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宋成均 李鹏春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3月18日,走进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中坝村稻虾示范基地,伴着徐徐春风,稻虾田里早已忙碌起来,返乡农民工燕朝飞熟练地收起沉甸甸的虾笼,松开扎口的绳,小龙虾便聚拢在一起,从笼口进入盆里,倒下来足有半盆。搬运龙虾“今年的总产值应该有30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10万元简直没问题。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小孩,收益还比外边打工强。”燕朝飞说,家乡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好。2022年,回来看到其他村养小龙虾效益还不错,自己也就开始了小龙虾养殖,从最初的2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亩。丰收的喜悦据了解,竹海镇按照“山上看风景、山下看产业”的工作要求,在桃坪片区采取“政府引导+协会+龙头企业+农业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稻虾产业规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已有稻虾综合种养户300多户,建成稻虾综合种养面积8000亩,成功投产7000余亩,销售约1100吨,综合收入达到9500余万元。竹海镇桃坪片区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龙头镇武宁寨村的高标准农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同样也开始捕捞龙虾。龙头镇以全县实施省级鱼米之乡为契机,规划发展稻虾基地5000亩,稻虾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全镇小龙虾养殖面积3000亩,产量达到390多吨,水稻产量2400吨,带动1800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助农人均增收800元。一稻一虾,绿色共生,既保障“米袋子”又丰富“菜篮子”,实现一田多用助农增收,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长宁县依托优质的水源与环境,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积极发展稻虾共养产业。目前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2.5万余亩,覆盖竹海镇、龙头镇、长宁镇、古河镇、梅白镇、双河镇、花滩镇等地。经过短短几年发展,长宁成立了多个稻虾协会,为虾农提供科学种养技术、市场引导,早虾可达亩产150斤,每亩最高产值可达5000余元,预计2024年总产量达2727吨以上。(图片由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9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张静)近日,江油市社保中心召开全体干部职工警示教育集中学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防线,永葆清正廉洁之心。学习会上,全体职工观看了四川省凉山州社会保险基金重大案件警示教育专题片,学习省纪委公开曝光4起养老社保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典型案例。同志们结合警示案例展开了讨论,认真梳理了岗位廉政风险点,提出了自己的防控措施。大家表示,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在本中心出现。社保中心主任陈奕晖同志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自律的要求,切实强化担当意识。全体干部职工要把牢底线,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把纪律规矩牢记于心,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矩办事。通过此次学习,再次给全体干部职工敲响了廉洁警钟,守住清正廉洁之心。下一步,社保中心将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强化监督,打造出一支忠诚有担当的高素质社保队伍,为推动社保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德阳市旌阳区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带,并不是柑橘的主产区和最适生态区。然而,这里却种出了柑橘中极难种植的杂交柑橘品种“不知火”。而且,自2020年投产以来,在柑橘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这里的“不知火”还能卖出10元/斤令业界刮目相看的高价。  这颗高价的“不知火”,凭的是啥?记者一番打探,发现原来是应用了柑橘专家提供的新技术,因地制宜生产出了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绿色、优质、安全的“不知火”。“不知火”挂满枝头。优质果品逆市俏销   3月14日,已是春暖花开时节,记者来到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茶店村的心一家庭农场。在这片地处山坳的20余亩不知火果园里,只见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也飘散着缕缕清香。  “我们这个不知火柑橘园是 2017 年底开建的,2020 年春季就投产了。简直没有想到,连续几年的果园均价都达到了每斤10元。”心一家庭农场场主张扬文说,“大多都被德阳的大户、团体购买了,去年仅3天就卖完。今年,专家测产平均亩产3吨多,还在树上的这些不知火都基本被预订了!”  当天,业主随手从树上摘下几颗鲜果当即测试糖度,分别达14.6%、15%,已高于国内优质柑橘糖度标准。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柑橘专家刘建军研究员介绍,目前,国内柑橘种植面积已达 4500 多万亩、年产量突破6000万吨。自2020年秋至今,国内柑橘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去冬今春是售价最差的。市场上的爱媛(红美人)、春见(耙耙柑)、不知火(丑柑)、沃柑、脐橙和血橙,终端价虽有4—6元/斤的,但更多是10元3斤、甚至10元4斤,这相当于果园价才卖到1.5元—2元/斤,有的收购价才1元/斤左右。生产成本较高,盈利空间很小,甚至会导致亏损伤农。  与市场整体疲软态势相比,心一家庭农场的高价不知火令人艳羡。做水果出口生意的经销商也慕名前来果园洽购。“当今市场,优质果的需求和售价一直很高,对果品安全卫生质量的需求更高。这个果园的不知火,今年1月底经国际互认权威检测机构梅里埃(Merieux)公司检测,其安全指标已达到了欧盟标准。优质安全才是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刘建军说。果园现场测试的“不知火”糖度。生态种植出好果  张扬文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果园生态环境好,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行生态绿色栽培模式,全园绿草覆盖,每棵树周围长有野生的艾草,可以驱虫;还人工种有三叶草、光叶紫花苕等,可以固氮和保湿抗旱;而且,我们还从小榨油厂购买了香喷喷的油枯,用来做不知火的有机肥。”  其实,这个果园的奥秘并不仅仅于此。  旌阳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盆地北缘地带,这里光温不足、山丘密布、土壤碱性强(pH值高达8.3),种植优质柑橘有一定难度。但是这里群山环抱,独具生态优势。于是,6年前结合业主建园,这里就成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新技术示范基地,以探索一条发展绿色生态柑橘和节本助农增收的路子。  据刘建军介绍,建园前的基地为一个斜坡,如果改成等高梯田,不仅工程大、造价高,而且梯壁田埂占地浪费大、易垮塌。如果顺坡定植,则水土流失强,坡顶易干旱。因此,专家团队为业主设计了“垄作代梯田,绿篱固水土,宜机行间路,促长早成园,节本增效益”的建园新模式。在果园采用“自然草+人工草”的生态种植,人工机具割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全程禁用除草剂,果园的空地“终年都是绿油油的”。  在果园管理中,专家团队指导业主聚焦果子的生态、安全、优质,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和绿色安全农药的使用量。根据土壤叶片营养诊断结果合理配方施肥,精准到每棵树每次施多少克。依据病虫测报指导精准用药,普治与挑治相结合,严格对症下药,禁用非绿色生产的化学农药,每年仅打2—3次药,个别年份4次。实施化肥农药双减,不仅减少了面源污染,还为业主大幅度节本增效。刘建军在展示防护网。以“网”替“袋”治杂症  在心一家庭农场的果园漫步,记者还发现这里的每颗不知火都没有套袋,尽享阳光雨露的同时,果面依然光洁并黄澄澄的。全园每棵果树“从头到脚”笼罩着一层40目或60目薄尼龙纱网(目数,即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数越大,孔径越小)。这个网,可大有妙用了!  据了解,通常不知火、春见等杂交柑橘生产普遍都要进行果实套袋,以防日灼、尘污、鸟啄、实蝇危害,防风吹导致果实刺伤或互相擦伤等,确保柑橘的商品性。但这样一来,费时费力费钱,并且在套袋的漫长过程中,有的未及时套袋果实难免同期已遭到实蝇危害,以致套袋后依然保不住果实。心一家庭农场前几年也是采用套袋,有过套袋难、成本高、套后仍有实蝇和鸟害的揪心教训。  “去年我们自行设计,首次采用全园非结构化防护网保护栽培新模式,从9月开始树冠罩网直至春季完熟采收。”刘建军介绍道,“结果表明,防鸟、防虫、防实蝇效果非常明显,还具有一定的防尘、防风、防寒作用。后期不用农药,实蝇防控效果达100%,潜叶蛾危害大幅减少,果品卫生安全。”  然而,这个防护网的成本高不高呢?“我们本地请雇工为果实套袋,由于产量高,每亩需20多个工日,我家全园请10个人套完就需要1个多月!采用专家推荐的树冠罩网,我们七八个人2天就能完成,每亩仅需0.8个工。”张扬文当场算了一笔账,“防护网的购买投入差不多可抵消当年套袋工本。尼龙网还可重复使用几年,经济上很划算。如果将单株罩网改为按树行罩网,还更节约成本!”  据了解,3月10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这里举行了“柑橘绿色优质轻简节本生产技术示范现场会”,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和测试鉴评后,一致认为,该项目研发示范的柑橘绿色优质轻简节本生产技术,对生产优质安全果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柑橘产区扩大示范推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3月12日,泸县水产养殖户张泽红撬开一只半个巴掌大的珍珠蚌,里面一颗颗米粒大小的珍珠若隐若现。在他身后,两口共计48亩的鱼塘内养殖着珍珠蚌、花白鲢。水面上整齐排列着一道道供珍珠蚌栖息的“港湾”。  早在去年6月,记者就采访了作为川内先行试养殖珍珠蚌农户之一的张泽红。这次再见到他时,他的珍珠蚌已经从最初的指甲盖大小长到了五六厘米。此外,记者还明显感受到了他心态上的变化。张泽红在鱼塘捞取珍珠蚌。塘边访农户水里有蚌,心中不慌  养殖珍珠蚌前,张泽红已经是一名从业10余年的“老渔民”。“以前高密度养殖鲫鱼、草鱼、花白鲢等常规鱼类,结果导致氨氮超标,水体被破坏;又因饲料价格上涨,且这些鱼类不再具备市场竞争力,导致经济效益处于低迷状态。”张泽红说。  从去年6月起,以张泽红为代表的养殖户在泸县率先开启了珍珠蚌养殖序幕。如今,张泽红的子蚌已从指甲盖大小长到五六厘米,插片蚌从八厘米长到十一二厘米,养殖成效初显。  “我首批下水了22亩幼蚌,2个月后就追加投资,新增发了26亩插片蚌。”今年,张泽红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将自家剩下的40亩鱼塘全部用于珍珠蚌养殖。  他的底气从何而来?“相较于常规鱼类,珍珠蚌养殖更加省心,并且无需投饵和照看,水质也在慢慢变好。”张泽红说,经权威机构监测,其鱼塘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水逐渐向Ⅳ类水转变。有一个细节也印证了他的说法:去年张泽红的鱼塘还弥漫着浓厚的鱼腥味,如今已经明显变淡,水也变得清澈起来。  这份底气,也来自张泽红对市场的期待。“预计10月份前后就能取出首批珍珠售卖,或者整蚌销售。”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40多亩鱼塘总计投入27万元,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研判,销售利润大概会在30万元左右。”形成新模式兼顾生态、经济效益  目前,泸县珍珠蚌养殖户已经从去年的5户发展至11户,珍珠蚌养殖总面积也增长至2000亩左右。“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大家都很有信心。”泸县水产渔政股股长张德明对珍珠蚌养殖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他告诉记者,珍珠蚌养殖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行业,农户养殖周期越长,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据介绍,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普通小米珠的价格在 1200 元/斤,而经过插片手术的珍珠蚌,每只的价格在十元至几十元不等,养殖四五年的珍珠蚌甚至能卖到数百元一只。这也就意味着,农户养殖周期越长,所获得的回报就越高,但同样也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从去年6月至今,尚未有珍珠蚌上市销售,农户只有拿到手上的才是钱。”张德明说,养殖期间,农户可能会面临干旱、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威胁,另外,市场价格也在随时波动。  对此,张德明建议,农户应养成“买一批、卖一批、留一批”的生产习惯,形成滚动销售的生产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这样也有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浙江、湖南等为代表的传统珍珠蚌养殖区正在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以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的浙江诸暨为例,当地淡水珍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但近年来由于一些不符合生态标准的养殖场被关停,当地珍珠蚌产量正连年缩减。而四川,正迎来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这与张德明支持当地发展珍珠蚌养殖的初衷不谋而合:“以净水为目的,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兼具经济效益。”  “珍珠蚌作为净水生物,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合理密度的珍珠蚌养殖,将对水库和河道治理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将发挥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张德明说。建立好机制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题  业内人士介绍,珍珠蚌养殖亩均投入在3000元至13000元不等,主要是投放的珍珠蚌大小及密度不同造成的差异。  面对高昂的投入,泸县养殖户如何承担?  不久前,泸县农业农村局、泸县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泸县工商银行、泸州裕顺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裕顺公司”)、珍珠蚌养殖户代表共同举行了“泸县珍珠蚌养殖产业链金融推介座谈会”,建立了“党、银、政、企、农”五方合作机制。  由当地珍珠蚌养殖龙头企业——裕顺公司确认珍珠蚌养殖户所需贷款金额,再由担保公司提供授信实现贷款,款项将直接用于珍珠蚌养殖的农资购买,包括苗种、养殖设备等,每名养殖户最高贷款金额为100万元,且综合费率更低。后续,珍珠和珍珠蚌由裕顺公司回收,回收资金将作为本息偿还,从而构成信贷闭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9
(记者 王成栋)在日前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透露,从养殖收益看,2023年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截至3月12日,已经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的20多家涉及生猪养殖业务的国内上市企业,在养殖端呈整体亏损状态。  四川是全国第一养猪大省,记者在多方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在行业持续低迷之下,川内仍有不少行业巨头在逆势扩张。那么,它们扩张的动作有哪些?原因又是什么?位于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卧龙庵村的智慧化生猪养殖大楼,预计4月投入使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出栏优质生猪60000头以上。 匡治 摄(C视觉)看动作直面长期亏损压力,有川猪养殖龙头企业逆势扩产  2016年以来,川猪养殖端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快了规模化进程。目前,川猪六成以上出栏量来自规模化养殖场。而养猪,又是四川上市农企扎堆的板块。无论是赴港上市的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在A股上市的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乐山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是尚未上市的铁骑力士集团,主营板块中均有生猪养殖的影子。  3月5日至11日,记者走访得知,面对持续的亏损压力,今年以来,德康农牧、巨星农牧和铁骑力士反而在生猪养殖端选择了不同的扩产方式。  去年整整一年,铁骑力士并未向外界销售种猪和能繁母猪,而是全部用于内部使用。目前,铁骑力士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突破9万头大关,处于历史新高。能繁母猪的增加,也为铁骑力士随时补栏提供了可能。此外,去年铁骑力士实现生猪出栏158.28万头,较2022年增加45万头左右。  巨星农牧是川内三大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之一。今年1月底,巨星农牧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企业净利润亏损4.98亿元至6.38亿元。面对整体的行业不景气,巨星农牧仍然保持了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双增的态势。2022年巨星农牧生猪出栏量为153万头,2023年增幅达75%左右。预计今年,巨星农牧还将继续保持养殖场、种猪场等关联设施租用及收购的增长趋势,以备扩产之用。  同为上市企业,德康农牧今年2月正式携手宜宾市平台企业,年内将斥资1.2亿元,联手宜宾当地养殖户共同打造400个“2号家庭农场”养殖单元。按照规划,每个单元将具备能繁母猪100头、年出栏育肥猪2500头产能,预计每年出栏可达100万头。看逻辑延长产业链、创新模式、降低成本,都能为逆势操作提供支撑  除了巩固产能以静待市场春暖花开的逆周期操作逻辑,不少川企选择在长期亏损下扩张产业版图,也与各自的“绝技”有关。  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些“绝技”包括延长产业链、创新模式、降低成本和充足的现金流等。  铁骑力士的选择是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目前,铁骑力士在绵阳、遂宁等地布局的生猪屠宰、猪肉深加工生产线已经大部分投产,初步实现了“卖肥猪”向“卖猪肉制品”的转变。铁骑力士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链延长,养殖端的亏损正逐步被分摊、压减。  在铁骑力士,一头育肥猪出栏价只有1800元左右,而经过精深加工后价值可达3000元。此外,去年铁骑力士旗下的禽蛋板块表现稳定,也为企业逆周期操作提供了足够的支撑。这些让铁骑力士有了逆势操作的空间。  而德康农牧之所以选择在宜宾扩充产能,是因为企业有着诸多考量,特别是宜宾当地有着相对便宜的电价。同时,德康农牧创造的“公司与政府平台企业、养殖户共同出资建设施+农户自繁自养+企业回收”模式,有效分摊了投入成本和养殖风险。此外,德康农牧去年在宜宾建成投产的生猪屠宰项目年屠宰能力可达300万头,目前尚未满产。换言之,德康农牧也具备生猪加工产业链,同样拥有分摊、压减亏损的空间。  巨星农牧则有着业内领先的成本优势。公开资料显示,巨星农牧在粮价相对较高的2022年二季度出栏肥猪的养殖完全成本约16元/公斤,去年下半年已下降至15元/公斤。综合测算,巨星农牧生猪养殖板块的料肉比下降至不足2.6∶1,成本控制位居行业第一方阵。此外,巨星农牧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且在股市整体表现较好,企业的现金流保持稳定。这些都为巨星农牧选择逆势扩张提供了底气。看未来积极的变化正在出现,市场春暖花开还有待时日  逆势操作的真正意图,是等待猪市春暖花开。  本轮猪周期何时结束,自然成为各方讨论的重点。今年以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不同场合提及当前的猪周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超长猪周期”。  参照以往经验,2006年以来我国经历过三个完整猪周期,每轮时间约为4年。决定猪周期时长的,是产能恢复的速度和生猪生长周期。现有的技术手段下,从能繁母猪到生猪出栏需要10个月左右时间,而从新生母猪到生猪出栏需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母猪出生育肥4个月成后备+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能繁配种+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仔猪育肥6个月=18个月生猪出栏)。如此长的时间周期内,养殖端的应对之策及产生影响显然要慢于市场变化。  一般而言,二至三轮生猪完整出栏周期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因此,2018年6月启动的第四轮猪周期理应在2022年六七月前结束。然而,直至目前,已持续了近6年的本轮猪周期仍未出现明显拐点。  不过,积极的变化正在出现。首先,行业主管部门的动作透露出鲜明的产能调整信号。能繁母猪控制生猪产能的“总开关”,也是观察行业走势的“风向标”。3月1日,农业农村部宣布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从而增强了市场对猪周期反转的预期。  其次,养殖端正在发出本轮猪周期的“拐点”信号。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067万头,环比下降1.8%,降幅为过去几年之最。同时,今年2月底,7公斤的仔猪出栏价已恢复至478元/头,实现了仔猪生产端的扭亏为盈。业内人士分析,在各地把生猪作为重要农产品保供的重点之一加以推进的背景下,不少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面临持续亏损的压力后开始自我调整产能。  业内人士特别提醒,当前生猪行业并未真正的扭亏为盈,是否需要逆势操作,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具体决定。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18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近日,记者跟随“访长江首城,看宜路精彩”采访团来到位于宜宾南溪区的酿酒专用粮现代农业园区。村民们正在分拣菜苔,装筐运往市场;大棚内育秧苗盘整齐摆放,高粱苗已开始发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南溪区五星级农业园区南溪区酿酒专用粮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南溪区东北部,距南溪主城区10公里,是以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主,轮作蔬菜、油菜,生猪养殖为辅的“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以产村相融、产城融合的模式促进城乡融合。“我们对农户的订单收购价格高于他们常规种植收益,比如,收购水稻的价格就比市场价格高4毛钱左右。”宜宾南溪溯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介绍,该公司针对客户群体需求进行水稻、蔬菜、高粱等培育种植,同时,还为老百姓提供育苗服务,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降低群众种植风险。园区大棚育秧苗 在仙临镇两木村粮油种植基地,林天其正利用晴好天气,在今年流转的50亩土地里抢抓农时进行劳作。“以前人工种植的时候,人累、钱不多。现在与园区订单式合作种植高粱,不愁销路,机械化耕种提升产量,人也轻松了,钱也赚到了。”春耕播种 据了解,园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要求,着力构建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在丘陵地区建设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溪特色的规模化、优质型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道路,是五粮液、恒生福、徽记食品等企业的生态原料基地。南溪区酿酒专用粮基地“游客在基地里可以实现春赏油菜花,秋看高粱红。在油菜花开期间,当地村民的农家乐,一个月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李林说,园区建立“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2023 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15
冬轩  在川蜀大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四川泡菜被誉为“川菜之骨”。  “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地处北纬30度的眉山自古盛产蔬菜,以眉山市东坡区为代表孕育出传承千年的东坡泡菜。东坡泡菜不只是佐餐小菜,还承载了文化内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便留下了“一碗白饭、一碟白盐、一碗白萝卜”的“三白饭”佳话。  历经多年发展,眉山市东坡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泡菜生产基地、世界泡菜研发中心,泡菜品类的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泡菜原料基地稳定在40万亩,培育泡菜调味品企业50余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东坡泡菜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3月16日,2024第十四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泡博会”)将在眉山举办,这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独具特色的泡菜食品专业性展会。眉山如何把“小泡菜”做成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大产业”——传统与创新之间 寻觅泡菜产业发展的新脉动  “咕噜、咕噜……”在位于眉山的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内,生产车间整齐摆放着数千个单体容量一吨左右的土陶泡菜坛,挺着“大肚子”,发出此起彼伏的“嗝”声。  坛子中泡的是红辣椒、长豇豆、嫩姜块等蔬菜,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制,这些泡菜就可以送上人们的餐桌。  “四川泡菜的美味与乳酸菌密不可分。”在该公司负责人何艳平看来,保留住“传统味道”是四川泡菜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为此,该公司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对泡菜工艺进行提高和优化,推出了原汁原味的泡菜产品。  如何在守住传统风味的同时,实现创新工艺、规模化生产,这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看似不起眼的一碟小菜,背后蕴含着不少科技创新的力量。  “影响泡菜口味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发酵环境不同,有害菌、杂菌多了,就会淹没优势乳酸菌,进而影响泡菜口感。”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介绍,研究院从全国各地的泡菜、腌菜企业收集了1.1万株不同的菌种,培养筛选出3000余种发酵优势菌种,并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菌种供泡菜生产厂家选用。  此外,眉山市还有不少泡菜生产企业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对生产线进行了现代化升级。  “实现规模化发展,需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四川李记乐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斌介绍,腌制后的泡菜进入生产线后,浸泡、清洗、拌料、包装等诸多工序均可以由机械臂等智能化设备自动完成。  守住“本味”,创新发展。东坡区现有泡菜调味品食品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泡菜食品企业30余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8家,泡菜企业员工近3万人。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东坡泡菜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鸟瞰“中国泡菜城”。 崔宗喜 摄融合与发展之间 探寻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不久前,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又迎来了青菜丰收季。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永丰村承包了300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的青菜、白菜、萝卜等蔬菜大部分被送往泡菜企业。  “通过稻菜、稻药轮作的模式,一块田可以种植2—3轮。”该合作社理事长王元威说,满载蔬菜原料的车从田间出发,半小时内便可到达泡菜生产企业。  大面积种植蔬菜的底气在哪里?每年5—8月,当地泡菜企业与该合作社签订合同,确定收购量及价格,并签订保价协议,合作社再与农户对接,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种子与栽培技术。收割季到来时,合作社联系货车直接到地里装车,送往企业。一套全程“保姆式”的助农服务,让农户种菜变得更简单。  在何艳平看来,泡菜企业和种植户之间是“互相支持、互相成就”的关系。泡菜企业就近取材节省了物流运输成本,农户也因稳定的收购订单,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近年来,东坡区整合投入资金近10亿元,建成万亩泡菜原料基地12个,辐射带动发展蔬菜种植面积38万亩,推广发展“稻菜轮作”粮经复合模式20万亩,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8.4万亩,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区)。  在中国泡菜博物馆,来自四川各地的研学游客在看、听、闻、做、尝中,全面了解东坡泡菜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方法;不远处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内,研学游客亲手制作东坡泡菜,体验了一趟有趣、有味、有欢乐的课外研学之旅,把加工生产和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也开启了工业旅游新模式。  一棵青菜从田园到工厂,再融入研学目的地,东坡泡菜已然串联起东坡区的农业、工业和文旅产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之间 “泡博会”搭建起东坡泡菜走向世界的桥梁  一场跨越10余年的博览会,见证了一碟“小泡菜”到百亿“大产业”的发展历程。  纵观历届“泡博会”不难发现,举办规格、规模屡创新高,眉山市泡菜产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影响逐步扩大,以泡菜为代表的产品营销推介有效促进贸易洽谈合作,已成为眉山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对接交流看,实现了多渠道开发、全方位覆盖,通过对邀约人群持续优化,产销对接更加精准,吸引了高效优质专业客群“走进来”。  从本地性展会到全国性平台,再到聚焦国际化,“泡博会”向世界递出了东坡泡菜形象名片,实现了眉山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13届“泡博会”参展企业累计2500余家次,参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达1.2万余人次,签约金额超1200亿元,游客观众超260万人次。    在对外贸易方面,作为共同举办方之一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积极协调组织眉山吉香居、李记等优秀泡菜企业和四川王家渡食品有限公司等食品企业“走出去”,到全球各地充分展示东坡泡菜的独特魅力,不断扩大东坡泡菜国际市场规模,擦亮东坡泡菜这一金字招牌,推动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持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标准,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会展品牌,助推全球泡菜食品产业发展。”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信息会员联络部主任周文表示。  眉山从泡菜起步,逐渐形成了以泡菜、预制菜为主导,统揽餐饮、粮油、调味品、糖果糕点、乳制品、畜产品、茶叶的食品产业集群。  特色美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东坡泡菜已不仅仅是一道“下饭菜”,正向着现代产业阔步进发。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天幸)“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我是江二娃。这是一个助农惠农的直播间。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产品是手工甘露。这款新茶是纯手工炒制,冲泡后汤色杏绿清澈……”这是3月8日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合江村新农主播杨建在“乡村学堂”直播时的场面。  这场助农直播开播2个小时,共售出84单茶产品,为村集体带来了8192元的收益。  “乡村学堂”是合江村2022年开办的。为破解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难题,合江村党总支联合有关部门,组建包括行业能人、致富带头人、乡贤人士等在内的师资队伍,结合实际,充实教育课程,力求以农村党员为“点”,村民群众为“面”,以“点”辐射“面”的方式,对队伍进行全面培训,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乡村学堂”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培育了农业生产型队伍、电商销售型队伍、产业技能型队伍、农旅服务型队伍、文化艺术型队伍5支队伍,培育出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茶农78人;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类(电商直播、茶园管护技巧等)培训班72期,培训党员7300余人次。  在合江村党总支的精心设计下,“乡村学堂”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开设不同课程。现设有茶叶采摘课、电商孵化课、农产品销售课、手工制茶课、专业知识课、基础党务课等众多课程,供大家选择。  “幺妹儿”陈洁是合江村“乡村学堂”电商培训班的学员,也是合江村的“网红”主播。  “老百姓不知道怎么把货卖出去。通过‘乡村学堂’的学习,我想通过电商这条路帮助大家销售产品,能卖多少是多少。”这是陈洁内心的真实想法。  此外,合江村党总支针对不同需求,打造了生态采摘体验、手工制茶体验、电商直播体验三大体验基地。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环”的策略形成产业闭环,把合江村打造成集旅游、电商、茶文化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外地游客和本地村民都可以通过体验基地感受生态摘茶、手工制茶、电商直播带来的乐趣。  2021年,合江村还是收入只有1.3万元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23年,合江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5.79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把‘乡村学堂’作为主阵地,开展更多培训活动,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乡村学堂’,加入‘乡村学堂’,从所学知识中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以良好的态势全面助推乡村振兴。”雨城区教育局派驻合江村第一书记方茜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春塘水暖鱼游欢,平昌县久负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青鳙即将拉开“水上春耕”序幕。  近年来,在当地龙头企业带动下,经年生长于自然江河的江口青鳙,“乔迁”到了一口口鱼塘,由野生变为家养,渐成增收致富产业。  在江口青鳙产业化进程中,平昌县走出了哪些特色路径呢?养殖基地打造江口青鳙种业“芯片”3月8日一早,在平昌县涵水镇幸福村——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清塘、晒塘、消毒,为在本月底投放新一轮江口青鳙鱼苗做好准备。  “江口青鳙是平昌特产,肉质鲜嫩。它的学名是华鲮,为15种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之一,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昌县水产渔政局高级水产工程师何光彬说,“但是在道生渔业有限公司入驻平昌之前,江口青鳙都是纯野生的,因为当时我们不具备人工孵化技术。”  江口青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自小离家的魏亨军倍感振奋。2018年,魏亨军返乡创业,与儿时伙伴、从事水产养殖业多年的王毅合伙成立道生渔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在平昌县涵水镇、西兴镇流转2000亩土地打造了1500亩养殖水面,立志将江口青鳙发展成带农增收的致富产业。  魏亨军说:“首先要有鱼可养!这就必须打造种业‘芯片’。我们高价向当地渔民逐年收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前)野生江口青鳙亲本,累计收购3万斤种鱼,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技术进行野生驯化、人工孵化,光是去年就繁育了800万—1000万尾江口青鳙水花。2021年,我们的基地成为四川省江口青鳙良种场、四川省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而且,我们还是全国唯一的江口青鳙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目前,我们基地已达到年孵化 3000万尾能力。江口青鳙人工孵化这张种业‘芯片’,为江口青鳙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两年,我们将争创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做大江口青鳙种业‘芯片’。”江口青鳙因鱼施策多条腿走路江口青鳙的成鱼每尾不过100—150克,从水花长至成鱼出塘却需3年之久,养殖周期很长。因而,魏亨军的1500亩水面,实际上只拿了700余亩水面来养殖江口青鳙,其余水面就养殖斑点叉尾鮰和加州鲈鱼等品种。  这就是魏亨军“以短养长”的策略。“如果全部水面都养殖江口青鳙,我们就面临3年没有收入的风险。”魏亨军说,“养殖斑点叉尾鮰和加州鲈鱼,12—14个月就可以出塘,那么,在江口青鳙出塘之前,就能回收一定的资金,确保产业的持续发展。从2019年开始,我们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和加州鲈鱼每年能出塘80万—100万斤,售价达到了7—14元/斤。”  在不少养殖江口青鳙的水塘里,水面上还飘浮着些许浮板。这些浮板有若干圆圆的孔穴,从其中残存的稻茬、菜茬看得出上季种过水稻和蔬菜。但是,收稻、收菜并不是魏亨军的目的,他只是为了养好江口青鳙。  据魏亨军介绍,2022年天气干旱,他的养殖基地水面温度高达40摄氏度,而江口青鳙适宜的水面温度却是 31 摄氏度以下,以致江口青鳙惨遭烫伤,损失达7万斤。  “去年,我们就在江口青鳙养殖水面,按1/20的比例布置浮板,种植水稻和空心菜,一是可以降低水面温度,让江口青鳙在浮板下面乘凉;二是水稻和空心菜还可吸收鱼塘里的氨氮,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收获的谷子和出售空心菜的钱,远远不够种植成本和收获时的人工费用。我们的目的是把鱼养好。在今年,浮板种植的品种将全部调整为水稻,水稻植株高达1米多,遮阴效果更好,能让江口青鳙在水下更好地乘凉。”多方抱团闯出致富路2022—2023年,连续两年,魏亨军养殖的江口青鳙迎来丰产,出塘量达到了十六七万斤,他卖到当地以及成都、重庆的高档餐馆,批发价高达80元/斤,迈出了成功一步。  但魏亨军认为,平昌县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收益很低的山坪塘和水面,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塘发展江口青鳙产业,不失为当地农户新的增收之路。  就这样循着“一条鱼、一个品牌、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的思路,魏亨军的基地组织当地农户现场观摩并请来科研院校专家对农户进行江口青鳙养殖技术培训,从去年开始,平昌县涵水、响滩、板庙、西兴等乡镇就有10余名农户跟进养殖江口青鳙,养殖水面达到了100余亩。待农户出塘之时,基地将进行成鱼回购,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据何光彬介绍,为此,平昌县上与企业一道探索出了3个“三分之一”的模式。即,3元/尾的鱼苗款,县上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对购买鱼苗农户补贴鱼苗款的三分之一;企业垫支三分之一,在农户出塘交售时抵扣;农户先期支付三分之一。  “今年,我们还将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餐饮业主,成立江口青鳙经济联合体。”何光彬介绍,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地标品牌+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统一鱼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从育种到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通过整合闲置水面资源,以公司为龙头带动众多养殖户参与,规模化、科学化、智能化养殖江口青鳙,真正把江口青鳙做成大品牌、大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3
“生态安全种苗为先,国土绿化良种为本。”多年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林木良种培育上常抓不懈、深耕不辍,持续筑牢林业发展“芯”支撑。3月10日,笔者走进洪雅县国有林场八面山管护站场区,但见种子园里,林场工人正抢抓有利时节有条不紊地开展砧木嫁接工作。他们身后是满山笔直挺拔的柳杉,这些柳杉正抽出翠绿的新枝。林场工人杨大均介绍:“我们现在嫁接的是柳杉初级种子园的优树穗条,通过嫁接可以保留亲本的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周期。”据介绍,这批嫁接的柳杉穗条采自洪雅本县及县外绵竹、沙湾、崇州等地采穗圃的柳杉优树。在砧木嫁接完成后,还将对嫁接苗木树体进行水肥管理及观测调查,待其结实后再对其子代林开展遗传测定,为建立柳杉第2代无性系种子园打下基础。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朱鹏坦言:“杉木是国家人工林第一大树种,也是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人工林树种,杉木传统上喜欢雨量充沛、日照时短的这样的一个地区生长,洪雅恰好满足了这样一个气候特点。种子园是我们生产良种特用的人工林 。”林木良种培育要严格经过选优、采穗、定砧、嫁接、配置等环节。由于树木生长周期较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年为单位展开。为做好这项工程,洪雅县自1976年林木良种基地始建起,便与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签订了科技支撑协议,建立了长期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历经40余年刻苦攻关,该县在林木良种培育上取得显著成效,于今年成功培育建成全省首个杉木3代无性系种子园。洪雅县国有林场国家杉木柳杉良种基地副主任张小国介绍:“我们主要开展有杉木、柳杉、日本柳杉、中华木和八月竹、橡树等的培育工作。其中,日本柳杉种子园已经培育到第1.5代,杉木种子园培育到了第3代。目前,培育的树种良种优势明显,其中杉木第3代无性系种子园较普通杉木种子相比,它的平均材积预计可以提高30%以上。”据了解,自林木良种基地建立以来,洪雅县已累计生产种子10万多公斤,培育苗木近4亿株,良种种苗远销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支持造林面积超130万亩,为“两大”工程造林及国土绿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县委对林业部门提出了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首先就是良种壮苗。目前,洪雅县已建成全省首个杉木3代无性系种子园。”洪雅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林华表示,“下一步,我们还会大力发展本土珍稀树种,比如桢楠、丝栗、鹅掌楸。届时,全县森林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将会发挥更大效益,(进一步)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助力乡村振兴。”据了解,近年来,洪雅县深耕林木良种培育,持续夯实绿色本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截至2023年底,全县森林面积达20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2.49%,已累计封山育林21万亩,其中培育人工林达50万亩,保存天然林80万亩,成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县,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林业产业年综合产值达55.69亿元。(供稿:洪雅县委宣传部 肖蒙)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12
(记者 陈泳 文/图)如何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益?近日记者走进蒲江县的田间地头,在一片油菜花海中探寻答案。从蒲江县西来镇沿着临溪河往敦厚社区走去,穿过成片的柑橘林,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三五成群的市民在花海中打卡拍照,与围炉煮茶、吃火锅、放风筝共同构成了春天最美的画面。这是蒲江县首届油菜花音乐节,周末两天便迎来了3万多人前来赏花游玩。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片花海,几个月前还是撂荒的低效柑橘园,在科技种粮的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为了蒲江县规模最集中的一片粮食基地,并为当地增添了一个农商文旅体结合的新场景。油菜花音乐节吸引游客赏花游玩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低效果园变身高产粮田“苗株很壮,分支也不错,花期估计还有20天。”欢声笑语的花田一角,几个人正在地里埋头研究——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专家、市农林科学院付绍红博士又来了。“说实话,刚接手这块地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没底。”这片土地的业主方蒲江农民专业联合社工作人员陈波告诉记者,西来镇长期以来以种植柑橘、猕猴桃为主,而这片地曾经也是柑橘园,但管理不善,加上2020年一次洪水,柑橘园就几乎闲置下来。2023年,蒲江县全面整治低效果园和撂荒地,才将这块共563亩的土地重新整理,请来市农林科学院作技术指导,聘请了专业社会化服务团队进行粮食生产。“我第一次来看地的时候,土壤都是板结的,地里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头。”据付绍红介绍,团队首先对地块作了全面“体检”,针对土质和当地的气候,制作了一整套改造方案和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包括选择品种、翻耕土地、追加有机肥等,同时采用全程机械化管理,“预计亩产能达到180—200公斤,复耕地第一季亩产就能超过成都平原油菜平均亩产水平,说明管理得相当不错。”付绍红说。成片花海+消费场景油菜花音乐节助农增收眼看曾经的破旧果园变得这么美,当地村民也惊喜不已。在蒲江县和西来镇的鼓励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首届油菜花音乐节应运而生。敦厚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在花海里搭起了舞台,请来本土乐队前来热场表演;组织有从事餐饮工作经验的村民,搞起了柴火鸡、花田火锅和围炉煮茶;村上还沿着花田搭起了20多个木质摊位,发动村民拿出自家的土蜂蜜、手工艺品等免费摆摊;花海里还设计了一些“打卡”点,以及汉服租赁、风筝放飞等特色服务……“太火爆了!我们轮流来帮忙,每天要晚上10点多才收工。”在花海里一个柴火鸡灶边,敦厚社区居委会委员杜惠系着围裙忙得团团转,“我们这次设了10多个柴火鸡和火锅桌,每天中午晚上全部订满,仅此一项每天就有至少1.5万元收入;我们合作社准备了140多个风筝,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完了;加上围炉煮茶和一些零散的小玩具,这次油菜花音乐节,集体经济最少也能赚20—30万元。”不仅是集体经济,村民也尝到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甜头。村民张晓筱做了一些酸梅汤来卖,没想到供不应求,第一天就卖了100多杯;几个村民搞了个小吃摊,结果一天光是酸辣粉就卖了1000多碗。“我们已经跟西来镇和业主方一起争取了补贴,下一季种水稻的时候,会把整个园区再打造一下,在临溪河边设置采摘、文创、餐饮、民宿等消费场景,秋天继续在这里举办农民丰收节!”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3-11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洪瑜  3月6日,天刚蒙蒙亮,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的稻虾养殖基地内,接连成片的水稻田里,处处都是农户忙碌的身影。“加把劲,客户的订单等着呢!”农户们忙着起捕小龙虾,接连将一筐筐小龙虾装运上车。  目前,四川大虾价格在每斤60元左右,而大炮头的价格达到了100元以上。这“高昂”的价格背后,是四川另辟蹊径,充分运用地理位置优势,带领四川虾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早虾”产业道路。捕捞的小龙虾。春寒料峭小龙虾端上消费者餐桌  “嘿!这虾个头真大!”3月6日,共乐镇稻虾养殖户郭其智将一只小龙虾放在手中端详,“这几天温度不高,小龙虾不爱动,再过十天半个月温度上来了,捕虾就更容易了。”郭其智说,与传统的“冬闲”不同,稻虾养殖户早早就开始了忙碌,“从早上6点钟捕虾,紧接着就分拣、称重、打包,主要是卖给外地客人。”  近年来,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背景下,四川大力发展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鱼米之乡”,坚持以渔稳粮、以渔增收,实现了稻渔量质双提升。  而从上市时间看,与湖北、安徽等小龙虾主产区不同,四川南部地区纬度更低,冬季无严寒、春季无冻土,让小龙虾能在春节前后至清明节期间大量上市,恰好填补了省外小龙虾主产区夏季大量产虾而冬季无虾的市场空白,巧打时间差,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在同样以稻虾养殖闻名的内江隆昌,当地农户抢在春节前便开始小龙虾捕捞,更早开启了“水上春耕”。“年前每天卖几十斤,根据大小价格从40元至120元不等,收入非常可观。”当地稻虾养殖户王平介绍,为供应春节市场,他与成都的水产直营店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小龙虾从田间捕捞上岸后几小时便可直接运往成都。“保证鲜活,消费者吃得放心,赢得市场的认可,我们的养殖效益才有保障。”王平说。兴文县稻虾养殖基地。市场火热川南早虾错峰抢占市场  “南京200斤、上海500斤,准备发车!”在兴文县某稻虾公司物流基地内,几辆小货车已蓄势待发,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和包装小龙虾,准备装车销往江浙等沿海地区。  地处北纬28度的兴文县无霜期长达350多天,春季回暖早,小龙虾上市时间可以比湖北、江苏等大产区提前约2个月,填补了春节市场空白端上“年夜饭”餐桌,赶上了“物以稀为贵”的好时机。  在同样地处川南的泸县,早虾销售也十分火爆。“每天能卖上千斤,客户同样以江浙等沿海区域为主。”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大伦是当地的养虾大户。除了自己养虾,他还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稻虾养殖超过10万亩。“刚过完年就开始卖小龙虾,这几年销售情况比较乐观,整体价格情况稳定。未来,我们还是会大力发展早虾,毕竟物以稀为贵嘛!”高大伦说。  兴文县某稻虾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范贤志对未来的早虾市场同样持乐观态度。“我们从正月初八开始卖虾,这段时间每天从早忙到晚,根本忙不赢!”范贤志介绍,该公司最近每天都有三至五千斤小龙虾卖到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火热的市场需求让他忍不住感叹,“从事早虾行业,真是选对了路!”  来自浙江杭州的水产经销商李进与范贤志已经合作多年,在他看来,川南早虾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从范老板这里买了很多年小龙虾,拉回浙江后在水产市场进行二次销售,每斤利润在20元左右。”李进介绍,从去年开始,他在春节至清明节期间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川南早虾的销售上。“其他人还在卖螃蟹、基围虾等传统海鲜食品,我卖小龙虾就显得很特别,这是一大卖点。而且,过年吃龙虾,红红火火的很有气氛,蒸煮食用也比较简单,符合江浙一带清淡的口味。”李进说。  李光在南京经营着一家专卖小龙虾的夜宵店,香辣、爆炒、蒜泥、酸汤、冰镇、高汤……小龙虾在他的手下被做出了不少新花样。“大多数夜宵店在冬天是吃不到小龙虾的,而我坚持一年四季卖虾,并且只卖小龙虾,川南早虾是帮助我在行业取胜的一大法宝。”李光表示,他这个川南早虾的忠实客户,希望能让更多人在漫长的冬季品尝到四川的小龙虾。(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11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内江是柑橘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广袤的柑橘种植基地。内江市把做大做强柑橘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又是一年橙黄橘红时。近日,记者走进内江市市中区、资中县等地,感受这个“甜蜜产业”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另辟蹊径有奇效“三年以上的才能够叫陈皮,你们闻这两种陈皮的味道,就知道有什么不同了。”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区朝阳镇川红橘示范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曹红春指着他面前的两袋陈皮说,“陈皮就是要越‘陈’才越好。”川红橘陈皮川红橘是古老的柑橘品种,橘肉口感不如一般的柑橘,在市场上销量一般,但是由橘皮加工成的陈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后,曹红春盯上了并不稀罕的橘皮。每年,到了川红橘成熟的季节,市中区朝阳镇川红橘示范种植基地里总弥漫着橘子的清香,黄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那时,基地里的工人们,便背着背篓,拿着剪刀,熟练地采摘。据曹红春介绍,川红橘浑身都是宝,橘子内皮白色的部分叫做橘白,主要有补肺的功效,而刮下橘白剩下的橘红则是珍贵的一味中药,也是做川陈皮最好的原料,而剥离橘皮后的果肉还能用作肥料。从2019年他回乡筹备建设基地以来,如今已走过5年春秋。在流转的100多亩的土地上,都是种植多年的老柑橘树,而这样的果树结出来的川红橘,是做陈皮的上好原材料。基地每年川红橘的年产量有10万余斤,加工陈皮近5000斤,产值近百万元,产品通过线上渠道销往全国各地。错峰上市抢先机在朝阳镇的内江市市中区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内,几十名工人正在按橘子品种、规格进行分拣、包装,几辆大货车等待装车出货。分选机上,果子按照果径的大小落入不同规格的筐子,实现自动分选。冷链物流中心“打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的关键,在我看来还是要实现产品错峰销售,增加产业附加值。”雷丰果业分拣中心负责人雷智艺介绍说,柑橘类水果的收获销售时间主要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要在同行里取得竞争优势,除了水果品质,就是要延长其生命周期。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是最有效的方法。位于内江市市中区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该中心于2022年正式动工建设,占地面积20亩,目前已投入使用,每天出货量达15万斤。据介绍,该中心共有果品分拣机两台和总容量1600吨的冻库16个。该项目辐射周边地区及城市,可有效解决市中区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农产品仓储、加工、错峰销售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价值。雷丰果业在错峰销售上下功夫,而在资中县双龙镇三柏村,更多走的是让产品错峰成熟的路子,这也得益于资中血橙新品种选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走进资中县双龙镇三柏村血橙种植基地,一个个金灿灿的血橙挂满枝头,微风袭来,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果香,让人垂涎欲滴。这里的晚熟血橙将于3月底成熟并开始采摘,实现错峰上市,通过冷链储存,可持续销售到7、8月份,弥补当季柑橘类水果的空缺。据三柏村党委书记肖文华介绍,今年三柏村血橙产量将达600多万斤,预计收入能够达到1000万元,如果加上电商销售,收入还会有所增加。优中选优创品牌在资中县双河镇四川紫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晨农业”)资中血橙智能分选中心,机械设备正在开足马力加速运转,经过洗果、烘干、检测、分级之后的血橙等待着发往全国各地。智能分选“每一个果子在经过机器时都会被拍27张照片,好与坏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电脑上也会精准对每一个果子的品质作出分析。”四川紫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资中县血橙协会会长李大刚指着仓库内的智能选洗线上的显示屏说道。李大刚介绍,该分选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超高分辨率工业级数字摄像头和独特的LED光源系统进行全息数据采集。软件部分通过分析UV、H色谱和灰度图等进行视觉识别,实现在不损伤血橙的前提下,针对血橙的外皮色泽、果体大小、果体重量、外观瑕疵等外部品质进行分选的同时,亦可对血橙内部的糖酸度、果肉损伤、内血占比等生理指标进行智能无损分选。其中,公司着力打造的高端品牌“紫摇红”因其品质优,卖到了市场的最好价格,168元8斤的套盒颇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毫不夸张地说,‘紫摇红’真正做到了千里挑一。”李大刚告诉记者,设备筛选的第一批18790个血橙,仅21个符合标准,要求严苛,使其成为血橙中的极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紫晨农业大力构建多元化血橙精深加工体系和产品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开发出血橙即食片(蜜饯)、血橙红酒(果酒)、血橙啤酒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广受市场欢迎。资中血橙近年来,资中县实施资中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分别印发了《资中血橙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资中血橙优质优价工作方案》《资中血橙品牌提升及市场营销工作方案》,全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一二三产业链共发力,助力资中血橙产业“再次腾飞”。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8
(记者 蒋君芳)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表述,让“城乡融合发展”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之一。  面对“城乡融合发展”这道必答题,既有“大城市”也有“大农村”的四川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未来又将如何作答?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就此展开热议。依托试验区多项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川承担着重要的国家试验任务。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被列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  试验成效如何?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介绍说,4年多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聚焦5项试验重点任务持续发力——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5、较2019年缩小0.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7,郫都区“安农书院”、温江区“百家联营”等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试验区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温江区的“百家联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有发言权。她告诉记者,大多数村民都有发展意愿,但要么缺资金,要么缺技术,很难走出乡村创业的第一步。在“百家联营”思路下,岷江村探索出了“岷江家宴”:村民的家庭院落变成了“共享庭院”,家庭菜地变成了“共享菜园”,待业妇女变成了“共享厨娘”,打造出了乡村消费新场景,打开了乡村发展新思路。  四川期待肩负更多使命。今年全国两会上,包括杨建德在内的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拓展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联名提案,希望能以更多样本的试验,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提供更多四川经验。  成为样本,必须有基础。四川底气何在?不少代表委员提到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强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入围总数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37个县(市)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入围总数蝉联西部第一,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从何处探路才能作出更多贡献?多位代表委员提到,政府工作报告已有答案可循。  全国政协委员、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探路者,攀枝花如何作答?李明表示,攀枝花将坚持精明增长,重点抓好做强县城产业支撑、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增强县城承载力三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做强县城产业支撑方面,我们将围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加快构建市县联动的钒钛产业、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等共同富裕联合体,激励各县(区)差异化打造特色产业强县、竞跑新赛道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夯实县域产业基础。”  聚焦县域经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利军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搭建发展平台和拓展发展空间至关重要。“建议以产业园区作为县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引导城市工业配套产业向县域转移。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发展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县域经济整体升级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关注“人”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这些内容,确实是老百姓进城的一些顾虑所在。他们怕就业机会不稳定,怕享受不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比如娃娃上学、老人就医等,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城市务工,但户籍依然留在农村。”全国人大代表、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艳英认为,各地在探索时,应该从制度上系统性解决农民进城问题,真正让农业转移人口“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融得进、可持续”,用以人为本的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08
(周俊 记者 侯东)“小田改大田,农用机械用起来更方便,种粮有赚头,农户更有盼头。”3月6日,旺苍县大两镇金光村种粮大户赵万政说。近年来,旺苍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基本农田地平整、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已建成25.78万亩。“我原先大概有4亩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后,我又承包了10多亩地,加上去年优选的小麦品种,‘吨粮田’不是梦了。”赵万政介绍,高标准农田机械化率提高,翻耕、植保、收割等环节费用下降,田块整理后还可增加耕地面积,算下来每年每亩有望增收约300元。  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金光村党支部书记赵绍翠感触良多:“以前田块小且分散,道路坑洼,大型机器没法下田,经过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田平了,路宽了,渠通了,这样的土地很受种植大户的欢迎。”她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平整出的100多亩土地,村集体引进合作社流转出230亩,种植大户流转60亩,土地流转费加上服务费和土地溢出,村里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左右,而农户除了可以拿到每亩1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还解放了劳动力,可以创业、打工,增加收入。3月4日,天蒙蒙亮,白水镇勇敢村村民曾远明就骑着电动车来到田里,巡起了自管的千亩高标准农田。沟渠淤泥、垃圾堆堵……逢冬修或农忙,曾远明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天。作为勇敢村8名管护员之一,曾远明主要负责高标准农田建后的日常清淤、水利设施应急维修、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自己负责管理的标段设施完好、良性运行。旺苍县地处秦巴山区,全县山地占七成。以往一亩地种一季稻,收成不过600斤。从2017年开始,勇敢村建成高标准农田将近2000亩。“地块平整连片了,排水灌溉顺畅了,机耕道路拓宽了……现在种地和过去可不一样了!”曾远明说,他承包了150亩地,经过土地平整和精细管护,整饬有序的良田能实现一年两产,一季稻外加一季油菜。“以前到了冬天,地都闲着,现在我们正打造油菜花海。”旺苍县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网格长,实现“网格长制”全覆盖、无盲区。同时,还确定县级田长29名、乡(镇)级田长23名和村级田长243名,划定1701个网格管理区域、确定网格员1701名,有效解决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今,又当承包户又做网格员,改造后农田每亩增收近500元,一年收入五六万元,还能照顾家里。”曾远明直言,“日子过得很舒坦。”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3-07
三月春光暖,崇州花正开。和煦的阳光中,金黄色的油菜花与林盘、民居相映成景,加上盛开的樱花、李花、红梅花、樱桃花,遍布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域,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成都人最熟悉的浪漫春景,也是市民游客流连其中的盎然春光。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赏花客”纷至沓来,“赏花经济”也迎来“春天”,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提升。近年来,崇州坚持用一朵朵小鲜花撬动崇州乡村产业大发展,通过有机融合林盘、农田等要素,探索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催生出大批新场景、新业态,不仅让城里的游客流连忘返,也让农民走上了致富奔康的道路,推动了城乡的“双向奔赴”。一场花事 让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崇州发展赏花经济,从打造“自驾赏花”品牌到出圈,用了十来年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本寂寂无闻的重庆路,成了“中国最美乡村公路”走红网络,直接催生了崇州自驾赏花游。2013年崇州自驾赏花季期间,游客数量一下增至80.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02.49万元。尝到甜头后,崇州敏锐地洞察到“赏花游”的独特价值,果断地将其上升为“赏花经济”统筹谋划。崇州以城乡融合为导向,将“自驾赏花”作为推介乡村赏花游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逐步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的赏花经济成长之路。“崇州的赏花经济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面对无边无际的满目金黄,崇州市相关负责人讲述起这些年来崇州“赏花经济”的发展历程,“一开始农民种油菜是分散种植,后来,我们从全市层面谋划‘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在高标准农田里成规模种植,油菜种植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30万亩。”该负责人说。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提升,一片片农田变成美丽的大田景观,崇州油菜花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看花客越来越多。赏花游也好,乡村游也罢,游客是“用脚投票”的,在哪里能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就会选择哪里。崇州开始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有意识地完善和打造。相关部门和重点镇街建起了赏花景观平台、修建了绿道、新建了停车场等,并辅以“坡地景观、绿色小径、静谧花园”的园林设计,游客赏花体验逐年提升。到如今,崇州已发展形成10万亩稻香旅游环线、重庆路沿线、水木北部旅游环线三大成熟的经典线路。依托紧邻大都市的近郊优势,崇州通过农旅融合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美丽经济。2023年赏花季期间接待游客458.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33亿元。过去10多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亿人次。近年来,崇州也借力赏花品牌活动,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等殊荣。一朵鲜花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走在乡间道路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映入眼帘,灿烂的黄摇曳在春风中,花香沁人心脾,花香中夹杂着酒香,被誉为“天府酒村”的隆兴镇梁景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更令人激动的是,3月8日,一场以“花田品酒醉成都(崇州)·和美乡村盛世春”为主题的酒村集市活动将在这里登场亮相。结合当地“酒文化”特色,即将开市的“过完春节过春糖·崇州市天府酒村集市”,不仅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潼南特色产品专场、对口援建·马尔康特色产品专场、青崇联动·草堂街道特色产品专场、崇州市非遗产品、“土特产”展示展销等各类产品的展示展销活动,还有田园骑行、烟火集市、乡村集市、汉唐文化巡游、国风民乐演奏专场等魅力旅游系列活动。“油菜花一开,村里就热闹得很,到处都是专程从城里来赏花的车辆和游人。”梁景村党委书记张建军表示,“机遇就在眼前,我们要让‘赏花经济’成为梁景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借力赏花游活动,提高白酒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坚持村里传统古法酿酒工艺,牟氏白酒坊的主人牟崇云对此充满期待:“这些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酒作坊生意越做越大,一年产值约四百万元。希望今年的活动能继续扩大片区影响力,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赏美景、品美食、住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崇州市赏花明星点位白头镇五星村,也因“赏花经济”端稳了“致富碗”。前两年,村民杨梅回到家乡,利用自家宽敞的院坝搭建起民宿餐厅。“最近来赏花的游客特别多,尤其是周末,我家每天都要接待好几百人,收入是平时的三倍多。”现在,五星村有100余家民宿和餐饮店。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融入”的新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等方式,五星村村民拓宽增收渠道,每年仅靠赏花就能给全村带来几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为了让“花期”更持久,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崇州坚持精细化、品牌化、景区化做长产业链,充分挖掘开发“花花世界”的无限商机,不断赋能新时代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让城乡融合发展劲更足势如破竹的“赏花经济”,只是崇州市推动城乡融合的一个侧面。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当前,全省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进入提质加速的关键期;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考量、路径与举措。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在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重大战略中找准定位,崇州坚决扛起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使命,因地制宜统筹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稳定和发展两个大局,把“和美”两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实现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围绕‘赏花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变现’。”崇州市相关负责人认为,“变现”的秘诀在于,通过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运营合理转变,挖掘和推广乡村好看、好玩、好吃、好住的资源,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近年来,崇州以赏花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通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迈入快车道,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不仅景色更美了、房屋亮堂了、道路宽敞了、厕所不臭了,还长出了各种新的场景和业态。如今,在崇州,涌现出仿如乡村版“宽窄巷子”的观胜镇严家弯湾,游客在盆景小院中,春赏油菜花海,秋看粉黛、芦苇,还能体验盆景制作;道明竹艺村的特色餐饮和非物质文化体验,成为游客体验乡村休闲风光的必选项;街子和元通的古镇文化、特色林盘、新型民宿等文旅资源,也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崇州将继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呈现稻乡环线、蔬香环线、古镇原乡环线、大熊猫爱情走廊等4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努力推动城乡各展其长、乡村各美其美。融合见实效,城乡更美好。但,推动城乡融合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崇州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城乡融合之歌。(图据崇州市委宣传部)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4-03-0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怀 王国平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作为绵阳市最年轻的市辖区,安州区今年1月入围全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示范引领力百强榜”。  安州区既有新兴发展的活力城区,又有大片的农村。产业如何兴旺?乡村如何振兴?安州区给出的答案是,以乡镇为中心构建产业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镇兴则农村兴,乡镇强则县域强。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对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安州区如何走出一条以镇域为发力点的城乡融合之路?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走进绵阳市安州区蹲点调研。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三届油菜花节。本文图片均由绵阳市安州区委宣传部提供第一个百亿元镇如何诞生?以镇为中心,利用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激活镇能量”  春节期间,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的联丰村内,游人如织。据统计,花荄镇今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花荄镇是安州区下辖10个乡镇中典型的农旅强镇,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38.5亿元,带动景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2万元。  目前,花荄镇正按照大环线、大资源、大整合、大景区的工作思路,打破村域限制,由镇上统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花荄镇是安州区探索以镇为中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乡镇在人才、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由此,安州区紧紧围绕绵阳市委关于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决策部署,以‘激活镇能量’‘点燃新引擎’,加快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州区委书记胡斌说。  调研组注意到,胡斌提到的“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是绵阳市针对乡镇抓经济缺乏积极性等问题,2022年在全市166个乡镇(街道)中分类选取39个作为试点,此后绵阳成立工作专班、鼓励县市区出台相关政策,增强乡镇抓经济抓发展的能力。  绵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绵阳选中以乡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开展了一场自主性、原创性改革。  此次试点中,安州区共有四个镇入选,花荄镇是其中之一。花荄镇党委书记彭茂华说:“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让花荄镇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是区里第一个百亿元镇。”  同时,试点工作极大调动了镇上干部的积极性。春节前,调研组来到花荄镇时,镇上正在举行一场项目遴选会,镇村干部从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自身优势等方面纷纷发言。彭茂华反复提醒大家:“项目适不适合我们?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要考虑,不能光说想要,还要想清楚实际需求和自身能力。”  试点工作启动后,安州区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多部门开始探索项目遴选机制——定期召开区级项目谋划工作例会,由乡镇和部门合作“自荐”项目,区领导则从项目的必要性、自身资源、发展空间、资金方向以及项目落地后的潜在成效来进行综合考量。  “项目遴选机制就是要让乡镇干部保持抓经济的活力和热情,也给了乡镇大胆创新的空间。”安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志辉说,这样一来,倒逼乡镇干部从搞执行向懂经济、会抓经济方向转变。  以镇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保持发展后劲?调研组注意到,借助试点启动,安州区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将全区划分为四个片区协同发展,即:安昌河都市经济发展片区、凯江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干河子优质农业发展片区、千佛山生态康养文旅片区。  每个片区单独制定发展规划,以镇为中心,以项目来驱动片区发展。“我们最大限度将区级部门的资源划拨给乡镇,比如撤并的学校、农机站、兽医站、敬老院等,让乡镇来使用和盘活这些资源。”陈志辉说,为支持镇域发展,安州区着力破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推进许可事项下沉工作。  乡镇发展活力在探索中涌现。2023年安州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增速排名居绵阳市第四位,投资总量上升到第二位,创下建区以来的新高。安州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川青铁路安州站。川青铁路的开通,将给安州区镇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如何脱颖而出?为每个乡镇划定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赛道”,在雎水镇试点“镇园合一”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区域产业承载能力是关键。依托“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工作,安州区为每个乡镇划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赛道”。  调研组从安州城区驾车40分钟来到该区另一试点镇——雎水镇。一路往来不断的大货车在提醒我们,这里是一个工业重镇。  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这里在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能源产业。这个镇的龙头企业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从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而来的一家新材料企业,2023年产值达到71亿元,带动形成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材料产业集群。  一个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多方面支撑,乡镇如何才能更有作为?  雎水镇镇长钟媛媛向调研组表示,随着产业集群规模扩大,原有的镇一级政府确实面临很多瓶颈,比如可建设用地不足、行政审批权限不多。如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工作启动后,雎水成为绵阳全市首个“镇园合一”试点镇。  什么是“镇园合一”?通俗来讲,一个镇就是一个产业园区。2023年12月,安州高新区雎水现代产业推进中心正式挂牌,机构设置为正科级。如此,雎水镇工业片区成为安州高新区的一个“分园”,镇上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与高新区同样的要素保障、办事审批等各项服务,最终实现“镇(园)事镇(园)办,企业办事不出镇(园)”。此外,该中心还将承担雎水当地产业规划、项目招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  变化随之而来。“以往办理环保等相关事项需要到主城区,现在镇上就可以办理。”银河化学安全与环保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高翔说。  途经场镇时,钟媛媛指着路边的一栋房子说:“这是镇上为企业建设的人才公寓,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已陆续完工。”  得益于“镇园合一”探索带来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银河化学去年新招引了200余名高技能人才,其中来自雎水以及周边乡镇的有30余人。随着技术工人的到来,银河化学从去年开始实施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战略,预计每年将创造出8亿至10亿元的产值,实现变废为宝。  与工业镇的发展路径不同,安州区秀水镇在试点中被归类为商贸产业强镇。  驾车驶入秀水镇,场镇的拥堵情况出乎调研组预料。作为昔日川西北第一大镇,如今秀水镇上已有34条街道。  秀水河边,这里正在忙碌地修停车场。秀水镇人大专职副主席李杰说,每逢节假日,来秀水镇赶集的人非常多,因为镇上不仅购物方便,还有电影院、商超等,能够极大地满足本镇及周边居民假日游玩购物需求,“修建停车场迫在眉睫。”  停车场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2023年,秀水镇投入1500万元对全镇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推动该镇从传统商贸产业向现代商贸产业转型。  规划中的秀水镇滨河新区已现雏形。这里紧邻公路干道,规划有幼儿园、安置房、商业街等。目前该地块已初步完成整理工作,相关城市综合体的招商也在推进中。“你们过段时间再来,这里将是一片热闹的建设景象。”李杰说。一套“数字乡村”系统有什么作用?用智能数字系统进行管理,探索城乡公共服务新格局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是题中之义。  对此,安州区创新探索出一套“数字乡村”系统进行破题,该系统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协同与展示,使公共服务得以融汇畅通。  走进花荄镇九合村柑橘产业中心,一块硕大的屏幕上正滚动展示着柑橘产业园实时情况,以及天气、虫情监测等实时数据。  其中一个捕虫网引起调研组的注意。“这个网可以通过摄像头观察到果园里的昆虫,对捕捉到的虫情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九合村党委书记卿官松介绍,屏幕上的柱状图对应着红蜘蛛、黄蜘蛛等害虫数量的变化。当害虫数量超过设置的阈值时,会推送预警信息到九合村柑橘产业园数字化平台,以便村委会人员及时通知农户进行防治。  不仅服务农业,这套系统还可以对人口、应急、生产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采集,覆盖乡村工作的各重点方面。  以农村养老为例,花荄镇新建了智能监控设备201个、智能居家养老监测设备100个。“若有独居老人摔倒或遇到紧急情况,智能数字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并将信息推送给网格员、村组干部等,从而实现第一时间派人救援。”彭茂华说。  安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与这套“数字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的,是全区以镇为中心的集镇更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和硬件同步提升,缺一不可。”  “我们镇有11个村、10个社区,68家农家乐(农旅市场主体),从花荄镇中心出发,5分钟就能到一家农家乐。”彭茂华表示,花荄镇作为安州区主城区所在地,乡村旅游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发展旅游需要“颜值”和“体验”,需要对全镇的风貌进行提升。  为此,花荄镇正筹备与区级平台公司合作,成立镇级的城市建设管理公司,同时按村级片区成立村级强村公司,将村集体组织联合起来,公司化实体运行。由中心村党委书记任董事长,聘请职业经理,实现特色农业产业社会化、组团化、链条化发展。  “今年我们有两个项目在谋划,一个是镇级的廉租房改造项目,一个是城中村的协商改造项目。这两个地块很小,如果通过市场化改造成本会很高,所以我们考虑请社区作为业主,和群众协商,拆多少还多少,业主补成本差,以此来推动城市面貌改变。”彭茂华说,通过成立镇级城市建设管理公司,让社区有集体资产,让管理有抓手,从而实现社区的造血功能,并服务于全区的城市管理。链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基层干部  蹲点调研过程中,安州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志辉告诉记者,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基层干部要有首创精神,能够精准施策,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为此,安州区对重点强镇采取配强干部的方式进行赋能,比如雎水镇党委书记由安州区的副区长兼任,并遴选高学历人才进入党政班子,以提高镇级党委政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安州区每个乡镇还配备了年轻的研究生干部。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3-07
王菲菲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项目名片】  广元市畜禽繁育能力提升项目是广元市昭化区以建设全省肉牛羊生产重点县区为目标,开展的肉牛羊产业振兴行动。项目旨在盘活各处闲置资产,打造带动面大、受益群众广的养殖全链条,推进肉牛羊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依托该项目,目前昭化区建有肉牛羊规模养殖场103个,带动磨滩镇、卫子镇等多个乡镇产业发展,实现肉牛羊产值4.8亿元。【项目故事】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昭化区以建设全省肉牛羊生产重点县区为目标,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不断推进肉牛羊圈舍标准化建设改造,持续推动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为当地农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昭化区第一个川中黑山羊扩繁场。受访者供图养殖场落地 周边乡镇“兴”  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地上萌动着活力与生机。在昭化区磨滩镇百胜村,一声清亮的羊叫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  广元市农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磨滩种羊养殖基地位于百胜村百安农业园区内,是昭化区第一个川中黑山羊扩繁场。  该基地以租赁方式,由村集体闲置猪场改建而成,圈舍面积近5000平方米。目前,基地拥有标准化羊舍11栋,管理用房、干粪堆积发酵池、草料库房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自2023年3月投产后,已辐射带动磨滩、王家等周边乡镇20余户农户发展种羊养殖。  “百胜村按照‘基地+集体经济+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自繁、自养、寄养、代养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磨滩镇人大主席官开波说,该村现存栏川中黑山羊1000余只、天府肉羊20余只,2023年产值突破600万元。  产业发展有力度,助农增收更有门路。“除了为村民提供优质的种羊资源、传授养殖技术外,基地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务工。”该基地项目现场负责人罗显亮介绍,现已带动20余户农户实现就地就业,户均实现增收4万元。  据悉,后续该基地还将与磨滩镇各村委会及养殖户达成三方合作协议,让代养模式“落地开花”,切实壮大当地黑山羊养殖业。高标准发展 肉牛羊产业“兴”  磨滩镇是昭化区养殖业发展强镇,如今,全镇已建立肉牛羊养殖小区8个、肉牛羊养殖场21个。  在广元市鑫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外围,整齐划一地分布着两排高标准养殖圈舍。  记者走进其中,只见自动投料机正在为一头头肉牛投喂草料,自动清粪设备正“有条不紊”地清理圈舍……现代化的厂房、机械化的设备,昭示着传统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脚步和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该公司根据肉牛的生长特性,采用现代化饲喂设备、检测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不仅培育出优质肉牛,还打造出绿色无公害的养殖基地。  “养殖场现有标准化圈舍2万平方米。”该公司董事长赵志明称,通过将 TMR全混合搅拌、自动投料、自动清粪等现代化工艺与传统饲养方式相结合,不仅能减少人工劳作,还能让饲草料拌合得更加均匀。  为推进肉牛羊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昭化区根据闲置资产的结构和分布情况,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改造提能生产工艺,发挥闲置资产的最大效能,打造带动面大、受益群众广的养殖全链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7
(李永琴 文/图)3月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资中县,实地探访该县血橙产业发展的“密码”。智能分选线在位于资中县双河镇的四川紫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包装经过智能分选线上筛选出的血橙,车间外面的货车正等着装车发往哈尔滨。血橙好坏评价的标准需要从外观、大小、甜度和花青素含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血橙的花青素含量最难判断。“智能分选线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四川紫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资中血橙协会会长李大刚指着智能分拣线上的两台显示屏说道,“每一个果子在经过机器监测时都会被拍27张照片,好与坏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电脑上也会精准对每一个果子的品质作出分析。”资中血橙四川新闻网了解到,智能分选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超高分辨率工业级数字摄像头和独特的LED光源系统进行全息数据采集,软件部分通过分析UV、H色谱和灰度图等进行视觉识别,在不损伤血橙的前提下,针对血橙的外皮色泽、果体大小、果体重量、外观瑕疵等外部品质进行分选的同时,也能对血橙内部的糖酸度、果肉损伤、内血占比等生理指标进行智能无损分选。“目前,设备每小时处理能力为2万斤。”依托这条智能分选线,该公司将血橙分品、分级销售,畅通了血橙的市场销售。据统计,四川紫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度销售资中血橙600余万斤,“2024年度将实现1500余万斤。”李大刚说。血橙系列精深加工产品除了分选优质血橙,该公司还大力构建多元化血橙精深加工体系和产品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开发出血橙即食片(蜜饯)、血橙红酒(果酒)、血橙啤酒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今年攻破技术难题,研发出了血橙NFC(非浓缩还原汁),“我们有设备,有技术、有渠道,资中血橙正逐步向‘橙中贵族’迈步。”谈及下一步发展,李大刚信心满满。资中县自80年代末引入血橙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由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万亩以上血橙产业示范片,银山-球溪-铁佛点、线、面结合的百里血橙长廊,重龙-双龙晚熟血橙产业带,鱼溪-归德-球溪-龙结优质高产基地四大版块融合而成的资中血橙产业圈,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血橙产业基地,年产血橙达40万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3-06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大棚内,蔬菜种苗茁壮成长;田地里,翻耕机隆隆作响;麦田旁,智能设备正精准监测病虫害防治信息……3月1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种苗企业基地、农事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地,扑面而来的都是春耕备耕的热闹景象。郫都区农林局工作人员介绍病虫害防治智能设备。 受访者供图700万株种苗保障农户需求  苦瓜苗、玉米苗、茄子苗……在当地一家种苗企业的育苗基地大棚内,各类幼苗含露吐翠,部分苗床已被“清空”。俗话说“苗壮一半收”,从去年11月底至今年2月底,该基地共培育700多万株种苗,其中,玉米苗约200万株。  将一粒种子培育成一株优质种苗,嫁接用的砧木、育苗用的泥炭等都至关重要。  “不同品种之间的蔬菜嫁接,不仅能提高幼苗防病性,还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该公司董事长李春文介绍,基地嫁接采用的砧木,是从云南引进、抗土传病害的托鲁巴姆。以茄子幼苗为例,经嫁接培育后,一亩可减少约200株幼苗用量,但茄子却能增产25%以上。  育苗采用的泥炭是从塞尔维亚等国进口而来的,每年进口泥炭都要花100多万元。记者轻拨黑褐色表层,用手一捏顿感松软。“培育壮苗是优质丰产的基础!”李春文介绍,基地还会剔除差苗、次苗、死苗,保证客户拿到优质种苗。该基地全年可培育蔬菜实生苗、嫁接苗和花卉实生苗等6000余万株。7个智慧监测站做好病虫害防控  当前,正值小春作物苗期管理的关键时节,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  在郫都区稻麦轮作高质高效综合示范区内,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麦田的田垄上,一座崭新的病虫害监测站引人注目:远程气象监测系统、远程信息化虫情监测系统、害虫性诱测报仪、土壤墒情监测仪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守护着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这是今年郫都区新建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智慧监测站。这套设备有多智能?  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农林中心主任余文霞介绍,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设备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土壤墒情、苗情生长等情况,然后通过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点开手机,我们就可以判断病虫害数量变化趋势,从而合理安排防治时间和方法。”余文霞说。  赶在今年春耕前,郫都区共新建了7个智慧监测站,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指导种植户做好病虫害防控。1500台(套)农机全面“体检”促生产  “突突突……”当天中午,在郫都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实验区的农田里,4台旋耕机正来回穿梭平整翻耕土地。  今年,郫都区预计粮食播种面积约8.75万亩,如何让农机大显身手?  走进郫都区神农农机综合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现代农机具一应俱全。“除了满足自身5000多亩的需求,我们还能承接万余亩的农事社会化服务。”该社理事长周代斌笑着说。  据了解,春节前,郫都区农林局就积极组织辖区内各农机合作社做好人员培训、机具准备等工作,共检修各类机械约1500台(套)。该局局长孙大伟介绍,全区还开展了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行动,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确保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3-0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