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每年在草莓大量上市期间,总会出现不少与草莓有关的视频。有的视频声称草莓从育苗到采摘全过程需要施用多种农药;还有的甚至声称草莓种植会使用兽用抗生素。这些视频不断传播发酵,引发不少网友的担心。  对此,中国食品辟谣与科普联盟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相关专家。专家们一致表示,如上视频里的内容很多都不是事实,容易引发消费者担心和顾虑,导致消费信心下降,严重影响草莓产业发展。  那么,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草莓检出多农药残留,还能不能吃?一起来看专家们是如何为公众答疑解惑。  焦点一:草莓上种子的形态与经常打药有关?  有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自然草莓上的粒(就是种子或籽)都是鼓出来的,而经常打药的草莓每个籽是凹下去的,凹的越深就证明打药次数越多。  专家表示,这个说法完全错误。草莓种子(籽)在果实表面的位置其实就是草莓品种的一种外部特性,有的草莓品种(如“越秀”)籽是凸出表面的,但有的品种(如“越心”)籽是凹入表面的,这与是否打药或打药次数没有任何关联。  焦点二:青霉素钾等兽用抗生素能提高草莓抗性?  部分视频称,很多农户给草莓打兽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钾”,以提高草莓的抗性。  专家们认为,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兽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由细菌侵害引起的动物疾病,如青霉素钾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猪丹毒等。但草莓生产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多为真菌性病害,使用防细菌的抗生素来防真菌根本毫无用处。  即使草莓发生一种叫“空心病”的细菌性病害,也可用噻唑锌等能杀细菌的农药加以防治,但不能使用青霉素钾等抗生素,我国早已规定抗生素不得作为农药施用于农作物。  焦点三:草莓苗移栽前农户都会使用百草枯等除草剂来除草封地?  专家表示,目前草莓上只有甜菜安和甜菜宁两种除草剂茎叶喷雾已取得国家农药登记,而丁草胺等其他除草剂在草莓上均尚未得到允许使用,特别是百草枯除草剂已在我国禁用。  当前草莓生产提倡清洁栽培,种植户大多采用地膜覆盖来抑制杂草发生,同时防止草莓接触土壤引发污染,确保草莓质量安全。专家建议,如果发现有种植户使用百草枯等禁用农药的行为,一定要向执法部门举报,提供相关线索。  焦点四:种植草莓要打很多次农药,并且还是高毒农药?  由于草莓生长期间常遭到20多种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易造成死苗、减产甚至绝产等严重后果。目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也在大力推广,但大多数情况下仍需要配合使用农药才能达到防病治虫、高产优质的目的,因此目前草莓生产还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即使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正因为草莓在种植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因此将2至3种农药混合一起施用也是正常现象。但有的视频谈到“草莓至少需要打8-10遍药,每次打药最少有6到7种”的现象是不常见的。实际上,草莓用药主要在育苗期,开花后很少用药,因为大棚里有用于授粉的蜜蜂,一旦用药不当,容易对蜜蜂产生伤害,得不偿失。  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登记在草莓上允许使用的农药都是通过科学试验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后才得以批准使用的,只要按标准或标签说明使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就需要吃药,只要你按医嘱或标签说明吃药就不用担心,两者是一个道理。  焦点五: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草莓检出农药残留还能不能吃?  草莓生长期很长,若在开花前施药,特别是苗期施药,残存在草莓植株上的农药经过太阳光照和生物降解后,农药残留会大幅降低。此外,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不断进步,草莓如果用了某种农药,哪怕残留极低甚至痕量,都会被检测出来。因此,检出农药残留是正常现象。  专家表示,为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每个国家都有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用以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国制定了草莓中177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基本涵盖草莓生产所用的相关农药。只要检出的农药残留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草莓就是安全的。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一般会增加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只要残留量低于标准就可以放心食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先朝进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荔枝花蕾已经含苞待放了,荔枝开花后的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荔枝的产量。因为,开花后,要给予植株充足的光照,光照时间充足,可保证花朵的质量,有利于花期的延长,最终提高荔枝的坐果率,保证丰产。”4月26日,在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光明社区荔枝地里,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技员陈生权正给村民现场讲解当前荔枝即将进入花期后的管理技术。  荔枝授粉受精不良除了受恶劣天气影响外,还受树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树体缺乏营养物质常导致树势变弱,对外界不利条件的抵抗能力下降,花穗质量降低。因此,为了提高荔枝坐果率,就应该在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  每个荔枝花穗通常都有成百上千朵花,而只要每个花穗能形成 20—30 个果实就非常丰产了。荔枝开花过程是一个特别耗费能量的过程,为了减少因大量开花而消耗过多的养分,应适当进行疏花。荔枝疏花主要有药物疏蕾和人工疏花2种方式。  荔枝花期较集中,雌花盛开时间短,流蜜量较大,花期果园放蜂可促进授粉,提高坐果率。蜜蜂于荔枝开花前3—5天进园,每亩投放蜜蜂0.5—1箱即可有效保障花期授粉。需要注意的是,花期放蜂时要停止喷施农药,以确保蜜蜂的安全。人工授粉也可显著改善荔枝“花而不实”的现象。而经过人工授粉、套袋的花穗坐果数远远高于自然授粉的花穗。目前,荔枝人工授粉应用少,而探索一套简便、易行、高效的人工授粉技术并推广,将有助于荔枝授粉、坐果和产量增加。  第一次药剂保果在雌花开放达80%以上,花柱头上的蝴蝶须开始转黄弯曲时进行,保果药剂可与叶面肥混合喷施。第二次药剂保果在果实如黄豆大小时进行,喷施的保果药剂为每50公斤水分别加入0.15克2.4-D、1克赤霉素(920)、65毫升氨基酸糖磷脂,混匀后使用。此外,挂果较少的荔枝树易抽发夏梢而与幼果争养分,幼果养分不足会加剧落果。因此,坐果较少的树在施壮果肥时应少施或不施氮肥,以抑制夏梢萌发。对已经抽发夏梢的应及时进行人工摘除,以降低能量消耗,减少落果。  荔枝害虫多达上百种,多数属于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害虫。荔枝开花前后主要以蛀蒂虫为监测防治对象,开花前用敌百虫和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兼治荔枝椿、尺蠖、毒蛾、瘿螨、叶瘿蚊和花果瘿蚊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黄强  “我们村水稻大面积发生虫害,我家的8亩水稻秧遭虫了,凶得很,咋个办哦。”4月中旬,叙永县龙凤镇政府不断接到各村种植户告急:刚播下的秧苗大面积遭遇不明虫害。初步统计受害面积达6000余亩,如施救不及时保守估计将造成稻谷减产120余万斤,直接经济损失160余万元。对此,龙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四名高级农艺师组成的专家组开展调查,全方位查清虫害。  经专家组实地查验确定此次遭遇的是水稻稻水象甲虫害,系外来物种入侵所致,必须马上治理,不然将造成大幅度减产。  龙凤镇立即向各村种植户发布病虫害防治通报,并印发病虫害防治资料5000余份向群众发放宣传。同时向县农业农村局反映,争取防治水稻稻水象甲农药,在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镇政府农技人员深入村社组织力量,对域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目前6000余亩受害秧苗已全面喷药施救,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秧苗重新展现出新的生机,收成有了保证,种植户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文/图  近日,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的农田里热火朝天,几台农机在田里整理土地,为即将建设的“稻田学校”打下基础。  何为“稻田学校”?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介绍,这是村上正在大力发展的乡村振兴项目,将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学”,打造集研学旅行、农事体验、乡村培训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育秧基地的秧苗和标识牌成了一道风景。  “眼前这块田,我们规划用5亩地来种植115个水稻品种,其中有粳稻、籼稻的展示示范,还有巨人稻、彩色稻、糯稻等不同类型品种,供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参观。”熊建说,土地整理好后就要抓紧时间开始移栽秧苗,待“稻田学校”建成后,孩子们就能体验感受农耕的乐趣了。  115个品种的秧苗从哪来?“我们海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委托绍兵家庭农场进行代育秧。”熊建抬手指了指远处。在距离海龙村40公里的三家镇芦城村,有着全省首家种植业类家庭农场——绍兵家庭农场。  走进绍兵家庭农场的育秧基地,只见青青的秧苗已长到近20厘米。川康优2115、真宝稻……秧苗在田里被分成了一个个小格子,每个格子前都竖着它们的“名牌”。“稻种由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还派专人负责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支持。据我了解,这里是四川水稻品种最多的展示点之一。”农场主旷绍兵介绍,在秧田里,秧苗将被精心呵护着度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期,随后便会直接移栽到海龙村的展示基地。  “115个品种当中有超过七成为四川本土选育,适宜长江上游推广种植的最新稻种,有非常知名、推广面积很大的品种宜香优2115、还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解决吃饱饭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的Ⅱ优类型、冈优类型水稻品种,以及其他常规稻、三系稻和两系稻品种。”绿丹公司研发部经理徐雄介绍,该公司收集了几乎所有品类的稻种进行育秧,旨在全面、系统地为学生展示教学。  “育秧是精细的农活,以前条件简陋,风险大,遇到恶劣天气,坏种、烂苗的现象时常发生,现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农场出苗的质量已经非常有保障。”旷绍兵自豪地说,“‘稻田学校’建成后我也要去瞧一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我省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万亩大关,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然而油菜机械化仍然存在短板。目前油菜收割机械化率仅47%,推广应用油菜机械化收割刻不容缓。  4月26-27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专家组成的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产业服务团转战简阳、仁寿、安岳、雁江等丘陵地区,开展油菜两段式收割田间示范培训。油菜机械化收割,这种经常在大平原上看到的场景,在丘区能实现吗?为了解答种植户们的疑问,专家给农户们算起了一笔笔细账……专家团查看油菜长势有“备”而来示范后再算账  每年四五月,仁寿县内的油菜进入成熟收割季。4月26日下午,仁寿县珠嘉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机器声大作,一台割晒机在油菜地里来来回回,与以往一次性收割、脱粒不同,这台机器将油菜割断后,通过传送带又均匀地“铺”在机器的右侧,要等油菜原地晒干了再捡拾、脱粒——这是服务团开展两段式油菜收割示范培训的一幕。  在培训环节,省农机鉴定站总工程师米洪友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消除种植户们的认识误区:“油菜不论是人工收还是机收,都会有损失,损失程度因油菜品种、收割方式、收割时机而有所不同。”  所谓两段式油菜收割,就是先用割晒机将油菜放倒地里,将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5-7天后(遇雨可适当延长晾晒时间),籽粒变成黑色或褐色,再用油菜捡拾机下地脱粒。这种方式的收割损失率会低很多。  两段式收割能减损,但需要农机多下一次田,到底划算不划算呢?田间示范已说明了一切。  “虽然投入上去了,但是损失减少了!”简阳市平泉街道胜华村种植户李仲文观摩完两段式收割后说,今年他大田播撒油菜20多亩,过去请机器一次性收割,需作业费100元/亩,而两段式要多下一次田、两次作业费120元/亩,相当于每亩增加20元的投入,但一次性收割时,对油菜成熟度的判断很关键,稍不注意损耗就高达10%以上,而此次示范的两段式收割,将最佳收割期提前,油菜不容易掉籽,机收作业更好把握,损耗一般控制在 6%左右,以亩产油菜籽350斤、每斤3.2元计,每亩减损50元,亩均纯收益增加30元。  除了损失率这两个方面也要注意  两段式油菜收割要在丘区推广,也要综合考虑种植户购机投入和作业难度及成本等情况。  27日上午,专家服务团走进安岳县元坝镇西泉村油菜基地,业主左孝川说,目前种植油菜1000余亩,基地准备推广两段式油菜收割,已购置有动力机具,准备再购买一套割晒机割台、两套捡拾机割台,除满足自用以外,还可提供社会化服务,但总投入较高。  “田间示范的是省内最新研发的割晒机,适合丘区作业,割台价格25000元,捡拾机割台会更便宜。”省农机推广总站助理农艺师陈思羽说,将来这类机具有望纳入新机型补贴,一定程度上将降低购置成本。  “优先鼓励种植大户、专合社、家庭农场等购买机具,示范推广两段式收割,只要机具可靠,在作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还是非常愿意提供两段式收割社会化服务的。”省农机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李霞 李小兰 记者 李全民)谷雨过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4月27日清晨,金色的阳光均匀地铺洒在刚被春雨浸润过的水田上,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的十来个村民已在田间忙碌了起来,下种、浇水、盖膜……大家正抢抓育秧关键时节整地育秧,以打好水稻稳产增收的“第一仗”。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对稻谷种子进行了升级。”正在田埂上指导育秧的广元市利青水稻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凡中贵说,合作社今年将以往种植的国家二级米“宜香优2115”,改种为国家一级米“泰优808”。“一级米不仅口感好、产量高,而且种植周期短、成活率高。”凡中贵补充道,谷种的升级不仅能填补当地优质大米种植的空白,还能进一步满足市场新需求。 谷种不断更新升级,但传统生态的种植方式却在这里得以延续。“我们种植的是有机大米,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使用的是鸡粪、牛粪、猪粪等农家肥,种出来的大米品质和口感都特别好。”青岭村党支部书记凡伟说,该村生态种植的大米‘靓女不愁嫁’,稻谷还在育秧期时,就已有不少客商上门预订采购。 市场需求旺,群众丰产增收就有希望。据凡伟介绍,今年青岭村将种植100余亩水稻,预计产量达60吨左右,按照市场价格预计产值将达到40万余元。同时,通过建立稻鱼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殖体系,每亩将增值400元左右,一年下来也能多出收入近4万元,预计今年的稻谷种植将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随着最后一把谷种撒落在田野里,该村稻谷育秧环节在金色夕阳中落下帷幕。今年,利州区紧紧围绕“稳面积、稳产量”的粮食生产要求,环环紧扣抓好春耕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标准化生产,大力提高精耕细作水平,深入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9
(记者 何海洋 摄影报道)春日阳光里,秧苗初插、作物新种,田间地头的一片盎然扑面而来。4月21日,刚从海南南繁基地回来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钰东和同事没顾上休整,就一头扎进泸州基地试验田开始播种南繁稻种。他们对照着田里插好的标识标牌,将编好号的南繁水稻材料逐一撒到划定的区域里。当天,有1500多份南繁水稻材料播种在这里,其中100份进行了区域试验。科研人员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基地的试验田播下南繁水稻材料。  “如果以人的成长经历来类比的话,这100份进行区域试验的材料正在经历属于它们的‘高考’时段。”蒋钰东说,这些材料已经历了8年的育种试验,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口感好、香味浓)、抗病性都较为优秀,现在进行的是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其中优质香型不育系梦香A就是属于其中的“尖子生”,在成都平原地区亩产能达到600公斤以上。“我们正期待这批‘考生’能考出好成绩。”蒋钰东对2022年的试种充满了信心。科研人员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基地的试验田里对照标杆播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四川与海南、甘肃同为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随着“南繁育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业新品种不断涌现。在四川,有许多和蒋钰东一样的水稻科研人员,在不断探寻水稻种子的生长“密码”。  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做水稻种子的PCR测试。  “这块PCR版就包含了水稻的‘密码’。”同一天,在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做水稻种子的PCR测试,将利用引物将种子的DNA扩增,方便研究水稻种子的遗传密码。“就一个水稻新品种而言,经过了育种和检测,在审定上市前,生产试验就是种子从育种试验到生产转化的关键步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已经有3000多份种子存放在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繁殖材料低温保藏室内。  天府种业园承担的另一项任务是建设种质资源中心库,有人形象地把种质资源库称为种子的“诺亚方舟”。截至目前,已经有3000多份种子存放在繁殖材料低温保藏室内,其中包含水稻、油菜、大豆等种子。在未来,园区内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可以保存各类种子52.4万份,同时还将保存畜禽和水产基因资源130多万剂。自贡市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村民栽种宜优香1718水稻秧苗。  有了优质的川稻品种,就需要有更多的试验田。早在4月12日,适宜川南生长的宜优香1718水稻秧苗已经在自贡市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栽下。再过3个多月,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的“四川好米”将在这里收获上市,送达千家万户的餐桌。科研人员提着从南繁基地带回的水稻材料去试验田。这是优质香型不育系梦香A水稻材料。科研人员播下南繁水稻材料。今年种下的水稻材料长势喜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8
(记者 王晋朝)4月20日,夹江县黄土镇的一片秧田上,两条传送带缓缓将秧盘送入田中。插秧、填土、浇水,二十几名工人沿传送带排开,配合娴熟地操作。“这一片3万亩稻田,都要用插秧机。”在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的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涛介绍。  正是抢种秧苗的重要时节。在乐山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批像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他们以一台台农机,串起人才、产业、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圈”。4月20日,位于夹江县黄土镇的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将育秧盘放入田中。 王晋朝 摄技术“跨界” 农业技术服务也有操作规范  熟悉王涛的人喜欢叫他“王飞机”。生于1991年的他原本是一位航模爱好者。2015年,从学校毕业不久的他看准商机,将农药喷淋设备改装到无人机上,“跨界”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领域。  然而,粮食生产只有一个月需要打药,其他时间设备只能闲置。他又萌生了开展粮食生产全周期服务的想法。2016年,他组建的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购入第一台农用拖拉机,开始提供耕地服务;2017年,买入第一台插秧机;2019年,团队开始尝试稻苗育秧……  他还把自己从航模爱好中养成的习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操作插秧机,他设定了两个考核指标:每亩油耗和插秧质量。“插秧质量相同,谁每亩油耗最少谁就向其他人传授操作技巧。”逐渐在合作社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制作了手册。  如今,乐天农业合作社的技术团队规模已达25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9人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像乐天农业这样的合作社,现在越来越多了。”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涌现了一批像乐天农业一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截至2021年底,乐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数达到558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10.49万亩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10.39万户。服务“跨界” 农技专合社搭建金融惠农平台  在农业生产既缺劳力又缺机械的当下,专业社会化服务可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市场空间广阔。王涛测算过,用机器和专业团队进行集约化生产,每亩可节省成本500元。  然而,适合进行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往往面积也较大,涉及资金较多,部分农户在资金方面压力较大,“有不少人跟合作社说,想合作但是没钱。”  农户没钱购买服务,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2020年,由夹江县金融工作局牵线搭桥,乐天农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搭建起“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尝试破解这一难题。  通过平台,合作社、农户、银行三方达成协议,合作社以固定资产作担保,农户凭与合作社签的合同向银行申请专项服务贷款;贷款直接发放到合作社,用于耕地、育秧、种植服务的相关成本;粮食出产后,由合作社统购统销,合作社支付给农户的回购价格中,包含了银行的专项贷款费,贷款由农户偿还。  在这一模式下,农民得到了服务,合作社避免了初期大量垫款造成的资金短缺,银行收益也有保障。王涛说,目前签约业主有50多家,“乐山、德阳、绵阳都有我们的客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凉山黑绵羊于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我国畜禽10大优异遗传资源,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新发现的珍贵稀缺品种,被誉为“黑色精灵”。4月中旬,西昌学院大学生凉山黑绵羊生态养殖创业团队在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谊教授、指导老师陈彬龙博士的带领下,前往布拖县开展科技服务。  在俄里坪镇合洛村,根据黑绵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疾病净化和疫病防控的需求,该团队采集了合作社养殖场部分黑绵羊的血液和羊粪样品。“血液和粪便是检测动物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张谊介绍,采集的血液及粪便样品将用于进行疫病筛查和净化,后期该合作社将根据反馈的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保障合作社黑绵羊养殖健康发展。团队还针对养殖场饲养特点和春季驱虫免疫等工作的需要,赠送了舔砖、益生菌添加剂、驱虫药等物资。  西昌学院一行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布拖黑绵羊产业发展相关合作项目,初步达成了合作共识。布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云介绍,加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将为深入推进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共同助力布拖县乡村产业发展和黑绵羊种业振兴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凉山黑绵羊生态养殖创业团队是由西昌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组建的一支创业团队。该团队致力于凉山高品质、生态黑绵羊养殖,助力凉山黑绵羊种业振兴,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该团队2022年以来,已先后4次前往凉山州布拖县开展黑绵羊饲养管理、疾病净化、牧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先后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0余人,推广实用新技术3项。”陈彬龙介绍,下一步,该团队将深入参与凉山黑绵羊品种选育提纯和科学饲养管理工作,继续对该团队研发的凉山彝区现代化羊舍、秸秆型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高黑绵羊的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4月11日晚一场7级左右的大风,给南充市西充县义兴镇武显垭村的一块麦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4月18日至19日,在武显垭村,一块麦田中倒伏的小麦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而一旁的大片小麦田,却郁郁葱葱,长势良好,甚至没有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  一路之隔,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异?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 R绿色防控技术实施下的小麦长势。倒伏的小麦 为高感品种诱发株  倒伏较为严重的这片麦田,外围的小麦叶片颜色发黄,叶片上竟长了不少橙黄色的斑块,就如铁锈一般。而在田间,还整齐种植着一行行相同症状的小麦植株。  “这就是典型的小麦条锈病症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夏先全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里会有染病的小麦,而附近田间的小麦有的却不受影响?  “外围和田间种植的是川育12、铭贤169两种高感条锈病的品种,是专门设置的诱发株。”夏先全介绍,当地是我省进行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与示范效果的点位之一,今年当地的条锈病为自然发病,其中的1000余份小麦材料如果在诱发株影响下不发病,那就可以筛选抗性材料。  “倒伏的小麦基本都感染了条锈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成员、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魏会廷介绍,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随气流传播、跨区域流行的重大病害。其中,主要危害上部的功能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长条状铁锈色夏孢子堆,叶片背面,发病部位褪绿变黄。随着病情的发展,夏孢子堆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未受感染的健康小麦或许在它们体内就隐藏着某种高抗病基因。”夏先全进一步解释道,在四川小麦品种审定中,品种条锈病抗性是硬性指标,抗条锈病品种在四川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也使得条锈菌没有了足够的可侵染寄主。  魏会廷介绍,除了南充市,课题组还在成都市、绵阳市、广安市、宜宾市等地根据区域发病特性进行设置,对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抗性鉴定实试验。夏先全(右)在介绍4 R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情况“4R”绿色防控技术 上了两道“安全栓”  倒伏的麦田旁,是天壤之别的另一番场景。连绵的健康小麦在春风和阳光中如同麦浪般翻滚着。“这是我们课题组研发的‘4R’绿色防控技术在发挥作用。”魏会廷说。  绿油油的麦田边,一位老者在人群中难掩喜悦。他叫郭槐林,是眼前这30余亩小麦田的主人。  “抗病就是好品种,今年的病虫害非常轻。”种了几十年小麦的郭槐林告诉记者,今年他主要种植南麦941和南麦660两个品种,按照专家的技术指导与提供的药剂,南麦941只在关键节点施了1次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很理想。  “病虫害防治环节,生产每亩南麦660 需要比每亩南麦941多花48元。”郭槐林介绍,由于品种原因,南麦660 需施3次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他算了一笔账:1亩地喷1次药要2桶水,1桶水兑药需要8块钱,加上人工成本8块钱,1亩地1次就需要24元。少喷了2次,就节约了48元的病虫害防治成本。  郭槐林口中的“好品种”只是“4R”绿色防控技术中的第一道“安全栓”。夏先全介绍,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小麦主要病虫害“4R”绿色防控技术在当地进行了20亩核心示范实验。该技术的第一道“安全栓”即通过多年多点异地精准鉴定筛选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抗性适宜品种(Right cultivar,适宜的品种)。  “仅仅靠品种是不够的。第二道‘安全栓’是根据品种特性实施包含用肥用药等在内的关键技术。”夏先全进一步介绍,种植户在了解所种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于小麦扬花初期(Right time,适宜的时间),优选氟环唑、氰烯菌酯、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Right pesticide,适宜的 农 药),进 行 一 喷 多 防(Right method,适宜的方法),为小麦生产保驾护航。  郭槐林正是在“4R”绿色防控技术的配合下,实现了小麦的提质增效。“使用了好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产量还上来了。”郭槐林说,往年种植的小麦平均产量只有300-350公斤,按照今年的长势,将远超这一水平。  经过专家组的田间调查,发现采用该技术大面积示范的田块,条锈病发病率<1%,防效>98%,其它主要病虫害轻微发生。考察组组长、绵阳农科院副院长任勇介绍,该技术实施下,对比当地农户药剂防治次数减少了2-3次,防效相当,减少病虫危害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达到“两增两减”虫口夺粮的目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8
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黄正洪)针对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的难题,会理羊喂水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做好引育文章,从后备干部储备、培养致富能手、汇聚能工巧匠等方面发力,建强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干部回村绘蓝图加强后备干部储备。从项目建设、护林护火、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一线发现、培养后备干部6名,坚持帮办不包办,侧重于教方法、重引导,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结合“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三大行动,开办“乡村干部大讲堂”,16个村组干部轮流上台授课,倒逼干部思考、总结、提升。召开“干部回村绘蓝图”座谈会,回引管理人才2名。“三大行动”激活力培养致富新星。深入调研,梳理出发展村集体经济“三个好”,即养好乌金猪、卖好太平鱼、做好水文章发展思路,开展“致富能手”评选活动,发现烤烟种植、黑山羊、生猪养殖等致富新星10人,加强与人社、就业、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接,选送12人参加技能提升培训25人次,在争取项目、提升能力、扩大规模方面加强指导,给予支持。培养致富新星汇聚能工巧匠。在市供销合作社指导下,成立泰平鸿兴供销合作有限公司,承接建筑工程等业务,建立羊喂水村乡村人才台账,摸清本村人才底数,汇聚本村泥工、电工、模工等能工巧匠23名,建立“羊喂水村工程队”,做到本村能干的工程自己干,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2021年160余名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村组道硬化、材料运输等,实现务工收入20余万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7
(王建军 摄影报道)4月26日上午,成都市肢体残疾人协会在简阳市禾丰镇连山村举行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50名残疾人及其家属参加培训。据成都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市残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职责,锚定残疾人的技能提升、创业致富、推荐就业等工作出实招、献妙招,全力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大力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用技术培训“新果苗载种时,要拔去(修剪)下面大部叶片,因为这些叶片在载种后会吸收散发大量水份,不利于幼苗生长。”此次受邀讲课的国光作物品质调控技术研究院桃李杏梅研究所专家王强,采取理论教学、交流互动、励志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对桃李幼果期栽培管理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产作物种植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并对在场学员们提出的种植问题,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调动他们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实现自食其力,促进家庭增收。“只保留一枝主杆,通过修剪让其余枝叶向四周生长。”现场教学时,相关专家介绍,如果枝叶集中生长,较长时间后将容易引起果苗产生各类病虫害,“我们农村常见的红蜘蛛,就会在集中的枝叶上生长繁殖”。为了让村里每一位残疾人都掌握到实用技术,对于部分因故未参加培训的人员,简阳市残联和农业技术人员带着果苗和技术,上门进行一对一教学。四川省第五届自强模范、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陈举红通过讲述自身的成长经历    培训会上,四川省第五届自强模范、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陈举红通过讲述自身的成长经历,将自己秉持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人生信念,用朴素语言传达给现场的每一位听众。“收获相当多。”村民杨大爷说,他不仅在家门口学到了果树种植和病虫防治害技术,听了几位专家的课后也增加不少信心。他虽然身体残疾,不能做重活,但可以开展简单的种养生产,近年来在简阳市残联的帮助下,种植了几亩桃李,当前正是需要技术更新,提产增收情况下,就学习到了新技术知识,“真是及时雨啊”。简阳市残联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让参训残疾人学有所获,让残疾人能学到一技之长,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所学的知识激发思考,改变自己的思路,选准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实现阳光增收,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活动现场,市肢体残疾人协会还向连山村残疾人捐赠了有机肥料,简阳市川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也向连山村残疾人捐赠了果苗。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7
明媚春日,驱车前往水磨镇,蜿蜒几个山路,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展现在眼前。走进园内,一派生机盎然。在大棚里,番茄已经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茄子也正在拨高的长,一簇簇的草莓有的已经结出了果子,翠绿的枝叶中点缀着红色的果实,煞是好看。园区管理人员正在超大屏幕前观看监控画面,控制屏前滚动显示着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即时数据。“我们这个智慧农业大棚,采用现代化设备,实现自动浇水、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线强度,每个棚内都安装了摄像头,棚内所有情况都能清晰地投放在大屏上,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大棚的‘安全系数’,保障了果蔬生产不受时节影响,同时,也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园区管理人员吴朝俊介绍说。据了解,该产业园位于水磨镇寨子坪村,于2020年建成,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园区曾一度闲置。为整合资源,尽快实现该园区投资收益,缩短项目空置时间,盘活资产。寨子坪村两委主动思考,积极对接,经过多次协商,2021年10月,寨子坪村与阿坝师范学院建立校地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产业园建设发展工作。“我们暂时签了五年的合作关系,合作前两年为产业园区培育阶段,由阿坝师院进行管理和产品研发,两年后再进行收益利润分红。”说到合作,寨子坪村支部书记王泽彬自信满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据悉,重新投入的产业园占地面积24亩,总投资585万元。是以绿色水果、蔬菜、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为主,集“赏、栽、培、产、销、研、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分为育苗大棚和种植大棚,其中育苗大棚主要对果蔬新品种进行研发,然后移至大棚内批量种植。 “虽然才起步,但是我们大棚内已是丰收的景象,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二三十万。我们的园区走上正轨后,阿坝师院的学生可以来这里开展实践活动,也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事采摘。”王泽彬心里盘算着,下一步,寨子坪村与阿坝师范学院将以党建引领、深化校地合作,通过5年建设,形成3.0农业模式,数字化农业场景呈现、研学生态休闲深度体验等“三维应用场景”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寨子坪村将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供稿:汶川县融媒体中心 何艳 余佳铃)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7
(记者 程文雯)在自家阳台种菜,灌溉、肥料都在楼内解决;想吃鱼只需下到负一楼,就能在养鱼池里现捞;卫生间里的污水经过处理重新利用……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新安家园里,这些都在同一栋楼里成为现实。近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这栋“农业楼”背后的秘密。“农业楼”里的家庭菜地。 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供图蔬菜瓜果楼上种在阳台造一片“家庭菜地”  记者眼前,是一栋6层楼房。里面,工人正忙着最后的装修。  抬眼望去,一二层的阳台上植物长势喜人。茼蒿、白菜、冬寒菜、空心菜、柑橘树、桃树……走进二楼阳台,记者发现这里摆放着两排架子,中间留出通道,架子上中下共3层,用于放置种植箱,柑橘、桃子等水果主要集中在最高层,下面则是各种常见菜。除了在土壤中种植,还有不少作物是水培种植,并配有专门的滴灌和补光系统。  据介绍,这栋楼一共6层12户。居民入住前,相关公司会将这套系统安好,让每家每户入住后都能在家种菜。通过立体化建设,每户的阳台可打造出80平方米左右的作物种植面积。  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改建,建筑外墙和阳台也可以开辟出适宜的种植区域。不远处,社区居民樊小姐一家已吃上了自家“墙上”的有机蔬菜,“一家4口,完全够吃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整栋楼一套“鱼菜共生系统”  在阳台上打造“家庭菜地”,灌溉、肥料怎么办?谁来管护?  记者在负一层找到答案。这里有9个养鱼池,一个专门用来观察水质,8个用来养鱼。  据介绍,这是一套“鱼菜共生系统”。除了养鱼,楼里农作物灌溉用水全部来自这9个鱼池,管道将鱼池中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和水抽到楼上,经过专业处理后用于水培和灌溉。经蔬菜根系净化、消毒等处理后,这些水又会流回鱼池。  在卫生间,记者看到房屋中洗手池、马桶的废水都是通过两条分开的管道处理。通过源头分离,粪便等有机物进入沼气池,经过处理成为有机肥;部分水资源则循环用于灌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据悉,通过现代地埋式沼气系统和有机肥工厂,这里的有机垃圾可就地就近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日益成熟的智能农业技术也使整栋楼里大部分施肥、滴灌等工作实现智能化。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7
我国樱桃消费世界排名第一,年进口超过20万吨。为打破进口依赖,自主发展我国樱桃产业,川农大团队收集保存樱桃种质3000份,立志培育优质中国小樱桃——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讯 罗敏 文/图  “蜀美人”“紫美人”“粉美人”……如此可人的名字搭配晶莹剔透、娇俏欲滴的“小身躯”再适合不过。这些是有“春果第一枝”美誉的樱桃人工杂交新品种名称,由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蓉团队经10余年选育而来的中国樱桃“美人”系列。  4月18日,来到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樱桃育种圃,如同走进“樱桃王国”。大棚内上千颗品种各异的樱桃已挂满枝头,有橙黄的、红的、紫红的、黑紫的,细看果实形状也不尽相同,圆形的、尖嘴的、椭圆的,植株更是高矮不一,树叶由碧绿到黄绿。  这里的每一棵樱桃树上都挂着不同的编号,团队成员正两三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将樱桃采摘下装入对应编号的样本盒里。“这些樱桃树,每一棵都是独苗,都是无价之宝,样本数有限,采摘要小心。”王小蓉不断提醒着团队人员。  种质是种业的芯片,针对樱桃产业卡脖子痛点,在过去十余年,王小蓉团队的足迹遍布我国12省(市)、80余市(县)和110个乡镇,收集、鉴定和评价了1000余份樱桃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创制樱桃杂交种质。目前保存优异资源和人工创制种质约3000份,初步选育出70余个优良杂种株系。  专注建立庞大的樱桃种质基因库,意义究竟何在?  “我国是小樱桃原产国,也是樱桃消费第一大国,但至少1/5的樱桃依赖于进口。”王小蓉道出产业现状,不断被欧洲甜樱桃(俗名“车厘子”)挤压发展空间的小樱桃,唯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才能突破发展困境。形状如心形的樱桃。大樱桃抢占风头 小樱桃发展空间被挤压  酸甜可口的小樱桃,是不少人记忆里的家乡味道。在樱桃资源圃内,便栽满了从全国各地山野林间“打捞”来的樱桃树,每棵樱桃树上挂着不同的编号:LQ、BJ、LY……这些编号代表着它们的地域来源:四川龙泉、贵州毕节、山东临沂……  随着车厘子进入我国,中国樱桃的风头就被逐渐盖过。车厘子以个头大、果肉厚、耐储运的优点很快占领了市场。相较之下,中国樱桃单果小、酸度高、难储运,这些缺点制约了它为种植户带来更大的效益,逐渐沦为存在感较低的小众水果。  王小蓉介绍,2021年全国樱桃产量46万吨,但原产我国的小樱桃不足7万吨,一些地区改栽培大樱桃车厘子,不断压缩小樱桃的空间,导致小樱桃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樱桃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我国樱桃消费世界排名第一,但依赖进口较多,年进口超过20万吨。”王小蓉说道,打破进口依赖,自主发展我国樱桃产业,亟需种质创新及关键方法技术创新。  中国樱桃劣势明显,但其拥有的优势也是欧洲甜樱桃不可比拟的。王小蓉说:“中国樱桃的观赏性、早熟性特质,是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想载体。比起车厘子,生长在成都平原的中国樱桃每年2至3月开花、3月中下旬陆续成熟,风味浓郁,提早一个月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此外,由于它的适应性、抗病性强,在管理过程中几乎不需使用农药,安全性远远高于车厘子。”  也正是中国樱桃这样一些特质和产业现状,2009年起,王小蓉坚定研究方向,带领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队开始中国樱桃的种质收集、评价、选育。测量样本樱桃横径、纵径。足迹遍及全国110个乡镇 收集上千份野生樱桃资源  “大果、味甜、耐储运是我们育种的主要目标。”王小蓉说。为此,要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樱桃资源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繁育,而种质资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其对种质创新的支撑效用。  樱桃种源的收集、鉴定、建档是个经年累月繁琐、庞大、枯燥的过程。王小蓉回忆起利用周末、节假日奔波于全国各地寻找樱桃种源的艰难历程。“野生樱桃都生长在偏僻的野外,高山陡坡、丘陵地带、河谷是它们的栖息地,这意味着我们要找到樱桃植株,往往需要坐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然后搭乡村巴士、摩托车、步行,每一次科考都是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  在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找寻樱桃种,王小蓉和学生目睹了沿途泥石流倾泻而下;在阿坝红原县采撷资源过程中,遭遇了5月份突降暴雨、冰雹,穿单薄衣服的他们只有硬扛;在热带雨林、密林深处,身上蚊虫叮咬是常事,甚至在趟水路时经历了蚂蟥光顾、蛇群出没……王小蓉说:“每次野外采集难以预测会有什么突发状况发生,一去就是一整天,出发前硬着头皮撑下7碗饭,等晚上找到落脚处后,又开始整理当天的科考资料。”  到了杂交繁育环节,由于樱桃是自交亲和的植物,每朵花上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要做杂交就得赶在它们自己完成授粉受精前,人为提前完成。而留给育种者只有不到一周时间,授粉者至少要重复同样的动作上万次。  授粉仅仅是育种的开始。如果幸运,能收到杂交种子,再在实验室进行“胚挽救”,然后移栽到田间育种圃。再经过3到4年的精心呵护,樱桃杂交苗开始开花坐果,这时才能依据育种目标和田间观测数据筛选优良单株。如今,存活下来的樱桃杂交组合近2500余株。  由于樱桃成熟期集中,进入4月,连续十多天以来,团队成员每天加班加点,上午采集至少100株样本后,带到实验室进行“流水线”式的测评记录。  只见实验室中,10名成员分工协作,从果实重量、果实大小、果核形态、果柄长度、风味、色泽、可溶性固形物等方面进行测评,并一一记录在册。这些团队成员中的“90后”也在该项课题的推进中不断磨练、成长,由当初的本科生成为了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  王小蓉感到庆幸的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当下,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资助计划等的资助。“做事就要做‘大事‘。”王小蓉说,中国小樱桃起源于中国,“我们以国际化视野,立志要把起源于中国的小樱桃产业做强,走向国际。”建立庞大的基因数据库 樱桃育种迈向分子育种阶段眼下樱桃销售火热,各地种植户纷纷向王小蓉和团队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选育的蜀美人1号、紫美人9号、粉美人1号、粉美人2号等樱桃杂交优质株系,甜度都在15%以上,一般重量达4-6克。这些品种已申报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在天府新区、新津、米易、西昌、仁寿、威远等地都有试验示范。”王小蓉的科研助理王浩介绍。  一位来自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种植户告诉王浩,今年当地樱桃批发价在26元到35元之间,收益相当可观。“按照每亩种优质株系60棵、每棵产优质樱桃果15斤来算,一亩地产量约900斤,除去每亩投入成本约 5000 元,亩收益有近 2 万元。”王浩说。  用作试验示范的,既有早熟株系,也有晚熟株系。王浩说,如果一个种植户同时种植早熟、晚熟株系,那么整体果实成熟期就可以延长近1个月时间。“此外,我们也在开展小樱桃与车厘子的杂交,但二者从生物学分类上是两个物种,存在较大排异性,培育难度更大。”  而要种出优质的樱桃,田间新技术、新模式也至关重要。这几日,基地里一套智慧物联设备也正在加紧调试,准备在基地资源圃、育种圃全面“上岗”作业。  基于5G+人工智能“天府樱桃”智慧农场应用与研究,该套设备将充分利用物联网、三维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智慧樱桃栽培新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动种植管理省力化向智能化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今年1月份,樱桃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挂牌成立。王小蓉说,前期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就是为了建立庞大的樱桃遗传基因数据库,推动杂交优势育种向分子精准育种跨越。“基因就是种业的芯片。比如,要选育甜度高的樱桃,我们先找到控制樱桃甜度的遗传位点,然后从海量基因信息库里筛选,看哪些基因组里携带我所需要的性状基因,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通过这样一个共享服务平台,为樱桃育种者提供了便利,共享基因库数据,大大加快樱桃育种进程。”  目前,王小蓉和团队已经采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开展樱桃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和利用等工作,改变过去杂交育种周期长、投入大的问题,推动我国樱桃育种进入分子精准育种快车道。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7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胡秀春)“小米枣,大产业。”米枣花期怎么管理?该如何进行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培训会现场近日,三台县新德镇崭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枣乡好声音”大讲堂,为40余名枣农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新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通过送技术、讲政策、解难题、学模范、树典型等多种举措,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6
近日,汉源县富庄镇与雅安市邮政分公司、汉源县邮政分公司联合开展“2022年甜樱桃产销对接会暨雅安邮政电商平台运营赋能培训会”。培训会邀请了百万网红岳颖现场培训直播带货技巧,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农户、返乡创业大学生共计4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现场培训现场,岳颖围绕《如何打造优质的短视频及短视频账号》、《抖音的推流机制》等内容展开细致的讲解,并就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咱们在销售这一块一定要与时俱进,利用现在的自媒体平台,把咱们富庄的甜樱桃,还有其他土特产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的特产,同时也让咱们农民朋友的腰包鼓起来。”培训讲师岳颖说。整个培训过程中,参训人员听得认真,记得仔细,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涨了知识,还扩展了思维,对接下来甜樱桃的销售信心也是愈发十足。“老师讲课非常专业,从怎么拍视频到怎么运营,讲的特别透彻。”汉源县山里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富庄镇陈河村发展书记任素茂说,接下来我们在种好甜樱桃的同时也尝试接触抖音,我希望通过现在的抖音平台把我们汉源的甜樱桃更好地卖出去,我们汉源甜樱桃品质特别好,只要包装和销售渠道做起来了,我相信一定会做大做强。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手机已成为“新农具”,越来越多的直播间活跃在田间地头。富庄镇以电商助农为突破口,融入直播,以当地供应链体系为基础,以直播营销为手段,实现“供应链+电商+直播+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富庄镇党委政府将充分利用汉源红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地运用网络销售平台提升群众网络销售能力,让老百姓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汉源甜樱桃腰包鼓起来。(供稿:汉源县委宣传部 曹博成)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6
(记者 阚莹莹)  4月初,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李花村,漫山的油菜花刚刚谢幕。对当了几十年农民的村支书李启章来说,以前在这个时候,意味着新一年的育秧得抓紧时间了。而今年,他却不那么着急,因为就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一座占地面积6987平方米的育秧工厂已经开始运行,这是南充市顺庆区现代粮油产业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今年,村上提前统计了全村需要的秧苗数量,一共150亩秧苗,准备从育秧工厂集中购买,总价近4万元。  近年来,育秧工厂作为一种新型的集中育秧模式,在全国各大稻区发展迅速,工厂通过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等手段,提升了育秧效率和质量,一座育秧工厂可为上万亩田地提供秧苗。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育秧工厂,能满足5万亩秧苗供给 杨都/摄效率高一个工人就能管理500亩水稻用苗  “温度27.8摄氏度、湿度87%、光照强度1153lux、二氧化碳浓度440ppm,数据全部正常。”检查棚内的这几项参数,是育秧工厂技术负责人李海洋每天进棚必做的第一件事,这些参数也是决定育秧能否成功的关键。  不同于传统的田间育秧,这里的秧苗全都长在层层叠叠的育秧盘内。此前,这些育秧盘已经经过了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等流水线作业,来到这里经过几天“暗化”,就能破土发芽。  检查完参数,李海洋熟练地点击了一下操作面板,随之,秧苗盘就通过每一层下方的自动滑轨,上下旋转,经过机器一侧的喷淋设备时,灌溉随即完成。“厂棚内可随时调节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旋转的方式,保证每一个秧盘吸收的光、热、水,均匀、适度。”育秧中心负责人黄峰介绍。在这种智能化的操作模式下,一个技术工人可以管理500亩左右的水稻用苗。  在四川,一般来说,传统散户育秧需要40天左右,而育秧工厂内的机械化育秧只需要25天左右,大大节省了时间。“经过25天左右的时间,秧苗长至十七八厘米,就可以送往农田用插秧机栽种。”李海洋介绍,正常情况下,育秧机一个小时可制作800个秧盘,这些秧盘培育出来的秧苗,可播种40—50亩水稻田。  目前,这个育秧中心已经接到了5万亩左右的秧苗订单。而除了南充市顺庆区,在蓬安县,黄峰还建有一个育秧工厂。“今年两个工厂能够满足10万亩的秧苗供给。”黄峰说,“明年准备扩大生产线,争取能够翻倍,供给20万亩秧苗。”在黄峰的育秧工厂里,通过旋转设施,每一盘秧苗都能均匀吸收到光、热、水科技范瞄准集约化、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生产前景  对李启章来说,在育秧工厂集中购买秧苗,就意味着和过去手工育秧时代告别,不用脚沾泥土,也不用时刻担心靠“天意”才能存活的秧苗。而对整个四川稻区来说,育秧工厂瞄准的是集约化、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生产前景。  4月13日,在绵阳市三台县龙树镇双合村,两条育秧生产线不停地进行着铺底料、喷淋水、播种、盖种、叠盘、暗化等流程,这是三台县台沃公司的育秧工厂生产线,公司负责人何亚红告诉记者,公司是在去年才上线育秧工厂的,今年已实现了育秧3万多亩的规模,为三台县及周边地区提供机插秧苗订单式生产。“我们的客户,绝大部分都是种粮大户或者村集体。”何亚红说,随着四川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种粮大户不断增多,育秧工厂更加能够发挥高效率的优势。  2017年,大邑县种粮大户万富旭决定,自己投资建设育秧工厂,“当年社会化服务还没有兴起,每年几千亩水稻用苗非常紧张。”万富旭说,从最开始的5000亩,到现在他的育秧工厂已可以满足15000亩的水稻用苗,“除了我自己用5000亩,还能为周边的种粮大户供给1万亩。”  能适应水稻机械化种植是育秧工厂的一大优势,也打通了各地迅速发展的机插秧水稻生产的第一环节。然而,这种新的育秧模式,能否最终保障产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也将决定它能否真正在产业上铺开。“如果用好了这种模式,真正育出适宜于机插的高质量秧苗,水稻产量相比于人工育秧,可以增产5%以上。”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说。明方向攻克的不仅是技术关,更有产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今年1月,《“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西南水稻种植区要集成推广集中育秧、强化栽培、免耕抛秧、机插抛秧等关键技术。而育秧工厂,是集中育秧在四川的有效落地。根据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工厂化育秧中心91个,育秧面积达101.9万亩。而此前的数据是,2015年14.75万亩,2020年41.8万亩。也就是说,近两年,全省工厂化育秧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  对于这样强劲的势头,任万军却有些担心。“工厂化育秧所需要的技术门槛不低,投入较高,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调研和技术准备,很有可能育苗不成功。”他说,这几年,自己的团队调研发现,有很多地方建设的育秧工厂,前期大量投资,投产后却遭遇育苗质量差等问题。  “这些技术问题集中在没有考虑到四川弱光寡照高湿的气候条件。”任万军说,“水稻喜欢阳光充足,但四川稻区属于弱光寡照的气候,这本身就是四川水稻栽培科研领域攻关的关键问题。针对育秧工厂模式,我们做过测试,厂棚内的光照仅有室外光照强度的38%左右,这更是大大减少了育秧所需的光照,造成的结果就是秧苗细高,盘根较差,卷秧运秧和上机困难,最后影响机械栽插的质量及产量。”  这些问题,也正是任万军团队这两年集中攻关意图解决的问题。对此,团队提出了先暗化催芽,接着在厂棚内摆盘培育躲过低温寒潮,然后再在室外田间苗床培育秧苗的模式。“这种方式既能利用好育秧工厂高效率的优势,也能保障秧苗后期光照充足,养成适合机插的壮秧,达到效率和质量双赢。”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如何在四川丘陵稻区普及这种模式,也是地方政府部门和栽培技术专家们思考的问题。  作为全省粮油生产的排头兵,成都超过1/4的水稻是通过工厂化育秧来实现的。在成都平原地区,目前仅成都市就有育秧工厂32个,占据全省1/3。“西部区域水稻机械化育秧集约化、规模化已经很高,但在丘区集约化、规模化、机育秧等还有上升空间。”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浩说。  秧好一半粮。很明显,现在育秧工厂如何做到“秧好”还有短板,而且需要攻克的也不仅是技术关,更有产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近期,樱桃陆续成熟上市,而樱桃采收期气温升高,采后贮藏过程中容易失水皱缩、掉梗、褐变和腐烂,品质极易破坏,市场供应期甚短。为此,农户要对樱桃进行科学保鲜,延长其上市时间。”4月19日,在仪陇县永乐镇新石桥村樱桃种植合作社,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站站长邓声彬指导果农采收技术和保鲜技巧,他说,关键要做好适时采收和科学贮藏两个方面。  采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的上午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果实宜在八九分成熟时人工采收,要带果柄。采收和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要碰伤果实。采收后先进行初选,剔除裂果、病烂果、畸形(连体)果、刺伤果和僵果等。选后用花格木条板箱或塑料周转箱盛装,内衬铺垫,防止运输中碰压伤。  采收后的樱桃立即放入冷库预冷,尽量缩短采后至入冷库的时间。如果采收后不预冷就立即包装运输贮藏,会因田间热而使贮藏环境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樱桃呼吸作用持续较强,造成积热和烂果。  贮藏根据品种、贮藏时间和设备条件的不同,通常分为简易包装和气调贮藏两种,温度以零下4摄氏度至1摄氏度为宜。  简易包装适用于短期贮藏,方法简便,成本低,但要注意选择无毒和透气性较好的薄膜包装,以发挥果实自发性气调延缓衰老、抑制病菌生长和减少水分损失的作用。由于果实皮薄多汁、抗机械损伤能力差,因此薄膜袋不宜过大,以每只袋装果1-2公斤为宜。  气调贮藏适宜的指标为:氧气3%~5%、二氧化碳5%~10%、相对湿度90%~ 95%,可明显延长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和褐变程度均降低,而且硬度、颜色和风味保持较好,但相对成本较高。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种业振兴创新攻关,深入实施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计划。由川农大牵头承担的“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项目,创新“双顶交-两段选择”渗入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通过相关技术提高了产量等多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改良效率,先后育成蜀麦969、蜀麦830、蜀麦580、蜀麦114、蜀麦1675、蜀麦 1868等小麦新品种。此外,川农大还与山东农大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导入野生节节麦的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育成唯一含该基因的小麦品种蜀麦1675。  “这个新材料首先以地方品种开县罗汉麦和中国春为遗传背景,与秦岭黑麦杂交,获得代换系,同时创制出了含Pm56基因的抗白粉病优良株系。”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教授郝明介绍。  “这是引进南京农大具赤霉病抗性小麦-大赖草附加系07G173与自育优良品系2012A42杂交、回交、自交而得,具有多分蘖、高穗容量、抗赤霉病等特征。”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教授陈国跃说。  4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的小麦育种专家在田间悉心向到场的育种专家介绍各自最新研制的小麦育种新材料。“蜀麦830-R3这个新材料与蜀麦830具有近似似株叶型,含 Yr18, Yr36, Yr28以及未确定的抗条锈病基因,高抗条锈病。”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副教授黄林介绍。  当天,“新技术新材料展示与共享”(川农站)现场会议在温江区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基地开展,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 60余位小麦育种专家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并选择心仪的小麦新材料。刘登才介绍新材料的创制技术。18种新材料“天赋异禀”  在一片片划分整齐的小麦田中,各式各样的小麦长势不一,株型有高有矮,颜色有深有浅。“这是不同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其中隐藏的诸如抗病、高产、抗倒伏等优异性状对于育种专家和小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告诉记者。  小麦育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朱华忠得知川农大举办小麦新材料共享现场会后格外激动。当天,在听取川农大专家介绍新材料的特性后,他采集3株左右的小麦麦穗,放入防水袋中,并做好行间坐标记录。“在川农大老师介绍这一材料有何种性状后,我通过观察植株株型、高矮、灌浆程度等进一步了解它的田间表现,再来决定是否将其带回去用于之后的育种工作。”朱华忠说。  “冰草P染色体和大赖草渗入的那两个改良新材料我非常感兴趣。”说话间,小麦育种专家、绵阳农科院副院长任勇采集下陈国跃创制的2个小麦新材料。任勇告诉记者,这两个新材料或许产量不是特别高,但它们的外源基因和某些性状,对于育种工作者后续的育种工作,尤其是拓宽育种背景、丰富遗传资源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天,川农大育种专家共展示了18种小麦新材料,共同点主要集中在高产、穗大、分蘖强、抗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方面。朱华忠和任勇最终从18种小麦新材料中分别带回了10余份和7份育种材料。“共享”新材料 助力小麦育种  在现场,记者听到育种专家提及最多的词便是“共享”。  “这个活动让育种专家看到了我省最前沿的小麦新材料,通过将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结合起来,对于后续我省小麦育种研究,培育出更好的小麦品种具有共享意义。”收获10余份小麦新材料,朱华忠如获珍宝。他告诉记者,所谓最前沿,即川农大小麦育种专家通过筛选出优质的基因,转入到小麦当中,以改变小麦的抗病性等,并进行相关成果的共享和交流,让育种专家看到小麦基因的更多可能。  然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过去也有单位间的小麦品种材料交流,但范围比较窄。”任勇介绍,“常规品种之间的杂交,在遗传资源和遗传背景方面是比较有限的。而通过新材料的导入,在这个过程当中或许会研制出某个突破性的材料,产生常规品种之间杂交无法比拟的效果。”  “新材料的应用,使命在于培育优质小麦品种。”朱华忠介绍,通过川农大育种专家的转育,我们采集到它的种子,下半年将其作为育种材料播种,到明年春天开花的时候,进行杂交授粉,杂交后代里面会出现含有该优异基因的材料,再通过育种者对优良目标性状基因进行多年的育种选择实验,进而培育成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品种。  “大家的目标是为了培育出更优质的小麦品种,希望各单位早点将新材料用起来,在育种中早点发挥其作用。”刘登才告诉记者,过去培育一个小麦新品种需要十多年的时间,今天通过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共享,效率将有所提升,也将达到品种更全面、性能更好的效果。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6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