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白川东 任星旗 记者 钟帆)“共三层4850余平方米,建成运营后,可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预计年营业额将突破5000万元。”10月12日,巴中市巴州区回风北路首段85号的义巴国际商品城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搭建一楼展示厅。  根据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优化调整,浙江省金华市结对帮扶巴中市,其中义乌市与巴州区结对。该项目即是义乌帮扶巴州加强区域商贸流通的一个专业市场点位。在1600多公里外的义乌市,还有一个百县万品“巴州馆”,已上线销售185款巴州区的农特产品及巴药产品。  本轮协作期间,义乌将助力巴州区打造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构建“浙产西进、川产东出”的顺畅循环格局。打造区域商贸中心  到巴中4个多月,巴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义乌市委常委谢国才对这里的商贸格外关注,专门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研测评。结果显示,巴中区域市场超市部分商品比东部城市贵了近20%,一些大宗物品贵了10%,快递件价格更是义乌市场的2-3倍。  “物流价格偏高,也是商品输出的一大短板。”作为浙江省驻巴中市工作队队长,谢国才在回浙江汇报工作时,主动建议依托义乌市——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资源和产品价格优势,通过布局建设2000多平方米的进口商品馆、4000多平方米的义乌好货批零中心、在义乌百县万品项目中建设“巴州馆”。  目前,“巴州馆”已展示销售巴州区农特产品及巴药产品185款,实现巴州区同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以上,在对口省份地区销售额达2700余万元。同时在浙江省驻巴中市工作队的协调下,多支来自义乌地区的商贸团队来到巴中考察调研,达成合作。  近日,巴中恩阳机场换季计划新增了义乌直飞巴中航线,提升了两地商贸流通和人才交流效率。培养区域电商人才  “课堂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收获颇多,衷心感谢为学员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9月25日,到义乌参加义乌-巴州东西部协作共富电商人才培训班的第5天,巴中市沙迴坪家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九江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  自今年6月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义乌市和巴州区两地商务、人社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互联网+”直播电商创业培训班,参与培训的巴中本土电商经营骨干、致富带头人和创业者达110余人。  目前,浙江省驻巴中市工作队正联动各大直播电商平台、义乌直播达人为商家免费提供直播业务培训,并筹划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科创基地、培训创业基地。今年6月以来,两地先后组织老廖家、野蕊蜂蜜、思雨传媒等企业开展义巴两地电商直播带货互动活动10余次,已带动巴中本地产品线上销售577.8万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桃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李书记,今天回泸州再给我带 10 斤脆柿子嘛!”近日,泸州市纳溪区太和村第一书记李昭详接到老顾客的一个电话。  近段时间,随着太和村里的甜脆柿陆续成熟,李昭详找渠道、想办法,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村里农户年年都出现滞销现象的甜脆柿子卖成了供不应求的“脱销品”。“摇钱树”下柿子烂在地头  李昭详是纳溪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青年干部,今年7月,他轮换到大渡口镇太和村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太和村位于大渡口镇西南部,是典型的丘陵岩区村,也曾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08年,太和村获得了150亩退耕还林指标,为了让退耕还林既绿荒山又让百姓增收,太和村将这150亩退耕还林地全部引种了甜脆柿子。为了让甜脆柿能按时实现挂果增收,自甜脆柿苗定植开始,村党支部就通过集中管护技术培训和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的方式,确保了脆柿如期成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只要管护得当,脆柿苗种下后的第三年就能挂果,每亩甜脆柿的产量至少有2000斤,按1.5元/斤计,可实现收入3000元。  然而,近些年,随着市场上水果种类的丰富,甜脆柿已不再是一家独大。特别是由于太和村距泸州城区较远,交通不便,鲜有果贩进村收购,导致每年柿子成熟季,都是柿子的“滞销季”。为了将柿子换钱,当地群众都要将柿子送到 20 多里外的周边两个市场卖。而近些年,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村中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由于体力有限,很多村民只能无奈地看着柿子烂在地头。  借助电商甜柿成功脱销  今年8月,李昭详了解到这一情况,就和太和村党支部书记钟传杰研究如何帮农民卖柿子事宜。李昭详和钟传杰经过思考之后,决定通过网上销售,让更多的人知道太和村里的甜脆柿亟待销售。  9月8日,李昭详就和钟传杰来到村里的柿子园里,通过直播、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微信群晒图片,当起了太和村甜脆柿子的代言人。同时,李昭详广泛发动自己所在的纳溪区法院同事、身边亲戚、朋友购买脆柿。  李昭详和钟传杰多渠道宣传,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你5斤、他10斤,太和村的甜脆柿销路打开了,李昭详和钟传杰也忙起来了,他们将各自的小车当作送货车,奔走于太和村和纳溪泸州城区,每天将订单发给村民,村民按照订货单将柿子采摘、打包后装车,并逐一送到城里的订购者手中。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到9月21日,由于有了互联网平台和李昭详、钟传杰的努力,如今太和村的150亩甜脆柿已所剩不多且已被人订购,硬是被卖成了“脱销品”。82岁的任福舟今年的3亩6000多斤柿子一共卖了9000余元,往年靠自己卖不上1000元,大多烂在地头或送人吃。任福舟逢人便讲:“李昭详和钟传杰书记真了不起,不用上市场就把我家的柿子给卖脱销喽。”  “帮老百姓卖柿子只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改善群众生活的第一步。”钟传杰告诉笔者,接下来他们还将依托互联网平台,同样通过带货直播等方式,帮村民销售八月瓜等水果,以提振广大村民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信心,打响“太和水果”特色品牌,努力让村民在致富奔康路上走得更稳健、更持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4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信息中心发布了今年9月我省主要畜产品集市价格。数据显示,8月,我省仔猪、活猪、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探底”速度环比加快,仔猪价格环比下跌幅度仍在 10%以上;饲料价格保持高位,较上月稳定。  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监测,畜产品方面,我省9月仔猪均价27.88元/公斤,同比下降69.4%,环比下 降 14.29% ;活猪均价14.08 元/公斤,同比下降62.66%,环比下降5.57%;猪肉均价23.45元/公斤,同比下 降 58.61%,环比下降3.42%。  饲料方面较上月基本持平,我省9月玉米价格3.1元/公斤,同比增长20.62%,环比下降0.64%;豆粕价格3.86元/公斤,同比增长9.04%,环比增长0.52%;小麦麸价格2.41 元/公斤,同比增长11.57%,环比下降0.41%;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3.89元/公斤,同比增长7.76%,与上月一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按量装袋、灌水充氧、泡膜模具包装,发往全国各地……10月4日,走进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石沱村观赏鱼养殖场,场主王建伟正与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今天网上下的700多份订单,我们都要逐单备货发送。”  王建伟作为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殖大户,拥有40余亩的水产养殖面积。近年,王建伟认定养殖观赏鱼大有“钱景”,凭着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市场人脉,批量引进普通锦鲤、黄金锦鲤、中华胭脂、红色锦鲫以及花骨等多个观赏鱼品种,经过不断繁育,形成规模养殖。  2018年开始,王建伟顺应网络市场发展趋势,转换观赏鱼销售思路,摸索建立起自己的网络平台,全国各地网购订单像雪片般飞来。“经过打包输入氧气包装处理的观赏鱼苗,主要发往湖北、湖南、云南、贵州以及江浙一带,今年以来,每天接收的购货单都在几百单甚至上千单,这样不用出家门和过度劳顿,就能让观赏鱼儿‘游’到多个省份市场,年实现销售额500余万元,比原来养殖常规优质鱼类的效益更高。”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观赏鱼产业,目前我正在筹划打包场和养殖场建设,准备将观赏鱼养殖面积从40余亩扩大到100亩,打造成东坡区规模最大的观赏鱼苗产业园,带动周边更多养鱼户一起增收致富。”王建伟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有福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摄10月8日,中江县永太镇长远村,稻田里稻谷飘香,农户们趁晴好天气,抢收成熟农作物,确保颗粒归仓。近年来,中江县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批的产业道建到了田间地头,机械化收割逐渐成为主流。据了解,今年中江全县种植水稻面积41万余亩,预计产量22万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0-12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期,2021年“金九银十全民购,接二连三线上嗨”通江特色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壁州创谷新阶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顺利举办。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由县人民政府主办,活动累计发放代金券1500余张,组织参展民营企业50余家,主要展销特色农产品、休闲食品、手工文创和农家干货4大类,其中通江大米、土蜂蜜等特色产品获得顾客充分青睐。截至目前,通江特色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3余万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10-09
(邹蕾 记者 郑志浩)9月25日,记者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该市水稻、玉米已完成收获,大豆已收50%,马铃薯已收96%。  2021年内江市秋粮播种面积435.41万亩,比上年增加2.48万亩;预计产量166.45万吨,比上年增加1.75万吨;平均亩产382.28公斤,比上年增加1.86公斤。  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落实惠农政策补贴、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等系列工作,内江将秋季粮食生产任务分配至各县(市、区)。各地提前做好了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面积规划,并通过撂荒地专项整治行动盘活低效土地资源,用好田边地角等每一寸土地。  内江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及时推广农作物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稻香杯”优质水稻、青贮饲用玉米、专用马铃薯等优质粮食生产,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已累计指导培训35万人次,答复技术提问3万多条,印发“技术明白纸”等资料70万份,为秋收、秋耕、秋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10-08
(黄琼 青婧 记者 李全民)9月28日至9月30日,余杭—苍溪东西部协作苍溪农特产品展销会在余杭区举行。来自苍溪的红心猕猴桃和猕猴桃系列饮品、雪梨膏、大米、挂面、菜籽油、川明参、魔芋凉皮等20余种产品进入余杭区政府机关大院,深受当地干部职工和其他消费者的青睐,仅第一天上午,展销产品就一抢而空。展销会现场本次展销会由苍溪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和余杭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联合组织筹办的,目的在于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拓宽苍溪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推进“苍品入杭”,打造消费帮扶“金名片”,余杭区和苍溪县两地政府和部门单位积极对接沟通,全方位搭建购销平台,开通“绿色通道”,让苍溪农特产品由大山直达余杭市民餐桌。同时,为进一步推进阆苍南协同发展,此次展销会还邀请了阆中市、南部县两地的部分商家和产品参展,共同将三地的优质产品推进浙江市场,实现共赢发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30
问粮价今秋谷价肯定比往年高,但去年的价格“可遇不可求”问选择对小农户来说,按当前粮价销售的利润空间已算可观,而且不用承担储存费用  对种粮大户来说,选择“等等看”的前提是确保烘干、储存设施跟得上  (记者 王成栋)“价格还会涨。”9月25日,瞅着稻谷收购价涨到2.88元/公斤,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种粮大户李相德做了一个决定:再租两个粮仓存放稻谷。  无独有偶,邛崃市固驿街道花园村种粮大户周家林也决定“再等等”。他说,眼下还不是价格最高的时候,新收的谷子至少还要存放两三个月。  9月底,四川秋粮收获渐入尾声。但放眼全省,出于对粮价走势的看好,种粮大户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惜售”。但粮价真的会继续走高吗?“惜售”会是个好选择吗?9月26日,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作出初步研判。9月24日,在仁寿县彰加镇礼周村,村干部正在帮助村民晾晒稻谷。目前,仁寿县的52.7万亩水稻进入最佳收获期。潘建勇 摄(视觉四川)预判 粮价走势会重演吗粮价高于往年,但回到去年同期价位可能性不高  “还不是去年的价格好,把大家的期待值都整高了。”谈到“惜售”的原因,周家林说。  去年秋季开镰后,谷价是“前低后高”。广汉市种粮大户黄明水记得,去年国庆节前后,稻谷的收购价直冲3元/公斤大关,是近年来种粮农户难遇的好价钱。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去年初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部分产粮国迭遭自然灾害等影响,国内粮价整体上扬。特别是去年秋收前后,受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急于补仓等影响,价格走高更为明显。  那么,去年的粮价走势会重演吗?对此,业内的看法是:今秋谷价肯定比往年高,但去年的价格“可遇不可求”。  比往年高的判断,来自于对一项政策的审视。年初,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明确,今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为2.56元/公斤。鉴于当前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9月26日,全省秋粮收购工作会议初步研判:今年,四川可能连续第二年不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  推测可能不如去年,主要依据是粮食丰产的势头。“因为今年是个丰收年。”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处长刘代银介绍,根据此前农业农村部会商,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分粮食主产区雨情汛情平稳,因灾损失低于往年。  刘代银透露,四川作为西部粮食主产省,洪涝灾害同样偏轻。来自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数据显示:四川主要产粮区沱江、安宁河、雅砻江、大渡河、涪江、岷江及沱江流域主汛期上游来水较去年至少偏少两成,整体洪涝灾害发生程度不高,全省粮食作物成灾面积和灾害损失远远低于多年平均值。应对 质优才能价高尽量先把菜挖到篮子里,如要“等等看”须做好初加工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9月20日,全省已收获大春粮食6000万亩左右,占应收面积的八成左右。其中,四川绝大部分玉米已实现“颗粒归仓”,水稻预计在10月上旬全部收割完毕。  初步测产显示,全省大部分地区稻谷单产高于去年。“一亩至少620公斤,比去年高了几十公斤。”周家林说,根据已收获的地块来看,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在此背景下,销售时机和价格的选择,成为“丰产又丰收”的关键。那么,农户是否该“惜售”?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尽量先把菜挖到篮子里。”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对于小农户来说,按当前粮价销售的利润空间已算可观,“而且不用承担储存费用”。  至于种粮规模较大、总产量较高的种粮大户,选择“等等看”的前提,是要确保烘干、储存设施能够跟得上。  “质优才能价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市场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初加工(烘干、除杂、储存)相对较好的稻谷,价格较普通稻谷普遍高出10%上下。因此,如果选择“等一等再卖”,各种粮大户应强化初加工。  据了解,除种粮大户自购自建烘干存储设备设施外,目前我省已要求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的产后服务设施设备开足马力。此前,为应对收获期阴雨天气带来的粮食受潮霉变等问题,全川已布局建设产后服务项目353个,覆盖全省73个产粮大县。而这些产后服务项目,在秋粮收获季可提供烘干、储存、除杂等服务事项。  “农户可以选择托管、租用或者其他形式购买粮食的产后服务,防止粮食霉变和其他损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我省秋季多雨,农户若要储好粮食,务必要做好产新粮食的初加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9月17日,在第十八届西博会攀枝花展位,平日难得一见的橙红、金黄、白色、胭脂红的芒果争奇斗艳,1个一两斤重的芒果售价高达20元,远高出产地价值,但参展商还有点不想卖,只是想展示一下罢了。原来,这些芒果都是攀枝花锐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近年培育的芒果新品种。  “老品种芒果,要么过大要么过小、果皮颜色要么青要么红,而且种植条件苛刻、抗病性低。”该公司销售部经理钟杰介绍说,“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在凯特、吉禄、金煌、台农等老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出了200多个品种,这次带来参展的是其中的3个新品种,都是9月成熟的,它们均比老品种的抗病性高,糖度适中、纤维更少,果皮颜色更加丰富和漂亮,增加了橙红、金黄、胭脂红,甚至还有白色。同时,亩产量也比老品种提高了500至1000斤。”  不仅如此,由这家公司培育的这些新品种还使芒果的销售期更加细化。因为新品种从6月至12月都有上市,早、中、晚熟的都有,从而打破了原来芒果集中在6至9月上市的格局,延长了销售期。  据钟杰介绍,这次带来的11个新品种主要是展示、推广、吸引潜在客户。这些新品种已有3个在盐边县金河乡进行了大面积嫁接,去年嫁接了1.5万棵,今年预计嫁接5万棵。  “老品种目前在产地批发均价每斤才1.2-1.3元,有时低至1元;而这些新品种芒果的产地批发每斤5元起!”钟杰说,“当地村民要种我们的品种,要与我们签种植合同、销售合同,还要签保密协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文/图  即将到来的10月,对何发明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和合伙人种的天麻下月就能采收了。  “鲜红天麻至少每斤10元,鲜杂交天麻每斤20到30元,鲜乌天麻能到40元/斤,全部按均价 20 元每斤算的话,40吨鲜天麻销售收入就是160万元。”何发明说。  为何选择天麻?平武天麻有何特色?近日,记者来到了何发明的天麻基地一探究竟。何发明在查看天麻。  看好天麻市场 他返乡种天麻  平武天麻久负盛名。在唐代,平武天麻曾作为贡品上交。记者来到平武县古城镇阳南村何发明的天麻基地看到,厂房里的架子上有序摆放着天麻菌袋,厂房外的大棚里,天麻种子在土里静悄悄地长大变成小天麻。  从成品天麻中获取种子粉末,到拿来“拌”萌发菌,到种子变成米粒大后转移至土壤中“吃”蜜环菌“长大”,每一个环节,何发明都熟练掌握,为的是种出好的天麻。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天麻不再仅仅是治病的药物了,很多地方都把天麻当成一种食药兼用的保健品,开发出了上百道用鲜天麻制作的保健菜肴。”何发明告诉记者,正是如此,他十分看好天麻市场,于是找来两个合伙人一起种天麻,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资金500万元。  早些年和其他人一样,何发明也离开土地外出务工或经商,在平武县城开了一家“何记豆花”店,这一 开就是十年。别人挣到了钱,都是进城买房买车,可何发明却越发想念家乡,想念自己最熟悉的农业。“平武天麻品质本来就好,再加上利润可观,返乡种天麻还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所以我决定回来种天麻。”何发明说。  销售上,何发明打算销售天麻种子和成品天麻。“天麻种子育种每平方米要投入150元,能收获种子15斤,每斤能卖35元,每平方米收获天麻种子价值525元,除去成本,每平方米天麻育种能获得净利润375元。”何发明告诉记者,成品天麻每平方米则要投入 96 元,能采收成品 14斤,每斤售价25元,每平方米成品天麻毛利润在4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平方米净利润300元左右。  在何发明悉心照料下,今年10月,公司所有的天麻就能采收了,何发明十分激动。带动村民增收 未来打算深加工  何发明种天麻,不仅自己挣钱,周边村民也跟着他增收了。由于天麻育种和天麻种植需要大量人力,光是用工,何发明一年结算的工资就超过了20万元。  “做蜜环菌和萌发菌这两种菌,尤其是装菌袋,用工量都很大。”何发明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务工增收,他还把天麻种子发给村民,带着大家一起种,同时承诺100%收购村民种的天麻,让大家不愁销路,这样既教会了村民种天麻,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天麻产量,一举两得。  正当天麻种得火热的时候,何发明又在思考着更加长远的问题:得延长产业链,做鲜天麻的深加工,才能提高其附加值。何发明指着远处的一块地告诉记者,那里正准备建天麻深加工厂房:打粉、切片、烘干,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鲜天麻容易变朽的困扰,延长天麻的销售时间。  “如果是干天麻,哪怕上千吨都是有市场的,但目前据我了解平武还没达到这个产量,可见这其中巨大的发展潜力。”何发明说。  平武天麻目前发展情况如何?记者从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在平武县注册登记的直接从事天麻等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企业有30余家,其中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有 8 家;现有工商注册的天麻行业协会、山地、大桥、水晶、筏子头、土城、青龙村及陆重山等中药材专合组织50个;有年经销额100万元以上的药材营销大户26 户,有中药材经纪人 120余人。  “平武进行了‘135N’的农业产业布局,以天麻、厚朴为代表的平武中药材被确定为3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平武县农业农村局产业规划发展股股长、经济作物站站长徐婷告诉记者,这些年平武通过“川货全国行”“茶博会”“西博会”等各种盛大展会将平武天麻推出去,提高知名度,同时还通过县内自建的润生众品电商平台、绿康农贸电商平台以及抖音等多个第三方平台来带货推广平武天麻,各企业也在开发属于自己的销售推广平台,如“平武生态农特馆”来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平武农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但平武天麻目前多数还处于初加工,规模较分散,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目前正在进行逐步完善。”徐婷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9月是都江堰金胜社区猕猴桃种植户刘小红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家里种植的4亩红心猕猴桃成熟,一家人忙着采摘、打包、发货。在全家人半年多的精心管理下,今年,刘小红家的猕猴桃品质很不错,个头均匀,产量高,口感好。“一斤能卖到10-15元。”刘小红对这个价格已经满意了。  然而,这个价格远远比不上十多年前。那个时候,都江堰的一颗猕猴桃就能卖到10元,可以比肩当前新西兰猕猴桃。  不只是都江堰,在整个四川,猕猴桃都在经历着价格下跌、面积下降等困境。  面积、技术、竞争……尽管在自家园子里埋头种了十多年猕猴桃,刘小红也明白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从跟风种植到病害“毁园”  作为全国猕猴桃第二大产区,数据统计,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达75万亩,产量44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沿着龙门山脉向北至秦巴山区,四川猕猴桃已发展出都江堰、蒲江、苍溪等多个优势产区。  在这其中,都江堰是全省首先进行猕猴桃商业种植的地方。1981年,都江堰将新西兰的猕猴桃品种海沃德引种到中国。引入中国时,它已过了专利保护期。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选育出“红阳”红心猕猴桃品种,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随即在苍溪、都江堰、蒲江等地扩种,也让四川成为了全球红心猕猴桃最大的产区。  在那个猕猴桃尚且属于稀缺水果的时代,市场价格一度高涨,“种出来就能卖”让无数种植户心动。数据统计,四川猕猴桃种植面积最高峰时期达到近百万亩。  然而,一场病害打碎了无数种植户的致富梦。  从栽种猕猴桃以来,溃疡病就一直困扰着这个产业的发展。传播快、减产严重,一夜之间的“毁园”成为了种植户的噩梦。  刘小红的少部分园子幸存了下来,从30亩减少到现在的4亩,那段“毁园”、减产的回忆让她心有余悸。  但是,下降的面积、退出的竞争者并没有让猕猴桃价格上涨。  行业内的不规范发展,缺乏种植技术导致品质上不去等,都是导致四川猕猴桃与新西兰猕猴桃在市场、品牌上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以技术方面举例,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调研显示,长期以来,我国猕猴桃科技研发与实际生产结合程度不紧密,我国自主研发并审定的品种或品系120余个,但实际主栽品种不到20个。良种研发推广和生产管理技术脱节导致我国猕猴桃亩产水平仅1.1吨,与新西兰2.3吨、意大利1.5吨的亩产水平有较大差距。从原产地到向国外看齐  在四川红心猕猴桃上市之际,一则新西兰佳沛猕猴桃最新的广告也悄然发布……  尽管猕猴桃原产于中国,但作为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之一,新西兰通过专利手段,为猕猴桃建起了很高的竞争壁垒。  如何让四川猕猴桃摆脱困局,提升竞争力?业内多位专家认为,需要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品牌打造、行业规范上多方着力,向国外看齐。  在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猕猴桃育种团队交流中,“知识产权”是最常出现的字眼。  “我国尽管选育了许多猕猴桃品种,但是与国外相比,大规模商品化栽培、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高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品种却相当少。”该院猕猴桃育种团队首席专家李明章表示。  令人欣喜的是,团队选育出的“红阳”品种不仅是世界红心猕猴桃的主栽品种,同时也成为全球红心猕猴桃育种的骨干亲本材料,目前全球利用“红阳”作为育种材料培育的红肉类品种达12个,占世界红心品种的80%。  “面对蓬勃兴起的猕猴桃产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猕猴桃资源,系统开展猕猴桃优异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只有选育出经济性状好、抗逆性高的优良猕猴桃品种,才能改变现有猕猴桃市场由国外垄断的现状,实现猕猴桃产业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李明章说。“猕二代”加入未来可期  有了好的品种,还需要配套技术,才能发挥好品种的优势。  对于刘小红来说,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同,园子里结出的果子品相差异很大。对于走高端市场路线的都江堰猕猴桃来说,品质的高低就意味着市场、价格的差别。  都江堰新虹阳猕猴桃种植社负责人潘枭鹏作为80后年轻一代种植户,则把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在潘枭鹏的见证下,父辈留下来的果园从最原始的技术,到现在超过国外标准,管理得好的园子亩产达到5000斤,“我们的产品因为品质高,只销往北上广等地的高端市场。”  “与其他猕猴桃地标品牌发展路径不同,都江堰猕猴桃走的就是精品园区建设和国际贸易的路线。”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介绍,2017年都江堰创建猕猴桃出口示范区以来,目前全市已经拥有16个海关备案基地,3个备案包装厂,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具备出口全球多国家的一系列资质。  此外,近年来,行业的规范管理也是各大产区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刘小红的优质猕猴桃达到采摘标准之前,成都的市场中,早已经有了猕猴桃的身影。这是因为一些种植户为了提早进入市场而早采猕猴桃,扰乱市场,严重损坏产区品牌。近年来,各大产区对早采猕猴桃的打击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迷魂桃”,这是晏志强和协会的同行们为猕猴桃取的外号,种植了数十年,经历过产业初期的风潮,病害造成的“毁园”,再到与新西兰猕猴桃争夺市场。这颗小小的猕猴桃让无数从业者们欣喜过,无奈过。现在,有了潘枭鹏这样的“猕二代”加入,晏志强希望,四川猕猴桃的未来能够走得更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8
“大家撑枝时候注意位置和方向,撑杆支点要固牢,才能确保果子生长过程中枝条不会折断。”9月15日,在高县来复镇太平村沃柑产业园基地,管理员邓道兵正指导着大家对沃柑进行撑枝和疏果。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沃柑枝头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子,10余名工人穿梭其间忙管理,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该村第一书记王奎介绍说,近年来,太平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由村集体公司牵头,采取“集体公司+企业+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种植沃柑1000余亩,将沃柑打造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为群众铺就了一条致富奔康的新路子。眼下,正值沃柑果期管理的关键期,邓道兵每天都会和村里其他村民一起结伴到沃柑基地帮忙村集体公司管理沃柑。“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了家,现在家门口也能有活干,还能自己发展产业,日子更有奔头了。”邓道兵介绍说,村里发展起沃柑后,他被聘请为了果园的管理员,除了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在村集体公司的鼓励下,他将自家的8亩多地种上了沃柑,两项收入加起来一年几万块不在话下,还能照顾到家里。除了吸纳劳动力,村集体公司还通过让农户以“土地+果树”入股的形式参与到生产经营中。农户将种好沃柑的土地交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和销售,村集体公司将最终收益按照56%的比列向入股农户进行分红,让大家共享抱团发展红利。“没想到我这几块闲地,也能生出钱了。”村民唐世会流转了3亩土地给村集体公司,自己不用再操心管理,每年只等沃柑成熟时候,坐等分红,自己也在果园务工,从家里步行10分钟左右就能到果园,很是方便。据悉,去年,该村沃柑产量近100万斤,销售额达500万元,带动全村200余户果农增收。为了更好地发展沃柑产业,村集体公司还投资修建一座2500余立方米的保鲜冷藏库,一方面解决了沃柑储存问题,通过错时销售,提高沃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冻库出租增加村集体公司的经济收入。该村还搭建了电商物流平台,实现了产销结合,让沃柑远销全国各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村集体公司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继续扩大沃柑种植规模,辐射周边镇村,同时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扩宽销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王奎介绍说。(高县融媒体中心 罗景萍 袁野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7
(韩静 记者 李全民)9月23日,广元市苍溪县桥溪乡,一场美妙绝伦的歌舞《花开盛世》拉开了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苍溪庆丰收暨第六届苍溪高端红心猕猴桃品鉴签约活动的序幕。活动现场,三家企业分别与苍溪县桥溪乡集中签约,他们将在当地新建红心猕猴桃产业基地、新建猕猴桃果酒厂,并提前签订了2022年30吨高端有机猕猴桃的购销协议。“新建厂房2000平米,新建猕猴桃果酒生产线2条,预计将在2022年年底建成投用,将实现每年生产猕猴桃果酒100吨,通过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了猕猴桃水果的附加值,初步估算,预计将为当地种植户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签约企业负责人陈进海表示。“有机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年产果达1500余吨,老百姓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今天我们集中引进和签约三个优质协议,就是要进一步实现猕猴桃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让乡亲们的腰包鼓得更大,助力乡村振兴。”苍溪县桥溪乡党委书记段小兰说。此外,活动还组织开展了苍溪高端红心猕猴桃现场拍卖会,现场一盒高端红心猕猴桃拍卖价达8万元,单果价达5000元,提升了以高品质红心猕猴桃为代表的苍溪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桥溪乡以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的案例只是该县产业富民强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苍溪人民的辛勤耕耘下,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蓬勃发展,大小园区遍布全县,开发的精深加工产品10大类58个品种,产品远销21个国家和地区,苍溪红心猕猴桃被纳入全国首批百家中欧互认互保地理标志产品,荣登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进一步擦亮红心猕猴桃产业强县金字招牌”。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4
(刘旭 记者 李全民)“粉丝们,快看这些辣椒,都是乡亲们种的,天然无污染,只要一块九……”近日,走进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俞家村,一串串长势喜人的辣椒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动人,村民们正忙着搬运、称重、上车。而一旁的四川七天创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小蓉正在辣椒地里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当地的辣椒。“今年辣椒长得好,村里种了10多亩,加上茄子、黄瓜等蔬菜近50亩,卖10多万元问题不大。”俞家村党支部书记俞海林说,“以前,大家都是把蔬菜背到集镇上去卖,不仅价格低,而且运费成本比较高。现在好了,有专门的公司收购,并在网上直播售卖,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把蔬菜卖到全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农村信息工程的持续推进,朝天区农村电子商务得以快速发展,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直播+电商”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真没想到现在卖东西这么方便,而且收益也不错。”78岁的村民俞清贵有切身感受,“家里种了2亩多辣椒,再加上种其他蔬菜,一年收入2万元左右,比种玉米划算多了。”产业振兴,销路先行。朝天区坚持树立“互联网+电子商务”理念,以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四大工程,着力健全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加强电商主体培育,加快电商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朝天产(造)”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电商产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收入。”在外打拼10余年后,朝天区水磨沟镇红坪村村民贾代军于2015年回乡成立四川杰鑫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展农村电商,专门进行朝天农特产品线下生产、线上销售。2017年西成高铁开通后,四川杰鑫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建立了高铁电商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高铁电商,围绕农业产业,建立土豆、木耳、土鸡蛋等10个农商对接示范基地,实现电商企业直接到基地包装发货。同时,建立“农户(专合社)+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企业”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有效带动群众增产增收。“目前,公司年营业额1000万元,带动200多户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贾代军介绍,为了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公司积极融入“互联网+”,将朝天区的农特产品和区域文化特色融入直播带货中,直接通过线上和消费者对接,进一步畅通了销售渠道,拓宽了销售范围。“我经常在网上购买朝天的核桃、花生、蔬菜等农特产品,这段时间又买了100多斤新鲜核桃和30多斤花生。”浙江省的顾客李大连每年都会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朝天的农特产品,不仅自己吃,还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朝天农特产品在网上走红,吸引大量顾客纷纷下单。那么,这些产品如何快速送达到全国各地呢?9月22日,在朝天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几名“网红”正在直播室里忙着直播卖货,介绍朝天的农特产品,一旁的工作人员有序接收订单,将货物打包,准备发送。“这里配套建设了展示区、孵化区、直播室等功能区。其中,物流配送中心占地500平方米,整合了朝天区6家收发量大的快递物流企业,统一进行产品打包、收货、发货。”朝天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外,朝天区构建起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目前,建成2800多平方米的朝天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新鲜送、当天达”物流体系;建立12 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103 个村(社区)级电商服务点,为村民提供农产品上网、便民代购、电商物流代办等服务。“设施完善,直播、发货等都十分方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特色功能服务吸引了严小蓉。去年,她回到家乡通过网上直播、线下销售方式,将朝天核桃、花生、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销往了全国。“今年以来,网络直播销售30多万元,线下销售550多万元,带动10多个合作社增收致富。”据悉,截至目前,朝天区共培育电商企业20余家,发展网上销售企业10家、个体网站经营户120余家,电子商务销售额1亿元以上,直接带动4800余名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24
(记者 李自强) 昨日,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中国·天府油橄榄节在金堂开幕。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主场活动的重要分会场,本次活动突出油橄榄地方特色,全面展示金堂县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堂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油橄榄产业作为龙泉山脉地区重点产业,推进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该县引进培育西中、聚峰谷、南国花园等多家油橄榄经营企业,截至2020年底,金堂县油橄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73万亩,产鲜果9000余吨,产油830余吨。“金堂油橄榄”荣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金堂橄榄油”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同时,金堂油橄榄通过产业联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渗透、机制创新等方式,融入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相关的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复合总产值达5亿元,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9月17日,第十八届西博会期间,由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京东集团携手主办的“攀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今后,鲜美芒果、爽口枇杷、酸甜石榴、红润樱桃等花城优质精品水果,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品牌身份——“攀果”。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攀枝花市与京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我们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攀果’在36小时内抵达北上广深消费者手中,成都市民更可以在当天吃上新鲜的‘攀果’。”签约现场,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欣表示。  “攀果”区域公用品牌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攀枝花市水果产业即将全面进入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该市将通过全方位的品牌建设、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使每一颗“攀果”都可溯源认证、都有身份标识、都有品质保障。  据悉,为支撑“攀果”品牌打造,攀枝花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线上、线下”产供销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实现从种植到采摘、分拣、仓储、物流、配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科技化、标准化管理,确保为每一个果品建立一份“专属档案”,让“每一颗果子都有身份”。消费者则可通过二维码查询购买产品的种植生产、质量安全等全链条信息。  此外,为确保“攀果”品牌具有稳定品质,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将指导制订相关果品标准,并对符合条件的优质攀果基地进行授牌,给消费者带来攀枝花高品质鲜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8
(记者 袁城霖)“山东的老板,货一装上车,钱就打过来了,比一个多月前,每公斤多卖2元多。”9月7日,连日强降雨刚刚结束,位于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的达州市七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以68元/公斤的价格卖掉了今年最后一批干花椒。合作社负责人代定雄说,尽管价格有波动,但花椒的市场需求量大,他们对产业发展很有信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作为农业大县、脱贫县,达川区如何振兴农业?近日,记者走进达川区以农业为主的西部片区,选取一批代表性点位,探寻该区农业振兴“密码”。  达川区是全省30个青花椒主要种植区域之一,面积达20余万亩,几乎个个乡镇都有青花椒产业。  “园区始建于2015年,目前栽植面积1.5万亩,产值9000余万元。”在管村镇的达川区青花椒现代产业园,镇党委书记刘治江介绍,该镇还布局了加工区、社会化服务区等功能板块,建成保鲜、烘干、储藏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和互联电商新零售平台,园区发展目标直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今年企业共收购青花椒600吨。”刘治江说,今年单价上涨加之产量提升,管村镇花椒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建设加工区与生产基地形成配套,延伸产业链,这也是达川区多个乡镇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做法。石梯镇的高粱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有烘干仓储中心,两组烘干塔可日烘干高粱30吨,烘干后粮食颗粒完整,品质能得到很好保障。“产业链并未在烘干环节画上休止符。”石梯镇党委书记赖晶晶介绍,收割后,高粱秆作为青储饲料卖给养殖场,还能增加土地亩产效益,“一株高粱多项收益。”  在达川区传统柑橘种植区的桥湾镇,当地引进长叶香橙,开发“明日见(柑橘)”等新品,产出的“特姆林”柑橘皮薄、肉甜,春节前后反季上市,很受市场欢迎。  “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特色水果上市。”桥湾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国华说,技术人员不断进行品种改良,“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做到人无我有。”  在宝井寨村的石桥镇物流中心,绿壳的土鸡蛋、光泽的丰水梨、刚从树上采摘的蜂糖李……摆满带货直播现场。  “中心已入驻平台商家25家,上架农副产品20多个。”该中心负责人杨强介绍,18家中小型养殖场、家庭农场等组建石桥镇农产品产业联合会,通过电商实现年销售收入700万元、净利润280余万元。一年多来,该中心培养电商骨干21人,向全镇4000余户村民发放鸡苗代养,通过回收或直接收购的方式,让村民实现养殖收入192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400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杨都 周颖昳 洪瑜 罗敏安岳是世界柠檬五大产区之一,种植面积约占中国柠檬的79%,常年产量约占全国柠檬产量的 80%。2020 年,该县柠檬保存面积52万亩,鲜果产量60万吨,产值达到139.7亿元。  “十四五”开局之年,安岳柠檬有哪些新谋划?9月15日上午,“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采风团走进安岳柠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采访。长河源柠檬专业合作社的柠檬丰收了。基地+电商柠檬鲜果卖到全球  在安岳县龙台镇马头村电商物流加工集散区,一颗颗黄澄澄的柠檬正在装箱。“每天装箱发货6000-7000单,日均销售柠檬1万斤左右。”李永生是安柠鲜柠檬种植专合社负责人,他线上开设的“华秧旗舰店”已成为安岳柠檬销售的中坚力量之一。  “我们引进了几个大型物流公司入驻,年运输柠檬鲜果40万吨以上。”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再泽介绍,安岳创新了“基地+电商”线上营销模式,发展柠檬电商企业500户、网店微店5700余个,电商销售达2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通过“基地+经销商”“基地+农民经纪人”“基地+直销店”等做实线下销售,全国大城市建有柠檬直销点3500余个,培训经销商3000余户,从业人员12.5万余人。  国内市场只是一部分,安岳还把目光投向了海外:通过引导行业商会、协会及龙头企业组建外贸企业联盟“抱团出海”,举办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活动等方式,与中东迪拜、俄罗斯、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长期柠檬贸易推广协议,建立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柠檬营销网络。沼果循环绿色生态种出好果子  在长河源镇青石村,长河源柠檬专业合作社正组织社员采摘刚成熟的柠檬。这里的柠檬采用沼果循环进行标准化种植,土壤肥沃、树叶厚实、果大皮亮。  据合作社负责人李小平介绍,基地不远处有一个猪场,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网,完成对周边粮食作物和柠檬的浇灌;粮食收获后,再作为饲料实现种养循环。  “优质的柠檬果离不开标准的种植要求和配套设施建设。”安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辉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柠檬标准基地示范片以长河源镇、文化镇为核心,现有柠檬标准化基地17.77万亩。  产业园已建成信息化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平台1个,物联网基地监测平台12个,物联网示范基地近万亩;强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五网配套,建设柠檬园区农机通道46000余米、水肥一体化4.2万亩,节约水肥成本达 50%以上,节约劳动力成本约60%-80%,示范带动全县52万亩柠檬基地提质增效。  而位于产业园内的“宝森·中国柠檬旅游度假区”也成为了农旅融合的典范。该项目首期流转土地6000亩,完成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三大板块的基础建设。从2017年4月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  彭辉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专业规划机构、科研院校、毗邻县区农业农村部门交流合作,做到多规合一,谋划生成一批产业基础好、交流合作紧密、发展空间大的合作项目,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9月16日,“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在成都正式发布。此举为汉源县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实现汉源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再蹚新路。  “汉源红”是指汉源甜樱桃、汉源红苹果等80万亩特色水果、蔬菜产业。在当日由汉源县政府主办的“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上,汉源县委书记郑朝彬从汉源生态环境优势、产业规模和规划布局、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旅融合、品牌创建等方面,精心介绍了“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优势。他表示,汉源以“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整合“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品牌资源,形成了“公用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这其中,“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是原滋原味、地地道道的汉源农特产品金字招牌。工作人员展示汉源红苹果。  汉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覃建生围绕汉源红色文化和“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情况、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旅融合、阳光康养资源和三产发展成果进行介绍。  在发布会上,汉源红苹果、汉源花椒、脆红李等“汉源红”公用品牌包含产品一一进行了展示、展销,充分展示了汉源农业产业发展硕果。发布现场  据了解,汉源于2016年启动了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和打造工作,2018年成立“汉源县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协会”,并启动“汉源红”集体商标的申报注册,着重将“汉源红”打造成为汉源的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汉源的另一张城市名片。5年来,“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助农增收、产业提质的新引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7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