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康勇 樊陈 记者 李全民)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又到了春茶采摘的时节。3月3日,在木门镇三合村茶叶园区,当地茶农正在做春茶采摘前的准备工作。得益于旺苍县建设的“米仓山茶全产业链数据平台”,一条条科学的技术措施成为当地茶农和茶企发展的有力支撑。  “以往种植茶叶的时候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现在有了智慧平台、虫情测报站以及我们的土壤墒情这些高科技手段,我们在茶叶生产和管护方面也有了更充分的科学保障,让我们在以后茶叶生产当中更有信心。”旺苍县木门镇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石义良说。  茶产业是旺苍县的支柱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在各大茶叶园区,每隔一段区域就矗立着智能虫情测报站、茶园气象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县25万亩茶园的气象、土壤、茶叶长势等数据。工作人员只需在终端轻轻一点,就能为全县茶叶管护、生产加工、茶叶种植提供全周期的科学数据支撑。  “通过米仓山茶全产业链数据大平台,将茶叶全产业链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工具可视化集中展示呈现,用数据能力高效服务于政府部门、种植用户、茶叶客户等各类需求,用数据指导优化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产品溯源、客户需求互助等业务场景,更好发挥数据服务与实体产业价值。”该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勇说。  茶科技创新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旺苍县茶叶龙头企业,这段时间,在该公司三江加工厂内,当地工作人员正在检修全自动化生产线,为春茶生产做足准备,今年三江加工厂将承担该县30%左右的春茶生产。  “米仓山茶业三江加工厂现有三条生产线,具有了每年加工3000吨的加工能力,其中生产了黄茶、绿茶、红茶,以及新研发的黑茶,其中茶叶的品质逐年提升,茶叶的品牌效益和品质已经在市场上占了很大的份额。”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江加工厂厂长何多喜说。  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再到现在的智能化管理、自动化生产,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带来质的飞跃。如今,旺苍县除了加工技术的创新外,还在产品开发上进行了多元化尝试。  “为了联农带农,增加茶农的收入,我们引进了黑茶生产技术,并研发了小圆饼、方砖、茯砖等系列产品,拓宽了茶农夏秋茶生产的方式,同时,我们改良了生产线,让黑茶由高氟转为低氟,茶农的收入由低收入转为了高收入,现在我们整个加工厂拥有了24类茶叶的产品生产技术和能力。”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江加工厂厂长何多喜说。  科技加持,产业兴旺。目前,旺苍县正积极建设茶产业数字化加工基地,全面应用茶企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到2025年,全县预计茶叶总产量可达9200吨以上,综合产值实现78亿元以上。  “下一步,旺苍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做好中国最好黄茶产业大文章为抓手,充分发挥全省唯一茶种业园区和全省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优势,通过构建1+5+n的科技创新联合体,持续在茶树品种选育和推广、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旺苍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勇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旺苍县是四川省重点产茶区之一,近年来,旺苍县依托数字技术,将科技融入茶叶种植、生产等各个环节,为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孙伟 郑胶 毛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雅安市雨城区云台山藏茶现代农业园区近日陆续进入春茶采摘期。茶园里一派繁忙景象,预示着今年茶产业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走进草坝镇合江村,连绵起伏的茶山绿意盎然,嫩绿的新芽挤满枝头。茶农们身背茶篓,穿梭在茶树间,手指翻飞间,一片片鲜嫩的芽尖便落入篓中。茶农采摘茶叶  “今年春茶长势喜人,芽头饱满,品质比往年更好。”茶农杨启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告诉笔者,现在春茶收购价约90元/斤,自己一天能采摘5斤,每天收入400多元。  近年来,雨城区大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数字化精细管理等新技术,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  “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去年茶叶产量6000余吨,实现年产值1.6亿元。”合江村党总支副书记杜朝英介绍道。  凭借着突出的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今年年初,雨城区云台山藏茶现代农业园区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  在合江村,茶是“源头”,引来了无数“活水”。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茶产业优势,合江村将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发展热气球、滑翔伞等低空观光旅游项目,结合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海子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资源,合江村形成了“低空+农业+文旅”的复合业态,真正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  在茶园旁,雅安市云台山茶文化学院拔地而起。学院深挖雅安茶文化、乡村文化、古村落文化等资源,打造基于乡村场景的“产业+教育+农旅+休闲”教育研学基地。同时,构建“学、游、吃、住、劳”课程体系,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沉浸式研学体验教学。通过茶文化、生态采摘、手工制茶体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研学中发现乡村之美,树立文化自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茶文化学院内,合江直播间成为电商直播的重要阵地。这里挖掘并培育了一批本土直播人才,创建了一支电商直播队伍,制定了月度电商直播计划,形成了完整的电商直播供应链,擦亮了合江村“贡茶之乡”的金字招牌。  “我们积极引导村民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多渠道拓展合江村茶叶销售市场,提升经济价值,增加收入,促进就业。”杜朝英表示,希望通过茶文旅融合,让更多人了解雨城茶文化,品尝雨城茶香,让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群众。  据了解,合江村今年春茶预计产量将达到 2400 余吨,产值超过7000万元。目前,第一批春茶已经陆续上市,凭借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2月24日,天刚亮,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农曾少富便挎着竹篓走进茶园。这几天雨水不断,人走进茶垄间,满脚都是黄泥,但他毫不在意,眼明手快地将一片片鲜叶放进竹篓。  种茶、卖茶近30年,曾少富深知春茶的珍贵。“这几天‘乌牛早’的单芽卖到90元/斤,越往后价格越低。”他准备抓紧时间多采些鲜叶,下午四五点钟送到护国镇绍坝场上卖。  纳溪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被誉为“中国特早茶之乡”。目前,纳溪建有茶叶基地31.5万亩,年总产量2.4万吨,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89亿元。尽管曾少富对这些数据并未过多关注,但纳溪正朝着百亿茶产业的目标稳步迈进,他手中的一片片茶叶也将实现更大价值。纳溪二月亭茶园特早优质茶抢先机 外地客商纷纷来  都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对纳溪的茶农来说,春天才是真正收获的季节。  每年一到2月,茶农们便开始提前招工,密切关注天气和茶叶的生长进度,随时准备开工采茶。春节还没过完,曾少富便正式开工了。“单芽价格最贵,带来的收益几乎占全年收益的一半,但采摘期只有20天左右。”尽管茶园只有六七亩,但他还是雇了人帮忙采茶。  纳溪地处川南山地河谷,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水热资源丰富等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这里2月上中旬即可开园采摘新茶,时间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比川西北茶区早7-10天。  每年2月至3月,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涌入纳溪,收购早春茶。据统计,70%的春茶被外地客商直接在原产地买走。  四川省花秋茶业有限公司是西部唯一出口抹茶的生产商,每年抹茶出口量在1000吨以上,对优质春茶的需求量很大。“纳溪茶比蒙顶山茶早一个月,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提前一个月抢占市场。”公司总经理喻江表示。  来自浙江温州的茶商杨礼根考察了云南、山东等全国主要茶叶产地后,最终选择在纳溪落地生根,投资建立了“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资源丰富,又临近云贵渝和川内自贡、宜宾、乐山等地,在资源整合与市场辐射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杨礼根说,这为公司产业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福建茶商、泸州市纳溪区川闽缘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源祥看来,纳溪的气候、地质地貌条件与家乡武夷山很像,适宜种茶,鲜叶品质也很好。“如果加上好的工艺,做出来的高端茶品质和福建本土的没什么区别。”他说。纳溪茶农正在采摘春茶补足精深加工短板 挖掘百亿产业价值  朱源祥的话既肯定了纳溪茶叶的价值,也点出了纳溪茶产业的短板。  纳溪现有名优茶加工企业126家,但大宗茶粗加工占比大,整体面临茶产业精深加工不足、茶产业链条不强的问题,且因鲜叶资源流失量大,委托代加工订单多,本地茶产业产值外流现象突出。  要实现百亿茶产业目标,减少“纳溪特早茶”产值外流,强链补链,打造茶叶现代化全产业链势在必行。  近年来,纳溪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加工能力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明确支持举措,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纳溪成功招引川闽缘茶业、四川茶可以茶业等企业,前者引入高端顶级红茶“金骏眉”加工工艺,研发了“纳溪特早茶”系列产品之一的“纳溪红”,后者正在将品牌化运营的新理念植入纳溪茶产业中。  去年12月,纳溪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茶叶加工厂),引进3家当地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生产“纳溪特早茶”高端茶叶产品,开发碾茶、抹茶等深加工产品,以补足全区茶产业精深加工短板。  得知纳溪当地有茶企要研发生产抹茶产品,喻江有些兴奋。“和传统茶叶相比,抹茶生产工艺复杂得多,省内做抹茶的厂商也不多。”他想实地了解更多情况,看是否有合作空间。得知有友商想了解抹茶生产线的情况,入驻企业、四川瀚源有机茶业董事长李爱民从四川省第十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投资洽谈活动现场赶来。“正在调试碾茶加工生产线,3月底投产后可以生产优质碾茶200吨。”李爱民介绍,公司已在全区建设1200余亩抹茶基地,抹茶生产线也将于下半年投产。  “纳溪将持续突出‘基地、龙头、市场’等重点,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敏介绍,纳溪正在制定《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特早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3月1日,成都东郊记忆缕缕茶香沁人心脾,2025蒙顶山茶第一背篓茶上市暨理真·蒙顶山甘露春茶发布会在此举行。“'蒙顶山茶'是四川省唯一的'中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在川茶产业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在致辞中表示。活动当天,以理真茶业为代表的七家蒙顶山茶企来到现场,将地道的蒙顶山茶叶产品介绍给来自全国各地齐聚于此的爱茶人。与此同时,骑龙场、牛碾坪、双河乡、理真茶园的茶农们,也正为第一背篓茶忙碌着、欢呼着。活动现场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蒙顶山,因其“雨雾蒙沫”而得名,景色秀丽怡人,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名山区依托茶资源,深入实施'茶+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各类旅游活动,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互融的文旅特色发展之路。”现场,雅安市名山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推荐官刘妍州对蒙顶山茶旅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公元前53年,西汉吴理真开创了人工植茶的历史,理真茶业以茶祖之名,秉承茶祖之志,始终把蒙顶山茶品牌复兴与发展作为己任。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苗表示,“蒙顶山茶的鲜,是第一背篓茶的鲜爽,更是一代代茶人的争先,而理真的鲜,是循理求真的初心,更是与时俱进的开创,理真一直以创新赋能发展,打造中国高端文化名茶,让世界从头爱上中国茶。”值得一提的是,理真推出了“认养一亩茶田”计划,大家能够通过认养的形式,获得专属标牌、原真好茶、采茶制茶、茶山民宿、茶山研学、茶空间年卡等8大专属权益,让更多爱茶、懂茶的人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蒙顶山茶的保护与制作中。当天下午,来自雅安名山的蒙顶山茶企代表进行了品牌推介,现场还开展了蒙顶对诗大赛,设置蒙顶贡茶文化巡展、宋代点茶体验、古装打卡等精彩活动,更有省级非遗大师现场炒茶,吸引了众多嘉宾及游客沉浸在这场蒙顶山茶的盛会之中。活动现场还以国风大秀的形式,12位演员身穿汉服携理真代表产品,向观众行礼致敬,呈现出一部生动的蒙顶山茶史。(图片来源:名山区委宣传部) 查看更多
(蒋兵记者陈家明文/图)近日,荣县双古镇长林村的“乌牛早”茶园里一片繁忙景象,18名采茶工手指如飞,将一颗颗鲜嫩的芽头采下。据了解,这片约4亩的茶园由茶农蔡丽萍种植,采用枯饼作为当家肥,以生物防虫代替农药。去年,这片茶园的芽头每斤收购价在130元以上,4亩芽头销售额达38600多元,加上一芽一叶鲜叶销售的5400多元,总收入超44000元,亩产值突破1万元,成为双古镇种茶的典范,吸引众多茶农前来参观学习。如今,蔡丽萍计划扩种,镇党委、政府也积极引导推广。采摘现场蔡丽萍介绍,今年这批“乌牛早”茶早已被省外老客户交定金预定。得益于春节后的及时春雨,预计今年产量将增加20%,鲜叶收入有望达到5万元。“乌牛早”是蔡丽萍50多亩茶园中7个品种的“代表作品”,因其发芽早、采摘早,目前已采摘销售8000多元。此外,茶园里的“福鼎大白”“福选9号”“黄金芽”“名山131”等品种也将陆续开采。按去年行情,50余亩茶园每亩鲜叶销售收益约6000元。由于采茶工作繁忙,蔡丽萍聘请了采茶工,并将采摘销售收入的一半作为工资。例如,若当天采摘的鲜叶按市场价卖了260元,采茶工当天工资即为130元,同时还设有奖励办法。昨日,朱翠仙以275元的采摘收入成为第一名,获得5%的奖励金13.5元;70岁的刘淑英虽收入127元为最后一名,但因年龄最大且采摘质量好,也获得10元奖励。蔡丽萍茶园的采摘场景,正是双古镇一万多名茶农春日丰收的缩影。在穹窿秘境、云雾缭绕的双古镇,茶园总面积约10万亩,占荣县21万多亩茶园的近一半,今年可采摘茶园近9.5万亩。茶园在双古镇鲜叶收购一条街,茶农们络绎不绝。下午5点20分,茶农张秀娟卖出今年第一批鲜叶,5斤3两,每斤95元,共503.5元,收购方抹去了5角钱。张秀娟笑称少给了50颗芽头的钱,让对方明天补上。随后,陈永华的9两2鲜叶也以每斤95元成交,收入87.4元。下午5点40分后,大量采茶村民涌向收购点,10多个收购点被围得水泄不通,场面比赶集还热闹。来自外省的茶商刘顺礼已在双古镇收购加工茶叶15年,他表示这里的春茶内质好、香味好、色泽好、芽头饱满,加工的春茶不愁销路。去年鲜叶芽头最高收购价达每斤155元,他仍每日“抢购”,去年投入300多万元收购加工干茶5000多斤,今年收购加工量与去年相当。刘顺礼只是已到双古镇开秤收购加工鲜叶的160多个茶商之一,镇内20多家茶企也纷纷开秤收购。双古镇负责人介绍,一周前,全镇9.5万亩茶园相继开采,开秤价从80元涨至昨日的98元一斤。按照往年天天涨价的规律,预计未来一周内有望涨至每斤140元以上。因今年春雨来得及时,总产量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20%,鲜叶销售总额预计达到3.5亿元以上,相比去年3亿元的收入将增加5000万元以上。 查看更多
(记者 程强 文/图)3月1日,成都东郊记忆迎来2025年蒙顶山“第一背篓茶”上市仪式暨理真·甘露春茶发布会。这场以“世界茶源·蒙顶争鲜”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今春第一抹新绿,更装着跨越两千年的茶魂,将千年贡茶传奇敲成现代进行曲。活动现场随着现场如春雷般气势磅礴的击鼓声,2025蒙顶山茶第一背篓茶上市的序幕正式开启,声声鸣响,是千年蒙顶山茶迈向新一年春天的脚步声,是天下爱茶人期盼的心跳。与此同时,骑龙场、牛碾坪、双河乡、理真茶园的茶农们,也正为第一背篓茶忙碌着、欢呼着,看着视频中茶农背篓里鲜嫩的芽叶,现场众人似已闻到沁人心脾的茶香。现场品蒙顶山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蒙顶山,因其“雨雾蒙沫”而得名,景色秀丽怡人,文化资源丰富。为让更多人走近蒙顶山,亲身体验蒙顶山茶文化,雅安市名山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推荐官刘妍州对蒙顶山茶旅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她提到,近年来,名山区依托茶资源,深入实施“茶+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各类旅游活动,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互融的文旅特色发展之路。蒙顶山茶公元前53年,西汉吴理真开创了人工植茶的历史,理真茶业以茶祖之名,秉承茶祖之志,始终把蒙顶山茶品牌复兴与发展作为己任。四川蒙顶山理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苗作为蒙顶山茶企代表在现场讲话,她提出蒙顶山茶的鲜,是第一背篓茶的鲜爽,更是一代代茶人的争先,而理真的鲜,是循理求真的初心,更是与时俱进的开创,理真一直以创新赋能发展,打造中国高端文化名茶,让世界从头爱上中国茶!为让更多爱茶、懂茶的人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蒙顶山茶的保护与制作中,活动还推出了“认养一亩茶田”计划,大家能够通过认养的形式,获得专属标牌、原真好茶、采茶制茶、茶山民宿、茶山研学、茶空间年卡等8大专属权益,让爱与希望在蒙顶山的土地上绽放新的光彩。蒙顶山对诗大赛蒙顶山茶自唐天宝元年被列为贡茶,持续1169年从未间断,后又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品牌价值更是持续保持四川第一,这是其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活动现场以国风大秀的形式,12位演员身穿汉服携理真代表产品,向观众行礼致敬,呈现出一部生动的蒙顶山茶史。当天下午,来自雅安名山的蒙顶山茶企代表进行了品牌推介,现场还开展了蒙顶对诗大赛,嘉宾及游客久久未散,沉浸在这场蒙顶山茶的盛会之中。会场设蒙顶贡茶文化巡展、宋代点茶体验、古装打卡等精彩活动,更有省级非遗大师现场炒茶,游客可近距离观赏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反响热烈。他们表示通过本次发布会活动,对蒙顶山茶文化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也对蒙顶山春茶上市怀有了更浓烈的期待。 查看更多
(林立  文/图)2月28日,第五届峨眉雪芽开园采新节在隆隆的鼓声中拉开帷幕。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峨眉雪芽茶业集团总经理何群面对青山环抱的“中国美丽茶园”宣布,峨眉雪芽春茶全线上市;雪芽有机茶基地开园采新全面开启;峨眉山踏青赏春集结号已经吹响。峨眉雪芽有机茶基地据了解,峨眉山拥有“世界绿茶黄金产区”称号,是世界茶叶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禅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峨眉山茶的代表,四川上市国有公司“峨眉雪芽”茶业独有“令人羡慕的世界双遗产核心区域、打造了让人惊艳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秉持独一无二的峨眉山茶文化传承、坚持景茗双仙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等四大优势,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名山名茶典范”荣誉称号。何群宣布峨眉雪芽春茶全线上市 “峨眉雪芽”茶业在峨眉山拥有近3万亩高山标准生态茶园,分布于峨眉山核心景区海拔1000米左右的群山幽谷之中。其“云雾多、温差大、日照短、茶林共生”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峨眉雪芽茶丰富的芳香物质和醇厚的口感。“峨眉雪芽有机茶基地”也成了人们向往的茶文化旅游之地。近年来,该基地先后获得了“中华生态文明茶园”、“四川十大最美茶乡”、乐山市“十大茶旅融合基地”和“问茶峨眉”的源起点、世界研学组织的首个茶研学基地等殊荣;“雪芽问茶 万年祈福”茶旅主题产品获评“全国茶旅十大金牌线路”。“喊山祭茶”仪式春季,是“峨眉雪芽有机茶基地”最美的季节。行行茶树吐露嫩芽散发出清香,朵朵红梅竞相开放;四周的青山,云雾飘飘如诗如画,远处的山巅,雪染山峦如梦如幻。走进茶园,仿佛置身空气清新、色彩斑斓的世外桃源。为了让“中国最美茶园”更好发挥“景茗双仙”优势,“峨眉雪芽”茶业将千年传统文化融入了一年一度的“峨眉雪芽开园采新节”之中,向世人展现“自然之美、人文之韵”的独特魅力。“第一芽”采摘在当天的“峨眉雪芽开园采新节”活动中,通过“喊山祭茶”、“第一芽”采摘、“一日茶农”体验、“禅茶主题快闪”以及制茶大师现场为嘉宾们展示“非遗”手工制茶技艺和精彩的茶园歌舞表演等,让广大游客、茶友参与到赏景、踏春、采茶、炒茶、品鉴等环节,共赴峨眉山春茶踏青之旅,体验“从茶园到茶杯”的美妙过程,现场感受峨眉雪芽禅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手工制茶“非遗”展示何群表示,作为峨旅股份公司文旅产业核心支柱之一的“峨眉雪芽”茶业,长期以来致力于“茶业+”产品矩阵的壮大,与其他产业相互赋能,让峨眉山文旅体验更多元、更丰富、更有品质。本届“峨眉雪芽开园采新节”不仅宣告了峨眉雪芽春茶全线上市和雪芽有机茶基地开园采新全面启动,更是吹响了峨眉山踏青赏春的集结号,召唤广大游客和茶客来到已将洁白“冬装”换成美丽“春装”的峨眉山,感受“春暖花开,茶香四溢,游人如织”的“春”之神韵。 查看更多
(张娟 文/图)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一年采茶忙。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回暖,绵竹市6000余亩茶树陆续长出嫩绿新芽,迎来2025年春茶采摘季。茶农们趁着大好春光,采摘下第一茬鲜嫩的春芽,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丰收图景。2月27日,在绵竹三溪香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赵坡茶仙谷生态茶园里,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一芽芽茶尖嫩绿微黄,散发出阵阵清香。茶垄间,茶农们腰挎竹篓,随着指尖不断翻转舞动,一个个嫩芽被轻轻采摘下,放入茶篓里,将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茶叶采摘现场“我家就住在附近,采茶旺季时每天都来,一天收入大概有150元。”村民肖英表示,随着采摘进入高峰期,茶园会请附近的村民来帮忙采茶,最忙的时候有两三百人加入,有效带动了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茶叶采摘现场赵坡茶仙谷位于九龙镇马跪村,占地面积600余亩,是历史上蜀中三大茶珍品之一的赵坡茶原产地。近年来,经过精心打造,赵坡茶仙谷已成为集种植(采摘)、制作、茶产品展示、茶文化交流、野生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基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家门口的就业难题,还丰富了沿山旅游业态,促进了消费增长。“我们采摘的第一茬是早春品种,到3月5日后开始进入大规模采摘期,届时每天能采摘五六百斤鲜叶,其中包括一两百斤单芽。”绵竹三溪香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祖庆表示,作为绵竹茶产业龙头企业,公司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叙事,让更多人知茶、爱茶、喝茶。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先后成立了“绵竹三溪香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德阳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陈翠琪茶艺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开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让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茶叶制作现场山上采茶忙,山下制茶香。在茶园一角,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三溪香茗高级茶学顾问陈翠琪正忙着将茶农们采摘回来的鲜叶进行加工制作,抢“鲜”供应市场。“我们第一道工序是杀青,然后根据茶叶的不同形状进行揉捻或整形,再进行二青、三青,最后制成成品。”陈翠琪说,茶叶的制作过程虽然看似繁琐,但每一步都蕴含着制茶人的匠心独运与对大自然的敬畏。绵竹为传统名茶生产区,其中以赵坡茶最负盛名。近年来,绵竹充分依托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由北至南,沿山而走,在麓棠镇、九龙镇和汉旺镇形成了沿山旅游——茶叶融合发展产业带,培育绿茶、玫瑰红茶、茉莉花茶等系列产品50余个,打造出以赵坡绿剑、九顶飘雪、野窝子茶、玫瑰红茶、竹城茶、方正茶等茶叶品牌为代表的绵竹茶产业品牌群。从“一叶”到“一业”,在绵竹,茶产业不仅给茶农们带来了“稳稳的幸福”,更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抹新绿”。 查看更多
(杨国华 记者 张宇)雨水节气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虽然还有丝丝寒意,但乡村的茶园却悄悄发出了新芽,透出早春时节的勃勃生机。“一定要绕过茶树占位,在茶树行间、茶树树冠以外的地方空行起厢……”近日,在北川桐麻村茶园,当地农技专家对茶农开展苔子茶复合栽培管护技术培训。松土、施肥、查看茶叶长势,茶园里干得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北川桐麻村茶园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是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地茶农利用苔子茶树行距大的空间特点以及茶树秋季采割、冬季休眠产生的时间差,在苔子茶树行间复合种植农作物,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雨水节后,气温逐渐回升,春茶的萌发进入关键期。为确保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北川农技专家深入茶叶种植区域,全面开展春茶茶园管护技术服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活动,为春茶丰收筑牢根基。北川盖头山苔子茶园“现在开展茶园管护,就是希望春茶能有个好的收成。”漩坪乡桐麻村党支部书记杨道江表示,桐麻村有1000余亩苔子茶,茶农户均实现收入1万余元。北川苔子茶作为该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茶叶面积9.5万余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有1.5万余亩,29家茶叶企业蓬勃发展,涉茶农户达2.1万户,2024年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5亿元。同时,北川还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相融合,依托古羌茶文化,在曲山镇等7个乡镇,建设茶叶主题公园、手工茶制作体验园、茶叶科技示范园和古茶树保护园等,每年吸引10万余名游客前来研学,体验采茶乐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图片由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查看更多
(魏兰 肖蒙 郑佳洁)随着天气转暖,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春茶迎来大面积采摘期,各地茶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2月25日,在洪雅县将军镇保坪村,漫山遍野的茶树已长满了新芽。茶园中,采茶工灵巧的双手在茶树间上下飞舞,一捏一提,采摘下鲜嫩的茶芽放入竹篓中。“姐姐,我们现在头茶采摘的标准是啥子喃?”“你看嘛……我们摘的是这种独芽。”“你现在每天可以摘好多、挣得到好多工钱喃?”“茶叶多的时候,可以摘七八斤。茶叶一般的话,最少都是四五斤。每天的工钱一两百块钱。”近年来,保坪村结合当地实际,围绕茶叶、水果种植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利用山地栽种李树,套种茶树,不但实现“一地双收”,也让片片茶叶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黄金叶”。保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唐尚发介绍:“保坪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地种植有茶叶200多亩,2024年春茶收入16万元多一点。今年,从2月13日开始进入春茶采摘季,预计到3月20日左右结束春茶采摘,产量预计3000多斤,收入20万元以上。”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洪雅县茶叶在地面积达30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其中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2.7万余亩,位居全省第一。年产干茶产量约3.85万吨,综合产值83亿元。每年雨水节气前后,该县春茶陆续进入采摘期。“洪雅坝区从2月3日开始采摘春茶,山区在2月15日开始采摘春茶。”据洪雅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罗学平介绍,其间,受低温与降雨影响,停采了一周。随着气温回升,雨水充沛,茶叶长势良好,从2月25日开始大面积采摘。(图片来源:洪雅县委宣传部)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2月20日,第二届“纳溪特早茶杯”斗茶大赛在“中国特早茶之乡”泸州市纳溪区隆重举行。本次大赛最终角逐出绿茶金奖17个、红茶金奖16个。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赛是四川省第十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海南、福建、重庆、陕西、四川等早春茶产地的企业踊跃参赛。斗茶大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决赛现场,茶香四溢,气氛热烈。来自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10位评审专家,采用编码盲评方式,通过双杯冲泡法,从外形、香气、汤色、叶底等多个维度对入选茶样进行严格评定和打分,力求优中选优。  “此次参赛茶样的品质令人赞叹不已,每一份茶样都体现了选手们在茶叶采摘、制作工艺和冲泡技艺上的匠心独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覃中显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赛的技艺切磋与品质比拼,弘扬茶人匠心精神,推动各地茶叶加工技术的革新与提升,助力纳溪特早茶走向世界。  “通过本次大赛,我不仅在茶艺上有了长足进步,领悟到更多茶文化的精髓,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对茶的热爱,探讨茶艺的奥秘。”参评企业代表杨棕凯说。  纳溪区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产区之一,纳溪特早茶以“早、鲜、香”而出名。为做响品牌、做优企业、做强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纳溪区以赛事为依托,持续开展各类规模不等的赛事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茶人的创新活力,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纳溪特早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推动纳溪茶叶产业全方位提升。 查看更多
(林立 文/图)春雨洒人间,滋润万物生。2月19日,以“春饮雪芽,杯中峨眉”为主题的“2025年峨眉雪芽春茶上市动员会”在成都峨眉雪芽大酒店召开,吹响了2025年春茶上市的冲锋号。来自“世界名山名茶典范”的“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将峨眉山新春的茶香带到了蓉城,推出了多款茶叶新品,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味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动员会现场新思路,新战略,书写“景茗双仙”新辉煌“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作为“峨眉山茶”的典型代表、中国高山林间茶的倡导者和峨眉山康养生活的践行者、中国禅茶文化的传承者、四川茶业唯一的国有企业的“峨眉雪芽”茶业,独拥“令人羡慕的世界双遗产核心区域、打造了让人惊艳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秉持独一无二的峨眉山茶文化传承、坚持景茗双仙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等四大优势。去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名山名茶典范”荣誉称号,书写了峨眉山“景茗双仙”的世界辉煌。2024年,“峨眉雪芽”携手经销商齐心协力,并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强强联手,开拓新市场、新局面,取得了生产销售与文化传播优异成绩。动员会上,“峨眉雪芽”对2024年成绩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成都晨春秋芽茶叶有限公司的陈白寿分享了“拥抱变化,逆风飞扬——用流量思维突破销售困局”;成都文殊坊专卖店的汪俊分享了“峨眉山月照锦城——成都雪芽文殊坊店成长之路”;“峨眉雪芽”集团以“经营致胜——新时期经营破局策略”为题,讲述了“峨眉雪芽”茶业市场营销策略与价值塑造的方向和2025年的新思路、新战略,力争在新的一年创造新的辉煌。新气象,新起点,亮出“峨眉雪芽”新产品新年新气象,产品再升级。2025年,“峨眉雪芽”集团站在“上市国企,川茶典范”的战略高度,坚持以品牌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用文化赋能,继续彰显“世界名山名茶典范”的优势,在此次动员会上推出了“峨眉雪芽”多款春茶新品。“峨眉雪芽”春茶新品上市新品雪霁有机茶即将面世,设计升级、工艺升级,峨眉雪芽雪霁有机茶的升级更新优化了产品体系,至此峨眉雪芽全系产品包装升级迭代全部完成;茶香与酒韵完美融合的雪芽精酿啤酒也将闪亮登场,为消费者带来一场味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2025年是“峨眉雪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此次春茶动员会,是“峨眉雪芽”全面推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新的起点。“峨眉雪芽”新品上市,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更能够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将为2025年的销售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新品牌,新路子,打造“一杯好茶”美蓝图多年来,“峨眉雪芽”集团始终坚持“峨眉山—峨眉山茶—峨眉雪芽”的文化主脉,把“打造一杯好茶、打造一杯放心茶”放在首位,致力于“大品牌、大文旅、大资源、大康养”品牌营销战略,倾力打造“中国高山林间茶”首席茶叶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安全生态的健康好茶,并且通过般若茶会的禅茶文化走出了一条峨眉山“茶文化与茶旅游”完美融合的新路子。签约仪式现场2月18日,“峨眉雪芽”作为峨眉山茶的核心代表,亮相京东北京总部的“春茶行业交流会”,展示了“峨眉雪芽”核心区域的独特优势,为消费者的选品注入了强大信心。继“春茶行业交流会”后,“峨眉雪芽”春茶上市动员会结集了全国300余家经销商伙伴汇聚蓉城。签约仪式上,“峨眉雪芽”集团总经理何群在与百万级经销商代表签约之后,又分别与华祥苑、中茶、中石油、熹茗签订重要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更广阔的茶业市场,描绘更加美好的新蓝图。 春茶采摘借势峨眉山,依托上市国企,“峨眉雪芽”已成为中国绿茶品牌的佼佼者,川茶的典范和代表。此次动员会,再次展示了“峨眉雪芽”的独特魅力,将引领“峨眉山茶”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部分图片由峨眉雪芽集团提供)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早春已至,茶山苏醒,四川春茶迎来了开采期。记者梳理发现,宜宾、泸州、乐山、自贡等川南地区的茶园已陆续吹响春茶采摘的号角,新年第一批春茶也已抢“鲜”上市。  “从这几天的采收情况看,芽头色泽绿润,产量也比去年提高了10%左右。”近日,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双星村许山扁茶山种植基地负责人曾旭琴介绍,在茶树休眠期间,基地对覆土、施肥等环节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加之气温回升较慢,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预计今年200余亩“峨眉问春”茶树的总产值将达到70余万元。蒙顶山春茶开采现场。名山融媒供图  在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的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茶叶加工车间内,从各地收购来的鲜叶经摊晾、杀青等十余道工序层层打磨后,成为香气四溢的优质早茶。  随着当地茶园的陆续开采,该公司已全面启动了以“乌牛早”为主的鲜叶采收工作,第一批新茶也已在日前上市。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市、区2025年宜宾早茶产销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及公司订单情况,他们将在2月20日前完成50万斤鲜叶的收购计划,预计生产宜宾早茶11万余斤。  据了解,四川的春茶采茶周期长达4个月,整体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低海拔到高海拔递进的趋势。由于川南地区纬度低、海拔低、气温较高,因此每年1月中下旬即可开始采摘早茶,2月中上旬便能大规模上市,是全国最早上市的茶产区之一。  从开采时间和品种来看,由于今冬气温偏暖,乐山市犍为县5000余亩“峨眉问春”茶树在去年12月便萌发了新芽,并于今年1月中旬进入了集中采摘期。该品种是目前川茶品种中萌芽最早的一类,具有发芽早、萌发次数多、产量高等特点,是“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的代表性产品。目前在犍为、沐川、峨眉山、沙湾等地的推广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  在收购价格方面,四川春茶以独芽为主,目前单斤鲜叶的收购价格在70—150 元不等,具体价格因品种和产地而异。其中,川茶3号具有采摘期早、芽型饱满端正、茶香浓郁等特点,是制作顶级名优绿茶蒙顶甘露的上好原料。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罗沾  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高县来复镇各地的茶园陆续披上绿装,芳香四溢。在明媚的春光下,“四川省川茶名镇”的牌匾熠熠生辉。  茶产业是来复镇农业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全镇现有茶园2.8万余亩,茶农5200余户,茶企10余家。近年来,该镇紧扣“效益”与“品牌”两大核心,壮大茶叶基地、打造茶叶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切实做好“茶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镇茶叶综合产值达14.7亿元,茶农人均鲜叶收入超1万元。茶农采摘茶叶强基地村民吃上“茶泡饭”  在该镇金村村的茶园里,层层叠叠的茶树间,茶农们正抢抓春光,忙碌地采摘早茶,争取早日上市。  谈及茶叶,该村种茶大户刘泽华满脸自豪:“我家的田地、荒坡都种上了茶树,每年仅春茶收入就能超过 10 万元。可以说,我们全家都靠‘茶泡饭’养活。”  “茶泡饭,先苦后甜味道长……”该村村干部李勇感慨地回忆起茶产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该村村民历来有种茶的传统,但过去多是将茶叶作为“副业”,种植在田边地角,管理粗放,效益低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该村大部分村民依托退耕还林、连片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然而,起初仍有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不愿种茶,认为农民不种粮食而种茶是“不务正业”。但随着茶叶陆续投产,良好的经济效益让这部分村民后悔不已,纷纷自发投资种茶。  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优质茶园近5000亩,全村半数以上村民以茶为业,以地生财,“茶泡饭”吃得有滋有味。  金村村只是来复镇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持续加大茶叶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以金村村、大屋村生态低碳茶园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宜机化改造和低产茶园改造等措施,辐射带动全镇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同时,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格局。  茶叶,不仅绿了山坡,更富了村民。“茶泡饭”,让来复镇5200户茶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塑品牌茶叶产品出“国门”  品牌,既是名片,也是竞争力。近年来,来复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宣传绿色茶园精细化管理、安全规范种茶产茶等知识,着力营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以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建立质量管控体系,严格管控茶园投入品和农药使用,并不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检查,指导茶农、茶企规范使用和存储农药、茶叶等,确保茶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此外,该镇还积极助力茶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优化产品包装以提升品牌吸引力;并通过举办采茶品茶活动、线上营销和线下推广相结合等方式拓宽销路,多元拓展市场。  “目前,镇内的茶企已注册‘早白尖’‘贵妃红’等商标,并打造了早白尖红茶、花茶以及川红工夫红茶等品牌。”该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委员张新介绍,其中,“早白尖”茶叶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并远销乌兹别克斯坦、波兰等地。2024年,四川早白尖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四川省茶业领军企业”称号。延链条农旅融合添活力初春的大屋村茶园灵动如画,茶香沁人心脾,游人络绎不绝。  大屋村曾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村引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四川早白尖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驻,带动村民发展茶叶上万亩。随着茶叶的投产采摘,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很快焕发了新颜。该村也因茶叶产业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来复镇作为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依托茶产业优势资源,以茶为媒,先后引进早白尖茶业、云峰旅游、林峰农业等多家企业入驻大屋村,并建成茶叶现代农业省级三星级园区。通过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农旅融合和三产联动发展,该镇积极培育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研学农业和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同时,将茶产业与生态、文化、教育、旅游等元素紧密结合,开发出金村茶马古道、大屋品茗茶庄等精品旅游路线,并创建了以茶为主题的“大雁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通过开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以及茶文化教育等“农业+”活动,该镇有力助推了高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2022年,来复镇被评为“天府旅游名镇”。2024年,大雁岭景区共接待游客9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6亿元。 查看更多
(名宣 记者 赵旭东)近日,记者在雅安市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采访时了解到,位于园区内的种茶人技改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项目建成后,新茶饮原料加工生产线将为名山区茶产业注入新活力。四川种茶人茶叶有限公司四川种茶人茶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包括桂花茶、白茶、栀子花茶等20多个新茶饮原料加工生产车间。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的设备正在陆续进场,预计在2月中旬完成安装调试,3月即可正式投产。“ 如今,新茶饮已成为消费领域的‘宠儿’,它为中国茶注入了更多元、更年轻的元素。我们也希望,今年3月份我们产品投产以后,尽快面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品尝到我们蒙顶山茶的新式茶饮。”四川种茶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耀松说。名山区茶园(资料图)近年来,名山区通过茶园改造提升、绿色防控、茶叶专用肥推广等措施,推动茶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升。此次新茶饮技改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优化茶叶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茶叶品质,为茶农和茶企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
(王超明 李雅洁 记者 庞玉宇 文/图)作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地之一的泸州市纳溪区,春节期间,春茶采摘高峰期火热开启,当地茶农与茶企争分夺秒,采收茶叶、组织生产,奏响了一曲蓬勃的茶产业春之乐章。2月12日,记者走进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基地,一幅春日盛景跃入眼帘。翠绿的茶垄层层叠叠,一株株茶树冒出鲜嫩的新芽,晶莹的露珠在芽尖上闪烁。茶农们腰间系着背篓,双手在茶树间灵活舞动,一颗颗饱满鲜嫩的芽尖迅速落入篓中,仿佛在编织着丰收的希望。春茶开采“我家有400余亩茶园,近期天气好,茶叶发芽迅速,每天有100多人帮我采茶,按照当下的市场行情,每天收入超两万元。”梅岭村13组茶农蒲林江满脸笑意地说道。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护国镇梅岭村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在特早茶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有效减少病虫害;科学部署数字化设备,实现浇水施肥的智能灌溉与远程控制。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节水省肥,还减轻了病害,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让茶园展现出全新的活力。茶农采摘茶叶“梅岭村作为纳溪特早茶的核心产区,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引入多家茶企,延伸了茶叶产业链,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护国镇梅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学丰表示,梅岭村还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茶旅融合、农旅融合,让茶农的收入更上一层楼。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茶农增收致富,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增收途径。周边村民通过采摘茶叶、参与茶园管理、投身茶叶加工等工作,获得了可观的额外收入。“我种了十二三亩茶叶,把自家茶叶卖给茶厂后,还来帮着采茶,每天能采5斤多,差不多能挣200元。”梅岭村6社茶农张高会说。茶园里采摘忙碌,茶叶加工环节也早早复工复产。在位于梅岭村的荣龙茶厂,制茶车间机器轰鸣,制茶工人熟练地将刚从本地茶园收购的鲜叶制成新春第一批春芽茶。鲜叶历经筛选、杀青、揉捻、干燥等一道道精细工序,茶香四溢,令人陶醉。茶农采摘茶叶“春节前,纳溪特早茶就开始了采摘。立春之后,纳溪特早茶进入了大规模采摘期。目前,全区大部分的茶企已复工复产,采摘的主要品种为乌牛早和峨眉问春等品种。”纳溪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袁伟丁介绍,纳溪区将在本月下旬举办四川省第十二届茶叶开采活动周活动,不断增强纳溪特早茶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特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产业是纳溪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纳溪区始终秉持“生态+”理念,遵循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茶产业精深加工,促进 “茶产业 + 文旅” 融合发展。如今,纳溪区茶园面积达3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4万吨,茶产业不仅助力茶农走上致富路,还为周边村社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增收的机会,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查看更多
(唐福升 记者 李全民)2月10日,记者从广元市旺苍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实行“三园联动”,创新“五联模式”,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据介绍,该县结合地形、气候、茶树分布等情况,围绕建成全国最大黄茶现代种业基地目标,在木门镇三合村成功打造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处,将黄茶种业发展作为“突破性发展黄茶”关键抓手,建成种质资源圃50亩、茶树品比园240亩、黄茶母本园3000亩、新品种展示园6300亩,与川茶所联合选育旺苍本地茶树新品种“金凤1号”,被成功认定为全省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子(茶树种苗)生产基地。按照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和每亩万元户办特色微庭园的“三园联动”发展模式,示范引领园区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探索创新精深加工、双线销售、全链托管、资产运营、就近就业的“五联”模式,形成稳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茶农实现稳定增收。据了解,目前,园区已累计建成千亩千万元村级示范园8个,每亩万元户办特色微庭园6300余个,“三园联动”发展模式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典型经验汇编;目前,园区所在镇村已分别成功创建为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园区茶叶面积已达3.05万亩,茶叶产量2946吨、产值7.43亿元,占园区农业生产总值的71%。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 王胤黎  近日,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元村的茶园内一片繁忙景象,茶农们正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早茶。走进茶园,只见一行行茶树整齐排列,宛如绿色的海洋。茶树上的芽头均匀饱满,色泽翠绿鲜活,令人眼前一亮。  正在茶园内采摘茶叶的刘延敏介绍,为保证早茶产量和品质,去年10月就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给茶园施下了有机肥,还进行了科学修枝。目前,他家的80余亩茶园,预计今年春茶收入将超10万元。茶农们正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早茶。 叶昌荣 摄  在中元村,茶叶种植规模已达3000余亩,已然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金秋湖镇鲜叶茶叶交易中心也在紧锣密鼓地为2025年早茶季的到来做最后的冲刺准备。该交易中心毗邻银昆高速出口,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占地约8000平方米,设置60个摊位,建成后将为本地茶农与各地茶企搭建起一座高效便捷的交易桥梁,极大地促进茶叶的流通与销售。  翠屏区地处平坝丘陵地区,得益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的采茶时间比国内同纬度其他主产区早30-45天,为茶农抢占市场赢得了宝贵先机。  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表示,近年来,翠屏区通过技术、政策、人员等多方面投入,保持翠屏早茶“早优双绝”特性,预计今年早春茶产量达300吨。  接下来,该区将以加快建成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为总目标,扬优势、补短板,全力推进“金秋茶乡”农文旅基地产业空间建设。在持续做优名优早茶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化分工,引导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创新产品种类,合理调整茶类结构,努力形成“名优茶打头、大宗茶夯基、新式茶饮拓展”的发展格局,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翠屏早茶的香气飘得更远,助力乡村振兴。 查看更多
(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1月14日,“川茶出口第一县”乐山市夹江县,一场盛大的绿茶出口发展论坛如约而至。专家学者、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续茶缘、共话茶事、共谋茶业。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分别就夹江县绿茶出口、产业创新发展、茶品牌的国际化探索路径等内容与百岳茶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出口绿茶初加工企业代表一起畅谈交流,共商出口绿茶发展大计。活动现场“我们针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了出口眉茶系列产品,茶叶销售遍及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百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静伟表示,百岳茶业将以出口绿茶产品和工艺研发为基础,加大内销茶市场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省内夏秋茶资源优势,在扩大带动夏秋茶采摘利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夏秋茶产品的价值,让夹江绿茶走出国门,飘香“一带一路”。夹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围绕出口茶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出口茶、生态茶”两条路径同步发展,全县共有16万亩的出口茶产业带和14万亩的高山生态茶产业带,其中出口茶备案基地10.4万亩。2024年,夹江县茶叶总产量5.125万吨,出口茶产量4.02万吨、产值11.88亿元,综合产值101.06亿元,同比增长9.85%。 查看更多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1月11日,第六届四川茶业经济年会在自贡市荣县举行,来自全省的行业专家和茶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思路与方向,助推川茶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全省共有 135个产茶县,其中有32个优势产茶县和18个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产茶大县,形成了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川东北富硒茶三大优势产业带。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约590万亩,产茶45万吨,茶业总产值、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位。  但需关注的是,整个产业还需从提高茶园质量效益、提升精深加工、强化品牌知名度、大力开拓市场、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等方面作出努力。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茶业发展趋势和川茶发展实际,就茶叶加工升级、品牌培育与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等展开讨论。  “要持续推动精制川茶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合理布局,发挥特色,优化结构,注重优质高产和适销对路,突出重点,持续稳步发展,提高茶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表示。  会上宣读了《加快四川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荣县共识》,明确荣县、犍为、夹江等花茶产区政府、行业协会间应加强交流合作,花茶加工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差异化竞争,共同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花茶传统制作技艺,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四川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还对在川茶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了表彰,颁发了四川省“三茶统筹”发展先进县(区)、四川省川茶名镇、四川省茶业领军企业、川茶出川领军企业、四川省最具潜力中小茶企、2024年度川茶风云人物、川茶新锐人物、四川制茶大师、四川评茶大师、四川茶艺大师等奖项。其中,峨眉山市、雨城区、旺苍县、万源市、纳溪区、荣县获评四川省“三茶统筹”发展先进县(区)。荣县来牟镇、旺苍县高阳镇、旺苍县木门镇、九龙县魁多镇、雨城区草坝镇、纳溪区大渡口镇、荣县双古镇、平昌县邱家镇、纳溪区护国镇、高县来复镇、名山区新店镇获评四川省川茶名镇。 查看更多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