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3月13日,五龙镇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干部、各村(社区)书记、分管农业工作的村干部、梨产业大户、粮油产业大户共计100余人在嘉龙村组织召开2024年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现场会,现场会上还邀请到县科技特派员到会现场培训。现场培训会上,县、镇农技专家们对猕猴桃、苍溪梨春季的修剪枝条、整理架型、拉枝绑蔓、春季施肥打药以及对油菜花期田间管理,水稻旱育秧注意事项,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要点,早玉米生产知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通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用最简单的语言传授了最实用的技术。同时,现场发放农技科普宣传资料200余份。镇农业分管领导、镇党委副书记乐菲就五龙镇目前春耕工作情况作工作部署。今年早春气温偏暖,春耕播种普遍稍延迟,但充分的准备和及时实施的一系列保障措施,目前五龙镇农药、肥料、种子等春耕物资供应充足,春耕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整体情况良好。在培训总结会上,该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村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全局性,深刻认识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坚决管好守住耕地红线,守护好“粮食安全”。一是强化农资物资储备,确保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资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二是强化农机作业服务保障,提前做好农机调试、检修、保养、调配,全力以赴保障春耕生产;三是强化农技服务,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田指导农民春耕,切实提高种植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据了解,今年全镇已治理撂荒地300亩,力争实现粮食产量11000吨,油料产量达到750吨,蔬菜产量1500吨,水果产量800吨,力争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300亩、玉米5600亩,套种优质大豆、蔬菜2000亩,全面落实全镇4200亩小麦、5200亩油菜田管,完成1200亩猕猴桃的提质增效,同时也大力发展“猕猴桃、雪梨、无公害蔬菜”果粮套作4200余亩。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9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苏国均)近年来,苍溪县桥溪乡采取多种举措整治环境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播放宣传广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有害垃圾定点丢弃,生活垃圾不私自焚烧处理。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确保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改善公共场所卫生。对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对不达标的设施设备进行整改,确保公共场所设施设备的卫生状况良好。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禁止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提升环境卫生服务质量。通过对环卫工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更新环卫设备,提高环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重点瞄准农村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动员乡村干部进行“拉网式”明察、“随机式”抽查、“点穴式”暗访,梳理出环境卫生问题清单,通过“一同整治、一体推进、全民参与”的工作要求,推动全乡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提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3-18
(记者 徐杨 文/图)阳春三月,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万亩梨花进入盛花期,风吹梨花千层雪 ,梨花开处,景致美不胜收。3月15日,2024年“阳光米易·精彩十二月”之赏花节正式启幕,大批游客赏花踏青而来。梨花掩映村庄春赏花,秋收果。近年来,普威镇当地依托梨园,办花节、采摘节,开民宿、搞康养,农文旅健康融合发展,既有生态颜值又有产业价值的“花果经济”,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阳光下,梨花园雪白如画,春风吹来,花朵在枝头摇曳,花瓣轻轻飘落,仿佛一群白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像下了一场浪漫的春雪。一片梨园,带富一方百姓。米易县普威镇平均海拔1600米,年日照时长达2700小时,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2023年,全镇种植太阳雪梨约1.5万亩,产量约3.5万吨,年产值约2.5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8
(记者 徐杨 文/图)身着节日盛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3月16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俚颇彝族姊妹节。    节日期间,迤沙拉村推出民族歌舞、情景演出、花灯展演、文创集市、俚颇长街宴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新场景,斑斓多姿的民俗文化,令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村民身着节日盛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姊妹节是俚颇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着600年悠久历史,每逢节日,迤沙拉村村民都会身着盛装,聚集在一起,杀猪宰羊、欢歌打跳、摆长街宴等,迎接八方宾朋。    迤沙拉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是中国最大的俚颇彝族自然村落,村庄古朴而神秘,有着“天下彝家第一村”的美誉。节日里的迤沙拉村    近年来,迤沙拉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全国文明村镇、四川最具保护价值村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寨、四川最美古村落等光荣称号。2023年,迤沙拉历史文化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8
(赵宁 记者 李全民)春回大地,各种花卉渐次开放,到处是一派春色满园的怡人景象,苍溪大地花香弥漫,色彩绚丽,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进入了盛花期,金黄的油菜花为春天增添勃勃生机。鲜花观赏、花籽榨油、花蕊食用……苍溪依托油菜花,从赏花到做大做全产业链。近年来,苍溪县大力发展粮油产业,推动油菜种植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业态结合,打造“油菜花”经济,成为惠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一朵油菜花,绽放“乡村花经济”春和景明,万物竞发。三月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在位于苍溪县高坡镇的百亩油菜花海,春风拂动,乡间泛起层层金色“花浪”,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油菜花香,花海与蓝天碧水、整洁村庄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幅田园风景画,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赏花踏青。苍溪县高坡镇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地区。曾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旮旯”,却因为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引得无数游客纷至沓来。站在高处,百亩油菜花田连成片,像油画徐徐铺展开来,黄嫩得刺眼。“在这里拍照,完全不用滤镜。我把油菜花照片放到朋友圈,获赞无数,还不断有人‘求地址’。”周末,苍溪县城游客李兰兰一家人慕名而来,在油菜花中打卡拍照,全家老少玩得不亦乐乎。“周末达到小高峰,每日游客约有上万人。”高坡镇双凤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杨正荣说,近年来,高坡镇依托“油菜花经济”,以花为媒,不仅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还让周边的老百姓享受花经济带来的红利。一条产业链,闯出“乡村致富路”为了将土地最大限度整合,最大效益发挥促农增收作用。元坝镇金飞阳专业合作社根据植物的花期特点,进行错期栽种,油菜花期一过,正好全部栽成水稻和玉米。“赏花、种植,啥也不耽误,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赵小波笑着说。据悉,这个种植基地涉及元坝镇元宝、金高、玉华等村,干旱、少雨,不利于种植,半丘陵地区的土地让农民吃尽苦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曾经的荒山坡竟然引来了“金凤凰”。“一下子就流转了1万亩土地,合作社注册了10多个产品商标。乡亲们也进入合作社工作,一边挣工钱,一边收‘地租’,能在家门口就业,比过去强多了。”赵小波介绍,下一步,合作社将把种植经验及优良品种推广给农户,收购产出的油菜、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一直以来,勤劳朴实的元坝人民积极发展油菜产业,春夏种植水稻,冬季种植油菜,“粮油”轮作的习惯至今已经保持多年,这里也发展成了苍溪县最大的“粮油”主产区之一。截至目前,全县种植油菜36.44万亩,实现总产量5.64万吨。如今,元坝镇元宝村金飞阳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作物集约化的样板,也是苍溪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真正做到了美了乡村富了百姓。一粒油菜籽,榨出“乡村幸福油”在元坝镇井岗村油坊内,崭新的生产线上,一颗颗饱满的菜籽,经过除杂、炒制、压榨、提纯、精炼等多道工序,变成一股股金灿灿的菜籽油从出油口流出,纯正浓郁的油香顿时飘溢坊内外。“我们引进的这套加工设备,采用的是物理热榨工艺,榨出的油营养成分流失少、清澈透亮、味道香醇。整个榨油过程只添加少许食盐,经权威机构检测,鲜榨油均符合二级食用油标准,品质和口感消费者都很认可……”说起油坊工艺,赵荟滔滔不绝。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去年,元坝镇召集驻村工作队成员、镇包村人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开会研讨,同时与在外经商人士商讨,决定立足实际,兴办榨油坊,推动油菜种植由“增产”向“增效”转变。“我们这里有种油菜的传统和吃菜籽油的习惯,很多年前我们镇上就有榨油厂,并且非常红火,我的榨油技术就是那个时候学的。包田到户后,老榨油厂撤了,村民们每年只能到外面去自寻加工。”榨油坊的老师傅赵强林说,如今村里的榨油坊又建起来了,村民以后榨油再也不用跑远路了,他也能在油坊务工发挥余热了。榨油坊的兴建,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户榨油跑远路的难题,还解决了周边种植户油菜籽的销售问题。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近年来,苍溪县为了拓宽销售市场,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线,支持佳运粮油等粮油加工型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改造生产线,开发发芽米等新产品,通过“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与种植大户、专合社签订粮油订单。“我们与专合社和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订单,种植户们也不用担心粮油卖不出去挣不到钱。”苍溪县佳运粮油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福映表示。据悉,苍溪县佳运粮油有限公司是苍溪集粮油购销、加工、销售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县内26户家庭农场、专合社签订了粮油种销合作协议。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产品成熟后,再由企业以市场价回收,年收购粮食1000余吨。从花海经济一路收获到金秋油籽归仓,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高效益。大家住在“画”里,收在“囊”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奔赴美好未来。(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5
(唐磊 魏兰 记者 常艰)千亩李花繁胜雪,乡村产业美如画。随着气温逐步回升,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兴胜村的李子花迎春绽放,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3月14日,记者来到兴胜村13组的山坡上,见明媚阳光下,雪白的李花一朵朵、一簇簇挂在枝头,绽放在广袤原野,更绽放在村民心坎,映衬到村民的笑脸上。千亩李园花似雪(魏兰 摄)“现在看这个花期表现,再通过后期精心管护,今年产量应该会提升10%。”兴胜村党委副书记张明清介绍,“村里的李子种植从2012年开始。不同海拔高度,种植不同的品种,这样出产果实也在六至九月陆续上市。六月份出来的是凤凰李、七月份出来的是半边红、八九月出来的是脆红李。去年,李子产业收入达到了400万元。”据了解,经过12年的精心发展,兴胜村的李子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种植品种有半边红、五月脆、凤凰李等,果实常常销往北上广等地,“兴胜李子”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在该县柳江镇,不仅兴胜村盛产李子,万湖、洪江、两河村等村(社区)也有规模种植。这些李子园,不但为柳江镇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风景,还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形成“春季赏花、夏季收果”的乡村振兴好产业。柳江镇党建办工作人员蒋婷婷表示:“现在,镇里正全力扶持各村(社区)李树种植,打造李子种植技术示范园,探索农业开发、果木管理、 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带动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阳春三月,微风阵阵,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镇万亩油菜花摇曳生姿。  3月7日是高坪镇的“逢场日”,镇上集市却不大热闹。原来,当天,广汉市高坪镇第七届油菜花赏花季正式开幕,周边村民、八方游客纷纷走进万亩油菜基地——菜花公园,奔赴一年一度的金花之约。农产品展销区的小摊。油菜花节开幕 有看头  开幕式当天,菜花公园活动广场被前来观看演出、踏春赏花的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屋顶也变成了“观众席”。  男演员充作游客,手拿相机为化身花仙子的舞蹈演员们拍照;正在读幼儿园的小娃娃们跟着老师的指导,跳起活泼轻快的舞蹈;广汉市川汉剧团的舞狮小队腾挪纵跃间,向在场观众传递美好祝福……这些充满巧思、童趣与热情的文艺演出,引来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高坪镇地处广汉市西北部,境内油菜、稻虾综合种养、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是德阳市区域重点镇、广汉市农业发展重镇。自2014年起,当地依托万亩油菜基地,大力发展油菜花节等文旅活动,积极推动农旅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天气暖和了,过来看看花,耍一下。”当天早上7点钟,广汉市民谢花和小姐妹坐公交车来到菜花公园,欣赏烂漫春色。  据悉,本届油菜花赏花季将持续至3月22日。其间,还将举办非遗活态展示、农产品展示展销、摄影比赛、诗词大会、汉服汉剧展演等缤纷多彩的活动。  “今年的油菜花赏花活动内容丰富,场景布置也更加年轻化、多样化。”高坪镇党委副书记何高明表示,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高坪,感受高坪农业之兴、乡村之美。游客在观景栈道上拍照。品牌效应凸显 有赚头  在菜花公园活动广场旁的农产品展销区里,各种当地土特产品、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品尝,田埂、乡村公路都变成了“商业街”。  一大早,家住附近的李叔群便赶到菜花公园,在游客最集中的田埂边支起小摊。“家里种了两三分田的蒜薹,这些都是今天早上从地里现采的。”只见她手里剥着蒜薹,向来往游客兜售着,“13块钱一斤,新鲜得很!”开幕式结束,一蛇皮口袋的货便见了底。  历经7年,高坪镇油菜花赏花季品牌效应凸显,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丰富,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们有12个人,一桌坐得下不?”“我们12点半过来,桌子不要给别人坐了。”“老板儿你忙你的,我自己来倒茶。”……这是记者在农家乐“花海人家”里看到的场景。  这家于2014年开业的农家乐是菜花公园30余家农家乐里的“老字号”。“我们只在油菜花节期间营业,每年营收有二十来万元。”老板贺代青在忙碌间隙告诉记者,家里人手有限,每年都要请十来个村民到店里帮忙。“生意好,也确实赚到钱了,你看这两栋房子都是这几年新修的。”他指着院子里的小楼房告诉记者,“以前院子里就10张桌子,现在30张都打挤。”  记者了解到,菜花公园周边农家乐户均增收达到5万元以上,带动万亩油菜花基地内的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高坪镇距离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仅有几公里。下一步,我们要借助三星堆大IP,为高坪镇农旅产业发展引流。”高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5
(鄢怀林 记者 李全民)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近日,青川县竹园镇清江村的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将美丽乡村装点得如诗如画。这一美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踏春赏花,享受春天的美好。走进清江村,满目金黄的油菜花海令人陶醉。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波浪,与远处的青山、绿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值得一提的是,宝成铁路穿村而过,游客们可以在油菜花海中与绿皮火车合影,留下难忘的春日回忆。这一“春日限定”景观,无疑为清江村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魅力。“太美了,简直像进入了童话世界!”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兴奋地说。她表示,自己是被网上的一组油菜花海照片吸引来的,没想到现场比照片还要震撼和漂亮。近年来,清江村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利用当地平坝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清江村大力发展油菜花种植,打造观光油菜花海,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踏春赏花的好去处。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清江村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修建了观景平台、安装了网红路牌、修建了公共卫生间,并诞生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标志着清江村在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随着赏花热潮的持续升温,清江村正逐渐成为踏春赏花的网红打卡地。”清江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本月22日,还要举办清江花田音乐季。”未来,清江村将继续结合当地实际与发展特色,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打响“川北菜花乡 生态清江村”的品牌。通过完善服务设施、发展优势产业,努力将清江村打造成为青川县域副中心的后花园,展现美丽宜居的新清江风貌。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不妨来到清江村,踏春赏花,感受油菜花海的魅力。相信在这片金色的花海中,你定能留下难忘的回忆。(青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4
惊蛰时节,夜寒昼暖。3月11日上午,在荣县高石梯森林公园南麓,茶园在山脊上逶迤、在山沟里绵延,春茶冒苞,翘立枝头。这些色泽翠绿、叶质鲜嫩的春茶,是大自然馈赠茶农的珍贵礼物。这里是荣县铁厂镇黑观音村石笋沟茶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近3000亩良种茶是绿水青山的真实写照,既改善了茶园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又增加了茶农收入。趁着陌上花开,不少市民驱车而来,徜徉在融融暖意的山风中,望手边流云,看落英相逐。2023年11月,黑观音村作为“202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接受农业农村部授牌。从世界地质公园、茶叶主题公园,再到如今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黑观音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态呈现持续扩张态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村民刘达贵的伴山小苑是石笋沟内的农家乐之一。2022年,刘达贵购买设备,添置用品,并斥重金对老宅进行粉刷翻修,曾经的庄稼汉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初,刘达贵之子刘洋带着媳妇从深圳辞职返乡,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现在的政策大环境很好,地方党委、政府也在极力推动农旅融合,加上交通日益便捷,我们石笋沟的人流量也是肉眼可见地增长了不少。”对于刘洋来说,义无反顾不是想当然,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作为富民增收产业,旅游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有着很强的融合带动效应,不仅能够创造新的增长点,也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近年来,铁厂镇一手推进旅游开发,一手探索农耕研学,在保持珍稀自然景观的同时,引导黑观音村立足特色农业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这次来石笋沟,感觉变化好大。比如有些地方种植了花草、绿植,再配上几个荣县产的陶罐,就很适合拍照。再比如茶园里面种植了观赏性桃树,两三棵一簇,作为点缀,就很出片。总之,打卡点位更多了,园区步道更美了,配套设施更完善了。”市民杨利英向记者感叹道。不断聚集和释放的农文旅要素,不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光客,还给了研学游活动十足的想象力。最近两年,蜀茶集团、巅峰茶叶、康辉旅行社等公司纷纷与黑观音村签订合作协议,看中的恰是这里地质奇观、茶香古韵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而研学游目的地的打造,又反哺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双赢。“2023年,石笋沟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我们将继续聚焦休闲、观光、体验等消费业态,做强‘茶旅融合’文章,打造‘盐都生态会客厅’,让茶产业‘活’起来、旅游资源‘火’起来。”铁厂镇党建办工作人员丁滔表示,在石笋山居国营民宿的示范引领带动下,不少本地村民也自发开展民房租赁,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闻讯而入,目前正在规划新的民宿以及光影森林游乐项目。(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3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3月12日,记者跟随“访长江首城,看宜路精彩”采访团走进宜宾市“两海”示范区桃坪片区的农田间,只见“山上看风景,山下看产业”几个大字旁,村民正在进行田间管理,准备春耕播种。桃坪片区“山上的风景是指蜀南竹海景区,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业;山下的产业主要是指万亩稻虾循环种养产业、万亩森林粮库(笋用林基地)两大富民产业。”宜宾市“两海”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竹海镇党委书记陶兴林告诉记者,当地通过山上山下互动,着力打造远郊乡村城乡融合示范区。竹海桃坪产教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据了解,竹海桃坪产教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由竹海镇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旨在培养学生、培训农民、培育新品种。同时通过与蜀南竹海山上的景区互动,打造研学基地,丰富游客的田园农事活动。基地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1亩的智慧大棚,含浅液流无土栽培、高棚立体栽培和移动苗床项目。基地已形成稻田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种养、果蔬立体种植等农业优质高效生产新模式,开展了42个优质品种种养殖示范和推广,试种推广了水稻宜香优2115、澳洲淡水小龙虾、中华倒刺耙鱼、特长豇豆王、七彩泡椒等优质产品。农业智慧大棚此外,桃坪片区着力构建高质量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大力引导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片区南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大力推进以纸浆竹为主的原生竹林提质增效;在中部水田集中区域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龙虾良种繁育、黄辣丁生态养殖等产业;在北部竹林富集区域大力发展高效笋用竹及肉(蛋)鸡、生猪等产业;见缝插针式布局桃、李、梨等花果林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连片成带,实现特色高产高效农业全域覆盖。2023年,万亩稻虾循环种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6000万元左右;笋用林今年将扩大到5500亩,依托粗加工提升附加值。近年来,“两海”示范区桃坪片区统筹推进乡村规划、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公共服务更加普及、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3
(参与采写:李建平 朱涵)带领14亿多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有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这个世界大国始终秉持这样的原则:绝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  三年前,中国向世界宣告消除千年绝对贫困,站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起点,这是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新时代的乡村故事正在广袤的田野里上演。2023年10月,黑龙江省尚志市河东朝鲜族乡的田野。产业兴旺:从落后村到“网红村”  “家人们,感谢下单,下次再见!”满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光结束2小时的直播,卖了600多单木耳,获利上万元。  几年前,这个位于吉林省汪清县的移民村,耕地少,发展缓慢,相对落后。近年来,当地人利用适宜的气候、水资源和原材料优势,种起黑木耳,村庄重获生机。  如今,满河村探索木耳深加工和电商销售,开设几十家淘宝店。村里正建设菌包加工厂和包装车间,更多村民回到家乡。  村民韩铁龙说:“以前外出打工只能勉强养活自己,现在在家门口一年就能赚十几万。”曾在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的他,有了自己的木耳基地。  香港《南华早报》称,有针对性的脱贫行动和发展适宜的产业是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原则。截至2023年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60%,脱贫县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导产业。  山东的牡丹、赣南的茶油、江苏的草莓、新疆的苹果、宁夏的葡萄酒等正让中国农民走上致富路。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2023年9月21日,第30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举办。农高会全景式展示国内外农业科技新理念、新装备、新应用、新模式,数千种农业新技术参展亮相,吸引参观者关注。人才汇聚:“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王金悦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七年前,当这位“85后”辞职回到农村老家研究种地时,父母和朋友都难以理解。“好不容易进了城,为啥又回来?”  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从曲辕犁,到都江堰,再到杂交水稻——中国人始终致力于用科技赋能古老的农业。小时候干过农活的王金悦深知务农艰辛,心底埋下了科技改变农业的种子。  如今,在他工作的上海亭林镇点甜农场,5G、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智能机器人让农民高效、省力地务农。  2023年,中国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探索将盐碱地变良田。  中国鼓励像王金悦这样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到2025年,将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  有着乡贤文化的中国,“新乡贤”正引领乡村巨变:在重庆,“ 乡村CEO”善管理、懂经营,推动产业发展;在宁夏,“法律明白人”让矛盾调解更“接地气”,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法治保障。传统农村在知识和科技赋能下正迎来新格局。2023年9月,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的贵人香、霞多丽等酿酒葡萄品种陆续成熟,当地酒庄迎来酿酒季。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文化繁荣:从青黄不接走向勃勃生机  中国拥有48.9万个行政村,数百万个自然村和居民点。观察家认为,把乡村放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大历史视野来看,这里是文明永续发展之根,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黑龙江省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的尤文兰是伊玛堪说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见证并推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伊玛堪曾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她说。当地建立了7处伊玛堪传习所,为这一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赫哲族的鱼皮手工制作技艺和传统节日“乌日贡”,也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勃勃生机。尤文兰和孙子尤明昊更是将赫哲民歌带上全国舞台,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中国政府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去年,在中国农村地区举行的足球等业余联赛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同样火爆“出圈”的“村晚”把传统文化搬上舞台,展现文化新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村BA”、“村超”、“村晚”,被写入文件。2023年8月,游客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绿水青山间参观(无人机照片)。近年来,余村积极贯彻“两山+双碳”理念,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创建全国首个全要素“零碳乡村”。生态赋能:从烟尘笼罩走向绿水青山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远山青翠,溪水流淌。这里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吸引成千上万的城市游客前来寻找宁静和绿意。  当地的“美在余村”咖啡馆墙上挂着孙悟空、葫芦娃等国产动漫玩偶,“三打石榴汁”“小妖怪的夏天”等饮料别出心裁,游客在这里找到童年,而这个咖啡馆的“童年”曾是一个水泥厂。  在村民葛军的记忆里,余村有矿山、水泥厂,“村子常年笼罩在烟尘中”。  2003 年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改变了它的命运。矿山和水泥厂相继关闭,生态旅游将采石场变成了公园,工厂变成了图书馆。去年,余村接待游客约110万人次,集体经济收入达2247万元。  过去十余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是中国人的绿色共识。“千万工程”从浙江辐射全国,还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年-2030年)》,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0%。乡村振兴将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认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对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普遍出现的乡村衰落的回应,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新华社 | 分享: 2024-03-12
为确保一场春雨,一场暖,郑河血橙树树满。3月初,合面镇郑河村血橙喜迎大丰收,大量上市,为帮助农户解决大丰收后销路难题,3月7日,郑河村村集体公司对接商家、物流、快递包装等多个环节为农户拓销血橙。塔罗科血橙    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郑河村种植塔罗科血橙400余亩,产量达5万余斤。郑河村种植的血橙,果大无核,皮薄光滑,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浓。富含花青素、维生素、铁、钙、锌、钾等各种营养元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造血功能,血橙具有降火的作用,吃再多都不上火,能温润血液,改善手脚冰冷,能改善肤色,促进皮肤细胞再生。不同土质土壤的微量元素组成情况不同,致使血橙酸甜度不一,富含硒元素的土壤种植的血橙甜度较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郑河村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种植塔罗科血橙的绝佳法宝,即使在没有施药的情况下,果树挂果率也相当高,一颗三年果树可收获100斤左右血橙。血橙采摘    村集体共谋血橙致富路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村集体正在为全村果农引进外地果商,对接物流和包装,尽最大力量降本增效,保证大家的血橙不愁销路,目前已经有果商在村里订购了1万斤血橙。3月7日,郑河村村干部通知血橙种植户进行大面积采摘,在村集体公司进行现场称重、现场清点、现场打包,到果商手里的橙子能够做到保质保量并致力于做好一切售前售后保障。随着几千箱血橙被货运车运走,村民的脸上挂不住笑容。下一步,郑河村在不断抓好产业质量管理的同时,引导更多农户科学种植,推动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促农增收。随着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将持续开展村里电商直播带货的活动,助力全村血橙卖出好价钱,让全村果农增收。(供稿:纳溪区合面镇 秦小红 孟春旭)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08
(张强)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着力打造田景相融的都市农业景观,有机融合山林、水系、林盘、绿道、农田、人文等要素,探索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成都白鹭湾农业田园风光(乔建文 摄)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标志性生态工程,成都白鹭湾农业种植采用还原川西田园风光丰富特征和空间,塑造了自然与人文、农业与艺术相融合的景观体验理念。白鹭湾农业示范区种植面积约740 亩,依据现状高差形成梯田式大地景观,散布着大小疏密不一的林盘,构成了川西田园风光。同时,通过地形和树林的遮挡与敞开,营造出富有层次的现代都市农业景观。根据耕作条件和示范区定位,白鹭湾农业种植采用农作物轮作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观赏价值的最大化。彩色油菜选用多种色彩的品种阶梯带状种植,花期时形成色彩斑斓的梯田景观。农田缓冲带选用紫色小麦带状种植,提升了农田的景观效果。白鹭湾吸引大量游客纷纷前来(何建 摄)白鹭湾作为环城生态区的农业示范区之一,吸引大量游客纷纷前来,彩色油菜花开之际,还迎来了一群“小摄影师”在此创作,他们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这片美丽的景色。这充分展示了艺术与农业科技的融合,为打造现代农业景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为都市现代农业注入新的动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7
(冯兴怀 王键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文/图)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的盐亭县莲花湖乡罗观村,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小院里,穿梭着村民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挂晒手工挂面,有的在喂养小家禽,有的在从事石雕等农活,一幅幅人勤春早的画面映入眼帘。  “我们以庭院为载体,大力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美化特色‘微经济’,构建了‘3个+’‘庭院经济’发展模式。”3月1日,同行的莲花湖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赵凯向记者介绍当地把庭院的“方寸地”,变成致富“增收园”的探索。莲花湖乡罗观村村民在自家小院挂晒手工挂面。  利用乡村最常见的农家小院,莲花湖乡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充分运用自家院落周边的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各具特色的院落经济,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莲花湖乡先期在罗观村李家片规划“庭院经济”示范带,培育示范户20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村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罗观村村“两委”成员及一批党员带头,动员120余户组建庭院经济合作社,搭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平台,为群众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打造适宜自家的“庭院经济”。  “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种植增收群众杜从明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全村新增粮油种植390余亩、养殖小家禽1400余头(只),培育特色手工加工点4个,拉动当地农户就业29户64人,人均增收1290元,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  同时加强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发掘培育铁匠、石匠等工匠10余人,创立“罗观手工挂面”“罗观”等乡土品牌。“我荒废了多年的家族传统手艺,而今成为了增收致富的拿手好戏。”石雕传承人李成通说。  借助“庭院经济”发展契机,群众拆除危旧房、废弃圈舍等26处,复垦闲置土地70余亩栽种柚子树。同时引导群众对房前屋后建筑材料、柴草堆等集中清理规整,并在房前屋后栽种观赏经果林木700余株,配套提升打造“庭院经济”景观。目前已加固传统“农家小院”8户,评选“和美家庭”11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将全面推广罗观村庭院经济发展经验,突出主导产业,以‘微经济’为补充,一体化推进乡村环境提质,全面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展现乡村发展新面貌。”莲花湖乡党委书记吴君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谢义  笔者走进乐至县良安镇老屋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当地种植业主曾宪春正在村东头安排技术人员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防虫作业。  “这边地势较好,我们是去年开始在村上流转土地的,已经种了一季水稻,今年上半年种植小麦。”曾宪春说,他在村上流转的1000亩土地,包括防虫作业在内全程都是采用机械化操作。绿油油的田地  “我们村在去年通过流转土地,4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老屋沟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书荣说,下一步还将引进更多的业主,把村里的土地盘活,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村民李冬梅看来,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收入比自己耕作要高出许多。“我家三亩地都流转了,平时我在地里打工,一年算下来有1万多元的收入。”李冬梅告诉笔者。  从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到千亩规模化步调一致的“ 集团作战”,老屋沟村千亩示范片已经初具规模。  近年来,良安镇聚焦产业发展,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在全胜社区、河沟村、落羊湾村、老屋沟村等地流转土地3000余亩,用于种植水稻、小麦等粮油作物,全力打造千亩粮油示范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整合各类资源,奋力推进千亩粮油种植生产示范片区建设,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良安力量。”该镇副镇长张刚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5
(苏小娟 记者 严易程 文/图)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连接起广袤城乡,更串联起机遇与希望。如今,阿坝州金川县条条大道串点成线、连线成网,串联起了“山水梯田、城镇村景”,激活了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鸟瞰金江村3月1日,记者走进金川县咯尔乡金江村看到,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四好农村路”周围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的梨树无不彰显着该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连绵的农田延伸向远方,高效的农业设施和独具特色的梨产业更是为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增光添彩。“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早已消失,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咯尔乡金江村支部书记彭开莲说,现在村里的交通四通八达,不仅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便利,更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坚实保障。同样,在金川县金眉现代农业园区,一条总投资1369余万元,全长约15公里的产业园区公路盘旋在金马坪村山谷,像一条丝带缠绕在翡翠般的山峦中。借助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雪梨、冬桃、车厘子、苹果、油菜等产业已然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产业公路盘旋山间不仅如此,每年3月中旬,金川县上百万株梨花盛放,万亩梨海,百里白蕊,整个金川河谷似茫茫雪海、银装素裹,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在庆宁乡梨花大道,全国各地游客及众多摄影爱好者也齐聚在这里,观赏、拍摄雪域高原规模最大的梨花奇景,领略“万顷梨园香雪海”的壮美风光。穿过一片高大的雪梨林,循径而去,记者看见农家乐老板夏泽兵正忙着打扫卫生准备迎接高峰期游客的到来。“过去路面破损严重,车进不来,好景也难赏。”夏泽兵告诉记者,这几年经过全面提升改造,不仅道路平顺宽敞,更让沿线景点串成线、连成片,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人翻了好几倍。道路延伸向远方近年来,金川县坚持以“打通断头路、发展旅游路、支持产业路、建设扶贫路、提升乡村路、形成网络路”为总体要求,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的建设理念,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构建“一横一纵、两环相扣”交通网络体系。本着“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文化、一路一景观、一路一产业”的发展思路,截至目前,金川县公路网总里程达1493.643公里,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100%,行政村通农村客运率100%。这张铺陈在金川大地的公路网,将一个个乡村紧密串联,与农户住家、产业园区、山水景观巧妙地融合,成为了助力产业发展的风景路、致富路、幸福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4
( 记者 徐杨 文/图)2月28日,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雪白的梨花开满梨园,远处,阳光下的乡村错落有致,一派春意盎然。独树村春意盎然米易县普威镇独树村是全国文明村,这里因盛产太阳雪梨、樱桃、油桃等优质水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新村。每到春天,独树村漫山遍野的梨花、桃花、樱桃花竞相绽放,使得乡村宛如一幅春色画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年来,普威镇大力发展优质果品和林下中草药产业,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超1.5万亩,其中,独树村占1.1万亩。2023年,太阳雪梨亩产约5000斤,亩经济价值超过2万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报道组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重要切入点。为生动展现四川各地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助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2月29日,城乡融合看县域——全媒主题调研三台行启动。  当天,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和美三台,走乡村、入城镇、进工厂、看学校,通过集中采访、调研,感受县域发展的蓬勃力量,探寻城乡融合之道。城乡融合看县域——全媒主题调研三台行  三生万物,如登春台。三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县域,是我省典型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近年来,三台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城乡整体面貌明显改善,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县”“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三台提出要着力构建符合县情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绵阳市域副中心、全力争创全国百强县,努力实现农业大县向产业强县、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三台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调研采访团深入三台县梓州产城新区北坝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老马镇回龙村、芦溪中学、芦溪镇综治中心、安吉纳公司、潼川古城等城乡融合代表性点位,感受到全域强县的生动景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探寻三台城乡融合发展“经络”。  今(1)日,“乡聚云”上线发布仪式在三台县举行。作为2024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智媒云”一体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聚云”是服务于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党媒新融媒平台,集“传媒+政务、商务、服务”功能于一体,将省级党媒优质资源下沉到乡镇乃至村社,以传媒之力助力城乡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建共享共融,互动互联互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1
(记者 杜杰 阿坝观察 王鑫 刘文佳)地处黑水县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位于卡龙沟风景区前六十里彩林的起点,是小黑水河流域最大的乡镇;平均海拔2200米,辖区面积195.9平方公里,辖8村、24个村民小组。2022年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月22日,记者驾车从黑水县城出发,沿省道446线穿过黑水县扎窝至红岩段隧道,只用了半个小时便到达知木林镇。去年7月中旬,同样从县城驾车前往知木林镇,记者在盘山路上行驶了1个多小时。黑水县知木林镇  扎窝至红岩段隧道的贯通,不仅拉近了知木林镇和县城的距离,也让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临近省道446线、省道447线,以六十里彩林与卡龙沟风景区相连,距离达古冰川和三奥雪山都是50多公里。”在知木林镇党委书记陈婷婷看来,这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言而喻。  肩负打造黑水县“县域副中心”的任务,知木林镇以卡龙沟风景区为依托,明确了发展思路:一方面,打造以维多村、热里村为核心,外延至知木林村、格基村的“振兴线”;另一方面,打造以热窝村为核心,外延至二木林村、木都村的“产业带”。维多村核桃旅游景区。杜杰 摄  记者此行的目的地就是维多村。作为知木林镇“振兴线”的核心村之一,维多村已经初步呈现“高山公园”的样貌:游步道、观光廊、蘑菇屋、园林造景、亲子乐园……  这些景观中,处处都能看到核桃元素。阿坝州经信局派驻干部、维多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旎解释,这里是依托知木林镇核桃产业园区打造的核桃旅游景区。  知木林镇素有“核桃之乡”的美誉,从2013年至今,已建成1540亩核桃基地,核桃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维多村以此为基础推进农文旅融合,不仅完成300亩核桃示范园的标准化种植,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示范带动755亩标准化种植,还打造核桃旅游景区。  成效初显:去年,该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由维多村集体经济出资成立的黑水县维多核桃主题有限公司也开发出“核桃福娃”“核桃爷爷”等IP的周边文创产品。“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较上年增长8.48%。”知木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斯凯峰说。  在核桃树林边,6栋画着蓝天白云彩绘的玻璃房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进一看,里面正热闹:上百头藏香猪在稻壳堆里转圈打滚,上千只凤尾鸡正蜂拥抢食。“这是我们村的养殖基地。”村民热木一边给鸡投食一边告诉记者,自己在基地打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知木林镇藏香猪养殖基地。杜杰 摄  “猪舍配置了全自动养殖系统,喂食、除粪、稻壳更换都可实现自动化;鸡舍模拟了露天养殖,每天专人打扫喂养。”养殖基地负责人刘杨洋介绍,整个养殖基地投资1000万元,除了专业化养殖,还做好了开展农业观光的准备。  “知木林镇要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还要不断加强与片区乡镇的联动互补,与慈坝乡、卡龙镇、扎窝镇、晴朗乡‘小黑水片区’联动发展。”陈婷婷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2-29
四川农村日报讯 廖沈军 陈维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  人勤春来早。漫步自贡市自流井区荣边镇干塘村,白墙灰瓦的农舍掩映其间,黑化的沥青道路蜿蜒而上,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产村相融,景农一体,一派生机。  农家大院内,该村党总支书记徐和金同村“两委”人员正围坐一起细算集体经济收入账。“2021年收入50.04万元,2022年收入276.77万元,2023年收入344.90万元,每年都在增加。”徐和金笑着说,“2024年预计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破400万元大关,成为自流井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00万元的‘第一村’。”  近年来,自流井区试点建立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班,构建起专班“专门”统筹、部门“专业”指导、镇村“专责”落实的责任体系,通过“党建+专班+能人”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品牌,壮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稳。党建引领 小鸡蛋变“大金蛋”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产业,有了好产业才有好‘钱’景。”徐和金在谈到集体经济发展体会时说道。  几年前,干塘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薄弱,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里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如何摆脱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发现,现任干塘村党总支书记徐和金有十余年蛋鸡养殖经验,蛋鸡销售渠道畅通高效。在“能人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决定大力发展蛋鸡养殖。  经过实地勘察、多方协调,确定干塘村蛋鸡养殖场建设选址,整合中省财政扶持资金、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191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蛋鸡养殖场。徐和金依靠多年的蛋鸡养殖经验,优选出抗病力强的鸡苗。  蛋鸡项目建成投营后,实现日产优质鸡蛋约1.5万枚,月销售收入30余万元。2023年干塘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344.90万元,经营性收入285万元。延链补链 扩大产业增收  “秸秆现在都能换钱了。”干塘村村民刘志祥笑着说,“以前因为秸秆禁烧,家里的秸秆都不知道如何处置,没想到现在竟然能换钱了。”  干塘村将以前人见人避的鸡粪和大量难以处理的秸秆,变废为宝——养殖粪便与粉碎后的秸秆粉料混合发酵形成有机肥还田,打造李子-蛋鸡种养绿色循环集体经济产业项目,2023 年消纳秸秆约 500 吨,生产有机肥料约 100吨,明显改善周边约 8000 亩耕地土壤,绿色循环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同时,在一期蛋鸡养殖场基础上,整合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奖补资金等455万元,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蛋鸡养殖场二期,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三只兔”养殖基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800万元。  随着产业深化,干塘村集体经济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做强集体经济,延伸出李子加工和李子酱、有机肥等附加产品品牌,不断完善产业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专班将持续整合部门政策优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人才引育的措施政策,让大家发展集体经济的干劲更足。”集体经济专班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2-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