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日前,在中江县仓山镇响滩村省农科院资环所中江仓山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我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油菜重大新品种培育”仓山示范片进行了制种产量的现场测产,结果表明,试验田块均比对照田块菜籽产量有较大幅度增产。  现场,验收专家组对“川油81”制种产量进行测产。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代表性田块实收测产,攻关田产量达150.19公斤/亩,百亩示范区平均产量134.39公斤/亩,较非示范区田块增产25.8公斤/亩,增幅23.72%。  “绿色高效油菜重大新品种培育”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李浩杰研究员介绍,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于2022年正式启动,此次测产是对项目核心攻关技术“种子高效生产技术”的阶段性成果检验,为制种产量和效益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项目组结合‘川油81’的亲本特性,主要优化完善了父母本行比、株距、硼肥施用量、无人植保机适宜施药量、机械割晒适宜时期等技术参数,初步构建了以‘密肥调控、绿色防控、两段式机械化收获’为核心的轻简高效制种技术模式,在中江县仓山镇初步建立先行示范区100亩。”仓山示范区主研人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红琳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3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古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浮萍,在乡野和水塘不时可见,往往密密匝匝飘浮于水面。  在浮萍大家族中,有一种红萍,密布水面蔚为壮观,俗称“满江红”,四川亦称“红浮漂”。在农田里,红萍是一大宝贝,可作为水稻的优良绿肥。红萍也可做饲料,并可发展“稻—萍—鸭”立体生态种植养殖业。  目前,适宜四川生长的红萍新品种正在南充市农科院的基地进行培育和扩繁,以期将来应用到生产中去。稻田里的“红浮漂”,受访者供图从来生性“娇气”却是优良绿肥  5月17日,在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南充市农科院基地,记者看到刚栽了秧苗的试验田布满了红萍,恰似飘浮在水中的一张红毯。在一个大棚里,若干泡沫箱和水盆里也飘浮着不同种类的红萍,红萍在试验棚里得到精心的培育、扩繁,长年不绝。  “绿肥有旱生和水生之分,红萍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肥效好的优良水生绿肥。”南充市农科院土肥所助理研究员梁琴介绍,四川红萍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曾引进细绿萍(红萍的一种)普遍推广,在水稻稳产增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红萍的种植利用也大大减弱了。  为了推进农田化肥减量、提高绿肥在农田的应用,南充市农科院土肥所于2017年从福建省农科院生态所引进了8个红萍品种,一步步筛选出了适合四川土壤、气候的羽叶萍、官路萍等好品种。  据记者了解,刚开始萌发出来的红萍,颜色偏绿,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色,在冬季,其颜色大部分是红色的。由于红萍生性“娇气”,对气温颇为敏感,气温高了或低了,均不肯生长,因而,专家们为红萍搭建了大棚,确保红萍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既保了种又能不断扩繁。  5年来,南充市农科院土肥所在稻田里开展“稻—萍”模式研究,记者在基地看到9块稻田投放了红萍,还有1块稻田未有投放红萍,进行对比试验。据研究人员介绍,投放了红萍的稻田可减少20%化肥使用量。全身都是宝贝助力种养产业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文斌说:“红萍是依靠孢子果无性繁殖,孢子果就相当于植物的种子。只需在第一年往每亩稻田投放200公斤左右的种萍,即可生长扩展铺满整个水面,红萍可依靠每年掉落在水里和泥里的孢子果于每年底开始新一轮萌发、繁殖。稻田里施用一定的有机肥,还可促进红萍快速生长,1亩稻田至少可长出两三千公斤的红萍。为了促进红萍的生长,可将水稻施肥量的20%前移到红萍生长阶段使用。根据红萍的长势及产量,水稻可减少 20%-30%的化肥使用量。”  韩文斌说,红萍一般从11月至12月投放种萍,次年2、3、4、5月是红萍的生长期,在此期间可起到净化稻田水质的作用,随后,红萍自然腐烂成为绿肥。但为了抢种水稻的需要,往往会施用一定的碳酸氢氨,促使红萍快速腐烂,保证水稻及时栽插。  “红萍的蛋白含量也比较高,可作为家畜和牲畜的饲料。”韩文斌说,“我们也正在探索‘稻—萍—鸭’的集成技术模式,1亩田投放一二十只鸭子,让鸭子吃红萍补充营养并减少其他饲料的投喂。”  另外,红萍还有一个“见缝插针”的特点,也就是说,通过分萍——不断的打捞红萍,捞起来的红萍越多,水面腾出的空间越多,花不了多少时间,就有新的红萍长出来填满这些空间,这就意味着,在其生长期内可源源不断地提供饲料。  据韩文斌介绍,红萍的叶子多呈三角形、菱形或类圆形,具有较强的固氮、富钾、固碳能力,不仅是很好的绿肥和饲料,同时还有益于生态环境建设。但是,稻田中还常见一种绿色的、叶子呈圆形的杂萍,杂萍不固氮,不仅会与水稻争抢营养,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在稻田投放红萍则可抑制杂萍的生长。  “1亩稻田种植红萍成本需要100元左右。”韩文斌说,“下一步,若要在稻田大面积推广红萍,既要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做好示范引导。同时,国家还需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激励,提高种植红萍的积极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3
党员干部志愿者 五月抢种助插秧四川三农新闻网眉山5月22日讯(通讯员 刘敬宗)“没想到,这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队伍,厉害!”丹棱县科学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可学说。在大战红五月,抢收抢种之际,5月19日,来自丹棱县农业农村局机关、机关党委所属的两新党支部中的党员、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总队、支队的志愿者,一行45人,在党委书记代丽辉的带领下,深入仁美镇丹棱县科学粮油专业合作社,帮助社员插秧助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锤炼党性、增强本领”。代丽辉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检验“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成效的内容之一。事前与专合社负责人黎可学商量,准备去帮助社员栽秧时,正好忙不过来的黎可学满口应承,表示积极配合,把一块刚平整好的15亩大田留给这支队伍。并提醒说道,这是一块退园还耕,退经还粮的新田,原来种的是果树,有一定的难度。“共产党员就要啃硬骨头!”代丽辉书记风趣地说道。 “5月19日下午到仁美栽秧,请能够挤出时间的党员、干部,主动报名参加。”5月18日,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群中发出号召,一会儿功夫,报名人数就达45名。“哎,刚才在忙,没有及时看到群里的通知。”许多同志忙于工作,还没有报名就被通知截止了,感到十分遗憾。原来,单位公务车有限,还租了一个大客车,只能乘坐45人。 大家来到栽秧目的地,迅速脱掉鞋袜,赤脚下田。在合作社社员早已打好桩秧的秧厢中,一人一厢,而且每厢只栽4行即可。男的、女的、年老的、年轻的,还有身穿红马卦的,迅速在田间分布开来,只见他们埋头弯腰,左手拿秧苗,右手栽秧,就好比手握一支神奇的画笔,不一会儿功夫,一条条绿色的直线就在脚下延伸,整个稻田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热闹场面。“加油哦!”熟练工抬头对前面的同事说。“我虽然慢些,但保证了栽秧的规格质量。”速度慢的同事,扭过头来幽默地回答。 “巾帼不让须眉”助耕队伍中的女同志,个个顶呱呱。女党员芬栽得又快又好,她栽完后刚上田坎就被大家竖起大拇指点赞。她说:“过去我是农民,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栽秧,小意思。”芳就不一样,运气不好的她,走到了一厢泥脚比较深的地方,别说栽秧,光是在田间行走都极为不便。原来,这块田过去栽的果树,果树与果树之间有一条很深的沟,虽然用机器把田耙平了,但原来是沟的地方泥土是松软的,一脚下去就陷得特别深,少则五、六十厘米,多的达八十厘米以上!还有拳头大小的石块在稀泥之中,把脚刺得钻心的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芳说,回去之后,一定要告诉儿子,要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粮食真的来之不易啊! 最让人感动的是老党员建中同志,才做了颈椎手术不久,还带着伤,仍然坚持下田栽秧,虽然没有别人栽得多,但他说,这是党组织的活动,我必须参加,再说了,栽一窝总要少一窝。建中的言行,践行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是这支队伍中共产党员的一个缩影。放眼望去,鲜红的党旗,在田间高高飘扬。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5-22
四川三农新闻网泸州讯(通讯员 刘天朋)近日,民盟泸州市委委员、四川特色经济作物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天朋副研究员应泸州市科技局邀请到叙永县兴隆镇凉伞坡村进行高粱种植技术培训,高粱种植专合社、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共计4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现场刘天朋针对叙永县山区坡地居多的实际情况,从高粱直播、育苗移栽、田间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等关键种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针对当地种植户提出高粱种植过程中出现部分高粱烧根不长的现象,刘天朋到田间实地查看,仔细询问村民,发现当地老百姓多数有下复合肥作底肥的习惯。刘天朋分析,复合肥尽管和栽种的高粱离有一定距离,但由于操作过程中,受施肥距离、肥料溶解速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可能造成部分高粱烧根、死苗情况。另外,今年高粱的分蘖普遍偏多,种植户存在去蘖不及时,培土追肥偏迟的问题。为此,刘天朋建议农户底肥采用适量有机肥或农家肥,并及时去除分蘖,早追肥早培土,确保高粱增产增收。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2-05-20
(记者 蒋培路)为进一步提高区内部分丘陵地区种植业经济效益,同时做好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乐山高新区党员干部根据区内部分村社实际情况,主动对接园区高新企业,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户合作,将新的玉米种植品种引入区内,为传统种植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黑玉米种植培训会现场5月18日,一场黑玉米种植培训会在乐山高新区烽火村村委会院坝举办。高新区党员干部和企业专家为当地农户实地“把脉”,传送种植技术。“黑玉米种植和普通玉米种植有区别吗?”“按照市场价格,目前黑玉米亩收入能达到多少?”培训会上,村民们纷纷提出自身疑惑,安谷镇、烽火村第一书记、四川吉晟生物有限公司代表现场为当地村民进行了答疑解惑。黑玉米品种记者从培训会上了解到,黑玉米品种,具有生物质量大、花青素含量较高、种植周期快、原料成本相对较低、易推广等优势,能生产出高品质花青素原料;结合成熟的原料销售和成品开发、应用、销售网络,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黑玉米后续产业链,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当前,烽火村的产业优势还不够凸显,为找到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发挥乡村资源优势的支点作用。我们联系到了区内从事医药、保健、化妆品研发生产的四川吉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烽火村试种他们产品所需花青素的原材料黑玉米。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在烽火村多个点位通过考察地理位置、阳光照射等条件,确定了5亩试种的土地,希望能够进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乐山高新区烽火村第一书记谢洪涛向记者介绍说。企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技术要领随后,企业技术人员发放了第一批黑玉米种子,并来到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种植技术要领。根据现场估算,本地普通玉米种植,农民每亩收入仅有千元左右,黑玉米种植可达每亩6000元左右,可极大地提高土地亩均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四川吉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代竞介绍说:“我们公司黑玉米项目计划投资1500万元,联合建立黑玉米种植基地一个,新建花青素提取物生产线一条,完善配套花青素食品、化妆品生产设备,同时将对烽火村民种植的黑玉米进行全部整株收购。目前已开发压片糖果1个、液体饮料1个、化妆品1款,计划新开发保健食品1个,化妆品2款。预计2022年实现销售产值2500万元、实现利税520万,2023年实现销售产值4000万元、实现利税832万元。”下一步,乐山高新区还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展,持续打造高产值农业产品的输出力,为区内农业种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图片来自乐山高新区)
四川经济日报 | 分享: 2022-05-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五月农事忙,麦黄喜开镰。日前,笔者在大竹县周家镇柳州村四组看到,一望无际的麦地里,仰头饱满的穗枝铺满了麦床,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伴随机器的轰鸣声,“吃”进麦秸,“吐”出麦粒。同时,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共同组成的专家组成员正在对该镇推广的川麦59良种小麦高产技术进行测产验算。村民在对脱粒后的小麦装袋  在柳州村池塘塝开阔处,三三两两的村民顶着烈日将袋装的小麦搬运到院坝扬场、翻晒。四组村民田克成看着一地的金黄,满脸都是丰收喜悦:“去年9月份,我家流转了5.2亩土地用来栽种小麦,期间既管理又务工,七、八个月时间就挣了1.8万多元。”  去年秋收刚过,该镇党委、政府为答好“土地谁种”这个问题,决定利用冬闲地空的时机,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构建起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三级联动机制,大力推广小麦种植,促进小麦产业增产增收。  据该镇分管农业工作的人大主席冷奇德介绍,经过科学论证,补贴生产资金10万元,统一采购了川麦59良种小麦,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通过大力推行“村党委+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并成功引进种植业主石庆顺前来承包土地,在柳州村连片发展小麦面积520亩,惠及农户126户。  为协调解决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问题,由镇人大代表、高级农艺师杨飞牵头,组织镇域农技专员、土专家、田秀才等成立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对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据市县两级专家实地测产,该镇小麦亩产实现307.12公斤新高,改变了多年来小麦产量低的现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技术保障,增强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确保全镇小麦播面超过3000亩。”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王雷对今后小麦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随着成都平原小麦陆续成熟,田间一派繁忙景象。5月12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农科院、川农大、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有关专家,对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文简称“成都市农技总站”)位于天府新区籍田街道清华村的稻茬小麦翻旋浅覆技术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验收。  示范田属成都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验收结果显示,合作社通常采用的免耕浅旋机播技术田块亩产为418.3公斤,而翻旋浅覆栽培技术示范田亩产达到504.1公斤。面对显著的增产效果,合作社负责人苏烈当场表态:“下一年我要大面积使用这项技术。”收割机驶过天府新区金色的麦田。增产增收新技术跑赢了老办法  时间回到去年8月,成都市农技总站到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调研工作。“专家们发现我们的小麦每亩产量仅为250余公斤,于是向我介绍稻茬小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以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和产量。”苏烈说。  苏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选择了一个田块进行试验,而剩余的麦田,还是使用自己习惯用的免耕浅旋播种技术。  去年小麦播种期,雨水特别多,极不利于小麦播种出苗。试验示范中,两种播种方式下小麦品种相同,播期相同,土壤类型一致,播种量、播后田间肥水管理措施也保持一致。  这时,小麦翻旋浅覆技术示范效果凸显出来:长势明显更茂密,麦穗更粗壮、颗粒更饱满。而最终的亩产数据出来后,苏烈更是对新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他说,相比于常规的免耕播种技术,新增的“翻”“旋”工序会使小麦生产每亩增加约70元的成本,但每亩能增产80余公斤,增加200多元的收益。“可以多赚些钱,这是我决定扩大推广这个技术的原因。”苏烈说。李浩(右一)向专家组介绍稻茬小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的实施要点。三道工序解决小麦“播种难出苗差”难题  小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为什么这么好?  成都市农技总站农艺师孙加威先给记者科普了成都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随着近年来成都小麦实现规模化生产,小麦生产‘播种难、出苗差’问题频发。”  孙加威说,水稻收获到小麦播种,正是成都平原的秋雨绵绵季节,不利于播种;而小麦播种后,成都平原冬季的降雨量迅速减少,造成冬干,不利于小麦出苗;土壤方面,小麦集中的西部区域土壤大多比较黏重,这类土壤不疏松、不透气。  成都平原稻茬小麦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肥料表施,除草剂用量大等情况,“更容易造成肥料的流失,利用率低。”孙加威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农技总站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形成了小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其关键就是播种环节的3道工序——“翻”“旋”“覆”。  孙加威介绍:“‘翻’是使积水排出,土壤疏松。”由于小麦根系多分布在 0-20 厘米土层中,因此第一次翻耕深度在15-20厘米为宜。  翻耕过后,要将底肥均匀撒施,然后通过旋耕机将肥料混入土壤,这是第二个关键环节——“旋”。“这种底肥深施的方式,可使肥料的农学利用效率增加10%以上。”  而后,小麦种子撒播于土表,这时需再进行一次浅旋,让种子浅埋在3-6厘米的疏松土壤之下。“这就像给小麦种子盖了一层被子,具有温暖、保湿、透气的效果,能够促进小麦出苗齐。”潜力大空间广主推技术进一步加快应用  成都市农技总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李浩说:“近年来,我站不断在研究探索成都平原气候环境下如何提升粮油作物单产,今天这个小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成果,2021年全市小麦平均亩产已突破315公斤。”  2021年10月,成都市农技总站起草的《成都平坝区稻茬小麦翻旋浅覆耕作栽培技术规程》颁布实施。2021年12月,“成都平原稻茬小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正式向全省发布。  李浩介绍:“全市小麦单产水平同翻旋浅覆示范产量相比,还有很大一截提升空间,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将四川肉牛遗传资源的‘家底’摸清,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种群结构,还只是第一步。本次峨边花牛、凉山黄牛遗传资源普查及样本采集工作为四川地方牛种资源普查及科学保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在5月5日至15日开展的第三次四川禽畜遗传资源普查2022年度系列行动中,四川肉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付茂忠研究员告诉记者。  此次资源普查发现,已进入省畜禽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良种峨边花牛,存栏仅剩3000多头。如何保护好这个种质资源呢?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镇星星村峨边富洋花牛保种场,专家团队完成了峨边花牛样本采集工作,共采集了39头母牛和13头公牛血样,并系统审核了峨边花牛遗传资源性能测定数据。  凉山黄牛是凉山州的优势畜种之一,它曾是凉山农牧区农牧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在凉山州肉牛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凉山黄牛也慢慢地退出了役用,转为肉用,但其生产性能低、养殖效益不高,进而导致养殖数量呈下降趋势。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0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之前这一片全都撂荒了,很可惜。”5月14日,在成都市东部新区石盘街道郭家祠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润莉对记者说的撂荒田,如今已摇身变为80余亩良田。前几日插下的秧苗长势喜人,现场农户正在抓紧完成最后的覆膜、插秧。  整理过后的稻田平整开阔,临近水源,过去为什么会被撂荒?担任过该村党支部书记的郭世应告诉记者,由于过去种植技术落后,田块远离道路使机械不便下田,造成水稻产量低、收益差,部分农户便选择改种果树等经济作物,甚至干脆撂荒。农户正在为厢面覆膜。  “种粮如果能赚钱,村民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80多亩新发展的有机稻,应用的正是省农科院吕世华研究员研发的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据了解,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田间管理成本,让有机稻也能实现亩产1000斤以上,产值可达1万元。  在泡水之后的稻田均匀撒上油枯,再将厢面覆盖上农膜,按照每3颗秧苗1窝成小三角形、每3窝再成大三角形的“大三围”栽种方式,郭家祠村的农户第一次尝试起这项技术。“很节约秧苗,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一位农户说道。  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上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然而盖上一张薄薄的农膜就能让水稻产量大幅提高?据吕世华介绍,覆膜种植让土壤温度提高,有机肥料分解加快,减少稻田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同时,覆膜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水稻病害的发生,不仅实现早种早熟、增产增收,还能节水抗旱、省肥、省药、省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范老师又来啦!快帮我看看我这种栽法对不对……”如今郭家祠村开始大规模应用水稻覆膜种植技术,与范治良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村民感叹:“要是早点认识范老师,早点这样种水稻就好了。”  家住简阳市江源镇石泉村的范治良在2005年接触并尝试应用这项技术后,第一年便取得了成功,水稻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周围的农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让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如今,范治良更是被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特别聘请为技术推广员,在全区推广这种节水高效的种植模式。  “如果按照全灌区均采用该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灌区亩均可减少灌溉水量110立方米,全灌区每年可节约水量约2600万立方米,可满足约50万人1年的城市生活用水。”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大力进行技术推广,中心还向帮扶村应用该技术的农户发放农资补助,并在全区多个镇村开展试验示范,促进绿色高效发展,助推农民增收。  “争取今年水稻亩产达到1800斤!”范治良说,一个月前就栽种下的优质稻长势良好,预计8月中旬就能收割,紧接着他还打算再种一季蔬菜,实现“一田两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20
(张明云 记者 钟正有)“套袋时要撑开袋体,使袋底两角的通气放水口张开,幼果要悬在纸袋中央,不与袋壁接触。套袋时不要用手接触果实,更不要拉拽果实,以防拉伤果柄基部,造成果实生长缓慢。袋口捆扎不可过紧,不能扎成喇叭状,更不要把树叶套入袋内和一袋套双果。”5月17日,在德阳市金山镇大井村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由德阳市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全区农业劳动技术能手比赛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区各镇60余名家庭农场务工人员和零散种植户参加和观摩了梨树套袋比赛。比赛现场赛前,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对梨树套袋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轮纹病、黑星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是实现果品无公害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大井村梨子专合社理事长“土专家”黄通礼现场讲解了梨树套袋操作技术和流程。随后,参赛选手在监督人员的见证下,各自为阵,有条不紊的穿梭在枝繁叶茂的梨林间,开展了为期一小时的比赛。最终,比赛为名列前茅的优胜者颁发了证书和价值500余元的农资奖励。选手专心致志套袋比赛,没有套袋经验的种植户也在一旁聚精会神的眼观耳听,强化提升自己发展产业的“技能包”。比赛现场“罗江区本着‘小户学技术、大户跑市场’的培训理念,组织规模30亩以内的小农户,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培训育种、栽植、嫁接、修剪、疏果、套袋、包装、采果、选果分级、配肥配药、施肥施药、测土配方、生物防控、农机操作等技能。同时,我们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组织规模100亩以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分批分区赴全国各地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特色农产品宣介锻炼销售技能。截至目前,全区已培养专业技术工人2000余人,拓展水果销售渠道20余条,增加水果销售500余万公斤,提升附加值2000余万元。”比赛现场,区农业农村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站站长梁科针对当天“以赛促学”的形式侃侃而谈。据他介绍,目前,这些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队伍已经广泛活跃在全区产业发展的田间地头、林下果前,参与罗江特色农产品青花椒、贵妃枣、金花梨、晚熟柑橘技、绿色蔬菜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采摘甚至销售等工作,这样一支具有一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农业劳动者大军,既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保障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供给的能力水平,也极好地解决了丰收期的“用工荒”。同时,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和区乡村振兴局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在全年计划开展10次这样“以赛促学”的方式方法,让广大果农和种植户通过在劳动竞赛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分享收获的快乐,从而增强主动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做贡献的意识,在乡村振兴大业中一展宏图。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近年来,罗江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立足产业培训和突出培训重点的原则,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建设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万人技术大培训,推动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上新台阶。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有效促进培训内容的转化落地。此外,罗江还通过关键农时开展田间教学、农闲之余外出参观、学成之余组织技术能手比赛等举措和方式,分层分类培训出一批高素质农民,发展壮大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19
(韩保学 严小婷 记者 侯东 文/图)立夏到小满正是核桃树夏管保果的关键时期, 5月17日,青川县林业局邀请广元市林科院和县老科协专家到三锅镇民兴村核桃丰产示范园,举办了一期核桃标准化夏季管理技术培训班。园内现场授课培训中,核桃栽培专家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从核桃树品种识别入手,通过现场讲解、现场操作、种植户提问、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导等环节,全方位向核桃种植户详细讲解核桃树夏季芽接、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林产品安全管理等知识。为了帮助种植户解决后顾之忧,此次培训还向种植户发放了《核桃夏季管理技术手册》60余本和核桃树专用的各类矿质农药600余袋。园内现场授课青川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以点带面”式的培训,能让核桃种植户们对核桃树夏季管理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核桃树的品质和产量、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等目的。同时,此次培训也坚定了种植户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有利于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19
(梁霭彬 姚宇星 记者 张宇 文/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当前正值小麦丰收,在绵阳游仙的田野上,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在金色的麦浪中来回驰骋。不多时,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仓门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被送上拉粮车。当前正值小麦丰收,游仙的乡间田野一片片金黄近日,在游仙区仙鹤镇,全国种粮大户唐以全一早便来到了麦田地里,趁着晴朗天气,指挥农机手加紧收割小麦。看着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里喷涌而出,唐以全开始算起了收割进度。“今天用了三台收割机,省时省力,如果天气好的话,这1800亩大概两周就可以收完了。”“经过前期选用良种、科学水肥运筹和强化田间管理,今年的小麦亩产达到700斤左右。”唐以全对小麦的收成充满了信心,他在当地流转了1800余亩土地发展粮食种植,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以前靠人工收割小麦,每个人每天只能收完一亩地,如今依靠机械化作业,这三台收割机一天就可以收120亩小麦,省时又省力。据了解,今年游仙区的15.75万亩小麦进入收获季节,预计平均亩产628斤。目前已进入小麦收割关键期,游仙区农业农村局精心组织小麦机收会战,前期组织培训提升机手作业专业度,以加快机收作业进度,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19
(记者 江芸涵)风吹麦浪,金黄的麦穗随风摇动。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在麦田中缓缓行驶,进行全程机械化收割……近日,在四川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的技术人员遥控指挥,完成了从小麦收割到脱粒装车的全过程,实现了整个收割卸粮无人化作业。  “五良”融合无人农场项目面积300亩,采取“政府+高校+企业”相结合模式,由大邑县委、县政府进行统筹协调,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牵头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特聘院长罗锡文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是四川首个“无人农场”。  “小麦协同收获是无人农场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叫做耕种管收,所有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罗锡文说,如今,世界农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迫在眉睫,搞“无人农场”就是为了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5-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樱桃树体经前期生长发育等过程,消耗了树体内贮藏的大量营养。至采收后,才进入光合作用的营养积累阶段,此期的管理能否到位,将直接影响明年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加强采果后科学管理尤为重要。”近日,在仪陇县永乐镇楼子沟村樱桃种植基地樱桃采果后管理培训会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特色产业站站长农艺师邓声彬正在向广大农户讲解樱桃采果后的管理技术。  樱桃采果后要及时追肥和早施基肥。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上旬,也就是在采果后的半个月时间内及时补肥,增加树体贮备。追肥常用方法是沟施腐熟人粪尿、撒施复合肥及叶面喷肥。结果大树一般每株施用30~50公斤或腐熟豆饼2~3公斤或不含氯化物的氮磷钾多元复合肥1公斤,采用沟施,沟深20~40厘米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并灌水。叶面追肥于7~9月进行。每隔15天左右叶面喷施各种叶面肥或 0.3%尿素+ 0.3%磷酸二氢钾或800倍泰宝2~3次,以有效控制土壤中氮肥的含量,延缓果树叶片衰老,增强果树贮藏营养。基肥要早施,一般8月上旬到9月下旬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无机肥和微量元素。每亩施入腐熟鸡粪或有机肥2500~5000公斤,在距树干1米处,挖放射状沟施入。沟不宜太深,20厘米即可,以免伤根太多不利树体生长。  果实采收后,是树体恢复和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此时,雨季未到,雨水少,而气温高,日照强,水分蒸发量很大,樱桃不抗旱,不耐涝。因此,应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施肥及时进行灌水。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喷灌、滴灌和微喷灌,不仅可以节省人工、节约用水,灌水均匀,减轻土壤养分流失,避免土壤板结,保持土壤团粒结构,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果园的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对樱桃树的危害。没有以上条件的可采用沟灌和漫灌的方式,但要求单株分别灌,以防土壤根癌病菌互相传染。同时遇到雨水天气,要及时排涝。  夏季修剪可以调整树体结构,改善树冠内的透风透光条件。樱桃应在采果后立即进行。  采果后对严重影响树冠内部通风透光,又无保留价值的强旺大枝及细弱枝、过密的小枝,可以从基部疏除。解决树冠内风、光条件;对于严重影响冠内风、光条件的直立强旺枝,要从基部疏除;对树冠外围骨干枝和多年生枝,也应从基部疏除。疏大枝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操之过急,一年不要疏枝过多,以防处理不当,引起树势返旺。一般在2~3年内处理完毕为宜。剪锯口应及时用愈合剂密封保护。  对只影响树冠局部光照条件,但有一定结果能力的大枝,可在分枝角度较大又有生长能力的较大分枝处缩剪。  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缓和旺梢长势,增加枝量,当新梢长到30厘米时,留15厘米摘心,再次摘心时留10厘米。如果树势旺盛,摘心后副梢仍很旺,可连续进行2~3次摘心,能促进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形成花芽。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新梢尚未木质化时,将背上直立枝、竞争枝及内膛临时性枝条,在距枝条基部5~6个叶芽处,用拇指或食指内轻轻扭转枝条180度,使木质部、韧皮部有部分裂痕,但以不折断为度,枝头别向下斜,防止再直立起,促进花芽形成。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闻亚 周金泉 文/图  5月中旬的都江堰,果园里,红肉猕猴桃已有鸡蛋大小。在海拔1000米的山上,果园里的猕猴桃花依然绽放,它的花粉,将为来年的红肉猕猴桃授粉。  “这个雄花就是我们两年前引进的猕猴桃雄株品种,叫‘瑞雄8号’,专门针对红阳猕猴桃授粉用。为此,我们去年专门引进一条花粉生产线来配套。”5月15日,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告诉记者,都江堰已成为我国西南最大的猕猴桃雄花花粉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有了这朵‘雄花’,四川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有望再上一个台阶。”四川水果创新团队猕猴桃栽培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涂美艳研究员表示。雄花。年产值上千万 奠定西南最大猕猴桃花粉老大地位  从4月开始,都江堰天赐猕源公司新建成的花粉加工厂,机声隆隆,收购的雄花正源源不断地加工成花粉,生产将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  晏志强告诉记者,都江堰市猕猴桃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此外海拔高差大、温差大,在此布局猕猴桃雄株园,可实现陆续开花、花期近2个月,满足花粉加工厂的需要。从2010年以来,这里就成为全国的猕猴桃雄株基地、猕猴桃花粉的原料基地。  “以前,传统种植的海沃德雄株,每朵花的花药只有140个左右,花粉含量少。”晏志强介绍,协会旗下的天赐猕源公司于2020年购买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的雄株品种“瑞雄8号”,在都江堰建起了1200亩的雄株园,该品种每朵鲜花的花药达到了220个,大大增加了花粉的含量。因此,公司又在去年9月安装了一条花粉生产线。  晏志强说:“今年,我们预计加工生产400公斤雄花粉的精粉,今后的目标是年产1000公斤。”  目前,都江堰市的猕猴桃雄株园已达2700亩,有3家花粉加工企业。按照目前天赐猕源公司的销售价12元/克,算下来,每年的花粉产值超千万元。“如果再发展精深加工,产值将近1亿。”晏志强告诉记者,除了花粉产值超千万元外,种植雄花的农户收益也有保障,每亩轻轻松松纯收入4000元左右。“猕猴桃雄株的种植很省事,管理成本低,且雄花有企业收购。”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农场的主人王凤生说。花粉加工。专用花粉授粉 红肉猕猴桃品质产量双提升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要想猕猴桃结果,一个园子里必须雌雄搭配。“四川红肉猕猴桃的配套雄株品种较杂乱,有些出粉量和花粉活力较低,如果花期遇到较严重的倒春寒天气,易导致授粉效果差,坐果率低。”涂美艳告诉记者,不少种植大户采用商品花粉来弥补这些不足。  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猕猴桃基地种了3000亩红肉猕猴桃,采用商品花粉来为红肉猕猴桃授粉已有四五年,“我们发现,采用高质量的专用雄花粉来授粉,坐果率明显提升,果形也更好看了,单果重量也有增加,亩产增加30%以上。”公司总经理刘海军告诉记者。  在猕猴桃栽培专家涂美艳研究员眼里,这些效果用专业用语来表述就是“猕猴桃花粉直感现象”。“雄花花粉的质量,对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不可小视。”涂美艳说,“好的雄花粉活性可以达到80%-90%,能显著提升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而质量差的雄花粉活性仅有20%-30%,杂质多且还可能携带溃疡病菌。”  正如专家所言,低质量的花粉曾让种植户付出惨重的代价,“去年,因为买到劣质花粉,导致合作社7百亩猕猴桃严重减产,今年又有不少种植户买到歪花粉。”绵阳市安州区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苏明德告诉记者,现在花粉市场很乱,总有商家以次充好。  都江堰花粉产业的发展,无疑将助力我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紧接着,我们将制定猕猴桃雄花粉的企业标准。”晏志强表示,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升花粉的质量,授粉效果有保障。  制定企业标准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还要推动制定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还要加大广适性雄株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促进四川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让世界红肉猕猴桃之都(四川)更加耀眼。”涂美艳告诉记者。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洪瑜  5月16日,成都市区向东出发,驶入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安街道现代农业园内,视野豁然开朗。3000亩整齐密集的麦穗在阳光底下泛着金光,7台大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伴着“隆隆”机声,一颗颗麦粒“跳跃”归仓。这片集成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麦田,在接下来7天时间里,将以机械化彻底代替传统的“开镰”刀割,预计收获1200吨小麦。联合收割机将金灿灿的麦粒倾倒入货运车中。 洪瑜 摄  在广袤的麦田里,只见“谷神”联合收割机将金灿灿的麦粒收入“囊中”,“满腹”后再倾倒入货运车中,全程在农机人员操作下一气呵成。“园区从清表、开垦、播种,到施肥管护、收割实现了小麦种植全程宜机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负责该项目的成都经开产投兴东公司运营策划部部长袁超介绍。  顶佛寺村党委书记李彬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麦田,也难掩兴奋:“以前这里大多是些低效失管的经果园地,在乡村振兴以及锦绣天府项目建设下,1185户农田实现了统一流转,还田种粮。”李彬说,去年该片区开始种高粱、水稻,今年头一年种小麦,“麦穗又高又密,估计产量不错,以粮油作物生产带动全村整体就业,助力增收。”  以往的“小田”变“大田”,换来小麦绵延成片,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这里是我区高标准农田改良区域。”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落实耕地“非粮化”整治过程中,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进低产低效经果林地腾退改造,提升粮食产能,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该片区域种植管理负责人、中化现代农业四川公司谢新闻拾起一撮麦穗,放在手中搓一搓、掂一掂,欣喜地说道:“麦粒大而饱满,亩产预计在400公斤,在成都片区,这样千亩规模小麦单产中可以说是高产了!”在他看来,小麦高产的“秘诀”源于全程科学化种植、机械化操作。  “成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小麦种植其实并不那么‘友好’。成都气候潮湿,易引起小麦病虫害,而且土壤大多偏黏湿,不够疏松,透气性较差。”谢新闻说,今年3月份正是小麦灌浆时,干旱没有雨水,园区通过测土配方科学追肥、无人机浇灌等多种方式,保证了小麦的丰产丰收。  “估算下来,小麦亩均投入700多元,较传统种植方式减少了至少100多元的投入。”谢新闻说,该片区种植的绵麦902号小麦,属优质弱筋品种,将用于酿酒,制作糕点、酥性饼干等食品。而收割后的小麦秸秆将直接还田,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粮食生产一茬接一茬。东安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白雪介绍,目前园区正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小麦收割后将种上2800亩玉米、1000亩水稻等粮食作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9
(周姚 金亮 刘敏 记者 李全民)“将果品和袋子对齐,然后慢慢把这个袋口折叠、缠严、铁丝绕袋口转一圈,捏紧......”5月17日上午,苍溪县圣丰农业有限公司歧坪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该县猕猴桃研究所技术人员正在为当地果农讲解猕猴桃套袋技术,让果农们掌握科学套袋方法,以提高果实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为提升猕猴桃果品品质,苍溪县在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中,积极引导农户推广无公害技术,将猕猴桃幼果进行套袋,套袋后的猕猴桃色泽纯正,商品果率更高。眼下正是红心猕猴桃套袋管理的关键时期,苍溪全县抢抓时节,做好猕猴桃套袋管护工作,保障猕猴桃产业增产丰收。“园区有机猕猴桃到了套袋的季节,县上猕猴桃研究所技术人员下来教我们套袋,套袋以后,不但猕猴桃的产量会增大,还可以防病虫、防污染、防果伤,提高猕猴桃的质量。”圣丰农业有限公司歧坪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果农吕建梅开心的说着套袋的优点。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自然也带动了周边百姓一起致富增收,“我们的园子建成后都是请周边的村民对园区进行管护,工资不错,离农户家里也近,大家都很愿意来园区打工。”圣丰农业有限公司歧坪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园区经理侯伟说介绍说,该基地于2017年苍溪县圣丰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去年实现投产商品有机果20吨,今年商品有机果产量预计达到50吨、收入400万元左右。而在苍溪县河地镇地干寺社区,村民杨发兴和家人正在自家农场为梨树进行施肥、喷药、套袋,看到梨树上挂满果实,杨发兴难掩激动:“去年新植猕猴桃10亩,我也有信心把家庭农场建设的更好、更兴旺。”入夏以来,河地镇地干寺社区积极组织广大农户开展果园夏季管护工作,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提供技术保障,确保果品优质高产。“目前果农们正在对猕猴桃、黄金梨进行套袋、侵果、打药、夏修等管护,完成之后,下一步将进行除草、施肥、浇水、抗旱等工作,我们有信心在八月份得到一个好的收成。”河地镇地干寺社区党委副书记伍文国对果园的收益信心满满。“我们每年在猕猴桃种植关键期,都会轮番到各个乡镇进行关键技术指导,今天我们到园区对果农进行猕猴桃套袋技术教授,科学套袋不仅能减少尘埃、农药对果面的污染及果实病虫害的发生,更有利于猕猴桃丰产增收,以此促进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副所长马建伟说道。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5-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文斯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桃树是较为常见的果树之一,它具有成活率高的树种,产量高,果实香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想要桃子高产优质,关键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也必须掌握。”5月15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龙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农技员谢健来到村民的早桃园,一边查看桃子长势一边给种植户讲解桃树管理技术。  桃树品种很多,应选择易形成花芽、生长快、结实率高,同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最好按早熟、中熟、晚熟的比例进行合理匹配,以满足市场对不同时期鲜果的需求。桃树多自花授粉,但异花授粉可提高坐果率和果形指数,因此在种植中要配置授粉树、授粉品种进行套作。  在种植前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以保证桃树有足够的养分供应。种植面积3米×5米,数量控制在每亩45株-50株以内。最好在春季种植,选用根系较发达、病虫害较少的健壮桃树幼苗。  栽后第1年,在6-7月结合浇水或雨后追施尿素2-3次,每次施用量0.1公斤/株,以恢复树势。结果初期,冬季施腐熟有机肥50公斤/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3-4次。盛果期后,于开花期及幼果膨大期追施氮肥,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休眠期追施腐熟有机肥,每次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树体长势和结果量而定。  桃树的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要求比较大,一定不要缺水,因为缺水很可能造成桃树生长变慢,但是却不要开始就灌溉大量的水分,以免导致出现落叶、植物烂根。但平时一定不能让桃树处在干旱状态,及时给桃树补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为宜,促进桃子香甜多汁。  为了达到高效、高产的栽植效果,必须结合桃树的特点和生长特性,科学地进行苗木修剪,以促进其健康生长,满足栽植要求。修剪前应正确判断桃树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年龄和生长状况的桃树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为保证桃树苗木的健康生长,应在夏季和冬季对桃树进行修剪。  第一次结果后,保留主枝3-4个,可以让桃树生长更加有力。夏天修剪时,主要选择摘心、抹芽、抹稍和其他措施,消除较弱的树枝和树叶,有助于确保整个桃树身体的营养平衡。盛果期时,应及时短剪分支和及时修剪更茂密的树枝和树叶,但也应该适当提高光的桃树,对于薄弱的分支应及时清理。  桃树最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六种,即桃树真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炭疽病和灰霉病;虫害有小食心虫、蚜虫。桃树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  农业防治:可以通过清理果园,减少病虫害基数,进一步预防常见的病虫害。可以在桃树发芽前对果园进行一次大清理,摘除老枯叶、病残枝、病果,刮掉树干上的老翘皮病斑皮,清理地面杂草、落叶、病僵果等,并集中堆积在一起焚烧带出果园,有效消除病虫繁衍场所。同时,加强果园内管理,及时除草疏花疏枝,改善果园内生长环境以及通风透气性,进一步提高桃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要果园内悬挂灭虫灯,从而诱杀小食心虫和蚜虫成虫。  化学药剂防治:可在进行农业管理同时也要结合药剂喷洒,彻底杀灭桃树上的病虫害。桃树芽叶萌发期到开花前,可以选择多菌灵净果精农地乐以及农用链霉素混合液喷洒防治,主要防治蚜虫,褐腐病以及桃树真菌性穿孔病等病虫害。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5月12日一早,在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报恩村的一片稻田,无人机飞手正操纵着无人机从稻田上空掠过,不时投下一个个貌似乒乓球的黄色小球,小球迅速在秧田中漂动。  无人机怎么不务正业?既不为农田施肥、喷药,也不为水稻赶花授粉,偏偏往秧田中投掷“乒乓球”!装有赤眼蜂的“乒乓球”。球里附着赤眼蜂卵  记者拿起一个“乒乓球”一看,方才发现秘密:它的一半球面有若干网眼,两个合二为一的球体用手轻轻即可打开,里边置有一张方寸大小的纸卡片,纸卡片上竟附着有密密麻麻、极其微小的赤眼蜂卵。  大名鼎鼎的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 0.5毫米~1 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  赤眼蜂的寄主多是危害农田的害虫,它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在玉米田,赤眼蜂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在水稻田,可寄生在二化螟(俗称钻心虫)的虫卵。  今年,东坡区农业农村局为促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探索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自5月5日起在该区太和镇、松江镇、永寿镇的稻田整建制实施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统防统治水稻螟虫,实施面积将达6万亩以上。无人机投放赤眼蜂。专职测报员精准植保  “为此,我们有专职测报员,每天在稻田观察杀虫灯诱杀的螟虫数量来确定何时是稻田螟虫的爆发期,确保在爆发期前夕把赤眼蜂投放到稻田。”眉山市东坡区植保服务中心主任赵晓英说,“通过人为增加赤眼蜂田间密度,让赤眼蜂寄生在螟虫卵上,将螟虫卵营养吸收从而杀死螟虫,减少螟虫后代数量,持续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水稻螟虫的危害,从源头上防治害虫,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对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东坡区针对区域内地势平坦、流转面积大的特点,采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大大节省了人工,“乒乓球”投入到稻田,可漂浮在水面,只需两三天时间,赤眼蜂即可孵化出来并钻出球上的小孔,寻找螟虫产卵寄生,而空空的球体则可降解在水里。  无人机飞手李建说,此前他曾在宜宾进行过植保服务,当时是在秧苗上人工悬挂附有赤眼蜂卵的纸质卡片,1亩两张卡、1万枚卵就足够了,因为赤眼蜂孵化出来还要进一步繁殖。“用无人机投放,5-8秒就可投放一个小球,投得比较均匀,也很省事”。  “今年是我们首次在稻田探索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因而同步进行了农民自防、不防、无人机统防的试验。”赵晓英说,“目前,我们无人机投放赤眼蜂已实施了2万亩。”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火红5月,又是一年“双抢”时。在广袤蜀乡大地,金色的麦田里,随处可见收割机来回穿梭的场景。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剑阁县武连镇新桥社区6组的农机手牛百华成了大忙人。她每天驾驶着农机穿梭于田间地头,为农户耕种抢收。剑阁支公司会同县农业农村局人员在元山镇开展农机年检。 受访者供图  剑阁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进入5月以来,剑阁县40多万亩小麦陆续成熟,看着大片小麦颗粒归仓,牛百华脸上露出了微笑。记者了解到,目前剑阁县参加小春收获的农用机械超过650台,用于大春生产的机械约6500台。  “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这是过去农业生产遭受安全事故后的真实写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农机造成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但如果农机手购买了农业机械保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风险发生后的种种问题。  去年10月的一天,牛百华家遭遇不幸。她的爱人胡某在田间农忙后回家,路上由于驾驶农机不慎摔下悬崖,经医院抢救后不幸身亡。“当初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年审时,我们在人保财险连续购买了3年保险,老胡驾驶农机这么多年来都没发生过事故,没想到会出意外……”牛百华说,她和丈夫都是普通农民,而抢救费需要2万元,胡某去世后还有丧葬费,对她来说真的是重大打击。  “牛百华在人保财险连续购买了3年保险,后来,她在乡镇干部的陪同下向我们公司提出理赔,我们很快为这起事故进行了赔付。”人保财险广元市分公司农业农村保险部/乡村振兴保险部经理李春桥介绍,胡某去世后,牛百华又购买了农机帮助自己田间作业,并在今年继续购买了该公司的农机保险,“保费一年不到 400元,就能提供近27万元的保障。”  农业机械保险好在哪儿?李春桥介绍,无论是道路交通事故还是农机作业事故,无论是驾驶还是其他操作,无论是一人还是多人,只要是合法操作人员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受到了伤害,都在保险的保障范围内。  为了让农机手作业更有安全保障、注意防范风险,剑阁县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对农机手关于购买保险的相关国家法律政策宣传力度,并按照相关规定主动与保险公司衔接,保险公司派工作人员随农机管理部门送农机年检下乡,在现场为农机手开展农机保险宣传和签单承保工作。  截至5月12日,人保财险广元市分公司为全市2143台农机提供4.29亿元保险保障,为农机人员提供风险保障超 6 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1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