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红 王望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再要30斤大一点的。”“可能不得行,之前10月份下的订单都还没有发完。”近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王河村的一家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好几个客商正在虾塘坎上“抢”虾。  自7月以来,该公司的80余亩金钱虾养殖塘库里每天可出成品虾近200多斤,但因生态饲养和肥硕,每天虾塘坎上很早就有两三个人前来购买,加上电话和微信预订,基地负责人袁双江有些应接不暇。  “这里的虾肉质紧实、细腻Q弹,是客人的必点菜,我的4个店每天要消费100余斤。”合江县城的“品尚食府”负责人李春林介绍,他从 7月到现在,每周都要来买上1000多斤肥虾,店里所有的回头客都是冲着金钱虾的新鲜度和好品质而来。  说起饲养金钱虾,袁双江脸上满是笑容,他告诉笔者:“金钱虾原本就有淡水虾王之称,个大有膏,有蟹黄一样的鲜美味道。这两年我们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加上虾塘是活水饲养,水质好,成品虾个头饱满、晶莹透明、肉质干净,大个头的一只可达8钱重,肥美膏多,要卖相有卖相、要口感有口感。”  袁双江还告诉笔者,生态饲养的金钱虾真的有账可算:“我的金钱虾是按个头大小来确定销售价格,平均每斤价格25元,今年预计我的80余亩水库养殖销售成品虾产量可达4万斤,可实现销售收入在100万元。”  看着排队购虾的客商,袁双江说他也有“烦恼”,虾不够卖的时候,总觉得对不起客商们的那份“执着”。他告诉笔者,目前他着手明年扩大金钱虾养殖规模,其养殖水域面积将达300亩,按今年亩产量 500 斤计,300 亩水域就可以产虾15万斤,成为泸州最大的金钱虾养殖基地。“有了15万斤的产量,就基本能够满足泸州、合江、重庆等地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更多的市民也能吃上生态肥硕的金钱虾了。”袁双江自信满满地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21
(杨小江 曾天容 记者 程海英/文图)仲冬时节,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三教村新引入的“致富菇”项目喜获丰收,一颗颗圆润通红的大球盖菇从土里钻了出来,在萧瑟的初冬中增添了一抹收获的红火。大球盖菇今年5月,胡市镇三教村3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教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广泛动员发动村民小组长、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积极寻找合适项目入驻高标准农田。最终顺利与裕农农用菌专业合作社王联善达成合作,有了如今的“致富菇”项目。“致富菇”项目是胡市镇“十四五”乡村振兴试点项目之一,规划种植大球盖菇50余亩,现已种植20余亩,预计亩产3000斤,年总产量可达6万斤以上。目前,所获大球盖菇供应泸州汇通超市、海吉星等批发零售平台,市场反馈效果良好。丰收“种植大球盖菇是三教村探索高标准农田承包利用的途径之一。三教村每年产有机糯红高粱70余吨,如何处理高粱秸秆成为一个大难题。如今引入了秸秆大球盖菇种植,高粱秸秆可以作为肥料,以0.2元/斤的价格卖给公司,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每年秋冬季是农闲时间,种植大球盖菇可以进一步增加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增加土壤肥力,为来年有机糯红高粱种植奠定良好的土壤条件。”三教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徐苹介绍。下一步,胡市镇将总结梳理“致富菇”项目实施经验,进一步增加土地流转,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扩大种植面积,加大秸秆回收利用,并与当地青花椒产业相结合,探索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走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20
(记者 袁城霖)从达州市区出发约30公里车程,即到达宣汉县大成镇瓦窑村,眼前的山谷逐渐开阔,老远望见一批蓝色棚顶的圈舍。这便是宣汉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牧场。12月8日一早,喂牛撒料车开进牛棚,饲草随车撒落在牛栏前,牛儿齐整地探出头吃起来。“牛场存栏蜀宣花牛1200余头,能繁母牛400余头。我们还建有专门的牛犊保育室……”该公司总经理胡周成说。  锦宏蜀宣牧业是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的缩影。以良种引领、种养循环、公司带动的模式,达州市不断壮大肉牛产业。统计显示,达州全市已建成标准化肉牛示范场136个,2018-2020年肉牛出栏量年均增长5.36%,2020年出栏肉牛33.46万头,占全省肉牛出栏量11.47%。菜家山牲畜养殖公司正在制作饲草培育良种规模养殖  胡周成,“90后”浙江大学研究生曾在北京等地打拼多年,去年9月,他成为宣汉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谈及到宣汉县发展的个中缘由,他说:“就是看中蜀宣花牛这个品种,规模化养殖很有前景,值得做。”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张亮介绍,蜀宣花牛是由宣汉县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以宣汉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乳用公牛为父本,历经30余年选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乳肉性能佳、抗逆特性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牛新品种。  “蜀宣花牛个头大,更适应山区气候,耐粗饲,诸多特点大大激发了养殖户积极性。”张亮说。  放眼大成镇,现已建成蜀宣花牛适度规模养殖场18个,2020年出栏肉牛8500余头育肥牛畅销重庆、成都等地。以大成镇为核心区的宣汉县蜀宣花牛种养循环园区,2020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在达州市与浙江舟山市的东西部协作中,蜀宣花牛优质牛肉成为“达菜入舟”的重要产品。仅2019年,就有5016头、价值6000余万元的蜀宣花牛肉端上舟山市民的餐桌。  为稳定供货源头,专供舟山的养殖场应运而生。位于宣汉县塔河镇的塔河蜀宣花牛示范养殖场占地30亩,年出栏600头。牧场相关负责人李俊于介绍,养殖场已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锦宏蜀宣公司牧场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行走在宣汉蜀宣花牛种养循环园区,几乎闻不到异味。园区管理人员介绍,园区养殖场配套田间沼液存贮池、干粪池、沼液运输车、田间沼液输送管网等设施设备,推行公司化服务消纳利用、工厂化集中加工利用、生物化处理循环利用三种模式。  “规模养殖场普遍配套50-100亩的牧草种植地,还有一批专业合作社从事牛粪收购种植牧草产业,一些散户利用撂荒地、边角地等种植牧草。”张亮说,牧草返卖养殖户,实现种养循环。此外,园区还发展了纳智肥料、信阳农业两家有机化肥厂,利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生产的果蔬专用肥、花草专用肥等产品除满足园区内及周边市场需求外,还远销河南、海南等地。  位于渠县三汇镇长久村的菜家山牲畜养殖有限公司,则采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养牛场粪便收集装置,建设地下排污处理系统,解决了传统化粪池和沼气池大量废弃物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该公司负责人余长寿说,菜家山公司还引进了有机肥生产线。“农场固液分离后的牛粪以及饲料废弃物集中回收后,加入一定配比的米糠、玉米粉或木屑进行堆肥发酵,配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最终经过烘干后,打包装袋上市。”可年产有机肥料1万吨,创收约100万元。  种养循环,绿色发展。万源市巴山安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菜、青脆李、核桃实现粪污利用,初步形成立体式的种养循环产业链。开江县打造“肉牛+油桃”现代农业园区,集中流转土地3500余亩,布局现代化肉牛标准养殖区、桃李梨有机水果种植区、绿色优质高产粮油生产区、精品花草景观种植区和立体水产养殖试验区,园区存栏肉牛500余头,年产值达2600余万元,现在正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菜家山牲畜养殖有限公司牧场龙头带动共同致富  “现有员工加季节工120余人,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乡邻共同发展。”余长寿介绍,在他的带领下,渠县三汇镇长久村相继成立10余户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并创建起家庭农场联合经营体。“对其他家庭农场实行资金上支持、技术上辅导、市场信息共享、种养销一条龙的服务。”这种模式取得良好效果,长久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2万元,位居渠县的前列。  “每个月工资2500元,包吃包住。”宣汉县大成镇脱贫户陈军高兴地说,就近在蜀宣花牛牧业务工,很方便。在大成镇,依托肉牛养殖产业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瓦窑村2组的张阳将自家的4亩土地种植了牧草,并就近提供给宣汉伟兴牧业有限公司,每亩年产量达10吨,年收入1.5万余元。  “养殖场周边农户种植的牧草、青贮玉米,我们都统一收购,并优先安排土地流转户就近到养殖场务工,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工资。”伟兴牧业负责人牟达伟介绍,每年在他的养殖场务工的农户约有50人次。  开江县永兴镇“肉牛+油桃”现代农业园区内的生茂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吸纳100余人务工,其中,技术工30人,农户70余人,涉及脱贫户30余人。该公司负责人陆伦生说,为给当地村民增加收入,公司采取村集体入股分红,村民利益联结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致富奔康。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达州全市肉牛养殖户5.2万余户,从业人员已近7万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20
(钟旭娟 姚茂璇 记者 程海英/文图)12月15日,走进泸州市古蔺县彰德街道飞龙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甜橙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诱人。微风轻抚,阵阵橙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飞龙村离城区比较近,还有上千亩的甜橙,所有今天我就约上姐妹们一起来采摘,又能吃又能玩,新鲜的甜橙摘回家一家老小都能吃,特别好。”沿着弯曲山路,来到半山腰的甜橙基地,只见李发群和朋友们正有说有笑的“占领”着生产便道两旁的甜橙树,一会儿功夫便摘得满满一篮子甜橙。在疫情的冲击下,长途旅行有很大不确定性,属于“近程市场”的乡村旅游体现了良好的恢复能力,周边游、近郊游市场发展较快。近年来,古蔺县彰德街道结合生态资源和地域特色,充分发掘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城乡联动、部门协同、多元合作,广泛汇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把闲置的花园、果园变成休闲度假产品,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无缝连接。游客请了进来,当地农民就近就地脱贫致富。同时,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在旅游项目建设的带动下逐步完善,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周汉兵 文/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从立冬开始,南充市高坪区就进入柑橘采摘旺期,到处都是橙黄橘红的壮美景象。作为“中国甜橙之乡”的高坪区,柑橘一直是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高坪甜橙”已被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全区柑橘种植面积26万多亩,建成了柑橘产业环线110多公里,拥有早中晚熟品种,一年将近有8个月都有新鲜柑橘采摘。橘子丰收。基地直播,成为柑橘销售新模式。  眼下,高坪晚熟柑橘和红桔进入大面积采摘时节。在高坪乡村,黄澄澄的爱媛38、艾维琳娜、不知火等晚熟柑橘挂满枝头,处处可见村民忙碌采摘、装运、分拣、窖储的场面。借助电商,一些村民在地里开展直播,新鲜的果子吸引众多市民下单。一批批经销商直接进村入户到基地,把买场卖场设到田间地头。柑橘基地里,还有不少市民驱车前来,赏果、采摘、购买,享受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在满树硕果中挑选中意的果子。游客采得欢喜,村民卖得开心。游客在柑橘基地拍照。  红透了的桔子挂满枝头,像一张张笑脸,点缀着墨绿的树叶,明媚而耀眼、灿烂而温暖,让已经有些萧索冷寂的冬季平添了几分生机。红红的果子,是一抹跳动的红色,从树上,到路上,到收购点,到装运车上,给乡村增添了喜庆。村民在仓库查看库存。村民采摘脐橙。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7
(何南江 记者 程海英/文图)“今年村上的高山蔬菜赚到钱了!”最近文化村的村民都在不断的讨论合作社高山蔬菜的丰收,如今种植的萝卜和娃娃菜已经大量上市。“我家的3亩地以前种植玉米和果蔬,一年下来增收7000多元,去年我把地全部租给村里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因为我有种植蔬菜的经验,合作社返聘我在蔬菜基地帮工,每天的报酬都有一百多元,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比自己种植强得多。”脱贫户罗元菊在蔬菜基地里干劲十足。以观文镇文化村为例,今年文化村共有70余户群众参与了高山蔬菜种植,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方式,种植面积500余亩,一年两季轮换种植豇豆、萝卜、娃娃菜等种植产量达200余吨,平均每斤可卖到1.5-2元的价格,户均增收5500余元。同时,没有参与合作社的菜农同样可以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农户种植后不愁销路,解决了后顾之忧,极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和调动了种植的积极性。在乡贤人士王邦荣的助力下,目前文化村正在积极流转土地扩大蔬菜种植基地。据了解,目前正值萝卜的丰收期,在乡贤人士的代销、合作社的收购下,萝卜市场供不应求。种植户数着手中沉甸甸的钞票笑开了颜,纷纷表示来年要更认真的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观文镇平均海拔1100米,近年来,观文镇充分利用当地高海拔气候和环境优势,根据观文镇处于古蔺县南部农旅融合发展区中心的定位,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让部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龙 特约通讯员肖定怀 摄影报道12月15日,南江县云顶镇云凤村三森药材种植基地的村民在晾晒丰收的金丝皇菊。去年以来,南江县云顶镇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引进和成立专业合作社,先后在云凤、南鹰等9个村发展金丝皇菊、茶叶、桃、李、梨小水果等特色产业8600多亩,带动2200余户村民以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文/图  金堂黑山羊是我省优良地方肉用山羊品种,2012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根据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其品牌强度为832,品牌价值达6.68亿元。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12月12日,笔者从金堂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做强金堂黑山羊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堂通过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对金堂黑山羊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和建立养殖档案,有效地预防各种疫病让其健康生长,让养殖户增收致富,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安全的肉羊。监测抗体水平业主养殖放心  车行云合镇,山青草茂,路边一块巨大的标牌,上面写着“金堂县黑山羊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让大家注意到黑山羊生长的生态环境确实不一般。  走进白象村金堂云合青青草黑山羊专业合作社,进门的墙上整齐地挂着大幅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金堂黑山羊饲养技术规程》,对羊舍选址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粪污利用、生产记录等,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规定。  这个合作社以自繁自养为主,共建了六个标准圈舍,每个可以饲养300只,目前存栏种羊和育肥羊900只左右,每年可出栏商品肉羊1000多只。圈舍地板为漏缝式设计,羊粪尿直接就从缝隙间掉下去了,地面比较干净,分圈饲养的黑山羊,悠闲地转悠着,渴了就自己去自动饮水器前喝水。  “养羊最关键的就是防疫。”蒋正友在这里负责技术,他特别强调,同过去放养经常担心羊生病不一样,现在养羊放心多了,把疫苗打好,把虫驱好,很少有羊病死,并且长得又好又快,养殖效益也有保障。  “我们春防、秋防时都要抽血送检,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通过检测黑山羊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是否达标,做到早发现早补免,确保黑山羊健康生长。”云合镇农产品质量检测镇级监管员胡小英介绍。资料图片建立养殖档案确保优质安全  “金堂黑山羊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肉质鲜美、膻味轻,深受大众欢迎,欢迎大家购买食用。”云合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李金良介绍。  金堂黑山羊的优良品质,得益于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对养殖户的精心指导,要求每个黑山羊养殖场建有饲料使用记录、兽药使用记录等养殖档案;饲料、饲草等来源要清楚、安全;人药不能兽用,避免造成抗生素残留;病羊治疗好后必须15天后才能出栏,以符合停药期要求;死羊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镇村两级监管员负责检查养殖档案,并作为出栏时开检疫票的重要依据。  镇上也建立了养殖管理台账,每个养殖户根据自己有多少只山羊进行电子耳标申请,都有自己的号段,这样确保每只山羊都可以溯源,都能找到养殖人。而这些号段都输入成都智慧动监系统。  “抽检时用电子耳标阅读器一扫,抽检情况是否属实,一目了解。如果扫到号码与耳标号码不符,检疫就自动中断。”李金良拿出一个阅读器比划着说。  据了解,金堂县镇、村监管员每年都要参加业务培训,为切实做强金堂黑山羊产业做好服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5
(吕黄梅 杨秀玲 记者 杨宗友)近年来,绵阳市北川县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培育特色产业,依托东西部协作打造千亩蓝莓基地,让老百姓收租金、挣薪金、得现金、分股金,增收致富。这几天,位于永昌镇福田村的蓝莓产业示范园里热火朝天。趁着天气晴好,村民们正忙着给蓝莓修枝、施肥,田里一派繁忙景象。蓝莓产业示范园俯瞰“我们给蓝莓公司修枝、施肥,在家门口老年人就挣到钱了,还是很不错。”永昌镇福田村村民李世秀告诉记者。蓝莓基地的建设,不仅转活了荒山和土地,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收益。村里的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唐勇是永昌镇福田村5组的村民,自2020年1月到蓝莓基地务工后,他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工资收入。“我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公司发展蓝莓产业,每一年有4000多的收入,同时我在公司务工,负责生产技术上的管理工作,一年大概有5万多的收入。公司在我们村发展蓝莓产业,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唐勇告诉记者。每年这个季节,都是蓝莓修剪、培肥的最佳时期,而这里的蓝莓树苗已生长了1年多,明年就会收成。“蓝莓成熟的时候,会吸引周边城市大量的游客到现场来采摘,游客上来以后,农民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还可以带动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北川奕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戴锋说。村民们正忙着给蓝莓修枝据了解,北川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蓝莓种植,在前期于漩坪乡岩门村和永昌镇新华村试种获得全面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1月,浙川两地在政府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社会合作,在两省供销社助力下,引进杭州奕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永昌镇福田村蓝莓种植基地。“我们通过3到5年的建设,整合投入资金10亿元左右,把我们的园区建设成省一级乃至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同时配套一条5000吨以上的加工线,整个项目投产以后,年产值突破2.5个亿,解决本地居民就业1000人左右,带动老百姓增收突破3000万元。”戴锋介绍道。近年来,北川搭乘东西部协作快车,充分利用浙江柯城区资金、产业、技术、人才优势与北川品牌优势、生态环境、特色资源等相结合,推动“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努力使协作机制更加顺畅、项目实施更加高效、资金投入更加充足、合作领域更加深入。截至目前,东西部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和消费帮扶四大类15个项目已全面开工,为加快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北川增添助力。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日前,笔者在荣县农业农村局采访获悉,今年,该县播种秋马铃薯3万多亩,面积与去年持平,从目前的长势情况看,丰收在望。  12月6日,笔者在荣县鼎新镇李家村2组看到,成片的马铃薯地里绿意葱葱,村民们正在里面挖土垄埂。村民张玉洪流转空闲土地播种马铃薯10多年了,一亩的产量保持在5000斤左右。今年他在村内流转了100多亩地播种马铃薯,他介绍说,今天他请了10来个村民来帮忙挖沟垄埂,每个村民的工钱是80块一天。待春节收成了马铃薯后,他将把土地交予村民种粮食和播种花生。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史付莉 文/图“今天分了1200元的分红,心头很高兴。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拿到更多的分红钱。”在汶川县映秀镇一碗水村举行2021年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一碗水村二组村民张志学领到分红金后笑得合不拢嘴。  此次分红覆盖全村4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包括15户已脱贫户,分红资金共计50余万元。分红资金来源主要是集体生猪养殖场租赁、集体经济综合楼租赁、以及原三村村委会闲置办公楼租赁等收入。目前,集体产业越来越红火,全村百姓都享受到村集体产业带来的红利。村民喜领分红。  一碗水村党支部书记董丽告诉笔者:“这是合村以后的第一次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大会,人均分得了300元左右。”村民高志华领导分红后,表示:“要把分红用于发展产业,进一步增收致富。”  原一碗水村缺土地,缺产业支撑致贫。脱贫攻坚期间,该村通过采取专项扶贫资金、企业帮扶资金、“六个一”帮扶力量的随时跟进等帮扶措施,村级产业初步形成了集体经济、多家小规模小农经济雏形,集体经济在专项扶贫资金的注入下,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下一步,该村计划抓住国道213线道路恢复契机,发展路边经济;同时,力争突破地域环境限制,探索发展飞地型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集体产业,增加群众收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3
(刘鹏 孙爱 记者 李全民)“女的要经济独立,要不在家就没地位,我在车间工作,离家近,照顾家里也方便,收入也稳定,每月可达到20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务工顾家两不误,心里也踏实多了”。谈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青川县凉水镇跃进村张兰很是满意。张兰是跃进村人,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仅靠丈夫在县城打工养家,家中就她独自在家带娃,平时收入就是靠种地、卖菜,2019年经过跃进村村书记的介绍来到家门口的就业帮扶车间,成为这个扶贫车间的受益者。扶贫车间里的工人大都是来自本村及周边村的留守妇女,随着订单量大幅度增加,经营效益也逐渐稳步提高。也为周边110多名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机会。既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对于周边村庄的妇女来说,这是一份非常合适的工作。据了解,就业车间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凉水镇自筹资金5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补助资金70万元,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筹资200万元,改扩建车间总占地面积3200余平方米,设有培训及生产厂房800余平方米,生活区600平方米,配备有80台不同型号和用途的缝纫机、模板打样机、数控切割机、蒸汽挂烫机等机器设备用于实际教学和生产,能同时容纳80余名学员从事培训或生产。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跃进村扶贫车间积极从培训向实训转变,全力承接订单生产,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探索出了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的发展路子。目前,开展服装技能培训5期,培训人员95人,其中到浙江务工3人,其他地区就业35人,本地就业57人。同时,凉水镇基层妇联发挥好妇女群众的纽带作用,引导周边妇女群众到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务工,助力乡村振兴,织里镇和凉水镇同心同向、携手奋进,“就业帮扶车间”为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提高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镇党委政府将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进一步在产业巩固提升上做文章,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产业支撑。”凉水镇党委书记周伟表示,将进一步规范车间管理,多机制提供后勤保障,激发员工工作信心和内生动力,同时继续拓展销售市场和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青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0
(蒋剑 侯登 康勇 记者 李全民)“分了800块钱,我明年希望加把劲儿,分的更多。”近日,广元市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村民孙海华拿着刚刚从村集体经济分红的钱笑呵呵的说。一大早,文星村村委会的文化广场上,现场十分热闹,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村集体经济的分红仪式。村民们也是早早的聚集在这里,一手拿着股权证,一手拿着分红现金,脸上挂满了笑容。当地村两委为村民们提前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全村1547名村民喜领新年产业红利15万余元。此次分红全村人均分红100元,最多一户分红能达900元。“今年我们村上产业发展的不错,今天分了600块钱,争取明年再发展点产业,分更多的红。”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村民杨永泽说。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得益于当地的产业发展,通过5年的建设,文星村现已拥有四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十余个家庭农场,改变了曾经村里无产业的面貌。“通过我们这个奇果生态观光园,再加上我们村上的专合社来带动我们全村1500多人的产业发展,还有我们的家庭农场,在今年我们村的产值达到200多万,预计明年能够达到300多万。”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党支部书记苗淳中信心满满的说。随着专合社逐渐步入正规,在带动老百姓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专合社也是竭尽所能,旺苍奇果生态观光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园区主要种植八月瓜、藤架类奇果等经济作物,是一处种植、采摘、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占地面积达到500亩。今年该园区八月瓜、藤香枣等水果迎来了丰收,不仅绿了山乡,也富了村民,该专合社成功带动了当地50余名老百姓长期务工,村民最高年收入能够达到3万余元。“我们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流转出去之后在这个园区里面务工,一年的工资都可以挣上2万多块钱,在家门口找到了这一个挣钱的门路。”旺苍县九龙镇文星村村民蹇华明笑着说。旺苍县九龙镇党委书记孙佳介绍说,下一步,镇上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做深做细农业产业,持续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旅融合等方面用力用劲,依托2000亩黄茶园区建设,全面形成九龙(镇)“北茶南果河下竹”的产业布局,有力推动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今,在旺苍县九龙镇,当地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黄茶、特色水果、笋用竹等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谋划项目招商引资,建立九龙籍在外企事业成功人士台账,以经验交流座谈会形式汇聚资本和人才力量,探索出一条“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社”的新路子,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0
(何瑞雪 记者 李全民)正值寒冬时节,剑阁县元山镇千亩橘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犹如千万盏小灯笼挂满枝头,百余名村民穿梭在园间地头挥汗如雨劳作,满载丰收的喜悦。“自从建起这个果园,让我们这些留在村里的老人也有了相当不错的收入,还可以在家照顾孙儿孙女。”采摘园务工村民赵海生脸上乐开了花。村民在园间劳作 “村里的年轻人基本在外务工,以前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经济上都是依靠在外打工的人。自从我们这个产业园建成以来,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近1000农户建园入社,2000余人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达2000余元。”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园区投资近1亿元,着力打造“剑橙”品牌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区,建成千亩核心示范园、柑橘新品研发实验园,基本形成集新品种研发、苗木培育、建园示范、技术服务、农资配送、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据了解,元山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依托新型农业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成功打造“中谷”柑橘县级园区,带动全镇新建橘园2500多亩,改造提升橘园1050余亩,年产柑橘70余万斤,为全镇助农增收致富、促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典型示范。(剑阁县元山镇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10
(叶昌荣 文/图)“就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还有时间照顾生病的妻子。”在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华清村的宜宾山勾勾现代农业园区内,脱贫户何其伦一边将打包好的鸡蛋装车,一边笑呵呵地说。  何其伦生活的改变得益于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中,邻近的永胜村并入华清村,通过资源整合,新流转土地3000亩打造粮经复合种植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47个。  行政区域的“减法”带来改革成效的“加法”,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推进以来,宜宾市翠屏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精准聚焦“四大任务”,把“两项改革”往深里抓、实里做,不断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的殷切期盼。宜宾市翠屏区三江口全景。资源“动”起来 优化配置为乡村扩权赋能  “城镇的秩序变得更好了!”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居民李丽看来,“一支队伍管执法”后,镇上的变化很大。今年以来,为解决执法力量分散、薄弱的问题,翠屏区各镇统筹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执法力量和资源,形成“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执法新模式,承担起简政放权后的140项行政权力。  打通基层综合执法“最后一公里”,是该区推动行政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翠屏区赋予镇区级行政权力53项、赋予街道区级行政权力34项,明确镇法定权力118项、街道法定权力37项。结合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下沉108名编制,专项用于配齐配强乡镇综合行政工作力量。  扩权赋能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机构,还有资源。  在翠屏区李庄镇安石社区村,村民李琼通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流转了闲置农房,让自家房屋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我现在有土地流转的收益,还有在公司的务工收入,村上每年还能分红。”李琼高兴地算起了账。  走在安石社区村,昔日闲置农房变成了艺术景区,该村如今成了宜宾市民周边游的热门选择,从今年3月份开村以来已吸引了近30万名游客。这样的改变正来自于宅基地改革的推进——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重点解决农村宅基地长期空置、房屋长期闲置的问题。  “预计今年全村将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翠屏区李庄镇安石社区村党支部书记帅能文说。  随着闲置农房被盘活的还有教育资源。  在翠屏区金秋湖镇茶乡村,被闲置了5年的白云小学在今年找到了新的“归宿”——在划归为村集体资产后,当地政府招引企业入驻,闲置资产摇身一变成为家庭农场。  让资源“活”起来,翠屏区交出这样一份答卷——盘活镇村闲置教育类资产142宗,盘活率达100%。翠屏区金秋湖镇茶农丰收笑开颜。产业“强”起来 规模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蓄能  冬日的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金银社区村,一个个饱满的柑橘挂满枝头,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果农和游客穿梭于柑橘林间,忙得不亦乐乎。  金银社区村由金银和高潮两个村合并而成,两片区域位置、农业产业等相近,但在产业发展上,原高潮村总是处于产不过、售不过的尴尬局面。在两村合并后,通过“强户”带动“弱户”,产品质量提高了,柑橘销售到全国,全村新增加100余户果农。  “预计今年柑橘果农户均增收5000余元,全社区增收约350万元。”金银社区党总支书记夏翠英介绍道。  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打破村镇行政界线是“两项改革”的破题之道。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翠屏区充分发挥翠屏城乡融合片区、李庄文旅融合片区、白花三产融合片区、金秋湖特色农业片区、宗场商贸物流片区“五大片区”产业优势的辐射带动、优势互补作用,调整优化白花镇、金秋湖镇、李庄镇、宗场镇4个中心镇和一曼村、云辰村、五粮液村等35个中心村规划,初步形成五片多点空间发展格局。  金秋湖镇如今已感受到片区规划带来的甜头,金秋湖镇由原邱场镇、明威镇、王场镇合并而成,三个因“茶”结缘的镇合并让金秋湖镇在打造“中国早茶第一镇”上更有底气,合并后该镇茶叶种植面积从原来的9万亩增长到现在的13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超8000吨,综合产值达25.4亿元,从事茶叶相关工作人员超4万人,茶农人均采茶收入达3万元。  抱团发展,串珠成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正是翠屏区农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目前,翠屏区培育发展早茶、油樟、柑橘等“5+2”特色产业近80万亩,建成高桥竹村、虎竹园、梦想清韵等20个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住了产业,也就抓住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祝科介绍道,翠屏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村达80个,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龙兴村达625万元。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社区村鸟瞰。服务“优”起来 把改革改到群众心坎上  “没想到我们镇也有这么气派的中学。”翠屏区白花镇居民徐芳看到宽敞整洁、绿树成荫的校园感慨地说,“一曼中学环境这么好,孩子学习会更用心的。”  新建的宜宾市一曼中学总建筑面积5.01万平方米,总投入3亿余元,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原白花中学设为初中部,可容纳1500名学生。  “这源自于‘两项改革’提出的深化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如今一曼中学和原白花中学足以满足整个翠屏区北域中学生的入学需求。”据翠屏区教体局局长黄程介绍,在改革中翠屏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已优化调整基础教育学校4所。  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翠屏区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个,规划建设区级老年照护中心1所、区域性养老中心1所。  在增强服务能力的过程中,翠屏区借力“幸福宜宾”十大工程,统筹推进镇村教育、医疗、党群服务中心等65个民生项目建设,总投资9.9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4.54亿元。截至目前,65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61个,开工率93.8%,累计完成投资5.47亿元,是年度计划投资的120%。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没落下。8月2日,宜宾市首张加盖“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人民政府审批服务专用章”的证照从李庄镇便民服务中心颁出。  崔伟星在李庄镇经营的超市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在以前,办理证件需要在政府和便民服务中心签字盖章跑两趟,印章整合后,他跑一趟就把证办下来了。“比我想的方便多了。”他表示。  这样的便民暖心服务延伸到了翠屏区的各个镇、社区。翠屏区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纳入“全岗通”办理,为村社区居民集中办理就业失业、国土规划、卫生计生等30余项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一窗通办、全科服务”。效能“高”起来 广聚贤才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想法可能更多、更活一些。”谭燕军曾在浙江、云南打工10余年,当过企业高管,也干过物流、当过代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翠屏区李端镇原板栗村与原新光村合并成板栗村,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被任命为新板栗村的党总支书记。  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翠屏区采取“回引+培养+吸纳”的做法,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同时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建成234支村(社区)综合应急分队。  队伍的变化带来了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提升。  “车位规范了,臭味没了,下雨天地上也没有大量积水了,环境越来越好。”翠屏区安阜街道葡萄园社区居民文祯泗回忆起这半年来居住环境的变化,感慨道。  葡萄园小区建成于1999年,路面坑洼不平、房顶漏水、化粪池管网塌陷、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一一出现。针对种种“难题”,葡萄园社区发动22名网格志愿者上门问需拟定改造项目,通过“社区‘两委’+小区党支部+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方联动治理模式,新建微型消防站1个、充电桩3处,规划机动车停车位148个,增设灭火器206具、监控摄像头124个……  “基层治理就是要动心用情,多为百姓干实事。”翠屏区“两项改革”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万江介绍道,翠屏区在基层治理中探索群众自治道路,搭建“有事来协商”“小区说事点”“和事佬”之家等功能平台,培育“老巷管家”“六孃说事”等15个自治品牌。  据悉,宜宾市翠屏区下一步将从做实“规定动作”、抓好改革示范、优化考核机制三个方面,确保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抓出实效、抓出经验,给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2-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福升 康勇“今年大黄受天旱和雨水的影响,大约可以采收15万斤左右,老乡采完运到村加工地点就4角一斤,人工工资在6万元左右,总产值大约能够达到35万元以上。”近日,旺苍县双汇镇大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传志一边组织村民挖大黄,一边向到访笔者介绍,当前正是大黄收获的好时节,该村600亩的大黄迎来了丰收,当地村民说,这是致富的“金疙瘩”。  大坪村由于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村里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大量的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前村里发展过产业,但对于留在村里上年纪的老人来说,单打独斗和粗放的农业生产并不能致富增收。返乡创业的赵传志经过流转村民土地,建立中药材种植专合社,村民成为专合社成员,领取土地流转费用,就近在园区务工,享受村集体经济分红,一块土地三分收益,留在村里的群众越干越起劲。  “这里以前种了十几年烟,现在我们搞大黄产业,去年我就挣了2万元,这个月可能挣个3000元—4000元钱。”大坪村七组村民伍成华笑呵呵地说。  “园区建起后,让在家的闲置劳动力找到了一份务工的收入,也带动了部分村民自己在栽种,给他们增加了收入,”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军说,下一步准备建一个初加工厂房,建造大黄产品,进一步延长大黄产业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初冬时节,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街道天平村,一座座大棚支架拔地而起,黑塑料覆盖后连片成栋,煞是壮观。大棚内,40余村名正忙着播撒菌种、放营养包、覆土……  “现在正是羊肚菌播种的时候,这几天我们已经播种了340余亩羊肚菌,今年预计种植面积将达到380亩。”12月3日,天平村党委书记周永才告诉记者,今年初羊肚菌的好销路和高收益让村名看到了“甜头”,种植热情高涨,播种面积较去年的120亩扩大了3倍多。天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天平村以空心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常年空心菜种植面积1200余亩。为填补种植空心菜空档期,从2018年开始,天平村引进了经济价值高的作物羊肚菌,每年11月播种到次年2月左右成熟上市,提高土地耕种利用率,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羊肚菌的种植时间与空心菜的栽种时间正好错开,而且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周永才说,天平村自2017年从金堂县引进技术开始了羊肚菌的试种,经过近4年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如今羊肚菌种植技术逐渐成熟。  “羊肚菌种植对技术的要求高,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全程管护,日常要细致查看长势,时刻关注大棚内的湿度温度等。”周永才介绍,2020年,天平村党委带头成立起了天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羊肚菌种植的技术规程,并通过统一播种、统一防护、统一农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保证了羊肚菌的良好品质。羊肚菌种植  目前羊肚菌种植基地,连栋大棚达80余亩,其余还包括插地棚、简易竹棚。“每亩地产羊肚菌500斤——600 斤,按照每斤80元的市场批发价,一亩产值在4万元左右。”周永才算道,搭建简易大棚,成本在1万元/亩左右,临时大棚只使用一季,不耽误春种秋收;而搭建连栋大棚,成本在4万元/亩左右,一次性投资大,但使用寿命达10 年。“无论是哪种方式,种植户收益都还是比较可观的。基地入股社员也从去年的6名,增加到了目前的20多名,大家对羊肚菌种植前景都很有信心。”周永才说。  天平村距成都中心城区仅20公里,具有交通和物流方面的先天优势。“我们的羊肚菌主要销往成都和广东等沿海城市,今年年初羊肚菌上市大卖,供不应求。”周永才预估,根据目前的订单量和市场行情,这一批播种的羊肚菌来年也将有个好收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佳蕾 牛泽  初冬时节,虽然天气寒冷,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岩窝村陈家田坝里,10余名村民却挥汗如雨。青山绿水间,一座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园呼之欲出。  “以前这里交通不便,村上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自从开始修鱼塘,好多人都回来了,搞建筑的、开农家乐的、发展养鱼的都有,我们这里人气是越来越旺!”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场面,岩窝村党总支书记陈金彬脸上乐开了花。水产养殖示范园  过去,岩窝村群众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2019年,利州区引进了四川省金宜玉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岩窝村投建了183亩的阳光水产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养成鱼120万斤,孵化鱼苗3000万尾,年产值可达 5000 万元。“我们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不仅为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更是为他们提供技术、鱼苗,带动大家共同发展渔业,打响我们岩窝村鲈鱼名气。”金宜玉生态渔业公司总经理向维说。  除了养殖鱼类,岩窝村还流转土地300亩,引进了广元市金睿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羊肚菌,通过入股分红、园内务工等方式,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门路。  “荣山镇始终把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增效、蓬勃发展。”荣山镇党委书记白刚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水产养殖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大力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基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10
(姚彬 记者 李全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在四川省青川县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眼下正值羊肚菌生产备种阶段,各级党员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羊肚菌生产种植一线宣讲全会精神,进行技术指导,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木鱼镇红旗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民生保障有效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看到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人民安居乐业等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木鱼镇红旗社区居民李长永感同身受:“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也富裕起来了,眼下我们正在推地,准备羊肚菌的种植,希望我们的产业能做大做强做得更好。”正如李长永所说,他们家借着脱贫攻坚政策的东风,依靠种植羊肚菌、木耳等经济作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身边有了致富榜样,木鱼镇红旗社区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干得更加起劲。该镇部分党员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也前来搭把手,同村民一起趁着晴好天气抢抓生产。木鱼镇副镇长、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王林说:“我们把学习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助农增收。目前正在加紧园区建设,让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羊肚菌营养袋装袋同样在乔庄镇孔溪羊肚菌产业园里,该镇党员志愿服务队联合青川翊瑞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指导村民如何高效进行羊肚菌营养袋装袋。该公司培育羊肚菌菌种和种植10余年,在自身良好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回馈社会,带动解决就业务工超2000人。公司总经理周鑫介绍说:“2020年带动110余户老百姓发展羊肚菌产业,共种植1700余亩,户均增收超过10万余元。今年公司接到2600余亩的订单,总价值在1100万元左右,其中带动130余户老百姓,共发展羊肚菌产业1900余亩。”乔庄镇三盘村种植户唐松这几年均在该公司购买羊肚菌菌种,公司给予他技术指导和保底回收。说起种植羊肚菌带给一家人的改变,唐松十分高兴:“去年我种了10亩地,收入在25万元左右,今年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有30亩左右,按去年的市场价来算,今年保守收入60万应该没有问题。”今年,青川县新种植羊肚菌8000余亩,带动种植户2000余户,预计产量达160吨,一产产值可实现1.6亿元以上。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芷萱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立足我们青川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持续壮大羊肚菌、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产业规模,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内生动力,引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青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9
(唐福升 邓正军 周述棋 记者 李全民)冬天的早晨虽冷,但空气格外清新。一大早,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国华镇兴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给晒干的农产品进行品控分拣、装袋打包,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旺苍茶叶、核桃、腊肉……这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深山“藏品”,随着农村宽带的普及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被推向了全国各地,带动了当地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旺苍县商务局局长李继诗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县按照“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网销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电子商务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多方探索实践、总结分析,形成了“农户+农业产业+供应链体系+县域社群团体+消费者”的联动模式,通过打造县域便民服务平台,创新农产品供给渠道,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了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李继诗告诉记者,该县积极创新电商发展模式,加大直播电商培育力度,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电商运营培训,深度挖掘和培养电商直播人才,组织开展网络直播评比和网络直播大练兵活动,直播电商打造了消费新场景,深度挖掘了促销潜力。李继诗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东西部协作消费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项目,突出抓好平台搭建、品牌打造、渠道拓展、要素保障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农特产品流通销售、供给质量、规模扩大、要素支撑等实际问题,完善电商供应链体系,广泛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创新网络营销模式,加速推进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据了解,截止11月底,该县全年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8.9%,全县网络零售额稳定增长。在2021四川互联网营销技能大赛期间,该县依托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木门茶业电商、旺苍优品、春蕾电商等平台,调动全县多名网络主播,面向全国粉丝,开展了120余场直播活动,累计时长超过960小时,实现销售额876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