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张红霞)记者近日从成都市冬春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成都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8.04万亩,其中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2.8万亩,已完成所有项目的市级竣工验收工作。  据了解,成都2021年至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启动,总投资10.9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25亿元),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0.73万亩,目前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中。《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正在组织编制,将对全市纳入“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清查评估,完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形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 查看更多
(记者 文露敏)1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网站获悉,省政府已于近日批复同意《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根据《规划》,今后十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将分布在176个县(市、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升粮食产能。到2030年,四川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将达6353万亩,届时,四川将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新建任务1857万亩。  批复指出,《规划》实施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攻坚行动,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为重点支持事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安排必要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要加快推进市县两级规划编制,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块。要加强建后管护和保护利用,强化产能目标监测与评价,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开展跟踪分析和考核评估,督促各地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查看更多
(韩孟君 记者 程海英/文图)冬日暖阳高照,田闲人不闲。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塘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对塘坡村的耕地进行平整。预计在今年4月,这里将成为“路相通、渠相连、田成块”的高标准农田。金龙镇官渡社区高标准农田初见雏形金龙镇塘坡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是龙马潭区2021年该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域。塘坡村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田间地块比较小,没有生产便道,村民们种植的高粱、水稻外销运输困难,村民十分不便,渐渐地很多耕地成了荒地。“现在经过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我们的田土改良了,生产便道也打通了,老百姓都盼着高标准农田赶快建成!” 金龙镇塘坡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晓玲高兴地说。金龙镇塘坡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 两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等开春了以后,我们的土地都是大块大块的,丰收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收割机,太方便了!” 在项目建设现场安全区域,村民赖金书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分别在金龙镇曹坝村、塘坡村、官渡社区同时进行,共计8000余亩。该项目的建设,为金龙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将结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果,重点发展有机高粱和优质水稻,把我们的农业产品做优,农业品牌做大,农业产业做强,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成果带来的获得感。”金龙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唐一平说。金龙镇塘坡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近年来,龙马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本着“集中连片、因地制宜、重点建设”的原则,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奋力打造“一区一园五中心”和“一廊两带一基地”。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工作人员胡渊介绍,龙马潭区2021年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涵盖了金龙镇和胡市镇两个镇四个行政村社,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300余亩,总投资3400余万元。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4903户,直接受益农业人口16848人,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为666.71万元。 查看更多
(彭彬 赵斌 记者 张宇)连日来,绵阳市梓潼县抓住当前少雨有利时机,加快推进4.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田园风光。梓潼县观义镇高塔村、朱砂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6792.76亩,新建沟渠8.3公里,整治田间道路12公里,预算总投资1266.94万元。近段时间以来,在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机来回奔波,忙着调整田形,构筑田坎,修建作业道路和灌溉渠系等工程,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已初具雏形。“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预计产生新增耕地300多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亩,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机械加班加点修建相关生产道路、配套沟渠、下田坡道,以方便群众机械化耕种和集约化发展优质粮油,助力乡村振兴。”梓潼县自然资源局驻场代表涂俊说。眼下,在梓潼观义、长卿、双板等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随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通过田形调整、塘库堰除险加固、农田排灌系统、田间作业道路等项目实施,实行水田路林系统治理,项目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并以此掀起了向建成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大会战”高潮。近年来,梓潼县将土地整理项目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积极探索“土地整理+”的新模式,改善项目区内交通、水利等方面基础设施条件,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格、路成网、水绕田的生产布局,铺设了无忧种粮、节本增效、绿色兴农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梓潼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8.1万亩、优质粮油基地4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7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七年位居绵阳市第一。据悉,“十四五"间,梓潼县计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9个,预计总投资1.49亿元,新增耕地约36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多亩。 查看更多
(记者 王若晔)近日,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名单公布,遂宁市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的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整市示范单位。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的遂宁,耕地零碎分散、不成形、坡地多,耕作成本较高。近年来,遂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机力畅通、灌排配套的现代农业格局。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4.37万亩,约占全市75%的耕地面积,年人均增收508元。12月20日拍摄的遂宁射洪市洋溪镇双檬村千余亩高标准农田。 廖锦辉 摄  “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高标准农田专家库’,聘请农田建设、土壤改良等专业领域58名专家入库,健全专家咨询、决策论证等制度。”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惜春说。  总结近年来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遂宁逐项细化多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操作准则,并在全域推广。“目前,我们已与四川农业大学对接,共同编制《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蒋惜春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了遂宁农业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在射洪市洋溪镇双檬村农田一旁,一座围绕农耕文化的教育研学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去年3月,村上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同一时间,我们和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协议,企业流转千余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粮油作物,并建设具有粮食烘干等功能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打造教育研学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预计研学基地建成后,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双檬村职业村党支部书记刘俊说。  当前,遂宁正在着手编制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域推进示范规划及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据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细化到具体田块,更具可操作性,并将扩大建设范围,提升现有设计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质效。  蒋惜春说,具体而言,项目建设标准化方面,遂宁将编制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新建和提质改造60万亩以上,并编制完成《遂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 查看更多
(记者 文露敏)2030年,四川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将达6353万亩,总规模位居全国前列。11月30日,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2021年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划定我省今后十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路线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路径。根据《规划》,今后十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将分布在全省176个县(市、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升粮食产能。  今后十年,四川将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新建任务1857万亩。在配套措施上,四川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以推动形成省内三级规划体系。此外,还将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依据年度考核绩效,突出“奖优罚劣”导向,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以督促各地压紧压实责任。  副省长尧斯丹主持会议并讲话。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作交流发言。 查看更多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全省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典型案例》,邛崃市高埂街道“有偿使用共同管护”建后管护模式作为典型之一被列入其中。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三分建、七分管”,建后管护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看看高埂街道的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实践吧!近年,邛崃市投入约1.7亿元,在高埂街道建成高标准农田3.9万亩。项目建成后,实施业主将工程设施总量和分类工程措施明细移交街道,街道再将移交资产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与村签订管护合同,做到产权明晰,责任落实到位。2017年以来,邛崃市高埂街道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新路,建立三大机制,形成“有偿使用共管共护”管护利用模式,有效解决了建后管护难题,打破了多年“重建轻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农田工程长久发挥作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实行“三级组织”联动监管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建立组巡、村查、街道督的“三级组织”联动监管机制,落实监督职责,建立巡查台账,及时发现基础设施损毁情况。高埂街道为建后管护监管主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运行管护的监管职责,负责监督、检查工程设施运行管护工作和责任的落实情况;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建后管护主体,同街道签订管护责任书,负责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村民小组负责高标准农田内生产设施常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村(社区),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督促种植业主、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维修整改。二、实行“三方主体”联合维护机制建立种植业主、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镇土地合作联社“三方主体”联合维护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高效管护高标准农田。种植业主负责承包经营、流转经营土地上的作业道路、灌溉沟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村、组道路、提灌站、机井、主要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镇土地合作联社负责提供维护标准与技术指导,组织培训土地规模流转种植业主、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交流管护经验,提高管护水平。三、实行“公共设施”有偿使用机制高埂街道经过充分调研后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意见,实行公共区域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在流转土地时,按照20元/亩·年的标准,由各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步收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费用,用于高标准农田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节余资金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全街道每年从中实际花费约30余万元用于维修维护,目前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运行正常。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罗敏  近日,大邑县王泗镇庙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平整土地,工人们忙着指挥机械、砌筑边墙等作业。“10月中旬项目开工,现在已经完成1500亩土地平整。”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集中连片的农田、平整通畅的道路、能排能灌的沟渠、现代化的农业装备……对大邑县的许多种粮大户来说,今年的秋收冬种有着不一样的体验。  大邑是我省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正在申报创建四川省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截至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7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达到16.5万吨,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化零为整 “画”出风景  最近,走进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茂林修竹映入眼帘:成片平整的农田向远处蔓延,望不到边;白色外墙的二层小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清幽雅致;骑行绿道、硬化沟渠纵横交错……满眼皆是风景。  “这些都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福社区党委副书记朱艳秋介绍,自启动高标准农田项目以来,新福社区作为大邑县高标准农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点位,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  新福社区是由原来的新福村和万石社区合并而来。原新福村只有耕地3500余亩,通过布局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灌排沟渠以及平整土地,深挖厚植林盘生态文化价值,形成以耕地为基质的网格化农田景观体系,使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整治之前,没有农机生产作业道路,拖拉机和收割机下田都难,还有排水渠的问题,大家有时还为了抢水发生争执。”回忆起村里曾经的种粮经历,种粮大户李晓茂是一脸的无奈。  改变,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在田中间都修好了机耕道,排灌也方便了,再也不会误了农时了。平日吃完晚饭沿着生产便道,就能到田间地头散散步,把两旁的景观灯一打开,一天的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话锋一转,李晓茂念叨的,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新福社区除了完善水、土、田、路等生产设施外,在小田改大田的基础上,还结合特色林盘“竹隐·姚林”项目的打造,“将农业景观与村集体的酒店产业连成一片。”用朱艳秋的话说,“就是要深入挖掘发展‘农耕文化’,着力打造成村民休闲之所、乡村旅游之地。”藏粮于地 迎来增产  “通过实施高标准建设,一方面是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了土壤肥力、节约了水资源,另一方面是社会效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农业综合产能提升,农民增收了。”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负责人蒲粟开门见山,三言两语道出了农田改造升级的效益。  眼下已到了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大邑县安仁镇的成都农耕岁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烘干中心,只见机器轰鸣,堆成小山的水稻正在忙着颗粒归仓。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部分水稻品种的增产比较明显。”看着收上来的水稻,该公司负责人宋卫罗列了一组数据,通过测算,兆优5431原来的产量是每亩1200多斤,今年产量提高到1400多斤,最关键的是产出的大米品质提升了,相应的价格也上来了。  从传统农田到高标准农田,最让宋卫欣慰的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随着农田耕种条件的提高,得到了彻底改观。  在蒲粟看来,在大邑县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趋势。据介绍,该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11年的45%提高到了2020 年的 88.7%,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查看更多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杨茜)11月5日-11日,乐山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张羽带队赴夹江县、犍为县、井研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的形式,详细了解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并召开座谈会。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张羽指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也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民生工程。当前,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的关键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积极抢抓有效施工时间,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他强调,一要紧盯任务目标,按照“责任制+清单制”要求,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狠抓进度,不误春耕生产。二要提前预判天气等不利因素,加强各方协调配合,解决好可能发生的影响和制约项目进度和质量的问题。三要严抓项目管理,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施工单位要加派人员和机具,监理单位要履职尽职,对隐瞒工程、主体工程做好监督,项目镇村要组织群众参与施工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确保人员、设备安全无事故,营造安全稳定的建设环境。四要加强项目区疫情防控,严格按照“十一条措施”要求,做好项目区施工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  查看更多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李林军)为加快推进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日,乐山市中区两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仪式相继在剑峰镇、平兴镇举行,区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李军及相关单位责任人参加开工仪式。据了解,该区两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别在剑峰镇四家沟村、东旗村、团结村;平兴镇平兴村、高冲村、滑石村、三圣村实施,预算总投资5850万元,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9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27万亩)。建设内容包含格田整治、地力培肥、新建和整治渠道,山坪塘整治、高效节水灌溉、机耕道整治和新建生产道路等。到明年底,预计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19.64万亩,粮食生产及抗灾减灾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大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乐山市中区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该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查看更多
(记者 张艳玲)随着秋收进入尾声,农田建设施工进入黄金期。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古蔺县召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暨耕地地力培肥工作现场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做法,确保2021年四川全省47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在古蔺县二郎镇鱼塘村,大型机械已经进入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作业。据了解,四川各地已按照省里部署打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抓进度、保任务、创先进。随着各地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百日会战”进入关键冲刺期。  为高质量完成农田建设任务,四川省将继续执行通报约谈制度,按照“半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年底一约谈”把压力传导下去。据透露,今年6月,省领导就对2020年度综合评价后两名、建设进度后两名的市(州)、建设进度后10名的县进行了集体约谈。同时,今年四川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竣工验收情况、财政资金落实情况等内容纳入对党委政府的两项重量级考核,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农田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2021年,四川47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中央、省两级财政资金投入70.5亿元,亩均1500元。然而,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尤其是丘陵、山区农田建设成本高。根据四川省情农情,四川省要求从2020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财政补助资金不低于3000元,这对市县一级资金筹措能力提出了要求。为此,各地积极争取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自2020年以来,全省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项目20个共计8.9亿元,已经成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有效途径。  高标准农田不仅要求田、渠、路、塘等工程质量高标准,也要求耕地质量高标准。根据最新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地力保护刻不容缓。目前,四川已经在全省布设耕地质量调查点1万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010个。2020年,四川在美姑、昭觉等7个县开展了15万亩退化(酸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  截至2020年底,四川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96万亩,连续3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尤其是2020年还获得国务院的政策激励奖励。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10月26日,威远县新场镇老场村刚旋耕好的一大片稻田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播种油菜种子,围观的村民惊奇地感叹道:“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是好,机器耕地,飞机播种,收割也用机器,现在种庄稼好简单。”  老场村有1800多亩成片田块,因为基础条件好,3年前被四川远歌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流转,在国家扶持和镇村支持下,去年到今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这片田块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化整理,让整体的1000多亩田块更加平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耕田,农业集团采用大型旋耕机耕作,插秧采用插秧机,收割采用收割机。今年播种油菜、小麦,公司更洒脱,请来了市农科院的无人机,一大片田不到1小时就播种完毕,不仅快,而且比人工播洒更均匀,产量更高。耕种成本低,自然也给公司带来了可观效益。  “眼前的实事证明,农业的出路在于标准化、机械化。”老场村的总支书记王淑然对此深感欣喜道,如果这些田块不按照高标准农田整理、基础条件差,谁愿流转?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流转土地的业主们才更好搞机械化和科学种田,否则,像以前那样全部运用人挖牛犁老模式,一年到头收入不说赚钱,可能土地流转费都不够。  土地流转给公司,农民也是满心高兴。村民刘占好算了笔账:自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大家“洗脚上田”,各找事做,或是安心打工,田地里的什么事都不用管,也不花一分钱投资,每年每亩收入流转费820元,如果是自己种的话,风调雨顺,每年每亩大约能产1000斤水稻、300斤菜籽,总收入2000多元,除去肥料、种子、农药、抽水费和人工费等开支,基本所剩无几。当然,这也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好处。 查看更多
名词解释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记者 王成栋)眼下正值冬春农田水利建设高峰期,10月20日,四川召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暨耕地培肥工作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以确保470万亩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会议通报了全省年度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耕地建设任务并指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数量和质量两大核心,从当下和长远两大维度入手,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加快任务建设进度,全力稳住“天府粮仓”。  具体来说,要立足当下,倒排工期,通过“百日会战”加快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此外,从今年10月到明年5月,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旬调度、月通报;虚报、漏报、迟报要及时通报;对数据弄虚作假者,在年度考核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定。  同时,要抓住“三区三线”划定试点、退化耕地治理试点、第三次土壤普查等契机,围绕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353万亩任务,确保每亩按3000元标准投入,按照平原、丘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高原藏区五类地区分类施策的思路,加快编制分解省、市、县三级规划任务。  在高标准农田管理和使用层面,会议提出,对项目实施动态监测,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尽量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同步抓好退化耕地治理试点,确保年内15万亩退化(酸化)耕地治理试验示范全面完成并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准备工作。  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被列为“三农”工作考核的唯一量化指标,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评价的重要内容。  会上,泸州、遂宁、雅安3市和古蔺县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陈印军 易小燕  一、优化分区,构建全国及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分类方案。  优化全国分区方案。本次《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兼顾油料、糖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目标性和统一管理的便利性,在将全国分为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两大类型区的基础上,参考以往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2148-2012)》、上一轮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分区方案,在保持省级行政区划相对完整性的条件下,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含黄土高原区和西北内陆绿洲农业区两个区)、青藏区七个区域。  构建省域分区与县域分类方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分解到各省(市、区),各省(市、区)应根据省域国土空间和农业功能区划,制定省(市、区)域高标准农田分区方案。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方案应体现农业生产功能定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布局,应将粮食、棉花、油料、糖料主产县划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县域宜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路径和难易程度,以分类为主,即根据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地貌,以及土壤类型、耕地主要障碍因素等划分为若干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类型区,不同类型区建设的技术路径不同,建设的难易程度不同,建设的投资标准也不相同。  二、根据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合理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三个区为全国性粮食主产区,也是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油料、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其区域内适宜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耕地应力争全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东南区为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粮食主销区,其粮、油、糖生产比重已很低,但该区域承担着共同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需要保持应有的粮食自给率,为此,应选择条件适宜、以发展粮食、油料、糖料为主要目的的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西南区以高原山地为特色,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为该区域的首要任务,但该区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需求数量大,需要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  西北区实际上包含了黄土高原区与西北内陆绿洲农业区两个区。黄土高原区以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特色,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为该区域的重要任务,但汾渭平原和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位于黄土塬面上的引黄灌区为黄土高原区域内粮食安全的保障基地;另外,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在有水源保障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很大;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大幅提升单位面积耕地上的粮食产能,促进黄土高原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此,在黄土高原区应选择条件适宜、以发展粮食、油料为主要目的的耕地,以及有水源保障的粮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西北内陆绿洲农业区是我国棉花集中产区,集中了全国近80%的棉花面积;是我国区域性商品粮食和油料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大幅提升耕地粮食、棉花、油料产能,有利于控制西北内陆绿洲农业区耕地面积无序扩张、水资源浪费、土地沙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此,在西北内陆绿洲农业区,力争对有水源保障、以发展粮食、棉花、油料为主要目的的耕地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青藏区以高寒为特色,粮经作物主要沿河谷地带分布,青稞、油菜籽、小麦是该区域主要作物,青稞和油菜籽也是藏区百姓粮食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和油料产能是改善藏区农牧民生活和促进藏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路径。为此,在青藏区应选择条件适宜、以发展粮食、油料为主要目的的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根据生产障碍因素和破解途径确定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  不同区域生产障碍因素不同,破解途径不同,为此,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也不相同。  东北区主要针对黑土地退化、冬干春旱、水土流失等主要制约因素,以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保护黑土地、节水增粮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水稻、玉米、大豆、甜菜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黄淮海区主要针对春旱、地下水超采、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盐碱化等主要制约因素,以提高灌溉保证率、农业用水效率、耕地质量等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小麦、玉米、花生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针对土壤酸化与潜育化、暴雨洪涝灾害多发、季节性干旱等主要制约因素,以增强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和土壤改良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水稻、油菜籽、小麦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东南区主要针对山地丘陵多、地块小而散、土壤酸化与潜育化、台风暴雨危害等主要制约因素,以增强农田防御洪涝能力、改良土壤酸化与土壤潜育化为主攻方向,围绕巩固提升水稻、糖蔗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西南区主要针对丘陵山地多、耕地碎片化、工程性缺水、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易发等主要制约因素,以提高梯田化率和道路通达度、增加土体厚度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水稻、玉米、油菜籽、糖蔗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西北区的黄土高原区主要针对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耕地碎片化等主要制约因素,以提高梯田化率、蓄水保墒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玉米、小麦、小杂粮、油菜籽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西北区的西北内陆绿洲农业区主要针对气候干旱和灌溉水资源浪费,以及土地沙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节水灌溉、保墒培肥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棉花、玉米、小麦、甜菜、油菜籽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青藏区主要针对高原严寒、耕地土层薄、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等主要制约因素,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防寒保温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青裸、小麦、油菜籽等粮经作物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查看更多
(记者 钟正有)日前,德阳市中江县代表四川省丘陵区域接受财政部四川监管局对2019-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绩效考评。考评组到永安镇、龙台镇、集凤镇、辑庆镇4个乡镇,了解项目区建设情况,抽查建设项目4个。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项目现场勘验、项目资料查阅,考评组认为中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项指标都符合考评要求,最终中江县顺利通过财政部四川监管局绩效考评。据了解,中江县将以此次考评工作为新起点,认真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抓好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高效推动建设项目发展,进一步提高中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查看更多
(周韵 尹翔 钟正有 文/图)近年来,绵竹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着眼村民发展生产需要,以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统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采摘现场坚持综合治理夯实农业生产条件走进剑南街道柏杨村,放眼望去,经田型调整后的农田成梯状依次排开,千亩水稻绿意盎然,随风摇曳。种植大户吴宇全站在田间,操作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一天下来,百亩水稻完成了“一喷三防”,为水稻病虫害防治送去了“及时雨”。“去年,我们改造土地面积1.5万亩,修建沟渠60余公里,田间道路30余公里。现在村民播种、插秧、喷药、收割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剑南街道村镇办主任王军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实现耕地高效利用,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过去,农田旁边杂草丛生,农用机械也进不来,既不美观还影响生产。现在新建了机耕道和沟渠,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村民种地轻松又省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种植大户刘洪扩大了种植规模,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近年来,绵竹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宜机化、水利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为导向,坚持田、土、水、路综合治理,解决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难题,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和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去年,绵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达2.2万亩。围绕“特色”做文章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近日,记者走进汉旺镇红旗村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郁郁葱葱的辣椒压弯了枝头,十来个村民正在地里忙着采摘、分拣、打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前守着几亩地,想致富也找不到门路。如今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不仅每个月可以挣1000多元,到了年底还能分红。”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村民陈春蓉笑得合不拢嘴。“红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有2500亩,通过田块整治、沟渠打造、道路修建后,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显松介绍,目前全村蔬菜面积达到1000余亩,辐射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业600余户,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余万元,家门口的基地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走进剑南街道五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平整划一的高标准农田,村民穿梭田间,忙着除草施肥。机耕道通到家门口,水泥渠修到田中央,曾经的“田块块”变为连片田、高产田,成为了村民的新希望。围绕市场需求,五星村大力发展叶烟、草莓、树莓等特色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着资本、技术、经营理念来到乡村,发展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借此契机,五星村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机衔接,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乡村环境更美、产业更强、百姓更富。 查看更多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坚持做强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传统产业,做优柑橘(柠檬)、新型桑业、木本油料(花椒)三大特色产业,做实加工、冷链、物流等N个支撑产业,目前,“3+3+N”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并建成一批“大产业、大业主、大示范”的大园区。  嘉陵区的基本地貌是丘陵,过去形成的田块高低错落,不便于“大产业”“大园区”推动。从2011年起,该区充分整合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持之以恒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久久为功,10年的时间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8.85万亩,为“大产业”提供了大舞台。  产业发展到哪里,高标准农田就推行到哪里,并把项目资金用到刀刃上。不少业主和农户充分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不仅解决了农业生产中一些迫切的问题,而且充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土地的产出效益,最终也进一步带来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嘉陵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航拍图。  农田大变样提升种粮增收底气  吉安镇杜家嘴村夏家沟一带,原有一座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小水库,下面7个组本指望能靠水年年丰收,可因没有水渠不但灌溉起不了作用,反而洪水季节造成水患,农田年年被淹没、冲毁,导致田地严重荒芜。村民认为,种了也是白种,还不如荒着,省得劳力。  2019年嘉陵区在这里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项目,3.5公里的渠道、4公里的生产便道建成,200余亩田经过整理调型,以前弯弯曲曲的田埂被推平,成了大块大块方正的田。“现在有了渠,水能流进田里了,天再干也不愁插不上秧了。”原村党支部书记赵守义说。  村民赵相全高兴地说,以往他只种了2亩水稻,今年他种了6亩,以往一年收2000斤谷子,今年可收7000斤;以往只种一季水稻,以后就可以水稻和油菜轮作,收入将比以往翻几番。像这样的村民很多。夏家沟一带以往只种几十亩水稻,今年一下种了200余亩。  安福镇冷坛庙村是去年实施的项目,政府共投入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亩、山坪塘两处、囤水田13处,建成水渠3.2公里、生产便道300米。“项目彻底改变了我们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给耕种收提供了极大方便。”冷坛庙村村委会副主任费良德说。  村民杨国学说,他一共约有9亩地,都在项目实施范围内,过去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的田地,如今完全变了样,大型机械可通过生产便道进入每一个田块。“种粮轻松多了,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靠自己的手艺就近打工,一年随便多挣几千元。”  费良德算了一笔账,因项目实施,撂荒地被全部耕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便于机械化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力,村民还可就近务工;还能两季轮作,这样算起来一年可为项目实施范围内群众增收50余万元;村集体利用山坪塘和屯水田养鱼,还可增收10万元左右。  据统计,全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粮油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以此类推,1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可为项目实施范围内农民带来的增收高达5亿元。  晚熟柑橘基地提质增效  嘉陵区共规划特色产业4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及柠檬10万亩,并要求通过园区化推行果树栽培七大新技术集成运用,晚熟柑橘品种栽培技术配套示范,机械化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延伸示范,积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及招引社会资本入园发展。  在2017年、2018年,嘉陵区先后出台了柑橘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并列入涉农整合资金统筹兑现,注入1500万元产业贷款风险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增强农业招商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共招商引资业主8家,200亩以上规模的专业合作社252家,总投资15亿元。  2018年以来,嘉陵区通过两年努力精心打造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大通生猪柠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全南充市唯一的一家5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深处大园区中的天富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扶持,很快摆脱困境迎来发展契机。合作社位于大通镇家门迁村,负责人杜君冬说,2017年他响应当地政府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的号召,返乡创业流转了440亩地,栽了300亩柑橘和140余亩桃李。“可路不通,物资拉不进来,水渠不配套,自己挖的水沟一下雨就垮,水排不出去,严重影响果树生长。”  到了2019年,果树开始死亡,眼看大笔投资就要打水漂!2020年11月,区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来了。“共建起880米水渠、3.57公里产业路以及1个提灌站和29处涵管,现在旱能灌、涝能排,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也将上马,基地一下活了。”杜君冬说。  今年,140余亩桃李开始投产,100亩柑橘开始初挂果。为了弥补损失,杜君冬立即从成都购回新果苗,目前已补栽3000余株,还将补栽1000余株。“项目挽回了我的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如果算上因基础不配套导致晚投产两三年的损失,将高达上千万元。”  截至目前,嘉陵区已建成晚熟柑橘、柠檬基地12万亩,约6万余亩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持续擦亮蚕桑产业国字号招牌  10万亩蚕桑是嘉陵区40万亩特色产业规划中一个重要板块。南充具有“千年绸都”之称,蚕桑丝绸产业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迅猛。嘉陵区作为该产业的核心区,近年来成功摘取三张国字号招牌: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国家桑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  双桂镇三龙场村建起了万亩桑茶基地,顺着宽阔的沥青路盘旋而上,一望无垠的桑田铺展开来。村会计郑晓兵介绍,因去年4月区上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桑茶基地由原来的5000亩扩展到万亩,大量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基地解了燃眉之急。  “桑树耐旱怕涝,以前老基地是靠挖掘的土沟排水,可一下雨就垮;蚕桑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农村劳动力紧缺,如果不对田土整理调型,配套生产便道,所耗费的人力会更大,势必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川尚好桑茶有限公司基地现场主管刘辉说。  通过坡改梯、小改大、田成方、渠配套,两道石河堰、20余处山坪塘、每50亩一口蓄水池,共计10公里长的渠道建设,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为桑叶采摘和田间管理提供了方便,大大缩减了人力资源成本,并提升了整个基地档次,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基地生产条件改善,进一步释放了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刘辉说,以5000亩老基地为例,常年在园区务工的村民达300余人,除草、施肥、采桑、剪枝及林下套作,一年四季都有活路,平均每亩人工成本达1000元,一年为当地创造500万元劳务收入。  在全区已建成的6.5万亩蚕桑产业基地,嘉陵区坚持构建“龙头企业+研发团队+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五方共建”发展模式,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股金、销售底金、效益奖金“五金”增收,实现多方共赢,让桑树变身成“摇钱树”,让桑叶变身成“黄金叶”,广大农村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持续稳定地走上致富康庄路。 查看更多
(杨尚威 记者 程海英)稻在田里热得笑,人在屋里热得跳。2021年7月21日,农历大暑前夕,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的高标准农田内遍地金黄,一垄垄饱满的谷穗在阳光下分外喜人,到处是一片金黄色的稻浪。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农业基础。据了解,龙马潭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1.4万亩,其中开展土地平整0.24万亩、新建灌溉排水渠系7.7km、修建机耕道及生产路23.9km、地力培肥1.4万亩。 查看更多
(记者 王成栋)7月9日,记者从全省农田建设外资项目领导小组暨外资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培训会上获悉,2018年起,四川开始利用国际农发基金和亚行贷款开展农田配套建设项目,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出,到2024年底相关项目将全部竣工。  在开展农田配套建设项目方面,我省共利用外资10亿元左右,全部来自国际农发基金和亚行贷款。其中,国际农发基金项目计划总投资5.5亿元,建设项目涉及达州市宣汉县、南充市仪陇县、广安市广安区、宜宾市叙州区、广元市苍溪县。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投资4.6亿元,建设项目涉及广元市的昭化区、剑阁县和旺苍县,绵阳市的盐亭县、安州区,以及南充市的南部县和营山县。2019年以来,四川先后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气候智慧型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工程等建设项目。项目区及周边生产条件和产出大幅提高。  会议提出,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对标2024年底全部竣工要求,倒排工期,合理安排年度计划任务,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总任务。同时,强化项目质量管理、监管和评价,提高建设质量。此外,还要充分利用项目区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建立生态产业基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作出贡献。 查看更多
  (陈绍海 记者 张艳玲)“过去春怕旱、秋怕涝,如今地平整、土肥沃、旱能浇、涝能排,小麦颗粒饱满,没有瘪籽儿,没有黑籽儿,亩产1000斤没问题!”四川旺苍县白水镇大埝村种粮大户张伟种地更有底气,“今年一口气种了20多亩小麦和30多亩水稻。预计产量在5万斤左右。”  放眼白水镇大埝村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新修的1.8公里水泥路宽阔平整,1.5公里衬底渠硬化翻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村里1000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  高标准究竟高在哪?“好处多着哩!”张伟掰指头细数:浇地不愁,一亩多打200斤粮;大农机下田,今年他家20亩小麦收割只用3小时;节肥省药,每亩省出100多元……“地有劲儿了,咱种地也更有劲头,盼着高产田再多些。”  小账连大账。张伟家的变化正是旺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让中低产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  “农民需求强烈,政策全力支持。”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介绍,2020年全县共落实中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6747万元,整合涉农资金4395.5万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今年,全县计划再建设高标准农田3.51万亩,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良田配良法,粮食稳增产。生物农药、灭虫灯、秸秆还田……一系列绿色种植技术加快落地。“肥药用得少,土块不板结了,小麦品质也高了,每斤比市场价高0.5元,丰产又增收。”看着“宝贝土地”,张伟喜不自禁。  增机械、减肥药、强托管,良田产出高产优质粮。旺苍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而且,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可减少19.1%,化肥施用量减少13.8%。  “做面包要强筋的,做馒头要中筋的,现在种小麦更讲究了!”白水镇解放村种粮大户张大海说,今年村里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防虫害用上了植保无人机,“‘黑匣子’真神!喷多少药、多少面积,在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绿色优质才能卖出好价钱。”  在旺苍广袤田野,一个个项目区里,硬件强起来,软件跟上来,新品种、新技术、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聚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少的、好的调上来,多的、非优势的减下去,田野里激活新动能。  “渠道三面光,短短10分钟就把水送到地头;机耕路硬化,运输车辆能到田间。条件好了,今年种完小麦又种了一季水稻,一季变两季,多赚8000元。”解放村种植大户张斌乐得合不拢嘴。  良田配良策,建好更要护好。今年56岁的解放村三组村民张天祥,现在每天都要到田地里转一圈,检查机井、变压器。1000多亩田地,哪儿有井,何处是桥,他都门儿清。  三分建、七分管。白水镇建有8600亩高标准农田,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网格。第三级网格设“一长三员”——网格长,由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或种粮大户担任;管护员,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担任;农技员,由技术人员担任。 查看更多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