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冉金鹭 唐琬 记者 李全民)“360°的全景玻璃房,躺在床上就可以看风景,晚上还能看到满天繁星,真的好美。”10月30日,到曾家山观赏红叶的重庆游客杨宇一家入住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牌”(天府旅游名宿)—云顶美宿,云顶美宿匠心独具的整体布局,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建筑,以及优美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给他们的旅途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山间别墅。赵辉供图近年来,朝天区依托曾家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民宿向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迈进,满足游客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做大做强康养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步入两河口镇烟云里民宿,传统的川北民居建筑和一栋2层现代建筑结合的三合院映入眼帘。民宿副理人罗久淞介绍,烟云里结合就地取材、以旧修旧,房屋规划形态、建筑及景观设计上使用原生态的设计理念,原有夯土墙、老木板、老石条等作为主要用材;并利用周边农村自然风貌、田园景观、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等回归大自然的体验。“有温度,更有情怀。”游客吴娟对烟云里高度评价说,这样的老房子让人有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受,住在这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整个人都得到了放松,这也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今年3月,朝天区出台《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对该区符合政策鼓励导向、产业发展带动性强、诚信合法经营的旅游民宿进行奖励扶持,该办法的出台为全区民宿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云顶美宿全景玻璃房。朝天区融媒体中心供图“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感觉经营民宿的信心更足了。”罗久淞告诉记者,民宿自今年七月营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特别是中秋和国庆双节期间,都是满房状态。截至目前,已经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走访中,记者发现,快速发展、遍地开花的曾家山民宿,除了精品化、特色化外,也正朝着品牌化、规模化迈进,曾家镇石烛村“石光烛隐”品牌系列民宿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石烛村党支部副书记孙登国介绍,2022年,结合曾家山康养避暑游火爆到“一房难求”“一床难求”的现状,村集体决定通过鼓励返乡创业和招引业主的方式,利用闲置房舍打造推出“石光烛隐”品牌系列民宿,同时,把前期已建成的民宿纳入品牌进行统一管理。目前,石烛村21家民宿年均纯收入在8万至10万元区间;在民宿业务工的村民有100多人,平均月工资2500至4000元不等;村民全年就地销售特色农产品超过100万元。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发展,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如今,民宿经济已成为推动朝天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培育酒店、民宿、农家乐492家,今年新增203家,其中,中高端精品民宿52家,今年新增41家。预计到2025年底,培育国家级旅游民宿1家,省级旅游民宿2家,市级旅游民宿5家,区级旅游民宿50家,民宿村落5个。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1-0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举办隆重的种酒仪式,烹煮99头金堂黑山羊,摆下500桌羊肉汤筵席……10月23日重阳节,第十三届金堂种酒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梨花沟村酒香山寨举行,通过传承种酒非遗文化,引领孝善文明之风。  据了解,2023年,大地之魂“种酒习俗”正式公布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栖贤街道梨花沟村及周边的一项民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老百姓都会在自家房前屋后种酒祈福,以纪念先祖远迁这里时的团结相助与对后辈的美好期待。  近年来,栖贤街道立足本地种酒非遗文化,依托梨花沟村的良好生态本底,全力构建打造“梨花酒乡”景区,建成种酒非遗传习馆、非遗文化民俗村、大地魂文创艺术基地,发展非遗研学、象棋竞技、家庭农场、山地越野等农商文体旅活动新场景,让“山卡卡”变成了“靓景区”,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以重阳节“孝善”文化为契合点,形成了“金堂种酒家风家训传承”品牌活动,让梨花沟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梨花沟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31
 (张华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从杂草丛生到果实累累;从高山荒野到满载希望;从毫无收益的“零产”荒山到致富增收的“甜蜜园”。近日,记者站在筠连县镇舟镇尖峰村海拔1000多米的蛇家山山顶往下望,绿油油的500亩猕猴桃,沿着山峦起伏涌动“绿浪”,描绘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画卷。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在果园装车镇舟镇尖峰村党支部书记李廷武说:“2019年前,这里山高坡陡不通路,曾经是一片杂草满坡的荒山。”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筠连县坚持党建领航带动产业发展这一主线,引导各村党组织率先垂范,布好产业发展“一盘棋”,当好乡村振兴的“指南针”,以“党建引领+”为轴心,按照“兴产业、富村民”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地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穷则思变,2019年,尖峰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沧海和罗贵林、罗仕友等几名党员带头示范,通过土地流转,将这片荒山开垦出来,集中连片种植了500亩猕猴桃,让这片海拔在1000多米的荒山换装变成果农致富园。果农采摘猕猴桃记者看见,绿油油的藤蔓下,黄褐色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在猕猴桃地里,熟练地摘果、运果、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丰收的喜悦“这500亩猕猴桃2022年开始挂果,今年开始初产,产量80余吨,产值80余万元。2024年将进入盛产期,平均每亩产量1吨左右,年产量500余吨,可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罗沧海说,在党建引领下,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产业规划、统一品种选择、统一种植管理、统一订单销售”的模式,以“抓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为指引,抓好基地建设、进一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3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 立新镇高棚村距三台县城35公里、绵阳城区25公里,有村民小组12个、农户1466户、人口3358人。近年来,高棚村围绕集体经济“三字发展经”,坚持求“稳”,稳定走好“3+3”集体经济增收之路,切实盘活用好闲置资源;坚持求“精”,提高良种应用,依托合作社,持续做大做优“御新景”蔬菜品牌;坚持求“新”,以“农旅”结合,不断创新延长产业链条,以产业兴旺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让高棚村村民有甜头、有盼头、有奔头。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2.8万元。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立新镇生鲜蔬菜集散地一、打造产业品牌,夯实增收基础以“大产业拓展”为抓手,推动土地连片流转,形成“村集体+公司+农户”三方合作发展模式,种植小白菜等速生蔬菜约2400亩,种植柑橘约1100亩。高棚村打破原有种植经济模式,依托蔬菜产业基地,通过给予政策扶持、指导服务、搭建交流平台,新建冷链物流设施,有效解决特色产业发展慢,特色农产品储存难等问题,并不断壮大新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着手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为分散农户提供基础设施、技术指导、物流运输等多方面支持,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及蔬菜种植大户10家。聚焦品质提升,打造“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积极参与“绵品出川”行动,围绕“三品农业”发展思路,明确“御新景”品牌使用标准,实行“统一选种育苗、统一药肥剂量、统一检测指导、统一调配销售”,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建设村级片区“中心村”为目标,加快形成以高棚村为核心的“产—加—销”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蔬菜远销重庆、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努力建设成为绵阳的“菜篮子”。蔬菜种植基地二、盘活闲置资源,开辟增收渠道高棚村把闲置资产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坐地生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采取了“土地流转+服务金”“折价入股+分红金”“摊位租赁+管理金”三种模式及“组建农资合作社、引进农耕体验项目、盘活闲置资源”三种方式,通过土地流转管理费、资产资源入股分红、大型文旅活动摊位租赁金、蔬菜冻库和闲置村委会出租等形式,先后将村集体土地6.8亩入股绵阳市佳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红3.2万元、出租原石梯村办公室每年收取租金0.8万元;流转土地2000余亩,收取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费1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40万元投资乡村故事酒店年分红1.6万元;冻库租赁年收取租金4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投资新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用于农资经营年分红1.6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集体经济结硕果,反哺村民暖心窝”。高棚村内4家企业共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本村劳动力140余人,带动人均增收120元。同时,高棚村召开村民大会研究决定集体经济收入用途,经大会决定,将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助困助学、老年补贴、购置村民保险、改善基础设施、支持产业发展,还用于开展“十佳勤劳致富能手”“十佳孝老爱亲之星”“最美庭院”等文明创建评比,培树新风正气,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三、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增收优势。思路决定出路,找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在如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研讨会上,大家提出“我们要把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放在农旅产业上”。高棚村按照抓好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思路,以“生态农旅、美丽高棚”为主线的产业发展蓝图,打造农文旅产业振兴“融合牌”,带动村民致富。合并后的高棚村结合蔬菜产业、文旅产业发展实际,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齐头并进,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依托大地飞歌田园综合体、我的王国狂欢谷、狂欢岛冒险水世界、乡村故事酒店等多家主体,带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达72万人次;另一方面,依托新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做强“御新景”蔬菜产业品牌,引领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并进一步扩建、修建冷链冻库、有机蔬菜基地,依托文旅产业基础,计划打造“高棚村新景研学基地”,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进一步扩宽产业链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7
(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以前,村里没有垃圾箱,村民们习惯把垃圾倒在竹林里,又脏又臭。如今,到处整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生活美着呢。”10月24日,内江市隆昌市胡家镇胡家村张家湾院落村民吴丽蓉正在自家微菜园里种花菜,谈到农村面貌改善工作给自己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时,她高兴地说。从单纯抓户属设施探索起步,到户属设施、基础设施项目和聚居点建设深化提升,再到示范院落、精品院落迭代升级。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隆昌造就出一个个美丽乡村,造福了一方百姓,广袤乡村翻涌着收获的喜悦和无限的生机。圣灯镇梨园村微菜园蝶变 绿色生态反哺幸福生活花香、果香、茶香弥漫,林声、鸟鸣声、歌声悦耳,这是记者对圣灯镇梨园村“杯前月下示范院落”的第一感觉。霜降时节,叶子黄一簇,绿一簇,红一簇,犹如各式颜料肆意涂抹。在这浓烈奔放的秋色包裹之中,杯前月下示范院落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从想方设法跳出农门到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村民郑常美感慨良多。梨园村借着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东风,将厨房、厕所、外立面、偏杂房、入户路等不同区域纳入“换新”范围,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将当地“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形成红色研学、观光旅游、餐饮民宿的休闲旅游产业链。在新村民和返乡人的影响下,当地村民主动提升业态、拥抱发展,乡村发展内驱力更加强大。“老百姓的幸福感杠杠的!”如今负责杯前月下示范院落运营的郑常美,经常把亲身经历和美丽乡村故事讲给游客听,“在家门口既能拿租金、挣薪金,还能照顾老小,怎么会不幸福。”乡村蝶变的故事,在隆昌比比皆是。在普润镇松林村韩家大院,错落有致的民居整葺一新,房前屋后是精心打造的微菜园。在胡家镇蒲芦村蒲芦山院落,蜿蜒的景观步道串起竹林、菜园,曾经狭小的坝坝场,改造成了乡风浓郁的“乡村客厅”,村民一边在场上晾晒红薯粉,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间畅聊着如今幸福的生活。胡家村张家湾示范院落思变 “院事会”共话美好生活如何打造美景,定格美景?胡家镇以村民聚居院落为基本单元,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乡情为纽带、自治为基础的“院事会”基层自治院落41个,村民在“院事会”上围绕改什么、如何改、怎么建、如何管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双龙村张家湾示范院落,百年香樟见证了乡村的岁月变迁。从栽桑养蚕到种稻养虾,村民们勤劳致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民没有活动的场所怎么办?稻虾产业发展起来游客太多,配套设施跟不上,怎么办?“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拆掉的是心墙,打开的是思路。香樟树下的院事会,村民们围绕问题集思广益,硬化院坝,增添健身器材,休闲难题迎刃而解。联合周边村社,共享资源成果,抱团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院事会最大激发了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胡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颜復环认为,院事会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对推广积分制、“五美五好”评选、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院落文化均有积极作用,能真正让基层群众参与进来。据介绍,“院事会”成员主要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选、组织提名等方式,从党性强、威望高、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代表、乡贤能人、致富能手中推选产生。“院事会”按照“问需求-提方案-议事项-办议案”流程,开展收集社情民意、商议院落建设管理、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将过去“干部干、群众看”转变成大家“一起想、一起干”。嬗变 特色产业激活振兴春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位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南片核心区的胡家镇同心村,依托田多土少、水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走出了一条以一只小龙虾做大一个产业,真正把绿色产业转换成美丽经济、以美丽乡村反哺美丽生态的共同富裕路,成了一个以稻虾闻名、以稻虾为业、以稻虾致富的美丽乡村。以往,“脸朝黄土背朝天”道不尽农民的艰辛。如今,这里不仅稻塘阡陌、村路畅通,美舍良田,还依托盘活闲置资源、强化数字赋能、深化农文旅融合等手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同心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起一座农作物病虫害智慧测报平台,气象、土壤墒情、水质环境等监测数据,通过手机端“一目了然”。“小龙虾适合生长的水温是25摄氏度,现在通过手机可以监测水温等指标,用这些数据指导我们农户生产,通过科学养殖,亩产提升了一半。”有3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村民周宾说。“从培育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心村党委书记李代富一语道出同心村的共富密码,“数字化”不仅助力稻田虾养殖,还为水稻种植安全保驾护航。2022年,同心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现在的生活是真幸福。”坐在同心村同心走廊里,村民刘远聪对如今安逸的生活很是满意。流转了土地,只管收租金,有了大把时间,热爱文艺的她,号召村里人成立了舞蹈队,还拍视频做宣传,“我想与更多人分享我们的幸福”。造福百姓,引领发展,振兴乡村。从2023年开始,隆昌市分5年5个批次推进11个镇和2个涉农街道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普润镇、胡家镇、圣灯镇、金鹅街道光辉村成为2023年第一批次改善的镇(村)。  目前,目标镇村户属设施项目总任务量14732项,完成14732项,完成率达100%。示范院落总任务量106个,已全部完工。截至目前,隆昌县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26
(胡春梅 记者 李全民)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广元市青川县七佛乡是七佛贡茶原产地,辖区集聚矿产资源优势,今年初,该乡因地制宜制定了“12345”的工作发展目标:即:明确一个思路,完成两项指标,守住三条底线,抓好四个重点,实现五大目标。据介绍,该乡在核心产业——七佛贡茶的发展上铆足干劲,推动一核多园、量质双提,“五大任务”提高发展速度。通过“建新园、壮丰园、拓荒园”,增加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培植七佛贡茶茶饼制作技艺传承手艺,切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2023年,全乡有可采摘茶园8000余亩,年产鲜茶叶880吨,实现总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20%。4月份在中国七佛贡茶茶博园开园暨七佛贡茶品鉴推介会上,36克古树茶竞拍价为2200元。在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七佛贡茶” 品牌被评估为17.01亿元。“七佛乡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硅、锰等矿产资源富集。”该乡主要负责人表示,七佛乡是开发硅系、系锰矿产研发的重要原材料供给地,现有两家矿业公司,计划2024年将陆续开发和投产3家矿业公司,预计将提供就业200人次,年产值超4亿元。接下来,七佛乡将立足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完善以要素保障为重点的支持力度,打造以“营商环境”为核心的服务体系,让政府围着企业“转”成为新常态,营造大抓工业、大兴产业的浓厚氛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米黄的墙裙、绛红的墙体、灰色的坡顶屋面……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街道阳光村新型社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崭新洋房,日前正陆续迎来它们的主人。从7月接房后,该组团的986套新房全都有了主人。村民们目前正忙着装新房、搬新家。  据了解,阳光村田园综合体是龙泉驿区锦绣天府项目之一。近年来,龙泉驿为破解区位优势较好但土地资源利用不高、农民发展致富愿望迫切但产业联动发展效益不好的难题,坚持“都市田园·乡村公园”的总体定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建设思路,高标准推进锦绣天府项目,加快实施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服配套、现代化农业生产等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作用的城乡融合路径。当前,村民宜居宜业的幸福正陆续呈现。天府阳光田园稻田示范区水稻金黄,市民纷纷前来拍照打卡。宜居的都市田园“上新”农村新型社区  走进阳光村新型社区,房前绿植点缀、道路宽敞整洁,相应配套设施齐全,现代化新居的气息扑面而来。  “新房宽敞,户型也很好,出门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还有活动广场,居住条件比以前实在好太多了!”阳光村村民曾丽今年9月22日搬入新房,谈起变化,脸上洋溢起入住新居的喜悦。  阳光村位于东安街道以东、五环路以西,属锦绣天府核心区域。项目涉及阳光村 652 户 2149 人,总面积4063亩。尽管地理位置优越,但阳光村跟大多数没落的村庄一样,砖房、草房、蓝顶房零散分布乡间,村民居住舒适性和安全性差,集体经济发展没路子。  为改变现状,全面营造高品质田园生活空间、消费场景和产业形态,阳光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项目资金自平衡,不让政府多花钱。  “村集体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通盘整合打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林地资源等,引进社会优质企业参与,利用项目结余指标收益覆盖新型社区建设安置成本,实现项目资金内部平衡。”锦绣天府阳光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专员苏亚军介绍,秉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自求平衡”的原则,项目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品质,更好地共享公共服务配套,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壮大集体经济。  按照现代新型社区建设标准和公园城市理念,阳光村新型社区同步高标准配套了党群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有效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实际上,不仅是阳光村,在龙泉驿区东安街道顶佛寺村、平安村,组团分布的新型社区今年来陆续建成入住。曾经散居的住户们集中在一起居住,拉近的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与城市现代化生活、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的距离。宜业的乡村公园新消费场景在田野生长  秋日里,阳光村新型社区外围,则是一片风吹稻浪的景象。  因为品种不同,位于锦绣天府片区的天府阳光田园稻田示范区的50余亩水稻这几日才迎来丰收季。而其收割前,已成了许多市民拍照打卡的地方。  起伏的坡地因势堆出层层梯田,弯曲的黑色碎石小路将块块田地连接起来,与远处的红房、葡萄大棚构成诗意的田园风光,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光大片。  除了稳固粮田“基本盘”,锦绣天府建设过程中,坚持“农业+”发展策略,以现代农业、运动健康、文化旅游为主导,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都市农业新经济集聚区。  “以天府阳光示范区为例,通过集约盘活资产,充分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有后劲,村民收入增长可持续。”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锦绣天府片区指挥部规建部部长曹庆良介绍,项目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共4200平方米,除村集体自用外,按每月15元/平方米的价格出租;预留的产业发展集体建设用地26亩、54套新房,正招引企业入驻打造主题乐园、演艺中心、精品民宿等。“此外,还有新建的高标准现代化葡萄产业园等,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将达200万元左右。”  村里业态纷纷“上新”,也让村民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带来更多干事创业机遇。“参与项目的农户按照项目实施细则,人均免费获得40平方米新房和每户约15万元的旧房补偿款、每亩10800元的一次性青苗补偿费,还有农用地流转租金、闲置房屋出租费,还能就地从事种植、保安、环卫等工作。”曹庆良说。  在锦绣天府欢乐田园片区,欢乐田园、漫屋精品民宿、海蒂的花园、“绽放里”商业街、林道五星级婚宴综合体、隐川里花湖火锅等高品质消费场景已陆续呈现,都市人群在这里锁慢生活、感受烟火气的新场景。  而在洪安镇永丰村,洪安·未来田园已成为农商文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在这里,不仅有老灶火锅、柴火鸡、烤肉、江湖菜,还有书院、露营基地、民宿,并有多家建筑设计企业签约入驻,烟火气、书卷香、时尚范在这里交融碰撞。  都市里,有承载乡愁与童年的田园;乡村里,有体验现代与品质的公园。城与乡的融合发展,在一个个崭新多元的消费场景里,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农民新居里,在一片片风景复丰收的粮田里,在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里,深深耕植于锦绣天府这片沃土,并生长出生生不息的希望。(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25
伍排勇 杨玲 肖欣雨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正勇 文/图  “我们新桥村与白水村结对共建。通过党建引领,两年来,白水村与新桥村加强合作提升,相互学习借鉴。今年,又通过新桥村与白水村出资共建‘飞地’4S 店集体经济服务项目。目前,整个建设正在有序进行,预计12月底全面投入运营。”10月17日,在汶川县威州镇新桥村,占地10亩的白水村与新桥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新桥村党总支书记冯从军介绍,该项目的施工建设是通过党建引领,创新推出两村“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共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尝试。  2021年,按照威州镇统一部署,新桥村党总支与白水村党支部建立党建结对共建关系,两年来,双方共同推行“政治理论联学、活动阵地联用、党员队伍联带、组织生活联过”的工作法,凝聚党建资源力量。今年,为帮助白水村发展集体经济,破解该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白水村通过争取项目资金360余万元,新桥村通过出让土地、投入资金460余万元共同建设汽车4S综合服务站,共同推动两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我们白水村地处高半山,交通不便。通过和新桥村结对共建、党建引领的方式,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争取资金363万元,在新桥村共同建设厂房,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白水村党支部书记石定平介绍,通过结对共建,村集体也将破解集体经济空壳难题,实现集体经济发展“零的突破”。  据悉,该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占地面积达10亩,其中建设面积1500余平方米。该项目一期工程主要为汽车4S店综合服务场地建设,后期将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服务配套设施,预计主体工程将在11月底全面完工。  近年来,汶川县在实施两项改革中,将原雁门乡所有村并入威州镇,一些村发展不平衡,交通条件差,可利用资源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甚至为零。为破解难题、扭转局面,该镇通过党建引领、支部结对共建的模式,将发展较好的村与相对落后村结成帮扶对子,推出“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共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24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世杰)高兴村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天台山镇,幅员面积16.2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399人。全村地貌呈两山夹一谷形,拥有耕地3500亩、林地17000余亩,森林覆盖率83.54%。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近年来,高兴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2022年2月入选中组部、财政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来,深挖村域内石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等红色资源以及天台山景区、楠木溪等绿色资源,推动资源价值转化,探索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增长10%,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0.5万元增加到45.3万余元,翻了近六番。一、赓续党建引领红色传统,一核凝心聚力。红色革命老区,骨子里生长着自强不息的基因,高兴村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着力构建一支感党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中坚队伍。一是选好“领头雁”。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有思想、干劲足,推行党组织书记与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强化村基层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夯实“组织阵地”。坚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村党组织示范建设“五项提升工程”,坚持锻造“四引领四带头”党员干部队伍,构建“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村党组织体系,发动54名骨干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打造“老区共享空间”“高兴村社工室”等党群服务阵地,落实“四议两公开”。三是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积极践行党组织和党员“双诺双评”机制,村党委与邛崃市供电分公司、高新区西园街道、瑞景康禾公司等“牵手”结对,落实帮扶资金30余万元,协助完成楠木溪400kw变压器更换等民生项目。村党员电工发挥特长,在“老区共享空间”提供电工表后服务,义务帮助老年群体、困难群众开展电路检修维修70余次,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温度,2022年党员群众评议满意率达98.7%,二、把握集体经济发展关键,两措强基铸魂。人才资源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高兴村通过“回流+孵化”,不断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支撑。一是优化环境唤起乡愁记忆。村党委统筹抓好大地景观塑造、节点景观打造和村民文明习惯养成三项工作,以“六乱四脏三提升”行动推进村庄清洁美化,实施高兴老街绿色低碳示范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片区整治等重点项目,完成90余处农房风貌整治、红色氛围植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唤醒在外游子的乡愁记忆。二是靶向引才带起乡建热潮。村党委系统摸排全村900余名外出人员,围绕旅游服务、公司运营、农业职业经理人等重点领域,锁定50名对象重点回引,截至目前,共吸纳13名优秀人才“回家”返乡创业,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流云山居、高何里、春风里等民宿项目;召开“乡创有话说”座谈会4期,汇聚新村民、在地人才、返乡人才和本土企业共商共谋村庄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动能,带动返乡创业人才协助创建和管理村集体公司,促进公司与四川西部教育联盟、四川红征路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高兴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三是引入团队持续人才孵化。引进成都今是乡村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都三加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专业团队,开展乡村运营管理陪伴、孵化服务,围绕红色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环节,“一月一主题”开展民宿旅游、“微网实格”治理、红色文化讲解等系统培训12场次。累计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红色讲解员50余人,不断建强乡村技能型人才队伍。三、聚焦优势资源整合利用,三联强村富农。集体经济发展最终要落脚到强村富农,高兴村通过对资源在哪、谁来整合、价值转换的解构与理解不断探索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突出片区联动。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片区发展的思路,会同靖口村、沙坝社区共同组建片区联合党委,系统梳理片区红色资源、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农耕特质,高质量编制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拓宽资源整合界限,新建6.7公里高兴靖口产业道路、山地运动环线道路,串联片区资源,以高兴村红色资源核心影响力,激活靖口、沙坝等区域绿色发展创造力,促进片区融合发展。二是组建四方运营公司突出主体联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动员能力,由邛崃市锦潮宏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都市水美乡村发展有限公司、高兴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邛崃文井高兴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和靖口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邛崃市靖口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起成立四方运营公司—成都高靖文旅有限公司,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国有平台公司+社会企业”联合运营模式,实现社会资本、国有资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衔接,提振产业发展能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拓宽“村集体+”多元发展突出产业联动。坚持村党委领办,高兴村成立高兴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高兴旅游专业合作社等集体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推进“村集体+红色教育”,开发“重走长征路”系列红色教育主题课程,广泛承接拓展教学及配套服务;推进“村集体+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黄金奈李、老川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收入1610万元;推进“村集体+特色民宿”,组建“民宿联盟”,打造“红色美村”区域共享品牌,首期动员13家民宿统一引流、统一管理,促进楠木溪民宿服务提档升级,带动周边62余家农家乐升级发展,接待游客8万人次,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旅游收入2300余万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3
(程欢悦 记者 常艰)作为城市里的快消品,咖啡、奶茶、双皮奶......各式各样的饮品和甜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在村里喝咖啡、吃甜品,正成为一种新时尚,在各个城市相继“火出圈”。在乡村振兴和咖啡行业走向下沉市场的大背景下,咖啡已经不再是城市白领的专属饮品,“村咖”正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新潮解压方式,如果在眉山市丹棱县绘制一张“乡村咖啡地图”,那幸福古村的“小院咖啡”是一个必不可错过的“打卡点”。   小院咖啡里,三三两两的游客零星坐着穿过果林、拾级而上,一座土墙青瓦的民居映入眼帘,推开一道虚掩的木门,“小院咖啡”馆就到了。院内高大的黄角兰下坐着三三两两的顾客,或交谈,或看书,更多的则是在望着远处的山水田园遐想发呆,放空自己。研磨、预热、注水、搅拌、过滤......伴随着空气中飘散着阵阵咖啡香,咖啡师罗科婷正在操作间忙碌着,“今天来的基本都是老顾客,不像周末或者节假日,普通游客会更多。”罗科婷告诉记者,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中,一天最多能卖出近百杯咖啡。“在城市生活压力较大的时刻,到古村喝杯咖啡,赏赏美景,是一件身心都感到非常舒畅的事情。”利用休息时间“出逃”幸福古村的游客黄智感叹,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却在乡村呈现出了“诗和远方”的另一种浪漫风味,能在自然山水中品一口咖啡,瞬间消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    村民在幸福书坊里看书小院咖啡,原是幸福古村内的一栋民房。2021年,丹棱县文旅公司通过邀请专业团队对房屋进行设计,尝试表达“到村民家里来做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将院坝改造成不同场景功能的开放式外摆区,营造出在山里品咖啡的治愈氛围。作为幸福古村对外连接的窗口,小院咖啡将古村的新与旧、村民与游客的关系浓缩在方寸之间,形成了一个有质感、有温度、有灵魂的公共空间。而沿着小院咖啡往村里走,同样是在古村原有建筑基础上重新设计改造的“幸福书坊”便呈现在眼前。作为村里的一处复合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幸福书坊除了为游客提供一处阅读、品茗的“小天地”,还承担着村里的艺术展览、文化沙龙、书法文创等系列文化活动。目前书坊有藏书5000余册,除人文、历史、哲学、传记、诗歌、艺术的主要分类外,还特意开设了村民与儿童类书籍,并将书籍分成“售卖”和“借阅”两大类,与丹棱县图书馆联动,书籍可通借通还,更加突出城乡文化融合的理念。  窗外是橘子林,屋内是书香“这些书,真的是为乡村、为村民准备的。”谈到为何会在乡村里开一家书店,幸福书坊的负责人陈艳说道,在城市,书店正在成为景观,人们用“最美”或者“网红”来形容那些新型书店,但对乡村而言,书坊不仅是为村民们打开面向世界的一扇窗户,更是凝聚古村文化的一个载体。“幸福书坊就像是一颗充满活力与能量的心脏,把知识的血液输送至阡陌古村中,让文化艺术浸润乡村、反哺乡村,让古村文化在代代新老古村人中得以生长传承。”在幸福古村里,像小院咖啡、幸福书坊这样的新业态还有许多,它们逐渐打破着城市人对乡村“单一”“落伍”的固化想象。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城市的消费文化、娱乐方式已逐渐渗透到乡村生活中,也让人民看到了乡村的诸多可能性:它可以保持质朴的原样,也可以承接城市的潮流文化。“通过在幸福古村打造新的消费场景,能吸引更多目光转向幸福古村,这为丹棱乡村文旅融合开拓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丹棱县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这些“乡创客”通过一间间“村咖”“书坊”,正带动周边业态不断延伸,也推动了丹棱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2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胥西西)“走走走,今晚社区广场有坝坝电影看……”近日的一个傍晚,成都邛崃市桑园镇西禅社区广场上人潮涌动,居民们三三两两邀约着来这里观看坝坝电影。“今晚,镇政府河长制办公室在我们社区开展主题为‘观坝坝电影,品河长精神’的河长制‘七进’宣传活动。”西禅社区党总支书记田杰伟说。桑园镇位于邛崃市北面7公里处,是成温邛高速公路终端第一镇。全镇幅员面积93.519平方公里,境内有2河4堰1水库及28个小微水体。近年来,桑园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为契机,积极探索治水、护水新思路、新举措,凝聚治水合力,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河道生态环境。坝坝电影 创新河长宣传形式“以事释理,寓教于乐。我们通过在西禅、凤仪等村(社区)放坝坝电影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河长制政策及知识传递给广大群众。”桑园镇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把河长制宣传与坝坝电影结合起来,这一创新举措,既生动活泼,又能更好地吸引大家,传播效果很好,也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宣传的覆盖面、普及面能够更广。现场播放的电影名叫《浏阳河上》,影片以践行中央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动河湖长制为大背景,讲述了镇党委书记兼镇级河长潘梅雪与同事们共同努力,用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情怀和坚韧的奋斗精神,同乡亲们一起,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河流的故事。通过观影,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爱护河湖、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意识。除了播放久违的坝坝电影外,桑园镇河长制“七进”宣传工作小组还向居民群众播放了河长制工作宣传片,并现场讲解河长制工作内容、河长制相关政策知识,以及保护河道和水资源的要求、方法等内容,让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好久都没有看坝坝电影了!” 现场观影人群中一位姓李的居民感慨说,“感谢政府想得周到,大家都乐意接受用坝坝电影这种形式,为我们宣传普及保护水环境的知识。还让我们找回了过去看坝坝电影那段难忘的记忆。”网格治水 提升精准管护成效“䢺江河张坝社区段河上有漂浮物,请抓紧处理。”“三合堰中有疑似污水排出,请及时派人查看。”“陈祠堂水库堤坝左侧山坡有垃圾,请及时派保洁人员处置。”……在桑园镇水环境治理工作群,一条条治水信息,没几分钟就有了回复。桑园镇在创新“网格+治水”工作模式中,建立了“镇网格—村网格—民间网格”巡护监督体系和“镇三级河长+村水管员+村保洁员” 巡护管理体系。镇河长办还结合工作实际,落实资金保障、监督举措、考核办法,构建了“日常巡河、收集问题、分析研判、系统治理、督查反馈、考核评价”的治理体系。同时,镇河长办围绕河岸无垃圾、河里无障碍、河面无漂浮物的“三无”目标,以区域加流域划分河段、水体包保责任,实现辖区河堰、水库及所有小微水体,河长履职全覆盖。建立“网格发现、河长吹哨、部门报到”的快反处置机制,推行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四步工作法”,实现分级联动处置。同时,各村(社区)还将河湖管护及垃圾清理整治内容,列入“村(居)规民约”,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网络,确保全镇河流、水库、微小水体实现“微网实格”全覆盖。“以网格化联动管理机制为载体,我镇建立村(居)河渠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河渠管理精确到米、责任到人。”桑园镇副镇长谭丽说,通过编制“一村一清单”的水系治理网格,实现“人进户,户进格,格进网。”真正做到了网格化治水细“治”入微,进一步提升了治理成效。积分超市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没想到,平时参与巡河、护河等志愿服务活动,就能获得积分,累积起来的积分,就能在这积分超市兑换到想要的生活用品。”日前,在桑园镇张坝社区积分超市门口,正准备到积分超市兑换物品的谢元中乐呵呵地说,参加了好几次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下来已经得了30多积分了。走进积分超市,只见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每个月都有人拿积分票来这里兑换商品,有兑换食盐、洗衣粉、矿泉水等等的,都是按照商品的价格拿积分票来兑换的。” 超市管理员伍泽均说,这种“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大家自觉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来的热情。据了解,桑园镇在落实河长制基础上,在张坝社区创新探索试点建立了积分兑换物资奖励机制,激励群众自觉参与到河湖管护中来。社区根据河长制工作内容制定基础积分、奖励积分、评比积分等种类,志愿者及居民群众凡参与巡河、护河、管河,举报破坏河湖的违法行为,以及运用“为村”平台等方式宣传、带动邻里参与水环境治理等,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同时,社区河长工作室定期收集群众需求,建立需求清单,由定点超市进行物资采购。个人获取积分后,可随时到定点超市用积分兑换喜欢的商品。“张坝社区建立积分兑换物资奖励机制的初衷,就是为了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前,这一奖励机制已在桑园镇各村(社区)全面推广。”谭丽介绍说,通过积分兑换物资奖励,激发爱河、护河、治河新动能。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形成水生态环境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实现桑园镇创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湖的目标。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10-20
(记者 燕巧)前往马家院子的路上,道路两旁都是柑橘。正值秋天,黄澄澄的柑橘挂在树上,十分诱人。走进马家院子,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橙丰小院”的门牌。  “以前这个院子脏乱差,现在我们通过打造精品院落,院子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也刚刚改名为‘橙丰小院’。”10月1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马家院子,岗石村党总支书记包洪彬介绍。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橙丰小院。 黄潇 摄  改名背后,是一个川中院落蝶变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马家院子有40户82人,村民大多姓马,由此得名“马家院子”。“以前马家院子到处都是乱糟糟的,锄具、柴火乱放乱摆,鸡棚鸡粪到处都是。”从小在马家院子长大的包洪彬说。  改变从今年开始。内江市分5年5个批次,推进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马家院子正是其中之一。村子里修建的橙丰台。 燕巧 摄  岗石村从4月启动精品院落打造。如今行走在马家院子,记者看到,小院宽敞整洁,微菜园规划合理,还打造了橙丰台和“竹苑家话”村民休闲广场,院落“颜值”大大提升。  两个月前,包洪彬有了新的想法。现在村里变这么干净漂亮,能不能发展农旅产业?  吸引游客的第一步,要把马家院子的特色突出出来。村子周边有这么多柑橘,或许可以叫“橙丰小院”,以院子柑橘丰收作为招牌,吸引游客。“竹苑家话”村民休闲广场。 黄潇 摄  就在10月初,“橙丰小院”的门牌挂在家家户户门口,马家院子有了新名字。  “马家院子变化这么大,已经有好几户外出务工的村民有意回来发展,下一步我们打算打造民宿,让院落走上农旅发展之路。”包洪彬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20
(郭侨 潘建勇 记者 常艰)“村上想得太周到了,还组织党员们来帮我套袋,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在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凤凰村8组的一处柑橘果园内,村上的党员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穿梭在果园间,手脚麻利地忙着帮助缺少劳动力的果农义务套袋,确保果农增产增收,绘就了一幅爱心助农的劳作画面。当天,另一队党员志愿者还走进了9组村民冷木成的家中,为他上门办理残疾证,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志愿者田间助农面对基层治理利益诉求多元化特点,凤凰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积极探索出“党建+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思路,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带头模范作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践”出文明新风尚。“我们村是全镇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村,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自从我们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后,不仅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很多难题也迎刃而解,矛盾一一化解在基层。”凤凰村党委书记辜晓兵介绍,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志愿服务队还会开展不同的服务,通过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上门服务残疾群体、陪伴留守老人、举办技能培训等丰富的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导向性作用,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打造温馨的社会大家庭。以党建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凤凰村还多措并举,积极提倡树立文明新风尚,让文明之风吹到每个家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将村规民约与移风易俗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调整、修订村级“一约四会”,建设移风易俗宣传栏,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等系列活动,引导村民加强自约自律破除陈规陋习,共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环境整治“治”出新风尚。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包片治理”作用,层层夯实环境整治工作责任,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台账,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文娱活动“动”出新生活。组织群众不定期开展读书日、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等精彩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增加体育设施、修建篮球场、打造“儿童之家”等举措,完善全村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锻炼、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19
(杨蜀丹 记者 高杲)10月10日,安岳县卧佛镇卧佛村,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要涌入数千名游客,一天都没有闲过。”对此,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平安并不惊讶:整个中秋国庆假期,该村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卧佛村位于安岳县北部,因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院景区而得名。  虽然坐拥卧佛院等众多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缺乏配套设施等原因,过去,卧佛村文旅产业发展迟缓,村民的收入以务农、捕鱼为主。  近年来,当地围绕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每年吸引近百万游客前来,成为著名的旅游村,还于近日入选全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俯瞰卧佛村村民:家门口端稳“旅游饭”  从安岳县城出发,沿着卧佛路一路向北,约20分钟车程,就能抵达卧佛村。放眼望去,翠绿的山峦连绵起伏,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家庭旅馆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刘平安说,几年前,这里的村民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务农、捕鱼外,就是外出打工,收入都不算好。  改变源于2020年。彼时,四川省和重庆市正式启动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同年,卧佛村启动农文旅融合示范点项目建设,拟通过“石刻+”的方式,打造一个集旅游、会议酒店、考古研究、商业物流于一体的禅养旅居度假目的地。  这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会一下就多了。”刘平安表示,此后不少企业来到村里洽谈合作,一个个文旅项目拔地而起,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生计。  “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生意还好得不得了。”今年50岁吴国军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过去主要以捕鱼为生。现在,他在家门口摆起小摊,销售凉粉、凉面等食品,“中秋国庆假期就挣了上万元,相当于过去半年的收入。”他乐呵呵地说。  跑马滩水库里穿梭的游船,卧佛书院里如织的游客……眼前红火的场景也让吴国军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等钱攒够了,我打算开个农家乐。”村子:推动“流量”变“留量”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卧佛村跃上新的发展轨道。去年,全村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发展旅游前的七八千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万元。  兴奋之余,大家也在思考。“依托于卧佛院等资源打造的观光旅游,让大家有了增收的新路子,但如果一直‘吃老本’,迟早会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源源不断涌入的游客,也对文旅产品、文旅消费、文旅体验提出了新要求。“要想办法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成为不少村民的共识。  如何变“流量”为“留量”?卧佛村开始探索。  一方面,当地着手开发更多生态旅游景点,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与原有产品、模式进行互补。在跑马滩码头的状元府遗址上,卧佛书院拔地而起,可供游客参与体验民俗活动;在原有的观光旅游主干线外,滨河观光旅游线、生态休闲步行线、游船观光旅游线等多条线路也陆续增设。  另一方面,当地通过盘活周边资源,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目前,几个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精品特色民宿正在打造,水上乐园、星空露营基地等新业态也在规划。  “我们还将大力推进研学、康养、度假等多种业态。”刘平安说,未来,卧佛村还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文旅发展大市场,汇聚更多文旅资源为当地所用,努力将卧佛村建设成为周边近郊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首选目的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19
村道平坦宽阔、房屋错落有致、农家庭院干净整洁、田间地头瓜果飘香……金秋十月,走在内江经开区广袤乡村,入眼皆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景象。交通镇九盘村通过新建农村道路,翻修农田水利,实现村民走路不糊脚,发展不犯愁;靖民镇凉风社区开办“积分超市”,以德生“金”,以善换“物”,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文明守礼蔚然成风;靖民镇长安村村民白天在企业上班,晚间回农村居住,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向好变化,其实来源于内江一项创新举措——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5年5个批次推进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行动实施以来,内江经开区统筹推进民居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交通镇九盘村修建农村公路推进“五网”建设 夯实基础设施硬支撑10月13日,在内江经开区交通镇九盘村,一辆辆水泥罐车来回穿梭,为村道硬化输送混凝土。20余名施工人员抢抓工期,进行混凝土道路铺设等工作。“这条观孟路支线粉房湾段,长642米,宽3.5-4.5米,是九盘村14队进出的必经之路,本月内将全部完工。”交通镇党委副书记阳朗介绍,后续,交通镇还将在村道上安装路灯,进一步方便周边上百名村民的日常出行。在靖民镇三山村7社,一口村民急需的蓄水池也在快马加鞭修建中。“三山村地势较高,储水不易,输水不易,遇到干旱和高温天气,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都会受到很大影响。”靖民镇党委副书记蒲樊告诉记者,计划2个月完成蓄水池修建和管网铺设工作,届时,可辐射满足周边2个村、500余亩农田、上千名群众的用水需求,同时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水源保障。自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以来,内江经开区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推进目标镇村路、水、电、气、讯“五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2023年,全区累计整治改造农村公路12条、约11公里,已完成7.2公里;完成农村自来水网上申报 2146户,目前各村(社区)管道安装方案已陆续出台,新安装天然气115户;新建蓄水池9口、铺设提灌管网2300米,建成抗旱机井13口;新建文化活动广场3个,便民停车点7个。农村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保障。“以前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出门就是一脚水、一脚泥。现在好了,硬化路通了,出行更方便了,我家种的蔬菜也能运出去卖了。”九盘村村民杨红如是说道。靖民镇石马村9组村容村貌改善村容村貌 扮靓人居环境高颜值一条加宽的硬化路、一个清澈如镜的大堰塘、一栋栋临水而建的民房……记者来到靖民镇石马村9组,目之所及,是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田园生活画卷。“这家人的排水沟清了淤还硬化了,那家人的空地打理成了微菜园,前面点还修了一个休闲广场,晚上大家都来坐起摆龙门阵。”石马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清平一边走,一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当地的新变化。今年,内江经开区还在石马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村民家的生活污水,经过排污管网自流至“一体式格栅除污隔油器+模块化人工混地+低污染水生态净化模块”,实现了生活污水高效净化和处理。该村村民吉礼勇笑着说:“现在好政策一个接一个,我们农村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安逸。”据了解,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内江经开区坚持把山水之美、环境之美、庭院之美统一起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其中靖民镇长安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改造山间观光亭栏、太极广场设施,打造内江“城市后花园”;靖民镇凉风社区提升改造“百年老宅”,聚力发展庭院经济,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瓜果飘香。来自内江经开区经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现已完成农房改造1088户,改造20户以上的院落14个,改造厨房533户、厕所543户,整治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等343户,就地取材建设“四微庭院”274户。新设垃圾亭71个、“绿岛”2座、沤肥池7座、“一户一码”箱1863个。全区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提升。实施产业攻坚 拓宽产村融合致富路最近几天,在靖民镇石坝村,当地正组织清洁队,打捞清理光荣水库的水葫芦。“这些水葫芦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大量繁殖覆盖湖面,限制水体流动,破坏生态平衡,造成鱼类缺氧死亡。”石坝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杰告诉记者。据悉,内江经开区现有光荣水库、包谷湾水库2座水库,水域面积共计750亩。自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该区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在两座水库放养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类,采用“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探索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什么是大水面生态渔业?内江经开区经科局农业农村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推动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大水面“人放天养”滤食性鱼类,能充分发挥渔业生态修复水质功能,达到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光荣水库首批鱼苗已于今年3月投放,预计明年3月、8月左右能出鱼2批次,产量在3万斤左右。”何杰介绍,石坝村村集体已与内江路桥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利益联结合作机制,由公司负责统一种苗培养、统一捕捞、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村集体负责统一健康养殖管理。“收入除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外,还将反哺用于水库的日常管养支出。”探索布局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只是内江经开区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通过农户自行复耕、村统一复垦、第三方经营主体代种等方式,整治撂荒地1000余亩,用于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发展粮油产业;大力扶持现有柑橘、柠檬、中药材、板栗、蒲葵等优势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各类成规模种植业面积已达1500余亩。统筹各方力量 吹响改善农村面貌集结号在全面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过程中,内江经开区发挥政府部门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界力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作态势。内江经开区成立由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区级领导小组,构建形成区级统筹、镇街实施、村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落实四级包联制度,抽调8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包联村、社区,脱产开展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引导2000余名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投资,让群众成为农村面貌改善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此外,该区充分利用产业集聚、企业集中优势,开展“两新联村社·党建助振兴”行动,引导恒通动保、梓橦宫药业等40余家企业积极到村开展捐赠物资、专场招聘、技术培训等活动,解决辖区2949名群众就业问题,其中,今年新引进企业解决114人就业问题。内江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经开区还将积极探索长效管护新机制,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推动全区农村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超明 韩沁 刘晓梅)“沟渠垃圾为何没有及时清理?”“4名去世老人为何出现在高龄津贴申报名单上?”10月1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金凤村群众文化广场,“阳光问廉”新乐镇乡村专场主持人和问询嘉宾犀利发问,被问廉的镇村干部脸红出汗、如坐针毡……  10月10日,“阳光问廉”纳溪区新乐镇乡村专场在该镇金凤村举行。活动设置播放暗访短片、群众问政、嘉宾问廉、干部作答、现场打分等环节,直面问题、揭短亮丑,群众代表及镇村干部等60余人参加。  当天下午3时许,“阳光问廉”现场座无虚席,现场播放《稻田里的安全帽》《应停未停的高龄津贴》暗访短片,曝光了新乐镇伏龙村沟渠垃圾多未清理,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耕地种植;新乐镇综合服务站、金凤村对享受高龄津贴的老人动态管理和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每播放完一个短片,主持人和问询嘉宾便连连发问,直击痛点。被问廉对象诚恳直面问题,没有回避矛盾,没有推诿责任,并针对曝光的问题,现场作出整改承诺、提出解决办法。“一个个尖锐、直接的提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下一步,我要逐一制定整改措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被问廉对象伏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义国说。  “金凤村实施的农村自来水安装项目费用为何比其他镇多?伏龙村多条泥结石路什么时候才能硬化?房屋不动产权证好久才能发到我们手中?申请临时救助有哪些条件?”两个暗访短片播放结束之后,现场立刻进入更加“火辣”的“阳光问廉”村民发问环节。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围绕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等问题提出质询,镇村干部“红着脸、冒着汗”作答。最后,现场群众还对被问廉对象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今天第一次面对面给干部提问题,让我们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明确提出整改时限,我们非常满意。”金凤村村民宋义均感叹道。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流动信访室,区纪委、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现场接访,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今天曝光的问题,充分暴露了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思路不清、镇村干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为民服务宗旨践行不深不透等问题和短板,我们虚心接受,并着力做好‘问廉’的督促和整改工作,尽快整改销账。”新乐镇党委书记张瑜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深入实施“民心守护”工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贴心、省心、暖心、尽心”行动,督促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工作作风,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金秋十月,清风送爽。10月12日,笔者在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鱼鳞村看到,干净整洁的村道串联起家家户户,白墙青瓦的民房错落有致,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鱼鳞村9组村民惠义贤家里的卫生间,地面、墙面都贴上了瓷砖,热水器、洗手池、冲水便池一应俱全;屋外空地上建好的三格式化粪池,整洁卫生。个户三格化粪池。冉金鹭摄  “以前,我们用的是自己搭建的简易旱厕。因为厕所问题,孙子都不想回老家来。现在,村里实施‘厕所革命’,家中的厕所‘改头换面’,增添了设施设备,使用起来卫生又方便,异味也消失不见,如厕比以前舒服多了。”谈及自家厕所的改变,惠义贤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在鱼鳞村2组李春清的家门前,田里的葱蒜苗整齐排列,嫩绿的蔬菜正蓬勃生长,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旁边流过。“地里的这5格化粪池通过污水管网收集了周边9户农户的粪污、灰水和污水。经第一格至第三格,发酵、沉淀、降解,排入第四格,再经过第五格生态处理达到可排放标准。”村支部书记唐全山介绍,由于该地人口较集中,不适宜个户建三格化粪池,为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持环境卫生,就采取了集中粪污处理的模式,建(设)立了5格化粪池,处理过后的肥水是土壤改良剂,不但肥力好,而且绿色无污染。  “根据每户情况不同、需求不同,我们因地施‘厕’,单户采用‘三格化粪池+污水池+生态湿地’模式,小规模联户共建采用‘五格式化粪池+污水池+生态湿地’模式分类推进。处理后的灰水和污水,基本成了村民种地浇菜的绿色肥料。”沙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6月启动该项工作以来,该镇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相关机制,大力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组织村常职干部按照厕所“六有”标准、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标准挨家挨户排查,摸清了家底。  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镇村干部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将化粪池免费送到群众家里,组织专业队伍对农户进行建设、使用、管理等培训,还建立了改厕试点。老百姓亲身感受到了改厕的好处,纷纷转变思想观念,从“要我改”到“我要改”。通过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好一户,让改厕的小事,从民生短板变为群众幸福生活的跳板。鱼鳞村小规模联户共建的五格化粪池。冉金鹭摄  目前鱼鳞村已有330户农户的厕所改造完毕,村上无害化卫生厕所达到98%,实现村内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鱼鳞村因地实施“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仅是朝天区实施农村改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高度重视农村厕所新(改)建工作,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从组织推动、群众发动、分类施策、技术支撑等环节着力,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农村地区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实现改造小厕所、惠及大民生。截至目前,全区实施“厕污共治”改造模式6131户,实施多户联建45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7
(徐尧 岑东 记者 蒋培路)“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成功实现了集体经济增收大突破,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农机租赁+园区建设’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更加牢固了。”乐山市犍为县舞雩镇银桥村党支部书记万荣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犍为县美丽的乡村画面千里沃野披锦绣,“农”墨重彩绘新篇。今年以来,犍为县深入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农业总产值居全市第1位,获评全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全省有机认证示范区等先进示范荣誉32项,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的美丽画卷。实干争先  厚植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旺,百业兴。罗城古镇旅游片区的“水稻+兔”现代农业园区金秋十月,大地流金。位于犍为县罗城古镇旅游片区的“水稻+兔”现代农业园区内,整洁美观的油砂路蜿蜒逶迤,标准现代的兔舍整齐排列,橙黄橘绿的柑橘树漫山遍野……标准化养兔这是一个以四川金博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兔公馆)为龙头,年出栏商品兔200万只,年加工兔肉1500吨,拥有1000吨冷冻冷藏库的高品质园区。园区依托6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种养循环发展,建成特色粮油种植示范片区1万亩,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农旅融合等种养循环于一体。“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兔100万只,发展柑橘种植8000余亩,已解决周边群众就业150余人。”兔公馆负责人罗凤英介绍。目前,园区内正加快推进总投资12.26亿元的冷吃兔加工、粮油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等9个子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肉兔养殖园区,确保肉兔规模达到1000万只、粮油3万亩。立足县域实际,犍为县紧扣全市农业产业“四大集群”布局,科学确立花、茶、姜、果、兔、竹和油茶、水产“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茉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合作,提质发展优质茉莉花、茶叶、姜黄、晚熟柑橘、林竹18万亩,年出栏肉兔300万只、规模居全国第3,创成省级竹产业基地2个,省五星级茉莉花农旅园区持续提升,正全力争创“水稻+兔”省三星级园区。真抓真投  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走进位于犍为县清溪镇的天御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茉莉花茶、麻柳姜、葱油酥、兔肉、手编文创等犍为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清溪镇天御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有1400平方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的运行模式,免费展销全县15个镇农副产品150余个。借助该平台,农货出村进城的路径通畅了,便捷了,以后也将成为市民购买优质农副产品的首选地。”天御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产品销售主管牟杨说道。展销厅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天御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168亩、投资5亿元,总建筑规模约10万平方米。按照“一枢纽八中心”功能布局,聚集生产加工、展示展销、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业态融合发展,通过强链补链延链,锻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总体思路,投入专项奖补资金3000万元成功招引入驻企业商户150家,切实发挥天御农业和恒裕昇商贸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产销直供联盟赋能农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日交易突破1000吨、冷链仓储及冷链配送年周转量6万吨,产业园内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目前产业园正奋力构建一园多业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圈,计划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打造川西南最大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茉莉花茶交易中心、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生鲜农产品集散中心,建成省级AAA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西南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彭亚秋说。犍为县始终坚持“接二连三”,大力发展“芬芳经济”,实现茉莉花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重点打造“花香、茶醇、景美、人和、民富”的中华茉莉谷。总投资376亿元的世界茉莉花温泉水镇等10个农旅项目加快推进。连续举办三届茉莉花半程马拉松赛、七届茉莉花文化艺术节等“四季嘉年华”品牌活动,创成世界茉莉博览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善作善成  增强乡村发展底色成色“分红啦!”今年6月,犍为县舞雩镇银桥村召开集体经济桥胜租赁部2023年股东分红大会,入股村民依次上台领取分红,个个喜笑颜开,共计分红5.94万元。村民分红现场通过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治理兴村”思路,处于犍为县“万顷茶浪”农旅融合核心区的银桥村,引导群众连片发展茉莉花、茶叶4800亩、猕猴桃300亩、花木苗圃500亩。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牵头成立劳务输出、农机租赁服务公司、建立“黄桃-樱桃”水果园区和花木专业合作社,创新建立“创业发展基金+全民分红股金+公益事业基金+模范奖励资金”分配收益机制,带动300余万元社会资金投资入股,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几百元增加至2022年的20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0.9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3.8万元。农旅融合的舞雩镇银桥村“我们能收到分红资金,心里特别高兴,今后的生活更有盼头,希望银桥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能拿到更多分红。”银桥村村民李超高兴地说。美丽新居星罗棋布,硬化公路直通农家,万顷茶浪生机盎然,富民产业花开正旺……如今的银桥村,处处展现着“村强民富”的风采,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犍为县紧紧牵住让群众增收致富这个“牛鼻子”,创新实施集采集配改革,与146个供销主体达成稳定合作关系,培育发展“百万强村”5个、“十万元村”42个,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2000万元、年均增长27%。注重全链条联农带农,带动8.6万户群众发展特色主导产业,2023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7元、同比增长7.7%。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接下来,犍为县将认真落实乐山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推进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落地落实“七个重中之重”,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十七件事”,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上水平,以产业全链条升级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实践新篇章贡献犍为力量。(图片来自犍为县融媒体中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10-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冯小珈 特约通讯员 张文良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一条流淌着诗歌的河,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这条河的名字叫南河。它从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李家坪出发,昼夜流淌,一直流向嘉陵江。因其穿城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成为广元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壹 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  据《广元县志》记载:南河,古称“汉寿水”,源于麻柳乡李家坪(即藁本山南阎王碥),流经荣山境内称“鱼洞河”,在大石、东坝境内称“南河”,因在老城汉寿驿南边的南山脚下注入嘉陵江而得名。河流全长57.5公里,流域面积1095.05平方公里。  古时的南河渡口,是古蜀道金牛道的必经之水道。凡由秦入蜀走金牛道,无论南去阆中,还是西行成都,都要在此乘船过河。  清代广元县令张庚谟曾组织当地文人和官员,对境内风光排比筛选,“南渡孤舟”成为古利州“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走金牛道,过古利州,行嘉陵江,宿嘉陵驿,舟渡南河,留下了不少诗歌。  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当属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的《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走金牛道南下,过利州夜宿汉寿驿,写下《嘉陵夜有怀》:“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怜君独卧无言语,惟我知君此夜心。不明不暗胧胧月,非暖非寒慢慢风。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晚清时期广元才女梁清芬写下《南渡孤舟》:“一叶轻桡泊利州,茫茫秋水系孤舟。柳边人歇斜阳里,烟外马嘶古渡头。鹭影谁怜随碧浪,瞻光高伴上银钩。城南遗迹今犹是,万里长江自在流。”  而今,横跨于南河之上的每座桥梁,设计精巧,风格各异,工艺精湛,好一副壮观的“山水园林城市画廊”,簇拥在山水拥抱的绿树丛中。两岸高楼林立,水面浮光倒影,碧波荡漾,展示出古利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昭示着新利州未来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贰 一条生生不息的河  溯南河而上,距广元城区42公里,至荣山镇鱼龙村和大山村之间,南河在此段被称为“鱼洞河”。这里天蓝、水碧、山青、树绿,群山耸立,山水奔流,像条条游龙喷珠,在蓝天白云下,十分雄奇瑰丽。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对鱼洞河峡谷作了这样的记载:沿河(广元南河)东行百二十里,但见两山对峙,壁陡如削似剑。河面一清一浊二泉对流,终年不止。左曰清水洞,右曰浑水洞。清水洞大,浑水洞小。清明时节,群鱼涌出,土人皆知。  南河鱼洞河段,两岸高山雄伟,峡深谷幽,绝壁对峙。岩上大小石洞偶现,怪石嶙峋。有石状如犬马,或奔或卧,惟妙惟肖。春夏雨季,山润飞瀑如练,雾霭升腾,亦幻亦仙。岩中有大小溶洞若干,洞内钟乳石林立,形态各异,洞深幽曲不知其终。  乾隆《广元县志》也曾有这样的记述:城东八十里,乃鱼洞河也。两崖如削,中通一线,日午乃能见日,南河发于此。上下六七里,崖高潭深,无经可入。上峡有水濂洞、赵家洞、向家洞、常家洞,下峡有观母洞、穿洞、土洞、硝洞、梯子洞。东西峡口有鱼洞二,东洞幽深,西洞不显。均有鱼出,渔人利之。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近年来,利州区以长江“十年禁渔”为抓手,全面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不断探索生态修复新思路。  河长石文斌负责南河鱼洞河段,他在巡河期间惊奇发现,几乎快要绝迹的“钢鳅”渐渐多了起来。当地俗称的“钢鳅”,就是红尾副鳅,这类小型鱼类对水质要求高。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改善。南河上游再次发现环境指示物种——红尾副鳅,充分说明利州生态环境日趋改善,让许多濒危的“老朋友”得以繁衍生息。  红尾副鳅的回归,得益于南河白甲鱼、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成立。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甲鱼、瓦氏黄颡鱼,其他保护物种为中华裂腹鱼、南方鲇、中华倒刺鲃、鳜鱼等。叁 一条美丽家园的河  河面宽广清澈,两岸绿意盎然。水面之下,一群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自由徜徉。  从小喝着鱼洞河水长大的石文斌,对鱼洞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他和村民一同守护着南河白甲鱼、瓦氏黄颡鱼、大鯢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近年来,利州区通过对南河流域复垦复绿,已实现主要山体、鱼洞河两岸可造林地绿化“全覆盖”,南河鱼洞河段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形成。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为修复森林这个“水库”,南河流域着力在“种、退、关”上下功夫。以荣山镇为例:以“种”让全域增绿,全镇森林蓄积12.4万 立 方 米 ,鱼 洞 河 两 岸 森 林 覆 盖 率 达72.3%。以“退”畅通河道,全镇累计清理整改和退出养鸡、养猪场32个;以“关”固土修复,鱼洞河流域关闭砂石料场2个。  近年来,利州区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河长制为载体,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平方公里,不仅提高了鱼洞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维护等水土保持基础功能,也让南河下游呈现出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  “一江清水出鱼河。”利州区始终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采取“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模式,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任务,量身定制“一河一策”方案,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筑牢城乡生态屏障。  今年7月,荣山镇高坑村的集体经济“鱼洞河水世界”激情开园。开园的背后是利州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建民宿、修道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开发新业态,开拓高山避暑游、体验游、养生游等项目吸引游客。  如今,鱼洞河已成为利州区一张知名的旅游名片。紧邻河畔的高坑村,近水楼台先得月。村里抢抓发展机遇,动员村民办民宿、客栈、农家乐,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暑假期间,石文斌每天都会沿着清澈的鱼洞河转悠,他有信心让南河一直这样清澈地流淌下去。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3
初秋,微露,半山翠色半山柔雾。走进龙门山镇宝山村,这片为彭州湔江河谷的村落,近年来以山水为媒,推出了“宝山村国际山地旅游度假胜地”的招牌,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绿水青山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在山影朦胧中,一座座民宿排列在山脚,宝山村半盏山房民宿就是其中之一。跟着半盏山房民宿主理人沈光富一起行走在村中,他沿途介绍起了宝山村的变化,“你看,这块区域以前植被覆盖率没那么高,但是自从咱们村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以后,不仅有政府主导,让生态环境改善,咱们老百姓也都愿意出一份力,参与建设家园。”今年50岁的沈光富是土生土长的龙门山镇宝山村人,他深知龙门山镇及宝山村优异的自然资源优势,早年间便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沈光富说,他最开始在宝山村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年也有十来万元的收入,但只有夏季时才有游客入住,“不太能够发挥出我们的资源优势。”如何将彭州的茶文化与当地自然风光相结合,在推介彭州之美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正当沈光富忧思之际,机遇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逐步推行落地。“按照规划,我们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民宿。”谈及民宿修建的往事,沈光富用“正当其时”四字来概括这段经历。他说,国家公园的建立并不只是一次生态保护行为,更是社区的发展契机,生态环境的优化必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宝山村作为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优势仍在持续体现。在这里,可以去回龙沟、飞来峰、太阳谷等旅游景点观看自然景观,也有新开发的生态体验、森林康养等项目。而半盏山房民宿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入口社区民宿聚落示范项目之一,给沈光富一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放眼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全域,对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入口社区建设导则》,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已推动都江堰飞虹社区、彭州宝山村、崇州鸡冠山村、大邑云华村等4个村(社区)申报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友好示范社区,并启动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社区发展,助推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10-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