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陈星竹)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示范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蔬菜保供基地落子安岳,丰富了成德眉资3000万人的“菜篮子”。为啥建?满足蔬菜需求 降低夏季蔬菜断链风险成德眉资四市常住人口约3000万人,同时城镇化率比例超出全省平均值。“要供应如此庞大的人群,‘菜篮子’工程必须要做好做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未来,四市城镇化率必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建设蔬菜保供基地是现实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项目。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毗河引水工程竣工,安岳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这为蔬菜保供基地落子安岳提供了保障。“‘菜篮子’最重要的是稳定,安岳农业综合实力较高,自然禀赋优越,它地处涪江和沱江的分水岭,是四川有名的老旱区,多年来洪涝灾害发生烈度偏低。因此,布局安岳之后,断链风险较小。”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地理距离上,我们也有优势。安岳距成德眉资最远也就200多公里,运输半径不算大,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此次蔬菜保供基地选择落子安岳的原因之一。”除了满足城市居民更多蔬菜需求外,此次安岳基地建设更为了优化蔬菜供应结合和分散夏季蔬菜风险。在此之前,成德眉资已经拥有了彭州这个全国著名蔬菜基地,但这里每年生产的1200万吨蔬菜中,冬春季节上市的叶菜占据绝大部分,夏季蔬菜领域相对薄弱环节,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等气候变化影响。安岳蔬菜保供基地的建设,将有效弥补这一短板,降低夏季蔬菜断链风险,保障成德眉资四市市民的蔬菜供应。怎么建?订单农业辐射带动 低效柠檬园区退出或改造此次建设的成德眉资“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初定总面积1600亩。其中,计划在乾龙镇真南村新建全程机械化蔬菜示范基地360亩;在罐子河村新建科研中心1个、育苗基地10亩;在迴龙社区利用村集体经济的冷链库房,建设1个200平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基地计划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农资等生产资料,以保底价格回收的模式,带动发展订单蔬菜拓展基地1240亩;建立健全利益链接机制,采取土地入股保底收益、财政投入股权量化分红收益、订单农业辐射带动等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参照彭州及省内外其他蔬菜基地经验,安岳县将通过低效柠檬园区退出和改造,给蔬菜生产腾空间或者相结合,“比如,蔬菜和柠檬也可以间作。”同时,探索“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破解农户增收难题。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02
(记者 孟浩)中秋佳节临近,月饼消费日渐火爆起来。昨日记者获悉,第21届中国(四川)中秋食品博览会暨月饼文化节、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川渝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称“四川月饼节暨川渝农交会”)将于9月8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引人注目的是,四川月饼节暨川渝农交会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将汇聚四川、云南、广东等地的上百个月饼品牌、名酒名茶以及川渝两地20余个区县千余种特色农产品参展,以期满足广大消费者中秋佳节的消费需求。爱达乐、元祖、南台月等“四川造”品牌集聚;以云南嘉华、吉庆祥、潘祥记等为代表的云南月饼也是琳琅满目;还有香港美心、广东轩妈蛋黄酥等品牌参展……广式、滇式、潮式、苏式等各种流派月饼竞相登场,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字号品牌和新锐品牌在月饼口味上竞争愈演愈烈,各种创新口味更是入局月饼大战,“火腿、五仁、莲蓉、蛋黄、豆沙等传统馅料和奶黄流心等新口味交相辉映,今年的月饼品种和口味都值得期待。”为深入开展“天府里·悦生活”“惠民购物全川行动”等促消费活动,扩大川货品牌影响力,为提升川货市场占有率,本次遂宁市、广元市、泸州市、眉山市、绵阳市、达州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市州积极组团参展,集中展示展销特色名优川货。其中,遂宁市规模最大,组织了蓬溪县松艺薯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参展,集中展销鸭田香米、柠檬、富硒黑花生、黄金梨、火龙果、金秋红蜜、绿壳鸡蛋、午餐肉、肉罐头、酱卤系列产品等遂宁名优特产。广元市规模紧随其后,组织了包括米仓山茶业集团、苍溪圣丰农业、广元七绝电子商务公司等近10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参展,集中展示展销米仓山茶、七佛贡茶、苍溪红心猕猴桃、茯苓系列产品、剑门土鸡等“广元七绝”名优特产。此外,眉山的猕猴桃、绵阳的腌腊制品、达州的醪糟汤圆粉、泸州的古蔺手工面、阿坝的牦牛肉干、大凉山的松露等特色展品也将亮相本届展会。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放养的藏香猪肉质紧实,香味浓郁,尤其是加工成特色腌腊制品,更是别有风味。”8月25日,在成都市一场农特产品现场推介会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延春一改平常的科学家形象,现场当起了甘孜藏香猪“推销员”,为参会人员讲解其品质特点。胡延春(中)为甘孜藏香猪产品“代言”。  就在当天,作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扶贫项目——《康定藏香猪规模化养殖产业扶贫》项目重要内容之一的进村优淘黑猪电商平台在成都正式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现场了解到,随着当前特色藏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相应的加工产品品种逐渐丰富,产量越来越大,寻找新的销售和推广平台,成为产业发展的题中之义。“这个平台的启动,架起了产地与市场的桥梁,也是乡村和城市的桥梁,将为黑猪产业振兴和当地居民收入提高注入强大的电商能量。”平台相关负责人徐进说。  据了解,藏香猪作为黑猪的一种,是我省重要的特色畜禽种质资源,广泛分布在甘孜、阿坝等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被当地称为“雪山上的小猪”,也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其肉品中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高,瘦肉多,口感细腻Q弹等特点,使其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民族美食,也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肉类产品。  然而过去由于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藏香猪体型小、生长周期长,在外来猪种的冲击下,藏香猪养殖面积一度压缩。为此,近年来依托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扶贫项目支撑,胡延春教授团队通过科技下乡,从藏香猪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到规模化生产、品牌塑造、线上线下营销对接等方面,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发展了一批具备规模化养殖能力的专业合作社,使藏香猪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我们还通过饲喂优质牧草,配合使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搭配玉米等粮食饲料的绿色养殖模式,使得藏香猪品质得到了提升和保障。”胡延春告诉记者,在生态良好、远离城市的高原环境产出了健康优质的猪肉后,如何让其到达消费者的餐桌,才是打造藏香猪品牌、提高其经济价值的关键之举。于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打造服务于特色产业的电商平台就成为有效举措。  点进进村优淘黑猪电商平台,种类丰富、包装统一的香肠、猪蹄、火腿等特色藏香猪产品琳琅满目,同时还有优质草料、微生物菌剂、专业书籍等配套养殖服务产品。  “目前该平台主要链入了甘孜州多家大型藏香猪经营主体。随着平台的启动和发展,我们希望服务全省更多的经营主体,为黑猪产业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胡延春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 胡璐 于文静)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年我国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局部地区出现较重灾情。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魏百刚1日表示,从全国来看,农业灾情总体偏轻,今年秋粮丰收的基本面仍然较好。  魏百刚是1日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重灾区占秋粮面积比例较小。灾情较重的河南秋粮受灾面积1100万亩,占全省秋粮面积的14%,占全国秋粮面积不到1%。目前,河南绝收的525万亩地块一半左右已完成改种补种,受灾田块基本开展了一遍施肥打药作业,未受灾田块长势好于常年,可弥补一部分损失。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因旱受灾1930多万亩,仅占全国的1.5%,而且杂粮杂豆等占比较大。  “今年的灾害是局部的、阶段性的,全国农业灾情与往年比总体偏轻。”魏百刚表示,6月以来,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 7200 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少3950多万亩;绝收930万亩,少430万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均是近5年同期最低。  此外,他说,今年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各地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良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除河南部分重灾区长势较差外,其他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较好,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已进入灌浆乳熟至蜡熟期,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增产趋势明显。  目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魏百刚说,下一步要在南方稻作区防范好寒露风,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防范好早霜,以及台风的袭击。农业农村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逐个区域、逐个品种、逐个环节的安排部署,各地也都提前做好了防范灾害的准备工作,有信心夺取今年秋粮丰收。
新华社 | 分享: 2021-09-02
    (李同周 记者 李传君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围绕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深入实施50万亩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包括建设粮油基地、柑橘基地、香桃基地、香薯基地等。其中,“二荆条”辣椒产业基地达5.6万亩。  “二荆条”辣椒是川菜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火锅底料、豆瓣酱等调味品的主要原材料,一直受到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的青睐。因此,西充县将“二荆条”辣椒作为该县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眼下正是辣椒收获的时节,行走在西充各个辣椒种植基地,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8月11日,记者来到西充县大全镇岱林社区的“二荆条”辣椒产业基地。远眺,辣椒地一片连着一片;近观,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10多名工人正在采摘辣椒。该基地负责人杨杰介绍,基地种植的“二荆条”辣椒达300多亩。  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政府引导下,该县成立了一批“二荆条”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群众规模化种植“二荆条”辣椒,实现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县已在莲池、太平、大全、仙林、古楼等10多个乡镇建成了“二荆条”辣椒产业基地5.6万亩,成立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40多个,年产值近3亿元。  西充县永康生态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斯猛是一名有着几十年“二荆条”辣椒育苗、种植、销售、加工经验的“土专家”,在西充多个乡镇发展“二荆条”辣椒订单种植。他提供种苗、技术,种植大户负责种植,带动种植大户和群众共同增收。  “辣椒这种作物长期栽种会使品质下降、口感变差,所以需要不断培育新品种、‘提纯复壮’。”斯猛解释,“提纯复壮”是指采用适当的选种措施,结合除杂去劣,恢复其原来的优良品质。  斯猛说,西充“二荆条”辣椒之所以能够保持高品质,得益于该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农技专家们长期不懈地努力。21世纪初,“二荆条”种植农户减少,提升产量和品质成为经作站的重要课题。为此,高级农艺师赵洪斌等农技专家坚守了16年。  “西充‘二荆条’和别的辣椒品种、和别处种植的‘二荆条’有着本质区别。西充‘二荆条’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具有皮薄、肉厚、色艳、籽少等特点。要维持这个特点,就必须保证品种的纯正。”赵洪斌是西充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的高级农艺师,从2005年开始,他和同事便对西充“二荆条”辣椒进行提纯改良。“2010年优选出4个单株,2011年将4个单株种了2块地,淘汰了2株,最后收获了可用于第二年良种繁育的纯种。”赵洪斌说,这些纯种,维持着西充“二荆条”辣椒的“嫡系优质血脉”。  2015年,西充县经作站启动了第二轮改良。2020年7月,改良后的辣椒挂果颇丰,有一株“二荆条”辣椒苗上竟然结了101个辣椒,这让赵洪斌倍感振奋。他表示将继续努力,让“二荆条”辣椒品种更加纯正,让农户增产增收。  品质的改良仅是“二荆条”辣椒内在质量的提高,将其精深加工成中、高端产品,是“二荆条”辣椒价值提升的必由之路。  在关文镇太极宫村的“二荆条”辣椒加工基地,斯猛正在指导工人们晾晒辣椒。斯猛介绍,晾晒好的干辣椒将被加工成辣椒产品。  “我们的‘二荆条’辣椒品质较好,以此作为原材料加工的辣椒产品具有色鲜、味美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斯猛介绍,经过精深加工,“二荆条”辣椒被制成泡椒、剁椒、辣椒酱等系列产品,摆上了超市货架,成为抢手货。为了促进销售,他不仅创立了品牌,还通过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将产品销售到省内外。  “湿辣椒1公斤5元,干辣椒1公斤56元,通过加工后的普通剁椒一瓶18元,礼品辣椒一盒130元。我们一年要加工‘二荆条’辣椒500多吨,产值达600多万元。”斯猛说,通过精深加工,“二荆条”辣椒的价值获得极大提升。  其实,在西充将“二荆条”辣椒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了解,为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二荆条”辣椒价值,在西充县政府积极招商下,四川省老庄味业食品有限公司、遍地红辣椒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辣椒加工企业纷纷落户西充,建设加工厂,“二荆条”辣椒被加工成油辣椒、泡椒、豆瓣酱、剁椒、辣椒酱等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从2012年开始,在西充县多扶镇建起了加工基地。”四川省老庄味业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占地1100亩,有可一次性晒2万吨豆瓣酱的晾晒基地,年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如今,该基地拿下了川渝地区火锅店,以及“郫县豆瓣”“乌江榨菜”等厂家的辣椒、榨菜订单,让西充“二荆条”辣椒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01
(记者 张艳玲)近日,四川省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培训会议在泸州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9年,四川省确定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面积达200万亩的任务目标,从2019年的122.3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261.8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3年来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达到7.24亿元。白酒产业是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白酒产量全国第一。高粱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四川省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每年还需从省外进行采购。近年来,四川加强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既是为了补上本省酒企的原料缺口,更是为当地农民开辟了增收渠道。四川省作为我国高粱优势产区,采用四川本地高粱酿酒,可提高出酒率1.5%,提高优酒率6%。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要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协同创建实行“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验收、同奖补”,进一步提升基地建设标准化水平。据统计,到今年已有主导产业中包括酿酒专用粮的现代农业园区30个,其中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4个、县级园区21个。近年来,四川不断优化酿酒专用粮品种选育。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宜宾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选育的“国窖红”“宜糯红”等常规、杂交专用高粱新品种被大力推广,示范区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据了解,四川各地酿酒专用粮基地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场)+农户”等运行模式,由白酒企业、专用粮购销公司等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订单,指导专合社、农户等进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大中型白酒企业积极参与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酿酒专用粮生产组织化水平。以酿酒高粱为主的酿酒专用粮订单收购量从28.7万吨增加到今年预计的35.3万吨。下一步,四川将围绕“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持续扩大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规模;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持,不断提高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创新机制模式,不断强化酿酒专用粮基地综合效益发挥,最终实现基地建设扩面提质和支持酒企、联农带农富农的目标任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何晓红 记者 刘佳 文/图  “松茸10斤、虎掌菌15斤、大脚菇20斤、鹅蛋菌45斤、扎坝尼玛,抬过去,抬过去,下一个……”  近日,道孚县瓦日镇农户高绒她姆和丈夫上山采摘到8斤品相较好的松茸、12斤大脚菇。为了早点回家照顾娃娃,夫妻俩决定不去县城摆地摊,而是以九五折的价格,一次性售卖给前来收购的道孚县源绿公司,售价1300元。道孚县源绿公司下乡收购鲜菌。  收购现场,源绿公司老板苏贤华和员工不停地忙碌着。只见他一边过秤,一边大声报着数,一名登记员熟练地核对着收购单记录着数据,售菌的农户则热情地帮着抬筐装车。而在县城的道孚源绿库房里,50余名工人仔细地将每朵菌子根部的泥土刮净,再分类、分品装袋装箱,送入冷藏库进行保鲜处理,有的鲜菌还被送进加工房切片、烘干。  道孚县发改局副局长格桑卓玛告诉记者,每年7、8月是道孚县各类野生鲜菌大量上市的时间,采售野生菌是当地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大家普遍没有贮存保鲜设备。有的农户天不亮就上山,下午六七点钟才能回家,不能到县城及时售卖鲜菌,采摘的菌既容易失水也容易坏掉,卖不了好价钱。源绿作为全县最大的固定收购企业,成为保障农户鲜菌收入不“缩水”、劳动不“跌价”的主要平台。  近年来,县发改局、县经信局等抢抓机会,帮助源绿公司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将之打造为道孚县最大的一处电商平台,让道孚特色产品售卖到全国各地,稳定农户“靠山吃山”的收入。  “今年鲜菌上市以来,不到两个月已通过顺丰快递发出菌类产品750单,售卖各类鲜菌5500斤、干菌2100斤,主要发往广东、上海、成都等地。”苏贤华介绍,截至目前,源绿公司已累计收购各类鲜菌2.5吨、干菌1.3吨,覆盖全县19个乡镇,带动1.3万余人次,人均增收500余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7
(龙军  记者  常坚)近日,洪雅县工商联组织全县7家藤椒生产企业在该县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主题“一树椒”暨藤椒产业发展研讨会,洪雅县工商联全体执委参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幺麻子公司研发品控中心、生产综合车间、营销应用体验中心。听取了公司关于产品、品牌、文化等全方位的分享。与会人员围绕做特“藤椒产业” 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会议强调,要围绕洪雅县委、县政府“做特三片”的要求,飘香“一树椒”,做强藤椒产业,擦亮“中国藤椒之乡”招牌。要结合乡村振兴做优藤椒生产基地;加快藤椒生产线及研发中心建设,精深开发藤椒调味品、饮品、保健品等;建成省级藤椒文化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希望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抱团发展,力争到2024年全县藤椒产值达20亿元。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适值玉米进入蜡熟期,危害玉米的穗腐病、茎腐病又悄然念起了“ 紧 箍咒”。8月20日,在西昌市阿七镇的西昌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21年西南玉米抗病性鉴定田间开放日”活动,来自省内外的30余家种业公司和育种科研单位的代表,不顾路途迢迢来此“赶考”——在田间实地观察各自品种的抗性表现、寻找与同行的差距。  代表们迫不及待地从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晓团队领到了一张纸条,上面有各自玉米品种在田间开展穗腐病、茎腐病抗性试验的具体坐标,他们凭此纸条在近200亩的抗性试验基地、3000余份次抗性鉴定品种中准确地找到了各自的品种,仔细地观察起来。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所有新品种在审定前都要做抗病性鉴定,高感主要病害的组合在审定中实行一票否决。继去年抗病性过关后,今年播种前,我们又拿了1公斤玉米种子到这里来做抗性试验。今天,我发现我们的玉米穗干干净净、果粒饱满,没有感病的迹象,估计明年就能审定了。”重庆十九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登峰说,“我们这次来,就好比业界的竞赛、赶考,首先关心自己的东西是否能抗病,然后就是了解同行的表现特别好的品种,以找出自身的差距。”  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宋映明说:“我们最关心品种的抗性问题,通过抗性鉴定可避免新品种在推广中的失误,同时,科研人员可针对品种的某些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有一个玉米品种在自己的试验中没有发现青枯病,结果,今年在丘陵平原的一次抗性鉴定中,李晓团队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就发现了青枯病,及时发现了品种的缺陷。”现场图片  西昌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凡进入西南中高海拔区试的玉米新品种均要种在西昌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晓团队在此进行玉米新品种的抗性试验,同时也开展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抗虫性的精准鉴定。  “我国种业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玉米,种业要打翻身仗,就要解决玉米品种的‘卡脖子’难题,首先品种的抗病性要过关,才能实现稳产,减少生产中的风险。”李晓说。  因而,李晓的团队主要做几件事:一是筛选抗病的种质资源,如此才能培育出抗病的品种,这就相当于“有了好的爸爸妈妈,才有优秀的儿女”;二是对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跟踪,防控病害,帮助品种躲过生产过程中的病害风险,把高感病害的品种淘汰、对感病品种提出警示、让优秀品种进入市场;三是为合格品种颁发“ 准 生证”——抗性鉴定报告,这是让其进入市场推广的必要条件。  据李晓介绍,如果是企业在自然环境下自行的进行抗病性试验,往往要遇到病害发生才能发现不抗病的品种。而科研团队的抗性试验则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为玉米一穗一穗地接入病源,人为地施加病害压力,每一个新品种是否抗病均能有效地表现出来。  “种子企业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通过今天的活动,让企业实地观摩自己品种的表现,以决定下一步品种的发展方向。”李晓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周颖昳  “别人家卖蜂蜜都是按瓶按斤在卖,我们这边一上线就按吨在卖!”成都市渔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杨艳笑着说道,最近,黑水县农产品成了网红产品。借助彭州市本土企业的抖音直播、朋友圈和微商城的强势推出,一度销售不畅的黑水农产品成了“抢手货”。  黑水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生态环境优良,孕育品种丰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中蜂蜜最具人气,是黑水县特产,于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在驻乡镇工作期间,彭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了解到黑水县木苏镇和知木林镇养蜂户中有2吨左右蜂蜜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导致滞销,便迅速和彭州市龙门山渔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系,希望能帮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  收到邀请后,渔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派出杨艳团队赶赴黑水。克服高海拔地区缺氧和交通不便的困难,几个年轻人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实地考察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情况;穿着厚厚的蜂衣蜂帽去了解蜜蜂养殖和蜂蜜销售情况。“我们了解到木苏镇俄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5家贫困户一起养殖了大概有200箱蜜蜂,今年蜂蜜产量约有1.5吨,主要靠当地政府和自己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没有更多的渠道,每年蜂蜜收成的时候既有丰收的喜悦又有销售的愁云。”杨艳说,不仅如此,木苏镇木苏村高山藏香猪在今年年底就会出栏约600头,当地村民也在为年底的销售犯愁。  结合当前农产品的收获和销售情况,杨艳团队决定在鱼凫龙门微信小程序商城上开设“黑水农产品”专题板块,挂网销售黑水县中蜂蜜、双溜索糖醋蒜,开通藏香猪限量预订渠道。  黑水农产品一上线,立即引发网友们的追捧。彭州对口支援黑水县工作队队员也为了黑水蜂蜜销售助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已销售蜂蜜1.26吨,预订藏香猪16头。  据了解,在对口帮扶黑水县的过程中,彭州市紧紧抓住“全域结对”这个在全省率先实践的招牌,探索“市县对点、部门连线、乡镇铺面”的分层分类全域结对模式,深化帮扶框架、对口机制和工作逻辑,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域帮扶、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彭州企业与黑水县31个村结成互联帮扶对子,为黑水县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26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魏玉坤) 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10省(区)早稻实割实测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560.4亿斤),比2020年增加72.3万吨(14.46亿斤),增 长2.7%。  全国早稻播种面积稳中略降。2021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34千公顷(7101万亩),比上年减少16.6千公顷(24.9万亩),下降0.4%。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分析,早稻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一是因为天气干旱影响早稻适时移栽,华南部分地区春播气象条件较差,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广东、广西中南部等地蓄水不足,部分地块灌溉条件较差,影响早稻适时移栽,农户改种玉米、甘薯等作物;二是种植结构调整减少早稻种植,湖南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区种植结构调整,退出水稻种植,导致播种面积下降。  早稻单产水平有所增加。2021年全国早稻单产5918公斤/公顷39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73.0公斤/公顷(11.5 公斤/亩),增长3.0%。  李锁强分析,早稻播种以来,主产区大部时段气象条件较好,阶段性阴雨寡照和洪涝灾害发生偏轻,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夏粮丰收和早稻增产奠定了全年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李锁强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1-08-26
(周超文 王望 记者 程海英)“高换了3年的福晚9号龙眼今年挂果了,由于这个品种的龙眼上市时间是11月,实现错峰销售,以后我们靠龙眼致富增收就更有保障了。”8月22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马道子村监委会主任王文彬,看着自家地头高换了3年且已挂果的福晚9号龙眼,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龙眼又称“桂圆”,果肉爽滑鲜嫩,汁多甜蜜,口感极佳。在江阳区黄舣镇马道子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龙眼,少则几亩,多则超过20亩。马道子村种植龙眼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江阳区龙眼种植面积有8万亩,其中黄舣镇的马道子村、罗湾、瓦窑滩等村就种植了3万亩。江阳区发展龙眼产业虽有上100年,但品种比较单一,基本上是8月上旬和9月上旬上市的早熟“泸早”和中熟“蜀冠”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由于上市时间集中,加之龙眼的深加工产业链没有跟上,导致龙眼丰产年上市时,都因量多价贱而伤农,走不出丰产不增收的“怪圈”。2020年,由于龙眼迎来丰产年,市场零售价格仅有2元/斤,而批发价每斤还不足1元。为让广大龙眼种植户真正能从龙眼种植中尝到甜头,2019年,黄舣镇马道子等村在江阳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引进了福晚8号、福晚9号和翠香三个新的龙眼品种枝条进行高换,全镇累计高换了2.57万多株龙眼,面积近万亩。如今,历经3年的精管细作,这些高换了3年的龙眼今年已陆续试挂果。王文彬这些年他陆续种植了10余亩龙眼。2019年,他就在专家指导下一口气对6亩地的树形极高的泸早龙眼树进行了高换。王文彬告诉记者,不只是他家,整个黄舣镇的龙眼树历经多年的生长,龙眼树的树形都偏高,这给采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龙眼因保鲜期短,采摘下来时间长了还会变质。于是,2019年,江阳区农业农村局从外地引进了福晚8号、福晚9号和翠香三个品种进行高换时,黄舣镇的龙眼种植大户都十分踊跃,纷纷将自家的龙眼树矮化高换成晚熟新品种。据介绍,高换的福晚8号、福晚9号和翠香三个品种的龙眼,除了成熟期晚在11月上市,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几年晚熟龙眼品种还具有香气浓郁、优质、大果和丰产等优良性状,留树保鲜时间更长,更受消费者青睐,商品价值也更高,预计每公斤售价在30—40元左右。江阳区农业农村局果技站相关人员介绍,通过引进晚熟龙眼新品种对原来的早熟和中熟品种进行高换,不仅丰富了江阳区的龙眼品种,由以前的8、9月吃泸州龙眼到现在的11月,延长了龙眼的销售时长,让农民从中也获得了更大的增收。据悉,高换后的晚熟龙眼预计每亩增收将超过3000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23
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8月10日,在兴文县僰王山镇水泸坝富硒大米基地里,收割机穿梭田间收割水稻,标志着全县水稻全面开镰。“我们水泸坝富硒大米基地预计收黄谷在110万斤左右,总共种植的面积是1300多亩,今年从8月6号开始收,预计可能在15天左右可以收完。”僰王山镇水泸坝富硒大米基地负责人陈文远说。稻田里,收割机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切割、脱粒、粉碎稻杆等工序一气呵成。收割完毕后,稻谷被直接运输到烘干房,随着机械化设备投入各生产环节,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收回来的黄谷全部进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机的好处主要是保证大米的品质,节约人工成本,稻田里收回来的黄谷通过提升机进入清洁筛,进行清理杂质,再传输到烘干机进行烘干,从入谷到出干谷,一般在24小时左右,烘干中心一天可以烘干黄谷大概在9万斤,一年下来可以节约人工成本7万块左右。”陈文远说。今年,全县共种植水稻20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预计机收面积12.5万亩以上,为秋收工作抢抓农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兴文县融媒体中心 曾理 余刚 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曾理眼下,正是猕猴桃成熟收获的季节,宜宾兴文县8000余亩猕猴桃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陆续进入采摘期。  走进共乐镇鹤盘山村纯平猕猴桃家庭农场,绿油油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枝叶间密密麻麻的果袋里,一个个猕猴桃果实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的果香。  “今年长势不错,一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农场负责人王纯平种植猕猴桃10年,积累了丰富的管护经验,修枝、授粉、疏果、上袋、除草、施肥等各个环节都精细化管理,种出的猕猴桃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并成功注册了商标,每到猕猴桃成熟季节,“回头客”们的订单也纷纷到来。  猕猴桃采摘期不长,每到采摘时节,王纯平都要请周边的村民们来帮忙,每天10多人帮忙采摘、筛选、打包等。“我的5亩地流转给农场种猕猴桃,每年领2000多元流转费,加上每月务工收入3000元,收入还可以。”村民王糖云说。  猕猴桃被称为“果中之王”“维C之王”,兴文猕猴桃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8000余亩,今年预计总产量4800吨。  目前,共乐、五星、僰王山、九丝等乡镇的猕猴桃已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广大消费者既可以亲自到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下单购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汪泽宇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8月1日,笔者来到仪陇县义路镇佛国庵家庭农场,农场主邱蛟正在给刚干完活的乡亲泡黄精茶,淡黄的茶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你看嘛,才泡出来的茶水颜色多好看,喝起来更巴适,来尝尝。”邱蛟说,黄精种植走的是生态农业的路子,下种的时候,使用国家规定的微量元素肥料,后期管理中,绝对不使用除草剂,保证黄精的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  黄精属名贵中药材,在潮湿遮阴的地块最易生长,成熟周期为三到五年。一亩黄精的产值可达2500多元,加工成茶后,每亩的产值在4000元以上。  “邱蛟在义路镇佛国庵村投资200多万元,种植黄精600亩,并成立佛国庵家庭农场,第一批黄精丰收后,联系到四川农业大学开出黄精茶配方,在南充进行深加工。”义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份产品上市销售后,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该镇又扩大黄精种植面积400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庆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真甜,这枣好吃。”“来,给我们拍个采摘甜枣的镜头。”8月15日上午,笔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面积达350亩的赵亮家庭农场脆枣基地,看见许多游客在摘枣、拍照。  “我园子里的脆枣,色泽光亮、肉质细腻、脆甜爽口、营养丰富、富含硒元素,是不可多得的枣中佳品。而且枣园中全部施的猪粪等有机肥料,不打药,不上化肥,即摘即吃,保证纯天然无公害、高品质。”赵亮介绍说,今年的脆枣获得了大丰收,每棵树上都能结几十斤枣子。来到他的枣园里采摘,不仅新鲜质量看得见,价格也比商场超市便宜得多,而且到枣园采摘的市民可免费品尝。  笔者在枣园中看到,连片的枣树上,一串串脆枣密密麻麻俏悬枝头,如玛瑙般夺目耀眼,有的脆枣大如乒乓球。枣园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市民采摘的身影,不少游客在枣林里穿梭,一边摘、一边吃,同时也不忘拍照发朋友圈。  “这里的枣很好吃,甜度非常高,含水量也很丰富,吃起来口感又甜又脆,去年采摘回去后亲戚朋友们一直惦记着这个味,今年我专门开车过来采摘,顺便也给亲戚们带几箱回去。”前来采摘的泸州市民曾小梅双手托起刚采的枣子笑着说。  赵亮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面积350亩,目前基地内主要种植脆甜枣、桑葚,全部按照无公害种植要求科学管理。8月是脆枣成熟季,今年亩产平均可达1000公斤,按每公斤最低12元的采摘价,亩收入可达1.2万元。赵亮介绍说,基地优先聘请脱贫户到基地务工,仅枣园除草、施肥、摘枣等每年就发放工资8万多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8月12日,记者从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都江堰红阳猕猴桃成熟期较2020年略有提前,建议石羊、青城山、天马、聚源等平坝地区适宜采收期为8月19日以后,各镇(街)丘陵及浅山区建议采收期为8月23日以后。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须达到7%以上。海沃特猕猴桃等中晚熟品种采收适期另行测定后通知,采收标准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必须达到6.5%以上。  “除了做好采收准备工作外,种植户也要注意天气变化。高温天气易造成猕猴桃叶片快速失水,严重时会萎蔫脱落,果子皱缩,各种植户应注意在早晨或傍晚早晚补足水分,减少高温干旱日灼造成的损失;叶片灼伤严重的采取疏除果实、回缩枝条等措施。另外,12日前后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要尽早疏通排水沟渠,注意防洪排涝。”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提醒种植户采收前的注意事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7
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四川农村日报综合《农民日报》消息“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实现丰收,夏粮今年增产2.1%,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8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7月份,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汛情、疫情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从累计来看,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产稳定发展。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实现丰收,夏粮今年增产2.1%,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工业持续增长,服务业不断发展。二是需求继续增长。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全国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均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四是创新发展韧性增强。新产业发展向好,新产品、新业态迅速增长。五是新发展格局构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在改善。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气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全国发生过四次区域性的强降雨,其中河南的极端暴雨天气影响是比较明显。河南郑州、新乡等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内涝,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灾情,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减少灾害损失。  总的看,汛情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对于农业的影响,目前河南的受灾农作物面积大概1600多万亩,部分地区的排涝比较及时,短期积水对农作物影响不大。从全国来看,除河南以外,大部分地区受灾比较少,总体气象条件是有利的。根据遥感监测情况看,7 月下旬,多数地块的秋粮长势好于常年或与常年持平,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下半年来看,去年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整体趋势是前低后高,今年受基数影响,全年来看主要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两年平均增速总体上保持加快态势。综合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会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会继续提升。  (农民日报记者 杨梦帆)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17
暮冬(图片由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供)夏末秋初,“天府菜油”动作频频,让人感受到四川作为西部农业大省,擦亮川油金字招牌的节奏与频率——  8月初,2021年度“天府菜油”行动专项正式启动;  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天府菜油”系列产品市场渠道拓展工作筹备就绪,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地道川味”。  此前,《四川省“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天府菜油”公共品牌(商标)管理暂行办法》《“天府菜油”行动奖补政策》等政策出炉,彰显出川油冲刺千亿产业的决心,勾勒出四川做大擦亮“天府菜油”金字招牌、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以“天府菜油”品牌建设为契机,四川油料产业全面踏上品牌崛起、香飘万家的提质增效之路。“天府菜油”品牌建设深入推进。高位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天府菜油”品牌打造不断成势见效  四川,全国油菜生产第一大省,全川油菜面积1934万亩,菜籽产量317万吨左右。四川菜籽油,因其独特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认为是川菜“三大调料”之一。  如何乘势而上,打造四川菜油品牌?答案逐渐清晰: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商场里,或是大型电商平台上,抑或是城市的广场周边,出现了“天府菜油”的LOGO。  这是川油擦亮品牌的一大力举。2018年,四川全面启动“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以15家油脂企业、2家科研院所和3家销售终端为核心,组建省级产业创新联盟。2019年,“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正式注册成功,四川也成为全国首个完成省级粮油区域公共品牌注册的省份。  去年底,首批获得授权的10家企业产品正式亮相成都。此后,按照“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商标授权模式,这10家企业相关产品以“天府菜油”名义走向市场。川油区域品牌打造迈出又一实质性步伐。  几年来,“天府菜油”领军四川菜油扬帆出海,进超市、入电商平台、打进省外市场,品牌价值载体初步构建。去年,“天府菜油”被业内评为8个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之一,4个“天府菜油”品牌产品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粮油”称号。  几年来,“天府菜油”促进四川粮油产业提质增效,油菜籽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成功闯出一条“川字号”特色优质粮油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品牌叫响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高位谋划。  2018年6月,我省建立包括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内的联席会议机制。先后召开五次联席会议,确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打出加强政策制定、资源整合、产业引导、项目扶持、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等“组合拳”,不断细化“天府菜油”公共品牌打造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天府菜油”品牌高点起步建好绿色基地、育强市场主体,川油“区域+企业”品牌集群式崛起  如何把擦亮“天府菜油”金字招牌、冲刺千亿产业的“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  路径已经明确:以实施“天府菜油”行动为主线,持续引领川油提质增效。  起手式,指向产出“地道四川味”。锁定制定“天府菜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标准、抓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三大重点,四川全力推动油菜生产优质化。随后,全面确立油菜生产“345”发展目标(即亩投入300元,亩产优质油菜籽400斤,亩增收500元)和绿色双减高效技术模式等技术路径,建立由6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技术推广专家团队。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数据显示,我省将在首批20个油菜重大技术推广示范县建设绿色高效示范基地10万亩,并规划建设500万亩“天府菜油”绿色订单基地。  关键点,是把好入口质检关。四川先后制定实施包括5个质量标准和4个技术规范的“5+4”团体标准,实现“天府菜油”品质标准有据可依和“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  “天府菜油”的品质把控有多严?一个细节值得留意:去年底,在正式获得“天府菜油”使用授权之前,德阳年丰食品公司的纯乡小榨浓香菜籽油,成都新兴粮油公司的浓香菜籽油、川粮集团的天府好粮油非转基因菜籽油等10家企业的产品已通过品质检测认证。  做好政策“创新性”。早在2013年,四川就率先对产油大县奖励基金实施项目化管理,重点扶持生产设施建设、高新技术推广、加工能力配套。随后,整合产油大县、中国好粮油、天府菜油基地县、轮作休耕扩种油菜试点、大宗油料基地等项目和资金,不断补齐“天府菜油”行动各个环节短板。利用“天府菜油”原料基地建设资金,连续两年支持中江县、苍溪县等建设10个10万亩原料基地县。  育强市场主体。去年,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四川投入财政资金支持16家油脂企业开展“好粮油”行动示范;向联盟企业投放油菜籽收购贷款……在“真金白银”支持下,一大批粮油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有3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均突破10亿元,市场主体不断做大做强。持续用力年度品牌打造推广正式起航四川乡村振兴前景可期  去年,全省借助“天府菜油”品牌打造,以“优油优价”带动全省农民增收超过10亿元。  随着“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的实施,“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打造迎来全新的契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携手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在推动四川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着力擦亮川油区域品牌。  全新的征程,全新的使命。实现“开门红”,要全方位、多维度持续宣传推介区域公共品牌,共同讲好“天府菜油”的故事,让四川菜籽油香味飘得更远更久。  “当头炮”指向品牌年度整体营销。借助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西博会、农博会等契机,不断扩大“天府菜油”品牌产品的“朋友圈”。特别是在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协助之下,整合国际国内客商资源、发挥重大展会平台和品牌策划推广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味道“道地性”、生产“绿色性”、政策“创新性”,全面启动“天府菜油”品牌推广工作,努力实现川油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  “打基础”仍在继续。发挥“天府菜油”财政专项资金作用,以油料生产重点县为核心,力争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亩。同时,借助“联盟+企业+基地”,力争建成“天府菜油”优质原料基地600万亩。此外,组建“天府菜油”科技创新攻关团队,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油。  “强主体”持续加码。通过技改升级、兼并重组,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工厂等,打造骨干企业,力争全省食用植物油加工产值、销售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新培育产值20亿元以上本土龙头企业1—2家。  “全链条”越发完善。做好“菜、花、蜜、油、肥、饲”文章,加速农旅融合。全省建成绿色油菜籽、绿色蜂蜜“双产双收”示范基地50万亩,川东北、成都平原菜油两用集中发展区40万亩,打造景区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典型23个。  “指挥棒”更加逗硬。细化“品牌培育、基地提升、产能优化、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五项行动工程,把“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的实施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强化市、县政府主体责任。  大幕徐徐拉开,“天府菜油”年度品牌推广行动蹄疾步稳,快速向前。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6
全川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周三查餐厅 周四查市场”行动——(记者 刘佳)蜜雪冰城、一点点……夏日炎炎,奶茶饮品店生意火爆,其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8月6日,成都市场监管局公布了近期开展奶茶店集中检查的结果:被检的近300家奶茶饮品店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多为良好,但个别商家存在员工操作期间未佩戴口罩且佩戴饰品、食材储存不规范、垃圾桶未及时加盖、未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台账等问题。  这是成都市场监管部门“周三查餐厅 周四查市场”行动中的一次集中执法检查。从“小切口”执法出发,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正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都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正在对奶茶店进行检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供图为什么查盯住食品安全 回应群众关切  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底,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周三查餐厅 周四查市场”行动方案》,要求各市、县级市场监管局每月组织开展不少于2次,乡镇(街道)监管所每周开展1次执法检查,着力解决当前食品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全省餐饮行业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水平。  据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奶茶店集中检查,各区市县市场监管部门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街、奶茶消费量较大地区为重点区域,对辖区内各奶茶饮品店的主体经营资质、食品原材料进货来源、防虫防尘设施、制作环境卫生、设备容器清洗消毒及人员管理、操作规范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特别是对食品添加剂是否违规使用、食材是否在使用期限内、外包装标签是否符合规定、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重点检查,严格查验食品原辅料的采购来源,要求经营者提供进货票据、供货商经营资质证明和台账记录。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均责令现场或限期整改,并对问题严重的1家涉嫌违规贮存食品原材料的奶茶店和1家未办理相关证照的奶茶店进行了立案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前,通过网络征集,成都市场监管部门还突击检查了“贤合庄”“蜀大侠”“楠火锅”等“网红店”,并将检查现场情况公之于众。如何去查围绕群众关注 创新检查手段  查,是为了维护食品安全,查哪些,自然也是以群众关注为导向。据介绍,市、县、镇(乡)分级检查清单,由市(州)市场监管局结合当地实际制定。  其中,“周三查餐厅”检查对象侧重于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网红餐厅”,连锁餐饮、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经营者,学校、建筑工地、养老机构、寺庙等单位食堂,旅游景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餐饮服务单位,入网经营者线下实体店,以及各途径收集到的被投诉餐饮服务单位。“周四查市场”检查对象为食用农产品市场,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  行动启动以来,各市(州)依据当地实际,细化行动方案,确定检查频率、检查内容、检查形式等;同时强化社会共治,安排邀请社会公众参与,以“视频+图文”直播的方式公示检查情况。  其中,德阳市市场监管局推行“互联网+你点我播”新品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协会代表、社区代表等各界人士现场参与,在多个平台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农产品批发市场时,由群众代表随机抽取老百姓关心关注的蔬菜、水果进行现场检测,并请群众代表全程参加检测过程。  “我们将持续推进‘周三查餐厅 周四查市场’行动,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地餐厅、市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曝光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全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8-1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