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在四川宜宾长宁县,推开窗,是无垠竹海翻涌的绿浪。走出门,是清澈溪流吟唱的欢歌。深吸气,是森林氧吧馈赠的清甜。这里,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走进长宁,便走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这里好山好水好空气,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实践与注解。绿色,是长宁最厚重的底色漫步长宁,最强烈的感受便是无处不在的“绿”。全县73.1万亩竹林连绵起伏,蜀南竹海被誉为“天然氧吧”,高达92.66万亩的森林面积,让长宁如同一颗镶嵌在川南的“绿宝石”,这抹绿,不仅养眼,更养心、养肺。据监测,2024年长宁累计优良天数333天,全市排名第二,负氧离子含量远超城市数十倍。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身心的深度净化。竹林深处,清风徐来,竹影婆娑,是长宁人最寻常也最珍贵的“生态福利”。清流,是长宁最灵动的脉搏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生态之镜。长宁的水,清得透亮,美得灵动。淯江河穿城而过、润泽乡野,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汩汩清泉是长宁人最安心的保障。河岸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白鹭翩跹,鱼翔浅底,清澈见底的溪流不仅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更是长宁生态健康最直观的“晴雨表”。一江碧水,映照出的是长宁守护母亲河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生灵,是长宁最珍贵的宝藏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长宁的青山绿水间,挺拔的银杏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南归时东山湖都会迎来“候鸟季”,红头潜鸭、骨顶鸡、红嘴鸥、苍鹭……成百上千只“天空精灵”翩翩起舞。长宁不仅是竹的王国,更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庇护所和基因库。这份生机勃勃的野趣,是长宁生态平衡、环境优良最有力的证明。守护,是长宁最自觉的行动长宁的“生态好”并非天赐,而是源于持之以恒的守护与建设,从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到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从加强水源涵养地保护,到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竹,从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到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长宁将生态保护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转化为每一位居民的自觉行动,“减塑”“光盘”“植绿护绿”成为社会新风尚,这份全民参与的生态自觉是长宁绿水青山常驻的根本保障。转化,是长宁最智慧的路径长宁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质的生态环境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人民的福祉。依托万亩竹海和清新空气,生态旅游蓬勃兴起,蜀南竹海吸引八方游客体验“森呼吸”。依托纯净水源和良好生态,双河凉糕这一非遗美食声名远播,成为“舌尖上的生态名片”。林下竹荪、生态竹笋等绿色农产品身价倍增,让“不砍竹也能致富”成为现实。梨花节、枇杷节等生态节会活动,更让长宁的“绿富美”享誉四方。蓬勃兴起的新能源产业正为长宁的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绿动力”。立足良好的生态本底和绿色发展需求,长宁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四川铭丰、宜宾森碳科技等科技型环保企业在此扎根成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道路越走越宽。长宁人民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长宁,这座被绿色深情拥抱的城市,正奋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供稿图:长宁县委宣传部 宋成均 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