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潘建勇 记者 张蒙)6月14日,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专用播种机正在玉米地里播种大豆。园区业主王紫彬说,这种复合种植模式亩均可增收大豆120公斤以上,增加效益700元以上。  农业复合种植模式,对眉山农民来说并不陌生。为了解决长期限制仁寿县农业发展的“地荒、人少、农弱、利薄”等难题,早在2007年,眉山就引进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的试验团队,在仁寿县建立试验田,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科研助力,仁寿加快探索增产增收不增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仁寿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从甘薯到大豆探索催生高效种植模式  刚开始探索复合种植时,仁寿县大多数地方都是把小麦、玉米、甘薯三种作物套种。但一段时间后,村民发现,这样的套种模式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小麦、玉米产量受到影响。  “后来我们在专家指导下改种大豆,收入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主任黄辉说,豆科作物能“养地”,代替“耗地”作物甘薯后,逐步形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与单作玉米相比,扣除增加的生产成本,粒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亩均可增效360元,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亩均可增效1300元,青贮饲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亩均可增效1100元。  “玉米大豆‘合伙’种,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对传统玉米甘薯套作,该模式能减少10%的土壤流失量;相对传统单作,该模式又可增加20%左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此外,专家团队还指导农民利用生物多样性、分带轮作和小株距密植来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将农药施药量降低25%以上,用药次数减少,有效控制面源污染。从农技到农机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  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智力支撑,2018年,仁寿县政府、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和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园区组建川农大博士工作站,搭建起“粮油专家大院”平台,打造产学研融合、项目联合开发、技术交流创新、技术人才引进平台。  杨文钰教授及其团队在仁寿县的试验也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除了创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外,他们还在农机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攻克小株距分带同步精准播种、分带变量喷雾、高通量低破碎脱粒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机具,实现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  今年4月,仁寿县现代农业粮食园区新引进了一批可进行复合种植的农机具,可以更快实现套种机械化作业。“最新的播种机一天可以播种40亩以上,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黄辉说。  截至目前,共有高级专家教授等人员30余名,博士10余名,研究生20余名在仁寿开展农业试验,合计筛选评价出优质粮油品种42个,在仁寿推广转化作物种植技术7项,研发设计适宜带状复合种植的种管收作业机具5款,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近10000亩。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夏季气候炎热,猪场温度较高,做好防暑工作能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6月13日,在仪陇县二道镇草坪村生猪养殖基地,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伍绍斌一边察看生猪生长情况一边向村民讲解夏季猪场防暑管理措施。他介绍说,在高温季节应根据猪的不同类别和猪的不同生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养管理。  公猪,每天喂食两次,中午加喂青饲料或稀料,配种和运动均在早晚进行,配种后不要立刻下水或喷洒凉水。每天下午1时到3时,给猪体、地面喷水一次,光照减到8小时~10小时。如果配种次数少则应减少精料喂量,防止过肥、性欲差。  母猪,要避开高温季节配种繁殖。怀孕前期(0~84天)的母猪应以青粗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降低饲养密度,每圈养2~3头。怀孕后期及哺乳期一猪一圈,应以精料为主适当搭配青料,每天喂3次,中间加喂稀料,喷水一次。料中加 1%~1.5%小苏打、0.3%食盐。  夏天产房应通风良好、并有遮阳设施。母猪临产前2~3天减少精料,多喂青料,精料中麸皮比例要提高,以清肠防便秘为目的,产完仔猪后喂麸皮温盐水一次。  高温季节,生猪常出现倒槽不吃食,影响生长。一般在高温季节未到之前将肥猪出售,如果不出售,应降低饲养密度,每圈少养几头,每头猪占圈面积1~1.2平方米。喷水降温,早晚喂料,中午加喂青料或稀料,料中加小苏打1.5%、盐0.3%。  生猪喜卧阴湿地面,应注意天气变化以防着凉拉白痢或拉稀,保持圈面干燥,供清洁饮水,常消毒。预防可用每公斤料加120毫克土霉素喂几天停几天,治疗时每公斤料加土霉素200毫克。  与此同时,在夏季饲养中,对20~25公斤重的断奶小猪,正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生长发育,但由于消化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利用大量的粗饲料。如果给以大量的粗饲料,就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影响小猪的生长发育。一旦生长发育受影响,以后即使再喂好饲料,也不容易长好,有可能不长或变成所谓的“僵猪”。因此,此时应当少喂粗饲料多喂精饲料。每天每头猪喂青绿多汁饲料0.5公斤,饲料中蛋白质要占18%以上,并在仔猪断奶后立即给其注射猪瘟疫苗。  对25~50公斤重的架子猪已经发育好了,消化能力很强,能够充分利用大量的粗饲料,如果这个阶段仍喂很好的精饲料,往往不容易长起架子来,也就养不成大猪。因此,架子猪可以大量喂粗饲料。  对50公斤以上的肥育猪架子已长成,体内大量沉积脂肪,这时应少喂粗饲料,而多用富含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等)和蛋白质(如豆饼等)的精料。还可在其饲料中搭配苦参,充分拌匀后饲喂,每头每日可喂16克。也可在育肥猪的日粮中加入 5%的松针粉,使肥猪增重的效果特别显著,这样可以促进肥育,提早出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志平 周伟 记者 杨都 文/图  “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6月18日,夏至来临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专家任万军教授团队来到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对机插秧的田间长势进行现场诊断与技术指导。无人机施肥植保示范。 受访者供图  时下,水稻进入管水、管草、管肥的关键期,水稻的外形特性和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变化。“水稻整体长势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水稻进入分蘖末期,叶色转黄为正常生理现象,应抓准这个时机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减轻病虫害发生。”面对田间因地势不平而导致的生长不均的问题,任万军教授开出“良方”:晒田后淹一次深水,保证地势较高处有水层,通过后期追施穗肥拉平长势促大穗,生长均匀度和田间表现就会提升。  当天,任万军教授还前往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考察与技术指导。“有了川农大科技团队的技术支撑,我们社会服务工作信心倍增,天府新区机插稻技术服务就有了一颗‘ 定心丸’。”四川天府良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说。  为推动天府新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在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 揭榜挂帅 ”项目的支持下,由四川农业大学“优质粮油”团队首席专家任万军教授、主研人员周伟博士带领多名硕、博士研究生培育的四川天府良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府新区建立了机插秧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通过“齐苗壮根暗化育秧”“减穴稳苗健株栽插”“无人机高效施肥植保”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初步打下了高产群体基础。  任万军教授介绍,项目通过校企协作,产研无缝对接,助推农业科技与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助力天府新区粮油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的提质增效。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今年以来,在资中县公民镇大井场社区,村民们惊奇地发现,家门口附近多了一家“超市”,但里边不卖商品,只卖服务;不见货物,只见一头头“铁牛”——农机。  对于家门口的农机“超市”,“超市”负责人、资中县天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良贵这样给村民们解释:这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虽然在资中这个丘区县不多见,但在全省来看,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关键看是否实用  6月17日,记者走进了这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进行实地探访。  易良贵告诉记者,服务中心去年10月动工,当年12月一期工程就投入使用了,里边有装备展示区,还有粮食烘干中心,今年的小麦都是在这里烘干的。  走进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农机装备大厅”,陈列的是各类机具装备,有旋耕机、开沟机、收割机、无人机等20余台。  农机“超市”,其实就是供老百姓选购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地方。作为农机服务的提供者,天牧农机专合社这两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目前流转土地5000多亩,作业服务面积上万亩,其中水稻30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6000亩。  这里装备种类齐全,但独独不见水稻插秧机的身影。易良贵告诉记者,对于一家农机“超市”来说,装备不在有多少,而在于是否实用。比如这里没有陈列插秧机,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因为结合资中县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情况,专合社一般用水稻直播方式提供农事服务。  过去两年间,当地水稻的统防统治需求逐年增加,因此专合社购进背包式喷雾器7台、无人机1台,组建飞防小组1个,水稻直播和统防统治的年服务能力达到5000亩左右。未来发展可期  易良贵是资中2019年从浙江招引回来的种粮人才,在浙江规模流转土地种水稻,规模常年在7000亩以上,回到家乡资中以后,不仅牵头组建了农机专合社,还将成熟的机械化种植粮食技术带了回来。  “去年底农事服务中心建成以后,我们专门招聘了20多名农机手,每个月开工资,让大家安心在这里上班,给大田里的粮食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易良贵说,“年底前农事服务中心的装备数量和机型还会增加,包括拖拉机、青贮饲料收割机、打捆机,还会再购买20台套以上。”  “丘区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事服务中心提供粮食耕种收、植保、烘干、托管等服务,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老百姓当甩手掌柜,种粮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为规模化、集约化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资中县农机推广站负责人陈勇说。  “截至今年5月,资中县农机总动力近60万千瓦,较去年一年增加5600千瓦,其中拖拉机及配套机械375台,耕整机6318台,水稻插秧机86台,均较去年有所增长……”盘点全县农机装备的变化,陈勇对此感触颇深,“农机数量增加,服务环节增多,满足了丘区农户对农机的现实所需。”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4
新模式有这些创新●举各类高层次专家人才之力精准帮扶一个县●首次将需求分为示范项目和综合项目两大类●建立首席专家和项目组长工作制度  (记者 刘春华)6月22日,2022年“智兴天府”专家行助力乡村振兴走进资中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人社厅和资中县政府签订了厅县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集农业、种业、渔业、人力资源等各领域高层次专家之智,为资中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努力将资中打造成为四川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的样本示范。签订合作协议  近年来,在人社厅组织下,全省万余人次专家赴基层开展智力服务,为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今年以来,人社厅在原专家智力服务基层示范活动基础上,创新打造“智兴天府”专家行品牌,推动各类高层次专家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智力服务。2022年“智兴天府”专家行助力乡村振兴走进资中活动,是今年的年度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创新专家服务基层机制,通过厅县合作方式,探索专家智力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全省首批选定的两个厅县合作县除了内江市资中县外,还有雅安市荥经县。  人社厅厅长胡斌介绍,作为全省首场以厅县合作新模式开展的“智兴天府”专家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举专家之力精准帮扶一个县。以“精、细、严、实”的服务模式,通过“大规模、高频次”的服务模式,以取得实效作为本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把专家智力服务的主战场精准聚焦在一个县。二是首次将需求分为示范项目和综合项目两大类。需求既聚焦具备打造载体的产业园区,又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智力需求领域。三是建立首席专家和项目组长工作制度。设首席专家1名,由首席专家负责牵头推动落实相关工作;设项目组长若干名,由各项目的资深专家担任,负责推动落实具体项目的智力服务工作。  “我们将持续不断为资中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边慧敏说。  当天,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名专家齐聚资中。接下来,专家们将对资中县的县域经济提升、食品加工等6个示范项目,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病虫害防治、生猪养殖、罗泉古镇景区生态旅游等7个综合项目提供长期智力服务。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6-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五月脆李熟了,蜂糖李再过两周就达到最佳风味。这个阶段,最怕的就是果肉吸收过多雨水、果皮生长速度跟不上而引起裂果……”农技专家身处屏山县千亩早熟李科技示范基地,面对镜头讲述技术要点。这是6月21日,由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数字化科技信息服务综合示范项目”李子产业示范推广会上出现的一幕。  该项目历时一年多时间,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政府+专家(科技特派员)+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农业服务商+专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创新主体+园区+平台+需求主体”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搭建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社会化服务、农资农产品在线交易服务及全国农业农村科技信息与成果转化云等平台,目前正在屏山、金堂、雅安、自贡等地集中示范和推广。  在现场,屏山李子种植大户王明直呼方便:“以前我们需要技术的时候,要通过农业局等政府部门协调沟通,才能对接到专家。现在村镇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我们只需要下载一个手机APP就可以直接和专家对话,方便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修枝等技术难题。”  除了手机APP,该平台客户端还包括微信“智慧小农码上种”小程序以及相关网页。  主持项目的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书锋介绍,项目研发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成果转化云服务平台,基于区块链、知识图谱、智能评估、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网络等技术搭建,形成“转化平台为依托、价值共创为动力、主导产业为核心、产业规划为引领、技术体系为指导、龙头企业为主体、产权保护为保障、典型案例为抓手”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推广模式,提供“人人、时时、处处”的跨时空优质科技信息和成果转化服务。它就像农业板块的“淘宝”,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通过平台发布科研成果,农户通过平台提出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与需求,在线匹配相对应解决问题的成果和技术,双方“交易成功”,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示范应用为现代农业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乡村振兴贡献数字农业力量。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孔继红 记者 刘佳“今年修了黄家堰,沟里面插秧的水基本上是满足了。”6月17日,广汉市金鱼镇红安村种粮大户付训明高兴地说,得益于黄家堰水渠的改造完成,他承包的140余亩农田已顺利完成灌溉。  黄家堰位于金鱼镇永和村,承担金鱼镇永和村、红安村、两江村以及和兴社区4000余亩土地农业灌溉用水。2020年的两次特大洪水造成黄家堰损毁严重,导致黄家堰沟渠无法在坪桥河正常取水灌溉,直接影响该区域的农业灌溉。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广汉市全力夯实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其中,黄家堰水渠改造提升工程于今年5月开工,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修建,有效保障了金鱼镇4个村社区的农田灌溉,惠及村民上万人。  为全面提升农田灌溉水平,广汉还将于今年10月启动乾坤堰引水至黄家堰整治工程,通过整治提高渠道输水及泄流能力,保证下游灌区1万余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同时减轻洪涝灾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沿岸群众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3
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当前,南方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期,距离大面积收获不足一个月时间,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今年早稻落谷以来,江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日照偏少,5月份持续低温阴雨,导致江西、湖南、湖北部分地区早稻分蘖减少、生育进程推迟;华南地区气温总体正常,降水和日照偏多,但5月中下旬持续低温,不利于早稻幼穗分化,部分地区生育期推迟7—10天,增加了后茬晚稻安全齐穗的风险。针对当前生产形势和气象条件,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以“肥水运筹提产量、防控病虫减损失、颗粒归仓保丰收”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强化“两促四防”,促灌浆、促早熟,防高温、防洪涝、防病虫、防早衰,确保早稻稳产增产。  因苗施肥长穗增重。因地因苗施好穗粒肥,促进大穗形成和提高籽粒充实度。对一二类苗,重点在倒二叶期施好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促进大穗形成。对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田块,提前在倒三叶抽出时施肥,促花与保花相结合。穗肥按每亩氮肥3—5公斤、钾肥3—5公斤进行施用。抽穗后看苗补施壮籽肥,一般亩施尿素1—2公斤或施用叶面肥,增强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结实。  科学管水养根护叶。如遇强降水和连续降雨,要及时排水露田,提高根系活力。抽穗扬花期若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要及时灌4—5厘米深水,降低穗层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调节群体小气候,提高结实率。灌浆结实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系活力,实现养根护叶。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  突出重点防病治虫。以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病虫调查次数,实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大力推行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减轻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确保早稻稳产增产。若遇连续降雨天气,要在雨歇期及时喷施低毒高效农药。  适时收获颗粒归仓。早稻收获期间遭遇连续高温、暴雨易出现穗发芽,降低单产和品质。各地要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适时抢晴收获,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一般在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避免出现“割青”现象。提倡集中烘干,避免霉变,做到颗粒归仓。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2
  (记者 刘菁 见习记者 李浩)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京举办2022年度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启动活动。作为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之一,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将以“提升农民数字技能 助力农村电商发展”为主题,聚焦乡村信息服务、农产品网络营销、农技推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开展贯穿全年的培训推广活动,大力推进手机应用与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生活深度融合,旨在让广大农民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启动活动上发布了2022年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方案,有关企事业单位和手机助农典型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培训周活动从6月21日至6月27日,在全国范围举办22场线上线下培训专场活动,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预热。各地也将围绕今年培训主题,组织开展全年系列培训活动。  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及部属单位,中央媒体、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参加了启动活动。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全国益农信息社体系和农广校体系在线参与了活动。  据悉,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已连续开展6年,累计培训受众超过1.4亿人次,有力促进了农民数字技能提升。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6-22
近日,乐山市科技局、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派农技专家到马边开展金银花种植管理培训,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为全县各金银花种植户传经送宝。在马边荞坝镇惠定村马边荞坝金银花科普基地,专家们通过口头讲解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授了金银花育苗、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加工等关键技术,分析了金银花的市场价值和种植前景,现场解答了参训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群众受益匪浅。此次培训,让参训人员进一步掌握了金银花种植技术,增强了群众的种植信心,坚定了产业发展的决心。当天,马边荞坝、苏坝、建设、劳动等地的100余户金银花种植户参加培训。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目前,马边全县种植有金银花1000余亩,盛产期亩产值在1万元左右。下一步,马边粟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全县引领1000余户群众种植金银花超过1万亩,做大做强产业,让金银花成为广大群众增收的致富花朵。(供稿:马边县融媒体中心 邓忠平)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2
(乔攀祥 张安红 记者 李全民)连日来,朝天区羊木镇金台社区、东山村公路沿线一派忙碌景象,群众们正忙着将堆放在路边的秸秆送入打包机料斗,经过粉碎、压缩后,散乱的秸秆堆变成了一个个方形的秸秆捆。秸秆打捆离田,变废为宝促发展。今年以来,朝天区通过开展“村企联动”试点,将秸秆变废为宝,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护了美丽宜人的乡村环境。羊木镇金台社区副书记杜娟告诉记者:“今年我们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发动群众将秸秆搬运到公路沿线指定的位置,由企业回收作饲料使用,既解决了我们社区秸秆处理难的问题,又方便了以后的耕种。”据了解,秸秆回收企业——四川那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朝天区发展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往公司主要通过外地购入、基地种植等方式满足肉牛饲料所需。今年,该公司通过与朝天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协作,将回收的作物秸秆用作肉牛饲料,这相比从外地购入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四川那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安介绍,目前,该公司已收集加工了一百多吨秸秆,后续公司还将通过氨化处理等方式对秸秆进行二次加工,以便达到饲用需求。实行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朝天区加快推进全区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十条举措之一。作为试点乡镇,羊木镇按照“乡镇管、业主收、农户卖、政府补”的模式,对肉牛羊养殖场(户)按400元/吨的标准给予补助,大大提高了养殖场(户)的积极性。同时,秸秆打捆离田,不仅从源头上消除了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火灾隐患,保护了碧水蓝天,也减轻了农户负担,提高了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实现了农户与企业的双赢。“通过群众参与、村社组织、企业回收,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羊木镇副镇长仇波介绍,下一步,该镇将总结经验,广泛宣传,完善“企业+村社+农户”秸秆回收利用模式,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近年来,朝天区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还田、腐熟还田、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实现了“一秆多用”;并积极引进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新技术,生产新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等产品,提高秸秆利用附加值。截至目前,该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5%,每年秸秆综合利用达9.91万吨,改良土壤近23万亩。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2
(冯小珈 李万辉 记者 李全民)“真没想到农机部门能到咱家门口来审验收割机,往年开着收割机进城排队审验得一天时间,今年节省时间不说,还省去往来各种费用,真是太感谢了。”6月21日,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红星村7组罗清平高兴地说。年检现场,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逐台对车辆注册登记发动机号、车架号、车容、转向、制动、灯光等各项指标进行认真检查,检验符合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的,现场办理行驶证年检签章。对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要求机主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进行复检。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集中年检拖拉机收割机252台,在检拖拉机参保率达100%。今年以来,利州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破条线服务壁垒,实现群众办事和服务“零距离”,让便民服务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此次农机“送检上门”活动,从“坐等审批”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效率,展现了服务温度。下一步,该区将持续开展“送检上门”活动,实现机车审验“零跑腿”“就近办”,彻底解决群众“来回跑”和农机车辆合法、安全上路等问题,让服务更便民、更贴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6-22
(记者 周滎鸿)坐落在蒲江县的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支持企业。他们生产的14-羟基芸苔素甾醇就是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激活植物体内多种免疫酶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对干旱、涝害、低温等逆境的抵抗与恢复能力,以及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新朝阳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这是一张行业标准五种芸苔素的活性对比图,上面就能清楚看到不同芸苔素之间的差别。”掏出手机,该公司新朝阳生物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任丹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图,他透露:“据相关行业报道,其中14-羟基芸苔素甾醇数值最高,排在第一位。”都叫芸苔素,差异为啥这么大?见记者充满疑惑,任丹介绍,目前市面上产业化的芸苔素主要分为化学合成的芸苔素和天然芸苔素。14-羟基芸苔素甾醇就是一种天然芸苔素,它从油菜花粉及其衍生物中提取,属于植物内源激素,在相同浓度下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更高,与植物相容性更好,对环境生态也更友好,对作物及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取材于植物并用于植物,是新朝阳肩负好“科技创新 驱动农业绿色发展”使命的一条路径。“使用芸苔素,可以在农业种植中增产10%以上。”任丹介绍,目前公司芸苔素远销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居首位。14-羟基芸苔素甾醇被誉为“植物调控大师”,在应用过程中,它更像一个“多面手”,充当着“指挥官”的角色。“它与杀菌剂一起混用,能降低药物用量,同时激发作物自身免疫;与杀虫剂一起混用,可促进植物因虫、螨造成的伤口修复;与叶面肥一起混用,可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10%-26%,并在增强新陈代谢速率的同时增加叶面营养补充。不仅如此,搭配拌种剂使用,还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发展,提高作物综合抗逆能力。”任丹说。走进新朝阳生物技术研究院,一股现代科技感扑面而来。透过实验室的玻璃可以看见,身着白大褂的研发人员在各种仪器和器皿间来回穿梭,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新朝阳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实现花粉提取物芸苔素转化应用的企业,在攻关提取天然芸苔素这条道路上,我们走了近20年。”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其明告诉记者,早在1999年,新朝阳成立之初就着手提取芸苔素。在近20年的科研攻关后,新朝阳2017年正式确定了全球首个天然芸苔素——14-羟基芸苔素甾醇登记及转化上市。新朝阳“芸苔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一路走来,得益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新朝阳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切实为我们生产减了不少负。”任丹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下一步,新朝阳将持续以作物为导向,聚焦生物农药、生物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价值,推动农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记者手记14-羟基芸苔素甾醇只是新朝阳众多生物技术产品中的一项。作为一家绿色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企业,新朝阳始终聚焦农业土壤全程健康管理、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作物生长和营养健康、农产品品质与产量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为绿色有机产品“保驾护航”。相信未来,在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驱动之下,新朝阳会走得越来越远。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6-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周永珩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 文/图6月9日至20日,北川羌族自治县残联分别在永安镇、擂鼓镇、坝底乡开展了羌族草编编织技术,枇杷、茶叶、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该县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200人参加了培训。现场培训蔬菜种植。  培训老师为大家做了系统的理论讲解,并与种植农户进行了技术交流互动。之后,组织学员们前往曲山镇绿丰源家庭农场等地进行观摩培训,实地参观学习了枇杷、茶叶、蔬菜栽培设施及种植模式,现场开展修剪、嫁接等技术培训。  曲山镇绿丰源家庭农场场主陈华全是四级肢体残疾人,近年来,通过不断学习,种果树、开办家庭农场,他的日子变得红火起来。陈华全笑着说:“想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我现场修剪和教学使他们更容易懂,更容易学会。”  “培训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今后我会把学到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用到枇杷种植中,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擂鼓镇银锭村的残疾人余雪燕说,通过培训她学到了枇杷种植新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漩坪乡四松村残疾人种植户侯昌军说:“我家一直在种茶叶,但是缺乏种植技术,残联组织的这次培训班特别好,让我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对今后种茶叶有很大的帮助。”  此次培训开设了枇杷、茶叶种植,蔬菜种植、羌族草编编织3个培训班,每期培训5天,采用就近连片的培训方式。培训期间,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所有学习费用全免,还包吃住,每天发放30元误工费,极大地激发了残疾人学员的学习热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铮静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使用大棚和立架栽培西瓜硬是有账可算,不仅病虫害少,上市时间也提早了两个月,而且产量还翻倍,每亩获利可高达2万元。”6月19日,笔者走进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返乡农民赵正富的5亩西瓜大棚里看到,一个个外表光洁、秀色可餐的西瓜用丝篓吊在钢丝绳上。正在检查西瓜成熟度的赵正富高兴地说:“目前我的大棚西瓜全是游客进棚‘点买’,且价格都是5元/斤。”游客正在采摘。一年四熟  这些天,泸州当地露天西瓜依然还是“楞头青”,然而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返乡农民赵正富的大棚西瓜从采摘两茬了,尽管价格高达5元一斤,但依然挡不住市民体验采摘的热情。  “这大棚西瓜虽然投入高些,但是种一季西瓜生长期可达5个月,一季下来可收4茬西瓜,产量达6000斤,是露地西瓜的3倍。”赵正富介绍,他的大棚西瓜是自2020年才开始种植,没想到竟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什么是大棚西瓜?又如何一茬多熟?赵正富告诉笔者,采用大棚作为主要设施生产的西瓜就叫大棚西瓜,严格意义上讲应叫设施西瓜。由于大棚种植一季西瓜最少可收4茬西瓜,所以又叫一季多熟西瓜。西瓜是喜热作物,最忌雨水冲刷,在低温和弱光下生长不良,大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温、防雨,所以采用大棚栽培就能实现西瓜一季多熟。同时,采用大棚种植方法,西瓜的上市期从每年4月下旬延长到9月,实现“一季栽培,多茬收获”,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赵正富说,大棚种西瓜因使用了地膜,控制了野草的生长,没有淋雨,西瓜的病害也减少许多,管理起来也比露天西瓜轻松得多。尤其是令赵正富颇为满意的是,他种植的西瓜品种叫“8424”。“8424”西瓜不仅抗病,个头适中,因其肉质脆嫩化渣,皮薄、水份多、口感好 ,很多人还将之作为礼品西瓜馈赠亲朋。立架栽培  “我的大棚优质西瓜,每亩产量达到6000斤,获利2万元,离不开我采用的‘立架栽培’技术。”赵正富说。  在我们的印象中,西瓜都是躺在地上生长,然而,在赵正富的大棚里,除了地上躺着的西瓜,吊起长的西瓜更打眼。一排排挂起来的瓜蔓如同受检阅的队伍,整齐排列。一个个饱满均匀的“8424”西瓜吊挂在立架上,如同待采的绿宝石,光彩照人。只见瓜蔓顺着尼龙绳爬上1米多高的钢管铁丝架上,一个个肚大腰圆的西瓜个头匀称,用网兜套住悬在空中,让人感到既新奇又有趣。  赵正富告诉笔者,这种把西瓜吊挂在立架上栽培的技术,学名叫“立架栽培”,将西瓜藤蔓人工牵引朝天上生长,然后将生长出的西瓜一个个装入塑料网,全部吊在半空,让其充分吸收氧气,全方位均衡享受阳光,自由自在地生长。通过这样立体栽培出来的西瓜,其特点是着色均匀,糖度分布均匀,瓜皮薄,肉质香甜脆嫩,汁水充足。  “吊起长的西瓜不但好吃,产量收入翻倍。市场2.5元/斤还要靠吆喝,我在棚里卖5元/斤,客人自己来摘。”说起收入,赵正富掰起指头算起增收账:吊起长的西瓜采摘4茬,每亩保守估算能达到6000斤,按照平均5元/斤计算,能实现销售收入达3万元,除去大棚及其他设施和种植成本1万元,实际吊着长的西瓜每亩纯利有2万元。  据了解,吊着长的西瓜因增加其种植密度,提高坐瓜率,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特别是立架栽培的西瓜,透光透气性非常好,成熟期也大大提前,不管是从外形、甜度还是抗病能力,立架栽培都比地上种植好很多。  “立架栽培”实现了上部空间利用,地面空间释放,赵正富利用腾空的起笼空隙,也套种香瓜增收。这样一季下来,赵正富1亩大棚地种出了2亩地的效益。这一季下来,赵正富的5亩大棚西瓜就要给他带来10万元的纯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文/图  6月16日,走进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东升农场,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格外耀眼,大棚内没有工人,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我们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从蔬菜选种、育苗、栽培、病害防控、分拣清洗、包装、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对蔬菜标准化栽培、加工,开展技术推广应用及示范展示。”东升农场技术顾问富洪涛对记者说。  东升农场的数字科技大棚,只是旌阳区发展数字农业的一个缩影。2021年4月,旌阳区启动数字农业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一年多来,已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旌阳模式”。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灌溉系统。生产流程更加智能  在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稻田成方成块,绿油油的秧苗茁壮成长。园区负责人站在田边,掏出平板电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只需要手中简单地几下操作,就能够调度灌溉设备、无人农机等。”  “我们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遥感和无线射频等技术,依托部署在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特征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和汇总,上传至智能管理系统。”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飞龙介绍。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旌阳区在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管理实践中,根据农作物耕种、植保、收割等实际需要,开展农机的智能调度,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机的无人化操作和农业机器人的推广使用。  同时,为了让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农业生产,旌阳区充分整合全区涉农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对全区所有农业用地进行数字可视化编码,赋予每个地块一张“身份证”,全区42.9万亩耕地等数据实时上图,通过对耕地利用现状、生产现状实时跟踪与督查管理,推动粮食安全监管,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撑。农产品安全有迹可循  在旌阳农业数创中心,记者通过手机扫描农产品外包装的二维码,可看到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自从推行农产品溯源码以来,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销量和价格比以往都有提升。”德阳链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杰说。  “除了旌阳特色农副产品的展销和线上直播销售外,这里还承担着旌阳数字人才培育的功能。”王杰介绍。截至目前,上链运营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已有35家,链上销售额突破60万元,完成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训200余人次,孵化30个主播。  为了解决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旌阳链还联合中信、农行、工行等机构为链上企业和农户开通数字金融,链上授信总额达到15亿元。同时,对接四川“蜀信链”,实现链上数据共享互信,进一步放大“旌阳链”的商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旌阳数字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建设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系统功能,扩大应用面并发挥数字效益,推动数字农业在旌阳区的全域覆盖和可持续发展。”旌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在旌阳区先行先试,总结提炼数字农业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形成“研发投入成果在旌阳、其他地区可购买成果服务”的建设路径,实现模式可推广、可复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2
(陈甜 陈梦颖 记者 常坚)6月17日,在青神县青竹街道白塔村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地里,当地的村民们正有序忙碌着,只见他们手指翻飞,一个个豆荚就被轻松快速地采摘下来。因为种植了玉米,高耸的玉米还为农民们形成了天然的遮阳伞,大家趁着早上的凉爽天气,抓紧时间抢收。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3月,青神县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经过3个月的辛勤耕耘与管护,玉米大豆种植田里的大豆迎来了首季丰收,1个月后玉米的收获季也将随之到来。看到田间被收割打包好的一袋袋鲜豆和玉米杆上挂满的玉米,种粮大户马树华笑容满面。马树华介绍,今年他带头实施了500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可以让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多增收1000多斤鲜豆,算下来每亩可以多增收800多元,非常划算。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季大豆丰收之后,马上就可以再次栽种第二季的大豆,也就是说,大豆每年都会迎来两次丰收,这给当地村民也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这个种植新模式很不错,一年点两季豆子,我们出来务工就可以挣两次钱,一天可以挣100多元。”村民方成明笑着说道。作为今年推广的种植新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效果到底怎么样呢?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带上量尺和称重设备,现场开始了测算。“今年我县对大豆玉米带状复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从今年情况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宏毅告诉记者,今天他们在田地里进行实地测产。从结果来看,鲜豆亩产可以达到1200多斤,效果非常明显,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跟踪玉米的产量。据了解,今年青神全县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为5200余亩,平均每亩可增收350公斤鲜豆。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赵威  记者  李国富  文/图)日前,在西充县关文镇长路垭村产业基地,记者看见当地群众正在地里采收大豆。大豆并未完全成熟,枝叶还是青色,种植在玉米的间行里。 群众正在采收大豆  (赵威 摄)“我们现在收的是鲜食大豆,用于加工成毛豆销售。”基地负责人、南充市涛哥哥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介绍,基地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行玉米套种两行大豆,或者两行玉米套种二至六行大豆。“这样种植,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基础上,还能收获一季大豆。”黄涛介绍,基地采取播后苗前封闭+物理除草的无公害种植方式,播施有机肥,玉米、大豆共生,减少了病虫害,实现了一季多收、一地多用,粮食增产、群众和企业增收多方共赢的目的。“公司每天拿现钱结算工钱。”长路垭村村民何光焰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他不但拿到了土地租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加上农保等,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据介绍,该公司于2021年9月流转该镇8个村的土地近5000亩,用于种植玉米、大豆、蔬菜等。基地平均每天用工200人,高峰时节每天用工350人左右。截至目前,公司发放群众务工工资已超200万元。据了解,今年,西充县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53万亩,预计增收大豆168.3万公斤。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王光民 记者 侯东 文/图)啄青草、喝山泉、吃昆虫、栖灌木,林荫树下,一只只土鸡穿梭于地埂垄间,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回荡在剑门山区。2022年,剑阁县坚持“土鸡血缘、林下放养、原粮饲喂、半年出栏”十六字标准,围绕“延链条、补短板、创品牌、促融合”工作思路,持续做大做强剑门关土鸡特色产业,实现产供销供应链一体化。刘渝同剑阁县白龙镇镇长张培伟查看剑门关土鸡生长情况校地合作,三方联动确保好品质走进古柏道公司土鸡放养场,漫山的土鸡在山坡上欢快地觅食。2018年,刘渝回到家乡,先后创建古柏道农业开发公司和众道生态农业联合社,从事剑门关土鸡养殖产业。“我们的鸡采用的原粮无抗喂养,喝的是山泉水,住的移动‘别墅’,平常是散养在元宝枫树下的林子里,吃吃草,啄啄虫。为了让土鸡品质更好,我们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添加一些中草药。”刘渝介绍道,“我们一年出栏剑门关土鸡2万多只,主要销往成都、绵阳、广元等周边城市。最多两三天,这批出栏的2000多只土鸡就销售完了。”经过林下散养,与普通肉鸡相比,剑门关土鸡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更高,品质更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加可观。据了解,剑阁县近些年与西北农林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广无抗·零残养殖集成技术,开展以元宝枫叶为主的中草药饲料配方和炖鸡佐料研发,通过产业联合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开展林下散养土鸡,确保剑门关土鸡品质。散养剑门关土鸡引领带动,富民增收增添好途径在剑阁县白龙镇先锋村7组,60多岁左思金正在打理着鸡舍,每年他和老伴都要养几十只土鸡贴补家用。 “我搞的是土鸡代养,鸡苗、鸡笼是公司免费提供的,喂的时候只用玉米、大豆等自产的粮食。去年我一共养了45只土鸡,卖了5000多元,收入还算可以。”左思金算着账,手里的活儿也没有放下。左思金是剑阁县古柏道农业开发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同时也是该公司发展土鸡代养的典型代表。农户代养时剑阁县土鸡养殖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在脱贫攻坚中为广大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收入增长点。“去年,公司发展代养农户20户,代养剑门关土鸡1000余只。2022年,我们准备发展到60户,周边乡镇农户也可以参与进来。”刘渝介绍道,“在发展农户代养土鸡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培育了种养殖能手60余人,他们将成为周边养殖剑门关土鸡的行家里手。”下一步,剑阁县将充分发挥公司和联合社引领带动作用,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养殖,同时也将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扶持,让企业做大做强,让群众得到实惠。林下放养的剑门关土鸡鸡舍延伸链条,打造土鸡产业好品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必须要跟上。为打造剑门关土鸡特色品牌,剑阁县围绕“1233”执政兴县战略,在“下普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剑南粮油示范区、升钟湖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亭子湖生态种养示范区等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剑门关土鸡全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剑阁县建有剑门关土鸡屠宰场3个,土鸡加工厂2个,品鉴店34个,鸡舍74万㎡;配套孵化场5个,脱温场46个;培育土鸡公司18家、专业合作社156家,养殖户18750户。据统计分析,剑阁县剑门关土鸡年养殖能力达3000万只,可实现产值25亿元。“近三年,我县先后落实专项资金1953万元,实施剑门关土鸡产业配套项目和品牌提升推介项目,夯实了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链条延伸为方向,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确保全县土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剑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映波表示。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6-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日前,笔者在荣县农业农村局采访获悉,今年,自贡剑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集成与试验示范”任务,我省仅此一家。目前,试验试种已经铺展在田野里。负责人现场介绍  荣县双石镇黄家村,绿油油的玉米给田野披上了绿装。玉米地里,不时传来拖拉机作业的声音,这是庄稼人在玉米空行地里播种夏大豆。“这方圆1200亩玉米套种大豆地,就是荣县‘剑华’专合社与农业农村部签订的试验种植基地。”荣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现场介绍,试验示范的项目包括五项,乙方(自贡剑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甲方(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交适宜的玉米、大豆新品种;. 向甲方提交适宜本地区的田间配置;向甲方提交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同时耐除草剂的玉米、大豆的药剂;向甲方提交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机械;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 1200亩。  “剑华”负责人罗剑华说,承接试验示范任务后,他们在省市县农业科技专家的指导下,在黄家村落实了1200亩试验示范基地,3月20日开始春播春玉米400亩,5月2日开始夏播种剩余的800亩玉米,目前,春播的400亩玉米正抽穗杨花,夏播的800亩玉米已经7叶一心。玉米试验试种了“惠农188”“川单99”“兆泰777”“成单716”“巡单618”“仲玉3号”“正红6号”等7个品种。  目前,该公司正在采取机播方式,在玉米空行地里播种夏大豆。试验试种的大豆品种有“南夏豆25”“南夏豆30”“齐黄 34”“南夏豆38”“贡夏23”“南夏豆45”“川农夏豆1号”“贡夏12”等8个。  罗剑华说,所播种的1200亩玉米和正在播种的大豆,分别试验了“农哈哈集体生产的施肥播种一体机、自贡农机科与“剑华”共同研制的手推式耕整机单行播种机、人力手推式单行播种机”三种机型。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6-21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