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凯兵/文 受访者供图  “虾价又涨了,收购价达到了每斤50元。”时至初秋,外省和其他产区的小龙虾已纷纷下市,而在宜宾市兴文县,优质虾依然供不应求。  “水稻收完以后,大家又在忙着晒田,准备投放下一批虾苗,预计在春节前后上市。”据兴文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远松介绍,兴文已经实现一年四季都产虾,弥补了国内很多地方“冬季无虾”的市场空缺,并且错峰上市卖出好价钱。  除了依托川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智慧农业的加持让“兴文石海小龙虾”游出了“加速度”。当前,兴文县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构建“苗种繁育、立体养殖、物联流通、精深加工、餐饮消费”为一体的稻虾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兴文县十万亩稻虾产业示范基地。科技赋能,养殖户轻松养出好虾  初秋的共乐坝,天高云淡,稻谷已经颗粒归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而乡亲们却没有闲下来,纷纷忙着晒田,准备投放虾苗。  稻虾,已经成为这片大地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据共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年高速发展,共乐镇标准化稻虾基地今年产粮超500万公斤,产虾超250万公斤,产虾苗7000万尾,总产值可达2.34亿元。  稻田实时监测预警、虾价波动和交易数据、供需信息发布……在兴文县智慧农业数据运营中心,一块大屏幕不停滚动更新着这些重要数据。通过这块屏幕可以看到,标准化稻虾基地、小龙虾孵化基地、小龙虾产业研究院、交易中心等分布其间……  “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的这套智慧农业数据运营系统,目前已经覆盖稻虾产业核心区近 2 万亩基地。”吴远松表示,这套系统就像给稻虾产业装上“智慧大脑”,从田间智能监测预警到农技专家在线指导,稻虾标准化种养在这里已经实现数字化管理,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  围绕稻虾产业,智慧农业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年7月,四川小龙虾产业研究院在共乐镇揭牌成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在这里就克氏原螯虾、澳洲淡水龙虾等虾类的生活习性、稻田养殖模式、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向展开研究,让兴文成为四川小龙虾科研的“圆心”。  “通过引入大数据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孵化过程、虾苗生长环境的数据,根据数据及时调整和干预,有效提高了黑头苗孵化率和虾苗成活率。”据兴文县润亿澳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朝勇介绍,今年基地的小龙虾产量在二十万斤左右,仅一个半月时间,基地就销售了两批次大约四百万只小龙虾。小龙虾育种场。数字交易助力,巧打时间差卖好价  回望3月,天气乍暖还寒,而在兴文县虾多乐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虾田里,提起一个个地笼,里面的小龙虾已经长得体型饱满、色泽红润。“3月初出虾量很大,基本都是外销广州、南京等城市,均价80元每公斤。”合作社负责人王朝刚说道。  物以稀为贵,时间差就是价格差。在每年4月至8月湖北等地小龙虾大量上市时,市场供应饱和,全国小龙虾的价格曲线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  而以宜宾为代表的川南地带,自古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兴文得益于冬无严寒、春季回暖早,县内多年平均气温达到17.5℃的特殊气候,使得冬季仍有商品虾捕捞上市,形成了“一季水稻、一季再生稻、四季小龙虾”的种养新格局,弥补了国内很多地方“冬季无虾”的市场空档。在通常情况下,3月川南早虾开盘时,精品大虾甚至卖上过每公斤160元。“一早一晚”错峰上市,已经成为兴文小龙虾得天独厚的“财富密码”。  “从2020年起,我开始跟着搞小龙虾养殖,今年我家的产量大概在1500斤,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以后的日子肯定还会越来越好。”今年51岁的兴文县共乐镇东阳村二组村民高辉是村上的脱贫户,赶上了小龙虾市场行情火热以及兴文小龙虾产业的高速发展期,高辉的日子也像小龙虾一样红火起来。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而要打好这个时间差,离不开大数据的运用。”据吴远松介绍,基于数字交易的大数据分析,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实时掌握宜宾周边区县、西南片区甚至全国其他地区小龙虾价格趋势,并及时发布“兴文石海小龙虾”供需信息和指导价格,切实解决“高价难卖、低价卖亏”问题。  今年7月,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共乐镇正式开业。在智慧农业支持下,兴文小龙虾将从这里加速游向全国。游出“加速度”,冲向“大目标”7月29日,在2022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上,兴文县相关负责人给出小龙虾的“大目标”:将以2万亩稻虾示范区为引领,带动全县10万亩稻虾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小龙虾2万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  兴文养虾有“稻”。借助水稻和小龙虾这组稻田里的“黄金搭档”,兴文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一方面小龙虾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另一方面,将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亩产效益。  有了品质才有品牌。2021年12月27日,“兴文石海小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一举拿下具有早、优、精三大特色的小龙虾“金字招牌”。兴文更是立足品牌效应,加快推动稻虾产业链延伸,深入推进以稻虾产业为核心的农旅融合发展,推行粮经复合立体模式,打造2万亩“稻—虾种养”核心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科普体验农业,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我们将从‘技术开发、标准制定、精品打造’三个方面继续发力,以小龙虾撬动大产业,推动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吴远松表示,园区也将持续对智慧农业系统平台进行升级完善,打造更高水准的“智慧农业大脑”。  “四川早虾出川南”。兴文正以智慧农业为赛道奋力游出小龙虾产业“加速度”,把小龙虾发展为富民兴县的大产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敏 王科柱 罗芳  “今年的水稻幸好抢收及时,虽然前期干旱,但对再生稻影响还不算大。”9月15日,江安县红桥镇灰窑村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程付江,看着眼前的田地说道,“群众把土地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看顾好,管理好。”  这些土地都是程付江合作社里的“客户”。灰窑村位于红桥镇西,该村原有煤矿关闭后,靠山吃山的日子一去不返,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耕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如何发展是横梗在该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江安县高粱产业。李富强 摄  为了破解“谁来种田”的难题,2016年,村里的农技人员、种田能手程付江领头成立了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合作社确立了“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的思路,制定了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实施了立足本村辐射发展的策略。合作社以半托管、全程托管、流转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包产包销、保底分红”和“菜单式”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今年收水稻的时候遇到了干旱,但之前已经把田地托管给了合作社,我们是一点都不担心。”红桥镇对角村村民万友和说,2016年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和合作社签订了协议,把家里的8亩地托管给合作社,由对方来打理。“耕、种、打药、收割都由合作社来干,我们当起了‘甩手掌柜’,啥也不用问。”长势良好的再生稻。钟宛 摄  在选择托管方式上,结合本地农民老龄化、青壮年兼业化的实际,选择以“服务型”全托为主、“菜单式”半托为辅的托管模式,专合社与农户签订规范化的土地托管合同,“我们签的协议是保底一亩800斤,增产的全归我们。其实经过他们科学化管理后,每亩都能产1000斤以上,生产的所有粮食还按高于市场价进行回购,我们实际还要多收益500元以上。”万友和说道,而且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作社吸纳本村劳动力,组建“农民服务队”,农民还可以得到务工收入,实现了耕地有人种、劳动力有就业、农民有收入的多赢目标。  “一家一户耕种,管理成本高。村合作社统一经营,耕、种、管、收等每个环节村合作社都精心组织、精打细算,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程付江说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合作社目前共托管、半托管、流转了红桥镇5个村30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优质水稻。通过改善生产条件、规模化连片种植、引进新品种(中稻+再生稻)、新技术,亩均每年可增产200斤左右(含再生稻);农民每亩可增收500元左右;通过加工和电商销售,粮食销售价格可提高15%左右。  按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稻谷后,专合社投资成立了江安县园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一条优质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了比较效益和附加值。灰窑村、红色村都入股到公司,以本金1.2%的月分红率按月计算、按年分红,两个村每年分红收益都在1.2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带来了经济收入,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助推了企业发展。农技人员对再生稻进行管理。钟宛 摄  “通过土地托管,进一步优化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三增一降双保’,即:增产量、增收入、增效益,降成本,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让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也让真正懂农业的职业农民走上现代化农业的舞台,发挥最大效能。”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中富表示。  “土地托管”在保证农民耕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对托管土地实行集约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解放生产力,而且能够增强竞争力。近年来,江安县围绕“一轴三带全域六园”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柑橘、粮油、林竹、生猪”四主导以及“早茶、水产”两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新机制,发展“一镇一园”“一村一品”,破解了“谁来种地”、规模化经营难、农业绿色发展难的问题,切实稳定农业增长、农民增收,走出一条“土地托管”致富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金秋时节,高县广袤田野里,稻熟豆黄玉米香……今年来,高县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紧扣“农民增收”目标,坚持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强县,大力推进特色基地标准化改造、产品加工链条化延伸、市场主体品牌化培育、现代园区融合化发展,加快推进蚕桑、茶叶、酿酒专用粮、林竹、生猪和水产养殖“4+2”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名列宜宾全市第三。生态茶园。稻熟豆黄仓廪实  八月,稻浪翻滚。在高县庆岭镇先娱村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饱满的稻谷映红了村民的笑脸。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今年以来,高县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摆在首位,开展粮食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面稳产,复种扩面,多措并举确保大春粮食作物应播尽播、应种必种;全县共建500亩以上科技示范点、大豆带状种植示范点、粮经复合模式示范点和1000亩以上粮油“五良融合”科技示范点52个;3.8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投用,7万亩“红粱+N”生产基地、1万亩优质“中稻+再生稻”生产基地和1.5万亩高淀粉旱粮基地、沙河镇优质果蔬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复兴镇优质粮油园区加快建设;深入推进蜀南桑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组建县、镇两级科技服务队伍开展农技指导服务,提高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  随着秋粮成熟,高县各镇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一方面多形式督促村民抢收秋粮,另一方面组建以村组干部、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秋收志愿服务队伍帮助缺劳力农户抢收粮食。面对连续高温天气,该县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忙秋收秋种,全力抗旱保苗,确保不误农时、晚秋粮食作物应播尽播,筑牢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  截至目前,高县67万余亩秋粮已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产量预计达26.8万吨以上,其中大豆产量1.25万吨;15万余亩晚秋粮食作物已完成96%以上。稻浪翻滚。桑茶飘香话丰收  说起养蚕,高县可久镇南红岩村“养蚕明星”陈恩聪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养蚕是他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他家今年卖蚕茧已收入了5万多元。  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全国优质茧丝基地”,全县现有桑园23.5万亩,覆盖13个镇近10万蚕农。在该县,靠栽桑养蚕增收致富的农户不止陈恩聪一家。  今年,高县继续深化“共育室+共育工厂+技术员+共育户”的小蚕共育服务体系,提高养蚕科技含量,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继续大力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模式,新建5个现代化大蚕养殖工厂,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提升养蚕效益。1—8月,高县蚕桑发种14.82万张,产茧685.3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3.2亿元,蚕桑综合产值24.6亿元。  茶产业是高县另一个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目前,高县已建成6个茶叶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茶旅融合园区,辐射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全县茶园达3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10余家,已先后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称号。1—8月,高县产鲜茶8.5万吨,茶农收入20.67亿元,茶业综合产值61.65亿元。蚕茧丰收。  今年,高县成功举办宜宾早茶节,大幅提升了高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位于该县庆符镇的长江源国际茶贸城的开市,进一步拓宽了全县茶叶的销售渠道,全县茶叶产销两旺;与此同时,高县持续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不断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茶农依托县内茶企,不仅种茶不愁销、卖茶不收“白条”,还通过土地流转、分红返利、解决就业等方式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倩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当前,你要重点注意三代螟虫防治,科学用药,千万不要使用高残留和高毒农药哈。”9月19日,在长宁县龙头镇两江峙村,稻田里郁郁葱葱,稻谷长势喜人,种粮大户杨德树的200余亩再生稻已进入抽穗扬花期,预计10月中下旬将迎来收获期,农技人员一行深入田间地头,正一对一指导种植大户做好再生稻技术管理。  “产量达得到五六百斤左右。”杨德树说,通过打药水、施肥,现在再生稻的长势不错,个别地方比头季还要好。长宁县农技人员指导秋菜种植。  据了解,今年长宁县大力推广蓄留再生稻,通过采用喷施生长调节剂和采用“一喷多促”技术手段,全县蓄留再生稻已达到20万亩以上。  拌地、开沟、施肥、播种……在龙头镇武宁寨村,村民们正在积极抓好秋洋芋生产,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今年我们利用了高粱和大豆的秸秆,作为土豆的底肥,既避免了焚烧,又节约了肥料。”长宁县雄姿家庭农场技术员王富春说,秋收以后,通过土地轮作的方式,种植洋芋大概200亩,油菜150亩。  今年长宁县采取引进新品种、垄作、增施有机肥等科技措施,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目前,秋洋芋种植面积达5000亩。  “秋洋芋的播种已全面铺开,再生稻也普遍进入了扬花期,总体形势比较好。”长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吴行彬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段时间的气温非常适合晚秋生产,全县各镇都在大量地开展晚秋生产工作,秋季蔬菜的播种基本上已结束,完成晚秋生产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目标。  长宁县各镇严格落实晚秋生产工作任务,坚决遏制耕地撂荒现象,积极扩种秋红薯、秋洋芋等,在耕地流出整治、非粮化整治、撂荒地整治的地块,大力扩种油菜、马铃薯和蔬菜,低龄果园积极套种晚秋作物或油菜等,狠抓粮食和生猪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保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第一产业增加值。  “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该县有关领导表示,今年入伏以来,长宁县遭受了连续高温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部分影响。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的增产,该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大春不足晚秋补”工作思路,抢抓关键农时农事,主攻再生稻、秋洋芋等秋季作物生产,农业部门全力以赴抓技术指导,全面实现晚秋作物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坚决守住群众的“粮袋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21
(杜云 周艳 滕腾 记者 侯云春 文/图)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高效衔接,当前,各地都在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和壮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筠连县的团林苗族乡,这个偏远的乡镇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动群众壮大养殖规模和挖掘产品深度价值,使得“团林白羽乌鸡”成功出圈,目前已成为当地群众最主要的致富项目,2021年总收入达1983万元,今年总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万元。“团林白羽乌鸡”是如何出圈的?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白羽乌鸡追根溯源  持续良种选育助力当地群众增收团林白羽乌鸡属四川山地乌骨鸡系列,是筠连乌骨鸡的主要代表。“靠山吃山,我们以前养殖团林白羽乌鸡都是将其放养在房屋、田地周边,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只到十几只不等。”团林苗族乡新阳村76岁高龄的脱贫户王德友老人介绍道。“从2014年开始,我连续养了5批,而且现在比以前养鸡更有经济效益了,只要鸡养大了,商贩就会来收购。”新阳村残联理事李启才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残疾人,在乡党委政府和县残联的多方帮助下,通过养鸡增加了自家的收入,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在林下自由生长的团林白羽乌鸡团林苗族乡杉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周大江告诉记者,原本当地的乌鸡品种很杂,有黄羽、黑羽、花羽和白羽很多种,鸡冠也是各不相同。现在养殖的团林白羽乌鸡是当地苗、彝、汉群众通过长期选育出的地方良种,鸡种羽毛洁白,喙、趾、肉、骨、皮黑色,冠髯绛色,耳垂雀绿或纯白色,羽型有平羽、反羽、丝羽三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白羽乌骨鸡就成为筠连县地方特色家禽进行保护养殖。1983年,宜宾高级畜牧师刘兴辉与筠连县高级兽医师詹本奎合作,共同推动“筠连乌骨鸡”作为川南乌骨鸡代表写入了《宜宾地区畜禽品种志》;1996年,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将筠连、沐川、叙永等三地乌骨鸡合并统一命名为“四川山地乌骨鸡”发布保护公告;2012年4月,“筠连县团林苗族乡苗岭白毛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成功注册“团林白羽乌鸡”商标,从此,团林白羽乌鸡作为筠连乌骨鸡的代表,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字。零星的黑羽乌鸡显得“格格不入”树立标准  推动传统放养到规模化养殖因团林白羽乌鸡相比普通乌骨鸡好斗、喜放养、抗病性强,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等特性。传统养殖基本上是将其随意放养至山间,采取饿食草虫、渴饮山泉、粗粮放养的模式。为了将“小散乱”传统模式转变为“大而精”的规模化养殖,团林苗族乡党委政府从2012年开始,坚持树标准、强带动、延链条的理念大力推进团林白羽乌鸡产业发展。2012年3月,筠连县金利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为基本运作,以有机农业基地+农庄+产品加工+线上销售为基本载体,在保障团林白羽乌鸡绿色健康、生态营养的前提下,开启了标准化养殖建设之路。2019年5月,先后投资1200万元在团林乡杉新村建立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标准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养殖基地自动孵化及育雏小鸡达30万只,年出栏商品鸡5万余只。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2020年3月开始,我们对全乡群众意愿进行了解,又通过与县残疾人联合会对接,争取了项目支持,优先对残疾人、脱贫户等特殊群众开展林下乌骨鸡养殖技术培训,并通过签订保底回收合同的方式,为群众免费发放鸡苗,带动社员参与养殖。”团林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强表示,在不断研发乌鸡产品加工的同时,乡党委政府也会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团林白羽乌鸡养殖。据统计,目前养殖团林白羽乌鸡的农户达516户,其中养殖1000只以上的有9户、养殖100只以上的有25户,商品鸡年存栏超过10万只,成功解决了1000余人的就业问题。白羽乌鸡展馆一角纵深发展  从单一养殖到全方位增收致富根据《本草纲目》记述,利用白毛乌骨鸡及蛋滋补治病的有二十个配方,是妇科成药“乌鸡白凤丸”“乌鸡妇康糖浆”和“白毛乌骨鸡补酒”的主要原料。再加上团林白羽乌鸡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肉质爽口,因此成为筠连县地标产品“筠连椒麻鸡”的主要食材。好的产品,自然有深挖潜力的价值。2019年7月,“四川篱垣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篱垣里”商标;2020年9月“篱垣里”筠连椒麻鸡总店正式营业,开启了乌鸡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模式。同年底,篱垣里与成都一家大型连锁餐饮公司签订商品鸡长期供应合同,进一步打通了团林白羽乌鸡外销渠道。团林苗族乡党委书记郑万江表示,还将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不断扩大公司规模,继续以“有机农业基地+体验店+产品”的模式发展壮大团林白羽乌鸡养殖,依托养殖基地深入打造“团林白羽乌鸡”文化庄园,不断做大做强团林白羽乌鸡的品牌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目前团林苗族乡正在依托现有白羽乌鸡养殖基地深入打造“白羽乌鸡”文化庄园,以“有机农业基地+体验店+产品”为载体,力争实现年销售成年白羽乌鸡10万只以上。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20
(宋成均 张倩 记者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当前,你要重点注意三代螟虫防治,科学用药,千万不要使用高残留和高毒农药。”9月19日,在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两江峙村,稻田里郁郁葱葱,稻谷长势喜人,种粮大户杨德树的200余亩再生稻已进入抽穗扬花期,预计10月中下旬将迎来收获期,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种植大户做好再生稻技术管理。再生稻长势喜人“再生稻产量达得到五六百斤左右。”杨德树说,通过打药水、施肥,现在再生稻的长势不错,个别地方比头季还要好。据了解,今年长宁县大力推广蓄留再生稻,通过采用喷施“920”生长调节剂和采用“一喷多促”技术手段,全县蓄留再生稻已达到20万亩以上。同样,在龙头镇武宁寨村,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播种秋洋芋,田间地头一片繁忙。“今年我们利用了高粱和大豆的秸秆,作为土豆的底肥,既避免了焚烧,又节约了肥料。”长宁县雄姿家庭农场技术员王富春说,秋收以后,通过土地轮作的方式,种植洋芋大概200亩,油菜150亩。农技人员指导蔬菜种植“秋洋芋的播种已全面铺开,再生稻也普遍进入了扬花期,总体形势比较好。”据长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吴行彬介绍,当前气温非常适合晚秋生产,长宁县正在大量地开展晚秋生产工作,秋季蔬菜的播种基本上已结束,完成晚秋生产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目标。长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入伏以来,受连续高温干旱影响,给部分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为确保粮食生产的增产,全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按照“大春不足晚秋补”工作思路,抢抓关键农时农事,主攻再生稻、秋洋芋等秋季作物生产,全力以赴抓好技术指导,全面实现晚秋作物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20
(刘波 胡姜伟 祁鹏 记者 严易程 文/图)“我们的桂圆品种叫‘储良’,剥开之后,它的果实晶莹剔透,肉质饱满……”屏山县书楼镇辣子村支书陈红向各地网友介绍着优质桂圆。9月17日,宜宾市屏山县第八届书楼桂圆文化旅游节以线上方式举行。预示着今年屏山县桂圆已全面上市,进入采摘旺季。线上直播宜宾桂圆看屏山,屏山书楼遍龙眼。据了解,屏山县书楼镇是向家坝库区首镇,受益于独特的金沙江河谷气候,为当地桂圆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镇在宝宁、辣子、书院、西村、沙坝、碾米等7个沿江村发展了1万余亩桂圆,品种涵盖泸丰(宝宁1号)、储良、蜀冠、沙坝1号等早、中熟品种,目前80%以上已投产。采摘装箱随着屏山县生活生产秩序逐步恢复,一定范围内体验采摘桂圆游客有序进行,线上消费成为主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通过电商平台、邮政快递物流、帮扶单位团购等方式,已售出近2万单,共计100余吨,总价达200余万元。全镇桂圆产量达到600吨以上,单价均在10元左右,已经成为了帮助当地果农们致富增收的“金果果”。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19
(陈小雄 曹洋)9月13日凌晨3点过,宜宾市叙州区,太子乐实业有限公司的鲜肉发货车间灯火通明,屠宰处理后的一扇扇新鲜猪肉挂满月台,正等着装车运往宜宾各地,包括仍处于静默中的翠屏区、叙州区等。  凌晨3点40分左右,宜宾各大商超、市场的配送车陆续来到太子乐公司的发货月台。宜宾绿源超市物流部驾驶员戴良财介绍,自己每天要负责超市6个点位的猪肉配送。为做好疫情防控,司机都会定时洗手、消毒、全程戴好口罩。  早上7点30分,叙州区城北新区美好家园小区附近的临时便民摊区,新鲜猪肉配送到位,商户们麻利分割,排骨、五花肉、精肉……很快整齐挂上架。“我们要营业到下午4点,目前货源充足。”猪肉摊老板李明强说。“每次来买两天的肉和菜,价格合适,而且新鲜。”挑选猪肉的市民李勇说。  太子乐实业有限公司是叙州区规模最大的屠宰场,年屠宰能力可达50万头。此外,叙州区在城北新区、南岸、南广还有3个屠宰场,日宰杀生猪量共1000头左右,占宜宾全市生猪宰杀量的近70%。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屠宰场实行闭环生产管理。目前,当地存栏可上市的生猪还有20余万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大春粮食已全部收获完成,整体产量稳中有升!”秋意渐浓,丰收的捷报从巴蜀大地频频传来。9月6日,宜宾市粮油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威介绍说,在今年特殊的高温干旱背景下,宜宾积极抢抓粮食生产,在实现大春粮食颗粒归仓的同时,晚秋生产也正如火如荼。水稻机收现场。受访者供图  为强化组织动员,宜宾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部署大春粮食收获及晚秋粮食生产工作,积极组织动员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早安排、早准备,全面推进大春粮食收获有力有序开展。“从我们在翠屏、叙州、江安、珙县等多个点位进行的抽样测产数据来看,水稻平均产量为627.67公斤/亩,相同点位较去年平均增产 1.4 公斤/亩。”据郭威介绍,目前宜宾全市水稻、高粱、玉米等主要大春粮食已全部收获完成,产量可观。  早在1个月前,翠屏区牟坪镇的稻田便是一片金黄。在两台中型水稻收割机的轰鸣声中,一簇簇水稻应声而倒,几个来回下来,稻穗瞬间就变身金灿灿的谷粒。据了解,翠屏区2022 年水稻种植面积为42.43万亩,其中机收面积便达到32万亩。  “粒粒皆辛苦”,推进机收减损是宜宾的一大亮点。当地树牢“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基础上整合项目资源,再进行县级累加补贴,累加比例最高可达50%。7月底,“宜宾市2022年水稻机收减损暨粮油产业节本增效现场会”在江安县召开,通过多个公司、多种机型、现场比试、示范展示等形式,引领带动全市开展粮食机械化收获,预计2022年水稻机收面积可达70%以上。  好粮卖好价。宜宾同时积极做好市场衔接,以五粮液、南溪徽记食品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实施“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切实解决种粮效益低、卖粮难问题。  与此同时,晚秋生产正在川南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再生稻目前即将进入集中抽穗扬花期,蔬菜生产有序进行,秋马铃薯也正在积极备种,预计 9 月下旬播种。”郭威告诉记者,持续的干旱天气目前也已经得到缓解,为晚秋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成立了11个工作组,共派出农技人员6000余人次,分赴各区县指导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确保晚秋生产高效推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9-15
(宋成均 马洪龙 记者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实地调研、红色寻访、旅游宣传、疫情防控……今年暑假,宜宾市长宁县“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处处都能看到实习大学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认识家乡,宣传推荐家乡。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做活动筑巢引凤海纳青春力量今年6月,实习实践招募令、大学生实习实践专辑推送、大学生实习实践小视频在“长宁青年”微信公众号上一发布,便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很有幸被选拔为兼职团委副书记,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个重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刘杭林说。据了解,2022年,长宁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发实践岗位近500个,并经过充分的调研摸排,结合岗位需求、专业特长、实践意向,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基本原则,通过进行面试+笔试的方式,从返乡大学生中招聘兼职团委副书记28名,领头羊成效显著。开展志愿服务建言献策开展青春调研深度访谈、网络调查、实地走访……返家乡大学生们关注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为推进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截至目前已收集调查问卷186份,有效意见160条。“我们希望能利用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青春智慧,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培养出一大批家乡的宣传者、讲解者、建设者。”共青团长宁县委书记李相廷说,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展“我为家乡发展建言”活动,组织引导大学生关心关注长宁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社会参与、文明建设等相关问题,提出问题建议32条。人尽其才尽显青春风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靶向对接需求,不断放大辐射圈,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为辖区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些活动让我见识到家乡的快速发展,加深了我对家乡的认识与了解。”返家乡大学生曾秋平说道,她希望毕业后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继续书写青春序章。据悉,该县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返乡大学生的优势,推进“扬帆计划”,将大学习返乡实践同服务招才引智大局相结合,推动引才和就业关口前移。在城市社区设置大学生志愿服务岗,组织大学生开展民生志愿服务、政府辅佐等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与社区的情感链接,实现“1+1>2”的效果。开展学生辅导作业树立典型擦亮青春底色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细细说与您听,长宁县依托“长宁青年”公众号平台开设“返家乡”线上活动专栏,集中展示宣传优秀实践作品和典型经验,促进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扩大成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我们以竞争激励挖掘典型,以学习交流培养典型,以立体宣传表彰典型,强化典型培养,突出社会实践长效‘引领力’。”团县委书记李相廷说,典型选择坚持“实事求是、干群公认、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突出典型特点,总结典型事迹,真正把能力业绩突出、影响力大、说服力高的先进典型评出来、树起来,确保工作实效。据了解,共青团长宁县委坚持以“办实事、解难题”为中心,立足青年成长成才需要,深析大学生就业形势,锚定大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点”,把握联系服务青年的“着力点”,增加大学生社会融入的“连接点”,以“四强四力”深赋能,以亲缘血缘地缘为纽带,引导大学生在家乡热土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返家乡’大学生不断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青春的力量将在长宁不断绽放。”长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宁团县委将持续搭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帮助返乡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接触社会、丰富阅历,切实助力青年学生掌握政策、了解家乡,为服务长宁县发展大局贡献青春力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9
(刘倩 曹洋 侯晓梅)9月7日晚,宜宾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9月8日0时起,全面加强中心城区疫情防控。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如何送到超市、送到市民的餐桌上?记者进行了采访。看源头积极对接协调 确保货源  菜坝镇是宜宾中心城区蔬菜供应重要生产基地,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近期虽受各种因素影响,蔬菜品种暂时较少,但每天依然有100多吨蔬菜运往宜宾主城区。“莴笋、茼蒿菜、小白菜等已经种下,二三十天后新一轮蔬菜又将供应到主城区。”菜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主城区蔬菜供给,对于有卖菜需求的村民,翠屏区、菜坝镇均统筹安排车辆通行证保障蔬菜运输。  菜坝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智春介绍,社区有4000亩蔬菜种植基地,不少村民和超市、农贸市场签了协议,保证供给。“现在地里还有豇豆、白菜、藤藤菜、小葱等,60%都将送到主城区。”  9月7日,记者在位于宜宾市叙州区的吉祥名都农贸市场看到,这里的蔬菜、肉类、水果等,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居民正有序采购。据了解,该市场目前有30余户商家。为确保疫情期间货源和价格稳定,市场专为商家印制通行证。“有了它,商家进货就不受影响了。”吉祥名都农贸市场负责人王心明介绍。“采购方便了!我们保证质量、按市场价格售卖。”入驻吉祥名都农贸市场的商户李清花说。  9月8日凌晨,宜宾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里灯火通明——满载瓜果蔬菜的大货车正准备卸货。该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的蔬菜主要来自湖北、陕西、云南及省内乐山等地。他们正积极对接、协调源头市场,保障蔬菜货源。看商超提高补货频率 开展“无接触配送”  9月8日中午12时许,在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的好又多生活超市红丰西路店,记者看到,蔬菜、水果、肉类供应充足。“最近需求略高于平常。我们会根据市民需求、市场情况进行物资调配。市民还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下单。”该超市工作人员说。  作为大型商超,宜宾市叙州区南岸大润发超市同样供应充足。该超市工作人员说,近期,超市的补货频率从之前的一天3次变成现在的每天不限次数。  此外,宜宾大润发超市也进一步加强线上销售服务。“线上接单,‘无接触配送’,根据顾客地址可‘一小时达’或‘半日达’,价格与进店采购一致。”宜宾大润发线上渠道负责人介绍。  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唐勇表示,市场监管系统正对宜宾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进行巡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当前各类生活物资储备充足,请广大市民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09
(胡雪 叶昌荣 曹洋 记者 宁宁)因疫情防控需要,9月7日零点起,宜宾市翠屏区对部分区域加强管控。物资储备够不够?供应跟不跟得上?记者进行了探访。  当天凌晨3点多,宜宾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灯火通明,装满物资的大货车开进开出,码得整整齐齐的泡沫箱里装满瓜果蔬菜。  早上7点半,翠屏区绿源超市叙府商城店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各种物资。一眼望去,超市里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禽蛋鱼肉等生活物资齐全。“我们一天要准备10吨大米、3吨蔬菜、3吨水果、700公斤肉类……”该店店长李萍说。  翠屏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区市场米面油、蔬菜、蛋奶等供应充足,总体价格保持稳定。截至6日晚统计数据,全区已储备大米800吨、散装菜油及食用油350吨,屠宰企业供应猪肉21.42吨、牛肉6.48吨、禽类3.36吨等,“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价格检查也在持续开展。翠屏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表示,当前已建立每小时监测工作机制,开展不间断巡查,对物资储备数量和价格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尚未发现相关违法行为。  在翠屏区西郊街道金沙江社区的江语城小区,记者了解到,社区网格员和物业利用各栋业主微信群,分批了解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对行动困难的群众,采取送货上门,完成了物资最后“100米接力”。  “在全区中心城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部分区域内,我们目前储备了300余名外卖配送人员加强外卖配送,充分保障群众生活需求。”翠屏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下午5点左右,忙碌了一天的配送员李萍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已配送了30单,分批次送到了居民小区门口。当天她配送的是50元、98元和198元的物资包,里面搭配了不同数量的蔬菜瓜果肉类,能为顾客提供1至7天的生活保障。“顾客只需通过微信或超市社区群告知需求,我们第一时间进行配送。”李萍说,疫情防控期间,超市物流配送将重点保障疫情防控部分区域的物资配送,同时超市也将从早上8点营业到晚上9点半。  此外,针对区域内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当地还建立了“一人一策”的保障方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9-08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涂炜 尹应平)为切实做好区内重点企业的就业服务工作,助力企业稳产增产,助推经济运行“稳增长”。连日来,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赵英率领调研组深入公司开展走访调研工作。调研组实地走访了钩尖江湖、科达利工业、叙府酒业(李庄)等公司的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现有员工总量变化、用工缺工、农民工在岗数量、疫情对企业影响等情况。  走访调研现场在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泽平电子、布鲁博科技、威斯普新能源等企业上半年生产经营、招工用工、惠企稳岗政策落实等情况,收集了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在员工招聘、培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同时,调研组向企业宣传了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补贴、职工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会后,为确保问题能快速解决,调研组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和需求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行了任务分解。据了解,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持续深入辖区企业,精准掌握企业需求,通过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区镇村组四级力量输送、人力资源公司储备等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近就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思雨 记者 杜铠兵  辞别盛夏的“骄阳似火”,地里的辣椒迎来了“当红”时节。进入9月,在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云顶社区,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热火朝天地采收着新鲜辣椒。  “今年我们基地种植了一千多亩的‘二荆条’辣椒,预计总产量能达到七十余吨。”据翠屏云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工作人员薛海彬介绍,除了当季辣椒种植,基地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将辣椒与油菜、大豆、青菜等经济作物进行了轮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将采摘的辣椒倒入竹筐中。朱思雨 摄  据了解,李端镇辣椒产业由公司免费提供辣椒苗,生产基地进行育苗,农户进行栽种,最后再由公司进行保底收购,有效避免农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同时,科技赋能助力李端辣椒打响“新招牌”,为了延伸配套产业链,李端镇积极建设辣椒深加工生产线,配套冷藏、冷冻库、物流区等,已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辣椒市场和展销中心。  新产业新发展也给周边农户带来了好“钱景”。村民吴淑莲高兴地说:“我们流转的土地可以获得收益,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儿还可以挣工资,眼看着我们当地辣椒越种越好,我们心里也高兴!”  “当红”辣椒助力丰收,鲜艳的火龙果也人气正旺。在李端镇新和村,一颗颗紫红色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进行鲜果采摘。  基地负责人豆海侨是一名“90后”,2018年她跟随丈夫回到宜宾,瞄准热带水果采摘的前景,潜心钻研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如今,夫妻俩的家庭农场占地100余亩,种有火龙果、百香果、黄皮果等热带水果,品种多样的水果采摘项目也为他们带来了可观收入。  不仅是热带水果种植的“土专家”,豆海侨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新农人”。“我们主要通过直播电商和休闲采摘进行水果销售,有时候我上午在地里干农活儿,下午就开直播卖水果,很受大家欢迎!”  近年来,李端镇立足现有产业优势,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引导企业走出了一条从规模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记者从李端镇了解到,当地共有蔬菜7880亩,产量11400吨;水果种植面积6079亩,总产量3570吨。其生产的蔬果除了在宜宾市本地市场进行销售外,部分李端辣椒还将供应到成都市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7
(朱思雨 记者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眼下正值初秋,辞别盛夏的骄阳似火,地里的辣椒迎来了“当红”时节。9月2日,在宜宾市翠屏区李端镇,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热火朝天地采收着新鲜辣椒。“今年我们基地种植了一千多亩的‘二荆条’辣椒,预计总产量能达到七十余吨。”翠屏云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工作人员薛海彬说,除当季辣椒种植外,基地还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将辣椒与油菜、大豆、青菜等经济作物进行了轮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辣椒采摘据了解,翠屏区李端镇辣椒产业由公司免费提供辣椒苗,生产基地进行育苗,农户进行栽种,最后再由公司进行保底收购,有效避免农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同时,科技赋能助力李端辣椒打响“新招牌”,为了延伸配套产业链,李端镇积极建设辣椒深加工生产线,配套冷藏、冷冻库、物流区等,已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辣椒市场和展销中心。新产业新发展也给周边农户带来了好“钱景”。“我们流转的土地可以获得收益,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儿还可以挣工资,眼看着我们当地辣椒越种越好,我们心里也高兴!”村民吴淑莲高兴地说。同样“当红”辣椒助力丰收,鲜艳的火龙果也人气正旺。一颗颗紫红色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进行鲜果采摘。火龙果采摘火龙果基地负责人豆海侨是一名“90后”,2018年她跟随丈夫回到宜宾,瞄准热带水果采摘的前景,潜心钻研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如今,豆海侨不仅成为了热带水果种植的“土专家”,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新农人”。“我们主要通过直播电商和休闲采摘进行水果销售,有时候我上午在地里干农活儿,下午就开直播卖水果,很受大家欢迎!”辣椒、火龙果等“红火产业”的丰收图景是翠屏区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翠屏区立足现有产业优势,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型业态,引导企业走出了一条从规模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9-05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胡洋)为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让惠民惠企政策落到实处,日前,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组织召开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兑现就业补贴工作会,助力就业工作走上快车道。会议由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尹应平主持。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四川京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科达利精密工业有心公司等8家吸纳了脱贫人员就业的企业参加会议。会议现场会上,传达了《宜宾市翠屏区贯彻落实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责任分工方案》《宜宾市翠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向企业宣讲吸纳贫困人员补贴政策,内容包括扶贫车间补贴、扶贫基地补贴、一次性吸纳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稳岗补贴等。同时,就如何能及时便捷的申报各项补贴进行面对面的讲解。据悉,翠屏区(含临港)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劳动年龄段内)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吸纳10人以上的,再按每10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并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其他依法登记的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劳动年龄段内)稳定半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吸纳10人以上的,再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补。新吸纳3个及以上脱贫人口(劳动年龄段内)的企业,认定为区级扶贫车间,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奖励;新吸纳10个及以上脱贫人口的企业,认定为区级就业扶贫基地,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会议还就如何开展好就业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表示,要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在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同时,积极挖掘新的就业岗位,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2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涂炜)为深入推进对口帮扶脱贫户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8月30日,宜宾市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主任赵英带队再次深入对口帮扶的思坡镇邓银村开展脱贫后政策宣讲、教育引导、关心慰问等帮扶脱贫户工作。会议现场在邓银村村委会议室,赵英首先向31户脱贫群众发放了印有“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名字和“就业创业政策”二维码的多功能笔,提醒脱贫群众虽然帮扶单位进行了更名,但是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同时,着重从“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生活帮扶”三方面梳理总结了近七年来的帮扶举措和成效。在就业帮扶方面,积极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多场送招聘入村活动,帮助群众在区内、市内找到好工作,实现稳定增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班,帮助群众提高油樟、小龙虾等种养殖等技能,帮助群众掌握厨师、竹编等多门手艺,实现技能增收;开发乡村公岗、临时防疫公岗等公益性岗位,通过兜底安置,实现就近就业。在产业帮扶方面,免费向群众提供了鸡苗、小猪、油樟苗,化肥等生产物资,帮助群众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在生活帮扶方面,在夏季高温前,提前为群众送去电风扇、凉席等消暑物资,在冬季前,送去毛毯、棉被等保暖物资,在节假日前,送去了米、油、水桶、电饭煲等生活物资,帮助群众改善生活质量。随后,各帮扶干部分别与联系的脱贫户进行谈心谈话,关心慰问脱贫群众近期因连续高温天气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叮嘱群众不要高温作业,防止高温中暑,保障身体健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翠屏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全体干部,将继续履行好帮扶职责,宣传好各级党委、政府帮扶政策,协调落实好各类惠农政策,持续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同推动脱贫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9-02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也是喂养秋蚕的关键时期。近日,高县可久镇南红岩村村民陈恩聪等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掰玉米棒子,“吱嘎吱嘎”的声音仿佛一曲奋进的秋收曲。“今年我已收了3000多斤苞谷了,地里大概还能收400多斤。”陈恩聪说,今年虽然“天干”,但他的粮食基本没减产,除了玉米,他还种了花生、红薯、大豆等农作物。让陈恩聪“开心”的事不仅有粮食丰收,他还是村里的“养蚕明星”。今年前三批蚕他家卖蚕茧就收入了近4万元,第四批蚕月底卖茧即可收入1万元左右。陈恩聪说,这段时间,既要忙秋收确保颗粒归仓,又要养蚕鼓起“腰包”,还要尽量避开持续的高温烘烤,一家人着实忙得够呛,但累并快乐着。蚕桑、粮食是高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像陈恩聪这样养蚕收粮“两手抓”的村民还有很多。今年来,高县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稳生产,确保土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目前,全县秋粮抢收正如火如荼。在端稳“饭碗”的同时,高县以“科技兴蚕”为抓手,着力解决蚕、桑品种问题,各级蚕技人员一方面充分利用院坝会、农民夜校等阵地,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督促蚕农抓好桑园“三冬”管理,为桑叶丰产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广播、微信群等载体广泛宣传、发布相关蚕桑产业政策、信息,鼓励蚕农积极从事蚕桑生产增收;同时,依托全县301间小蚕共育室和32个专业化小蚕共育工厂,继续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技术,提升蚕茧质量和单产助农增收,加速推进全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来,该县近10万名蚕农已出售鲜茧8090.9吨,茧款收入3.64亿元。目前,该县今年第四批蚕已进入四龄生长期。(供稿:高县融媒 陈小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8-31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罗瑞)受连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省市县先后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抓实隐患排查治理全流程闭环,将森林火灾阻击在风险阶段,兴文县大河苗族乡人大主席团号召全乡各级人大代表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投身森林防火工作,义务担任火灾防范“宣传员”、野外禁火“示范员”、隐患治理“监督员”,为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助力人民幸福秀美苗乡建设贡献人大代表力量。当好火灾防范“宣传员”。 全乡7 4 名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紧密联系人民的优势,按照主席团议定的联系选民分组,进村入户开展省市县乡森林防灭火会议、文件精神传达,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共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20000余份, 着重加强“五类人员”、独居(留守)老人宣传引导,协助村两委召开院坝会、户代会,深入林区开展防火知识教育、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主动利用微信群、标语横幅等载体教育引导群众安全用火,全覆盖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森林防火氛围。当好野外禁火“示范员”。乡人大主席团以“我参与,我带头”为口号,分4个代表小组认真学习森林防火有关规定,商议防范森林火灾代表示范举措,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带头签订杜绝野外用火、秸秆禁烧承诺书74份,带头做到不携带火种进山,杜绝野外用火,带头开展秸秆粉碎,坚决抵制焚烧秸秆,49名代表主动参与13个临时森林防火卡口值班值守,30名代表组成森林防火流动音响宣传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和野外用火劝阻,示范带动群众自主参与到森林防火劝导队伍中。当好隐患治理“监督员”。根据代表年龄、专长,通过培训学习,将54名县乡代表吸收入乡村半专业扑火队和林区巡查队,每日全覆盖开展林区森林防火巡查巡逻,排查出电线火灾隐患、防火标识缺失、林区路边可燃物多等安全隐患20余个,对各重点卡口值班值守、进山车辆人员登记、森林防火劝阻、责任人员到岗履职等情况开展督导,反馈督促各村立即整治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督导各村严格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要求,从源头阻击森林火灾风险。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媛媛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连日来,长宁县部分乡镇出现用水临时困难现象,为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该县各镇村干部、党员化身“送水员”义务送水,为缺水群众解忧。  铺设水带、安装接口、开闸、放水……在长宁镇顺江村公路沿线,县环卫所洒水车师傅正在为村民送水。村民连声道谢说:“谢谢你们,这水来得太及时了。”  在老翁、井江等缺水乡镇,消防车、洒水车、三轮车等纷纷变成送水车,将水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一些生活不便的群众,各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向旱情严重的村组输送水源,提供“送到家”服务,完成送水上门“最后一公里”。在抗旱送水的同时,各镇密切关注各村旱情,利用村组会议、村村通、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珍惜每一滴水。  全力保障民生需求,“节流”还需“保供”。据悉,老翁镇多渠道保障群众用水,除将饮用水送到村民家门口外,该镇还采取置办抽水泵从转拐沱水库抽水的方式,进一步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看着自家被填满的接水桶,老翁镇长翁村村民杨成莲感动地说,有水吃了,心头就不慌了。  “现在我能吃上村干部送来的干净水,真是托党的福,托国家强大的福。”井江镇马达村今年80岁的张大爷对送水干部介绍说,今年这种干旱天气只有1961年的时候碰到过,那时,因为缺水,村民连浑浊的水都吃。  “旱情无情人有情”,爱无界“县”。珙县珙泉镇高桥村与双河镇接壤,听闻当地群众用水困难,双河环卫主动地为高桥村村民送去“及时水”。高桥村村民表示:“非常感谢长宁县双河镇环卫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生活用水。”  干旱不止、送水不停。针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长宁县各级干部继续奋战在一线,扛起责任担当。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齐抓共管,积极组织各镇村社区动员群众投入移动水泵、微电泵,从河流、水库、山坪塘、石河堰提水抗旱,通过拉水送水、邻里互帮互助、古井抽水等方式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为14458人送水,恢复保障灌溉面积5.2万余亩。”长宁县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因地制宜采取调水、启用备用水源等抗旱措施,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千方百计做好蓄水、提水、输水工程抗旱工作,坚决守住人畜饮水安全底线。同时,为应对旱涝急转风险,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加强预警预测,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全力保障防汛抗旱双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8-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