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9月初的雅安市石棉县,大渡河畔陡峻的坡地上,1.5万亩绿色、紫色的八月瓜果实挂满藤架。不少成熟的八月瓜已经“炸”开,露出诱人的乳白色果肉。  “目前四川的八月瓜科研和产业发展,已走在了全国最前列。”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多年来潜心研究八月瓜的四川农业大学罗培高教授,听他讲起小小八月瓜从“长在深山人未识”的稀奇野果到“由资源变成产业”的振兴之路……罗培高教授(中)与团队查看八月瓜长势 杜铠兵 摄拿到首张市场“通行证”  “今年的八月瓜已被订完了。”种植户董钦金在绵阳市盐亭县种植了近 60 亩八月瓜,每到果子成熟季节,立马就在网络平台被抢购一空。  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受人追捧的“网红水果”,一度“长在深山无人识”。罗培高教授告诉记者,八月瓜学名三叶木通,因其细长绵软的果肉酷似香蕉,民间也称它为“野香蕉”。2015年他带领团队调研发现,八月瓜在四川山区有着广大的适生范围,仅野生资源就超过3亿公斤。  八月瓜不仅口味清甜软糯,其果实富含多种胶原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常见水果的3-6倍,属于优质的食疗保健水果,同时具有药用和油料开发价值。然而,要想走入市场,八月瓜完成从“野果”到“商品”的关键一跃,必须取得食品安全部门的审定许可。  2018年6月1日,经省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DBS51/005-2018)。  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八月瓜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意味着四川最先拿到了八月瓜走向食品和加工市场的“通行证”。成熟的八月瓜果实 受访者供图建成全国最大种质资源库  种植户苟洪举在雅安市雨城区经营着一个年产近80万株的八月瓜苗木基地,种苗销往全国各地。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巍介绍说,常见八月瓜籽多肉少,可食用部分只占16%-18%,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已经突破30%,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抗病性。  在基地的八月瓜种质资源库里,记者看见来自重庆、贵州、陕西等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八月瓜植株。  目前罗培高教授团队建立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全国最大的八月瓜种质资源库,一共有2000多份原生种质资源材料。”目前我们已经培育出同源四倍体八月瓜,通过与原有的二倍体八月瓜进行杂交,有望培育出无籽的三倍体八月瓜品种。”据罗培高教授透露,八月瓜一旦实现无籽,其商品性和口感将实现又一个飞跃。串起八月瓜产业链条  八月瓜不仅果子可食用,还可以加工成果茶、果肉酥、果酒等特色食品,甚至还有八月瓜精油、面膜等。  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八月瓜鲜果零售可达每斤20元左右,即便是田间收购价,也在每斤5元左右。而按照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每亩产量可达5000斤。而很多经营者并未止步于销售鲜果。“我们正在规划加工八月瓜油,最快明年就能初步投产。”董钦金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八月瓜油每斤售价高达100多元,而每亩八月瓜最高可榨油300多斤,经济效益可观。  开发利用好八月瓜的油用价值,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的号召,也是罗培高教授团队眼下工作的重点。据他介绍,八月瓜种子含油量超过40%,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均衡,是天然的1∶1∶1植物调和油。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果树专家阳淑关注八月瓜也已有多年,并与罗培高教授团队保持合作。“八月瓜果实特色鲜明,开花时也十分漂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阳淑说。  “目前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一点‘东风’。”罗培高表示,四川八月瓜的科研基础和产业链条都趋于完善,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旦以新型水果的形式加入“川果”大家族,将为四川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一股全新的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史晓露9月11日,记者从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获悉,近日,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公布了第四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生产生活遗产类)”称号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奖”的获得者名单。  根据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四川省第四届农村手工艺大师(生产生活遗产类)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四川省第四届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办法》,经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定,决定授予李明生等44人为第四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生产生活遗产类)”称号;刘玲杰等19人的作品获得第四届“四川省农村手工艺优秀作品奖”。他们分别来自手工画类、雕塑类、陶艺类、金属工艺类、刺绣染织类、编织类、茶艺类、传统美食类。  农村手工艺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评选活动,鼓励农村手工艺匠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打造文化特色浓、产品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8
(杜文龙)“在油菜苗床的管理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间苗,也就是要把苗多的地方减少些,减少我们的拥挤苗、高脚苗、弱苗、黄苗。”近日,在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油菜集中育苗点,农技人员正在精心地指导村民们集中育苗的注意事项。田间技术指导“以前育苗那是凭经验,有的这块做,有的那块做,不一样,现在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才明白怎么做才是最科学的。”棋子顶村村民潘大军说。据悉,为抢抓农时,棋子顶村超前谋划农业生产,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今年计划油菜集中育苗200亩,可免费供应群众1500亩大田移栽,并且免费发放给村民油菜籽、有机化肥等农用物资,保障了群众稳定生产,实现了油菜苗质量可控。“以前是各家各户自己育苗,有的育的好,有的不好,所以产量差别也就大。”今年60多岁的村民李松平老人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都在外面上班,农忙的时候劳动力不足,“生产跟不上,产量自然就不好,现在集中育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油菜集中育苗谈到集中育苗的好处,村民樊启荣老人也是赞不绝口,“现在集中育苗,统一技术指导,我们在学到技术的同时,还能育出的油菜壮苗,到时候移栽我们也就放心了,产量肯定要比我们自己单干好。”随着秋季小春生产季节的到来,通江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狠抓秋季农业生产,积极组织农技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农技小分队一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一边指导群众开展科学生产,有力确保了全县农作物稳定生产,实现群众增收致富。”通江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截至目前,通江县共派出机关干部、农技人员1900余人次组成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全县33个乡镇,对农民进行油菜、蔬菜、果树、茶叶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帮助农民增收增效,受益农民达3.6万人。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9月8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内江农科院、内江市东兴区宏展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实施的680余亩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百亩示范片进行了田间现场考察和产量验收,一项高产纪录成功诞生。  专家组分别在东兴区石子镇龙安村、田家镇尹井村两个百亩核心示范片选取4块有代表性田块进行机收,经考察、选点、收割、称重、取样、测水分等环节,优质稻内6优107最高田块亩产812.3公斤,超过去年首创的亩产 807.4公斤高产纪录,再次刷新内江市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无人机飞播)高产纪录;两个示范片4块田平均亩产达744.9公斤。  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在示范片采用轻简方法,连续两年使用相同的品种、相同的技术,最高产量都突破了800公斤,平均亩产超750公斤,这得益于品种优良,措施得力,技术到位,配合协调。  全程机械化(无人机飞播)轻简生产新技术达到了稻田节本增效的目的,实现了川中稻田提质增效的目标,适应了水稻生产新形势的需求,内江农科院将继续加快示范推广应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金秋九月,水稻又迎来收获的季节。与别的地方田间机收景象不同的是,眉山市丹棱县的部分村民却划着小船,来到鱼塘边收割水稻。近日,在丹棱县张场镇文武村2组,村民罗成泽的“水上稻田”迎来丰收,他和家人一道正忙着收割在鱼池里长大的浮稻。经测算,每亩浮稻产量可达330公斤。  什么是浮稻?它如何生长?有何发展前景?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采访了种植户、当地农业部门及水稻专家。村民划着小船推动浮稻浮板。  水上种浮稻不用施肥和除草  文武村一块20余亩的鱼塘里,漂浮着一块块“稻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罗成泽撑着小船将一块块“稻田”移向池塘边靠拢,一旁的家人忙着用镰刀收割稻谷。  “种了20多年水稻,这还是我第一次试种浮稻。”据罗成泽介绍,今年他的浮稻面积有2亩多,共有228个浮板,一个浮板栽90窝,相当于净作0.01亩,浮板可以在鱼塘里游来游去。  水稻一般种植在稻田里,而这种在水面上种植的浮稻小众而少见。  “这种技术称为鱼塘浮板种植技术,即把水稻种植在专用浮板上面。”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工作人员王树军告诉记者,该技术通过将泥土置入底部有若干个小孔的塑料花盆里,然后在每个花盆内栽上水稻秧苗,把花盆逐个嵌入有洞孔的浮板,将浮板放置于鱼塘水面。  “刚接触的时候我还怀疑它到底能不能活,后来看到它长出来了,长得还不错,心里就有了点底。”回忆起和浮稻接触的过程,罗成泽有担心也有收获。罗成泽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他前期所担心的浮稻营养不足和倒伏等问题都没有发生。  经对收割的稻谷进行测算,每亩浮稻产量可达330公斤。“这个产量和田块亩产500多公斤相比虽然低了不少,但我还是很惊喜。”罗成泽介绍,种植浮稻不用施肥、不打农药、不用除草,种出来的稻谷相对更“绿色”。同时,水面种稻,水下养鱼,鱼儿的粪便就成了水稻的肥料,这样能分解水体的富营养物质。  在投入方面,罗成泽算了一笔账:每平方米浮板37元,90孔一张的面积大概是5.5平方米,价钱为200元左右,他的2亩多地在浮板上投入了5万元,浮板可重复使用5年左右。每亩浮稻每年的材料成本在5000元左右。“与土地种植相比,浮稻种植投入成本高不少,但生态效益更好。”罗成泽说。村民划着小船推动浮稻浮板。  水稻进鱼塘净化水体变风景  “这也是丹棱有史以来第一次种植浮稻,目前处于试点推广期。”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何春承介绍,浮稻是一种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的浮床上,既能实现生态治水,又能产出生态稻谷。  何春承说,鱼塘里面的鱼的粪便以及水草腐烂等产生的氮、磷、钾等元素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养殖水体污染。而在浮板种植中,秧苗根系通过盆底的小孔吸收水里的氮、磷、钾养分,净化鱼塘养殖尾水,使之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稻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种养系统。  在面积控制和种植方式上,浮稻种植有着严格的要求。何春承介绍说,按照每亩鱼塘面积的10%进行浮板水稻种植,并选用抗倒性和抗病性强的水稻。  “我的祖祖辈辈都没有看到过这样先进的东西。”看着鱼塘里收获的水稻,与罗成泽同村的罗继安感慨地说,鱼塘不仅增加了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还成为村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了文武村罗成泽家的浮稻种植外,今年丹棱县还种植浮稻40亩,分别在仁美镇光明村1组和张场镇文武村2组的鱼塘养殖水面上。”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杰介绍,丹棱县这40亩浮稻今年仅是试点,下一步,该县将根据试种情况,以此为依托,开展新技术、新举措的试点示范工作。专家点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这种水稻漂浮栽培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在水体富营养化较高的湖面或水产养殖区域,可以达到净化水质、增加种稻收益的良好作用。当然,因该栽培模式存在投入高、易倒伏、效益不高等问题,推广应用需要因地制宜,因需发展。(图片由丹棱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教授,我的大豆田最近闹了虫害,请您来看看呢。”近日,遂宁市安居区——家庭农场负责人奉光荣,向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区域高产栽培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求助。  “目前我省夏大豆普遍进入结荚鼓粒阶段,这段时间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雍太文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豆荚螟、斜纹夜蛾等虫害高发期,加上伴随而来的阴雨寡日照天气也日益增多,极易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及荚果脱落和空瘪粒,影响产量。种植户进行病虫害防治  面对多地传来的病虫害消息,雍太文教授率领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调查或电话了解的方式,对眉山市仁寿县、遂宁市安居区、自贡市贡井区、巴中市恩阳区、达州市宣汉县等地的间套作大豆结荚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常见的大豆虫害已经在我省多地点状发生,部分区域甚至较为严重。  “经过及时防治,病虫害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没有造成多大损失。”该市贡井区农技站站长邓学东告诉记者,针对近期部分地区点状出现的斜纹夜蛾等虫害,贡井区植物检疫站专门就斜纹夜蛾发生趋势及防治预报面向全区发布了“植保情报”,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指导农户及时警惕并采取防治措施。高隆象为害大豆  针对近期出现的阴雨天气和病虫害情况,雍太文教授也特别给出了大豆荚果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及时喷施叶面肥  在大豆的结荚鼓粒期,利用无人机或人工叶面喷施的方法及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对病虫及阴雨天气的抵抗能力,每亩用90%的磷酸二氢钾50克+ 稀施美50毫升(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兑水30公斤。统一预防病虫害  豆荚螟、斜纹夜蛾、高隆象及锈病是该阶段的主要病虫害,结合微肥喷施,统一施用杀菌剂与杀虫剂,每亩用500克/升的甲基硫菌灵100毫升+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毫升+12%的甲维·虫螨腈40毫升,兑水30公斤,晴天喷施。对病虫害较重地块,间隔7天连喷两次。斜纹夜蛾为害大豆及时排水清理病株  对连续降雨及积水地块,通过人工方式及时排水,减轻涝害;对田间根腐病发生较重地块,及时拔掉病株,并移除田间,避免病毒传播。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樊娟 文/图  坐在大屏幕前,就能了解果园内种植气候和土壤状态;“天眼”全方位监控收集果树病虫害数据,随时可远程求助专家解决病虫害问题……这是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峰灵镇谭家村冬桃产业园里的现实版“QQ农场”,管理人员正在进行“在线种植”。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知天而作’,农业生产更主动。”谭家村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20日,该县智慧果园智能化项目通过验收,项目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GIS、倾斜摄影、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有效结合,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生产综合管理展示方案,为果园管理安上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和指导。  试点智慧种植管理系统“最强大脑”助力农业精细化  巫溪县位于重庆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为加快建设农业物联网,提升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今年初,该县引进智慧果园智能化项目。项目覆盖谭家村和酒泉村。  谭家村是巫溪县乡村振兴试点村,主要种植冬桃;酒泉村是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主要种植青脆李。项目通过建设智慧种植管理系统,为谭家村冬桃产业园和酒泉村青脆李产业园提供环境监测预警、经营分析、病虫害远程诊断等全方位服务。  项目承建方重庆善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本次智慧果园项目先后为巫溪县建设了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可视化管理系统、三维GIS地图、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远程专家诊断平台等软件系统,以及农业信息化监测设备和系统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为精细化农业的实现组装起一个“最强大脑”,从而助力巫溪县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精细化农业新模式。  走路去看变“天眼”监控果园有了“24小时贴身保姆”  “全天候实时监控,克服了传统农业种植时空上的限制,果园就像有了个‘24小时贴身保姆’!”谭家村冬桃产业园管理人员李书记对智慧果园项目赞誉有加。  “以前巡果园需要走路去,甚至还要爬坡上坎。”李书记说,由于果园种植面积大,传统的种植方式十分耗费人力,有了智慧种植管理系统,管理人员直接登录平台,就可查看远在十几公里外的果园情况,包括气候情况、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土壤墒情等,为生产作业和生产管理提供智能决策依据。  “平台的各项监测数据,能直观地呈现到管理者面前,让管理既高效又科学。”酒泉村青脆李产业园管理人员同样觉得受益匪浅。  不仅是产业园,智慧管理系统还让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工作更加智能化。通过系统GIS三维可视化平台,农委可任意调取指定地理位置的三维视图,全维度可视化查看下属农业园区的情况,包括产业分布、农业品投入、农业资源、经营主体、行政区划、土地使用等,为农业园区全方位管理和农业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快速预知采取措施避免果园感染一株传染一片  “你看,通过监控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叶子上的斑点。”在谭家村冬桃产业园,管理人员只需对果园现场监控设备进行拉伸和旋转,果树的病虫害情况便精细地显示了出来。  “以前靠人力巡查发现病虫害的方式具有极大的延时性。”农业专家周德宏解释道,由于果园处于山林地,在远处从高往下看,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当肉眼看到异常时,作物已经过了发病或虫害初期,这就错失了最佳防治时期。加上病虫害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整个果园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农户收入。  安装完该套系统后,管理员可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还能在线联系专家寻求帮助,有效避免了大范围病虫害的发生,对稳定作物产量起到了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周颖昳 洪瑜 罗敏初秋时节,菌菇飘香。9月14日下午,“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走进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内一朵朵硕大紧实的杏鲍菇肆意生长,整齐码放在高高的层架上,煞是壮观。  科技兴农,小小食用菌如何铺就致富路?工作人员正在食用菌车间作业。科技傍身规模居全国前列  “这里是全国单体最大的杏鲍菇生产车间。”四川琪英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强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日产杏鲍菇120吨、鲜蛹虫草50吨,销售网络遍布北京、新疆、湖南、重庆、深圳、上海等23个省市,年产值达5.2亿元。  自2012年琪英菌业入驻园区以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昔日的荒地被标准化的厂房所取代,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发展菌菇产业,园区始终将科技作为“硬核”支撑。“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谢才国说,园区依托专家大院,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科技人才,建立“院县合作”农业科技合作机制,构建面向市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合作创新平台。  在专家大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香菇层架式栽培、秀珍菇工厂化栽培温湿度控制、大球盖菇菌袋优化配方、蔬菜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已在园区全面推广。  科技的力量同样也在向产业链的后端延伸。园区内,秸秆综合利用、菌渣综合利用、沼液灌溉、绿色防控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和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并建立起生产档案、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园区主要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纳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目前,园区已引进、培育了琪英菌业、骆峰菌业、鑫中宇菌业等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厂家,以及万顺、民富等层架式栽培及设施栽培业主,发展食用菌及链条企业、种植大户22家,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0.9万亩,年总产达到13.5万吨,实现收入9.54亿元。产村相融新村处处有笑颜  与百菇齐放相辉映的,是蓬溪菌农的笑颜。作为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食用菌种植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蓬溪县天福镇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园区管委会办公区旁,是一栋栋新修的白色楼房,房前屋后是村民自家的小菜园。天福镇镇长金成志介绍,这是长坪狮山新村聚居点,共安置农户222户724人,有劳动力455人。新村依托农民主体、园区引领、产业发展、回引创业、新型社区促进新村建设,实现“能聚居、能致富、能留住”,村内路网、水网、田网“三网体系”完善。  村民们除了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还有在食用菌工厂的工资。谢才国估算,今年长坪狮山新村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将达24089元。  蓬溪县副县长刘定华表示,蓬溪县菌菜产业是遂宁市六大产业之一,今年园区将争创省级五星级园区,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贡献蓬溪力量,全力建设好渝—遂—潼—绵绿色经济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周颖昳 洪瑜 罗敏当前,高品质的乳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原奶的质量管控中,挤奶环节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人工挤奶不仅效率低下,且存在卫生安全隐患。9月14日,“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来到洪雅县,见证了当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全新举措。牧场的转盘式挤奶机。“转盘”挤奶安全又高效  迎着和风细雨,采风团一行来到了现代牧业洪雅牧场,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整洁的养殖环境和一栋栋现代化牛舍。这里,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自动化最高、管理最先进的现代化养殖牧场。来到二楼参观厅,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一个直径超过20米的转盘式挤奶机,机器上数十头奶牛围一圈正在产奶。  “这是奶牛的‘工作台’,可容纳 80 头奶牛同时产奶。”洪雅现代牧场场长李文锐介绍说,和传统人工挤奶相比,转盘式挤奶机模拟了小牛最原始的吸乳状态,操作工可在转动的机器上进行流水作业。“一头牛挤奶完后,机器会有感应,就会自动收杯。”  据悉,仅一个小时,就可完成500多头奶牛的挤奶,七 八 名 操 作 工 就 可 完 成3500头奶牛的一次挤奶。  “为了避免污染,通常每头牛的头三泵奶我们都不要,一头牛大概每天挤3次奶,可产 33 斤牛奶。”李文锐说,封闭式的机械化挤奶既提升了效率又保障了安全。  目前洪雅现代牧场可日产鲜奶100吨左右,这些鲜奶被送到新希望、蒙牛等乳制品巨头,被加工成成品奶,从而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建种牛园区目标直指西南种业之都  地处盆地西南的洪雅县,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也是全省奶业大县。  “洪雅县的奶牛产业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洪表示,奶业已成为洪雅畜牧业的一面旗帜。除了现代牧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洪雅就建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西门塔尔种牛场——阳平种牛场。  “我们这个场直属于省农村农业厅,主要承担国家级重点畜禽赋予的西门塔尔种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并开展养牛技术研究、培训和推广示范。”四川现代牛种业园区副场长邓永强表示,对西门塔尔牛的保种、利用,不仅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种源保障,发轫于当地的“阳平”牌乳制品,多年来也广为川人所熟识。  立足“十四五”新起点,洪雅正在以阳平种牛场为核心,建设四川现代牛种业园区。“这是全省唯一以牛种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种业园区,已被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计划。”邓永强说,该园区的核心面积为2000亩,重点围绕牛种业、茶产业两大核心产业,通过3年培育提升,建设成以牛种业为代表的精品种植养殖资源保护区、种养循环示范区、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体验区、生态食品产销区和主题庄园康养度假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6
(衡廷凡 任莹莹 记者 杨宗友)一个电话,田就有人耕、粮就有人收,买机器的赚工钱、种田的图方便。时下,绵阳市盐亭县1000多名农机“打工族”活跃田间助农抢收小稻,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盐亭县鹅溪镇黄金沟村的曹明均看到鹅溪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欧秀坤在收集收割水稻的信息,连忙找到欧秀坤要合作社帮他抢收水稻。“我们合作社有10多台收割机,我们把自己的收回之后,再让这些收割机手去帮老百姓把粮食全部收回来,保证颗粒归仓。”收割水稻现场鹅溪镇的谢红,前几年花20多万买了收割机,并加入到合作社,今年自水稻开镰以来,就没有空闲过,他用这台机器帮助周围农户抢收水稻,做起了足不出户就能赚钱的生意。一天要收割30多亩,每天进账1000-2000多元。巨龙镇梓水村收割机手何均收完了自家水稻后,这几天在周围帮助村民抢收水稻挣现钱。“以前打工现在回家种地,买了个收割机,种了有50余亩土地,收完了就出来帮别人收点,一季能挣四、五万,一年挣个十来万,收益还是挺可以。”收割机手何均告诉记者。买农机的赚到了钱,种田的更省了事,鹅溪镇黄金沟村的种粮大户曹洪源种了60多亩水稻,原来请人工收割,要花上万元,现在有了收割机帮忙,几千元就收完了。每到秋收农忙季节,盐亭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是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犯愁,既不愿耽误收种庄稼减少收成,又不想耽误打工挣钱。为此,盐亭县在秋收之际,根据全县的水稻种植情况,组织协调县内各合作社的收割机分镇乡对各村水稻进行机收作业,确保全县16万亩的水稻颗粒归仓,不误农时。据了解,在盐亭县像谢红、何均这样的“农机打工族”就有1000多人。截至目前,“农机打工族”为全县群众抢收水稻12万亩,机收占80%以上。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丁乐坤)香菇是我国生产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栽培食用菌类。目前,我国香菇产量快速增加,从2014年的545.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1115.9万吨,增幅达104.5%。目前,香菇年产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28.5%,占世界香菇总产量的95%以上。  在此背景下,香菇生产区已经覆盖全国各地,并形成以河北、辽宁以及贵州为主的夏菇产区和以福建、浙江、河南、湖北、陕西为主的冬菇产区,基本实现了对大中城市的周年供给。其中河南香菇年产量最高,占全国香菇年产量的28%。随着香菇生产模式不断优化,全国香菇主要生产区均以标准化引领香菇生产,通过标准化技术提高优质香菇的比例,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菇农收益。  在河南省西峡县,伴随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升级,西峡县香菇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得以突飞猛进。早在2015年,西峡县香菇标准化生产率已超过98%。标准化最大的优势是让产品品质可控。在河南伏牛山百菌园的企业园区内,4座占地1.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智能温控大棚正在繁忙出菇,不远处还分布着菌棒、菌种以及香菇加工车间,每年有800万袋菌棒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向周边乡镇。  在河南省卢氏县,现代化的香菇大棚正通过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让全年出菇、四季上市和80%以上花菇产出率成为现实。香菇由传统的3个等级细分为16个等级,建立了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群众只需要按时为菌棚通风、为菌棒注水,把香菇从菌棒上采摘下来,就能获得好收益,这为卢氏香菇产业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破解了瓶颈。  业内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设施化制棒与生态化出菇”的高效生态规模化生产模式,即由企业负责高投入、高风险的技术集成和香菇菌棒的规模化生产,供应成熟菌棒给基地菇农进行生态化出菇管理,已逐渐替代“一家一棚”传统生产模式。较传统模式,该模式可以使综合成本下降10%以上,人均产出提高50%以上。目前该模式已示范推广至全国所有香菇产区,反映出我国香菇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步入正轨。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现行香菇标准共有56项,包括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28项,团体标准17项。目前已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重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补充,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互为参考、合理配置的体系格局。  但业内有关专家表示,目前香菇产业通用型标准、全链条重要环节性标准总体仍呈现缺失或滞后状态,难以满足香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需求,实现全过程质量安全的衔接及管控。主要体现在标准覆盖面窄、标准老旧实践性差、质量安全要素体现少等方面。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要求,现有标准体系亟待提升。  国家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首席专家周昌艳认为,针对“设施化制棒与生态化出菇”的规模化生产模式需求,急需构建与产业结合紧密、操作性强的香菇标准综合体,力求实现典型栽培模式全链条覆盖、不同层级标准侧重范围有效衔接,发挥标准指导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于险峰 芦晓春)9月1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辽宁省盘锦市召开2021年全国水稻产业化推进会,交流各地水稻产业化开发情况,部署下一阶段水稻生产和产业化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坚定水稻优质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优质高效生产、规模经营驱动、产业集群放大,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稳粮保供能力。会议认为,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和最主要的粮食品种,抓好水稻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品质结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稻米消费需求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精”“吃名品”转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优质稻生产迎来新一轮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水稻优质化率持续增长、优质品牌持续扬名、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取得了明显成效。会议要求,“十四五”期间水稻发展要稳定面积、抓早保双,优化结构、改善品质,要着眼重点规划布局,重点做好“四个强化、四个带动”。一是强化优质丰产、多抗广适、市场欢迎的优质稻品种选育推广,带动生产布局优化。二是强化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水稻区域技术集成配套,带动生产能力提升。三是强化优质稻米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四是强化优质品牌培育打造,规范准入门槛,提高品牌集中度,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5
(记者 张艳玲)随着200多亩玉米颗粒归仓,奉光荣这回彻底服气了。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奉光荣种粮是号人物。他种粮时间长,早在20多年前就采购了联合收割机,可以说是四川粮食机械化作业的带头人。让这位种粮老手服气的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雍太文。雍太文科班出身,16年潜心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种粮老手遇上农大教授,会擦出什么火花?时间回到5个月前。奉光荣新流转了200多亩撂荒地,正愁不知道种啥。一次与安居区农技站站长陈才贵闲聊,得知雍太文研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效果很好。奉光荣动了心,想要看看教授种地的法子有啥不一样。有了陈才贵的牵线搭桥,很快,雍太文就带着团队来到了奉光荣的基地。两人一见面,雍太文就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和盘托出:“2行玉米与3行大豆,玉米一定要密植,这样就能在不减少玉米株数的情况下,给大豆留出生长空间,实现玉米不减产又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每窝玉米间隔多少?”奉光荣追问道。  “15厘米就够了。”雍太文答道。  “这么密,肯定影响玉米采光,背阴那面苞谷长不大的。”奉光荣一听直摇头,根据他的经验,45-50厘米才是比较合适的窝距。  “你放心,绝对没问题,我们已经做了10多年的试验了。”有着庄稼人一样黝黑皮肤的雍太文回答得信心十足。  奉光荣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又担心玉米大豆套作,影响机播机收,差点就打了退堂鼓。没想到,雍太文团队早就考虑到了机械化作业环节,而且已经通过多年试验,研制出了配套的机播机收机具。  多番思量,这位种粮老手决定把老经验先放在一边,严格按照雍太文的法子来,把今年新流转的200多亩撂荒地都种上了玉米大豆。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初,地里的大豆已有5-6片复叶了,奉光荣开着雍太文团队研制的小型玉米收割机,顺着玉米行来回穿梭。“第一年种的撂荒地,亩产近千斤干玉米籽粒,真是不赖。”奉光荣高兴得合不拢嘴。  秋天是个不得闲的季节。再等一个月,奉光荣又得张罗着收地里的豆子了。从目前大豆结荚情况来看,每亩可望收获约300斤大豆,增收上千元。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闻亚  这两天,位于绵竹市广济镇的四川华胜农业有限公司的红实2号红肉猕猴桃正在集中采收。“这些果子将部分出口到法国。”该公司总经理白峰表示。红实2号果园硕果累累。  卖到国外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还有品种权。据该品种的培育者、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猕猴桃首席科学家李明章介绍,这几年,他培育的多个品种在国外实现了授权种植,其中包括红肉品种和黄肉品种。华红四号  我省的猕猴桃能走向世界,源于我省猕猴桃科研团队几十年的研究,其中,红肉猕猴桃育种材料创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李明章团队培育了世界上首个猕猴桃红肉品种“红阳”。这个品种的成功培育,成就了四川“世界红肉猕猴桃之都”的地位。各种红肉猕猴桃育种材质。  如今,“红阳”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种,同时还是一个优良的育种材料,国内外用其育成的红肉品种达12个,占世界红肉品种的80%以上。红实2号果肉。红肉猕猴桃育种材质。华红四号(四倍体红肉猕猴桃品种)。  目前,李明章团队利用野生四倍体红肉猕猴桃材料通过杂交,成功创制抗溃疡病、单果重83克、红色等级3.5级的四倍体优异红肉猕猴桃母本材料,为选育抗溃疡病红肉猕猴桃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未来,我们将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并让它们走出国门。”李明章表示。(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莹莹  《川果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将加快推进水果等产业提档升级,预计至2022年,四川水果种植总面积将达1200万亩、总产量120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盛开的桃花。  产业提档升级离不开优质品种的推陈出新。“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特色水果创新团队承担了四川省农作物畜禽育种攻关子专题——果树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保存与利用和桃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成果丰硕。蟠桃。  在成都市新都区泰兴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团队已建137亩的果树综合资源圃,引进、收集和保存果树种质资源418份,累计评价鉴定果树种质资源468份;初步构建了四川特色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选育出“西蜀枇杷系列”“凤山早红脆”和“川杏系列”等17个包括枇杷、桃、杏在内的“川字号”果树新品种。川杏1号。  我省是种桃大省,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主栽品种50多个。近年来,团队启动了以培育耐贮运、高甜型桃为主要目标的规模化杂交育种工作,累计配置杂交组合386个,成功获得杂交种24600余粒,并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了一批杂交后代,目前已筛选出优株110余份。香玉枇杷。黄桃。枇杷。  我省为枇杷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团队自2004年以来,持续开展枇杷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获得杂交和实生后代2000余株,从中筛选出具有高甜、风味浓郁、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优系20余个。(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  金秋时节,放眼我国南方唯一的“国字号”制种基地——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5万余亩沃野良田,6500份玉米种质资源迎秋风起舞。  四川作为生猪养殖大省,对玉米的需求旺盛,玉米常年调入达700余万吨。此外,四川的酿酒产业发达,对玉米的工业需求也很大。丰大种业种植基地。  10余年来,我省玉米生产实现了“两减(化学投入品、劳动力投入)两增(产量、效益)”: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减少了20%以上,劳动力投入方面减少了30%—50%;全省播种面积及单产连年增长,全程机械化的实施和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化利用带来节本、增效和增收。均隆707。  良种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芯片”。四川省玉米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良种的诞生功不可没。其中,均隆 107、均隆707、成单716等品种成为其中的优品代表。种植户展示成单716。  盆地平均亩产663.4公斤、高原密植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的均隆107,预计两年后西南区种子销量突破100万公斤;有望在两年内种植超50万亩的突破性品种成单716,助力填补我省生猪口粮饲用玉米需求缺口;我省首个自主选育甜糯比1:3的带色“甜加糯”鲜食玉米品种锦甜糯198的出现,拉长了四川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时间线”……均隆107丰收。成单716。  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玉米育种专家杨俊品表示,“川字号”科研攻关团队在育种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一直以来不懈耕耘,下一个5年,将保护好、利用好种质资源,鉴定出优质的抗病性种质资源,选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玉米新品种。(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恨水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我省水稻从南向北陆续收割,测产现场不断传来好消息。多个品种的百亩测产亩产超过800公斤,其中包括四川省农科院德阳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的品香优秱珍,这个刚审定的新品种有望成为超级稻大家庭中的一员。丰大种业水稻秧苗移栽现场。  “十三五”期间,我省水稻育种成果丰硕,上新207个新品种,其中1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诞生129个优质米品种,6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5个品种获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优质与高产结合品种增加275%。德粳6号等3个重金属镉低吸附粳稻品种横空出世,为“川稻”增添一笔亮色。品香优秱珍。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水稻品种上新加速,审定水稻品种12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9个,占比达87.2%。品香优秱珍、川康优 2115、川优2115、川康优6308等出自名门的品种表现不凡,这些品种的米质均达部颁一级或二级,再次用事实向消费者证明:蜀中有好米。新品种德粳4号观摩会。  此外,我省作为酿酒大省,酿酒专用稻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在8月邛崃的测产中,川久香糯的亩产达到623.5公斤,远远高于我省糯稻500公斤/亩的平均产量。品香优秱珍测产验收现场。  高产、高品质、专用粮等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彰显了四川科技“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贡献。(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莹莹 文/图  9月9日,在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水稻陆续成熟,一场水稻种植观摩会正在这里举行。由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举办的“MAP丰收节”活动现场,原本计划全省250名种植大户参加的观摩会,实际参观人数是计划人数的两倍。500多名来自全省的种植大户,心里有共同的问题等待解答——种粮食,产量能不能再高一些?品质能不能再好一些?心能不能再省一些?在这片MAP农场里,水稻的喜人长势给了大户们肯定的回答。来自全省的种粮大户参观MAP农场。MAP 是什么?生产到销售、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套餐  MAP (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是什么?  这是由中化集团首创的一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大数据,为农户量身定做种植方案,由农艺师传授技术要点,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中化MAP同下游用粮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帮助农户更好地卖好粮食;最后,将农业生产数据集成汇总、统一分析,为推动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于产业链。  换句话说,MAP为农户量身定制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服务套餐,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为了向全省的种粮大户更直观地展示MAP提供的服务,在产业园区内一片占地40亩的MAP农场,规划了品种筛选、植物保护、植物营养、品质提升、农机农艺和高产示范“5+1”功能区,涵盖了水稻生产从育苗到收获再到售卖的各大关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由专业团队根据品种、区域气候、地理环境等生长条件,制定了整套的高产、优质提升方案。  “MAP定位于‘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消费升级’和‘专业种植’,实现‘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为种植者卖出好价钱,为产业链集好大数据’。同时,面向农户提供免费数字化生产工具,涉及农产管理、天气预报、遥感、在线MAP中心、农技视频,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负责人王文彬说。观摩会现场。现场看什么?农业生产定制化、精准化、标准化  品种筛选,这是MAP平台为大户提供的全链条服务中的第一环节。  位于广汉市的MAP农场中,一共种植了三十多个不同的水稻新品种,同田,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同样施肥、施药的对照实验处理,观察分蘖情况、抽穗情况、抗病程度,现场可直观看出不同品种稻曲病感染程度和生长情况对比明显。  近年来,随着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科学选种越来越成为大户们的共识,不少大户在选用一个新品种之前,通常进行小范围多年的试种,充分了解新品种在当地气候生态下的生长状态后再做选择。  品种筛选农技师介绍,今年,团队在广汉市进行了品种对比实验,目的就是根据各个供种单位对其所选品种特性特征的了解,结合广汉当地小麦收获时间以及用粮企业对品质的需求,验证新育成水稻品种在广汉地区的适应性、抗病(逆)性、丰产性以及其他重要特性特征,为用粮企业、种植大户合理选择水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当前已是收获的季节,但观摩会上展示的水稻无人机条直播技术仍然吸引了不少大户。这是MAP提供的另一项重要的播种技术服务。  笔者注意到,与常见的无人机直播技术不同,MAP农场的无人机条直播在农艺师的操作下,根据固定的线路,来回匀速走位。农艺师如此形容这种条直播技术的优势:1、水稻播种从片精准定位到点;2、播种量可根据田块、及品种进行精量化调控。  “相当于是将机器从需要人工驾驶的直播机换成了无人机,但是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一亩地只需要一分钟就可以播种完,充电一次可以播种10亩地,而且比传统撒播出芽率更高。”农艺师介绍。  不仅如此,一台条直播无人机不仅可以完成播种环节,还可以“兼职”施药和施肥环节,一机三用,为种植户节约了生产成本。  除了品种选择和播种,大户们最关心的是结果——粮食高产的方案。在这个高产整体方案中,规划了从生育期、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生产各个环节的实施方案,根据大户所在的地理气候、选择的品种等进行调整优化,定制高产方案。种植大户参观育秧基质。大户得什么?省心的服务、降低的成本、提升的效益  “用了MAP服务,我相当于当了一个不操心的甩手大户。”广汉市兴华镇桂圆村种植大户丁家高种了400多亩水稻,已经用了MAP两年,“以前水稻亩产平均1000斤,MAP团队制定了一套方案后,产量提升了20%。农艺师一星期就来我的田里一次,不用再请管理人员,我一个人就把400多亩田料理好了。”  面对如此专业又省心的专业技术团队,不少种植大户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成本。  “和以前种子、农药、用工成本相比,MAP的成本相差不大,但是效益提升明显。”丁家高的实际用户体验让大户们放下了心。  现在,在西南地区,MAP的辐射面积已经达到60万亩。“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帮助种植户卖出好价钱,帮助产业链集好大数据。计划今年在西南地区的服务面积扩展到80万亩。目前全省20个技术服务中心将在明年提升到40个。”王文彬说,在他看来,四川种粮大户正在不断年轻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大户年龄集中在了80后甚至90后,种植技术和理念也正在不断更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MAP集中服务的就是这样一群人,我们把技术直接下沉到种粮大户。他们的种粮技术可以不再来自于传统的种子农药化肥经销商,避免出现有了问题找不到商家的情况。”  “平台重点服务对象是50亩至200亩之间的大户,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将有需要的散户组织起来。这样一来,散户集中成了合作社,分散经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王文彬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周颖昳 洪瑜 罗敏在四川,广大的丘陵地区适宜种植柑橘。然而,每到采果季,坡地造成的人工消耗和运输麻烦让不少果农叫苦不迭。  不过,这个难题如今在青神得到了有效破解。9月14日,“走进10+3 乡村振兴看四川”中省主流媒体采风团来到有着“中国椪柑之乡”美誉的青神县,见证了这里种植柑橘的诸多“新玩法”。柑橘发展馆展示的青神柑橘。奇了!“小火车”开进柑橘园  “突突突……”9月14日上午11时,随着一阵机械轰鸣声,一列“小火车”开进了青神县百家池村的柑橘果园,车身长约2米,在一个轨道上运行。  “这是我们为丘区果园专门设计的单轨运输机。”青神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高级农艺师徐海涛告诉记者,单轨运输机犹如山间的“小火车”,可以通过机械运转,将山坡上的柑橘运送至田间地头,是柑橘生产上推广的新机械。  “小火车”的最大亮点在于减轻劳动强度,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以老弱妇孺为主的现状。“我们每亩每年可减少人工3个,节约人工成本500元左右;每亩果子采摘运输完成时间缩短30%,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徐海涛说。  除了“小火车”,园区还配备了智能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履带式无人挖沟施肥车、秸秆粉碎打捆机等自动化机器。“我们这里种果子的历史有40多年了,但以前种果、采果是肩挑背扛,现在完全不一样。”73岁的刘学文是当地最年长的果农之一,他说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如今他们的柑橘种植越来越“现代化”。牛了!最小柑橘只有豆子大  在青神县高台镇岷东大道旁,采风团步入了占地600平方米的青神柑橘发展馆。  “这是川内首个柑橘发展馆,全馆分为柑橘的历史背景、生长条件、绿色防控、蝶变过程等6个不同单元。”青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刘欣介绍说,整个发展馆除了展示青神柑橘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用于科普教育。  馆内有一处尤其引人瞩目,那是一整面墙的柑橘标本,展示的柑橘品种多达130多种,其中近60种来自青神当地。“你看这个特别小的柑橘叫做金豆,是现存最小的柑橘。”刘欣讲道。记者现场目测,金豆的直径大约1厘米左右,主要做药用和泡酒。而现场也有个头巨大的琯州蜜柚,据悉最重可达2公斤。  馆内还展示了生草栽培、避草栽培、以螨治螨、黄板诱杀、杀虫灯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目前,我们园区内绿色防控技术防效可保持在80%以上,而且控制时间长,安全环保,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刘欣介绍说。  大数据为现代农业发展赋能,在产业馆内也展示了青神当地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记者现场看到,通过智慧平台支撑,果农们通过手机APP实时了解空气湿度、温度、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等;消费者们则可以通过二维码溯源,了解到果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农户、产地信息等内容,实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记者9月14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持续深化油菜种业芯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天府菜油”行动三年计划高质量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将在今年举办四川省第一届“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评选活动。这是继“稻香杯”之后,我省又一大优质粮油作物品种省级评选活动。  按照要求,参评“天府菜油杯”优质油菜品种由从事油菜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的科研单位、企业和个人选送。若一个品种或组合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育、引进单位或个人,可协商联合申报。  参评品种必须是登记的“双低”油菜品种,且适宜在四川种植。2020年省种子站行业统计在四川种植面积不低于5万亩,2021年新登记的品种除外原则上参评品种为2015年后审定(登记)的品种。  每个品种需提供油菜种子2公斤(0.5斤/袋)。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由省农业农村厅公开征集参评品种安排集中种植,并统一加工油脂样品。  “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油菜领域的科技攻关成绩丰厚,育成在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械化各方面性能优良的新品种37个,搭建了全国首个“天府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台”。今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亩大关,已成为全国油菜籽生产第一大省,平均亩产达159.9公斤/亩,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6%。  按照《四川省“天府菜油 ”行动三年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四川将新增3-5个突破性油菜新品种,核心基地良种覆盖率 100%。建立从油菜籽、加工到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领优质菜籽油生产和油脂健康消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