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雷玉林 谢勇)科普惠农送关爱,乡村振兴增作为。3月10日,四川省三台县科协会同绵阳市老科协的志愿者在“台湾著名音乐家阿里山之父”邓禹平故里魏城河畔三元镇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春耕生产活动。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是日,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何松作了全市当前推广的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专场报告。县委科协、县科技局、县疾控中心和镇政府有关领导专家发放了科普宣讲资料,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地宣讲。当地村社干部和农民群众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绵阳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宋万兴、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通明、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饶志清、 孙久文等现场指导。科技支农下乡是市县科协2023年实施的“五进”活动重要内容,由市老科协农业经济信息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年内将面向基层作五场以上专题报告。在此期间,有效推广粮油作物新品种已获得群众广泛好评。包括了12种小麦、6种油菜、5种水稻、7种花生、8种玉米系列优良新品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38种粮油作物新品种的生长规律特点,发展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的真知灼见引人入胜。农村干群踊跃提问,积极请教作物选育、播种、生长、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县疾控中心专家雷玉林作了第28个世界结核病日相关科谱宣传。她从“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出发,阐明了“肺结核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咳嗽或咳痰2周,应怀疑得了肺结核,须及时就诊。当然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须掩口鼻,戴口罩可减少肺结核传播。应规范全程治疗,当然多可治愈,还避免传染家人社会。县科协副主席兼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锦秀,运用科普大蓬车,结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推进主导产业振兴发展,如何正确使用家电、电动车、手机等进行科谱宣讲,深受大家欢迎喜爱。绵阳市老科协宋万兴副会长表示:现代科技正在改变现实的生产生话,我们要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以前沿科技为群众增收致富插上腾飞的幸福翅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2
(记者 李栋)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早稻已育秧18.8%,进度同比快1.2个百分点,已栽插2.6%。“早稻育秧期间,气温波动大,要注意加强已播秧田防寒工作,遇到低温要及时加盖农膜,但遇持续晴日高温,也要注意进行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的富硒优质稻核心示范区,农技人员黎媛正耐心地为当地村民传授育秧技术。福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耕期间,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增产增效栽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相关技术,为早稻的生长下好“先手棋”。“通过组织人员下乡,畅通了技术下乡的渠道,给村民传授简单易懂易操作的种植经验,补齐了农民种粮的知识短板。”统计数字显示,福绵区已完成早稻播种秧地面积0.05万亩,已种春玉米面积0.9万亩,豆类面积0.42万亩,春种蔬菜面积3.64万亩,其他作物面积2.69万亩。“秧好半年稻”。2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快,利于早稻育秧。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表示,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特点,要突出抓好“合理布点定场地、优选品种配秧盘、精选秧苗培苗床、精细整地适期播、加强管理育壮苗”。“按照‘行动’时间表,科学高效做好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该专家说。
人民网 | 分享: 2023-03-10
  (记者 韩啸 实习生 刘沛东)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2022年,经过各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共同努力,960万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的后续扶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就业稳中有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国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503.91万人,其中475.98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4.46%,较2021年底上升2.54个百分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目标。  收入不断提高,连年实现较快增长。易地搬迁脱贫人口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13615元,增速远超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速。搬迁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占比接近80%,高于全国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占比。  后续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各地围绕安置点累计建成各类配套产业项目2.54万个,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占建成配套产业项目的46.26%,辐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能力持续提高,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  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各地在安置点周边均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义务教育基础设施。99.56%的有搬迁后帮扶任务的县为安置点新配建了卫生室(站),其他县也将安置点纳入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范围。  社区和谐稳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大中型安置区已实现“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党组织和村(居)民自治组织、驻村(社区)工作队全覆盖。22个省份向17342个安置点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社区)工作队,实现了“应派尽派”。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10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韩佳诺)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国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  “2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市场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同比涨幅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说。  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主要受春节错月,以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  董莉娟分析,2月份,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加之天气转暖供给充足,大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4%和4.4%;鲜果、鸡蛋、水产品、牛羊肉和禽肉类价格环比降幅在0.4%至4.3%之间。  非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2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0.2%。非食品中,大部分服务价格节后出现季节性回落,其中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9.5%和6.5%,电影及演出票、美发、家庭服务、宠物服务等价格环比降幅在1.7%至5.6%之间。  据测算,2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我国工业消费品以及服务消费价格保持稳定。  从工业生产者价格看,2月份,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  董莉娟表示,2月份,金属相关行业市场预期向好、需求有所恢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1.7%。煤炭生产稳定,加之气温回升采暖用煤需求减少,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下降2.2%,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  “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主要工业品价格有所下行,2月份PPI同比下降1.4%。”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具体来看,2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下降6%,扩大0.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5.3%,扩大0.9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上涨5.3%转为下降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5%。  “总的看,前两个月国内物价继续平稳运行,为全年物价保持总体稳定打下坚实基础。”郭丽岩说。
新华社 | 分享: 2023-03-10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就业、重创新,谋发展、惠民生,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一家人。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党和国家关于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方针,不断巩固发展民营经济增活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好评。所谓“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谓“三个没有变”,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没有变,党和政府真正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政策没有变。所谓“两个健康”,是让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认真执行“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方针,这是激活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关键。当然,迈向共同富裕,也是民营经济须担承的社会责任。新时代十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良性循环、健康成长。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让搞民营经济的吃下定心丸、安心求发展,且为非公经济走向更广舞台注入了新动力。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也要加强自我学习、修养和提升。充分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模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9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就修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答记者问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月27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修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近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就本次修订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修订《“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  答:“菜篮子”关系人民生活、关系农民致富,是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民生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粮油肉蛋奶果蔬菌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产销保供,畅通物流配送,丰富节日市场供应,确保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放心、价格稳定”。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考核实施细则,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36个城市开展了两次考核。通过考核,市长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各城市“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有效加强、流通体系持续完善、监管水平稳步提升、调控机制逐步健全。但在考核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城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不够牢固,物流设施存在短板,应急保供能力还需提高,特别是在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或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下,个别城市出现了“菜篮子”产品短期供给紧张、价格明显波动等情况,短板弱项亟待补齐,需要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菜篮子”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形势提出新任务,广大人民群众对“菜篮子”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及购买便利性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形势发展,有必要修订《实施细则》,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指导城市强化稳产保供稳价工作,全面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调控保障能力水平。  问:修订《实施细则》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是“指挥棒”,《实施细则》就是考核的“路线图”,对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落实中央要求的重要举措。《实施细则》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引导各地统筹抓好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监管、调控保障、应急保供等能力建设。二是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受新冠疫情、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个别“菜篮子”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甚至滞销卖难,对农民增收造成一定冲击。《实施细则》聚焦“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短板,引导各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畅通田头到餐桌的渠道,助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保障城乡居民吃鲜吃好的关键措施。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2%,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人口密度更大,保障城乡居民特别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修订《实施细则》有利于压紧压实市长负责制,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四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实施细则》进一步压实责任,打破把“菜篮子”生产甩给主产区、流通甩给大市场的思维模式,推动各地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有利于高效调控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确保“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打牢基础。  问:《实施细则》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实施细则》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实施的重要指导,本次修订坚持了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严格遵循《“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明确的考核框架和基本规则,考核总分保持100分,考核内容仍为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等五个方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在考核框架内对考核条目和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考核中发现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以及在雨雪冰冻灾害和疫情等突发事件中暴露的不足,着力强化城市生产能力和应急保供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情况能力为目标,细化完善相关考核内容,抓住关键环节,夯实稳产保供稳价基础。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务实管用。充分借鉴各地近年来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和新形势新任务,以考核推广成熟经验做法,解决重点问题。同时,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着力提升考核效率。四是坚持适度超前、引导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城市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稳定提高生产能力。针对突发情况,引导城市建立应急保供生产基地和运销主体名录,规划临时中转调运场所等,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问:《实施细则》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订?  答:《实施细则》修订后,考核重点更加突出,导向更加明确,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全面性、针对性、科学性。一是丰富优化考核指标。新增“人均菜地保有量”“设施蔬菜生产”等指标,提高蔬菜生产抗灾害、抗风险能力。新增对人均肉类产量的考核,引导城市提高肉类自给率。新增“种植养殖环节定量抽检”“市场销售使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食用农产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等指标,强化产地、基层、种植养殖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守牢质量安全底线。新增对大中城市开展“菜篮子”产品供需平衡分析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分析预警工作。二是新增应急保供等考核条目。将“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机制单独作为考核条目,引导城市完善应急保供方案,建立应急保供品种清单、生产基地和运销主体名录,建立健全应急保供网络。新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落实”考核条目,推动提高运输效率。新增“‘菜篮子’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考核条目,引导提高产地环境质量。三是调整部分条目考核内容及方式。将“水产品产量”调整为“水产品养殖面积与产量”,增加对水产品养殖面积的考核。细化“菜篮子”产品储备考核,从储备制度、支持冷藏保鲜设施等建设、储备规模、贮藏设施维护等方面切入,全面加强储备工作。  此外,在认真总结前两次考核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合并删减了部分一般性工作考核指标。  问:修订后的《实施细则》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实施细则》立足实际,面向未来,对标大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时代“菜篮子”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菜篮子”工作的发展方向。总的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更加系统全面。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考核内容更加充实完善。生产发展涵盖了种植、畜牧和渔业等产业,涉及耕地利用、设施农业、产品产量等内容,考虑了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全方位、多角度夯实生产基础;市场流通涵盖了批发、运输与零售等各环节,涉及总体规划、政策落实、市场建设、网点布局等内容,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做到流通全链条管理、全方位提效;质量安全监管涵盖了“菜篮子”产品从产到销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制度建设、工作落实、抽查检验等,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统筹兼顾了质量安全的过程监管、结果考评和能力建设;调控保障涵盖了管理体系、调控政策、价格运行、储备制度、信息监测、应急保供等多个方面,着力强化各部门的协作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是更加精准有效。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聚焦问题短板,突出对“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和应急保供能力的考核,着重增加了相关指标设计、分值设定。紧盯耕地利用、种养规模、产量增长等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优选核心性、牵引性考核指标,既看总体总量、发展基础,又看人均水平、进步幅度,引导城市大力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提高自给水平。提高市民满意度分值,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心,引导城市更加重视市民的直观感受和现实需求。三是更加科学客观。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了定量考核的比例,能定量的均定量考核,能采用统计数据则不采用部门数据,不断提升考核科学性、权威性。同时,进一步优化评分方式,对肉类产量、“菜篮子”价格上涨幅度等定量指标采用分档计分方式考核,让考评结果分出梯队、拉开档次,确保考得科学、评得合理,推动“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问:下一步将如何用好《实施细则》?  答:修订《实施细则》,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督促指导各地落实好市长主体责任。今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重点抓好考核工作。一是组织开展考核。根据《“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照《实施细则》,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36个城市组织开展2021—2022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评估各城市“菜篮子”稳产保供稳价情况,督促落实市长负责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二是用好考核结果。及时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通报考核结果,对发现的问题一对一反馈,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对连续两次考核优秀城市予以表扬。三是健全完善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管用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压力传导,激发创先争优积极性。  总之,就是要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督促引导各地各部门和各城市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稳步发展、流通有序顺畅、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调控保障精准有效,把“菜篮子”拎得更稳,让农民“钱袋子”装得更鼓。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9
  (记者 唐旭 见习记者 雷昱)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通报表扬2022年全国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对北京市朝阳区等94个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予以通报表扬。  《通知》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各地区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指引,聚焦家美、院美、村美、风尚美、心里美“五美”共建的主题,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疫情常态化防控,持续压茬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把卫生清洁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节点性活动与常态化机制相结合、培养习惯与成风化人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深化行动内涵,美化提升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9
  (记者 王田)“惊蛰”已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即将从南到北陆续展开。近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月活动,着力破解品种、农艺、农机等瓶颈制约,切实提高带状复合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此次培训月活动从3月6日起,为期一个月,以提升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为重点,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模式、品种、播种、除草、机收等关键瓶颈,邀请知名专家、种植能手等对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省份的基层干部、农技人员、新老种植户开展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品种模式选择、播种质量效率提升、高效田间管理、高效节本机收等。通过系统培训使种植主体真正掌握复合种植技术要领,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广带状复合种植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9
(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刘智强、李鹏、张浩然、武江民、丁静、孙奕、周勉、叶婧)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前,全国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田间地头尽显崭新气象。  记者在一线采访发现,由于去年入冬以来我国降水总体偏少,一些受旱地区正全力抗旱保春灌。在加紧储备农资、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各地也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走科技兴农路。近日,在达州市高新区金垭镇金通村,村民驾驶旋耕机翻田。新华社发(邓良奎摄)做好抗旱准备 全力保春灌  在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长寨街道塘坊桥工厂化水稻钵盘育苗基地,记者看到,工人正忙着安装智能节水型育苗设施,田坎边一台大型钻机正在钻取地下水。长顺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负责人刘宗朝告诉记者,因为干旱缺水,当地正全力保春灌。  根据水利部消息,受去年旱情叠加冬季降水偏少的影响,目前贵州、重庆、云南等部分地区仍然旱情较重。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765万亩。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杨光说,根据气象预测,3月至5月,西南南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可能偏少二到五成;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秧苗移栽、返青的用水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灌溉水源不足的情况。  云南省气候中心发布提醒,目前云南省大部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需注意防范对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影响。云南、四川、西藏3省区应急厅近日正式签订《联合应对水旱灾害工作协议》,并召开长江上游联合应对水旱灾害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强调,三地将建立完善跨省区域防灾减灾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防汛抗旱信息互联互通、监测预警响应及时。  在小麦主产省河南,今年麦播基础和越冬苗情较好。但入冬以来的降水情况和降温,也使部分麦田表墒不足、不同程度受冻。对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春季麦田管理视频培训会,部署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分包市县,跟踪田间长势和天气变化,强化会商研判,加强技术培训。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科学抗旱春管夺夏季粮油丰收预案》,要求各地做好各项抗旱准备,强化旱情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落细冬小麦、冬油菜抗旱促生长措施。  农业专家建议,冬小麦返青期墒情不足的地块采取小水细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拔节期表墒不足的地块,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对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小麦,集成推广叶面喷施尿素、抗旱保水剂等措施。稳定农资价格 保障农资供应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化肥、种子等农资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  询问、比对、选购……近日,辽宁省铁岭县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院里人气挺旺,来自沈阳市康平县、法库县等地的不少农民前来选购玉米种子。  近年来,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建起千亩试验田,试种几十个玉米新品种。“每年我们都会筛选出五六个高产且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推荐给农户,今年选出的品种,去年最低亩产都超过了1800斤。”赵玉国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李天祥说,从近期全国价格走势来看,尿素和复合肥较去年同期上浮5%至1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从农资供应形势上来看,对春耕影响不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知提出,积极引导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利用微商、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销售化肥,减少化肥流通环节、降低化肥流通成本、提升化肥流通现代化水平。  山东省德州市各农资经营网点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通过电话、微信、抖音视频直播等方式,指导农户开展线上咨询、订货,方便群众购买。  德州市供销社现代流通科科长刘淑芳说,当地成立81支化肥配送服务队,配备农资配送专用车110余辆,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指导农户科学用肥,解决化肥施用过量导致的成本增加、土壤板结等问题。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始新一轮的农资打假“百日会战”行动。桃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农业投入品执法大队负责人文建再说,为营造良好有序的农资购销环境,将就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等行为开展巡查和打击。开展技术培训 推广农技入户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  “叮叮当当……”走进辽宁省昌图县亮中桥镇盛泰农机合作社,院里一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3台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排成一列,几名农机手正忙着检修和调试设备。  “这是今年新买的深松机械,可以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说,这些年通过采取前深松、后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不仅出苗率高,而且保护地力,玉米亩产能达到1600斤,增产增收。  近年来,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粮作科科长孟范玉介绍,通过建立200多人的微信群,农技推广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可以对农户种田的问题随时“云端问诊”。  “去年我们把2万多张写有专家信息、联系方式的技术服务卡发到农民手里,特别受欢迎。今年还会继续这么做。”孟范玉说。  在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兵和同事通过编印技术小册子、发放明白纸和现场培训, 向水产养殖户们讲解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10年多来持续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张林兵助解大口黑鲈种质退化问题,在当地推动种业创新和绿色发展方式。  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由120多位专家组成的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等地15个夏收粮油主产省,联合当地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包片蹲点。从当前至夏至的100多天内,指导落实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措施,通过田间课堂、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  春回大地。广大农民、农技员、种养业带头人、基层干部等多方合力,把希望播种在春天,为努力再迎一个丰收年夯实根基。
新华社 | 分享: 2023-03-09
(新华社记者 侯雪静 段续 谢希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行动”……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均对做好“乡村振兴”进行相关安排。记者就此采访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预算报告提出,加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计划报告提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  “可以看出,政策的发力点是围绕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用发展的办法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代表说。  通过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国巩固脱贫成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  预算报告提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占比力争提高到60%以上。  “增加100亿元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更加体现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代表说,衔接资金使用需更加突出重点,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底线的同时,以做好“土特产”文章的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夯实群众稳定增收基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体现地域特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计划报告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大有可为,只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才能带动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农业,让农村和农业有活力、有奔头。”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秦英林代表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代表说,近年来通过聚焦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探索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举措。预算报告提出,“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扩大水利投资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个报告硬件、软件两手抓,对乡村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各地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委员说,乡村建设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全程参与的基础上,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新华社 | 分享: 2023-03-09
(龙新)目前冬小麦已大面积返青,正是加强小麦田间管理,搭好丰收苗架的关键时期。3月7日,在前期制定印发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意见、派出150名专家组成科技小分队赴夏季粮油主产省、蹲点包片指导落实小麦生产关键措施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又派出3个工作组,赴河北、山东、陕西等主产省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推进春季田管顺利开展,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赢得夏粮丰收主动权。工作组将进村入户,深入一线,指导落实各项田管措施。一是实地察看苗情。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技人员一起实地察看土壤墒情、小麦苗情,特别是受冻小麦返青情况,分析评估冻害影响,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二是推进科学田管。指导农民对三类弱苗和受冻麦田,抓住返青起身期,增施肥促苗早发快长;对旺长麦田,推迟肥水、适当镇压;对一二类苗,坚持促控结合,肥水后移至拔节期,保苗稳健生长;提早落实抗旱防冻、防病治虫关键措施。三是强化指导服务。会同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完善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方案,指导农民因时因墒因苗落实田管措施,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问题。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8
(记者 常钦)近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首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登簿,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实现落地见效。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田文彪介绍,首批3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登簿,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谁所有”“由谁管”,标志着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改革任务实现了落实落地,将为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产权支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主峰。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首批登簿的重点区域是我国生态功能重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空间  “首批登簿的重点区域是我国生态功能重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空间。”田文彪介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是我国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护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热带雨林;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山东省第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已登簿的3个重点区域从权属状况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 公 园 登 记 单 元 总 面 积426853.89公顷,其中,国有自然资源面积 377241.01 公顷;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面积2667.96公顷,国有自然资源面积2667.96公顷;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面积 12958.60公 顷 ,国 有 自 然 资 源 面 积5057.83公顷。  从资源类型看,已登簿的3个重点区域登记单元内包括森林资源、水流资源、湿地资源、草原资源、荒地资源以及其他类型资源。田文彪说,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并商海南、江苏、山东三省,经过充分沟通、认真研究,最终选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重要生态空间率先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登簿工作。  强化统筹衔接,增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田文彪介绍,工作过程中,依据这3个重点区域管理范围线,划定登记单元;以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统一底图,结合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摸清自然资源自然状况信息;依据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和地方政府代理履行所有者职责的自然资源清单,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确保登记结果真实有效、权威公正。  田文彪介绍,首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登簿,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仅实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落地见效”,也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了产权支撑,有利于厘清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解决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权益不落实等问题,助力重要生态空间的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首次登记程序为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5个环节  田文彪说,如果把大自然看作一个大家庭,那么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甚至是荒地、滩涂以及海域、无居民海岛、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都是家庭成员。要了解这些家庭成员,就需要摸家底、建档案,明晰产权主体,划清权属界线,真正地给自然资源“上户口”。  这个“户口簿”里都有哪些信息?田文彪说,主要内容一是自然状况,包括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质量等。二是权属状况,主要是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包括所有权主体、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以及行使方式等。三是其他相关事项。主要包括登记范围内的不动产权利情况和公共管制信息等,通过关联的方式予以体现。  那怎么给自然资源“上户口”呢?据了解,自然资源首次登记程序为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5个环节:登记机构要在收集资料、编制工作底图的基础上,发布首次登记通告;登记机构要组织专业调查队伍,综合考虑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相对完整的生态功能、集中连片等因素,预划登记单元,开展地籍调查;登记机构会同相关部门对拟登簿的信息进行审核;登记机构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指定场所进行公告;登记机构通过全国自然资源登记信息系统,将自然资源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等登记事项记载于自然资源登记簿。  未来,随着大数据、无人机、遥感、实景三维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三维登记”模式不仅让自然资源“平面户口簿”变成“立体户口簿”,且以三维模式构建的“一张图”管理平台能将自然资源管理从平面变为立体,从抽象变为场景来管理。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有什么重大意义?田文彪说,自然资源产权主体缺位、所有权边界模糊,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通过给自然资源“上户口”,清晰界定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等“四个边界”,为自然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所有者权益行使提供产权依据。多措并举,摸清自然资源产权“家底”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庞大,种类丰富,要摸清这份自然资源产权“家底”并非易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在法理、制度和技术支撑方面都需要不断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部门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在摸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推行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从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管理并重稳步迈进。  “只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才不会落空。”田文彪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自然资源系统推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从构想到建立、从理论到实践。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江河湖泊、国家重点林区等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去年底和今年初,我国首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登簿。  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底账”越来越细。针对江河湖泊、湿地、草原等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也在有序推进。国家重点林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持续推进,满归等5个国家重点林区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数据建库已完成;9个试点海域和164个无居民海岛试点工作也稳步向前;省级层面部署开展了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湿地、草原、森林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  练好摸清家底和明晰产权的“基本功”。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多措并举,一方面,深化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加快健全完善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持续做好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并在国土调查统一底图上开展水、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专项调查,探索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在一张底图上管空间、管资源;另一方面,切实做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做好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农村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同时,推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让权益得保护、交易享安全。  田文彪说,下一步,我国将以首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登簿为新起点,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和技术标准,有序开展东北虎豹等国家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点林区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登簿,深化登记成果应用研究,推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人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激荡光荣梦想、憧憬宏伟蓝图,2023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在首都北京胜利召开。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催人奋进的重要盛会。面向新时代,尤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一心一意抓发展,建好中国式现代化。从去年底党的二十大到今年初的全国两会,立足拼经济,谋发展,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已成为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凝心聚力,奔向新征程,不断让老百姓过上美满幸福好日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困难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等因素日益增多。但是,党的领导核心引领、政治思想引领,是最有力的引领,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已谱写出新的华章。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安全并举,经济如期实现总体好转,科技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回望战略布局到精准施策,一张张宏伟蓝图正变成一幅幅和美画卷。着眼强国建设迈向伟大复兴,更要把党的二十大所确定的长远发展路线图转化为阶段性施工图,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对推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至关重要。切实统一思想、意志、行动,以民主聚共识,以共识凝力量,就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更强合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记者 王艳 余瑶 王田 裴逊琦)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  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报告中,一组组有底气、有温度的数据,跃动着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一项项民生承诺传递出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围绕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工作部署,代表委员们谈感想、话发展、谋良策,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表示更有决心有信心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资料图片  强信心——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报告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盘锦市政协副主席潘元松说:“报告中专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行重点阐述,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不懈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作为农业界委员,备受鼓舞,倍增信心。”粮食安全的基础是耕地,不仅耕地数量要足,同时质量也要高。他说:“要落实好黑土地保护法,保护好东北地区宝贵的黑土地,继续落实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鼓励多用农家肥,科学实施秸秆返田,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科学实施休耕轮作等。”  “报告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韩秋香说,“期待以更多更好的农业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向智慧化、数字化发展,以科技助推农业现代化,让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牢,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更稳。”韩秋香认为,还要跳出粮食看粮食,在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对于小麦生产来说,在播种和苗期遇到十分不利的气候条件下,通过耕作和生理调节新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取得增产,这是科技赋能在粮食生产中的充分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说。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我是一个‘老农人’,新希望作为一家坚守农牧产业40多年的企业,总理的报告让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我们会集中力量攻坚“卡脖子”难题,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为驱动,重点攻坚“种业芯片”,已经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新鸭”,打破了我国肉鸭种鸭必须依靠引进的历史,目前正在全力攻坚“猪芯片”。  亮决心——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文兰对此深有感悟:“我们脱贫村刚刚摆脱贫困,发展基础还较为薄弱,离不开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倾力帮扶。”近年来,文山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以及菜豌豆、四季豆等蔬菜产业,鼓励村民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增收致富之路。2022年,文山村人均收入达1.6万元。  “多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向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为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说,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进一步提高财政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把钱花在刀刃上。  人才是乡村的第一要素,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当前,农村地区还普遍面临着留不住人的难题。”范振喜建议,大力鼓励支持本村大学生、优秀企业家等返乡带头创业,培养更多的致富带头人;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打造一支有强烈公心责任心、热爱农业农村的干部队伍,带领农民把村里的事情办好。对此,种康表示认同:“专业技术人才仍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动力,既要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在乡村创业,又要营造产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同时还要对农村青年人加强技术培训。”  “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乡村振兴如何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好,路径清晰,感觉非常暖心。”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也为自己明确了工作抓手和努力方向,作为科技工作者,接下来将继续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提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支撑能力。  “报告中提到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听了很振奋和感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会后,我将把两会精神带回去,把总书记的声音带到基层,我们白塔村将继续做好“三块地”文章,真正让宅基地、承包地和建设用地变成强村富民的“聚宝盆”;继续做好“乡村三夜”文章,让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致富村民的口袋和脑袋,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继续围绕“农副产品品牌化、生态资源高效化、文化项目产业化、乡村旅游特色化”的目标,奋力打造“有根有味、有品有戏、有富有美、有新更有魂”的美丽新白塔。  很暖心——  努力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李克强总理作的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今年要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让我们基层代表倍感振奋,是对农村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的一大利好。”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陈东海感慨。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社区医院医生韦小丽,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触动。“报告体现了浓厚的为民情怀,特别是其中提到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更加坚定了我守护老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信心。”韦小丽说,目前乡村医疗水平与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加快补齐短板,探索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作为村民的健康守护人,她也要进一步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尽其所能地服务好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说:“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务实又暖心的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脱贫攻坚的成果,又提出了很多保民生、兜底线的实在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深厚的爱民情怀。我相信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我们农民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也深有同感:“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很贴心,报告中提到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厚爱。”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6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陈玉明 秦交锋 舒静 宋佳 吴文诩 黄江林 董瑞丰 姜琳)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今年的全国两会将如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开局之年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和热点问题,通过发展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审查的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从多个方面部署民生新举措,勾勒出民生发展新图景。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计划报告提出,实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组织就业见习和专项培训。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组织开展国聘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委员说,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建议发动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知名企业广泛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更多有特色的行业专场招聘。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优先推荐岗位。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收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计划报告提出,探索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预算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建议,在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创新消费场景,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要发展农村物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医疗领域的举措重点在于“提质”与“均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计划报告提出,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预算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并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  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代表建议,鼓励优质医疗机构通过托管、医联体等方式帮扶基层医院。通过大数据技术推进省市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以技术帮扶、业务指导等方式培养基层医生,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疫情防控防重症、保重点人群、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  计划报告提出,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农村,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预算报告提出,适当延长新冠患者救治经费保障政策,对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委员表示,接下来要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管理、建立完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新冠毒株变异,为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教育义务教育均衡、职业教育提质、高等教育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计划报告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预算报告提出,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安排 100 亿元、增加 30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安排404亿元、增加10亿元。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委员建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集团校的作用,建立双向流动补贴制度,让城乡学校师资流动起来。“一老一小”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计划报告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预算报告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委员表示,除了生育补贴政策,要从增加产假、普惠托育、妇女产后就业等多个方面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住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计划报告提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算报告提出,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委员表示,新市民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租赁住房和首套刚需购房两个方面。建议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在人口净流入大中城市构建保障多层次、产权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的住房难题。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计划报告提出,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中央财政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安排172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陈松蹊委员说,建议研究实施更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国家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务必通过细致工作扎实到位。  计划报告提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预算报告提出,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代表建议,推动农企对接,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多渠道构建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新华社 | 分享: 2023-03-06
  (见习记者 赵博文)“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才能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春耕备耕,离不开科技支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科技力量正在全国多地开展农技服务、指导培训,为全国春耕备耕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湖南省永顺市猕猴桃种植基地,无人机正在大面积喷洒生物农药。 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供图  推广新技助春耕  “今天的绿肥长得好,出苗整齐,现在已开始发棵,估计种早稻时产量上得来,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我们自己不用操心,效果看得到。”种粮大户洪卫国正向浙江省农科院电话讲述绿肥生长情况。浙江省金华市近年新增20多万亩“非粮化”整治水田,表土有机质缺乏,水稻产量比正常稻田低40%至50%。为此,浙江省农科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探索委托种植的方式,提供全程绿肥生产技术服务,包括种子、翻耕、开沟、播种等一条龙服务,确保冬绿肥种植成功,真正为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保供提供支撑。放眼南方稻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作物是提高水稻产量、减肥增效、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在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多年推动下,南方稻区冬绿肥面积超过2500万亩,有力推动了稻区的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施。  在河南省获嘉县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里,国家灌溉农业绿色联盟组织的专家队伍,正积极指导开展返青麦田的“第一水”灌溉。“返青期的小麦对水分非常敏感,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足土壤水分,利于分蘖,为高产打好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刘战东研究员说。专家对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灌溉装备的合理选型、智能化应用与管理等进行详细指导。种粮大户李喜亮说:“原来传统浇地,一个人一天盯1个水泵,只能浇5亩地,现在我一个人盯4个水泵,非常轻松地浇100亩地,并且浇得非常匀,缺肥的话还可以带上肥料,让庄稼‘有水喝有饭吃’。”目前,河南省各地麦田浇灌等各项春耕春管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今春,在陕西省,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专家先后走入蔬菜农业公司和合作社,针对温室结构改造升级、温室保温措施管理、病虫害防治、温室蔬菜种植及产销情况开展调研及技术指导工作,帮助果蔬种植户解决难题,通过科技支撑为春季蔬菜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菜篮子”关乎民生福祉,牵涉千家万户。目前,蔬菜育苗备耕工作正在河南、山东等地逐渐展开。  人勤春来早,早春备耕忙。体系和联盟专家与农技员积极下沉一线,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指导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精准施策强服务  春回大地,我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特性,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的需求,体系和联盟专家精准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发挥科技对春耕工作的推动力。  早春正是猕猴桃果园各种病虫害预防的关键时期。“在全园修剪结束后,一定要将枯枝败叶和杂草等一并清理干净埋入土中,然后全园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30%矿物油·石硫合剂75倍液清园来减少病虫源。萌芽前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可对全年植保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齐秀娟对正在劳作的果农手把手指导。  长期服务于湖南永顺县猕猴桃产业,齐秀娟发现当地猕猴桃存在病虫危害,迅速组织成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组,采用无人机作业的方式,对永顺猕猴桃试验站、松柏镇大青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喷洒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生物农药对环境影响较小,而且毒性低,对人畜也相对安全,有利于提高永顺猕猴桃品质和减少病虫损失。”联盟常务理事、高级农艺师王军说。  “我这块地前两年一年一季也是种麦子,种上绿肥还田,地力条件慢慢改变了,看我这10亩地现在情况多好,产量肯定低不了。”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二十八村村民王玉洁说。过去,土地盐碱化一直是困扰二十八村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针对当地土壤情况,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提出了一系列控盐促生措施,即使去年冬天没有多少有效降水,小麦即将返青,苗情明显好于其它地块。“这边的地有盐碱,小麦玉米产量一直上不去,专家带来了好的技术,好的方法,还得科学种田。”望向自家的麦田,王玉洁高兴地说道。如今,在山东省东营市,生产需求与农业技术精准对接出成效,盐碱地也逐步变成了增产田。  近日,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共建村遇了幸福的烦恼——堵车。“大量游客涌入海南,多数游客选择自驾游到这里品尝春天里的第一鲜。”桑农王福斌边说边摘下一颗紫到发黑的桑葚,露出收获的微笑。王福斌于2017年返乡创业,在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专家的帮助下,将自家的几亩水田全部种上果桑。近年来,他积极引入海口综合试验站新育成的“嘉陵106”果叶两用桑品种。“这样可以在桑葚采摘结束后,收割桑叶用来养蚕,增加全年的桑园产出。”王福斌说。  体系专家还为当地桑葚产业打出精准指导“组合拳”。一方面,规划旅游路线,整合乡村农旅资源,通过当地媒体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桑葚采摘和种植,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桑葚深加工,推出桑叶茶、桑叶菜、桑葚干、桑葚膏,炮制桑葚酒,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高产业附加值。  技术培训夯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值春耕备耕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体系和联盟积极组织开展农技培训,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参加大庆分院举办的盐碱地培训班,让我了解到秋整地要求、播种深度、用水用药等盐碱地知识,今年我要充分利用庭院,种植葡萄和西甜瓜等果蔬作物。”培训结束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玉米种植大户刘兴旺高兴地说。近日,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结合大庆苏打盐碱土区土壤现状和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大豆、玉米、甜瓜、葡萄、水稻等7个专家团队分别介绍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农庆豆24”、棚室反季栽培专用甜瓜“龙庆1号”等自主创新品种19个;讲解了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苏打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大豆盐碱土地区精量播种和化学防控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8项,并展示了“葡萄+草莓”套种复合种植模式等大庆市实用地方标准14项,为当地农民充分利用盐碱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湖北荆门钟祥市石牌镇邹巷万亩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内,一场有关春季小麦和油菜管理的大讲堂正在开讲,专家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农民讲授要点,传授经验,助农增产增收。“小麦的生长发育到了关键时期,田间管理要做到抓‘一早、两肥和三防’。”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武汉试验站站长高春保向大家介绍,各地要尽早行动,施补救肥和拔节肥,做好防倒春寒、防渍害、防赤霉病和条锈病的工作。“如果苗高20厘米左右,叶片12片左右,可以把尿素提高到15斤每亩。”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组成员周广生正拿起一株油菜叮嘱油菜田管要点。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春季农事田管大讲堂”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开春以来,甘肃省科技创新联盟各成员单位陆续开展春耕春播动员工作,抢前抓早,积极备战,调贮备春播玉米新品种“陇单339号”“陇单336号”等种子28万公斤,贮备“陇薯7号”“陇薯14号”等脱毒种薯1500余吨,落实制种基地2000亩;贮备人参果、草莓、西红柿、百合等种苗300万株,大樱桃、葡萄、桃、花椒等种苗40余万株,积极推动春耕春播工作。科技人员把室内理论讲解与室外实践相结合,把现场讲解示范与解疑答惑相结合,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春耕春播的“及时雨”。各成员单位累计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班25期,实地指导100余次,培训技术8700余人次,让科技培训助力丰产丰收。  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的关键,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努力下,华夏大地正在绘就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耕画卷,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李清新)初春的云南西双版纳乍暖还寒,但空气中已有东风的暖意。日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拉村400多亩多年生稻生产示范基地里,迎来了一批政学研专家团队,他们穿行在基地的核心试验区,观摩“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26”“云大107”等多年生稻品种(系)的田间栽插和生长情况,热烈讨论多年生稻头季栽插、田管技术、病虫草害防控、稻桩越冬等热点问题,由此拉开了全国多年生稻试验示范总结暨现场观摩培训会的序幕。  多年生稻与甘蔗、韭菜类似,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特性。即第一季种下水稻后,在随后的若干季无需再购种、育秧、犁地、耙田和插秧,便可连续收获3-5年,其间只需进行浇水、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就能实现可观的产量。  发展多年生稻,能够大幅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土壤生态修复,对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自2017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每年在全国南方10个省区组织开展试验示范。此次会议,旨在总结这些年来各地多年生稻试验示范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种多收、绿色轻简 生产优势突出  不久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成为2022年中国唯一入选,同时也是全球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多年生稻23”品种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  “千百年来,人类将多年生的野生种驯化成一年生的栽培种,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承载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我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一年生的栽培种变成多年生的栽培种,让绿色轻简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介绍。经过20余年的探索,胡凤益团队选育出的多年生稻品种,实现了在适宜地区种植一次连续收获3-5年的预期成效。同时,连续多年免耕的生产方式,不仅改善了稻田耕层土壤结构,起到培肥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节本增效的作用,而且减少了稻田碳排放,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与传统水稻提高单产的方式不同,多年生稻通过简化水稻种植环节,在产量与传统水稻相比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为稳定和扩大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和丘陵山区水稻种植面积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和云南大学联合南方相关省份农技推广系统,从栽培密度、水肥管理、留桩高度、越冬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研究探索集成多年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及“稻+鱼”“稻+鸭+鱼”等多种“多年生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多年生稻综合效益的提升。  试验示范表现良好 若干品种多省区“开花”  “看到示范田里的稻子种得好,去年我主动找他们要了多年生稻的种子,种了20亩,第一季早稻收了600公斤/亩,第二季晚稻收了300公斤/亩,和种植普通水稻差不多,但是多年生稻第二季不用再买种子、育秧、插秧,成本节省了不少,今年我已经扩种到50亩了!”曼拉村种粮大户岩坎叫的农田就在多年生稻示范片一路之隔的东侧,谈及2022年开始种植多年生稻的契机,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一年种植中的收获。  “目前,‘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3个常规稻品种已通过云南省审定,具有产量高、品质较好、抗稻瘟病等特性,适宜在云南省示范推广。还有多个表现较好的品系,有望通过审定。”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程映国告诉记者,多年生稻主要有两种利用方式:一是一种收多年,比如西双版纳等光温度条件好的区域;二是一种两收,比如在长江流域的双季稻区。近年来各地区的试验示范表现良好。  2017年以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0个省区开展试验示范。截至目前,全国多年生稻试验示范点达236个,其中云南核心示范点1万亩,辐射带动多年生稻种植超过10万亩,广西和贵州多年生稻试验示范县市分别达到了15个和30个。多年生稻单产水平也逐年提高,云南孟连试验4年连续收割8季,早季稻平均626公斤/亩,晚季稻426公斤/亩,年亩产突破“吨粮”。  大范围推广亟待加强品种选育、完善配套技术  近年来,随着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的不断推进,多年生稻发展势头也越发强劲。然而,像所有新技术新变革在发展初期都是在曲折中螺旋上升一样,多年生稻也不例外,在区域示范试验中,多年生稻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多年生稻虽然可以省去耕地、育秧、插秧等环节,但其技术要求高。头季生长、收获、留茬养护、下一季管理等都关系到产量高低,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在技术座谈会环节,专家们总结了多年生稻在示范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品种偏少,现有品种均是在云南选育的,其他省区的本地化选育品种尚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缺少多年生稻品种审定相关制度,云南省通过绿色通道审定了几个品种,其他省区还没有相应做法。三是缺少重点项目支持,区域间协作研究开展不够,品种选育还主要依靠云南大学。四是配套技术不够完善,目前主要处于试验示范阶段,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还不够深入。  专家团一致认为,推进多年生稻发展,需要多方合力。首先,继续发挥协作机制,通过加强现有品种引进试种,联合开展穿梭育种、本地化育种等,加快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本土品种,同时协调做好品种审定工作。其次,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在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建立示范样板,促进多年生稻示范推广。此外,要把多年生稻较高的综合效益和规模化经营主体对投入成本较为敏感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促进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示范,稳步扩大多年生稻种植面积。  放眼勐海县多年生稻试验片,农户们正开着农机移栽新一茬多年生稻秧苗。暖风吹拂下,多年生稻又一次孕育生发。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记者 唐旭 姚媛)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东北平原到丘陵山地,美丽中国,江山如画。  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5年来,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长江十年禁渔到黑土地保护,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到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三农发展绿意盎然。  保生态——  再现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春风和煦,随着巡逻船驶向南洞庭湖深处,放眼望去,露出水面的洲岛上,浅滩碧绿、青草连绵;偶尔可见几群候鸟,流连于湖面之上。“候鸟”变“留鸟”,正成为八百里洞庭的一道新风景。“鱼多了,有些候鸟都舍不得飞走了。”湖南省益阳市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龙说。  来自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洞庭湖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近30年在洞庭湖难觅踪迹的胭脂鱼、鳤鱼,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  生物多样性迅速恢复,既离不开实施禁捕的措施,也归功于总体平稳的禁捕管理秩序。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执法行动,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1.52万件,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9.41万艘,渔业生产秩序持续好转。长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一江一口两湖七河”重点水域基本实现“四清四无”。  在水系通过禁渔休养生息的同时,耕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在2022年8月实施的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沙河子镇福太村村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村里耕地内的黑土被盗取足有一米深,耕地破坏严重。  “目前环保领域的法律,侧重于城市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在农村生态环境上力度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呼吁,“国家应出台综合性的法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022年,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质扩面,并推动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深入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督促指导东北四省(区)黑土地保护任务落实落地。  不仅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过去5年,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指导浙江、山东等省份开展酸化耕地和盐碱地治理试点,2022年,累计试点面积达280万亩,耕地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过去5年,长期透支、过度开发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画卷。  促增长——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正在凸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绿色生态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就要认识到农业、农村的多元价值,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去年7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海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骆海建近一个多月走村串户忙收储,不过他收购的不是粮食,而是农作物秸秆。在阜南县,170多名像骆海建这样的秸秆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利用能力。  不仅生产过程的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得到有效处理,从投入端的农药化肥减量,到产出端的绿色优质供给,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正在阔步向前。  安徽省颍上县集成推广土壤-作物综合管理,实现节肥30%以上,有效减轻农田氨氮排放;山东省齐河县创新“健康农田”技术,重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加20%-50%,农田氮磷流失减少40%以上;四川省邛崃市全域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粮油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已达到68.5%。  5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动农业减排固碳,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及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等6项重点任务,实施稻田甲烷减排、化肥减量增效等十大行动。  此外,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亿万农民。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制定“3+3”专项实施方案,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品种、品牌、标准化等,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持续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达6万余个,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有效促进了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治环境——  绘就村美人和的乡村画卷  初春的秦巴山深处,整洁的村路蜿蜒到户,一间间白墙蓝瓦的民居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在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联春村,农房改造一新,朱门红窗、水冲式厕所、硬化地面、设计精巧的庭院等,成了村民居室的标配。  这幅美丽乡村的图景不止出现在联春村,更涌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近5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接续展开,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再织政策密网,确保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加快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91%,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陡沟村,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通过光伏发电净化槽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二级标准,可用于灌溉农田或生态补水。“厕污共治”的模式,既解决了降能耗、降成本的处理难题,又实现了粪污还田的资源化目标。  “畜禽粪污、人的排泄物等乡村废弃物经有效处理,就地就近还田,是改善耕地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表示。  人居环境整治是切实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的惠民工程。在开展整治之初,一些村庄却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  “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动力和实践。”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丁时勇呼吁。  在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一条彩色柏油路穿梭在山坡河流边、柚园田野中和猪舍民居旁。曾经污水遍地的贫困山村,如今成为“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  “这几年,通过‘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等方式,发动老百姓共同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全国人大代表、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焦宪介绍,“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去年旺季时,农家乐一天就能招待100多位游客呢!”  5年来,各地通过党员先锋带动、“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方式,在兼顾农民生活便利和生产需要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人、受益人。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3
近日,《中国数字 乡 村 发 展 报 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共同指导,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编制。《报告》全面总结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涵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数字化治理、乡村网络文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智慧绿色乡村、数字乡村发展环境等8个方面内容,并试行评价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总体上看,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从 2022 年试行开展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看,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5.4%;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数字惠民服务扎实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增至48.3 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0%。
农业农村部网站 | 分享: 2023-03-03
  (龙新)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国渔政亮剑2022”十大执法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和法律震慑,提升渔政队伍执法办案水平,营造知法懂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2年,各级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围绕长江禁渔、黄河禁渔、伏季休渔、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渔区公平正义和国家渔业权益,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0.5万人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2万件,移送司法处理案件5096件,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9万艘、“绝户网”80.2万张(顶),收缴电鱼器具7253台(套),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办案强度大幅提升,严重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渔业秩序持续向好,渔业资源有效恢复。  此次通报的案例从各地去年查处或办结的案件中选取,涵盖违反禁渔期规定非法捕捞、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非法捕捞、违反防台风指令危险作业、私拆船位终端监测设备、未经批准擅自释放外来物种等多种类型,以及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和公益赔偿等多种处理结果,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今年首次对案件的办理情况和典型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解读,并结合案例对一线执法中常见问题答疑解惑,切实帮助执法队伍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提升以案普法、以案释法效果。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