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周超文 张静 文良旭)“今年,我们村集体公司在适宜套种的300亩晚熟柑橘地里套种一季冬豆,虽然现在距离收获还有2个月时间,但这些天就被泸州的2家豆腐乳厂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全部预购了,每亩按200公斤计算就有2000元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一地双收’。”看着套种在柑橘地头长势喜人的冬豆,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马桥村党支部书记李道容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们引进的是塔罗科血橙这个晚熟柑橘品种,虽然引种的柑橘已经种植3年了,且已开始陆续挂果,但要长成林进入盛果期至少还有2-3年时间,而每年的土地租金加除草、施肥、打药等管护成本都在600元左右。”李道容介绍说,为了解决柑橘成林进入盛果期前的投入压力,今年,马桥村集体资产公司就采取在柑橘园套种经济效益高且短平快的冬豆来“以短养长”促增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利用柑橘园套种了一季病虫害少易于管理的冬豆,既增加土地收入,还增加了柑橘土地的肥力。  “在柑橘园套种冬豆除了增加收入,还减少水分的流失、减少其他杂草的生长,实现了一地两收,一举多得。”李道容说,接下来,马桥村集体资产公司在今年晚熟柑橘园套种冬豆获得丰收的基础上,明年就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围绕生态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套种模式,利用集体公司的晚熟柑橘园套种早春海椒和冬豆等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致富增收新路子,让村集体的“家底”厚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9-03
观摩新品种坐标定位: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观摩“比赛”:从286个水稻品种中,选出43个“优等生”现场收音:四川无论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上,还是在品种推广应用上,都走在全国前列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金秋时节,漫步稻田,目光所到之处皆是一株株“蓄势待收”的金色水稻。为了夺得“丰收”的嘉奖,各个“水稻选手”铆足劲头,秀出高产、抗病、优质、抗倒伏等“花式技能”。  9月1日,由全国农技中心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位于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来自全国农技中心、四川省内外的种子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种粮合作社等单位代表参加了观摩。川康优2115长势喜人。  园区内,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水稻选手”正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迎接着“评委”们的审阅和点评。农田内插着的一块块标牌,代表了每个水稻品种的“身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此次展示活动品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杂交籼稻,也有常规稻,还展示了彩色稻、糯稻、直播稻、节水抗旱稻等专用类型品种。  全国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展示示范的品种类型多、丰产性及抗性好,在核心展示示范和集中展示评价参展品种中,二级以上高档优质稻品种占比近70%,代表了长江上游地区水稻品种选育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经过全国农技中心、四川省种子站组织有关专家,对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承担的长江上游稻区水稻品种核心展示示范、集中展示示范共286个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川康优2115、华浙优210、晶两优5438等43个表现突出的水稻“优等生”品种名单随之发布。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水稻育种专家黄富在稻田中拔起一束水稻介绍,“这就是评选出来的‘优等生’——川康优2115。川康优2115为团队利用‘雅恢2115’广泛测配,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创制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川康606A’配组育成,兼具了抗倒性、丰产性更强等特性,米质达部标优质二级,米更好看,饭也好吃。”  近年来,四川省审定水稻优质品种占比超过85%,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优质稻品种展示评价。“四川无论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上,还是在品种推广应用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负责人对四川水稻品种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今年我省邛崃、大竹、泸县和游仙4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部省县三级共建的国家展示评价基地建设。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3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在一片片自带美颜效果的稻田里,收割机忙碌地转个不停。不一会儿工夫,完成脱粒的金灿灿稻子便从机器里卸出。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 2800 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七,是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我省还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十三五”以来,我省审定水稻品种256个,通过国家审定水稻品种 153 个,品种选育数量和质量居长江上游前列。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本报记者多路出击,走现场,看新品,感受丰收的喜悦。第1路探寻超级稻  坐标定位: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测产结果:测试田平均亩产817.2公斤,超过西南稻区超级稻平均亩产标准现场收音:从种粮食起,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谷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洪瑜 文/图  9月第一天,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的水稻种植户们终于迎来了今年种植的107.8亩新品种——“品香优秱珍”的测产验收。“三块测试田亩产分别为 805.7 公斤、877.7 公斤、768.3公斤,平均亩产817.2公斤!”随着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宣布测产结果,这个数字已超过了西南稻区超级稻平均亩产 780 公斤的标准 5%以上。这意味着,通过接下来的审定程序后,四川超级稻品种大家庭即将再添一员。丰收的喜悦。  看品种从“不看好”到“很惊喜”  什么样的水稻品种能够用“超级”冠名?这其中有一套严苛的认定标准。  在西南稻区,生育期在158天之内的,百亩连片,平均亩产780公斤以上的品种。或者生育期超过158天的,百亩连片,平均亩产850公斤以上的品种,才能被认定为超级稻。  今年65岁的张仁礼已经种了大半辈子水稻,为了这次具有纪念意义的收获,他和几名农户一早就在田间忙前忙后,一边整理田边稻穗和清理杂草,一边指挥收割队,一边又惦记着称重计量。今年在自家田里面种出了超级稻,这让他既惊讶又欣喜。惊讶的是前所未有的亩产,欣喜的是自己当初的选择。  “播种时,大家都说种子看起来就不咋样,都不放心。”张仁礼告诉记者,直到不久前,水稻开始抽穗、结实、灌浆,村民们的看法有了大转弯,“‘从种粮食起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谷子’,这是我听到的原话。”  而这个产量让张仁礼种的17亩田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一亩地增产400多斤,按照市场价来算,一亩地就要多挣700多块钱。”不仅如此,因为“品香优秱珍”米质优秀,达到一级米的标准,已经有收购商向张仁礼提前下订单,收购价1.6元一斤,远高出市场价。丰收的喜悦。  看选育数十年育种经验的优秀结晶  “品香优秱珍”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种团队选育。此前这个团队已选育 出“ 旌优华珍 ”和“ 德优4727”等两个优质超级稻品种,有着丰富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育种经验。  对于如何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团队带头人、育种专家郑家奎有自己的看法:“高产的核心是良种,但还要和生产紧密结合。不刻意追求产量,而要适配于生产上实用的技术,让普通农民依靠一定的种植技术获得比较好的产量。”那么什么样的品种才是优秀品种,郑家奎总结出“协调”两个字,“品种就像人一样,人的身体身材协调才健康。水稻在千粒重、结实率、饱满度、株叶形态等方面都能做到协调,那么可能就是一个品质好的品种。”  郑家奎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好品种就像一名“体操全能冠军”,只有一项好不是好品种,要抗性、产量、米质等多项都好,才是好品种。“品香优秱珍”就是郑家奎带领团队成员数十年育种经验的结晶之一。“从2011年开始,经过10年育种,这个品种具备了高产、米质优、抗倒、抗病、抗高温、适应性广等优势。”团队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涛表示,由于具有适应性广的优势,该品种即将通过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品种审定。  作为“品香优秱珍”推广企业,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章存均透露,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已经为明年准备了10多万斤种子,将初步覆盖长江上游水稻种植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3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徐婷)8月31日,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专家田间鉴评活动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来自国内的多位业界专家组成鉴评组,对参与展示示范的286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现场鉴评,鉴评专家组严格依据评价实施方案对参展品种进行优中选优,并在9月1日举行的2021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上公布获得推介的品种。鉴评活动现场9月1日,2021年国家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本次观摩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邛崃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种子站承办,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天府现代种业园协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许靖波等全国种业、水稻产业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种植大户参会。会上,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总工会主席肖瑶致欢迎词,四川省种子站站长沈丽作核心展示示范工作情况介绍,会上发布田间鉴评意见及专家点评,举行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授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作重要讲话。会后,来自全国种业及水稻业的政企代表、专家学者、种植大户来到天府现代种业园的长江上游水稻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区及集中展示评价现场观摩。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9-02
(张啸 记者 郑志浩)分割增殖苗、转接培养基、记录观察生长数据……8月24日,内江市东兴区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冬组培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天冬快繁的准备工作。天冬是内江市唯一道地药材。近年来,东兴区大力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品牌。8月23日,在东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东兴区明确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基本建成以天冬为核心的中医药大健康主导产业支撑体系。根据规划,从2020年到2030年,东兴区将种植天冬15万亩。  推动天冬产业发展,育苗是关键先导环节。内江市农科院中药研究所所长吕向阳介绍,采用粮—药生态种植模式,一亩地种植天冬1500株至1800株,1000亩地就需要150万株至180万株种苗。目前,内江道地天冬种苗较少,传统的分株繁殖速度慢,造成天冬种苗缺口较大。  为此,东兴区和内江市农科院合作,建设天冬种苗基地,利用组培技术实现天冬种苗的快速繁殖。今年5月29日,第一批天冬组培苗开始生产,天冬种苗组培快繁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技术通过取天冬茎尖或茎节放入组培瓶中,反复增殖、壮苗、生根后,移栽到大棚里炼苗、驯化。吕向阳说,依托快繁技术,一个天冬外植体即可培育出若干株天冬种苗,能够很好地保持遗传性状,从而保证天冬品质,帮助缓解天冬种苗缺口,满足东兴区天冬产业未来发展形势需要。  预计到今年11月,东兴区第一批通过组培育苗技术繁殖出来的天冬种苗将移栽到种植基地。到明年下半年,通过组培育苗技术繁殖出来的天冬种苗将大规模移栽。  东兴区还将加快建设国家级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天冬种质资源圃,建设良种繁育及规范种植研究基地,完善中药材加工体系、物流交易平台等,推进中药材研发成果转化,力争到2030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中药材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建成“东兴—荣昌—大足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川渝合作试验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每到夏秋交替季节,是养牛最关键的时期。如何做好牛群管理,关乎一年的经济效益。夏秋交替养殖户需注意哪些问题?”近日,在仪陇县三蛟镇群山村养牛基地,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站长吴应强为广大养殖户支招。减小昼夜温差的影响  夏秋交替季节,首先要注意昼夜温差对牛的影响。例如,牛流行性感冒、牛支气管肺炎以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会逐渐高发。当昼夜温差达 10℃以上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昼夜温差。白天加强对牛舍的通风降温,晚上则适当关闭一些对流门窗,从而达到降 低 昼 夜 温 差 的 目的。对于散放的牛,到傍晚一定要赶到牛舍内,不然湿重的露水与较大的昼夜温差,会影响牛的健康。  草料储备应抓紧   牛是反刍动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草料资源。夏秋季节不仅牧草、杂草多,而且玉米、大豆以及花生等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收集草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农作物收获的时间较短,一般仅为7到10天,因此大家要抓住时机大量收集秸秆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例,一头牛至少需要准备3到5亩。  预防寄生虫病高发  这个季节为寄生虫病高发季节,牛一旦患上寄生虫病,将会严重影响生长与健康,因此,全面驱虫十分必要。多数养牛户仅采用伊维菌素草草驱虫,并不能将所有种类的寄生虫驱杀干净。首先,应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内服联合广谱驱虫;放牧牛或肝片吸虫高发区的牛还应采用硝氯酚肌肉注射或拌料驱虫;焦虫病高发区或有焦虫病症状的牛应采用贝尼尔或黄色素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  另外,这个季节也是牛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期,此时应加强防疫。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8月29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田间开放交流日暨四川省现代种业芯片玉米季成就展,在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区举行,与会代表认为,种业要打翻身仗,就要着力解决玉米品种的“卡脖子”难题。  由西昌市和省农科院联合打造的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区,是我国南方唯一的“国字号”制种基地,现存玉米种质资源多达6500份。现有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和省级玉米区试、省育种攻关、旱粮栽培、病虫害抗性鉴定等10余个科研团队入驻园区,承载着西南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突破性玉米新品种培育的最大希望。现场参观。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围绕玉米种业“芯片”建设的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玉米种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玉米国家区试、玉米新组合抗性鉴定试验、玉米绿色新品种鉴选等科研成果。  西昌学院副教授冷益丰表示:“我们长期在此进行玉米新品种的试验,我们的育种以前多是针对平坝的高产品种。现在,我们更倾向于培育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的山地玉米或饲草玉米,解决二半山区玉米产量低、籽粒不饱满等问题,满足饲养的需要。”  省农科院作物所陈岩博士现场介绍,由省科技厅资助、省农科院作物所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山地旱作农业(玉米、薯类)技术研发与示范转化”,在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区开展了不同生态区不同施氮水平下绿色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筛选的联网试验,目的是在我省不同生态区筛选适合当地生产的绿色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为下一步推广示范工作奠定基础。通过相关试验可在我省不同生态区筛选出一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药型绿色玉米品种。  “这次来到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园区,给我一个全新的感觉,在种质资源保护、抗性鉴定等方面都在去年基础上完全大变样。”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站推广研究员杨元明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资源和材料的创新,就谈不上‘芯片’、更谈不上突破性品种的创新,我们保护鼓励原始创新。”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玉米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科技处处长、首席科学家刘永红认为:“育成一个玉米品种的‘芯片’,‘父母’必须好,这就要在高海拔、低纬度地区进行系统的生物灾害(抗病抗虫性)、自然灾害(抗逆性)鉴定,‘两性’有效地统一在一起方是育成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的基础。”  省农科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杨武云指出:“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一旦一个种质资源消失了,再找是找不回来的。我们必须敬畏自然、敬畏种质资源,把种质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我省是玉米育种大省、制种大省和供种大省。据省农科院副院长张雄介绍,今年省农科院启动了现代种业‘芯片’成就展,5月在成都市郫都区友爱基地成功举办了“小麦季现场观摩会”,取得了良好效果。省农科院将支持加快推进西昌玉米现代种业及园区建设,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从源头抓起,打好种业翻身仗,助推四川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记者从蒲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近日,由成都市蒲江地方名特产品保护促进会制定的团体标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蒲江耙耙柑》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实施。  据了解,蒲江柑橘拥有两大知名区域公共品牌“蒲江丑柑”和“蒲江耙耙柑”,两个品牌分别于 2015 年和 2020 年被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填补蒲江耙耙柑生产技术标准的空白,完善“蒲江耙耙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使用条件,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应,“蒲江耙耙柑”证明商标持有人——成都市蒲江地方名特产品保护促进会牵头制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蒲江耙耙柑》团体标准。该标准对蒲江耙耙柑的生产地域范围、产品定义、果实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藏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重点对蒲江耙耙柑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进行了明确限定。  据介绍,该标准的发布将实现对蒲江耙耙柑生产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促进蒲江耙耙柑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提升。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2
(记者 史晓露)近日,在夹江县甘江镇甘江社区,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淹水直播水稻新品种“神9优28”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验收。测产数据显示,3块田平均亩产达644.4公斤。  “比过去撒播增产了10%。”当地种粮大户张怀孝今年第一次采用淹水直播新技术种了100余亩水稻,全程得到了专家技术指导。收割水稻  育秧和栽秧是传统水稻生产中较费工的环节,特别是在丘区。今年,我省从重庆市农科院引进了淹水直播技术和耐淹水稻新品种,在夹江、资中、射洪等15个区(市、县)示范推广。  “淹水直播就是直接将种子撒在与栽秧条件类似的有水层覆盖的大田中,免去育秧、插秧环节。”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堪称“懒人播种法”,具有省工高效、绿色节本等优势,通过“以水压草”,可减少除草剂和肥料用量。水层覆盖种子,还能“防鼠防雀”,不需要拌种药剂,最终实现“减肥减药”,减少面源污染。  经测算,该技术比湿润直播技术每亩节约成本130元,比传统育秧移栽技术每亩节约成本220元。张怀孝表示,自家的田算下来每亩节约成本150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我省有望继续扩大示范范围,为建成成渝现代高效特色粮油产业带做好技术和品种储备。  2021年,水稻淹水直播技术已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粮油生产技术,在川渝25个重点区(县)、50个辐射区(县)大规模示范。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王代强  “对准果果敲,莫把叶子打烂了。”8月31日,凉山州宁南县骑骡沟镇五四村一片核桃林下,村党支部书记毛拉曲和村民们一起采核桃。  这片4年多前种下的核桃林,今年首次丰收。“过去这个坡坡还是光秃秃的,只有石头和泥巴。”望着绿油油的核桃林,毛拉曲感叹近年与石漠化“作战”的不易。宁南县骑骡沟镇五四村,昔日荒坡如今核桃成片。(毛拉曲 摄)分区域综合治理石漠化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地处川西南横断山区,位于金沙江中游西侧、凉山州东南部的宁南县,曾有石漠化面积369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黑水河流域和金沙江流域。  “我们村原来就在这个荒坡上,到处是石头缝缝。”毛拉曲说,以前村民走在山腰的小道上,总担心山上放牧的牛羊蹬下滚石,砸伤自己。“山上掉下最大的滚石,有篮球大小,十分危险。”  从1998年开始,宁南县将石漠化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正式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的主要办法是,对部分石漠化地区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这一年开始,治理力度空前加大。”宁南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2008年到2015年,省州共下达资金63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30万元,地方配套842万元。  种树是治理石漠化的主要措施。宁南县结合实际,分区域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  核桃树根系发达,能深入石缝中,不但能抵御干旱,还能起到较好的固土保水作用。加上二半山地区海拔、气温、日照、热量、雨量等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满山遍布的岩石通过反射和漫射阳光,对核桃生长又具有特殊的光合作用,形成品质优良的核桃产品。因此,在二半山地区,发展核桃种植成为首选。  下一步,当地还将把这些核桃树区域围起来,禁止牲畜进入、破坏生态,实施封山育林。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拓展群众致富渠道。宁南县骑骡沟镇五四村,昔日荒坡如今核桃成片。(毛拉取 摄)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扶贫工程  在高海拔地区,宁南县把草地畜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连为一体,以实施科技扶贫种草养殖项目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以场带户、利益共享”运作机制,探索出一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宁南县2014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集中在骑骡沟镇开展。目前,项目全面完工,治理岩溶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12.5平方公里。完成新增人工造林539.20公顷,封山育林844公顷,人工种草29.27公顷,建设200立方米蓄水池1口、20立方米蓄水池13口、集水池1口。  宁南县还按照宜桑则桑原则,在全县海拔1300米以下区域,打破土地行政界限,发展集中连片套种桑园,打造数个万亩桑园现代蚕业基地,实现经济林与水土保持的有机结合。“核桃树长大了,既可卖核桃,还可以在林下养鸡。”五四村村民哈马舍雨4年前种下0.3公顷核桃树,还种了一些青花椒。  “宁南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扶贫工程。”省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处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治理,曾经的荒漠化区域已凸显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和固土保土能力得到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人畜饮水困难得到缓解;预计核桃到挂果期时,每年将新增产值43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推进植被恢复与发展核桃、桑树等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发展林下养殖业,长短结合助农增收。”宁南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9-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文/图  8月20日,经历了前晚一场大雨,绵竹市刘家坝(地名)成片的水稻更显绿意盎然。一眼望去,其中一片与周边稻穗已压弯了头的水稻截然不同——稻穗挺立,叶片挺拔,远远看去似乎是稻田里种了一片麦田,这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粳稻品种“德粳4号”。当天,由水稻高粱研究所组织的新品种观摩会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全省170多名种植户前来参观。  今年以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联合四川荃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川大范围推广“德粳4号”“沈农9903”等粳稻品种,满足了种植户对提高土地产值和保证障碍性稻田农产品安全的需求。同时,改善了以种植杂交籼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产区品种结构。粳稻新品生育期短 “一年三熟”无缝衔接成熟早 适宜稻菜轮作  在全国水稻产区版图中,粳稻主产于东北、黄河流域等北方地区。相比于杂交籼稻,从外观上看,粳稻形象挺拔,看起来更有“精气神”。但能够吸引种植户,粳稻靠的还是内在竞争力。  “‘德粳4号’和‘沈农9903’的生育期只有130天左右,相比于四川普遍种植的籼稻,短了近半个月。在成都平原,不少水稻种植户下一季轮作蔬菜、中药材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与水稻轮作,这些经济作物需要较长的茬口期。”水稻高粱研究所科技产业中心主任唐彬介绍说,去年有大户种完粳稻后立即种了一季萝卜,萝卜收了再种小麦,一年三熟时间上完全无缝衔接,增效明显。绵竹市复兴镇吉兆村种粮大户赵后富看准的就是粳稻的这一点优势,今年他流转的200多亩田全部种植了“德粳4号”,“以前种杂交籼稻,每年10月份才收,但是我种土豆需要9月中旬就下种,时间上来不及,就是需要这种生育期短的粳稻品种。”  那么,生育期短,产量能否保障?水稻高粱所水稻中心副主任杨莉表示,与籼稻相比,这两个粳稻品种产量同样不俗,“在正确的种植技术下,平均亩产仍能够达到550公斤至600公斤。”低积累 产出健康好米  除了生育期短,镉低积累、适合土壤镉低中度污染障碍区种植也是“德粳 4 号”“沈农9903”的另一个主要优势。  2016年到2017年,“德粳4号”在镉含量每公斤0.6毫克至0.9毫克的土壤中种植,精米镉含量两年平均每公斤0.183毫克。“沈农9903”在镉含量每公斤0.6毫克-0.9毫克的土壤中种植,精米镉含量两年平均每公斤0.185毫克。两个品种均在2019年通过四川品种审定。  记者从绵竹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经推广了2000多亩粳稻,接下来还将按照政策给予每亩经济补助,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粳稻在全市继续扩大规模。  “目前示范的两个粳稻品种,主要是基于目前四川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消费群体提高米质的需要,更是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成都平原地区土壤结构调整的需要,选育出来的适应性安全性丰产性好的品种。希望广大种植户增强信心,选好品种,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加快推广面积。”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都 洪瑜 文/图  处暑过,暑气渐消,秋雨水拍打在脸上,却难以浇灭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种户张仁礼的喜悦。因为张仁礼预计今年他种植的水稻每亩可增产400斤左右,22亩地增产幅度将达到8000至1万斤。张仁礼种植的水稻品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品香优秱珍。  8月28日上午,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市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的10多位专家及工作人员齐聚联丰村,实地查看“品香优秱珍百亩试验片”,为省部级超级稻认定测产做准备。与此同时,四川丰大种业还通过网络连线,串联起德阳中江和成都彭州两地,举行品香优秱珍“迭代”战略新品云端发布会。  可能刷新我省浅丘区水稻单产纪录  在专家带领下,走在联丰村的品香优秱珍稻田里,眼前这 100 余亩水稻已呈现出水稻成熟期特有的金黄色。“目前,这片水稻几乎到成熟期。”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副所长张涛说。  张涛在田里随机抽了几株稻穗介绍道:“从理论测产的结果看,结实率80%以上,稻粒非常饱满,千粒重可达到30克以上,穗粒数200粒以上。结实率高、千粒重高,意味着产量高。从现场的表现及理论测产结果看,预计实产平均亩产850公斤以上,并有望达到每亩900公斤,个别上等田块可能会突破1000公斤。这极有可能刷新我省浅丘区水稻单产纪录。”  除了产量高,这个品种的米质也特别好。“达到部颁优质一级米,可以说在抗倒伏、抗病、粒形、穗粒结构、产量和米质及株叶形态等方面是协调性非常好的一个品种。”张涛说。  今年是中江县第一年进行“品香优秱珍”超级稻的百亩试验片工作,要想有好收成,不仅需要好品种,还需要好的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  中江县农技站站长兰汉军表示,作为试验项目主管部门,他们加大了对农户的培训力度,通过采取统一育苗、移栽、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尽最大努力保障水稻的高质量生产。“此前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对试验稻田提前进行了理论测产,预计亩产 800 公斤以上,目前中江县水稻的平均亩产是500多公斤,增产效果显著。”兰汉军说。  迎接“大考”,新品种有望认定为超级稻  距离品香优秱珍完全成熟还有1周左右的时间,育种专家、工作人员和企业此行还有一个目的:为品香优秱珍将迎来的“测产大考”做好准备。据张涛透露,品香优秱珍下一步将迎接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专家们的现场“考试“——超级稻认定。  “认定是很严苛的。”据张涛介绍,超级稻认定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并有相应的认定管理办法、现场测产要求等。  “验收田块也将由专家组选定。”张涛告诉记者,在西南稻区,对于超级稻的认定还要求生育期在158天之内,且规模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到780公斤以上;如果生育期超过158天,平均亩产要求达到850公斤以上。此外,还要抗主要病虫害,品质指标达到优质标准。  据张涛介绍,这不是他所在的育种团队第一次“迎考“,此前我省获得“超级稻”荣誉的旌优华珍、德优4727等水稻品种均为团队选育。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3年后至2030年品香优秱珍在全国每年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单品推广规模进入同期全国前三。”作为品香优秱珍的推广企业,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存均表示,“品香优秱珍在四川审定过后(西南区引种),也即将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区通过国家审定;我们希望通过多方的共同协作推广,让这个品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品种芯片’的领跑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9-01
    (余翔)近日,受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委托,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对泸县承担的农业农村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进行了中稻测产验收。专家组对1.5万亩核心区、15万亩示范区现场考察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了现场收割。此次验收的水稻品种包括“宜香优2115”“甬优4949”“德优4727”等优质稻,现场验收平均亩产677.85公斤。通过现场考察和实际收割,专家组认为项目区实施组织措施到位,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措施落实好,通过配套技术应用减轻了阴雨寡照天气影响,项目区产量平衡、稻谷品质优、综合效益好,带动了全县60万亩水稻配套技术的推广和产量提升。评估全县平均亩产达到652公斤,预测全县今年中稻总产量近40万吨。今年以来,泸县按照“攻单产、调结构、提品质、抓特色、促增收”的总体思路,主攻水稻,突出旱粮,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把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到户、到田块;持续做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调动生产积极性,按照“应播尽播、应种尽种”的思路,实现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稳中有进;积极发展订单产业,签订优质稻、酿酒高粱收储订单生产,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体现优质优价,保护并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协调各方力量,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打造集中成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把粮食安全工作纳入对各镇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对撂荒地治理成效直接纳入粮食安全考核内容。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31
8月29日,东坡区太和镇金光村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罗建敏,采用稻田养鱼方式一举两得,预计9月中旬开镰收割、捕鱼。放鱼苗(侯建明 摄)稻田养鱼方式是在稻田四周开挖宽一米五,深一米二沟,为鱼提供一个露天养殖场所,鱼儿在稻田里吃水生植物等,降低饲养成本,增加了鱼儿的运动量,保持肉质紧实、柔韧。稻鱼共生(侯建明 摄)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稻田养鱼既提高了养殖效益,又能减少水稻的病虫害。鱼儿的粪便又是很好的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稻田养鱼稻子长势喜人(侯建明 摄)稻田养鱼少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态、健康”的优质大米生产模式,值得推广。(眉山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祠平 文/图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名山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项目合作,建立了1500亩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基地大力推广天敌友好型数字化粘虫板、天敌友好型窄波LED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控及茶毛虫茶尺蠖双性诱剂、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抓污染物源头控制,进行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数据采集。目前,当地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效果显著。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唐静 特约通讯员 周汉兵眼下正值再生稻播种生产的关键时期,南充市高坪区农业农村局安排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再生稻种植技术指导。  “留桩高度在40厘米左右,注意保持田里的湿润度,要浅水,施肥一定要均匀,大田中间要扒开路子,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吸收到营养,这样更利于再生芽萌发和生长。”8月24日,在高坪区走马镇权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00余亩稻田里,高坪区农业农村局农牧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姜田英在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再生稻增施追肥,为村民送上再生稻的种植技术,并现场答疑解惑,为农户解决种植技术上遇到的问题。  “我们合作社在高坪区农业农村局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今年的再生稻种植已启动,施肥工作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再生稻收入每亩可增产200公斤。”高坪区权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古军章高兴地说。  所谓再生稻,就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  “再生稻管理简单,省工、省种、省水、省肥且经济效益更高,每亩可增收400元以上,而且可以节约人工20%以上。”古军章说。  姜田英介绍说,为合理利用土地,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高坪区积极鼓励和引导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全区今年计划蓄留再生稻1.5万亩。区农业农村局派出三个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区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万亩再生稻增施追肥工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秋冬季是许多中药材特别是根类、果实和种子类中药材的收获季节,也是许多中药材的种植季节。怎样根据中药材种类和药用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采收期,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8月20日,在仪陇县义路镇佛国庵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站站长邓声彬为广大种植户支招。中药材采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药材采收期采收中药材,一定要根据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规律,按照药典的要求,确定某种中药材合适的采收年限和采收时间。  根类:桔梗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采挖为宜。采收时要除去泥土和无用部分,如残茎、叶、须根等,有的需要趁鲜除皮,如北沙参、桔梗、半夏、天南星等,有的需要趁鲜加工,如山药、红参等。花类:菊花在花瓣平直、80%的花心散开、花色洁白时采收,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红花在开花第一天至第二天的上午10时左右采收,取花内的雌蕊柱头及花柱的红色部分供药用,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全草类和叶类:半枝莲可在栽种当年的9至10月收割1次,以后每年的5、7、9月都可收割1次;薄荷一般每年收割1至2次。此外,秋季收获的皮类中药材在我省主要是牡丹皮,药用牡丹移栽3至4年,于10月上旬将根挖起。各种中药材适宜的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许多中药材春、秋两季都可播种或移栽,除有特殊要求不能秋种的(板蓝根秋种第二年春季开花,影响药材质量)外,一般都以秋种为好。  桔梗以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为宜,种子成熟后,越早播种越好;白芷于8月下旬至9月初种子采收后播种;黄芪于9月中下旬播种;白芍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分株栽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但以早栽为好;党参在土壤封冻前播种,育苗的于10月上中旬移栽;丹参于10月移栽;天麻于10月下旬至11月栽种;百合9至10月播种,用鳞片育苗,小鳞茎栽种;白术于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栽种为宜;射干于10月上旬播种,根状茎秋季收获时分开栽种;薄荷于10月上旬至下旬栽种;金银花于9月初至10月中旬新芽萌发前扦插繁殖;山茱萸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秋冬季种植中药材有哪些注意事项?  秋季种植中药材时,应充分考虑每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如一般根类中药材怕积水,半夏需遮阳,白芍忌连作,党参忌高温等,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中药材进行种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1
(刘玉明 记者 李传君)为开发四川本土黑猪的优质基因,打造川系种猪品牌,今年6月,四川省三台县在枣林村举行了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项目暨1200头共享公猪站开工仪式。该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标志着三台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三台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种业龙头,全县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土黑猪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8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枣林村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资料图片  强强联手 打造优质川猪“芯片”  “虽然外头太阳晒得很,但猪舍里一整天都在控温控湿,黑猪住在里头安逸得很哦!”在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小区,大屏幕正实时“直播”着猪儿们的幸福生活:住着整洁的“星级”房间、吹着降温的“空调”、喝着卫生的“直饮水”。看着屏幕,公司负责人邹中友风趣地说。  围绕解决种业卡脖子的问题,三台县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生猪种业产业园,园区实施国家生猪良种工程建设项目,生猪良种繁育向高端迈进。位于产业园里的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本土黑猪产业发展是一大亮点。  据介绍,该公司采用智能液态精准饲喂系统、AI环控检测评估系统,确保了猪群舒适、健康、安全的饲喂环境,完成每一栏的精确饲喂;AI猪只盘估重系统完成猪只采食情况,生长环境的实施反馈,辅助修正饲喂参数,迅速判断猪只异常。  “这几年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川黑I号’、‘川黑Ⅱ号’配套系推广项目,实现了国外优质瘦肉型配套系和风味黑猪配套系的共同发展。”邹中友说,目前公司以“1+7+N”模式引进川农大育种团队、聚集川内7家育种龙头,创新联合育种机制,聚焦生猪新品种(品系)培育、种猪性能测定、生猪种源疫病防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打造优质川猪“芯片”,并取得丰硕成果。  规范养殖 生猪产能提质增效  养殖小区里,绿树成荫,池水泛波;坡地上,万余株优质柑橘长势茂盛,生机盎然;麦冬地里,绿油油一片……行走在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看到的俨然是一个循环农业的生态园。  据邹中友介绍,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生态立体农业,通过粪污循环利用模式,将养殖产生的猪粪、污水经过沼气发酵利用、固体粪渣利用以及沼液综合利用等多道工序,形成“猪—沼—肥—林、菜—沼气发电”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养殖小区变成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既给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美化了环境,又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增收。  “到我们这里来,所有车辆需消毒才能进入;工人也要经过严格消毒,才能进入圈舍工作。”经过层层防疫,记者才得以进入养殖小区范围。为彻底阻断非洲猪瘟疫病传播,该公司所有养殖小区的防护级别堪比军事基地。  在养殖小区,每头猪从生下来需要过出生关、断奶关、育肥关等,每道关的检疫都至关重要。“做好外部防护的同时,每半个月检测一次抗体,保证小猪整个生长过程不发生疫病。”邹中友说,正是凭着严格的管理,规范化的养殖,生猪产能不断提质增效。  “通过不断完善设施和流程,现在养殖小区的防疫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苍蝇蚊子都进不来。”邹中友表示,虽然养殖成本增加了,但猪肉的品质提上去了,本土黑猪的品牌也打出来了,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产融合 全产业链促高质量发展  每天一大早,位于三台县恒昌路的“忆乡”冷鲜肉店里,顾客盈门。“忆乡”牌冷鲜风味黑猪肉是明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以农超对接、门店直销、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已深入三台、绵阳等地周边猪肉市场,受到市场青睐。  “本土黑猪具有皮薄、肉嫩、味香等特点,很受食客的喜欢,市场前景广阔。”“忆乡”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邹莹蓓介绍,公司以生产鲜肉和腌腊制品为主,年销售量达1200吨左右。  和普通猪肉相比,本土黑猪肉要贵一些,但前来购买的市民依然很多,不到两个小时,该门店的猪肉和排骨销售一空。“生意最好的时候,分切好的猪肉品种,几十分钟就卖完了,许多客户都提前一天来订货。”邹莹蓓说,逢年过节的时候,黑猪肉制品供不应求,许多客户提前下单,通常是整块购买。一些市民还将腌腊制品打包寄送给外省的亲朋好友。  近年来,三台县在加大生猪养殖特别是本土黑猪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延伸生猪产业链条,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推动全县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升级。同时,修建猪文化主题公园,将周边镇乡的油橄榄、樱花、巫家沟大蒜、麦冬、特色果蔬等种植基地打造成循环农业示范园,形成“游生态福地、橄榄之乡,品生态美食、特色水果,春赏桃花樱花,夏赏荷花,秋观橄榄,冬备年货(猪肉、鸡肉)”的旅游盛景。  “现代种业发展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三台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霞介绍,下一步,三台县将继续集中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通过现代生猪种业园区及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起“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监管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为提升川内乃至全国生猪种业作出积极贡献。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1-08-30
(降初泽郎  记者  杨琦)8月28日,记者从丹巴县获悉,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以更优质、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采取“基地+人才+农户”联动模式,将理论知识化为田间地头的实践,培养特色蔬菜育苗、种植、节水滴灌技术应用等多方面技术人才。目前,已培育出本土“田秀才”237名。据了解,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牵头流转10亩土地,在丹巴县扎科村创建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搭建产业技术人才培训、实践锻炼平台。在示范种植基地,青翠欲滴的辣椒缀满了枝头,红彤彤、粉嘟嘟的番茄,掩映在绿叶中。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番茄和辣椒。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农艺师车秀琼说:“我们每个农技师在田间随时可以给老百姓讲解种植技术,起到了技术指导的作用,老百姓只要肯干,一个棚一年至少有1万多的收入。”近年来,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将课堂搬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作为“练兵场”,采取“1+N”传帮带模式,以包地块、包技术、包成效,划分责任田的方式,安排8名高级农艺师全程技术指导88名农牧农村系统干部职工,承包种植了4个大棚,约3亩地,每周定期到基地指导矮化密植、果蔬园生草、水肥一体化等系列高效栽培技术,从铺膜、育苗、移栽、除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采摘等各环节,实行“面对面、手把手”田间教学。目前,通过示范带动群众种植美人脆苹果、樱桃番茄、夏之宝石番茄和辣秀106辣椒等8类水果、蔬菜新品种,带动引领当地5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了群众致富增收活力。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1-08-3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  8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李仕贵在广汉市西高镇的稻田边,随手抓起一株稻穗,捏捏数数,就作出基本判断:“结实率超过90%,颗粒饱满,应该能收700公斤/亩。”  他手里的这株稻穗有着不一样的“身世”,它的母本为川康606A,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它的父本则是恢复系蜀恢 308,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两个名门结合,新品种川康优6308就诞生了。后来,品种的拥有者又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贵妃香”。选育十余载,优品终诞生  “近年来,育种方向已从过去的以产量为主,转变为品质和产量并重。”当天,在广汉举行的水稻新品种川康优6308现场观摩会上,面对来自全省主要粮食主产区的近百名种植大户和种子经销商,李仕贵这样说。川康优6308这个品种,正是这个育种方向的最好体现。  “恢复系蜀恢308的选育是从 2009 年开始的,直到2017年才完成技术鉴定。”川康优6308的选育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王玉平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利用这个优质的恢复系与省农科院的优质不育系川康606A搭配,就有了川康优6308。”  川康优6308在2016年开始初测和抗性鉴定,2018年-2020年在四川和长江上游经过三年区试,今年将通过四川和国家审定。“从区试情况看,在四川省区试对照宜香优2115,两年区试17点、生产试验5点,增产点率均为100%。”王玉平介绍说,除了产量高,品质也好,四川省区试、长江上游区试,均为二级优质稻。  该品种也得到了现场的种植户和经销商的高度认可。经过近两三年的试种,他们纷纷对川康优6308的分蘖能力、米质等竖起大拇指。  广安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文茂柏去年就试种了2亩,发现这个品种从产量到品质都表现不错,今年一口气试种了1000多亩。“这个品种跟其它品种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没得好多空壳壳。去年试种的两亩水稻,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品种打得粗,还适应机械化  “广适、耐粗放种植、提高生产效率,是对好种的必然要求。”王玉平这样定义一个好品种。  川康优6308的抗病性、耐低温和高温能力、耐肥性等均表现优异。文茂柏说:“去年水稻抽穗扬花期间遭遇高温,结实基本上没受到影响,每亩还增产10%左右,增收100元/亩左右。今年前期遭遇低温,基本上也没有坐蔸现象发生。”来自荣县的种植户李财去年种了5亩,他对川康优6308的耐肥性和抗倒伏能力也给予了肯定。  王玉平教授介绍,在这几年的区试中,川康优6308表现优异,“它分蘖力强,适合多种栽插方式;株高略矮,抗倒力强,适合机收;抗病性、耐高温和低温均较强,适应性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朱从桦博士这两年一直在对川康优6308的栽培技术进行摸索,分别采用人工宽窄行移栽、机械化插秧、无人机精量条直播。“川康优6308早生快发能力强,株型紧凑,冠层叶片挺立,抽穗后基部通风透光性能好,茎秆粗壮,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在我们这三种栽培方式下,这个品种表现都很不错,特别是在机插秧方式上,利用优质基质培育壮秧,搭配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2020年西高镇生产示范田实收亩产达 705.3公斤。”朱从桦告诉记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8-30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