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周瑜原)近期,叙州区龙池乡溪鸣村的溪鸣共享茶业也迎来了生产高峰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溪鸣村党支部立足本地优质茶叶资源,积极发展茶产业。为此,引入了四川紫玉袍茶业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专合社+公司”的共建共享模式,成立“溪鸣共享茶业”。四川紫玉袍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公司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老川茶1芽2叶初展叶,引导农户提高鲜叶采收标准。另一方面,鼓励农户种植企业提供的“福云6号”高产茶叶种苗,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公司始终坚持“既抓产量,又提质量”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升龙池乡茶产业的整体品质。在茶叶加工环节,公司积极吸纳周边农户参与,他们有的是七旬老人,有的是留守妇女,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工人都在工作中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干劲,目前公司长期用工人数已达27人,其中培养出6名熟手技师,签订“劳工协议”,并由公司为其购买“新农合”农村医疗保险。“溪鸣共享茶业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更为村民们搭建了一个增收致富的平台,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溪鸣村党支部书记牟均国表示,2022年共建茶厂开始建设,2023年4月茶厂投入生产至今,全村茶树种植面积新增200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5000元,附近农户村民就近务工收入近50万元。“溪鸣共享茶业的建立也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团结和协作,茶厂成为村民们共同的事业,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茶厂的发展出谋划策。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溪鸣茶产业的品牌建设,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更多的乡村振兴模式,让溪鸣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牟均国说。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人间最美是春天,莫负春日好时节。进入四月以来,“中国柠檬之乡”资阳安岳48万亩柠檬迎来盛花期。春日暖阳下,洁白如雪的柠檬花竞相绽放,香气四溢。从4月16日至5月5日,安岳以花为媒,开启“春日檬趣·只等柠来”柠檬花赏花季,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期盼八方游客能在这片柠檬花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安岳宝森柠檬旅游区一隅(潘政吉 摄)    在柠檬花盛开的安岳宝森柠檬旅游区,不仅花香四溢,更有欢声笑语。4月28日,文化镇92名镇村干部在这片花海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参赛者们以活力四溢的舞蹈拉开了运动会的序幕。不倒森林、花样跳绳、趣味拔河……每一个项目都考验着团队的合作与智慧。参赛人员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观赛人员不遗余力呐喊助威。现场掌声、欢呼声、鼓劲声响成一片,气氛紧张激烈、高潮迭起。“这样的活动太棒了,全程都伴着柠檬花的清香,实在是心旷神怡啊!”文化镇有关负责人边擦汗边笑着说,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锻炼了身体,在柠檬花海中找到了不一样的乐趣,又增进了同事间的情谊。安岳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赏花季和运动会的有机融合,是我们这次积极探索景区业态延伸方式之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擦亮‘中国柠檬之乡’特色名片,大力发展‘柠檬+旅游’,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安岳感受柠檬的魅力和石刻艺术的韵味,切实助力安岳争创天府旅游名县。”阅读延伸:4月28日至5月5日,安岳为游客们精心策划了一份详尽的“赏花攻略”。在安岳宝森柠檬旅游区,游客们既可以参与“柠檬花开了”打卡活动,在灯笼廊道、网红打卡点留下美丽合影,体验汉服古典韵味,并尝试短视频拍摄;也可以逛文化特产集市,选择心仪的安岳特色农产品和其他旅游商品;更可以参与柠檬好声音和柠檬花开幸福相亲季,享受音乐的激情,寻觅人生的伴侣。而在旅游区的游乐场外,同期的香柠美食集将带您品尝地道的龙虾、啤酒和特色小吃,让您在赏花之余也能享受美食的乐趣。这一系列精彩活动,只为让您在柠檬花的海洋中尽享属于自己的欢乐时光,沉浸式体验安岳的独特魅力。(供稿:安岳县融媒体中心 潘政吉)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为促进粮油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加快粮油生产机械化进程,4月28日下午,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在大安区组织召开了全市夏季粮油收获现场会暨2024年“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夏季粮油收获推进会,市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航,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农机科、农建科等科室负责人,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现场会首先在何市镇阮家村开展小麦全程机械化收获观摩,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大安区创新生产模式,通过统一物资采购、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技术指导“三统一”服务打造川南小麦高效示范的情况。随后与会人员前往大山铺镇伍家村观摩“天府油菜”示范片油菜机收展示,同时进行了机收测产,现场实测油菜产量208.7公斤/亩。现场会观摩结束后,与会人员在大安区政务服务中心会议室召开了自贡市2024年“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夏季粮油收获推进会。会上,大安区就全程机械化生产经验做法作交流发言,市种植业科负责人传达了全省粮油“三抢”工作视频调度会精神,市技术专家开展了主要粮油作物测产培训。会议指出,农业机械化为“稳面积”“增单产”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各区县农业部门要聚焦机播、机管、机收短板,突出重点,促进农机、农艺、农田三方融合;要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要抢抓关键时期,要扎实推进“抢收”“抢种”“抢管”工作,确保小春颗粒归仓、大春应栽尽种,全力推进机收减损增效,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近年来,大安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行动。通过统一物质采购、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技术指导“三统一”模式打造川南小麦高效示范,逐步引导恢复小麦种植,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4月28日,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到何市镇小麦栽培示范片进行观摩学习。现场会上,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对示范片具体情况介绍,“大安区在何市镇阮家村共计打造小麦全程机械化绿色高质高效栽培示范片50亩,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进行机耕、机播、无人机统防统治病虫害和机械化收割”。各区县农业专家对小麦品种表现,重点讲解了如何科学选用小麦品种及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当前小麦生产田间管理状况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下一步,何市镇将继续在创新发展模式助力小麦稳产增收上下功夫。全程机械化净作模式强示范。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投入。小麦种植以点带面全域推广促提升。通过打造好一个小麦示范片,辐射带动农户大面积种植小麦,确保粮油作物扩面增产。推广粮经套作模式提产能。积极探索推广小麦复合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有效提升耕地种植效益。(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30
(记者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 )4月28日,记者从新津举行的政商恳谈会上获悉,《成都市新津区支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正式发布。《政策》涉及粮油、畜禽水产、果蔬和农商文旅融合、农村总部经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做优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支持粮油产业发展《政策》首先明确支持粮油产业发展,从规模种植、制种产业、品比园等方面展开,其中一些举措引人关注。据悉,对腾退低效果木恢复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给予3000元/亩一次性补贴,改种粮食的,每年再给予1000元/亩补贴,连续补贴三年;建设粮油品种比较鉴定试验园的,按建设投入的3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同时,按照土地租金的5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此外,《政策》还鼓励粮食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对获得粮油仓储管理员或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及以上培训等级认定的,一次性给予认定费用50%补贴。”“品种”一词在《政策》中被多次提及。《政策》提到,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畜禽遗传资源,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审定通过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评定为国家级、省级畜禽或水产核心育种场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在果蔬产业方面,对新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每个品种权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聚焦新业态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新业态”也是《政策》关注点之一。《政策》提到,对符合条件的农商文旅融合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对达到标准的农村电商项目,按照年度线上销售额的30%给予补贴,每年不超过50万元。《政策》表示“支持农业总部经济发展”,对农业企业在新津设立总部,在新津区外拥有3家及以上分公司或控股50%及以上子公司,新津总部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且营业收入中来自下属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比例不低于20%的,按年度营业收入的1%给予补贴,每年不超过100万元。另一方面,《政策》也提出支持数字化社会化服务,对提供“品种筛选、测土配肥、植保服务、机械配套”等全过程数字化平台服务的每年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在科技赋能方面,《政策》支持院(校)地合作打造试验示范、智慧农业项目等建设,对新获批认定的市级及以上科技小院,按照国家、省、市奖励资金标准给予1:1配套一次性补贴。支持农业品牌塑造为促进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价值的社会效益和示范引领作用愈加凸显。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也提出支持农业品牌塑造。其中,对新获得“两品一标一优”认证的,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两品一标一优”认证费给予50%补贴,认证费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此外,新津区对经营主体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涉农类先进表彰、试点示范的,最高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合作社的,最高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家庭农场的,最高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30
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紧抓春耕备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有序做好春灌各项工作,助力粮食丰产丰收。科学配置保落实。召开春灌工作安排会4次,细化责任分工,加强与各村社区的信息沟通,听取农户意见和供水要求,摸清作物种植、春灌面积和用水需求等,今年春灌面积约1.6万亩,保障全街道6个村(社区)用水安全、应灌尽灌。巡查清淤保畅通。抢抓农灌间歇有利时机,对辖区内输水隧洞、骨干渠道等开展深入检查,出动人员103人次,投入器械设备500余台,打捞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清理河道淤泥,累计清淤输水渠道50余公里。协调宣传保水源。邀请水利、农业等部门会商研判春灌用水形势2次,科学制定引水方案,合理安排措施错峰用水,保障蓄水用水需求。同时,各村社区通过召开协调会、走访等形式,引导居民自觉树立惜水、节水意识,督促居民科学轮灌、计划用水。今年已召开协调会6次,入户走访50余次。(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供稿)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30
(银秋 彭润泽川 记者 杨琦)眼下,正值高原春耕春种的关键时节。连日来,在海拔3674米的稻城县省母乡各瓦村,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熟练地驾驶着旋耕机、播种机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田间来回作业,沉寂一冬的土地被翻耕出一道道垄沟,身穿藏装的妇女们撒播下一粒粒“致富粮种”,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图”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春耕进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春耕活动里,还有一批由乡干部和农机指导员组成的特殊志愿者加入,志愿者们和村民们一起平土、施肥、捡杂草、播撒种子,助力群众春耕备耕工作。“这400多亩的青稞总算种完了。”各瓦村党支部书记顶真长舒一口气道。连日来,他带领着各瓦村的农户们,披星戴月、紧追慢赶,将一袋袋种子播撒在一片片“沉睡”的土地上。据了解,成熟后的青稞,可以磨成青稞面,做成各种特色美食。同时,由青稞酿成的酒,在稻城县域也是盛大节日里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品,深受当地人喜欢。高原春耕图“今天省母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所(站)的志愿者和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机指导员来到各瓦村,跟村民一起参加了春耕备耕活动,相信今年在大家的努力下各瓦村的收成会更好。”省母乡各瓦村第一书记陈鹏说道。据悉,稻城县今年计划落实粮食总播种面积4.183万亩,其中青稞种植面积达2.4万亩。截至目前,稻坝、东义、贡岭等片区乡镇均已完成春耕播种。(稻城县纪委供图)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30
●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  ●水利厅已牵头组建21个省级督导组,集中时间开展汛前督导检查;组织21个市(州)和30个高风险县开展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现场演练;组建12个水利抗洪抢险工作组;省级储备防汛抗旱物资达5300万元  ●研究建立汛期人员转移避险响应机制,加强对工地营地、重点落雨区、乡镇一级的“叫醒喊应”  (记者 邵明亮)四川将于5月1日起正式进入汛期(5月至9月)。近日举行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全体会议,研究分析今年汛期雨水情趋势,部署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预计今年汛期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  汛期平均降水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最近雨水很足,对春耕春灌很有利。”4月以来,川南出现几次降雨天气,让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种粮大户刘昭对今年大春粮食生产充满信心。  不只是川南,今年以来,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为历史同期第四多;平均降水量128.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8%,暴雨站次数为历史同期第三多。与此同时,全省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为历史同期第一高。  由于前期降雨偏多,目前全省气象干旱形势有所缓解。4月以来,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使得盆地和甘孜州气象干旱得到缓解或解除,但攀西地区气象干旱仍在持续。  四川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进入中等强度厄尔尼诺的第二年,预计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21.8摄氏度)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755.2毫米)偏多。  其中,川西高原中东部(阿坝州、甘孜州中部南部)和盆地大部(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宜宾、雅安、资阳)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二成,盆地东北部(南充、广安、达州、巴中)降水偏多二至五成,省内其余地区降水偏少一至二成。  汛前各项准备应对正全面展开针对今年汛期我省涝重于旱的趋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找准今年防汛减灾的重点风险加以研判,及时部署。  根据最新预测,今年汛期,我省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二成,嘉陵江、渠江、长江上游四川北段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五成。  与此同时,初夏(5月至6月)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地区夏旱偏重,盛夏(7月至8月)盆地中部、南部可能发生阶段性伏旱,盆地大部城市仍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发生。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风险也需重点关注。四川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盆地北部和盆周山地有强降水集中时段,尤其是盆地东北部降水偏多二至五成,易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  如何做好应对?“打好备汛主动仗是关键。”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已牵头组建21个省级督导组,集中时间开展汛前督导检查。同时,组织21个市(州)和30个高风险县开展山洪灾害转移避险现场演练,组建12个水利抗洪抢险工作组,省级储备防汛抗旱物资达5300万元。  针对前期和当前的旱情发展,我省已累计投入各类抗旱机具3万余台(套),应急引、提、调水5000万余立方米,抗旱浇地40万亩,有效解决2.3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正在研究建立汛期人员转移避险响应机制,加强对工地营地、重点落雨区、乡镇一级的“叫醒喊应”,落实跟踪叫应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眼下油菜陆续进入收割季,近日,川东北片区油菜“推技术、提单产”现场观摩会在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元宝村举行。  “如何提高油菜产量和效益?除了选育推广丰产、抗病、抗逆、优质的油菜品种之外,还要应用适合本地土壤墒情的播种技术……”观摩会上,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朝苏重点展示了以免耕抗湿抗逆播种为核心的油菜播种新技术。这一技术针对四川秋播期间面临的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秸秆还田量大,适期播种难,易受渍害等普遍问题,通过研制播种新机具,优化播种方式,提高耕作质量,从而提高油菜产能。  为了让与会者更直观地了解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效果,观摩会走进元宝村油菜生产及示范基地,实地探访优质油菜新品种的田间表现,这些品种不仅具备高产、优质的特点,而且适应性强,适合在川东北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同时,示范基地还集中展示了多组适宜于丘陵山区的油菜机械化播种机具,引领油菜规模种植户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探索适宜山区油菜高产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的路子。  据四川省油料育种攻关首席专家李浩杰介绍,得益于前期适宜的气候,加上良种、良法、良技等的不断推广应用,今年我省2000多万亩油菜有望迎来又一个丰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此次观摩会推广油菜种植技术,提升川东北地区油料作物产能,也将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注入新的动能。  观摩会汇聚了来自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农业专家,以及广元、巴中、南充等地的农技人员和种油大户代表近百人。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党委书记、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韩渭才参加完观摩会后说:“今天听了专家的授课,收获很大,下一步要将油菜机播、机收等经验技术带回去,运用到耕作和种植上来。”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春耕时节,走进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新龙县,一系列新品种、不同于当地传统的新技术将在该县广袤大地得到试验示范和逐步推广,目标是为了提高粮食产能和单产水平,充盈高原粮仓。引种加培训 齐心扩大产能  4月28日傍晚,当地处新龙县博美乡共科村的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区的一名农技人员向新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农艺师肖孝银报告一个消息时,肖孝银欣慰地笑了。原来,新龙县数日前破天荒播下的该县史上第一粒稻种——一个引自上海的旱稻品种“旱优73”,已经破土而出了!  “新龙县以前从未种过稻子!今年,我们在全县海拔2500米以下地区选择了4个点位,陆续试种10亩旱稻。”新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农艺师肖孝银说,“这个旱稻的产量不错,一旦试种成功进行推广,就可提高新龙的粮食产能,为充盈高原粮仓贡献力量,而且,其秸秆还可作饲草。”  肖孝银的另一个身份,是该县的一名乡镇农技干部。据他介绍,去年,在他的技术指导下,“旱优 73”在筠连县海拔1300米至2000米的蒿坝镇试种了 8 亩取得成功,亩产达1043斤。当年7月,他到新龙县援助,就把旱稻也带了过来,自己垫资购买了60斤旱稻种子,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也提前流转了10亩土地,发动农户在今春试种,为全县提高粮食产能蹚出一条新的路子。  一边旱稻播种正欢,一边现场培训正酣。就在同一个地点,业主泽仁扎西聆听了一场县上组织的农技培训。他说:“过去,我们种青稞,是先施肥,再撒播,之后就不管了,亩产只有260斤;但是,根据专家的方法,先灌溉、施肥、撒播,待出苗后再施一次肥,亩产就可达300斤以上!今后,我一定要多听多看多学,改变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努力提高单产。”品种和技术 一个都不能少  据了解,新龙县现有青稞、小麦、马铃薯及杂粮种植面积4万余亩,播种面积已基本稳定下来,提高粮食产能唯有在提高单产等方面做文章。自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来,新龙县已明晰了通过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来提高粮食产能、提高单产的方向。  肖孝银介绍,新龙县今年将试验示范6个小麦、7个青稞、15个马铃薯新品种,这些品种均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特点。试验示范面积共计550亩。  “新龙的单产提升潜力很大。今年,我们要引导农户采用条播和精细化点播;马铃薯则首次推广起垄栽培,起了垄就增厚了耕作层,有利于墒情,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农户用测土配方肥,要推广针对某一种作物的专用肥。”肖孝银说,“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地,全县光是青稞、小麦的单产就可以再提高 70斤。”  得知县里的粮食单产提升计划,4月16日参加现场培训的如龙镇依鲁村农户泽翁他须表示:“我要不断向单产水平高的大户学习。今年,除继续种植3亩青稞、2亩小麦之外,我还准备新种3亩马铃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4月27日,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畜牧总站、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主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蜂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中国油菜花蜜之乡成都崇州举行。  会上,围绕川渝蜂产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近200名全国蜂业专家、学者、农业系统有关人士、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蜜蜂健康高效饲养、优质安全蜂产品生产、蜜蜂高效授粉、蜂产品品牌打造与营销、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宣传科普等问题。  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川渝地区是全国蜂业发展优势区域。自2021年签订“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蜂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川渝在蜂业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合作,已共同举办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蜂业科技创新大会等多场行业盛会。  “蜜蜂产业是典型的土特产,亟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应该如何做?”在大会学术报告板块,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局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彭文君抛出的问题引人思考。  在他看来,蜂业发展也应顺应潮流,要通过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产业新动能。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育种方面做强蜜蜂“种子芯片”,用生物学技术带来生产方式革命性变化,引入数字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方式与要素供给关系的匹配。  此外,在大会学术报告板块,北京、江西、浙江等多地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川渝企业代表也分别发言,与现场来宾共享蜂业前沿技术。  四川省畜牧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川渝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持续深化两地在蜂业科技创新、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蜂旅融合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推动川渝蜂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蜀麦1963’实收面积5.28亩,下场籽粒鲜重2850公斤,折标准产量为504.9公斤/亩(按含水量13%计)。”4月28日,在位于仁寿县珠嘉镇花园社区、眉山市仁寿县五谷园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的510亩核心示范片,当验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瑜宣布完测产结果,大家在感叹高产之余,“早熟”这一特性更是让专家和种粮大户感到惊喜。  “红五月”将至,小麦覆陇黄。仁寿县早熟小麦迎来收获。相邻田块种植展示的,还有20余个四川省小麦重大新品种。这些品种于去年11月上旬播下,“蜀麦1963”属于其中早熟批次。  “今天收完小麦,明天就能播种夏玉米,比当地常规时间提前了一周。”站在田里,业主、四川秀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棚用手拨弄麦穗,心中喜悦——小麦获得高产的同时,还能早播夏玉米,为全年丰产埋下伏笔。良种良技打配合大户“心服口服”  去年11月,李棚在试验田块播下“蜀麦1963”种子时,心里对于“早熟”的性状还存有疑虑——之前没种过,心里打鼓。  今年春天,这片“蜀麦1963”开花没提前,他一度对小麦早熟性状“不抱希望”。当田块全部收割、6000多斤小麦在当地销售7800余元,他由衷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  “蜀麦 1963”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选育,经过12年反复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熟期、产量和抗性协调。2022年通过四川省级审定后,“蜀麦1963”成为仁寿等四川丘陵麦区最早熟的品种之一。  经营方隆平高科西南区营销负责人陈康富介绍,该品种利用野生资源合成,在四川多地不同生态环境的测试中,该品种都表现出良好的早熟和抗倒伏性,且产量高、稳定性好。  为试验田提供栽培技术支撑的小麦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坦言,高产不仅是优质品种的功劳,也离不开配套技术的支持。示范片应用“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复合种植,采用秋闲季秸秆覆盖抑蒸蓄水增墒保墒、智能精量机播、适期晚播减氮增密、化控壮苗抗倒延衰等丘陵区旱地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起到很好的抗逆减灾、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作用。“抢”茬口早熟小麦助推全年增产  本地其他小麦还没开镰,李棚已经备好夏玉米种子准备播种:“小麦已经丰产,夏玉米又提前一周播种,增产潜力大。今年全年的丰收已经有迹可循。”  樊高琼进一步解释,春争日,夏争时,夏玉米早播有利于培育壮苗,并且避开后期高温对抽穗扬花的影响,从而使产量更有保障。  今年,四川制定《“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全省粮食总产量每年增加5亿斤以上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专项,西南丘陵区多熟作物丰产增效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认为,早熟小麦品种的推广意义重大。  除了上述的玉麦轮作外,四川稻麦轮作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周年统筹上看,小麦一般是5月上中旬收获,小春季作物收获过晚,会影响到水稻季的播种或移栽,从而影响秋粮产量。  小麦提早收获,可以提高水稻直播、移栽等机械化生产面积。由于机械化播种对于生育期的限制,过去水稻生产一般选择生育期偏短的品种,以保证茬口衔接。而今小麦提前收获,从品种选择上来说可以选择生育期长一点的中晚熟品种,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记者 杨惠 雷少斐)4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全国畜牧总站在粮改饲论坛暨第六届青贮饲料质量评鉴活动上共同发布了《2023年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粮改饲区域全株玉米青贮质量84%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其中21.4%达一级水平,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CSQS平均值为66分,同比提高0.3%。其中,干物质、淀粉和乳酸含量同比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4.1%、4.4%和9.3%。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在不同地域和草食动物畜种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黄淮海地区CSQS比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高11.1%和17.5%,奶牛养殖企业CSQS比肉牛和肉羊养殖企业分别高7.2%和13%。  随着优质青贮行动计划实施,粮改饲省区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有了稳步提升,但也存在品种选择仍需进一步优化、技术集成与产业融合不够等诸多问题。《报告》建议,加快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筛选,推进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构建数字化青贮技术平台,加强实施优质青贮行动计划,围绕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加工水平,满足优质青贮制作需求,实现全株玉米青贮专业化收贮、标准化生产。  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全国畜牧总站对全国粮改饲省区的粮改饲收贮主体开展了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跟踪评价,共检测样品1201个,分析11项指标,形成了《2023年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报告》客观评价了我国玉米青贮饲料质量安全现状,指出了现阶段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从生产全流程关键环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报告的发布,为全面提升我国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了实践借鉴,对粮改饲政策的全面落实和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9
  (记者 杨惠 雷少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过程中,粮草是保障战斗胜利的重要支撑。而在现代社会,饲草在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了提升我国优质饲草供应,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粮改饲项目试点工作,经过9年发展,粮改饲项目实施情况如何?当今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4月18日,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粮改饲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在此次论坛上,记者的问题得到了一一解答。  多元化生产模式促粮改饲落地  “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加快发展,我国的饲草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2022年,农业农村部专门制定出台了《‘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这为粮改饲等项目的推广实施提供了巨大动力。”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副处长关龙介绍,9年来,粮改饲项目已在河北、山东、内蒙古等21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完成粮改饲面积2325万亩,收储优质饲草约6850万吨,带动减少牛羊精饲料消耗近1300万吨。在粮改饲等政策支持下,我国饲草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优质饲草供应能力稳步提升。  在产业素质方面,我国优质饲草生产经营主体和饲草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国约有80%的青贮玉米采用种养一体或订单收购方式进行生产,产销对接程度较高。全国草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接近1600家,优质商品草产量约1000万吨,有效保障了优质饲草的供应。  同时,为了快速推动粮改饲项目落实落地,全国畜牧总站作为技术支撑部门,结合各地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出了一批饲草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河北利用夏播作物高粱、花生收获空闲时间和休耕区、地下水压采区冬季闲置土地,发展种植一年生越冬性饲草饲用小黑麦。贵州玉米收割后混播种植“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充分利用冷季型牧草与暖季型牧草组合,全年生产青绿饲料,获取较高饲草产量。这种粮草轮作、复种、混播等多样化种植模式,不仅提升了优质饲草的供应量,还解决了冬闲田撂荒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内蒙古按照“增麦增草、饲用玉米、复种绿肥、稳羊增牛”的思路,调优137万亩耕地的种植结构,据此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这种种养结合模式促进了畜牧业废弃物与种植业消纳有效对接,实现以种定养、草畜平衡。  广西都安县推广了全产业链推进模式,通过强化联农带农、创建“牧草银行”和牛羊产业园,大力推进“收贮企业+养殖场+合作社+农户(帮扶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示范推广饲草种植、收贮、加工和牛羊养殖等一系列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种养结合,草畜配套,饲草品质、产量显著提高,牛羊养殖增产增效,实现了“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推进、协调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草食畜产品消费仍将保持增加势头,对优质饲草的需求也将相应增长,这意味着粮改饲等项目将会持续大力推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实施增草节粮行动,重点从调结构、增牛羊、增饲草、降成本、减豆粕等方面继续做好粮改饲项目支撑服务工作,保障优质饲草稳定供应。”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聂善明说。  青贮饲料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粮改饲项目的推广实施,青贮饲料的生产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18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全国畜牧总站共同实施了“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GEAF计划)”,从种植、调制、评价和利用4个关键环节推广关键技术,同时根据全国青贮饲料监测数据,每年编制并公开发布《中国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安全报告》,全面提升青贮饲料品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虽然粗饲料的品质仅是获得高水平产奶量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没有高品质的粗饲料,绝不会获得高水平的产奶量。”东营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经理赵剑说,如今在奶牛、肉牛乃至肉羊等养殖过程中,青贮饲料已经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因而,青贮饲料的质量直接关乎牧场节本增效的结果。  在青贮饲料的制作加工过程中,原料品质、切割长度、籽粒破碎度、发酵程度、运输等各种因素共同决定了最终青贮饲料的好坏。而其中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过程。  “青贮玉米从田间收获破碎到运输至牧场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有氧呼吸,这会造成养分消耗和料体发热,从而影响封窖后青贮饲料的发酵和成品养分含量。”丹麦诺和新元反刍技术经理董从越介绍,为了解决青贮长距离运输和延迟封窖风险,可添加乳酸乳球菌、布氏乳杆菌等有益菌来改善青贮保存率,从而帮助保持青贮品质。  除了添加有益菌,目前青贮饲料生产企业还通过添加青贮添加剂,来降低青贮饲料在贮存过程中的干物质损耗和蛋白降解,同时青贮添加剂也能抑制酵母菌、李斯特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抑制霉变,从而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  当然,除了使用添加剂和有益菌,现在有条件的大型牧场也纷纷布局大数据智慧监管系统,通过数据系统来控制青贮饲料的生产运输过程。澳亚牧场如今正使用自主研发的青贮饲料收储客户端,从车辆进地收获到入场卸货,全程使用数字化电子监管,监控青贮饲料从田间到牧场的全过程。“数字化客户端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青贮饲料的收获和运输效率,保障了到场青贮原料的品质,从而能有效保障最终青贮饲料的品质。”赵剑说。  盐碱地种草增地又增粮  在耕地愈发紧张的形势下,如何开发利用边际土地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重要议题。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具备交通和耕作条件、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2.8亿亩。而与粮食作物相比,饲草在盐碱地上的存活度相对更高,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高。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充分挖掘盐碱地潜力,就成为我们亟须破解的课题。  “对于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我们必须转变理念,由‘改地适种’转向‘改种适地’,才能实现盐碱地的高值化利用。”宁夏大学教授许兴表示,不能一味治理盐碱地,要将治理改良与生产同步结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饲草品种中,草木樨、田菁等品种不仅耐盐碱,还是很好的绿肥作物,可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进行盐碱地初步改良。而长穗偃麦草、紫花苜蓿、小黑麦、饲用高粱等多个饲草品种,则能在中度甚至重度盐碱地上生长,不仅抗逆性强,还能有很好的饲草产量,可有效缓解我国优质饲草缺乏问题。  随着研究深入,近年来,我国盐碱地饲草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提升,在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多个省份推广,取得了较好成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忠宽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最终探索出了盐碱地苜蓿播种保苗技术、适期播种技术等,解决了含盐量0.4%-0.5%盐碱地苜蓿出苗难的问题。据了解,通过新技术种植的苜蓿出苗率达85%以上,较传统种植提高1.5倍以上。种植成功的苜蓿地第三年旱作干草产量达700-900公斤/亩,亩均纯收益1000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刘忠宽团队还研发了盐碱地旱碱麦夏玉米轮作关键技术,建立了盐碱地“5+2”苜蓿旱碱麦夏玉米高效轮作技术模式,使轮作的旱碱麦和夏玉米平均增产分别达60%和40%以上。“盐碱地潜力巨大,在树立大食物观、推动粮经饲统筹的当下,探索更多更好的盐碱地种草技术和模式,就能为拓地增粮、增草节粮提供更多技术范式。”刘忠宽说。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9
  (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朱梦莹)2004年以来,为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推进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农村部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共建高校等组织征集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并予以推介发布。  20多年来,农业农村部共发布1900余个主导品种、1600余项农业主推技术,已成为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业品种技术推广的一项标志性工作。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示范展示,广大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包村联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极大提升了农业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在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不同区域农业增收增产、节本增效、健康养殖、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技术到位,实现稳产增产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通过培育适应贫瘠地块的种子,提高粮食产量,“望天田”也能实现稳产增产。  2023年,彰武县同心创展联合社理事长孙继刚带着联合社成员积极参与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在流转、托管的1.5万亩土地上种植“东单1331”,并引入了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平均每亩玉米种植数近5000株。  “在沙化地里种主导品种,采用主推技术,我们种出了高产粮,迎来了丰收年!”孙继刚拿出了一份测产报告——社里位于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600亩玉米地,亩产达到2135.2斤;镇里另一块面积480亩的耕地,玉米亩产2093.2斤。种出“吨粮田”的孙继刚被村民誉为新时代的“粮王”。  作为耐密抗倒伏高产品种之一,“东单1331”在全国多地用于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每年推广1000万亩以上,推广面积逐年快速增加,以耐密、高产、多抗、广适等突出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农技推广机构、种植大户、合作社高度认可。  “玉米单产提升重点选育推广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品种,大力推广高性能播种机提高播种质量,并主推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这项技术是针对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偏低、生产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低和玉米生产逆境频发等问题而研发的综合解决方案。”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李少昆介绍。  素有“兵团粮仓”美誉的新疆奇台农场,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长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玉米密植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形成了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及玉米高产研究与推广的“奇台模式”,农场曾5次创造全国玉米高产纪录。  良种配套良法,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则离不开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建立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发布机制,围绕技术传导链条构建起‘省级专家团队+县市推广部门+农技人员+示范主体+辐射户’的推广模式,围绕产业发展链条,集成熟化种养模式,突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绿,落实到适宜县市。在县级层面,我们要求每项主推技术都落到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或者示范主体,每个基地或者主体都有一名农技人员对口服务,确保农业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与人才处处长柯枫英介绍。  围绕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山东不断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力度,深入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等开展示范展示、推广培训、宣传指导和技术服务。禹城市还成立了11个技术指导组和“禹城市小麦产业技术服务群”,搭建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全方位、多频次向农户提供科学指导服务,确保良种良法真正“落地生根”。  科学减损,守护一粒一粟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在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据核心地位。然而,油菜因果荚成熟度不一致,机收时容易造成裂角落粒,油菜籽联合收获损失率大是制约油菜生产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之一。  眼下,各油菜主产区已陆续开始收割。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当地大力推广的“分段式”机收,让油菜收割减损增效。  “合作社采用稻再油种植模式,去年,头茬水稻亩产600公斤、两茬再生稻亩产400公斤,实现了‘吨粮田’;采用早熟品种机械移栽油菜,亩产达到216公斤,实现了粮油兼丰。”沙洋县毛李镇铁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云东说。  为了无缝衔接再生稻头季机械化育插秧,万云东购置了油菜割晒台、油菜捡拾台,配套已有联合收获机底盘,一机多用,分段收获,提前抢收早腾茬,预计5月初便能完成在田油菜收获,既解决了高产大植株移栽油菜高效割晒铺放和低损捡拾难题,又提高了机具利用率,与油菜联合收获相比,减损增效80-90元/亩。  据悉,油菜机械化高效低损收获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油菜适收期,二是选用专用油菜籽联合收获机,三是合理规划采用分段收获。多年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持续跟踪油菜机械化高效低损收获技术,开展不同种植方式条件下油菜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总结提出适应不同需求的油菜高效低损机收方式,推动先进适用机具加快部署到生产一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高发、频发成为农业生产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在夏玉米生长过程中干旱、高温、阴雨、寡照、渍涝等非生物逆境常有发生。在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吨半粮”核心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魏德东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一下大雨就涝,涝得早了影响生产,涝得晚了影响收获,让人着急。”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了夏玉米全生育期逆境防御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耐高温和高产品种搭配,降低了花期高温、干旱和寡照可能造成的花期不遇的风险。”山东省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站站长殷复伟介绍,“在这一时期,高温干旱时我们指导农户采用微喷、滴灌、喷灌等方式降低田间温度,阴雨寡照后补充叶面肥、寡糖等生长调节剂,尽快恢复生长,提高光合效率。还配合无人机扰动等措施,辅助授粉,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防止花粒,通过这几年的生产实际来看,效果明显。”  机艺融合,促进提质增效  每年国庆假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汤永禄博士都会带着团队成员在田间忙着测试各种播种机新机型,以便到10月底小麦正式开播时为农户提供新的选择。在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持续资助下,汤永禄团队基于播种机设计创新和农艺优化创新而成的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已连续4年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过去一到播种期我们就愁眉苦脸的,试过很多种机器,都达不到播好、长好的目标。”来自四川梓潼县佳裕家庭农场的古国红说。2018年,他在自己的1000亩稻茬小麦地上尝试了湿田免耕条播技术,播种环节每亩节约成本60元以上,节约种子10斤。到了冬干春旱时期,保墒能力显著增强,土壤湿度比旋耕麦田高出10%以上,小麦后期长势明显,产量提升了40至60公斤。  “相较于以前使用的翻耕一次再进行小麦播种的方式,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播种模式灵活、播种质量高、肥料利用率高、病害更轻、增产显著。”河南淮滨县种粮大户王汇宏介绍,“我可能是河南最先引进使用这项技术的农户,刚开始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第1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近几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稻茬麦区各级推广部门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先后在四川、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市设立规模化示范片,召开现场观摩研讨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和掌握免耕播种新技术。目前,年推广面积已达500万亩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超3000万亩,实现增粮10亿斤以上、节本增效30亿元以上。  如今,越来越多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小院”模式等多样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畅通农业技术咨询通道,实现专家和农民有效对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构建了农业AI大模型人机融合问答技术及服务机器人系统平台——“农科小智”。  “农科小智”智能咨询机器人,通过“系统自动问答+专家人工解答”的模式,为农业用户提供常见问题语音对话问答、难点问题专家指导等绿色通道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去问谁”等最关心的问题。  “院校合作好处多,‘农科小智’到我社,科技创新记心窝,服务农民乐呵呵。”这是北京益农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称赞“农科小智”农业智能咨询机器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派驻平谷区峪口镇的科技书记杜洪艳说:“农民可以随时向‘农科小智’提问,及时解决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问题,体验和得到了‘农科小智’24小时贴心服务。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技资源支撑,让科技创新‘慧’农更惠农。”  目前该技术已在北京80多个园区、基地和专业村应用,同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得到推广,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2万多个,提供技术咨询及专家指导600多万人次,使科技服务直接对接农业生产需求,缓解了农业专家供需矛盾。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9
  (记者 孙眉)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推介发布了150个农业主导品种、150项主推技术和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其中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品种及单产提升技术占40%以上。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已持续推介发布20年,是农业科技推广标志性工作之一,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开展示范展示、经验交流、培训指导,推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极大提升了农业技术入户率、到位率。  当前正值夺取夏粮丰收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引导带动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为提升粮油等主要作物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29
4月27日,以“春耕万物生·特兴展风采”为主题的罗沙贡米推介会暨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在龙马潭区特兴街道罗沙村罗沙贡米基地举行,活动中既有当地特色农产品展销,还有插秧等农耕技能比赛,现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展销会    “我们这个罗沙贡米软糯可口,很适合煮粥,而且煮出来和其他大米的口感都不一样。”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现场,罗沙村的工作人员正在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罗沙贡米。随着锅盖被揭开,阵阵米香扑面而来,打动了来往群众的味蕾,也搅动了现场的热烈气氛。除了罗沙贡米,现场还展出了长安肉鸽、长春龙虾、安民板鸭等20余种特色农产品,供来往群众品尝购买。“今天来参加活动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个地方有这么多农产品,品尝了好几种特色农家美食,也顺便买了点回家带给家人尝尝。” 村民王荣琼笑着说。这边农产品展销热火朝天,另一边插秧比赛也热烈开场。伴随着各位参赛选手利落的动作,罗沙稻有序地在肥沃的田地里“安家落户”,逐渐描绘出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我家里也种了些罗沙贡米,每年都要插秧,没想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劳动还能用来比赛,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参赛者章怀金兴奋地说。活动中,还进行了产供销一体签约,接下来将通过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把罗沙贡米销往各大电商平台,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作为龙马潭区唯一的罗沙贡米产区,近年来,特兴街道充分发挥片区党工委引领作用,引导我们安民村、罗沙村进行村级资源整合,探索‘村村共建’‘村企共建’等模式,共同重塑罗沙贡米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龙马潭区特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喻言介绍说,罗沙贡米是泸州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水稻资源,目前已建成“罗沙稻”种植核心区200亩,预计今年新增280亩,年总产约11.2万公斤。(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李利丽)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9
(周瑜原 摄影报道)弘扬工匠精神,精制宜宾好茶。第五届“工匠杯”天府龙芽·宜宾早茶评比活动和手工制作技能竞赛暨技能成果交流会即将于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举行。本次会议由宜宾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屏山县人民政府、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承办,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宜宾市茶叶产业协会协办。旨在持续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挖掘选拔更多茶产业高技能人才,加强茶叶从业人员技术交流,持续增强茶产业内生动力,助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手工制作技能竞赛开幕式现场本次活动包含第五届“工匠杯”天府龙芽·宜宾早茶评比活动、手工制作技能竞赛和技能成果交流会三项子活动。4月27日评比活动将评审出独芽和一芽一叶特别金奖各3个、金奖各5个。4月28日,来自全市8个县(区)的50名参赛选手将齐聚屏山炒青园进行现场技能操作(手工制作),评比出个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和集体奖项9个;制茶比赛后举行了技能成果交流会。“宜宾早茶”采用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制成,具有“形美、色绿、汤亮、味醇、香雅”的品质特色,兼有“早”“优”双绝的独特魅力。2022年12月7日,T/CTMA 050-2022《宜宾早茶》团体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保护宜宾早茶品质,塑造、提升宜宾早茶品牌,推动茶产业迈向标准化、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早茶评比活动将体现三个“首次”,首次增加企业家评审和消费者评审,首次增加工夫冲泡方式开展品鉴打分,首次将活动场地确定在全省重点优势产茶县。本次会议加入创新元素,不仅能更全面评选出优质好茶、优秀制茶人,同时更能带动全市茶产业进一步发展,促进宜宾市各企业茶产品的品质提升,加强区县、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学习,实现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屏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屏山有嘉木,千年展芬芳。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年间,屏山人便知利用野生茶;在首版《辞海》地方名品中就注有:“特产‘屏山茶’”;在明末,四川便有峨眉山、蒙顶山、屏山“三山茶”之说。屏山种茶制茶始于先秦、产于三国、兴于两宋、贡于明清、盛于当世,是茶之古县、茶之名县、茶之大县。自然的馈赠成就了屏山茶优良的品质和独有的滋味,两千多年的产茶史让屏山浸满了“文化”的芳香。近年来,屏山县立足“高山、生态、有机、富硒”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持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宜宾市抓创新创造引领传统技艺新风,持续推进川红工夫、叙府龙芽、屏山炒青等省级非遗技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引进前、后发酵和黑茶蒸压工艺,创新研发紧压工夫红茶;改进炭焙提香等传统工艺,提升绿茶的鲜味和芽叶完整度;创新花、果、奶、茶调饮方式,引进高温精馏、浓缩、无菌灌装工艺,创新制作新中式茶饮,受到青年人群的喜爱。自2020年开赛以来,“工匠杯”茶业技能竞赛为宜宾市选拔了一大批制茶人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成为各茶企技术骨干,获得了职级提升和职称晋升,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了自身价值。本次竞赛在内容设计、评审设置、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力争让本次竞赛成为新产品、新工艺的摇篮。各位选手,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本次竞赛邀请了行业顶尖专家学者、全市省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期望参赛选手珍惜展示技艺机会,拿出看家本领,制作出顺应消费趋势、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以高超的制茶技艺为自己赢得荣誉、赢得未来;期望你们珍惜提升能力机会,主动邀请专家点评作品、指导工艺改进,虚心向获奖选手请教制作技艺,在竞赛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期望你们珍惜成果转化机会,主动与企业对接,推销自己的优秀作品、成熟工艺,借助龙头企业资本和资源优势,将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工艺推向市场。据了解,宜宾是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一红”的特色早茶区和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30余万亩,干茶产量10.58万吨,综合产值34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茶业大市。在全市10个产茶县(区)中,翠屏区、高县、筠连、屏山、叙州区、珙县六个县(区)被列为全省重点优势产茶县。全市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427家,省级及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8家。全市现有国茶工匠·制茶大师5名、省级制茶大师4名,“筠州茶匠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屏山炒青”非遗传承接续发力,人才“虹吸效应”持续显现,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宜宾茶产业已成为省委、省政府擦亮川茶金字招牌、推动川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9
(冉鹏  陈善军)“发展电商直播代销农产品,既能发展壮大村农业产业,也能培养一批直播技术人才,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近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飞龙镇凤鸣村党总支部书记梁洪林介绍。近年来,武胜县深入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农村电商直播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趟出了一条电商兴农、直播带农的新路子。全面化党建引领 织密电商直播组织网络扩大组织“两个覆盖”。坚持“党建引领+属地管理+行业指导”工作思路,联合商务局出台《电商直播行业党建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以行业党委为核心,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享“一核四联”的工作模式,成立电商直播行业党委1个,电商直播党支部5个,选派党建指导员3名,40余名党员纳入党组织规范管理。强化党员先锋引领。发挥村级党组织和行业党委联动作用,打造党员主播直播间1个,党员直播示范岗3个,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通过直播间开展乡村文化宣传、土特产推介、农产品销售等活动60余场次。创新红色直播模式。探索“互联网+党建+红色文化”直播模式,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岩精神”“党课开讲啦”等直播活动12场次,实现直播到哪里,红色教育和农产品销售跟进到哪里。组织农业、文旅、金融、司法等单位党员干部参观学习600余人次,推出直播农技教学、文旅宣传、金融税收、法律讲解等暖心“服务包”,线上帮助企业、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2个。集成化模式创新 延伸电商直播服务链条健全直播服务体系。实行“行业党委+直播党支部+党员直播间+农户”工作模式,锻造农业种养殖、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依托武胜县农村电商直播中心,打造县级电子商务试点村2个,设立村级共享直播间5个,推动电商直播数字化、规范化。拓展物流销售网络。建立“电商平台+销售点+物流”的流通模式,培育交易服务、物流服务等上下游配套环节,建成县级电商物流中转中心,辐射配套乡镇级电商物流中转分中心23个、村电商物流服务站276个,物流快递覆盖率达100%。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直播产业全链条发展,建立“农业企业+直播平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实现农民、企业、村集体三方共赢,网络销售大雅柑、桑枝菌等特色农产品2000余吨,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多元化基础保障 构建电商直播发展矩阵培育电商人才“生力军”。举办电商直播专题培训班5期,邀请高校讲师围绕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带货、粉丝互动技巧等授课。累计培训学员527人,孵化本土村播达人30余人。积极发动种养大户、本土网红、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充分利用自媒体、电商平台进行网络直播销售,提供零门槛、全免费工作指导,吸引100余人返乡从事电商创业工作。筑牢政策支撑“压舱石”。出台《武胜县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重点对“一村一播”、电商孵化基地、农民主播培育、主播创业金融支撑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制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党员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工作计划,引导优秀主播向党组织靠拢,培育直播带货“党员达人”20余人。塑造示范品牌“新优势”。聚焦“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附加值高的电商销售品牌”目标,结合武胜特色和优势资源,与西南大学团队合作打造“武胜大雅柑·舌尖上的春天”“宝珍丝绸”等农产品品牌,依托央视、四川电视台等平台积极推动“武胜麻哥面”“毛哥火锅底料”等土特产品爆红出圈,不断丰富特色优质产品品牌矩阵。“当前正值大雅柑集中上市的时间,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激增,这两天我们也加大了线上销售力度,增加带货主播的直播场次,我们有信心将线上流量变产品销售增量,帮助群众、业主、企业卖出更多的产品,推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广安市武胜县飞龙镇党委副书记邓娟说道。据统计,2023年武胜县网上零售额5.52亿元,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3.53亿元(本地农产品零售额1.11亿元),服务型网络零售额1.98亿元,一条以“新媒体+产业”为主抓手,“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农产品插上“云翅膀”的“创新路径”正日臻成熟。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9
(伍帅军 记者 李全民)连日来,苍溪县月山乡开展农机年检工作,全面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在农机年检中,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开展集中年检,做到机、证、牌三见面,重点对农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在行驶证签章,发放农机检验合格标志、粘贴安全反光标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农机具以良好的安全性能投入生产。据悉,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还与农机主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并举办集中宣讲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常识,让农机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9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