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嗣华 裴玉松 8月23日,距四川农村日报策划实施“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大型行走调研报道启动日正好3个月。报道组跨越九省十地,行程数万里,深入探寻国内地方鸡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品牌塑造、文化融合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真实面貌与不懈追求。 22篇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调研报道,总计逾五万字,不仅全面展现了各地鸡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还凝聚了无数从业者的智慧与汗水。此外,团队还创作了14组短视频、16幅创意海报及百余张新闻照片,以多元化的传播形式,让这一产业故事更加鲜活、立体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为何而问?为旧院黑鸡,但不仅为旧院黑鸡 8月18日,万源市委召开以“万源市落实托底性帮扶工作及《万源旧院黑鸡招商引资实施方案》”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把旧院黑鸡这一单项工作和整个托底性帮扶工作一起列为专题会议主题,足见万源市委市政府对旧院黑鸡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决心。 两天后,“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报道以《全链布局 清远麻鸡锚定“星辰大海”》作为压轴篇章收官,标志着这一深入产业前线的行走调研暂告一段落。 那么,旧院黑鸡的“星辰大海”是什么?又该如何扬帆远航,走向自己的“星辰大海”?这是万源市当前正积极探索与奋力解答的课题,也是“问计名鸡”系列活动的核心初衷: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为万源黑鸡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径,进一步擦亮“中国黑鸡之乡”的金字招牌。 5月23日,行走调研活动在万源市启动,推出了《从万源出发,解锁中国名鸡产业突围密码》《渴望破局 万源黑鸡的迷茫与希望》等报道。这些报道着眼于“问诊”,更多地呈现了旧院黑鸡产业发展中的挑战与困惑,这一角度曾一度让人难以接受,有人认为“旧院黑鸡已经发展得很好,报道过于聚焦问题”。 农业种质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食物宝库,是维系食物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启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覆盖了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多个领域。在这场全国性的资源普查中,旧院黑鸡作为四川14个地方鸡种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深厚的产业基础,在资源保护、产业开发及品牌建设方面均表现不错,属佼佼者。 那为什么还要选择旧院黑鸡做样本“问诊”?只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正如报道中所言“在多年的产业基础和积淀之上,旧院黑鸡理应拥有更加宏伟的产业梦想”,它不仅要实现自身的飞跃,更要为四川乃至全国特色农产品的出路探索新路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一路调研,一路学习,更是一路思考,一路丰富认知:从旧院黑鸡,到四川的14只地方鸡,再到四川整个畜禽产业,乃至四川诸多乡村资源优势如何更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随着采访深入,我们发现,“问计”仅仅只是开始。 此次调研之旅,不仅是一次对旧院黑鸡产业现状的深刻剖析,更是一次从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学习了解与认知升级。从旧院黑鸡这一单一品种到四川14只地方鸡,我们逐步扩展到四川畜禽产业,乃至整个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探讨如何将乡村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发展优势。问到了什么?找到不足,更看见希望和努力方向 在本次大型调研活动“问计”中,我们从两个方面构建了样本框架,旨在全面剖析国内黑鸡品种及非黑鸡类地方鸡种的发展现状与潜力。 行走调研中,我们深入探究了与旧院黑鸡同类的福建德化黑鸡、安徽黄山黑鸡、湖北荆门黑羽绿壳蛋鸡及本土峨眉黑鸡的实际情况,又广泛考察了黑鸡领域之外,如广东清远鸡、海南文昌鸡、江西崇仁麻鸡、山东汶上芦花鸡及广西三黄鸡等地方鸡种的产业发展亮点。 在对峨眉黑鸡的调研跟踪中,报道组了解到四川14只地方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彰显了四川在种源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但地方鸡种资源在产业化开发和利用领域均还有很大努力空间。我们7月17日推出的报道《坚守保种 峨眉黑鸡的努力与挣扎》揭示了这一现状,并引发了业界对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利用之间平衡点的深思。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黑鸡类资源开发产业规模都不大,和德化黑鸡、黄山黑鸡和湖北荆门黑羽绿壳蛋鸡相比,旧院黑鸡很多方面也不逊色,在增强发展信心的同时,挖掘学习价值依然极具针对性: 德化黑鸡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成功融入地方文化,成为“德化白瓷”之外的另一张城市名片,发展为代表地方文化的特色美食;黄山黑鸡巧妙借势“徽派文化”旅游热潮,与黟县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到德化,必吃德化黑鸡;来黟县,要尝“五黑宴”。这不禁让人思考,旧院黑鸡是否也能探索出一条类似的道路,让“不吃黑鸡,不算到万源(达州)”成为人们对达州和万源的深刻地域记忆? “每个地方都有丰富和独特的特色文化,将这些特色文化与地方鸡产业相融合,赋予吃鸡以文化的意义,或是一条产业出路。”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朝武的见解为我们提供类似思考。 此外,荆门黑羽绿壳蛋鸡的成功案例同样值得借鉴。其不仅聚焦于蛋品本身,更通过深度开发蛋壳、壳内膜等副产品,打造出蛋壳果蔬净、蛋膜多肽、溶菌酶漱口水等一系列高科技大健康产品,一枚鸡蛋在湖北形成了一条精深加工产业链。报道组在黟县采访时,黄山黑鸡从业者也曾提到“如果鸡血、鸡肝、鸡毛等都用来卖钱,附加值不就提起来了?” 当把视野拓展至黑鸡之外的地方鸡种,广东清远麻鸡、海南文昌鸡、江西崇仁麻鸡、山东汶上芦花鸡以及广西三黄鸡,都是国内地方鸡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比较好的代表。这些鸡种不仅在产业规模上实现了飞跃,部分已逼近或超越百亿级别,与旧院黑鸡当前的6.7亿元年产值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是挑战,更是激励,让我们看到了旧院黑鸡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与广阔空间。启示有多少?从旧院黑鸡到 14只地方鸡……“问计”永不止步 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行走与细致调研,我们推出共计22篇、超过5万字的“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系列报道,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在达州在万源,报道激发了关于如何推动旧院黑鸡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思考,其中,加速探索旧院黑鸡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路径,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焦点议题。 达州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杨和平认为,借鉴黄山黑鸡的经验,万源应全面开展资源普查与评估,深入挖掘并发挥自身的富硒生态产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及自然景观等独特优势,寻找与旧院黑鸡产业的最佳融合点。“在此基础上,围绕旧院黑鸡这一主题,加快建设农业主题观光园,举办特色美食文化节,开发乡村旅游线路等,以多元化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他说。万源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胡渠亦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崇仁麻鸡的成功案例,如建设麻鸡农博城、打造“山凤”小镇及举办文化旅游活动等,为旧院黑鸡的文化赋能提供了宝贵借鉴。 兴文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郭万亮对“问计”系列报道中的《坚守保种 峨眉黑鸡的努力与挣扎》一文深有感触。作为同样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四川地方鸡品种,兴文县乌骨鸡产业在 2023 年已实现5.2亿元的产值。郭万亮表示,“问计”系列报道为兴文县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山地乌骨鸡品种资源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从事养鸡的科研人员,每篇报道对我都有很深的触动。”杨朝武则对系列报道展现出的深刻洞察表示高度认同。他强调,地方鸡种的开发利用不能简单套用快大型肉鸡的模式,而应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生态价值。“崇仁麻鸡、文昌鸡、三黄鸡等名鸡的成功案例,彰显了地方政府对鸡文化的高度重视与精心打造,这对旧院黑鸡有借鉴价值,对其他地方鸡的发展也有意义。”他说。 随着“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报道的深入,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宽,从旧院黑鸡,到四川山地乌骨鸡,到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的14只地方鸡种,到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的各类资源,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宝贵的物种资源,到底如何能有效开发与利用,从而化为推动地方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支撑和强大动力? 这一系列思考与探索,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在“问计”路上永不止步。这一轮,先让我们记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四川的14个地方鸡种:旧院黑鸡、彭县黄鸡、米易鸡、石棉草科鸡、四川山地乌骨鸡(兴文型、沐川型)、峨眉黑鸡、泸宁鸡、凉山岩鹰鸡、藏鸡、金阳丝毛鸡、广元灰鸡、黑水凤尾鸡、羌山云朵鸡和平武红鸡。我们期待,在做好种源保护的同时,它们都能发展成为地域美食文化一道独特风味、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抹靓丽风景、农业品牌创新的一次突破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