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冯津榕 特约通讯员 马发海 )9月27日,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举行,会上正式宣读了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并正式授牌。万源市脱颖而出,成功名列新一批天府旅游名县。  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美誉。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八台山、省级森林公园黑宝山,被誉为川陕渝地区“后花园”“天然氧吧”。  近年来,万源立足红色文化和特色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福地·和美万源”品牌,全面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着力建设川渝陕生态文旅名城,推动全市文旅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八台山-龙潭河文旅经济核心区,万源建成环城文旅休闲圈等“5”个文旅圈、大巴山茶文化原乡等“6”个文旅特色集聚区、竹峪东梨村等“N”个乡村旅游点为支撑的文旅发展总体布局。同时,打造4条覆盖全域的生态旅游环线,培育“旅游+”新业态20余项,发展各类民宿、乡村酒店30余家。  以“快进畅出、快旅慢游”为目标,万源旅游交通格局实现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襄渝线、包茂高速、巴万高速、国道210线和347线为骨架,以乡村公路、旅游公路为支撑的外联内畅旅游交通路网。  同时,投入资金76亿元,实施八台山创5A、黑宝山森林康养度假区、智慧旅游系统等重大基础项目16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 3个。投资5亿元的龙潭河综合度假区全面升级,游客接待中心、演艺中心等配套项目建成投用,“秘境龙潭”山水光影秀获广大游客高度赞誉。  近三年来,万源还承办了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我们的节日·端午”四川省示范活动、四川省首届大巴山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全国、全省性节会10余场次,成功举办四川省青少年定向越野赛、达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万源赛区)等大型品牌赛事110余场次。  站上新起点,万源将全力以赴抓好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做靓核心景区,做精文旅业态,做强文旅名片,力争到2025年,实现万源市旅游综合收入破150亿元,让万源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承衍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近日,在大竹县庙坝镇新桥社区“元芳议事堂”,7名议事成员和10名村民代表坐在一起,针对辖区内1组木材市场外住户修建化粪池一事进行商议。  “下面由我代为公布资金收取情况和化粪池支出情况,资金收取24户,每户800元,共19200元。建小井11座、1860元……合计23030元,尚差资金3830元,每户需补160元,大家可以发表意见。”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元芳介绍了议事主题。  “我对补资金没有异议,就是建议修建化粪池后的地面用水泥再铺平整。”村民代表吴揖才说。  “对于补160元,我没有异议,建议后续要加强对化粪池的管理。”居民代表吴际祥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议事成员及时对情况进行讲解,并记录居民们提出的建议、情况,商议解决办法。  据了解,“居民的事居民说了算,大家的事共同商量着办”——新桥社区居民把这样的讨论会形式称之为“元芳议事堂”。“元芳,你怎么看?”的轻松氛围激发居民的自治活力,形成全员参与、高度自治的良好氛围。  “楼下超市广告宣传声音太大怎么办”“房屋出现渗水怎么办”……社区围绕居民“急难愁盼”,通过入户征集、意见征集、议事会集中征集等方式收集议题,聚焦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个议题商议表决后都有村干部专项跟进解决。  新桥社区“两委”班子积极谋划,不断完善“元芳议事堂”议事协商机制,采取“1+N”模式议事,“1”为固定议事成员,由社区“两委”干部、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组成;“N”为议事代表,根据征集的议事内容,针对性选取5—10名居民组成。在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明确议事内容、规范议事程序,议事全程规范进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  同时,新桥社区建立了“社区网格+片区网格+楼院网格”三级伞状网格,一级网格长为社区党支部书记,片区网格长由党小组长担任,并选配责任心强、品行优良的居民担任三级网格楼院长,逐级快速响应,加快问题解决速度,有效收集群众反馈情况,确保议事有结果、有回音、有着落,形成工作闭环式管理。仅今年1至9月,社区通过“元芳议事堂”举行议事会8次,解决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10余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10-10
(记者 袁城霖)“等两个月再来吧,长肥了卖。”10月8日,面对开车上山收羊的望溪本地羊贩子,陈光志热情迎接。  61岁的陈光志家住渠县望溪镇河水村6组,华蓥山山上。送走羊贩子,陈光志转身向老伴感叹,“养了10多年羊,这羊总算能卖到家乡了。”  感慨何来?这事得从20多天前通组路、入户路打通说起。公路“爬”上华蓥山。 严衡丹 摄回首:“九道拐”不好走,出行常“借道”  河水村6组山高岩陡,前些年,通村公路铺到山脚罗家河。考虑到施工难度和投入资金,水泥路没有过河继续往山上铺。山上河水村35户200余名村民进出大山,仍然要靠当地人称“九道拐”的蜿蜒石板路。  “接近5里路,上山打空手,路上不歇气也要一个半小时。”说起以前,陈光志连连摇头。肩挑背扛上山更难,种子化肥、大米油盐等全靠人力扛上山。  “九道拐”不好走,村民常常“借道”。陈光志家中的双开门冰箱是前年在望溪镇街上买的,绕道广安市前锋区龙滩镇才抬回去。“望溪羊肉”在当地远近闻名,山上村民几乎家家户户养羊,却没有卖到望溪镇上,而是卖到大竹县、广安市前锋区等地毗邻乡镇。修路:过程艰难,但公路渐渐“爬”上山  2021年,陈光志的通公路愿望终于有了眉目——河水村6组的通组路和入户路,被纳入渠县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计划。消息一出,按照“群众打基础,政府铺面子”实施模式,陈光志等人迅速请来挖掘机开挖自家入户路路基。  按方案需要挖4米—4.5米宽的路基,囿于崖深岫险只挖出3.5米。路基好不容易凿通,铺路施工队一看,有一截路基太陡峭,混凝土拉不上去。陈光志再请人降坡,多加2道拐才基本符合筑路标准,仅仅900多米入户路路基凿成就花了5万多元。  “拦路虎”还没完。一落大雨,山洪顺着路基直下,只剩大块岩石裸露或泥泞堆积的路面,前期工作化为“泡影”,又得重新来。  施工队不得不调整方案,将惯常的从山顶往山脚一趟拉通铺完改为从山脚往山上一段一段地铺路,每段40米—200米不等。这套方案的缺点是,每段新浇筑公路要等约14天完全凝固后才能通行工程车辆,接着铺下一段路;加之一旦下大雨,等路基干至少需要天晴一周,整个工期被拉长。  过程艰难,但看着公路渐渐“爬”上山,陈光志很是高兴。盘算:老屋翻新,羊养殖规模也要扩大  半年时间,5.2公里长的公路终于“爬”到陈光志们的家门口。“再也不用担心路的问题了。”路铺通的那周周六,陈光志特地杀了一只羊做顿家宴,邀请亲友一起庆祝,答谢铺路施工队。家宴坐了3桌,客人们开的10来台车停泊在陈光志家门口。那是第一次有汽车开到那片山上。  公路通了,山上35户村民迎来新生活。中秋国庆假期,陈光志添置了通公路后的首个大件家居用品——一套沙发,县城的店家一趟车40分钟送到他家门口。他盘算着把老屋翻新,“以前运材料不方便,现在可以干了。”  卖羊方便了,养殖规模也要扩大。陈光志说,公路通了,拉饲料回来方便,羊的生长周期相比以前缩短不少,“再多养一二十头,争取两年时间把挖路基花的5万多元赚回来。”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10-09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目前猕猴桃基地种植的面积已扩大到2000余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金阳、翠香、徐香、黄金果、软枣等,大多都是耐病耐灾的品种。”近日,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巨家村猕猴桃基地负责人李劲告诉记者,今年改良种植的猕猴桃已经开始盛产,产量在40万斤左右,预计到明年2000余亩猕猴桃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基地销售总额可达千万元。近年来,通川区依托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支撑保障条件,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最高亩产达到786公斤,再创新高……”此前,通川区水稻测产一线传来好消息,百亩攻关方水稻单产最高达786公斤/亩,平均产量731公斤,较全区水稻平均产量增产248公斤,增幅51.35%,通川水稻单产实现稳步提升。东岳镇玉钟村水稻百亩攻关方开展水稻高产攻关是促进粮食高产优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通川区大力实施粮食生产提能增效行动,做好“强基固本”文章,不断提高水稻单产产量,全区建设两个水稻万亩示范区、三个千亩展示片、五个百亩攻关方,集成应用优新品种、集中育秧、机械插秧、合理增密、精量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优新技术、稻油(麦、草莓、蔬菜)高效种植模式,整合关键要素,强化科技创新、协作攻关、率带引领,示范带动全区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也是促进粮食高产的关键。在通川区北山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抢抓晚秋生产的翻耕机正忙个不停。就在此前,玉米收割机也在田间穿梭,将金黄饱满的玉米棒收入机器中,玉米田中间作的大豆豆荚饱满,丰收在望。“我们今年专门采购了适宜于丘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的玉米收割机,不仅省时又省力,而且损耗又小,以前我们30余名工人每天只能收10余亩,现在通过机器每天可以收40亩左右。”通川区穗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业主成员赵贵才告诉记者,今年园区以“大豆玉米间套作与小麦轮作”模式,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0亩,预计将收获玉米44万斤,春大豆5.2万斤。今年以来,通川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盯稳粮、增收目标,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多措并举挖潜扩面,切实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主体带动作用,激发农户主动参与热情,全区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5万亩,规模种植面积超1万亩。与此同时,通川区加大“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用,以科学种植助力大豆玉米丰产优产,确保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我们抽调农业技术骨干,成立10个包片农业技术指导组,加大对带状复合种植除草、控网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推动大豆玉米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超说道。发展特色农业助力富农增收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而增加收入则依赖发展产业。近年来,通川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农户增收打下坚实基础。9月20日,记者走进磐石镇米田村舒适庄园内,只见10余亩娇嫩新鲜、长势喜人的八月瓜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部分成熟的果皮已经自然炸开,乳白色果肉隐约可见,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果实,准备供往市场。香甜可口的水果八月瓜“你看像这样,开口了,里面果肉水亮水亮的,这种吃起来是最舒服、最甜的,像这样的瓜就可以采摘了……”在通川区磐石镇米田村的八月瓜种植基地里,园区负责人苏乾证正在指导工人怎么选果摘果。“我这果园实行无公害管理,种出来的八月瓜个头大、品质优、口感好。”种植户苏乾证说,米田村一直以来有野生八月瓜这种资源,这里特有的气候、土壤和海拔条件为八月瓜生长创造了条件。当了解到市场有需求,价格可观,他便和达州市农科院合作,决定将野生八月瓜进行移栽试种,并在全国数十个品种内,最终选育出“八月23号”“八月15号”等高产高质的品种。据了解,八月瓜是一种野生水果,又称“八月炸”、八月札、预知子等,果实呈不规则的长圆形或椭圆形。农历八月果实成熟,果皮呈紫色,腹线处会“炸开”,以果皮炸裂成两瓣仿佛“张大了嘴”的特征而得名,果味香甜,绵软可口,富含糖、多种维生素,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多生长于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等地,倍受消费者青睐。“今年算是试生产,产量在一万八千斤左右,产值大约36万元。明年进入丰产期之后产量还要翻两番。”基地负责人苏乾证说,今年,虽然前期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但产量还是可观。目前十余亩八月瓜作为基地试验点取得了成功。下一步,他将积极宣传引导周边村民参与到这种特色产业种植中来,对八月瓜种植进行更多的投资。近年来,通川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园区为载体,重点对特色产业基地、种植园区进行优化提升改造,加大了基地水网、路网、田网、渠网、物联网等“五网”建设,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拓宽基地增收渠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休闲娱乐、采摘体验等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盘活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培育观光样板加速农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通川利用区位交通、绿色生态优势,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民宿客栈、生态农庄、生态康养等,带动了人气、商气和财气。每年三月,李子花开。在通川区罗江镇的金凤村、凤北街道的田家榜等地,赏花的人们摩肩接踵,来往的车辆络绎不绝。“如此好的赏花氛围,与通川区委区政府前些年大力引导群众栽种李树,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介,打造了田家榜、金凤村等一批赏花的网红打卡地密切相关。”据通川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通川区利用赏花时节,在花上做足文章,做好做活“花经济”,为当地群众增收赋能。已包装好准备运往外地的猕猴桃不仅以花为媒,通川区还做足“果子”文章,延链发展休闲农业。刚刚过去的夏天,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青脆李大丰收,一颗颗成熟的李子形态饱满、脆甜可口,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观赏、采摘、购买。据了解,双鱼湖社区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辖区农户科学规模化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旅游经济和李子产业双丰收。近年来,通川区不断放大资源禀赋、主城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有力推动城郊旅游目的地提质效、增魅力。通过创新发展方式,丰富农事体验、采摘游乐、研学拓训、康养休闲等功能业态,着力打造立足全市、面向川渝的田园综合体、网红打卡地,持续推进“游娱购、食住行”全链条服务,进一步构建全景、全域、全季农旅融合新格局,打响“城郊旅游目的地”靓丽名片,为助力农业高质高效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严衡丹 特约通讯员 杨东  高手在民间,乡村有达人。近日,“艺”常精彩·“渠”乐融融2023年渠县百姓大舞台“村艺”大赛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在舞蹈《忘忧渠县》中拉开帷幕,分为入城、入画、入乐、入梦四个篇章,分别展示了部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选送的优秀节目。由三汇镇选送的三汇川剧《穆桂英打雁》,熟悉的唱腔勾起了渠县人的回忆;由青龙镇选送的节目《巴渝铁砂掌》,表演者开砖断石,收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笛子演奏展示了渠县秋收的繁忙与欢乐,舞蹈《阙里賨都 忘忧渠县》《賨人之舞》再现了渠县美丽的山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村艺”表演。 王玉杰 摄  “希望有才艺的人、想要展示才艺的人,都来渠县参加‘村艺’大赛,展示出你们的风采。”从渠县“唱”向全国的歌手黄英、徐佳还专程赶回老家,现场助力“村艺”大赛。  据悉,渠县“村艺”大赛将以“‘村歌’比赛”“‘村技’比拼”“‘村(书)画’展示”为主要文艺表演内容,以戏曲、歌曲、舞蹈、曲艺、武术、朗诵、演讲、非遗(展示)等为表演形式。大赛分为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最终评选出5名金牌村艺人、10名银牌村艺人、15名铜牌村艺人和30名“宕渠村艺之星”,并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和猪、羊、家禽或渠县特色产品。  大赛计划于10月下旬在渠县7个片区中心场镇举办“凝聚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文艺展演巡演,组织“村艺”获奖代表进行多形式的文艺展演,丰富渠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在临巴镇举办“村艺·再造”乡创展览,通过打造乡创会客厅,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艺术振兴展,展现渠县发展历史、文化名片、乡村振兴路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完成一场新时代“村艺”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  “希望能够通过‘村艺’大赛,培育和带动更多热爱文艺、乐于展示、善于组织的基层农村文化能人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把文化能人培养成‘文化带头人’,形成农村文化‘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的繁荣局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渠县、赞渠县、建渠县’的热情。”渠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和平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27
(程一凡 记者 袁城霖)“口感、汤色都相当不错,品质过硬。”9月19日,一个来自浙江杭州的视频电话,让廖红军感慨万千。从达州市大竹县送出的白茶及茶粉等产品,得到杭州客户的认可。  “从浙江引种而来,如今再跨越千里返销‘家乡’浙江,大竹白茶这一路已走过十余年。”作为大竹白茶产业领军人物,这次视频对话让廖红军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  白茶,是大竹县倾力打造的农业特色产业“五张名片”之一,全县种植规模已达8万余亩,年产值超20亿元。9月19日,记者走进大竹漫山青翠的茶园,探寻这一片来自远方的茶叶在大竹的十余年成长之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竹发展白茶产业做了什么?  “如果不是种白茶,这一大片可能还是荒山哦。”站在大竹县团坝镇白茶村的高处,目之所及是沿山势连绵起伏的茶山。茶园里,村党委副书记余代喜正和村民一起忙着秋季管理工作。担任村干部20多年,余代喜清晰记得村里的产业发展转折点——2010年,当地人廖红军返乡创业,种下3000多亩从浙江安吉带回的白茶苗,并号召乡亲也加入其中。  “白茶在大竹养得活不?”“到底能不能挣钱?”村民大多心头没底。但疑虑很快消除,通过两次前往浙江安吉的现场考察,大家明白,大竹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安吉一样,也适宜种植白茶。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廖红军的队伍。  依托“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物资、服务,再以保底价收购。白茶种植现已扩大到大竹县13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参与群众3000多户。大竹县已培育出“国礼”“巴蜀玉叶”等15个大竹白茶品牌,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  如何用满山的白茶换来更多收益?这是村民关注的问题。  “开茶了!”在白茶基地展示大厅,一条反复播放的视频引起记者的注意。画面中,茶山上,身着浅绿色长袍的采茶女们,双手合拢喊山,随后腰挎茶篓纤指翻舞,鲜嫩的芽头不断进入茶篓。  “一个办在茶园里的文化节,已吸引20多万游客来到大竹。”一旁的大竹县茶叶(白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飞介绍,2017年开始,每到春季采茶季,大竹都会在茶园里举办热闹的“喊山开茶文化节”。“以节会促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大竹白茶的影响力,涌入的游客也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交谈间,王飞的手机弹出一条好消息: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有白茶村的名字。“你看,这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认可。在茶园美景中再找出路,大竹白茶这条路走对了。”王飞兴奋地说。  找出路,大竹白茶还有更多努力方向。  如何打动新客户?茶粉是廖红军为这次浙江之行带去的“秘密武器”。  “种茶,也要拼技术。”王飞介绍,在大竹县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力量落地大竹的茶园。茶粉,便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的新产品,“春尾茶和夏秋茶都可以用来制作茶粉,同样一片茶园,产值翻倍不成问题。”  在白茶基地,还有一块金色牌匾尤为醒目——今年3月挂牌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大竹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借助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力量的支持,助力大竹白茶“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大竹对白茶产业实现突破的新期待。  新突破背后有强力支持。大竹专门设立白茶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每年投入500万元,重点投向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农资化肥发放、奖励补贴等关键领域。未来5年,大竹将积极打造大竹白茶产业川渝合作特色高效农业带,计划新发展茶园7万余亩,全县白茶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22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9月18日,记者从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达州市庆丰收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23日,我国将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达州将举行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达州市庆丰收活动。据介绍,本届丰收节活动总体安排为“1+8+N”,即:1个市级主会场,6个县(市、区)和2个市直园区设分会场,N个乡村系列活动。其中,主会场活动于9月23日在开江县宝塔坝社区举办,其余6个县(市、区)、2个市直园区分会场和N个乡村系列活动由各地分头负责组织,于9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开展。本届丰收节活动以“庆丰收、促和美、兴乡村”为主题,将组织开展包括全民联欢“庆丰收”、主题宣讲“明丰收”、旖旎风光“晒丰收”、实景实物“展丰收”、美食品鉴“享丰收”、趣味活动“赛丰收”、评先评优“乐丰收”、种粮大户“话丰收”、直播带货“助丰收”等9项活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达州市庆丰收系列活动一览】全民联欢“庆丰收”。开展系列联欢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在开江主会场将举办彰显农民热爱祖国、感谢党恩、歌颂时代的高水准文艺演出,包括小品、演唱、舞蹈等,还将奖励一批获全市表扬的农民和农业工作者。主题宣讲“明丰收”。开展政策宣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努力奋进新征程。旖旎风光“晒丰收”。向全市摄影爱好者征稿并选取100张反映达州农民丰收、宜居乡村、美好生活等现实内容的高清照片,丰收节期间在活动主会场和达州人民广场等地予以公开展陈。实景实物“展丰收”。开幕式当天在主会场设置全市农业发展情况展、现代农机设备展、“巴山食荟”精品展等三个展区,用文图和实景模型,以及群众评选出的十大粮油精品、十大畜禽(或水产)精品、十大茶叶精品等产品,展现达州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美食品鉴“享丰收”。在主会场举办特色美食鉴赏活动,邀请川菜大师兰明路现场制作美味佳肴,组织达州本地名厨现场展示达州十三道省级风味菜和特色土菜,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丰收节当晚还将举办丰收开江·“蟹”逅田城—2023开江大闸蟹金秋消费季启动仪式。趣味活动“赛丰收”。组织多种趣味比赛活动,包括手工打谷、水牛犁田、大闸蟹捕获、村K开心唱等比赛,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评先评优“乐丰收”。组织多种农业农村系列评选活动,从全市范围评选出十佳种粮能手、十佳农技推广员、十佳家庭农场,在活动主会场的开幕式上进行通报表扬,进一步激发广大农业人的职业荣誉感和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活力。种粮大户“话丰收”。在种粮大户、普通农户中随机真实采访记录,围绕乡村振兴、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话题,通过镜头记录的形式剪辑制作成短视频,在活动开幕式上滚动播放,展示风调雨顺丰收年的醉人景象。直播带货“助丰收”。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现场进行直播带货线上销售,大力推介“巴山食荟”优质农产品,着力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同时,组织有条件的企业销售代表在现场学习直播销售技巧,助力企业营销“加速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9
(张平 漆楚良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宣汉县东乡街道红界村的柠檬产业基地,只见村民崔庆明正在对青绿硕大的柠檬果子实施套袋作业,统一的黄色纸袋将成片的柠檬树扮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柠檬果子套上纸袋后,既能提高果子成色,又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使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宣汉县东乡柠檬产业基地红界村片区管理员符自平说,该基地种植柠檬3580亩,预计产果320万斤,产值将突破700万元。这里原本是一片撂荒地,如今因小小柠檬得以“盘活”,得益于东西部协作带来的嬗变。多年来,宣汉县抢抓东西部协作的良好发展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创建柠檬种植基地,规模发展特色产业,把“酸柠檬”变成“甜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红界村即将成熟上市的柠檬共建基地——“小柠檬”做成“大产业”“你看,这座拔地而起的选果厂,就是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修建的……”随行的东乡街道人大主席刘小龙说,他们在东乡柠檬种植基地投入配套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购置双通道鲜果分道线1套、铁质存储箱1000个、鲜果周转箱1万个、电动升降叉车1台、 手动叉车3台、电动助力叉车2台、木托盘1000个以及冷库设备等,助推柠檬产业发展壮大。“我们注册资金1000万元,建立四川浓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东乡柠檬种植基地。但是,要想把小柠檬做成大产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面对实际困难,通过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的投入,让我们看到了柠檬产业带来的新希望。”四川浓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千福感慨万千。据王千福回忆,2017年,在渝洽会上,通过县投资促进局、东乡街道等单位招商引资,引进海南宣汉智力支乡会会长马召林,重庆宣汉智力支乡会副会长王千寿、岳明三位业主,联合创办四川浓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立东乡柠檬种植基地,在磨峡村试种柠檬650亩,成功发展柠檬产业。通过几年的打造,借乘东西部协作快车,该基地初具规模,具有标准化种植、采摘、加工、储存、包装、销售的作业流程,现已覆盖磨峡、红界两个村,流转土地3458亩,采取“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种植柠檬约20万株,实现了布局规模化、绿色品牌化、产销一体化、联农效益化,打造成为园林绿化、特色养殖、记忆农家、农旅观光旅游的综合立体现代生态农业,逐步把小柠檬做成大产业。目前,该企业已被入选“企业信用建设”单位,注册有绿色食品商标名称“巴山柠檬”和巴山柠檬绿色食品标志。准备装车运输发往外地的柠檬共谋销路——“小网络”产生“大效益”“过去,我们每逢柠檬销售旺季,只能由来自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客商收购,一方面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缺乏劳动力采摘,导致柠檬滞销,损失不少经济效益。”谈及销路,符自平满脸愁云,他们正在破解柠檬销售瓶颈,积极探索 “互联网+柠檬”的电商运营模式,通过品牌包装打造、运营团队组建,不断提高网络销售能力。“滞销”的柠檬如何变成“畅销”的金果果?在宣汉县商务局的帮助和指导下,东乡街道成功建立柠檬供应基地,大力推进柠檬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网络直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电商自营,同时和县、市级等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电商企业建立一件代发渠道等多种销售模式,将东乡柠檬销售至全国各地。在“互联网+”的潮流下,农产品“触电”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互联网+柠檬”产生的系列反应,让红界村的柠檬由昔日“滞销”变成今朝“畅销”。由此, 四川浓腾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千福对柠檬产业发展信心十足。“青柠檬的保鲜期很短,如果长时间放置变了色,没有了‘卖相’,就不值钱了;如果急着销售,就容易被压价。” 符自平说,他外出学习了柠檬储存技术,在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建起了冻库,让青柠檬存放半年不变色,再也不为柠檬的销售犯愁了。“没有想到,农产品‘触电’能带来这么好的效益。” 王千福告诉记者,“我们积极探索‘线下+线上’销售模式,力争把东乡柠檬推销到国内外销售市场。如今,东乡柠檬已经在资阳市、安岳县等周边城市的各大超市畅销,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村民真阿紫为即将成熟的柠檬套袋共享成果——“酸柠檬”变成“甜蜜果”“‘撂荒坡’变成‘金土地’,‘酸柠檬’结出‘甜蜜果’……在乡村振兴中,县上共投入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380万元,积极支持柠檬产业发展,不仅美化了乡村‘新颜值’,还鼓起农民‘钱袋子’,我是其中的受益人。”站在定海·宣汉东乡柠檬种植基地里,家住红界村二组的村民汤代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随后,汤代芳掐指算了一笔账:“今年,我家流转土地3亩,按每年每亩270元计算,年可收入810元;夫妻俩一有空闲就到柠檬基地务工,按每人每天50元计算,年可收入了15000余元;我是柠檬基地管理员,每月固定工资收入400元,年可收入4800元。照这样计算,我家一年共收入20610元,这比过去种稻谷、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划算多了!”汤代芳只是红界村受益群众之一。该村位于宣汉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住着1077户3337人。目前,柠檬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真正共享到东西部协作项目的建设成果。“公司入驻后,我村每年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平均每天可解决当地村民就业达110余人!”红界村党支部书记崔吉均说,“下一步,我村将积极探索‘柠檬基地+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步伐,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观光体验游,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9
(刘雨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洪瑜)9月14日,达州市开江县在成都举行了以“丰收开江·‘蟹’逅田城”为主题的2023开江大闸蟹金秋消费季新闻发布会。据悉,该县将于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举行开捕仪式,这标志着开江大闸蟹正式上市及开江大闸蟹金秋消费季正式启动。新闻发布会  “金秋九月,开江大闸蟹品质好、规模大、殊荣多,横行江湖名声远扬。”开江县副县长杨黎在发布会上介绍,开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北纬31°,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素有“巴山小平原·川东小天府”之美誉,适宜甲壳类无脊椎动物(小龙虾、大闸蟹)生长。  依靠区域优势、水资源优势、绿色养殖模式三个要素,开江县利用优质稻田和宝石湖水库饮用水源渠系配套优势,规模化发展稻—鱼—虾—蟹产业,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有机康养、间作套养”的绿色种养模式。开江大闸蟹201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2020年、2021年连续荣获“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  记者了解到,开江大闸蟹金秋消费季配套有美食体验、消费满减、直播大赛等活动,让消费者享受到随机立减的心动福利,在稻熟蟹肥的夜晚,来一场舌尖上的田城“蟹”逅。开江大闸蟹IP“蟹甜甜”也将在9月23日正式亮相。同时,开江县将开展网络直播大赛、主题摄影展、农产品及“巴山食荟”美食展示展销品鉴活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稻渔产业示范区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8
(严衡丹 杨东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高手在民间,乡村有达人。9月11日晚,“艺”常精彩·“渠”乐融融2023年渠县百姓大舞台“村艺”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村主流文化热起来、传统文化转起来、自办文化火起来,全面展现乡村振兴的农村新面貌,鼓励民间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启动仪式在舞蹈《忘忧渠县》中拉开帷幕,分为入城、入画、入乐、入梦四个篇章,分别展示了部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选送优秀节目。由三汇镇选送的三汇川剧《穆桂英打雁》,熟悉的唱腔勾起了渠县人的回忆;由青龙镇选送的节目《巴渝铁砂掌》,表演者开砖断石,收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笛子演奏展示了渠县秋收的繁忙与欢乐,舞蹈《阙里賨都 忘忧渠县》《賨人之舞》再现了渠县美丽的山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希望有才艺的人、想要展示才艺的人,都来渠县参加‘村艺’大赛,展示出你们的风采。”当晚,从渠县“唱”向全国的歌手黄英、徐佳还专程赶回老家渠县,现场助力“村艺”大赛。据悉,渠县“村艺”大赛将以“‘村歌’比赛”“‘村技’比拼”“‘村(书)画’展示”为主要文艺表演内容,以戏曲、歌曲、舞蹈、曲艺、武术、朗诵、演讲、非遗(展示)等为表演形式。大赛分为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最终将评选出5名金牌村艺人、10名银牌村艺人、15名铜牌村艺人和30名宕渠村艺之星,并分别为其颁发获奖证书和渠县特色产品等。活动现场大赛计划于10月下旬在渠县7个片区中心场镇举办“凝聚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文艺展演巡演,组织“村艺”获奖代表进行多形式的文艺展演,丰富渠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在临巴镇举办“村艺·再造”乡创展览,通过打造乡创会客厅,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艺术振兴发展,展现渠县发展历史、文化名片、乡村振兴路径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展示新时代“村艺”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希望能够通过‘村艺’大赛,培育和带动更多热爱文艺、乐于展示、善于组织的基层农村文化能人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把文化能人培养成‘文化带头人’,形成农村文化‘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的繁荣局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渠县、赞渠县、建渠县’的热情。”渠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和平说。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3
(记者 袁城霖)9月4日,达州支持万源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暨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初制定的达州对口帮扶万源42项年度目标任务已完成13项,其余指标任务正在有序推进,总体进度完成70%以上。  今年,达州安排了4503万元年度对口帮扶资金,并协调争取各级资金7.6亿元,争取债券资金8.41亿元,资金倾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选派第二批30名医疗、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优秀干部到万源市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夯实对口帮扶基础。  为加快万源光伏、风能清洁能源开发,达州在万源市官渡镇、草坝镇、河口镇开展测风工作,并根据初步测风结果完成实施方案编制;达州高新区与万源市签订“飞地项目”合作协议,将重点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展开合作。编制完成万源“十四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共涉及62个小区14581户,计划改造建筑面积约137.06万平方米。  正在加快推进的项目中,省重点项目万源青花储配煤基地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9亿元,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具备100万吨静态储煤能力,二期项目正在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石塘、草坝寄宿制学校在加快建设;万源市中心医院“三乙”医院和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已完成90%。  接下来,达州市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将动态跟进各帮扶单位年度帮扶任务落实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清单,按月量化监测、通报情况,力争所有帮扶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1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9月5日,达州召开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新一轮危旧房改造。记者从会上获悉,达州提出此次改造不搞“大拆大建”,主要采取“以旧换新”、维修加固两种模式实施,计划投入115亿元资金,实施32个示范项目,提升居住条件和城市宜居品质。  此次改造实施范围为达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通川区、达川区、达州高新区),总改造建筑面积256.74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75万户。记者梳理发现,计划实施的32个示范项目中,有16个项目计划采取“以旧换新”改造模式。  “以旧换新”改造,是由房屋产权人委托具备开发建设资质的国有企业,进行原址(就近)重建或异地集中新建。这也是达州在“危旧房推倒重建”这一难题上展开的一项探索。  达州专门出台了支持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的十条措施,从规划指标、建房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明确了“居民自筹、政府支持、合理补助”的实施原则。  以原址(就近)重建为例,产权人以原房屋合法产权面积等面积置换新房,仅需按建安直接费(不含利润、税费及地下空间费用等的单纯建设成本)的30%承担建房费用。假定一套100平方米房屋,新房建安直接费为2500元/平方米,而重建房屋的产权人仅需支出7.5万元。  此外,十条措施还明确,产权人可申请提取本人及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以旧换新”改造中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在“以旧换新”改造项目建设周期内,达州对改造住房系产权人在中心城区唯一产权的居民,给予不超过2年的过渡安置补贴或公租房过渡安置。  达州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以旧换新”改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收搬迁,而是从房屋安全角度出发的房屋更新举措,故不存在赔偿,“今后中心城区内所有危旧房拆除重建的,原则上均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进行。”  接下来,达州将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妥推进的工作思路,优先实施存在C、D级危房的项目,以及市民改造意愿强烈、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其他危旧房片区。  建设周期方面,达州要求“以旧换新”改造项目从启动拆除到改造完成不超过2年,“维修加固”改造项目从启动实施到改造完成不超过6个月,到2026年7月底前完成所有示范项目建设。示范项目清单外的危旧房,只要条件成熟均可纳入改造,“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最终达到城市排危除患、提质更新的目的。一线探访64变2危旧房置换“有电梯的家”  (陈小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9月8日,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蔡贤琼在店子梁二小区向居民现场宣传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十条措施。  “这个政策好,我们愿意改。”听完政策讲解,54岁的居民蒋兴会说。  店子梁二小区里分布着64栋低矮房屋,涉及居民147户。这些房屋多为上世纪80年代居民自建房,甚至有一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按普通建筑设计寿命算,这些房屋都已进入使用年限中后期。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部分房屋垮塌,不少房屋被鉴定为C、D级危房,大部分居民已搬离。与周边的现代化高楼相比,这里的面貌和城市环境格格不入。  蒋兴会家的房屋建于1991年。彼时,这个区域叫作南外镇三里坪村2组,蒋兴会与兄弟姐妹4家合计修建了5层住房,每层近100平方米。如今,另外3家均没住这里,房屋出租。  蔡贤琼告诉记者,因为环境差,店子梁二小区现今住户仅有10多户,其中产权人自住不过五六户,其余为租户。过去10多年,店子梁二小区有8次征拆机会,因居民没达成一致意见而未能实施。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居民的改造意愿更加强烈。  根据前期摸底,达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完成了项目收益测算,形成初步设计方案。该局副局长舒建川说,小区内将规划新建住宅2栋,一栋26层、一栋17层,共200多套住房,此外新建一栋2层商业楼以及地下车库。  “要保证收支平衡,同时兼顾提升基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舒建川进一步介绍方案说,居民等面积置换新房,仅按建安直接费的30%支出建设费用,因此需要保证147户原产权居民置换新房后,还有一定数量的新房按市场价销售,以弥补70%的成本“缺口”。  这并不意味着小区新建规模不受限制。舒建川说,按照十条措施要求,新建小区容积率原则上不得超过3.9,当前设计方案小区容积率为3.77。  接下来,店子梁社区计划采取面对面的方式,把“以旧换新”政策向147户居民宣讲到位,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持续优化设计方案,计划年底前启动改造。  据介绍,达川区纳入此次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的9个项目,建筑面积共31.78万平方米,涉及群众3105户2.03万人,其中6个项目采取“以旧换新”改造模式。具体采取原址(就近)重建或者异地集中重建,关键看原址在城市规划中是否为市政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是否满足3.9容积率要求。以华川家属院为例,该小区为城市规划的绿地用地,将选择异地集中重建。记者手记好的“解题思路”,更需步步细化  (袁城霖)店子梁二小区居民的选择,真切地表达了群众对优质居住环境的向往。  危旧房改造事关群众住房安全,关乎城市形象。达州发布“以旧换新”改造政策,并出台配套措施,为旧城改造中的“危旧房推倒重建”破题,拿出了“操作指南”。  居民以较低的支出即可得到全新住房,实现了住房安全性、舒适度提升和住房增值;与传统改造方式相比,政府也减轻了资金支出压力,开展旧城改造的可操作性更强。  不过,有了好的“解题思路”和“操作指南”,还需将解题步骤步步细化。达川区采用的面对面宣讲改造政策、收集居民意见优化设计方案等办法,正是开始解题的重要步骤。而在接下来的施工建设等各环节,还有如何做好质量把控和资金管理、如何提高居民参与度等一个个细节等待完善。  希望这一轮“以旧换新”改造,不仅换来城市面貌的提档升级,更能换来人民群众喜迎美好生活的满意笑脸。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9-13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夏党荣 余定华)近日,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2023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区委农办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刚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相关股室(场站)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畜牧兽医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上半年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当前全区动物疫情形势,对下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现场会议强调,秋季是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各地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区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会议要求,各地要强化基础免疫,全面实施拉网式集中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保证免疫质量,筑牢免疫屏障。要加强疫情监测,落实“3+1”网格化管理,定点、定人、包片负责定期巡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要加强动物卫生执法,加大畜禽养殖、经营、运输、加工、屠宰等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调运畜禽及畜禽产品等行为,严防外疫传入。要持续做好“三大”行动,持续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消毒”工作,提高养殖户生物安全意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要加强舆情引导,强化疫情形势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对出现的负面舆论要实地核查,及时公布相关情况,化解舆论隐患。要落实属地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实行“乡镇领导包村社,村社干部包场户”的管理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地落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12
(王冕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9月8日,记者从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获悉,今年通川区各乡镇均有1至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培育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力争到2025年底“积分制”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通川区美丽乡村画卷秋日里的通川区磐石镇谭家沟村,村庄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俨然一幅静谧恬淡的水墨画卷。硬化的村道上,村民王于成在清理路上的落叶和尘土,作为村里名副其实的“热心人”,每一次村里的集体志愿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形成这样的乡村善治好局面,得益于通川区去年探索实施“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不断赋能乡村“智”理。谭家沟村去年创新推行的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主要对群众日常行为和参与乡村事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并根据积分结果给予相应激励或约束。除了积极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谭家沟村还组织老教师、老干部、老支客司、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及河长、路长、院长、园长、片长、文明劝导队长为代表的“六老六长”智囊团,每月召开一次村务议事会,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出谋划策。“‘小积分’可以换来‘大文明’,村民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积累‘积分’,让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由‘要我干’转为‘我要干’,从而有效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为乡村治理注入‘一股活水’。”磐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晏榕向记者介绍道。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积分统计与此同时,通川区蒲家镇印发《全域推广基层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实施整村“金融、保险”评级授信治理,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户,可在信用贷款额度、利率和保险理赔、保费浮动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以及在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倾斜。据了解,通川区去年印发《乡村治理推广运用积分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已在全区各乡镇选择1至2个行政村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积分制”治理模式全覆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11
(曹芮铭 李相芬) 日前,大竹县55.1万亩水稻已大面积进入收割期,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晾晒稻谷。  近日,在大竹县月华镇蔡家庵村、永胜镇镜子坝村,收割机在金色的“海洋”中来回穿梭,村民们背着背篓在收割后的田地里捡拾散落的稻谷,装袋、运输……人与机械在田间地头绘出一幅丰收图景。  “目前,全县水稻已收割面积超60%,不少收割机是从河南、江苏、吉林等地来的,今年约有600台收割机参与全县水稻收割。”大竹县农业机械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今年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率超过70%,其中,水稻收割机械化率达99%。  “我们县的水稻高产攻关点,有望小面积达到亩产800公斤以上,百亩示范方达到亩产700公斤以上。”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水稻丰收,该县在水稻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围绕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的目标,加大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技术指导,采取无人机防治和普通防治相结合方式,提高病虫害防控能效。并邀请专家进行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水稻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惠及更多农户,为乡村振兴、“天府粮仓”贡献大竹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1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符艳 特约通讯员 张平  舒适宽敞的用餐环境、干净明亮的厨房、荤素搭配的菜肴……8月28日,宣汉“银发食堂”在众人期盼中开门迎客,当日下午5时许,笔者来到宣汉“银发食堂”,只见后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餐前准备工作:餐前留样、盛饭、分菜、摆放餐具……香气四溢、冒着热气儿的饭菜被一一端上餐桌。  红烧牛肉色味俱佳,特色烧白肥而不腻,鸡蛋羹入口即化……饭点一到,不少住在附近的老年人有说有笑地走进了食堂,在配餐口排起了队伍,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喜欢的套餐。大家一边话起家常,一边吃着食堂精心准备的菜肴。一时间,小小的食堂里热闹极了。  “我早就盼着食堂开灶这天!每天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吃得饱又吃得好!不仅能和老朋友吃饭,还能和他们说说话,感觉很好,也不觉得孤单。”周发必老人乐呵呵地竖起了大拇指,“还有不少志愿者给我们提供服务,耐心细致地帮助我们打好饭菜,这项服务真正地办到我们心坎上了!”  “我们的‘银发食堂’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早、中、晚餐助餐,菜品按照荤菜3元,素菜1元的价格计价,根据老年人用餐特点,制作少油、少盐、软烂的适老型餐品。光是今天,我们就接待了一百多位老人前来用餐。”志愿者符云桢说。  据了解,该食堂面积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名老人用餐。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装起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银发食堂”是宣汉县认真落实省民政厅、市改革办相关部署要求,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出的老年助餐服务的新模式,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让老年朋友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幸福“食”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9-06
(张平 彭小懿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三块田的平均亩产为822.6公斤,最高田块达到了851公斤,创造了盆周山区水稻的最高纪录,祝贺大家!”近日,省市专家组对宣汉县2023年水稻百亩高产攻关方进行田间实割实测,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郑家国当场宣布了这一喜讯。在天生镇新芽村水稻百亩高产攻关方测产现场,滚滚稻浪把田地染成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早已压弯枝头,稻穗密实、谷粒金黄,暖风吹来稻浪翻滚、机声隆隆,一派丰收的景象。水稻收割现场由省农业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以及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组成的省市专家组对水稻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水稻测产办法,测产样本为3块,通过现场收割、脱粒、称重、去杂、稻谷水分检测等工作进行测产,最终测算出该区块测产平均产量为822.6公斤/亩,成绩喜人。天生镇新芽村海拔350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当地依托高标准农田,规模建设水稻百亩攻关方,选育“荃两优2118”等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规模种植。“今年种植了280亩水稻,其中一百亩是水稻高产攻关田,预计高产攻关田的水稻比普通田块每亩增收100公斤左右,每亩增收约260元,预计今年总的来说比去年能多收入3万多块钱。”此次专家组测产得出的结果让当地的种植大户向森林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了信心。宣汉县是粮油生产大县,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51万余亩。为实现今年水稻秋收丰产,宣汉县按照“优质良种打基础、适期早播争全苗、配方施肥促健长、绿色防控保高产”的技术路线,推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种植,不断强化技术跟踪服务指导,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5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 近日,记者从达州通川区经开区获悉,首家入驻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的四川山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期项目——年产300吨花椒油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二期中段调配和后段包装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底完成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亿元以上。四川山椒生物科技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据了解,四川山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入驻川菜产业示范园,总投资约5000万元,以开发生物农业技术、产品研发制造、农产品初加工、食品添加剂制造等为主业,还将开展各类花椒精油提炼,涉及食品调味的食用香料精油领域。该企业的一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还将上马香辛料、植物油提取等项目,以企业自身为生产基地,带动本地和周边,乃至西南片区的花椒和其他香辛料种植业,致力打造西南片区香辛料和植物油提取的龙头企业。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9-01
   四川三农新闻网达州讯(通讯员 彭仁平)为拓展干部职工知识面,改善干部职工知识结构,提升干部职工综合能力,2023年8月30日,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举办“农业大讲堂”饲草种植技术专题讲座。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及局直属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12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会上,达川农业硕博科技服务团团长蒋新民以“建设优质高产饲草基地,筑牢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为题,首先对饲草的概念、饲草类型、发展优质高产饲草的好处、建设优质高产饲草基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从草地封育、补播、杂草防除、松耙、施肥、灌溉等方面就加强优质高产饲草基地建设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分享了贵州独山草种场、湖南南山牧场、云南小哨肉牛场、重庆巫山红池坝等四个南方草地开发利用典型案例,让干部职工在愉悦中了解了饲草知识,掌握了饲草种植技术。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针对达川区种草养畜存在的实际问题与蒋团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谭华对年轻干部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农业大讲堂”为引领,深入钻研业务知识,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奋力推进达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9-01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达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记者8月30日从《达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新闻发布会获悉的消息。发布会上,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华就该《条例》的出台过程、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进行了发布。发布会现场农贸市场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是最基本、最接地气的民生保障场所,也是展示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此,达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将农贸市场管理纳入了立法规划,旨在通过出台《达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依法规范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农贸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农贸市场健康发展,以法治保障推动形成监管长效机制。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该《条例》共5章36条。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一是“总则”,主要规定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管理原则、党建引领、管理体制、部门职责等内容。二是关于“规划建设”,主要规定市场规划、建设规范、配套建设、临时摊点设置等内容。三是关于“经营规范”,主要规定经营原则、开办者和经营者职责、自产自销区设置、监督检查、智慧管理等内容。四是关于“法律责任”,主要规定处罚种类和幅度。最后是附则。发布会上,张玉华表示,该《条例》不仅明确了市、县、乡人民政府的职责,还对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商务、农业农村、公安机关等部门在农贸市场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进行了划分,从而有效解决了管理中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通过专章就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包括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建设及验收等都作出了刚性的规定。同时,该《条例》还专门设置“鼓励国有企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通过协议收购、产权置换或者租赁等方式,对申请终止经营或者改变用途的农贸市场接续经营”“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民自产自销交易区优惠政策,明确补贴标准,及时兑现补贴”等条款。《条例》明确了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多元筹集资金,保障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鼓励市场开办者、市场经营者成立自治管理组织,实现共建共享、多元共治,共同促进农贸市场健康持续经营。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8-3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