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利 向海涛 周浩瀚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文/图  “巴山那个峡谷哟好地方,巴人那个钱棍啰打得响哦……”4月24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去,在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罗盘顶,100余名身着土家特色服饰的表演者,在海拔2480米的罗盘顶齐齐跳起了土家族特色民俗舞蹈——巴人钱棍舞,巴山大峡谷景区内到处充满热闹的气息。表演现场  这是巴山大峡谷景区为迎接“五一”假期而开展的特别活动——“钱龙”游巴山。“‘钱’就是巴山钱棍舞,今年是龙年,取名‘钱龙’,就是龙年‘五一’节期间,要把巴人钱棍舞打响,让游客享受到一顿别具土家风情的文化大餐……”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向鲜明向笔者介绍道。  在场的表演者多是来自渡口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的当地群众。“今天我们一家三代人齐上阵,一起来跳钱棍舞,向游客们展示我们土家族的民俗风采!”渡口土家族乡立石村2组村民张子沂说。  据了解,“五一”期间,巴山大峡谷景区将组织人员在渡口新街、白虎广场等景点开展花式巡游、“村晚+”特色民俗文化大秀场等活动,力图给游客带来全新的土家民俗文化体验,让游客陶醉于当地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30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达州,地处大巴山丘陵山区,连续十一年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一,那么,达州又是如何稳坐四川产量冠军的宝座呢?达州举全市之力,在达川区百马产业新区先行先试,规划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旨在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创智创新“样板地”。近两日,来自成渝地区的4家农机企业考察园区,考察结束后将签订入驻标准化厂房的框架协议。“这些企业对入驻后的发展信心十足。”刚接待完一拨客商的达川百马产业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先林介绍,园区具有高起点、推进快的显著特点。高起点,是指园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打造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的高地。而推进快,则体现在园区开建仅半年,入驻4家农机整装企业,其中1家已投产。正在快速建设中的百亿产业园区——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创新破局: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创智创新的“样板地”达州耕地以丘陵及山区为主,面积分别为6000余万亩、500余万亩,对适宜丘区耕作的农机需求高。然而,经达川区政协主席、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指挥部负责人吴胜鸿调研,发现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保有量不足全国一成。“达州及周边地区属农机二级市场,不仅生产农机企业少、适合作业农机数量少,且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多,部分耕地无人耕种。”吴胜鸿说。“无人种地,无机耕作”的窘迫如何破?规划并发展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被提上政府议程。在支持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让达川“先行先试”发展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等政策指导下。占地1500亩的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于2023年3月正式开工。按照规划,项目一期总投资超65亿元,发展“产、学、研、推、用”于一体的现代农机制造企业,达产后年产农机装备50万台,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吸引专业人才1000余名。建设中的园区规划展示共享中心吴胜鸿说,“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政府给出的定位,这是全国首家、西南唯一的丘区农机装备园区,建成后就是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创智创新的‘样板地’,辐射带动西南乃至全国丘陵地区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园区地位特殊,省政府专门出台9条专项政策,聘请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及其团队,以及川农大、四川省农机科研院的专家,组建联合专家团入驻园区,提供科技研发、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此外,省政府直属重点骨干企业——四川振兴集团负责园区建设和运营。企业聚集:预计半年入驻10家农机整装制造或配套企业园区开工不久,达川招商部门和百马产业新区管委会便提前谋划,围绕农机装备“耕、种、管、育、收、烘、储”等环节,列出各领域的重点拜访客商名单。今年1月初,达川区丘区现代农机装备园区指挥部成立,出台了包含土地、资金、房租、水电气保障等方面的18条专项措施,用真金白银吸引投资者,招引工作达到高潮。指挥部和管委会成立招商专班,分赴北京、山东、成都、重庆、福建等地,经多轮密集攻势,逐渐确定山东潍柴、北京中科原动力、四川吉福瑞、四川刚毅、重庆财瑞等行业龙头的合作意向。专班成员曹友林介绍,提前入局的四川振兴集团针对入驻企业的需求,对入园企业采用直接入驻孵化园、个性化定制厂房、企业拿地自建等三种合作模式,将建设选择权交到企业手中。“这里背靠重庆,2000多家汽摩零配件生产企业,还有达钢、普光气田等大型原材料和能源企业,为企业建设和生产节省不少成本。”振兴集团达州项目综合办负责人陈思旭道出不少企业落子达州的缘由。陈思旭看中的优越条件同样吸引了来自长春、潍坊、武汉等地企业的目光。4月底,重庆宝航、武汉励耕等4家企业办理入驻手续,潍柴集团计划在园区建设500亩中试基地试验场,眼下百余台新研发的70马力折腰转向轮式拖拉机、四轮转向拖拉机等农机运抵园区,等待开启马达,下田作业……截至目前,园区来访企业83家,15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数家企业即将入驻。曹友林自豪地说,照此速度,预计半年内入驻的农机整装或配套企业将达10家。建设加速:所有在建项目8月前竣工并投产当招商捷报频传时,建设和生产也有好消息。园区初步预算投资980万元,由赵春江院士团队编制的园区农事服务中心、租赁销售中心、应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相关方案已完成。此外,园区正积极争取由中国农机研究院、南京农机研究所、中国农大等单位建设的“天府良机”智库中心在园区设立分中心。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止这些。“刚毅科技已入驻标准化厂房,1号厂房墙地面均完工,正在涂刷车间地坪漆。”陈思旭说,由振兴集团建设的6栋厂房中1号和5号楼建设进度快,每天园区有200多名工人、百余台机械同时施工,预计8月可完成所有项目,竣工并交付。即将交付客户的农机在生产端,首家入驻园区的农机装备企业——四川犇速农机公司仅用时两个月,就交付了首批制造订单,销售额超过10万元。该企业全年将生产7000多台微耕机、脱粒机、收割机,预计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犇速农机开了个好头。重庆超速农机等入驻企业,价值千万余元的农机也即将交付。”刘先林说,按照预期,到2027年“达州造”现代农机装备将在全国推广应用,园区的综合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张平 周浩瀚  记者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暮春四月芳菲尽,大成玫瑰花正红。4月26日,走进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玫瑰产业园,只见朵朵粉红色玫瑰绽放枝头,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花丛中蜜蜂忙着采蜜,村民们忙着采花,一幅迷人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契机,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玫瑰种植特色产业。眼下,千亩玫瑰花竞相绽放,玫瑰花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花”、“幸福花”。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玫瑰产业园“这段时间正是采花的大好季节,我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能摘100多斤花,能卖100多元钱。”正在园区采花的回龙村村民牟光英高兴地说。此外,她还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平时也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有2万元钱左右,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随后,记者来到加工车间,只见7台烘干机正在紧张运作,对鲜花进行烘干处理。玫瑰加工厂负责人邓翔说:“我们每天处理鲜花达到10吨,生产干花达到2吨、细胞液达到4吨。”2019年,宣汉县借助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在大成镇回龙村引进业主流转撂荒地种植玫瑰3000亩,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实行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了扩大玫瑰产业效益,园区建起了生产车间,不仅能够生产玫瑰花茶,还能够生产用于美容产品的玫瑰花细胞原液。村民正在园区采花目前,依托玫瑰产业优势,当地修建了观光道、特色景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条。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及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产业效益每年可实现600万元,真正让玫瑰花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花、幸福花。“大成玫瑰园好香哟,花也开得鲜艳漂亮……”从县城慕名赶来赏花的李女士和她的闺蜜们,正徜徉在花丛中,不时拍照留念。“这段时间前来赏花的人特别多,只要是晴天,每天都有上百人,周末假日,更是人山人海,赏花者络绎不绝!”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杜芹仕介绍道。“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玫瑰花茶、花露、花饼等延伸产品的研发加工,完善住宿、餐饮配套设施服务,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宣汉县大成镇党委副书记廖青英如是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8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刘敬宗)“老师,我还要帮邻居带一份资料回去。”“我也要多拿一份!”分发资料现场,部分村民还在为有事耽搁没有来得到的果农代领技术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峰城镇脆李园管护能力,提升种植水平,带动辖区群众增收致富,4月23日,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四川省豆类杂粮创新团队成员副研究员刘佳、高级农艺师张国薇,在宣汉县峰城镇板桥河村开展2024年“脆李果树春季管理及粮经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来自峰城镇、南坪镇的业主、种李大户及驻村干部共计70多人参加了培训,现场发放《四川省李优质高效栽培栽培技术手册》100余份。 现场示范在板桥河村会议室,来自省农科院的园艺专家,结合峰城镇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等特点,分析了宣汉县峰城镇发展脆李的天然优势,分别就脆李科学定植、深翻防草、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果豆间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室内培训结束后又深入田间现场示范了脆李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领。专家针对果农提出的具体问题还耐心解答,直到听懂、学会为止,并希望参会果农回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真正掌握脆李管理技术,实现增产增收。果农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技术培训,不仅掌握了脆李管理技术,而且还增强了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信心,对提高果园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了技术保障,更加信心满满。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5
近年来,万源市高度重视、深入谋划、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地方特色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切实发挥文旅产业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实施精品景区提升工程,精心开辟各类乡村游线路,累计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以上,在2023年9月底成功捧回“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万源有“川东峨眉”八台山的雄奇险峻、“十里画廊”龙潭河的碧波荡漾、“养生天堂”黑宝山的松涛滚浪,丰富的文旅资源,为万源的康养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八台山风景区盛放的高山杜鹃万源坚定“以创促建、以创塑核”理念,举全市之力首位发展康养文旅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旅游、强化服务监管,文旅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重点打造了龙潭河二期、黑宝山森林康养度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同时完善提升八台山、红军公园等重点景区的配套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旅居环境持续提升。2023年,万源高质量举办了茶文化节、漂流节等活动,邀请主流媒体、网红达人走进万源为文化旅游宣传造势,持续提升“文旅万源”IP影响力。同时,发挥文旅融合的拉动、渗透、催化功能,深化文旅与农业、工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落地发展。推出“务农体验游”等5条精品线路,打造“三线”建设文创产业园,冻干闪萃茶粉等创新产品进驻西湖国宾馆、入驻成都大运会,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旅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对玉带乡7个古村落实施提标建设,进一步完善“繁花东梨”“瓦村茶语”等8个乡村网红打卡地,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示范镇(村)17个,推动农房变民宿、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游客在红色景点听红军故事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过程中,万源围绕茶园大做文章,相继开发了采茶体验游、学生研学游等新业态,既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又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此外,坚持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打造硒部茶园走廊、大巴山茶文化原乡,推出“富硒八大碗”,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坚持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建成中国西部石材城、大巴山富硒产业园等工业旅游地;坚持文化围绕旅游铸灵魂,深耕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用活“薅草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乡村振兴。随着旅游知名度不断攀升,万源珍珠花菜、土豆等100余种富硒特色产品也乘着旅游发展的东风,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供稿:万源市委宣传部 马发海 冯津榕)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5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李彦)2024年4月19日,四川省2023年种猪性能测定与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工作总结会在资阳市乐至县召开。会议就优秀种猪企业进行了颁奖,达州市达川区种猪育种企业——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凭借其卓越的种猪生产性能,在众多育种场中脱颖而出,荣获杜洛克猪综合指数、长白猪综合指数双冠军。本次评选项包括:种猪料肉比、校正日增重、校正背膘厚三个关键指标以及综合指数。监督检验和测评对象为川内国家级及省级核心育种场种猪。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的种猪在长白、大白、杜洛克三个品种的评比中,共荣获奖项11项,其中:长白、杜洛克两个品种包揽了综合指数的冠军和亚军,彰显了其在种猪培育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省内种猪培育的新星,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在省、市、区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快速成长,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核心育种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并连续两年在四川省种猪质量检验工作中获得多项殊荣。在优化种猪生产性能的同时,四川丽天牧业有限公司更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省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非免疫)净化场、省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同时获得了省级区域性公猪站、生猪原种场资质。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25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4月23日,为展示“老家达县 宜美达川”乡韵文化情,擦亮管村“桑葚采摘节”农旅文化名片,营造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浓厚氛围,达川区管村镇“第八届桑葚采摘节”系列活动在星成桑博园内启动。采摘节启动现场据悉,达州市星成桑博园位于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二尖村,果园占地面积200余亩,种有无籽大十、黑珍珠、白珍珠、四季果、台湾长果桑等十多个果桑品种。达川区管村镇党委书记陈宣介绍,果园自2017年举办第一届桑椹采摘节起,园区影响逐渐扩大,已发展成达州市民“五一”节前后近郊游的主要选择。今年的桑葚采摘节以桑果为媒,围绕“沧海‘桑’田 ‘葚’是甜蜜”活动主题,展示管村产业发展成果,激发全镇上下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因此,活动现场的文艺惠民演出、全桑坝坝宴、浑水摸鱼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演,赚足了来往游客的注意力。系列活动中的游园采摘乐从4月23日至5月23日,游客自行游园观光体验采摘乐趣,进园参观园区桑蚕文化长廊区、土特产售卖区等。此外,4月29日由达州团市委组织百余对青年男女将在此举办“缘聚在桑田”单身青年参加交友联谊活动,让年轻人在桑树下、桑果香里畅谈理想。“希望游客能尽情体验采摘乐趣、品味舌尖美味、感受乡村魅力,乘兴而来、满载而归。”陈宣说,连续多年举办“桑葚采摘节”活动,旨在让更多人(游客)了解管村、关心管村、宣传管村、支持管村,多到管村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五一”小长假前,开江县3万亩稻田小龙虾迎来丰产收获期,正集中打捞上市,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旅游高峰,让“好吃嘴”们大饱口福。“每天捕捞量为2000至3000斤,2024年全年龙虾产量预计在25万斤至30万斤,同比2023年,预估增长30%左右。”开江县任市镇稻虾生态养殖基地的养殖户刘勇喜滋滋地说,他2022年开始发展小龙虾养殖,目前养殖面积达1700多亩,眼下正是基地的小龙虾打捞忙碌季。村民正在稻田中打捞小龙虾被捕捞的小龙虾将第一时间被运往分拣中心,经工人清洗处理后,按照虾的重量进行分拣、打包,随后发往外地。刘勇介绍,处理好的龙虾主要销往重庆、成都,目前的价格基本上是在20元上下浮动,基地的订单量非常足。近年来,开江县大力发展“稻田+小龙虾”种养殖,养出来的小龙虾品质高,肉质饱满。现在该县已经发展近40万亩优质稻田资源,其中稻田虾养殖3万亩,真正做到同一亩稻田,种一季水稻,养殖两季小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图据达州电视台)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张平 孙伟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一片片平整的农田,一块块细腻的土壤,一条条宽阔的产业路,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镶嵌在沃土之上。4月22日,记者在达州宣汉县胡家等乡看到,崭新的高标准农田正在铺展开来,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无尽的活力和希望。近年来,宣汉县坚持“统筹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并重”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达62.66万亩,提高粮食产能3130万公斤以上,连续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先后3次夺得“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被确定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示范县。“粮田”变“良田”  筑牢巴山粮仓基石站在下八镇天一村的田埂上,一股股泥土特有的芬芳扑鼻而来,这里的土地经过深耕细作,土壤疏松肥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田埂边,绿树成荫,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农田环境,还为农作物提供了天然的遮荫和防风屏障。下八镇天一村高标准农田“这种形状不仅使得水流更为顺畅,减少了水流的阻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渠道的渗漏和侵蚀。”宣汉县2023年中央财政农田建设项目施工一标段现场负责人李清波说,上部则采用一定倾角的直线段,既保证了渠道的稳定性,又方便了施工和维护。站在路旁,记者发现一种底部为半圆或弧形设计的U型渠蜿蜒延伸在田边地角。近年来,宣汉县通过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结合宣汉地形地貌实际,总结形成“宣式U型渠”建设经验,每米建渠成本降低120元,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运用该项成果建成高标准农田9.5万余亩,节约建设成本约1.14亿元。“以前我们这里都是些零散的小田,抗灾害能力低、粮食产量不高。如今,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机器插秧、收割,想着我们的‘望天田’马上就要变成‘高产田’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八镇天一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月说。今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亩,计划流转100亩,将有3个社600人受益。据了解,宣汉县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要求,立足山区实际,根据地势实行“格田化” “梯格化” “梯田化”建设,再通过“田、土、水、路、技、管”等综合配套,实现整村整乡镇推进,不断让“粮田”变“良田”。“监管”加“管护” 凸显巴山农田高效在马渡关镇严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个特别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在工地上忙碌着。这个小组由业主代表、现场监理、项目镇村代表以及受益群众代表组成,他们肩负着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重任。业主代表张先生是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他深知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对待每一项工作都格外认真。每天,他都会带领小组成员深入施工现场,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进行严格的检查。从土地的平整到渠道的修建,他们都一丝不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与此同时,在君塘镇明月社区桂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里,合作社负责人桂刚仔细检查每一条灌溉渠道,确保水流畅通无阻。如果发现渠道有破损或堵塞的地方,他会立即动手修复,清理堵塞物。“自高标准农田建成过后,我们与村社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并与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签订了移交管护协议。同时积极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现在效率提高了,产量也提升了。”桂刚说。据了解,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与项目村(社区)、业主单位签订移交管护协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制定管护方案,积极构建政府、业主、群众多方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加强管护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管护资金98.6万元。“丰产”又“增收”  绘就巴山田园新景在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村民为了提升土地效益,将农田按照1:9的比例进行改造,“1分”田挖沟养鱼,“9分”田种植水稻,以“稻鱼共生”模式生产经营,实现亩产水稻1000斤、鱼300斤。现在,鸭池村因为鱼粪肥田,水稻品质大幅提升,导致供不应求,“9分”面积的水稻产值远远高于传统种植1亩的产值。胡家镇鸭池村农业产业园区“为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稻鱼共生’模式,平均每亩比传统种植模式多增收近5000元。”胡家镇鸭池村党支部书记冯勇说。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6个、调查点167个,不断提升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增收增效。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预计新增粮食产能450万公斤,直接带动5.5万余人年增收1350万元。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农建股负责人陈益海表示:“我们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2023年度,共建设高标准农田8.1万亩,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确保在6月底全面完成。2024年度,我们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改造后,我们高标准农田的农业机械通达率可以达到9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以上,为保障全县粮油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图据宣汉县委宣传部)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艺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近年来,大竹县中华镇以村(社区)为“神经单元”,组网整合800余台监控资源、130余台应急宣传设备、30余处监测站点,集成打造功能完备、反应迅速、应急高效的“神经中枢”——数智乡村一体化平台,全面打通基层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聚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数智为眼 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  “黄家梁往红岭村方向,有人在烧草木灰,那里靠近森林,安全隐患极大,请村上赶快派人去处理一下。”几天前,黄家村森林防灭火监测预警站点发出山火预警。镇环保办工作人员刘晓接到预警信号后,第一时间调度力量及时消除隐患,山火预警随即解除。  类似预警信息,在森林防灭火高风险时段并不鲜见。中华镇森林面积11.5万亩,为有效防范火灾隐患,该镇在黄家、中华等5个重点村,建立起森林防灭火监测预警站点。风险时段平台工作人员“指尖办公”,对风险区域24小时轮回查看,监测预警站点利用人工智能图文识别、三维地理信息定位、信息传送预警等技术,实现自动识别烟火、自动传输图像、自动报警,构建起“人防+技防”智慧模式。以数智为手 抓牢防汛抗旱“生命线”  “预计今晚到明晚我镇将出现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雨量大雨到暴雨(40—80 毫米),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请高度重视……”这是最近一次水雨情监测站网发出的蓝色暴雨预警。  “气象蓝色及以上预警一旦发布,平台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监测上下游水域变化情况。”四坪村防汛监测责任人付发川表示,依托数智平台,提高了收集水雨情信息的时效,能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近年来,该镇全面摸排内涝点、低洼地段等历史灾害点位,全面建立河道水域监测站点 20 余处,依托数智乡村一体化平台,单独开设“防汛抗旱”监测板块,准确掌握降雨、山洪灾害变化规律,有效预测预报其变化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以数智为足 跑出地灾预警“新赛道”  “幸亏有这个监控报警,上次一块大石头从岩上滚落下来,把我家猪圈砸了个大洞,万幸的是没伤到人。”黄家村井水湾村民赖天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感后怕。  “裂缝伸缩仪、报警器……”提到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该镇自然资源所所长杨军如数家珍。这些设备安置在地灾隐患点,时刻盯住地质体的“一举一动”,并将数据传到监测预警平台,达到临灾预警的目的。  中华镇属于典型的山岭地貌,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点共8处,涉及93户268人。为此,该镇科学选定地质变化参考坐标,建立地灾点立体监测系统,组网连接至数智乡村一体化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对比参考坐标移动变化趋势,极大提高了灾害预警精准度和工作成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4
【人物名片】李文章 中共大竹县委书记  记者: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的起点上,大竹县如何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李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开辟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协同并进的乡村振兴路径。特别是,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大竹县将牢记嘱托,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以矢志为民为出发点,广泛凝聚人民群众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基点,培育省市级精品村、示范村;以农业出彩为重点,推动粮食和大竹“土特产”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以产业强镇为试点,探索乡村运营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优质服务一体供给,答好大竹乡村振兴“新考卷”。  记者:人居环境美好,乡村生活才能美好。我们了解到,大竹正在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取得了很好成效。下一步,大竹县如何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呢?  李文章:今年1月以来,我们在全县全面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旨在以环境治理融合促进空间格局融合,带动城乡全面融合。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已基本实现“地板扫干净、垃圾清彻底、物件摆整齐、秩序更规范”目标。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让乡村人居环境“一时美”变“时时美”:其一,以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做到循序渐进、前后衔接、久久为功,确保乡村“颜值”持续焕新;其二,突出多规合一编制乡村发展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彰显文化特色,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确保乡村“风貌”持续提升;其三,实施基础条件补短计划,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等工作,确保乡村“服务”持续优化。  记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点是“提升三个水平”,首要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接下来,大竹县将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农业产业大振兴?  李文章: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将突出“农业出彩”思路,一方面,坚持粮猪安天下,持续擦亮“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两大金字招牌,高标准打造水稻“254”示范区,力争粮食产量在全省“稳六争五”,确保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另一方面,坚持特色促增收,加快推动“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形成突破性、示范性、标志性的品牌效应。2024年,重点推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稻渔园区联合创建国家级园区,苎麻园区争创省三星级园区;高质量承办中国(达州)世界苎麻产业发展大会,延长苎麻精深加工链条,引领一“麻”当先;深化“平田”模式,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加快大竹香椿基地和行业标准化建设。  记者:作为“千万工程”的一个亮点,“乡村运营”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课题、新出路。当前,大竹县正在实践中探索和推进乡村运营,请问具体有什么思考和举措呢?  李文章:推动乡村运营开篇示范,是我们正在抓的一个重大课题。思路上,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紧扣产业、土地、资产、人力等方面,在国家级产业强镇,探索“政府搭台、市场推动、企业经营、农民参与”模式,对乡村进行科学化布局、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唤醒“沉睡”资源,使“活权”生“活钱”,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双赢”。举措上,深度挖掘乡村特色优势,培育以白茶文化和竹景观为特色的川东民俗文化村落,推动乌木“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在“国庆”前开门迎客,明年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乡村运营模式。  记者:大竹县提出了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具体工作中有什么计划呢?  李文章:大竹是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粮猪供给稳定、产业基础扎实、特色百花齐放,农业工作必须出彩、乡村振兴必须全面发力。3月28日,县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将“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成功”作为未来三年必须抓好的“五件关键大事”之一。我们将紧扣这一目标,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一轴四翼”五大现代农业片区建设,打造建设“竹”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好产业出彩、人才支撑、基础提质、乡风文明、城乡环境、助农增收六大攻坚战,确保今年入围创建名单,明年全面提质推进,2026年全面建成“一轴引领、四翼联动、六张名片、百村示范”的全域振兴大竹样板,聚力打造川渝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大竹示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22
(记者 乔薇 文/图)4月16日,达州市文体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在渠县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不仅展示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小吃美食,推出了4条精品旅游路线,还发放了多种类型的文体旅游消费券。“优惠政策+资金补助+节会活动”的组合方式,让达州文旅持续升温。达州市文体旅游消费促进活动为何选择在渠县启动?渠县文化体育与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与渠县近年来大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促进农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密不可分。以文塑旅  促产业活力释放渠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之乡、中国黄花之乡等知名称号。除了三汇川剧社、三汇彩亭会等民俗文化,境内还有城坝遗址与汉阙群隔江相望,共同形成“千年一城”的秦汉时光隧道,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璀璨明珠。走进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里,汉朝“街道”上的商肆杂陈、人声熙攘之景,汉阙残件的雕刻技法、铭文书法之美,加之融入的多媒体和数字技术,让游客宛如置身于氛围浓厚的宕渠文化历史长廊;隔江相望,土溪城坝遗址发掘工作正在开展,考古队员在这里探究巴文化的起源、传承、演变过程;在渠城历史博物馆里,游客通过“见字如面·宕渠回响”城坝遗址2023年出土文物展探寻千年历史……沈府君阙近年来,渠县聚焦以文塑旅,坚持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文化元素、文化符号,实施“文化+旅游+非遗展演”新模式,举办的三汇彩亭会展演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前来观看。打造“文化+商业+旅游”新场景,文峰山、賨人里、紫天大世界、一品天下等富有宕渠地方特色的景区、街区“火爆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开辟“文化+体育+旅游”新赛道,将龙舟赛事、马拉松与文旅活动相结合,发挥赛事经济作用,有力促进消费活力释放。布局未来,渠县坚定实施“文旅强县”战略,以巴賨时光文旅综合体为龙头,串联城坝考古遗址公园、渠县汉阙,建设巴賨时光旅游走廊。依托渠江水资源,挖掘水文化,建设两江四岸夜间经济文旅综合体、风洞子航运等重大文旅项目,打造“水韵宕渠·百里画廊”渠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联合川东北、渝东北打造“大三峡、大巴山、大遗址”旅游联盟,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成世界巴賨文化旅游目的地。农文旅融合  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日前,随着“约会春天·助力乡村振兴”文艺演出活动在渠县新市镇桃花山上演,渠县新市镇第九届桃花节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各地游客在明艳花海之间流连忘返,也让当地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乐开了花。近年来,渠县坚持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最优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让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越来越多当地百姓分享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賨人里特色街区围绕构建“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渠县大力发展粮油、黄花、花椒、柑桔、柠檬、茶叶等产业,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7个。按照乡村景区景点标准,全县已建成秀岭春天、賨花寨、云盘花乡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23个,农产区实实在在变成了旅游景区。依托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创建,渠县已建成省级传统村落4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26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2.7%;建成渠南现代农业主题公园、秀岭春天等省级农业主题公园2个,打造“稻之源”现代农业主题公园1个。据了解,截至目前,渠县已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9家,发展民宿经营户129家,县域内农旅产业带动就业上万人。农民丰收节、蜂糖李采摘节、油菜花节等一大批乡村旅游节会持续开展,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从乡村本位出发,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渠县文化体育与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县在推动农文旅融合的时候既保留农村的符号,又融入现代化的元素,真正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没有烧火龙,每年春节就过得不完整。”4月12日,在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石桥火龙非遗传承人潘广恒介绍,每年元宵节,石桥镇都会迎来年度民俗大戏:烧火龙。  石桥烧火龙,是指产生在石桥古镇一带的民间烧火龙民俗活动。元宵节期间,一般都会有三条、五条或七条“龙”被点燃。舞龙人头戴龙帽,身穿短裤、各举一节龙身,紧紧跟随着前面的大红宝灯沿街舞动。几条火龙从小镇巡游而过,游客呐喊声、噼里啪啦爆裂声、咚咚嚓锣鼓声声声入耳,让小镇变得热闹、喜庆。石桥火龙在古镇上巡游。曾业 摄从哪来?风调雨顺寄期望  石桥镇地处达州市西部,境内因有一座古桥而得名。据《达县志》《石桥镇志》等文献资料记载,石桥镇曾旱灾频发、庄稼连年歉收。求雨、祈雨、盼雨,往往是当地人最重视的事。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石桥人都会自发组织模仿火龙兴云降雨的情景,搞起烧火龙的祈福仪式。  根据史料及多家媒体的公开报道,石桥烧火龙的习俗,至少有1400年历史。据《达县志》记载,达县石桥镇旧称柳杨县,公元619年,“烧火龙在柳杨城、三汇一带流行,一般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晚上,都要耍火龙,每逢此时,方圆数百里的人,络绎不绝,前往观看。”千百年来,耍火龙在石桥古镇代代流传。这项民俗活动不仅吸引了附近乡镇的民众,还吸引了周边县区不少人前来观看。  潘广恒说:“古代的石桥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平平安安、减少瘟疫、消除霉运。”每年元宵节,石桥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开门迎接,大家给喜钱、贺新禧,放烟花、送祝福。后来,经一代又一代烧火龙人的传承、发展,石桥烧火龙渐渐固定为请水仪式、巡游仪式、罢龙仪式等内容。如何舞?蜿蜒翻腾闹元宵  每年元宵节,观众看得热闹。殊不知,烧火龙却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烧火龙开始前,需要请当地有经验的老匠师“扎龙”。这也是石桥火龙制作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一般而言,老匠师要用篾片、麻布、纸等扎成“神龙”。随后,还要请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前去“请龙”,最后画龙点睛完成准备工作。“我一个人扎一条龙需要8天,去年元宵节五条龙我就花了40天!”今年67岁的潘广恒说。  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烧火龙。一般而言,每条龙由15名左右壮汉组成。他们头戴龙帽,脚穿草鞋,赤膊上阵,1人持大红龙宝,其余人各举一节用麻布、竹篾做成的龙,伴随着锣鼓声蜿蜒翻腾。表演石桥烧火龙时,既可1条龙单独表演,也可 5 条龙或更多龙同时表演。从内容而言,有“翻江倒海”“九龙奉圣”“兴云降雨”“跃龙门”“龙卷风”等,从动作来看,有腾、翻、扑、飞、滚、游。越接近表演的尾声,加入的观众越多,最后汇聚成巨大的人流。喷薄四溅的火花绚烂多姿,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一招一式、变幻莫测,精彩纷呈!”长期关注、研究石桥烧火龙的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陈海平介绍。“龙身再配上龙须,绘上鳞、角、爪等,独具特色的排灯、龙眼子,配上专用的锣鼓辞、纸花筒、石钵花,表演的时候气氛非常热烈、喜庆。”熟悉舞石桥火龙的民间艺人何成才补充道。将何往?传承中绽放光彩  石桥烧火龙与火龙有很大的不同:不用铁水烧,而是用当地人自制的石头花钵烧龙。这种火龙观赏价值更高,危险系数更低。石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白雨鑫告诉记者,千百年来,石桥人对烧火龙情有独钟,并深深地融入了当地群众血脉中。采访中,众多受访对象都表示:一年再忙,都要看烧火龙。  因每年元宵节期间才表演,其余时间,舞龙人都有自己的营生,每到春节,大家都会提前赶回家中做好准备工作。白雨鑫介绍,目前,全镇有5条龙,每条龙配15个舞龙人,平均年龄在45岁。烧火龙未来前景如何呢?“大有可为!”今年31岁的黎仕伟,是当地最年轻的舞龙人,他父亲也是舞龙人,黎仕伟从小耳濡目染便喜欢上了。在他看来,耍烧火龙的人不图钱,而注重这一份难得的传承。“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们也将传下去。”石桥火龙非遗传承人、潘广恒的女婿任明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群众在努力传承,政府也在助力。早在2020年,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石桥镇政府联合组建了石桥火龙学习队伍,还从外地邀请了专业老师,研究、教授火龙制作、舞龙动作等技巧。在多年的努力下,石桥火龙专用的锣鼓辞、纸花筒、石钵花等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陈海平表示,石桥烧火龙是传承巴渠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考究巴山遗韵的重要依据。因此,政府不可缺位。石桥镇还成立专门的文旅公司,发展石桥烧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知名度。  采访中,潘广恒、任明平、黎仕伟提出这样的担心:当地政府从安全性出发,会不会禁止举行烧火龙。“表演期间,每年有超10万人涌入镇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白雨鑫说。  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当地政府至少提前两个月向达川区、达州市报备,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而陈海平、白雨鑫都希望,在安全的基础上,继续传承好烧火龙这一民俗活动,让更多人知晓、爱上、传承烧火龙。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恰是春耕大好时节,4月9日,在宣汉县峰城镇千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人声鼎沸,农机轰鸣,四川丘陵山地玉米机械化播种现场观摩会在此举行,以期年内在这里实现全程机械化模式下的玉米吨粮田目标。  本次观摩会是四川玉米高产攻关30年成果暨丘陵山地农机化生产现场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以加快推动盆周山区玉米单产提升行动高产攻关示范实施,进一步落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的要求。同时通过示范推广玉米密植超高产生产、机械化播种等技术,进一步推动山区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提升大面积玉米生产水平。观摩会现场  观摩会现场,在旋耕机、播种机所过之处,专家们兴致勃勃地查看着玉米粒播得是否到位精准,以及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  据了解,当天观摩了两大主要技术:一是密植超高产技术。此项技术通过耐密品种、增温早育、覆膜垄作、缩行增密、精准施肥、综合防控等措施实现玉米增密增产。通过与宣汉县等基层农技部门进行不断联合攻关,玉米单产先后突破1100公斤、1200公斤,并在盐源、丹巴等地实现产量超吨粮,六次创造了我国西南及南方区玉米高产纪录。二是盆周山地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这一技术针对山区玉米田块坡耕地比重大、田块面积小等因素导致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的情况,以实现玉米机播为突破口,开展配套机具研发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观摩会现场  本次观摩会还重点展示了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适宜山区不同种植规模的三款玉米播种机具(2BYSX-4、 2BYSX-2 和2BTD-4C),具有施肥播种精度高、作业效率高等特点。目前,三款播种机具已在巴中、达州等地推广应用。  “以前是人工播种条件下的玉米创高产、实现吨粮田。”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小波说,“今天展示的有旋耕机、播种机,首次在这里探索全程机械化条件下实现玉米的吨粮田。”  30年前大学毕业就到峰城镇从事玉米科研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介绍,峰城镇一直就是玉米超高产攻关典型和玉米高产技术发源地,在西南率先实现了吨粮田,去年产量高达每亩1.2吨。“现在,我们要通过适期晚播、进一步高密度栽植、分期施肥、化学控制、适时晚收等措施,探索全程机械化玉米高产攻关的吨粮田,助力宣汉玉米单产提高3到5公斤。”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8
  (张平 孙伟 记者 李传君)春光好,耕作忙。连日来,在四川省宣汉县广袤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春耕热潮。阡陌纵横,人机“共舞”,一片片良田披上薄膜,一粒粒种子带来希望,绘就繁忙的春耕画卷。  今年以来,宣汉县扎实开展“下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聚焦农技指导、农资储备、田间管理、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春耕生产,今年计划播种粮食155万亩,其中大春播种面积128万亩。  技术到田——  农技下乡“开良方”  整理秧床,播撒稻种,覆盖薄膜,覆泥压边……在天生镇新芽村田间地头,村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忙着开展旱育秧作业。  “可别小看这20亩育秧地,长出来的秧苗可以栽种300多亩地。”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唐贵成蹲在田里,一边检查着刚刚覆盖的薄膜,一边向记者介绍,“开展集中育秧可以省田、省种、省力、节本、增效,同时对农户进行田间育秧技术指导,可以有效解决育秧难的问题,保障今年水稻播种面积和水稻收成。”  在黄石乡铜鼓村大河坝玉米高产百亩攻关方,农技人员向农民讲解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核心要点,把“农技课堂”开进了田间地头。  “我们及时联系供应商,备足春耕生产的相关物资,组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以高产示范片为引领,推广先进的科学种植模式,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黄石乡乡长龚军说。  为全力做好春耕工作,宣汉县抢抓农时,积极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战春耕”活动,实行包片、驻村、蹲点,向农户传授“品种优质化、技术轻简化、作业机械化、过程绿色化”的耕种技术,引导农户早备物资、早育种子、早管苗床。  科技赋能——  农机上阵“加速度”  “哒哒哒……”在黄金镇太平坝村一方方开阔水田里,村民操作着翻耕机匀速驶过。  “这两天天气好,我们抢抓春耕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机开展犁田作业,像这个犁田机,一天能犁20多亩地,比起人工1亩地能节省5个人工,村民对种粮也更有信心了!”黄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万旭笑着说。  与此同时,在黄金镇太平坝村的另一头麦田里,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将化肥均匀地播撒在麦苗上,一阵微风拂过,嫩绿的麦苗接受着滋养。  “不同于传统打药方式,无人机高科技上阵为春耕‘添智’,不仅提高了效率和精度,还大大节省了春耕春管的用工成本,降低了对农作物的伤害,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农业病虫防治效果,让作物长势更佳、成品质量更优。”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肖红说。  近年来,宣汉县大力普及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积极促进农民稳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马铃薯春管面积9.2万余亩,油菜病虫防控面积28万余亩,小麦病虫防控面积1.4万余亩。  强化监管——  农资打假“护春耕”  “您好,请出示您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经营档案,并把您的进货台账拿出来检查一下……”在土黄镇各农资销售点,工作人员正在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店铺及产品进行检查,全力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春耕备耕是一年农业生产十分关键的时期,我们会对门市的进货渠道严格把关,并备足种子、化肥、农药,做到诚信经营,让老百姓放心地购买。”土黄镇场镇农资经营门店负责人吕鸿昌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不仅让我们商户更公平地去竞争,更能让伪劣产品无处藏身,市场也更加规范合理。”  据了解,宣汉县正在开展为期2个月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各乡镇(街道)相继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资批发市场、门店,认真检查种子的质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包装、商标及发票等情况,严厉打击制假销售等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目前,已检查农资门店330个,发现处理问题34个。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4-04-16
菜市场,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是一个极具“烟火气”的地方。近年来,通川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不断加快提升场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秩序,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的农贸市场,为群众营造更加干净整洁、舒心放心的购物环境。近日,走进位于通川区复兴镇全新打造的农贸市场可以看到,经过升级打造后的市场焕然一新,各摊位货品摆放整齐有序,各区域经营种类齐全,前来市场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各路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城市一天的烟火气由此开启。据了解,改造前的市场经营环境较差,污水横流且无固定经营摊位,占道经营现象严重,车辆乱停乱放,给当地居民生活也带来一定影响。为还给大家一个干净整洁的购物环境,2023年8月,由复兴镇牵头、社区积极参与,耗时三个多月让整个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购物体验。“以前那个环境,真的太差了,市场重新打造后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们来买菜也更加开心!”谈及市场变化,当地居民段川月激动地说道。同样,位于通川区罗江镇的农贸集市也因为同样问题,群众反响强烈,当地政府把它列为年度重大民生实事。现如今,改造后的农贸集市,环境舒适整洁,摊位整齐有序,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的菜市场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每天就算是不买菜也要来逛一逛。”当地居民罗荣说道。农贸市场改造关乎百姓生活,与百姓息息相关。除此之外,通川区魏兴社区、磐石镇、双龙镇等地也在相应时间内,加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不断改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不断提升农贸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气度,更是彰显文明典范的“新窗口”,升级改造后的乡镇农贸市场,一改从前的“脏、乱、差”,实现了“宽、净、固”,让“烟火气”更有“文明味”,让广大老百姓从菜篮子里拎出“幸福感”。(供稿:通川区融媒体中心 徐瑞)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6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孙谦 李彦)2024年4月15日,达州市达川区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区农业农村局召开,69名农牧行业工会会员代表参加会议。       图为:会议现场会议介绍了筹备成立达州市达川区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相关情况;表决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草案)、监票员及计票员建议名单;选举产生了达州市达川区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并分别召开了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及副主席、经审委主任和副主任;同时,由第一届工会委员会提名,组成了区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女职工委员会,并选举了女工委主任、副主任。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图为:会议现场会上,达州市达川区总工会经审委主任刘昌永对达州市达川区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希望,新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班子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地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的温馨之家。     图为:区总工会经审委主任刘昌永讲话新当选的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庞厚军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表示,全区农牧行业肩负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新的艰巨任务,新一届农牧行业工会联合会班子将不辱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区总工会及局党组的领导下,紧扣区委、区政府“双争双创”大比拼活动部署,团结带领农牧行业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克难攻坚、苦干实干,为建设“老家达县·宜美达川”贡献农牧工会力量。图为:新当选的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主席庞厚军讲话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中华,区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代炳红等出席了会议。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6
(记者 燕巧)“再过几天就可采收,这里的蔬菜品质高,到时候直接发成都、重庆市场,再发长三角市场。”4月10日早晨7时,达州万源市永宁镇,李芳一早就到蔬菜基地查看莴笋长势。100多亩的蔬菜基地里,莴笋青翠欲滴、长势旺盛。  李芳来自江苏省常州市,在万源种蔬菜,源于浙川东西部协作机制。  达州市与浙江省舟山市在东西部协作中“结缘”。2019年起,借力消费协作,万源的高山蔬菜开始走进舟山。5年来,通过“达菜入舟”项目,1700多吨新鲜蔬菜从达州市运输到舟山市,丰富了当地的“菜篮子”。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通过走访调研,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浙江(舟山)驻达州帮扶工作队干部丁夏浦发现,万源市优质的富硒土壤赋予了当地蔬菜口感好、品质佳的特点,又因海拔高,蔬菜成熟期较晚,能实现错季上市。然而坐拥如此环境优势,当地农户却挣不到钱。“当地农户习惯种玉米、黄豆等传统品种,收益不高。蔬菜有什么销什么,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未形成产业效应。”  “这么好的环境,要把蔬菜产业发展起来。”在多次走访调研中,丁夏浦把当地农户与引进来的专业种植大户拉在一起,探讨出路。  “要让老百姓放心大胆种,首先要帮他们解决存储、销路等后顾之忧。”针对群众担心卖不掉而不敢多种的问题,帮扶工作队首先给出破题办法——投资建设万源市高山蔬菜分拣中心,做到统一收购、储存、售卖“一条龙”服务, 分拣中心和农户签保底价收购协议,正常情况下按市场价销售。市场价过低时,分拣中心会按保底价收购,避免出现菜贱伤农情况。  去年7月,在帮扶工作队的牵线下,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万源馆在舟山开业。万源高山蔬菜产业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实现闭环,“达菜入舟”渠道更加畅通。  “舟山市场有限,要持续助农增收,万源高山蔬菜必须走进更大的市场。”为让万源高山蔬菜有稳定销路,在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去年,来自江苏常州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李芳来到万源。“凌家塘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我们的市场上需要高端绿色蔬菜。”李芳说。  一到万源,李芳就被当地的自然条件吸引。“这里土壤、气候条件好,人力成本低,很适合种高端绿色蔬菜。”李芳首先试种了200亩蔬菜。“第一茬种了辣椒和四季豆,品质很高,市场也很认可。”除种植适合当地的蔬菜外,李芳还引进价值更高的新品种。“为了适应华东市场,我们引进了茭白、芦笋等蔬菜品种。”李芳说。  跟着基地种辣椒。去年底,村民赵有群种了两分地就收入800多元。村民邱奶奶在蔬菜基地务工,半年时间收入超万元。  截至目前,万源市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带动1500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今年,万源市计划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500亩,将建成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4-04-15
(特约通讯员王晓林)4月11日,在大竹经开区“引水入竹”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清水池进行满水实验。与此同时,在该县“引水入竹”其他点位,施工队伍铆足干劲,全力投入紧张繁忙的建设中。据悉,“引水入竹”项目力争今年下半年投运,日供水5万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县城每日供水量。“盼了多年,我们再也不为水发愁了!”该县白塔街道幸福社区居民魏贤玉难掩喜悦之情。  大竹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境内无大江大河,加之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引水“解渴”,是竹乡百万人民的多年所盼。2022年2月,该县政府确定“引水入竹”项目开工建设为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紧逼施工,全力确保该项目大竹段今年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2023年,该县基本实现河库连通工程顺利通水、乌木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开工建设等“十大民生实事”,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该县全年民生支出达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5%。城镇新增就业6834人、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103人。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分别参保85.1万人、66.4万人。发放社会救助、高龄津贴、优抚资金共计3.9亿元。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让利2.2亿元;县域就诊率达94.8%,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现愿检尽检。开展文化下乡124场次、全民健身活动64项次。35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国省考断面水质达Ⅲ类。空气质量达标323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1%。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4-15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翻土、开厢、栽苗……近日,在达州市达川区南岳镇印子村百亩玉豆种植高产攻关点,在农业技师指导下,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趁雨停间隙,在百亩玉米田里套种上大豆。田间,同村民一起干活的是南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业师黄晋军,他边刨地边给村民讲解玉米大豆套种的栽种技术细节。村民正忙着在玉米田里套种大豆“我们要抓住天气比较适宜的时机,把没有移栽的苗子迅速栽下去。在栽的时候,一定要按照2.4米开厢,栽两行玉米,行距保持40公分,窝距保持30公分。”黄晋军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玉米田间套种大豆,根据两者不同的生长特性,利用作物高度差达到土地空间利用的一种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一季双收。为保证高产,在管护上也要下足功夫。黄晋军说,村民需要管护好玉米苗,施好提苗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同时,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小地老虎对玉米和大豆的危害。据介绍,为实现“玉米+大豆”的套种模式能稳步丰产高产,南岳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农资上给予农户补贴,并且购买农业政策性保险,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农户杨建华说,套种模式下,一亩地可多增收四五百元,再加上政策性保险,收成有保障,种植也更有信心了。近年来,南岳镇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牢稳产稳量责任,共有百亩玉豆复合种植、玉米、大豆3个高产攻关点。今年,全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达800余亩,预计产值达180余万元。让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包块指导,不仅能提高粮食单产,还能确保农民丰产增收,也保证了全镇的粮食安全,从而为“天府粮仓”贡献力量。(图据达川区融媒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4-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