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作为中华民族最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是一百年来党领导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的美好目标。今天,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这一千年梦想成为了两个百年交汇之际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迈进!  接续全面小康,促进共同富裕,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党的初心,体现了“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顺应了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必将凝聚起共富路上共同奋进的磅礴力量。  促进共同富裕是新征程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蕴之意。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从“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践证明,只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更广泛地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才能更持久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体会到发展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会大大增强亿万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在人人为幸福美好生活奋斗的过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促进共同富裕是解决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一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解决好当前我国社会这一主要矛盾,必然要求着眼于共同富裕的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要看到,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一最大的不充分,决定了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后,广大农民虽然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但大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人居环境还有待提高,农民生活还未普遍达到富裕程度,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十分强烈和急迫。只有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庞大的农村人口,福泽广袤的乡土大地,才能够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各美其美。  促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夯实高质量发展动力基础的内涵逻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在三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劳动力群体来自农村,最大的人口红利源自农民。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畅通城乡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释放出巨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快拓展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历史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的阳光照耀每一片土地,温暖每一个心田。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将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6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关系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美丽中国建设大局。《行动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行动指南。资料图片  从垃圾乱扔到回收有序,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环村,从杂草丛生到花团锦簇,环境干净了,房屋整洁了,村庄更美了。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三年整治”到“五年整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提质升级再发力。  要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分类统筹施策。按照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化生活条件的要求,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一方面,要树立系统观念,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稳慎决策,防止资源浪费和“翻烧饼”。另一方面,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如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要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要坚持立足农村,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立足村庄现有基础,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同时,要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既不能越位,搞包办代替,也不能缺位,一味等待观望,要把见到实效、农民满意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根本要求,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要坚持有序推进,强化健全保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需要建管用并重,积极有力推动,分期分批推进,防止无所作为和“一刀切”,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既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多样化运行管护机制;又要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民生工程,要积小胜为大成,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蹴而就,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我们稳扎稳打,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增强农村宜居性,提升农民获得感,让环境更宜居,让农村更美丽。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文/图  “今年我们的魔芋制品,对欧盟出口量增长了一倍。最近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货发往国外!”11月23日,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的四川东方魔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胜华欣喜地告诉记者。  在疫情反复的当下,安州魔芋出口为何依然上扬?生产车间正加紧生产魔芋菠菜通心粉。欧盟国家线上线下热销  安州魔芋种植面积达6万亩,是全国八大“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之一、全国最大的魔芋粗加工及魔芋精粉集散地。郑胜华介绍,魔芋不能长期保存,但只要磨成粉加工成包装食品后,就很方便运输、贮藏。公司的魔芋制品已陆续销往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销售额预计达1亿元。  在东方魔力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流程一气呵成。魔芋白肉切碎磨粉、过筛,加水制成魔芋浆,洁白晶莹的魔芋糊随即挤压成丝,经过加热固化、浸泡冷却等多个环节,紧接着工人按规定的克重称重,再放入盒中塑封粘合,最后装箱后就可以送往国际国内各大超市、便利店。  郑胜华说,公司的魔芋面产品目前在欧盟国家4700余个超市上架销售,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连锁会员量贩店好市多、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超市全食、德国利德超市等等都有我们的产品在售。在亚马逊平台,更是一度卖断货。新品种魔芋试种。饮食习惯及低卡饮食观念等促成  在国际疫情形势下,魔芋原料供应受限,而中国乃至主产区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  魔芋作为可塑性极强的食材,本身没有味道,但靠调味便可甜、可盐、可鲜、可辣。浇上蕃茄肉酱,就是一盘经典的魔芋意面;加上新鲜时蔬,就是关东煮里鲜美的魔芋结;混合风味果汁,就是甜糯的蒟蒻果冻。  全国魔芋协会会长、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介绍,魔芋是减肥健美的首选主食替代品。国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饮食管理意识很强,带动了魔芋制品的销售。  “疫情下,一些消费者为了囤货,一次性购买 10件,甚至20件魔芋意面,也让销量间歇性增长。”郑胜华说,看似具有偶然性,实际上跟公司多年市场铺垫和积累有关,是市场节点的消费需求释放。  从农产品成为畅销的加工制品,还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大家熟知的魔芋豆腐,呈灰黑色,略带腥味。我们加工出的魔芋精粉纯白、无黑点。”郑胜华说道,公司的两项关键性技术——消除魔芋粉中二氧化硫和生物碱的方法成为竞争力核心。“‘双除’技术,保证了魔芋制品晶莹纯白,不化水,保质期可达24个月。”魔芋相关产品展示。国内消费区域公用品牌来加持  国外魔芋销售火热,但国内出口产品普遍存在“通病”,就是约80%出口魔芋制品为贴牌产品。郑胜华说,公司产品在国际上抢注了“东方魔力”的商标,但仅有20%的产品是自有品牌销售,品牌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较于国外市场,国内魔芋消费空间有待释放,品牌打造仍欠缺。  尽管中国是全球魔芋第一大出产国,但据中国魔芋协会的数据显示,相较日本人均魔芋消费金额约70元,国内人均魔芋产品消费金额仅为7.6元。  12吨至15吨鲜魔芋才可加工成1吨魔芋精粉,其精粉又按照提纯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同为200克,魔芋豆腐售价1元左右,魔芋精粉制作的魔芋粉售价5元左右。  绵阳市都乐魔芋制品公司负责人彭颖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魔芋制品80%以上为纯化粉原料供应和代加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的量很有限。  据了解,“安县魔芋”区域公用品牌将与已存在的企业和商品品牌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品牌金字塔结构体系。以“安县魔芋”为单一母品牌,集中资源力量,提升企业积极性,抱团叫响区域公用品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6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自觉做“两个确立”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坚定践行者。常怀敬畏之心,常谋分内之事,常察群众之难,常省未尽之责,不断提升党建经济能力,增强履职本领,继续肩负起新时代千钧重任,确保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拥护坚持“两个确立”是面向百年变局启动新时代赶考的必然选择,对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核心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强的政治定力、赤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法治反腐、抗疫扫黑、环境整治等各个领域频频挂帅出征,力挽狂澜、砥柱中流、举旗定向、成就伟业,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 作为新时代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创立者,他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全新飞跃。在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引下,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众多历史成就与时代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了不可逆转的新征程。作为党的干部,须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悟理论历史逻辑和实践现实逻辑。 党的干部要注重把握创新理论,坚守党性修养,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对组织的绝对忠诚,首先是全面坚持“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任何时候都要站稳立场,树牢政治意识与方向,严肃政治立场和言论,严格政治纪律规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九死而不悔。要发扬斗争精神,永葆公仆本色,把群众观点方法植根于思想行动,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为真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2-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文/图  11月17日,久违的阳光洒下来,绵阳人林波驱车前往铁炉村,那里清一色的土坯房令他久久不能忘怀。带上保温杯和狗,林波打算享受一整日的清净。  铁炉村位于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这里的房子虽“土”,却早已成为当地人心中的网红打卡地,是全家周末郊游的首选。铁炉村一角。铁炉村 乡愁四处可见  在离绵阳市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铁炉村。和其他村落不同的是,这里的农房统一改造成了清一色的土房子。房子虽土,却使用了全新的现代夯土技术,更加坚固、抗震、节能,而且冬暖夏凉。  走进铁炉村,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喝茶或打牌,网红们在田间直播,房前的菜地还有年轻人在体验种菜。  在全村的中心——铁炉书院,阳光从窗外扑进来,坐在窗前的人们一边享受着阳光一边翻着书,再抿一口醇香的咖啡,十分惬意。  每天早晨8点半,书院驻地经理王峥入都会准时开门营业,一直忙到下午5点。从8月开始,三个多月的时光让从未在乡村工作过的她感觉就像在度假一样。“在农村,一切都慢了下来,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王峥入告诉记者,她已经完全爱上了乡村生活。  除了喝茶看书,书院还推出了布染、画脸谱等多个体验项目,以便更好地留住游客。“这些项目很受欢迎,有的客人能坐着喝茶一整天,有的客人则能玩很久很久。”王峥入说。  “铁路书院是村上招商引资,由公司出资金,村上出土地和房屋,通过股份分红,营业至今生意很好。”铁炉村村支书涂先国告诉记者,除了土坯房风貌的铁炉书院外,全村还有126栋土坯房,有的是原址新建,有的则是旧房翻新。  在村民王盛元的家,门口竖着一块牌子“柏榴花”,上面有土坯房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和介绍文字,游客一看便十分清楚。看到自家房屋受到外村人的喜爱,王盛元很是高兴,会时常在家门口免费指导游客种菜。  在老村支书王成友的家“老友四合院”,记者看到,经过对房梁和墙体的维修加固,如今的房子和过去的老照片相对比,外观新了不少。王成友告诉记者,他一点也不稀罕砖房,土房子住着才舒服,隔热且保温。“最关键的是,土坯房就地取材,不用烧砖就没有污染,能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王成友说。  “过去的夯土建筑,其墙体采用生土夯筑而成。现代夯土技术中,夯土材料配方经过数百万次试验,取得了质的飞跃。”在游仙区住建局村镇建设股副股长彭鹏看来,现代夯土技术的耐水、防蛀、防潮等耐久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不论在抗震安全性上还是在外观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从最小120平方米,到最大的810平方米,如今的铁炉村成功地把126栋房屋全部改造了现代夯土房,还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在老村民王成金看来,这是全村人努力的结果。“大家没有嫌弃土坯房,一直守护着各家的老宅,即便翻修,也都支持维修加固成现代夯土房。如今乡村旅游搞得这么好,大家都十分高兴。”王成金说。游客在铁炉村铁炉书院下棋。曾家垭村 村民为何犹豫   现代夯土房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当天记者离开铁炉村,前往另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绵阳市游仙区信义镇曾家垭村,发现这里的现代夯土房推广并不顺利。  曾家垭村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鞍寺,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信义文化的发源地,村里还建有信义文化展览馆和党史农家展览馆。值得一提的是,曾家垭村还曾入选首批四川省“十大最美古村落”。  记者在村里看到,全村大部分房屋是砖房。“在仅有的35户土坯房中,只有4户房屋改造成了现代夯土房。这4户中,有3户房屋是收回村集体使用,他们自己则另批地块去盖砖房了。”村支书王科明告诉记者,唯一一户同意盖现代夯土房并自住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王术琼,原因是她独自一人居住,并没有面子上的需求。  曾家垭村的美,归功于全村风貌的统一改造。“对于砖房,我们对其外墙进行了统一刷漆,就像那种木纹砖,远远看上去就像是土坯房。眼下,对于其余的30多户土坯房,鼓励户主将其改造为现代夯土房是我们手头中最重要的工作。”王科明说。  村民们为何不选择现代夯土房?王科明坦言,主要是传统观念上的问题。“土房子就是土、穷、脏、乱、差的同义词,砖房才是实力和金钱的象征。”王科明告诉记者,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造价和补贴。  首先是造价,现代夯土墙一平方米的造价是1000元到1200元(不含家具家电和软装),而砖房的造价也是一样,现代夯土房并不便宜。  这样的问题,铁炉村也曾遇到过。铁炉村村民张素群回忆,铁炉村推广现代夯土房的时候,一些砖房主人曾表达过不理解和不支持。“回想起那会儿,是村支书挨家挨户劝说,还开了村民大会的。”张素群告诉记者,她家的房子就是砖房,当时让她改成住土坯房,她并不愿意。“后来,村上说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鼓励把砖房外墙统一改成土黄色,大家这才同意了。”张素群说。  好在曾家垭村也在慢慢改变。“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劝说和鼓励,初步取得了成效。”王科明告诉记者,12月村上有6户土坯房会改造成现代夯土房,其中1户房屋归村集体使用,其余5户人家都选择了新盖土房且自住。  田学吉是5个自住户中的一户,他告诉记者,这两年他在搞农事直播,将自家改造成土坯房有利于自家的直播。而另一户选择了现代夯土房的村民顾全林则认为,现代夯土房住着比砖房舒服,且便于从事农活。观点  土房还是砖房多尊重农民意愿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有5700多万乡村人口,农房数量大、分布广。经住建厅排查系统显示,约有1300万套农村房屋,数量相当庞大。“农民盖新房选择现代夯土房还是砖混房,要充分尊重其意愿。”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宜居型农房推广的一个种类,现代夯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凉山、绵阳、德阳、攀枝花、巴中等地已建成一批现代夯土房,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但更多的是充分利用了村落历史因素、传统村落的发展或者公共农房的示范来进行现代夯土技术的推广,对农民生产生活自建新房这一块来说国家并没有要求。”该负责人说。  “改变住房观念,培养长远眼光,着力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识还需要慢慢培养,村民也好,村支书也好,这需要一个过程。”涂先国告诉记者,在铁炉村的整个改造过程中,他看到了村民们为全村旅游发展转变思想观念,这令他十分欣慰。  “房子要美,也要实用。二者如何取舍,是个难题。”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如嘉曾给多个乡村做过旅游规划设计,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农房的整体设计。在李如嘉看来,铁炉村和曾家垭村的现代夯土房虽然在农房外形结构上没有太多亮点,但浓浓的“乡愁味”却足以击败任何一个村庄。“回归土房子,又是新技术,还能同时提升农房建造品质,可谓一举多得,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土房乡愁村’出现,也会有更多的改变了住房观念的农民,当然还会有更多的爱上乡愁,到乡村消费的城里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送走了蜜桃季里的车水马龙,进入冬季万物休养的时节,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街道长松村,却忙碌依旧。  11月25日,在位于该村西坡示范区内的“梯田”上,工人们穿梭其间为桃树修枝、塑形;另一边,在长松水蜜桃专业生产合作社内,大大小小项目接洽不断,以技术输出形式承接对外服务……  龙泉驿区是全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长松村是其产业核心区。围绕“这颗水蜜桃”,该村可谓从年头忙到年尾,带动全村农民一起致富奔康,日前更是收获了“亿元村”的殊荣。长松村采用等高线式开沟法的山坡如一片“梯田”。品种更迭 苦练内功精品桃这样炼成  好山好水养好桃。成都龙泉驿区种植水蜜桃有4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水蜜桃之乡”。说起当地发展桃产业的天然优势,土生土长的长松人宋兵滔滔不绝:“我们这里特有的紫色沙壤土,富含磷、钾等矿物质,同品种的水蜜桃,风味较其他地方更好。”  然而,宋兵回忆,在2000年左右,村上的水蜜桃产业进入瓶颈期。“比如扎堆种早香玉,最便宜的时候一斤5角、8角都在卖,乡亲一筐一筐背出去,按‘堆’卖,挣不到什么钱。”  桃子烂市,症结何在?宋兵在思考。  头脑灵活的宋兵尝试在自家果园里引种安徽安龙水蜜桃。2005年初挂果,同是本村的桃子,其他家的最多卖出3元/斤,宋兵家的桃子却卖出6元多/斤。这让桃农意识到,守着老品种、传统种植方式,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打破这样的局面,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村上成立了长松水蜜桃专业生产合作社。宋兵 2010 年开始担任合作社副社长,从调整桃树栽培结构,开启水蜜桃标准化生产新征程。  想要种出优质桃,首先优良品种的选择是关键。几年来,专合社和区农业农村局、省农科院专家等一道深入田间地头,优选了十余个水蜜桃新品种,推广水蜜桃新品种达到3000余亩。  优良品种还要配套优良的栽培技术。长松村依托合作社建立了长松水蜜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了专家团队和技术服务队,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奖惩制度。  “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对基地水蜜桃每年进行出口标准检测,建成出口水蜜桃示范基地6000亩。”宋兵说道,像“京艳”这样的老品种通过标准化种植,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卖出五六元一斤的价格,巩固了农户的种植信心。  目前,长松水蜜桃合作社服务面积已实现覆盖3个村1.2万亩,社员由成立初的50户发展到384户,并荣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称号。桃农采摘水蜜桃精品晚湖景。精准对接 供不应求桃子身价翻数倍  如果说品种调整、标准化生产是为身价翻番奠基,那么拓宽销售渠道则是第二落脚点。  2014年,合作社成立了四川盘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走出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化拓展之路。  “我们先后拓展了农超、电子商务、农批市场、团购销售、出口销售等渠道,同时又以市场倒逼生产端,以消费需求指导生产。”宋兵说道。  每年夏天的水蜜桃销售季,合作社就常态化组织水蜜桃现场品鉴和渠道对接会等,以活动为载体,主动走出去。同时,直接面向消费群体,在盒马鲜生、伊藤洋华堂等大型商超,打出“长松水蜜桃”标牌开展地推。  目前长松水蜜桃已销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先后出口到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白凤桃、红玉、晚湖景、霞脆等新品种,价格每斤达到8元~12元,桃农收益大大提高。  到了今年,龙泉驿区的一部分水蜜桃开始论个卖。这按个卖的精品果就是油蟠桃,其糖度达到16以上,最高的接近20。“今年基地约有100亩油蟠桃投产,产量1万余斤。部分精品果论个卖,288元一箱8个,平均每个36元。”宋兵说,油蟠桃下市后还不断有客户订购,真正的“一桃难求”。  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后,长松村开始解锁新发展动能。合作社不断创新拓展业务,成立农资配送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并实施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输出,先后在简阳、重庆、乐山、宜宾等地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服务总面积达到5000余亩。此外,还开发水蜜桃相关周边产品。  如今,通过合作社产业带动,实现农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合作社由原始股金22.26万元,增加到了如今1200万元资产额。(图片由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村局、柏合街道长松村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短短几个月时间,一个小小的基层供销社就在资中县异军突起,通过直播带货,电商云仓,村集体、家庭农场入股等方式把供销社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促进偏远山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工作人员在电商云仓分选柚子。抖音直播带货农产品拓销路  11月22日,在资中县银山镇血橙广场,几个中青年人又唱又跳来了一场火爆的抖音直播,对即将成熟的血橙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推介。他们就是新成立不久的资中县公民镇邦民供销合作社直播团队的成员。  “我们这个团队有返乡创业者和志愿者,主要通过抖音直播为偏远山区老百姓的农产品进行推介和带货。”邦民供销合作社市场部经理唐召强说,“我们有的负责寻找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有的负责品控,要现场对大小果进行分类、检测品质;有的负责终控,在后台回复客户;还有现场指挥采摘的,负责装箱上车。我们几乎每天都走村串户现场直播以及在直播间直播,一次要直播一两个小时。由于晚上观看抖音的多,那么在晚上,我们在直播间还会针对农产品的品类、外观、口感等特点一一详细推介。”  资中县发轮镇庙沟村农户万进群就是直播带货的受益者。她说:“10天前,我有近2000斤爱媛38的次果卖不出去,通过熟人推荐,邦民供销合作社的直播团队就来到我的果园帮忙宣传,最后,他们把这些果子全部以1元/斤的价格买走了。”  据唐召强介绍,合作社成立仅半年多时间,销售出的农副产品就有百分之三四十是通过直播带货销售。直播带货。电商物流给力供销千家万户  邦民供销合作社负责人罗永利做百货批发达20余年,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物流网络,卖出的百货令人放心、实惠,当地有口皆碑。今年4月,他投资在资中建起了农村电商产业园,打造了2个4000 多平方米日库存生活必需品和农副产品上百万元的电商云仓,吸引5家企业入驻,进一步整合了资源。  当地政府趁势引导罗永利借助电商产业园成立了邦民供销合作社,以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我们在淘宝、拼多多、天猫以及当地社区都有网上平台,此外还与阿里巴巴社区平台淘菜菜达成了战略合作。”罗永利说,“一旦有了订单,我们就联系农户,通过直播宣传推介,然后在基地采集,运送到电商云仓分拣、包装,再配送到各网点中心仓,然后,我们的合作企业派发到客户。”  与此同时,罗永利还依托农村电商产业园的物流供应链,将实惠的日用品、休闲食品、化肥等农资组织到了公民镇各村的网点,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各自需要的产品。  资中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闵厚兴介绍,资中现有镇村级基层供销社14个,邦民供销合作社是最新成立的,但却最具亮点。除利用抖音直播带货外,还建有强大的电商平台,并借鉴了其他地区近一两年的试点经验——“供销社+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模式。  “县联社对邦民供销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我们发现他们会对‘工业品下乡’的产品质量严格把关,通过在一些村上建的综合服务社,能让老百姓买到放心、比市场价格更优惠的产品。”闵厚兴说,“同时,他们也解决了偏远山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帮助销售出去了李子、梨子、柑橘等水果。”  仅7个多月时间,邦民供销合作社已销售了30多万元的农产品,并将货值三四十万元的工业品带到了乡村。村集体和能人参股既有收益又助农  据了解,在邦民供销合作社的股份构成中,公民镇下辖的村集体及部分家庭农场、致富能手就占股份36%,这在资中的基层供销社颇为新鲜,无异于起到了一个好的倡导。  闵厚兴认为,这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村集体增收。“因为,它实行保底分红。村集体不担风险、不负盈亏地享受每年10%的固定分红,能确保集体资产不会流失;而企业有了赢利以后,村集体还可享受二次分红。”  “全镇13个村集体和部分家庭农场、致富能手都在供销社入了股,这是一件大好事!”公民镇罗成庙村村主任段浩受镇政府委托,成为13个村集体在邦民供销合作社的代表。他说:“一方面,村集体可享受固定分红和二次分红,可将每年的分红投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吸引部分家庭农场、致富能手参与进来,供销社可整合他们的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指导,发展致富产业,帮助农户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2
  (张玉香)在中国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商扶贫、“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快递下乡”工程等工作不断推进,农村电商集合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农村物流、农村金融等多种功能,呈现“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趋势,尤其在促进产销对接、城乡统筹、三产融合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越来越显著。  《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做活做新农村电商。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发展农村电商,是加快流通方式变革,解决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举措;是引导农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  “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对接科工贸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增值和农民增收。一是着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农村电商企业强化营销服务体系,加强集散中心建设,培育网络新零售新模式,形成新型全网营销系统,实现从产地到销区上下游、产加销有效衔接,推动建立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以市场导向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二是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强化农村电商主体培育,鼓励发展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探索推进网络众筹、预售定制等产销对接新方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商贸流通渠道。三是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市场大力发展电商,加快智慧农批建设,推动同产区共建共创生产基地、共享共赢市场利益,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变革和智慧化经营,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与线下紧密结合、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农产品上行,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半径受限等难题,破解农产品上行难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索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五是建立健全电商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以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为核心构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压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将合格证打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行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作者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1
  (项煌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满足城市消费者与农业从业者需求的背景下,为各类参与者提供的清晰地顶层设计与谋划引领,意义重大。  《意见》充分肯定了数字经济在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进产业兴旺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做活做新农村电商”的具体举措,实现以发展农村电商为重点拓宽商贸流通渠道,促进产业、科技交互联动,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目标。  发展乡村,首先要提高乡镇市场主体的创富能力,激发当地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富激情,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数字化素养、可生产能卖货的“新农人”。同时,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电商平台的优势,立农连农,向农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产业链。具体来说,一是聚焦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让消费需求反哺生产端,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构建标准化、定制化生产能力,改善农产品品质。二是引导经营主体开展县域共配中心、仓储保鲜设施、产地仓等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三是结合网店、直播等新业态,持续开展品牌打造的营销活动,建设有品牌价值的农业产业。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大有可为,也需要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各类互联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打造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的有效路径,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者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1
  (白云东)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农村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可以实现区域间要素资源的流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创业就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顺应产业发展和人民需求,出台《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培育农村电商主体、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建立运营服务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四大方面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村电商下一步的规模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中国电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关决策部署,积极发挥企业优势,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村村享”、天翼农业云平台和乡村振兴平台,并在全国规模推广应用。尤其是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自建农村电商平台“天虎云商”,优化农村电商运营体系,创新农产品直播销售模式,在多地举办消费助农直播系列活动200余场次,为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下一步,中国电信将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积极构建优化“天虎云商+益农服务网+益农社+信息员”的农村电商体系,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作为本地农产品集散地的功能,鼓励优势农产品进行精细研发和品牌打造,大力发展农产品线上供应链体系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培育农产品电商和直播销售人才,助力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作者为中国电信集团农业农村事业部总裁)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1
(黄竞仪)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的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大作用。未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抓牢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要引导农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信息,发挥好农村电商贯穿产销、对接工贸的特点,就要加快人才、品牌、技术发展机制的创建,确保农业、农村、农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一要拓宽农村电商人才、乡村文化传播人才培育渠道,构建“政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培育机制,激活乡村人才潜力,挖掘培育一批懂农业农村,善于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懂得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立足乡村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农民直播销售员和乡村文化传播员,为农业多功能拓展积聚人才效应。  二要加快优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为创响农业品牌筑牢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扶持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共创品牌,社会组织发挥桥梁作用,全社会共同加强农业品牌推介力度,讲好品牌故事,更好地提升品牌公信力价值和品牌溢价能力。  三要依托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充分利用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优势,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建立县域优质农产品大数据、品牌溯源公共平台,打造产地可追、产品可塑、产销可查、产标可控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作者为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1
(刘知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审美引领,这三种因素是乡村建设的焦点话题和核心问题。“天价毛坯房”虽是个例,但却具有普遍性的警示作用,它反映出的问题也值得其他正在推进的乡村建设项目吸取经验教训。随着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的展开,“为农民而建”的逻辑、“怎么建”的思考,必须认识到位、引起重视。  近日,在一档家装改造综艺节目中,知名设计师耗费委托人130多万元,改造出的农村屋舍引发热议,改造后的建筑被网友戏称为“天价毛坯房”。尽管节目组就房屋改造引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说明,但依旧难以平息公众质疑,相关话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由红砖和混凝土组成的新建筑矗立于土坡之上”,节目里的这句形容,恰巧道出了这场“天价毛坯房”争议的症结,即房屋建设与周围环境显得不相容。有关信息表明,设计建造这幢“红砖房”多是遵循了设计师的主观想法,而最终改造房屋的呈现效果和委托人预想存在一定差距。  客观来说,外界对“天价毛坯房”的了解大多来源于节目和网络信息,公众可能无法真切判断设计的实用性、成本合理性以及委托人的心理。设计师交出的“还未完工”答卷或许存在理想主义缺陷,但也不能武断地对设计师的努力作全盘否定。在批评声音之外,更值得深入关注、思考的,是这场争议的关键点:知名设计师与农民,谁应掌握房屋改造的话语权?更进一步说,看起来是一个农村房屋改造的事件,其实涉及的是包括农村房屋改建在内的乡村建设为谁建、怎么建的问题。也就是说,“天价毛坯房”争议更进一步引发的,是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该如何权衡理想与现实、审美与实用等的思考。  乡村建设为谁而建、怎么建?是透过“天价毛坯房”这个事件会看到的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关注的重点话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天价毛坯房”事件的几处细节,折射出乡村建设中的几个典型问题。一是因地制宜的问题。考虑到西北农村的气候因素,保温与防风应是首要,应结合当地村民的消费习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保障室内热环境舒适性。在这一点上,“红砖房”的透风墙体和大面积地暖的设计不一定适用。二是因人制宜的问题,委托人与设计师,在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别。当设计者过多掺杂主观臆想而忽视客观因素,恐怕会徒劳而返,收效甚微。三是审美引领的问题。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红砖和混凝土的材料,多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以强调艺术感与历史感。当这样的元素和设计理念被“照搬”到一个并不适宜的地方,似乎不能体现其原有优势,反而从大众审美的角度来说让人难以接受。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审美引领,这三种因素是乡村建设的焦点话题和核心问题。“天价毛坯房”虽是个例,但却具有普遍性的警示作用,它反映出的问题也值得其他正在推进的乡村建设项目吸取经验教训。随着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工作的展开,“为农民而建”的逻辑、“怎么建”的思考,必须认识到位、引起重视。  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村民对住宅的改造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村庄公共空间优化要求越来越高。现下一些地方的农房改建,不仅与当地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并不相衬,而且个别地方还呈现出同质化的“复制粘贴”现象。针对此,有的建筑设计为求标新立异走上另一个极端。乡村建设不是让乡村彻底“去陈出新”,而是要尊重农村风貌和农民在实用性和审美上的需求,不能急于去除乡村“标签”,在革新步伐中丢失了属于乡村的“自我”,还要尊重乡村的空间、人际、生产、文化等等要素特性,以因地制宜的方式“量体裁衣”。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不仅存在于诗和远方,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对乡村建设设计者而言,“为农民而建”始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住宅、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主体是居住者和使用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乡村焕发蓬勃生机。从农宅改造到乡村规划,都应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理清村民与乡村建设的关系逻辑,尊重村民主观意愿,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除了实用性,乡村建设还需要审美引领。在全国有些地方,乡村建筑的美学尝试已然成功落地,并为当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尽管面对着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实用为先等等挑战,乡村建设依然具有极大的美学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点亮乡村”不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不能将城市美学照搬,更不能居高临下地将审美强加给乡村。在审美上向使用者的主观妥协,并不是艺术的缺席,恰恰是契合实际、因地制宜的体现。乡村建设要发掘乡村自身的环境生命力与文化核心,使其与现代生活对接,使艺术设计服务乡村,为乡村发展赋能。设计赋能乡村,要回答“为谁建”“怎么建”的根本问题,寻找到传统与创新、实用与艺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2-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夹江是中国绿茶出口强县,在全县30万亩茶园中,唯独吴场镇三管村产值过亿元,三管村也成功入围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夹江几乎所有农村都卖茶,为啥三管村能过亿?都是卖春茶和夏秋茶,三管村全村3859人,为何人人年收入轻松破3万元?11月2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在三管村工作了十余年的村支书陈朝军。三管村村民在机采茶叶。 三管村供图种茶半世纪底子厚  得知三管村入选“亿元村”的时候,村支书陈朝军正在村道扩宽项目施工现场忙碌着。在陈朝军看来,产值过亿是三管村结出的“硕果”。“2017年三管村凭借茶叶入选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今年这个‘亿元村’其实是‘一村一品’的‘回头看’。”陈朝军认为,三管村能当“亿元村”,首先要归功于其悠久的种茶历史。  上世纪60年代末,三管村就开始种茶,到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制茶。从最早的100亩茶园,到1000亩,再到3000亩,茶园一点一点扩大,曾经放弃种茶的村民,全都返乡种茶,连片的茶园最终成型。“一些地方种茶面积有几千亩,但大多都是分散的,这一块那一块,产量和品质上难以保证。”陈朝军介绍说,三管村是100%完全连片的6500亩,这为全村茶叶产量奠定了基础。如今,三管村的茗茶每亩能产100斤,夏秋茶每亩能产4000斤。  产量上去了,价格也保持稳定。陈朝军告诉记者,这些年除了去年受疫情影响价格有所下降以外,三管村6500亩茶园每亩鲜叶销售价格稳定在9000元上下,全村光鲜叶销售收入就达到了5850万元,已经占到产值一亿元的一半多。除鲜叶外,全村还建有6个茶叶粗加工厂,成品茶一年销售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改良品种销售不愁  “价格的根基是品质。”陈朝军表示,三管村这些年不断改良品种,推出了奶白茶、黄金芽等高端产品。“除了成功推广了35个茶叶品种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推进全域化机采,机采率达到了98%。”陈朝军告诉记者,通过机采和手工采摘相结合,三管村的茶叶高效率供应国内和国外市场,三管村也成了夹江最大的出口茶叶备案基地。  此外,三管村也十分重视对田间地头的把控,这些年全村探索实施“无药无化肥”种植,并且摸索了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首先,在全村范围内全域推行粮茶间作套种,茶园在夏季、冬季套种大豆和油菜,不仅能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还为茶树提供绿肥。”陈朝军介绍说,同时,还依托周边几家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将沼渣、沼液集中处理后,通过肥水一体化解决周边万余亩田地的生产用肥问题,实现了“猪—沼—茶”生态种养循环,今年三管村成功建成了全省出口量最大的茶质量安全示范区。  “乡村振兴是在下一盘大棋,只有迈好‘关键步’走好‘精准棋’,才能保证落子无悔。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打造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生态茶园景观,推出茶旅民宿,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吴场镇镇长杨冬梅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2-01
        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和高质量发展新观念,当然要依靠更多优质产业作支撑,赋予解决“卡脖子”技术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自主支配权,落实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等改革政策,立足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做强支撑功能,把各类人才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通过加快形成人才支点与雁阵格局,切实服务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打造区位优势和人才集聚基础,因时应势构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强省战略支撑体系。推动成都首位引领头雁作用,构建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综合国科中心。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下沉深度,集聚战略人才、创新人才,坚持“优服务、重激励”并行,让各地人才发展进阶升位。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验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各类人才。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就是牢记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开辟了“十个坚持”实现中华复兴的正确之路。要跟进党管人才,拓展“天府英才卡”服务功能,结合不同区域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锻造走在前列的党组织。        百年大党,聚才而兴,赢得历史与未来重在讲究用人之道。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上来。学深悟透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坚持“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强人才队伍,从要素供给发力,提升行业人才吸附力,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推动人才支撑向高水平迈进,继续在新时代彰显新作为。(本网评论员文章: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9
  (记者 颜旭)当前,我国大豆生产在耕整地和播种作业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2020年全国大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7%,较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1%、87.4%、81.8%。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美国等发达国家大豆综合机械化率一般都在95%以上。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突破1亿吨,自给率不足20%。如何从机械化角度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又该怎样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化稳步发展的路子?记者为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大豆专业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资料图片  痛点何在?难题何解?  虽然我国大豆生产机械化率已较高,但目前仍有难题待解。“一方面是高性能农机装备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路战远说,北方大豆主产区高性能农机具主要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价格昂贵、大豆生产成本高。而国产机具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其中,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缺乏专用的收获机械,主要依靠稻麦联合收获机,适应性差、破碎率高、损失率大。南方大豆产区整体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尤其是收获机械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的经营模式也影响着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路战远指出,当前我国除国有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规模化种植以外,主要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程度低,品种繁杂、栽培模式差异大,耕种收等各环节标准化水平也低。  “针对上述两点,首先应加快大豆生产关键环节国产机械装备的研究。”路战远说,突破联合整地、智能化播种、减损收获等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发耕整地、播种、收获等高性能机械装备,积极引导国产化机具在北方大豆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研发适宜黄淮海产区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低损高效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装备,适宜南方丘陵山区耕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的微、小型专用机具和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播种、植保、收获等机械装备。  其次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规模化种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哪些利好因素?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我国大豆主产区机械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同样受益于此。“在大豆机械补贴方面,结合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各地科学制定了本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路战远告诉记者,比如黑龙江等省区出台实施了“优机优补、分类施策”的补贴政策,依据同档机具上年销售均价,补贴额度不超过30%,且通用类机具补贴额不超过国家发布的最高补贴额度;对于大豆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以及高端、智能农机具,适当提高补贴额度。内蒙古在具体补贴额度上,一般补贴机具单机补贴不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单机补贴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不超过25万元。  此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大豆生产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了解到,路战远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大豆耕种收关键环节机械装备的研发、选型与应用,同时开展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突破了大豆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防控、米豆轮作等关键技术10余项,创建了大兴安岭沿麓、西辽河流域和燕山丘陵区等不同生态区大豆丰产高效机械化种植模式5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还联合主产区推广机构,积极开展了耐荫品种筛选、带宽配置、机具选择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效果,并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呼伦贝尔等市示范应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机械化如何助力国产大豆突围?  “从技术角度出发,保障我国大豆安全的主要出路只能是提高单产、节本增效。”路战远认为,而发展机械化,无疑是大豆产业突围的一个重要选择。  “要想从机械化角度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国产机具的研发与推广。”路战远告诉记者,面对东北大豆产区高性能机具依赖进口、其他区域薄弱环节“无机可用”或“无好机用”的突出问题,应积极研发适应不同产区关键环节机械装备,提高国产机市场化占有率和规模化应用,降低生产成本。  还要全面推进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结合不同产区气候、土壤、种植制度等立地条件和生产特点,突破薄弱环节机械化应用难题,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推动大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节本增效。  最后应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在农机装备引领的基础上,创新并配套品种、栽培、植保、收获等农艺,实现农艺农机一体化种植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增效。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大豆综合机械化率高,而且覆盖了耕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获等各环节。“在我国,三大主产区生产生态条件都不尽相同,机械化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完全同步,因此需要走一条适应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化稳步发展的道路。”路战远表示,具体来说,随着我国农机装备整体研发水平的提高,国产高性能机具在北方大豆主产区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黄淮海、南方等大豆生产区耕种收专用农机装备将进入差异化快速发展阶段。  此外,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大豆机械装备将逐渐向以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为主,兼顾经济型、轻简化机具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不同主产区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而且在农机装备的引领下,大豆免少耕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等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环保和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及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占比将逐年增大,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将进一步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丰产增效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今年我国大豆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预计达87%以上。”路战远充满信心,只要持续朝着上述方向前进,我国大豆生产水平与效率将大幅提升,对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保障我国油料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1-26
    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力量,全面坚持“两个确立”砥砺奋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下半年在首都北京召开。近日,中组部又对二十大党代表选举作了重点部署。二十大承担着总结过去五年,明确未来前行方向,产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使命。当前,尤其要结合贯彻六中全会,奋力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以昂扬姿态建功新时代。    我们要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起来,立足职能职责,贯彻至生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升组织服务政治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作表率”。以高质量组工服务高质量振兴,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将贯彻落实纳入考核考评。并与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谋划开年目标相结合,办实事、开新局,纵深推进数字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让学习教育全覆盖。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学深悟透新思想,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掌握精神上下功夫,把自身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经济业务摆进去,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多出实招、善出新招、能出硬招,把民生基础做得更好。须严肃政治责任,赓续红色基因、自我革命,发展绿色经济,增进共同富裕。把行动统一到建党百年《决议》上来,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    二十大党代表,应是千挑万选优秀分子,是逐级遴选产生的杰出代表,肩负着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意志,承载着人民期望,履行着神圣职责。选好党代表,关系着核心作用的发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兴旺与长治久安。我们要尊崇遵守党章,严守政治纪律规矩,继续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交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长河川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11-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余志勇  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召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相关单位“种好责任田”,明确专人专责,切实履行好补贴项目管理、阳光审批系统管理使用、补贴资金监管责任。目前,我省已全面建成了省市县三级“一卡通”监管平台。让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民,最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强化监督。随着中央到地方惠民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监管力度,要重点对“一卡通”平台建设推进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从资金项目梳理、平台建设、系统运行全过程跟进监督。同时,结合信访处置、案件查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等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惠民惠农财政资金审批、发放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分析、梳理,并纳入审批系统加强监管。要开好惠农“直通车”,让“一卡通”真正通向百姓心坎。  说到惠农领域的违规案例,一直以来,在一些地方,什么粮食补贴、扶贫补贴、残疾补贴等,被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违规抵扣、超出政策规定范围发放、骗取补贴资金等并非个例。按照惠农补贴发放的程序而论,首先需要财政所驻村专管员会同村委会干部上门逐户调查,再将登记完成的调查张榜公示七天接受监督,之后将公示无异议的惠农资金核算汇总,最后将各农户补贴录入“一卡通”,同时将补贴数据上报财政部门等。补贴发放是层层把关,密不透风,不应该有闪失,但缘何会存在问题?  说到底,其症结还是出在“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执行程序上出了问题,“审”而未“核”,让“微小权力”脱缰所致。或是“监”而不“督”,未能形成监督管理的有效闭合,管理存在漏洞。可见,要确保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必须加强政策的约束力,“用钢刀斩断贪婪的手”。要完善监督机制,形成权力制衡,不能让掌握款项的部门“会计、出纳、监管者”一肩挑。要加大违规惩处力度,让官员的违规成本远高于寻租利益,当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员”“监督员”,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满意度。  当然,要开好惠农“直通车”必须加强信息的透明度、畅通农民投诉的渠道。要把送达惠农信息列为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有哪些补贴、报销政策是什么,让农民心里有数。对相关管理部门处理农民咨询、投诉是否到位,也要实施考核、问责。同时,不能只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一肩挑,需要多部门密切协调联动,建立资金决策立项、拨付运行、效益评价、跟踪监管、查处纠正等全程可控机制,坚决避免惠民资金的“被打折”,与群众需求对接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惠。如此,政策才可能落到实处,赢得群众赞誉。  “阳光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最后,开好惠农“直通车”是一个长期课题。相信只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的机制,织密织好制度之网,对权力做好源头监督等等,那么,无论何种贪腐,都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保护好惠民资金的每一根“羽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11月20日,“双十一”早已鸣金收官,但对于王栋昌而言,忙碌并未停止。分选、打包、发货……每天,他的基地里人来人往,数不清的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  作为京东百觅水果旗舰店的负责人,如今在眉山丹棱,王栋昌已经发展了5000多名果农为其供货。今年仅“双十一”期间,百觅就线上销售了数十万单爱媛38号,可谓战绩惊人。  由于上市季与“双十一”重合,近年来,每逢“双十一”,爱媛几乎都是四川卖得最火爆的农产品。不过今年,在疫情、气候和产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个线上“爆品”的销售背后,呈现出很多值得关注的现象。村民们在分选打包爱媛。看源头 多重因素致价格下滑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会觉得好多日常用品包括禽肉、蔬菜等都涨价了。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正在火热销售的柑橘——爱媛38号。  作为传统柑橘大市,眉山的爱媛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10月刚刚上市的时候,爱媛的均价就比去年同期每斤少了1元左右。”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胜龙村共种植了2000余亩爱媛,该村副主任李华全告诉记者,目前爱媛的行情走势,从供给端来看,主要与产量有关。“基本上,每个园子都在去年基础上增产了近一倍。”  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兴亮也认同产量影响价格的观点。他分析爱媛38号增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近年来,作为大力发展的早中熟柑橘品种,眉山当地包括其他地方的很多果农两三年前对果园进行了高接换种改种爱媛,今年正好进入丰产期;其二,去年春夏我省旱情对爱媛影响较大,不少果园减产高达 50%以上。相比之下,今年爱媛生长期气候平稳,不少地方的果子不仅产量高且口感好,所以在上市前期市场接受度不错,走货较快。  但进入11月后,爱媛走货明显放缓。“因为疫情,很多地方的物流中断了,人们的消费意愿也跟着下降了。”王成,在东坡区做电商已有5年,10月爱媛刚上市时,他们单日要发货2000单以上,但前段时间每日单量平均下滑三分之一,偶尔甚至出现“腰斩”。  销售端反映到供给端,导致了爱媛的进一步“垮价”。  “今年目前为止,东坡区爱媛最高地头收购价大概 4.2 元/斤,平均价格约2.4元/斤。但前段时间也有部分果农以一元多钱一斤的价格进行抛售。”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水果首席专家李永安告诉记者,“低价果”的出现是双重因素夹击的结果。一方面,疫情导致了果子不好卖;另一方面,11月初的持续降温,也让部分果农担心霜冻,所以提前抛售,而这些抛售的果子大都为阳光果。  阳光果即未曾套袋的果子。据了解,这种类型的爱媛大多从上市后卖到11月中下旬。而后上市的套袋果,则可从11月中下旬一直卖到元旦。“目前,我们这边的套袋果和阳光果大概五五分。”李永安说,阳光果虽品质、价格都不及套袋果,但生产成本少,所以一些果农也愿意种植,但这种果子极怕打霜,所以须适时采摘。“前段时间的降温让不少种植户担心寒潮提前到来,再加上又有疫情,所以个别树势较弱的园子都赶着抛售。”  据了解,目前眉山当地的爱媛阳光果基本销售完毕。“随着套袋果的上市,目前爱媛的市场行情有所回暖。”李永安说,虽然今年爱媛的销售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由于有产量支撑,对于果农而言效益还在。但针对部分急于抛售的果农而言,也许亏损在所难免。爱媛38号上市,村民在果园采果。看分销 拓展线上渠道有多重挑战  由于皮薄肉嫩且外观讨喜,适宜做成图片、视频展示,近年来,爱媛跻身水果“网红”,以“果冻橙”之名在各大平台热销。电商,因此成为其分销的一个重要渠道。  作为东坡人,王栋昌2019年在京东上开办了百觅水果旗舰店。去年2月疫情爆发时,其通过上线“京东助农”频道,实现销售额环比增长超670%,有效缓解了眉山当地的柑橘“卖难”问题。今年爱媛上市后,百觅也成为了京东平台上销售爱媛的“NO.1”。  1994年出生的方晓祥,在拼多多上卖果已有 5 年。由于坚持“卖好果”,他在丹棱组织了一批信得过、有经验的老果农以传统方式甄选好果。目前,其店铺粉丝已逾60万人,回购率达到30%左右。今年,爱媛上市的第一个月,该店铺创下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成为拼多多上的爱媛销售“状元”。  今年,爱媛价格的下跌,让电商从业者们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收到果子,从而更加从容的面对“双十一”。但事实上,疫情的反复和成本的叠加,不少从业者纷纷坦言:“要赚钱很难。”  “进入11月后,我们的销量就一直下滑。”方晓祥说,虽然借力“双十一”,他们冲了一波销量,但现在看来,疫情对物流和消费都产生了影响,目前他们的总体销量比预期下滑了30%左右。“今年,我们预计爱媛销售额可达到5000万元到6000万元。但如今看来能否达到这一目标,还很不好说。”  更让方晓祥纠结的还有成本的增加。“今年,大环境下我们的包装成本涨了不少,大促的时候物流又涨了一波,这样算下来‘双十一’大促基本赚不了什么钱。”  对于方晓祥的说法,王栋昌也表示认同。他坦言,每年“双十一”,因为调车、中转等因素,物流都会涨价,且不同地方涨幅不同;再加上包材成本的增加,让他们原本的薄利多销更加“雪上加霜”。  但方晓祥和王栋昌依然认为,在“双十一”期间,通过大平台将爱媛打造成“爆品”很有必要。一方面,这不仅有利于这个品类柑橘的上行;同时,大促期间积累的流量也有利于后面几个月的销售。  考虑到成本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卖家选择避过“双十一”发货,丹棱生态源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波就是其中之一。“10月的时候,我们平均一天销售30多万斤,疫情出现反复后,我们一天只能卖出20万斤,双十一还不敢发货,一来是成本太高;二来也怕物流爆仓导致坏果。”  在物流涨价的情况下,也有电商从业者选择了异地发货。“在每年大促的时候物流都会涨,但是每个地方也存在差价。今年,我们当地每单8斤的果子,快递就涨到了将近2元,我们把果子运到云南发货,这样算下来成本还低一点。”省内某地一电商从业者说。  相反,一些拥有自有果园的业主,在今年显得从容许多。“我们的果子线上可以买到5元~6元/斤。”东坡区种植大户宋彦旗拥有130亩绿标果园,其中有30亩种植爱媛,他们所有的果子都采用了防冻覆膜,并选择在“双十一”之后在微信平台销售。“这样,既避过了大促的物流梗阻和涨价,果子又全部成熟,品相口味俱佳,自然就能卖出好价钱。”宋彦旗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5
  ——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记者 刘菁)数字农业是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当前,数字农业发展需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提升数字化生产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接受了记者专访。  数据驱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农业是将数据作为新的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  “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钟真举例,农业生产前,对于种什么、种多少、价格如何等问题,依据以往的大数据可以精准地预测出来。农业生产中,除了做到标准化生产,还应该尽可能实现实时精准地有效管理,使其更有成效。农业生产后,电商是典型代表,实现了更快更高效的销售,解决了农民卖不出去等难题。总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了对农业产前规划、产中作业、产后销售等全方位优化管理,对于以传统小农户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和提升。  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离不开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最大的驱动是数据,数据发挥驱动作用依靠什么?钟真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人力资本”。  以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团队深耕与马铃薯生产相关联的大数据算法领域,研发的马铃薯生长健康监护系统——“耕简单”,通过自主设计的土壤仪、气象站、无人机、户外相机、卫星遥感等设备,采集包括气象、土壤、作物营养、作物体征等种植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系统中多个复杂且严谨的科学种植模型,将实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种植建议及农艺实施方案。通过“耕简单”提供的数据监测服务,单人人效由7000亩地提高到1.5万亩地。在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依托传统的马铃薯种植业,简耘探索出一条“数据+服务”的现代农业盈利新模式。  数字人力资本投资支撑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把信息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做出了统筹安排。  “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应该从‘以人为核心’向‘以数据和人并举’转变。”钟真说,从物质投入上看,以土地、劳动、资本为核心在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转变,但这只是表象,归根结底还须以人为本,以人的能动性为主。从技术手段上看,以经营体系的内在规律为主在向越来越依靠人工因素转变。  钟真认为,发展数字农业,虽然核心要素是数据,但关键还在人的因素。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制约是缺乏人才。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离不开人才,既需要中高端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农民,所以要采用多种形式、多层次加强培养各类人才。特别要注意的是,初期的示范引领者缺失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瓶颈。  钟真提出,应该把打造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作为数字乡村战略的重中之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人才实训和交流,培养兼具文化内涵、技术水准和创新思维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应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加大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支持数字乡村创新创业,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同时,要想推动更多数字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必须稳扎稳打,耐心培养更多一懂两爱、服务乡村的数字型人才。  数据红利释放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将数据列为新生产要素,数据红利释放对破解乡村低水平发展困境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战略意义。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从投入阶段发展到产出和分配阶段。钟真认为,数据要素利用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变迁,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还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激活城乡要素资源流动。  “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设针对农业技术、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建设针对农产品种植、培育的数据系统,为农业农村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钟真说。  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当前,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技术过硬的企业并不多,行业内优秀品牌企业稀少。钟真认为,企业若能抓住机会,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降低成本,真正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严把质量关,必会占领市场。  谈到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钟真说,利用好数据要素还需解决好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三大问题,这不仅涉及硬件智能设施的配套使用,也需要数字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匹配。  同时,钟真表示,应不断加强数据要素治理,确保数据安全。农业大数据如今已是一种战略资源,以数据驭动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经过与其他要素的融合,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伴随农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数据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也可以说是原动力。随着农业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如何对其加强管理、明细产权和分配制度、确保数据安全等也是不能逃避的问题。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11-24
主持人: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嘉 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 王汉中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 吴崇友水稻收尾,小春接战。小春播栽面积约占四川全年农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全年粮油生产第一仗。作为油菜大省,眼下四川大部分地区油菜已经播种,今年也定下目标——油菜籽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  品种、技术是稳产增面的重要手段。从全国来看,有哪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突破?近日,2021年度国家油菜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开班,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王汉中等多位全国顶级油菜专家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我省油菜实现稳产增面提质增效,或许能通过他们窥见突破口。资料图片推广油菜多功能利用四川成果丰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带来了《油菜遗传改良的回顾、新进展及多功能利用》主题报告。多年来,傅廷栋致力于油菜多功能利用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利用北方秋闲地、南方冬闲田复种饲料(绿肥)油菜,在他看来,多功能利用对发展畜牧业、培肥土地、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傅廷栋以东北、西北油菜产区为例,每年7月下旬,小麦、燕麦等早熟作物收获后油菜播种,9月可收菜薹作为蔬菜 出 售 ,每 亩 可 收 菜 薹300-400公斤,10月观花旅游和发展养蜂业,10月中下旬收饲料或翻耕作绿肥。  “用油菜做绿肥可以减少甲烷排放,有利于环境,新西兰研究者用开路呼吸室对甲烷排放量进行测量,饲喂饲料油菜的羊只比饲喂黑麦草的羊只甲烷排放量减少22%—30%。这种差异一直持续至少 3 个月。”傅廷栋表示,此外,油菜做绿肥生长快,产量高,改良土壤效果好。  近年,我省油菜在多功能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科研成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开展的油菜薹用、花用、饲用、油用等多功能综合利用展开试验,目前已经与油脂企业、种业公司进行深度推广合作。超高密超高产技术或能带来油菜新绿色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带来了《食用油供给安全亟需油菜新的绿色革命》主题报告。  在王汉中看来,超高密超高产生产技术可望催生新的绿色革命。在技术层面,王汉中提出了4种油菜新绿色革命突破的方向和重点——增加耐密性提高种植密度和提高单株产量并重;增加耐密性以改良叶型为主;提高单株产量以增加分枝数、角果数和角粒数为主;新的绿色革命必须同步改良叶层和冠层结构,以超高密实现超高产。机械化生产技术针对国情多措并举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崇友带来了《全程油菜机械化技术》主题报告。  吴崇友根据我国油菜生产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机械化技术路线——宜播则播当栽则栽、两法井举。  宜播则播当栽则栽指的是生育期茬口满足的地区适合直播,采用联合直播机播种,效率高,成本低,种植密度高,便于机械化收获。  对于不具备茬口条件,生育期不足的稻油轮作区,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可获得高产稳产。  随着分段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突破,随着土地流转、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油菜种植集中度提高,以及人们对菜籽油品质的重视,分段收获将受到欢迎,今年全国各地都在推广机械化分段收获。联合收获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将形成两种收获并驾齐驱的局面。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11-24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