可。”李华军说,“而且,从播种到成熟只需 35天,比露地蔬菜缩短了20天!”  记者在李华军的基地看到,有专门的工棚制作营养土,20个摆放有盆栽活体蔬菜的大棚,每个棚均安装了长长两列吊喷喷头,每间隔1.5米就有一个,以确保盆栽活体蔬菜充分均匀地吸收水雾。  李华军介绍,每年从8月至次年一二月份,都是盆栽活体蔬菜的销售旺季,他将盆栽蔬菜每18杯装成一盘,一盘一盘地销到了成都周边的18家酒店、火锅店以及高档社区,一盘卖到了18元!在酒店和火锅店,盆栽蔬菜被写上了菜单,一盘盘盆栽蔬菜放上货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顾客可现点现烹饪,售价不菲。  “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棚,每平方米可摆放60杯盆栽活体蔬菜,一个棚总共就有12000杯,产值达12000元,除去成本,效益还不错。”李华军说,“当然,盆栽活体蔬菜的技术门槛也高,必须专门找老师学习。另外,盆栽活体蔬菜还必须进大棚,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要跟上,我都是采用黄板、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蔬菜的绿色安全。”  有趣的是,李华军卖出去的盆栽活体蔬菜,都要向客户收取营养杯的押金,以保证客户割了蔬菜之后能将营养杯退回。因为营养杯比菜要贵得多。李华军回收了营养杯之后,再将尚残留有蔬菜根茎的营养土重新粉碎并补充养分,以重复利用。  省园艺总站副站长吴传秀介绍,之前,我省有科研院所做过盆栽活体蔬菜,主要是满足城市市民需求,而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不多。  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房超亦认为,盆栽活体蔬菜在我省很“小众”,它更适合打造家庭菜园子,满足市民现割现吃的体验需要。生菜、小白菜等速生蔬菜以及葱蒜类蔬菜易于管理;而茄果类、瓜类蔬菜因采摘周期较长,就需在体验期间定期的追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16
(邱海鹰 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近年来,四川省华蓥市坚持“两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退矿废弃地、石漠化土地和荒山荒坡,发展具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油樟。截至目前,该市已成片栽植油樟近4万亩,既绿了山梁子,又鼓了山区群众的钱袋子。11月13日,栽种油樟后日渐青葱的四川省华蓥市华龙办事处的柏木山,在夕阳和薄雾中恰似一幅水墨画。11月13日,栽种油樟后日渐青葱的四川省华蓥市华龙办事处的柏木山,在夕阳和薄雾中恰似一幅水墨画。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1-15
(鄢怀林 记者 侯东)全区培育出年出栏肉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7个,5—100头适度规模养殖户36个,5头以下散养户3278个;全区共有年出栏肉羊3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2个,30—300只适度规模养殖户82个,30只以下散养户3286个;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展示着肉牛羊产业在广元朝天区这片热土上的蓬勃兴旺,也展现了近年来朝天区立足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肉牛羊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适度规模的重要转变。标准化养殖的肉牛。鄢怀林摄规模养殖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如何破解“用于规模化养殖的土地较少,产业投资大、回本周期较长”等产业发展瓶颈,实现牛羊肉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朝天区大力推进肉牛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相继引入、培育了广元市朝天区三合创业家庭农场、广元毅和源种养殖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农户”“农场+农户”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整合分散和闲置林地,改变农民“单兵作战”传统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共同壮大肉牛羊产业。“哞、哞、哞……”每天清晨,位于羊木镇关口村的三合创业家庭农场,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打破乡村的宁静。今年,该养殖场初见收益,出栏肉牛64头,产值达150万元。“我们养殖的主要是西门塔尔、安格斯两种肉牛,现存栏有肉牛60多头。”农场负责人冯奎告诉记者,该肉牛养殖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现有圈舍2400平方,能容纳肉牛400余头。“我们采取‘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让当地群众参与到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直接聘用当地群众务工,解决大家就业问题。”冯奎说,目前农场正在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到2023年,该农场年可出栏肉牛200头以上,产值达450万元以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农场需要聘用的养牛工人以及割草工人会越来越多,可解决20余名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与羊木镇相邻的朝天镇提出了“发展肉牛羊产业 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回引了返乡创业青年权友文在家乡朝天镇将军村创立了广元毅和源种养殖家庭农场。该农场现有肉牛88头,肉羊240头。今年预计出栏肉牛20头、肉羊80只,收益达50万元以上。“散养农户可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免费在农场借母牛和母羊养殖产仔,发展肉牛羊,再由农场按市场价格订单回收。”权友文说,该农场采取“农场+农户”发展模式,不仅让农场得以壮大,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肉牛羊产业。目前农场正在扩建,预计至2025年,该农场可带动肉牛羊养殖户200户,实现年出栏肉牛300头以上,肉羊1000只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万以上。种植牧草 形成种养循环产业闭环近日,记者在羊木镇新山村看到,400余亩的种植牧草在微风中摇曳,四川那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饲料加工基地内铡刀机轰鸣,一棵棵青草被铡成碎块,经过压缩制成了青储包,存放在大棚内。草料是发展肉牛羊产业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朝天区探索形成“草料种植+养殖+饲料加工”为主的种养循环的产业闭环,解决了草料来源问题。四川那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羊木镇新山村流转土地400余亩,在朝天镇双坪村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黄竹草、甜象草和饲用玉米等优质高产牧草,加工成青储草料,不仅解决了冬季牛羊草料匮乏的问题,而且还有效提高草料的利用率。“青储草料技术是通过将新鲜收割青草切碎,用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在密闭的条件下制作饲料的一种技术,加工后的秸秆所含的粗纤维和蛋白是牛羊日常饲料配备的必需品之一。”该公司负责人李永安介绍。据了解,截至目前,朝天区现种植优质牧草1.1万亩、饲用玉米6.8万亩,具有青储草料加工能力企业达5家。“实施‘企带户养’工程,做大养殖规模;实施‘母畜增量’工程,保障养殖畜源;实施‘以草换肉’工程,保障饲料供应;实施‘延链补链’工程,提高产业效益;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夯实发展基础。”……近日,在朝天区召开的全区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工作推进会上,《朝天区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出炉,下一步,该区将结合区情制定政策扶持措施,把肉牛羊产业培育成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11-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