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曹礼芹 朱钦菠  最近这段时间,到了油菜成熟期,在简阳,农户抓住晴好天气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镇金镇小湾村,伴着油菜收获机的轰鸣声,只见农机手驾驶油菜收获机“吃”进油菜杆,“喷”出粉碎后的油菜杆,再“吐”出油菜籽。4月26日,小湾村8组村民雷冬生站在油菜地看着这极其舒适的一幕,满脸都是丰收喜悦。  雷冬生是当地的种粮大户,2016年返乡后流转土地80余亩,本季种了小麦50余亩,油菜20余亩。  “以前收获油菜需要人工,种了几十亩油菜需请十多个人帮忙,付上千元的工钱,现在机械化收获半天就收完了。”看到油菜收获机不到10分钟就把0.6亩地油菜收获完,他感慨道,“农业机械化真好。”雷冬生的喜悦不仅是因为机械化收获的省力,而是收获了一袋袋装得满满当当的油菜籽。“去年一亩产三四百斤,今年每亩要增加百多斤。”雷冬生高兴地说。机收现场  据了解,本季油菜简阳市共种植32.47万亩,目前已陆续开始收获,预计可收5.58万吨。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夺取本季油菜的丰收,简阳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抓好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抓好种子质量和化肥农药安全,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  同时,坚持良田粮用,简阳规划建设了乡村振兴示范环线十万亩粮油产业园、三星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雷家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三个十万亩产业园将以现代企业管理和数字农业发展的思路,助力高品质粮油基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简阳市为答好“土地谁种”这个问题,立足丘区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化示范推广工作,找准了适宜浅丘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办法,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实施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蔬菜(胡萝卜、毛豆)等多项农机化技术,并注重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推广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9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去年挣到了钱嘛,所以今年一口气又流转了2100亩地,其中1600亩准备用来种植玉米和大豆。”5月5日下午,记者见到奉光荣时,他刚在地里察看了玉米苗长势,为其除草、追肥。言语间,他掩饰不住笑意与腼腆。  奉光荣是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有名的种粮大户,一直以种植水稻和发展农机服务为主,农场种植规模一直在600亩左右。今年,他计划将新流转的1600亩撂荒地用来种植玉米、大豆,而促成这一转变的正是目前大力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一地三用尝甜头  “当时村民想把旱地流转给我,我没敢要。因为旱地作物丘陵地带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单种玉米或者大豆没有经济效益。”去年以前,奉光荣都只种水稻,对旱地作物根本提不起兴趣。在他当时看来,大豆、玉米这种作物种起来不划算,但是去年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的到来让他转变了想法。  雍太文一到农场,就把技术要点和盘托出:“两行玉米与三行大豆,玉米一定要密植,这样就能在不减少玉米株数的情况下,给大豆留出生长空间,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虽然该技术已经试验了十多年,但奉光荣的心里还是有些打鼓,“15厘米的玉米窝距太密,背阴那面长不大的。”根据他的经验,45-50厘米才是比较合适的窝距。经过雍教授的耐心劝说,奉光荣决定放下自己的“老经验”,在一片200亩地里种上了玉米大豆。  “当时我看土地的开垦情况,我估计能收200~300公斤玉米,就是我心中的理想数字了。”令奉光荣没想到的是,最后在收获测产的时候,最好的地方能收获近500公斤玉米、140公斤大豆,产量不错,每亩纯利润1100元—1200元。“比种水稻挣钱。”奉光荣感叹。  玉米大豆收获后,奉光荣还在地里种下了小麦,做到了一地三用。“今年估计每亩地能挣3000元。”奉光荣信心满满地说。机技结合效率高  从不相信到心服口服,奉光荣花了一年时间。今年,奉光荣一鼓作气扩大玉米大豆种植面积,还购置了多台玉米大豆一体化播种机。  在奉光荣家庭农场,30多台农机整齐摆放,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最新研制出来的第五代播种机。新机子一共有A、B16个挡位,可以随时调整挡位,从而调整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精度,满足更多的种植带宽和株距要求。  新机器效果如何呢?奉光荣指着面前的一块地说:“人工播,60个人要播一天;而两台机器,3个小时就干完了。从播种到收割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实现高产出、可持续、低风险。”  遂宁市把整治撂荒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结合,在最新改造的撂荒地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占50%,政府对每亩撂荒地补贴180元钱,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让荒地变良田。  安居区位于我省重点打造的大豆生产“一区五线”中“一区”的三角核心区,今年成功入选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如今,安居区以石洞镇双祠堂村为核心,正全力打造遂宁大豆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将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核心产业发展技术,发展10000亩大豆核心产区,辐射带动大豆种植13万亩。专家点评>>>确保技术到位是增产增收的关键  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奉光荣的成功首先是源于他乐意去琢磨、钻研农业技术,同时愿意接受新的方法去尝试。  原本大多种植户认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操作困难。但现在结合农田宜机化改造,已经能够达到全程机械化生产,用机械来解决技术的复杂性,提高了标准化程度。  在专家团队的严格监管下,奉光荣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全省展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样板与窗口。建议各地都在关键的技术环节培养一批专业合作社,通过他们的社会化服务,解决关键技术环节的难点与疑点,确保技术到位和增产增收。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9
(邹莹 记者 陈家明)“这个绿茶要采单芽,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茶芽轻轻往上一提,采后及时入篼,不然会影响茶叶品质。”在荣县保华镇五皇村那片翠绿的茶园边上,荣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茶叶油茶团专家李旭升正在耐心地给茶农们指导着名优茶采摘技术。向茶农传授采茶技术过去,五皇村的村民增收靠下矿挖煤。近年,当地镇政府围绕保护小井沟水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库区周边村民种植茶叶、油茶。特派员们隔三差五的来村里开展技术指导,为村民们带来良种培育、良法栽培等技术。如今的五皇村拥有绿意葱葱的优质茶园上万亩和油茶产业园4200亩。2021年,村民们靠卖茶叶收入达5000余万元,油茶也实现产值1500万元,村民们看到的是“绿色银行”,走上了乡村振兴产业路。随着五皇村茶叶、油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对农业科技技术也出现了“井喷”式的需求。近日,荣县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在五皇村建立了“线上”问诊服务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做起了信息收集员,接通了专家和村民们的“最后一公里”。特派员专家们把“工作场”从田间延展到“线上”,拿起手机随时随地为村民提供远程服务、在线指导、即时解难。从52名科技特派员田间授课,到如今实现“线上”问诊。荣县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持续不断地将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业、农村,把科技的种子植入荣州大地,耕耘希望,为乡村产业振兴插上科技羽翼。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07
(刘敬宗 记者 常坚)“今年试种成功,明年我就要扩大面积。”5月5日,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官厅村4组村民李庆斌,对前来指导试种渔业塘“浮稻”的农业科技人员如是说。栽好后的“浮稻”前来现场指导的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王树军说,该县自去年在坝区的仁美镇、张场镇等地试种渔塘“浮稻”,获得成功之后,今年许多村民都想试种渔塘“浮稻”,以实际行动响应政府扩种粮食作物的号召,李庆斌就是在海拔近900米的高山试种渔塘“浮稻”的村民之一。“立夏正栽秧。”5月5日,恰逢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正是栽秧的最佳季节。试种现场,大家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在配制营养土,有的在装盆,有的在栽秧,有的在运秧苗,有的在俯下身子放秧苗。不一会儿功夫,360盆秧苗就安置在鱼塘内飘浮的浮板上,一丛丛嫩绿的秧苗,直立于鱼塘中央,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渔塘“浮稻”是一种新型水稻种植模式,通过将水稻种植在特制的浮板上,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因为“浮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喷除草剂,由此加工而成的大米绿色有机,颇受消费者喜爱。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2-05-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4月27日夜至次日凌晨的降水和大风,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危害极大,会造成小麦成片倒伏。4月29日,记者却在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金和社区的麦田见到,一片片即将收获的小麦倒伏极少,甚至是没有受到影响。  “这是‘川麦1247’,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团队选育。”品种选育专家之一、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伍玲介绍,川麦1247的株高为77厘米,麦苗生长健壮,矮杆增强了小麦的抗倒性,这是“川麦1247”经受住这场大风考验的原因之一。  当天,来自成都市、绵阳市等地的20多名小麦种植大户前来巫金波的麦田参观。现场关于“川麦1247”的谈论,“早熟”“抗病”等特性被频频提及。作为一个“宝藏”品种,川麦1247是如何拉满自己的“宝藏系数”的?巫金波种植的早熟小麦即将收获早熟5—10天大户在“红五月”更游刃有余  与四川其他地方5月中旬左右才能收获不同的是,艳阳高照下,麦田里“川麦1247”密密麻麻的穗子正趋于金黄。“过五一就可以收获了,可以早5—10天。”麦田边,新都区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巫金波一边查看麦穗一边喜悦地介绍道。  早熟意味着什么?为何早熟能够成为到访种植大户口中的“焦点”?  在农业生产上,四川油菜、小麦抢收,水稻、红薯抢栽,玉米抢管主要集中在 5 月,因此 5 月也被称为“红五月”。对于种粮大户来说,5月意味着把农时安排精确到每一天。如果遇到不良天气因素,导致小麦迟迟收不上来,水稻种植农时一旦延误,产量就深受影响。  “小麦收割后就种水稻,小麦早成熟一天,两季粮食之间的茬口就多一天,这让我们在机插稻前的用水准备、机具准备方面更能从容应对。”巫金波说。  “川麦1247”早熟5—10天的品质,让种粮大户紧绷的状态舒缓不少。去年,巫金波正是看中了这个优势,初次尝试种植了200亩。  “在成都平原,10月底至11月中旬前播种这个品种,4月底至5月上旬就可以成熟。四川省2018年农业主推技术‘早熟小麦-水稻轮作全程机械化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中,‘川麦1247’也是重要推广品种。”成都市农技总站副站长阎洪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省小麦种植大户越来越多,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品种的早熟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四川多是散户种植,更加看重的是产量高低。对于大户来说,因为种植规模大,收割耗时长,为了不耽误第二季水稻种植,早熟的品质就更加受重视。”伍玲告诉记者。高抗条锈中抗赤霉保障粮食稳产安全  作为一个“宝藏”品种,不只是早熟,“川麦1247”在产量高、抗病性好等方面同样“把技能拉满”。  趋于金黄的麦穗下,是干净青翠的叶片,这意味着条锈病发生程度极轻甚至是未发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云良介绍,“川麦1247”不仅有高抗的优势,而且弹性播期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不等,从而使其错过10月中旬从甘肃方向而来的条锈病病菌传播期,大大降低了条锈病在这个品种上的传播几率。  在有着小麦“癌症”之称的赤霉病方面,全球小麦育种界中,尚未选育出高抗赤霉病品种。“四川有很多正在推广的小麦品种,也只有不到5个品种抗赤霉病。‘川麦 1247’就是其中之一。”彭云良说。  在产量表现方面,2013年和2014年,“川麦1247”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367.3公斤,比对照品种“绵麦37”的324.1公斤增产13.33%,14个试验点中9个试验点增产,增产点占64.3%。  近年来,随着种植大户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单产也在不断增长中,“今年我种植的200亩预计亩产能达到500公斤以上”巫金波说。  伍玲介绍,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川麦1247”在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及广元市等市州推广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万亩以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7
(刘小莉 记者 赵一 文/图)昨(5)日,记者在成都市郫县豆瓣庄园项目采访时看到,在该项目的白水寺地块,多块田地已经种上了辣椒苗。放眼望去,平整的田地里,一条条镶嵌着辣椒苗的银色地膜如同长长的丝带,一头连起了百姓的“钱袋子”,一头连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引擎。村民栽种辣椒“我们首批示范种植面积约25亩,主要种植的品种是‘金丰168’,这个品种是经过我们筛选后的二荆条优良品种,最大的特点是易于‘脱帽’,便于后期的清洁和加工,而且也非常符合我们加工传统郫县豆瓣的需求。”郫县豆瓣非遗工坊生产项目负责人黄家全一边查看辣椒苗的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黄家全说,示范种植的辣椒主要是为郫县豆瓣庄园项目的子项目——郫县豆瓣非遗工坊作加工原料储备。“我们试种辣椒还将建立辣椒的种植规范和标准,便于以后在核心基地扩大生产。这些辣椒种植后,还会种植一批皱椒品种,用于加工干辣椒、辣椒粉、香辣酱等产品。”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反光地膜不仅可以保湿、保温,还可以减少杂草生长、驱避害虫一旁的田地里,七八个村民正忙着为辣椒地覆膜,栽种辣椒。“这个辣椒种得高级,还要先盖膜!”种了一辈子地的棋田村村民钟招群一边种一边感叹道。在一旁指导的种植板块合作单位成都海晟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技术员易文思解释说,“我们种植的辣椒是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来种植,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反光地膜不仅可以保湿、保温,还可以减少杂草生长、驱避害虫。后期我们还会安装诱虫灯、黄板等设施。”据悉,郫县豆瓣庄园项目以“大美乡村的景观、城市生活的品质、人文社区的配置、独树一帜的产业、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作为发展目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力争成为成都市又一文化地标、产业地标和以郫县豆瓣为核心的世界川菜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整个项目土地腾退、农业种植等工作正在火热开展。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2-05-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思燕 特约通讯员 蒋兵4月27日上午,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水稻产业技术服务团)、自贡市农业农村局专家、荣县科技特派(粮油)服务团一行7人,走进荣县长山镇和观山镇,为水稻产业“把脉”。  “你这块田里的水稻秧苗什么时候种的啊?水稻种子选的哪个品种啊?”在长山镇平滩村4组200亩水稻种植大户黎红的田边,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就关心起水田里的秧苗。走访现场  “水稻秧苗最好培育30天,就进行移栽,时间最长不能超过40天。时间过久并不利于水稻的后期生长。在水稻种子品种的选择上,要综合考量本地气候、水田条件等各种因素,才能选对水稻品种,保障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马均指导黎红。  在观山镇,服务团一行前往板桥村9组,查看该村农户刘震乾82亩水田的水稻种植情况。在了解刘震乾水田存在部分泥脚过深,秧苗不易成活的问题后,马均告诉刘震乾,“可以在水稻收割后,利用大型机器将水田平整,把浅泥脚处的泥沙填到深泥脚里,持续3到5年,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是非常必要;要关注水稻的病虫害问题,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科学防治;水稻生产要坚持绿色、高质、高效、高产……”调研后的座谈会上,7位专家们依次提出对荣县水稻种植的建议。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4月23日-25日,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大豆10团和水稻23团赶赴达州市渠县、大竹县,为大户和种业公司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及大豆、水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  大竹县高穴镇长征村,针对一个大户在去年将春大豆夏播导致大豆全部霉烂、颗粒无收的问题,10团首席专家吴海英建议:“春大豆宜在5月上旬之前播种。以后种大豆一定要弄清楚品种的类型,根据品种类型在高产播期内播种。”  吴海英还了解到,大竹县丰腾农机专合社朱天容去年在玉米行中套种大豆,玉米大豆带宽仅1米,却种了1行玉米、2行大豆,没有多大收成,影响了今年的积极性。吴海英于是对症施治:“这个问题在于玉米与大豆的间距太窄,导致玉米对大豆荫蔽严重。今年推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品种选择、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科学施肥、控旺防倒、机械收获。”  水稻23团首席专家刘福平,建议种植大户主要从3个方面增加收益:一是种植适宜直播、机插的专用品种,精细管理提高产量;二是选择适宜当地的优质稻品种提升稻米品质或发展订单农业等提高附加值;三是合理安排农事,拓展社会化服务等增加专合社收入。  在渠县、大竹县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现场,服务团植保专家朱建义向种植大户介绍了玉米大豆可共用的除草剂“灭草松”,玉米专用除草剂噻吩磺隆,大豆专用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和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套袋;团队农机专家刘波向大家推荐了几款大豆玉米旋耕施肥播种机、玉米收获机及大豆收获机,并提醒大家买回来的新机子要自己调整行距;团队成员杨文英提醒种植大户,大豆刚出苗时应注意守鸟3~5天,防治鸟儿啄食豆瓣导致缺苗严重。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在四川,小麦品种命名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其中,“蜀麦”系列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川麦”系列来自省农科院作物所、“绵麦”“南麦”“内麦”“昌麦”分别来自绵阳、南充、内江、西昌等地的涉农科研院所......从小麦品种的名字,就知道它的研发者是谁。  有个系列的小麦品种,没有采用地名,而是用了育种方法,来标记品种,它们就是“川辐”系列。种植大户文荣、胡术华夫妇在查看小麦长势。田间表现新品种小麦抗性优异  4月22日,在射洪市东岳镇九龙村,小麦一株紧挨一株,正值关键的灌浆期,还有20天左右将迎来收获。当天,当地种植大户文荣、胡术华夫妇在田边来回拨开小麦查看长势,欣喜地向到访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下文简称“省农科院生核所”)专家、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种子经销商等介绍今年的生产情况。  “这就是‘川辐20’小麦,是2021年通过省级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由省农科院生核所培育而成。”一株株穗大、饱满的小麦旁,省农科院生核所副研究员蒋云告诉记者。  “今年长得非常好,但比较密,下一季会减少用种量,让小麦有更充足的生长空间。”胡术华说,这是他们第一年种“川辐20”小麦,受到前一季玉米迟收影响,小麦较往年晚播1周左右,他们通过增加播种量保证产量。  除了长得好,更让文荣、胡术华夫妇欣喜的还有“川辐20”的抗性。  “今年蚜虫和条锈病都很少,防治效果明显。”文荣介绍,与其他品种相比,“川辐20”只在扬花期打了1次药,每亩可减少40元的成本。在产量上,往年其他品种亩产在380公斤左右,从今年“川辐20”的长势看预计可达每亩450公斤。  “川辐20”的抗性不仅得到种植户的认可,也得到了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证实。“地处川中地区的射洪是条锈病传播的必经地带,我们作为农业农村部和省重点病虫测报站之一,其中监测的重点即是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射洪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高级农艺师杨力介绍,今年小麦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水天气,具备爆发赤霉病的条件,但通过多次观察,当地“川辐20”并未爆发赤霉病,条锈病也基本不见踪影。  “川辐 20 抗病性鉴定为高-中抗条锈病,还可能有隐藏的抗赤霉病基因。”蒋云介绍,我省是冬小麦条锈病多发区,近年赤霉病逐渐加重,经过观测,川辐20对赤霉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扩展能力,根据分子标记检测,川辐20可能含抗赤霉病扩展的FHB2基因,这可能是川辐20耐赤霉病的因素之一。系出名门“川辐”系列小麦成绩显赫  “顾名思义,‘辐’是辐照的意思。经过辐照育种的小麦,就是我们小麦的‘辐娃’。”蒋云介绍,川辐20是课题组在2010年以GHM3为母本,以川090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一定强度的辐照,6年7代选育而成。  “育种是创造变异和选择变异的过程。”蒋云进一步说,辐照诱变育种的优势有两方面,其一,两个品种杂交后有一个基因重组的过程,通过辐照诱变可增加具有惰性和不活跃的基因片段重组概率;其二,在辐照产生的变异中找到有利变异,并进一步挖掘利用。  辐照?这样的育种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是通过传送带(或传送链)的形式,将待辐照种子运送到放置了Co-60放射源的辐照室内,辐照完成后再将物品传送出来。当然,这个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面对记者的好奇,蒋云说,在辐照处理过程中,是严格控制了照射剂量的。  事实上,“川辐”系列小麦发展至今已将近40年的历史。蒋云介绍,从 1984年“川辐1号”首次使用至今,已经历多代更迭,并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小麦产业发展发挥作用。  其中,由瞿世洪等第一代育种专家培育的“川辐1号”,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在四川、陕西、福建等地种植面积超过1000多万亩;由宣朴、杜文平等第二代育种专家培育的“川辐5号”为我省第一个小麦花培品种、“川辐7号”“川辐8号”是优质的弱筋小麦品种。  时至今日,由蒋云等青年一代为代表的省农科院生核所第三代作物诱变育种专家接过老一辈的“川辐”系列小麦,培育出国审品种“川辐14”、省审品种“川辐20”等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川辐”系列小麦不仅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了资源材料,更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陶广汉 袁晟佩  进入初夏,艳阳高照。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观音村,田野里到处是收割川芎的繁忙景象。“我今年种的240亩川芎,从4月21日就开始收割了。”站在烘棚内外晾晒满川芎的6亩场坝旁边,7组川芎种植大户熊德清乐滋滋介绍,“今年晾干的川芎,每公斤市场收购价达到34元,比去年还高出2元。我这240亩川芎,晾干后以亩产150公斤计算,毛收入5100元,除去肥料、农药、人工等方面支出,纯赚2500元没有问题。而且这还不影响粮食生产。川芎腾田栽水稻,每亩还可产稻谷约510公斤,按2.4元/公斤的售价,可增收1224元。另外,去年我还享受了国家种粮政策补贴2.88万元哩。”  据介绍,像熊德清这样采用“川芎+水稻”轮作模式的,目前在观音村的川芎种植户已达1000余户。  作为平坝粮、经作物主要产区,观音村粮食种植面积稳定,但过去大多采取“油菜+水稻”的传统轮作模式,两季作物的收益不仅较低,而且一度存在油菜秸秆处理难题。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作为中药材的川芎产业,在观音村农民中迅速推广,到今年全村已形成3400亩的川芎种植规模,种植农户达到1000余户。仅此一项今年可为农户创收2000余万元。据介绍,全村川芎收割后栽种水稻,还可产粮食187万公斤,平均亩产550公斤。另外,收割川芎的叶秆,经过机械粉碎还田,改良和增加了土壤肥力。而秋季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全用于种植川芎表土的覆盖,实现就地腐熟还田,也增加了土壤肥效。这样两季作物轮作,田土越种越肥沃,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种出了高效经济作物,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去年我只种了2亩川芎,每亩净收入就有3500多元,收后轮作水稻,又产粮食550多公斤。”走进观音村7组,正在川芎田里忙收割的村民刘进全告诉笔者,“今年我把川芎面积扩大到5亩,至少纯赚2万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6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每年在草莓大量上市期间,总会出现不少与草莓有关的视频。有的视频声称草莓从育苗到采摘全过程需要施用多种农药;还有的甚至声称草莓种植会使用兽用抗生素。这些视频不断传播发酵,引发不少网友的担心。  对此,中国食品辟谣与科普联盟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相关专家。专家们一致表示,如上视频里的内容很多都不是事实,容易引发消费者担心和顾虑,导致消费信心下降,严重影响草莓产业发展。  那么,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草莓检出多农药残留,还能不能吃?一起来看专家们是如何为公众答疑解惑。  焦点一:草莓上种子的形态与经常打药有关?  有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自然草莓上的粒(就是种子或籽)都是鼓出来的,而经常打药的草莓每个籽是凹下去的,凹的越深就证明打药次数越多。  专家表示,这个说法完全错误。草莓种子(籽)在果实表面的位置其实就是草莓品种的一种外部特性,有的草莓品种(如“越秀”)籽是凸出表面的,但有的品种(如“越心”)籽是凹入表面的,这与是否打药或打药次数没有任何关联。  焦点二:青霉素钾等兽用抗生素能提高草莓抗性?  部分视频称,很多农户给草莓打兽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钾”,以提高草莓的抗性。  专家们认为,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兽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由细菌侵害引起的动物疾病,如青霉素钾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猪丹毒等。但草莓生产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多为真菌性病害,使用防细菌的抗生素来防真菌根本毫无用处。  即使草莓发生一种叫“空心病”的细菌性病害,也可用噻唑锌等能杀细菌的农药加以防治,但不能使用青霉素钾等抗生素,我国早已规定抗生素不得作为农药施用于农作物。  焦点三:草莓苗移栽前农户都会使用百草枯等除草剂来除草封地?  专家表示,目前草莓上只有甜菜安和甜菜宁两种除草剂茎叶喷雾已取得国家农药登记,而丁草胺等其他除草剂在草莓上均尚未得到允许使用,特别是百草枯除草剂已在我国禁用。  当前草莓生产提倡清洁栽培,种植户大多采用地膜覆盖来抑制杂草发生,同时防止草莓接触土壤引发污染,确保草莓质量安全。专家建议,如果发现有种植户使用百草枯等禁用农药的行为,一定要向执法部门举报,提供相关线索。  焦点四:种植草莓要打很多次农药,并且还是高毒农药?  由于草莓生长期间常遭到20多种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易造成死苗、减产甚至绝产等严重后果。目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也在大力推广,但大多数情况下仍需要配合使用农药才能达到防病治虫、高产优质的目的,因此目前草莓生产还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即使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正因为草莓在种植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因此将2至3种农药混合一起施用也是正常现象。但有的视频谈到“草莓至少需要打8-10遍药,每次打药最少有6到7种”的现象是不常见的。实际上,草莓用药主要在育苗期,开花后很少用药,因为大棚里有用于授粉的蜜蜂,一旦用药不当,容易对蜜蜂产生伤害,得不偿失。  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登记在草莓上允许使用的农药都是通过科学试验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后才得以批准使用的,只要按标准或标签说明使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就需要吃药,只要你按医嘱或标签说明吃药就不用担心,两者是一个道理。  焦点五:草莓中有农药残留正常吗?草莓检出农药残留还能不能吃?  草莓生长期很长,若在开花前施药,特别是苗期施药,残存在草莓植株上的农药经过太阳光照和生物降解后,农药残留会大幅降低。此外,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不断进步,草莓如果用了某种农药,哪怕残留极低甚至痕量,都会被检测出来。因此,检出农药残留是正常现象。  专家表示,为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每个国家都有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用以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我国制定了草莓中177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基本涵盖草莓生产所用的相关农药。只要检出的农药残留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草莓就是安全的。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一般会增加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只要残留量低于标准就可以放心食用。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先朝进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荔枝花蕾已经含苞待放了,荔枝开花后的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荔枝的产量。因为,开花后,要给予植株充足的光照,光照时间充足,可保证花朵的质量,有利于花期的延长,最终提高荔枝的坐果率,保证丰产。”4月26日,在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光明社区荔枝地里,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技员陈生权正给村民现场讲解当前荔枝即将进入花期后的管理技术。  荔枝授粉受精不良除了受恶劣天气影响外,还受树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树体缺乏营养物质常导致树势变弱,对外界不利条件的抵抗能力下降,花穗质量降低。因此,为了提高荔枝坐果率,就应该在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  每个荔枝花穗通常都有成百上千朵花,而只要每个花穗能形成 20—30 个果实就非常丰产了。荔枝开花过程是一个特别耗费能量的过程,为了减少因大量开花而消耗过多的养分,应适当进行疏花。荔枝疏花主要有药物疏蕾和人工疏花2种方式。  荔枝花期较集中,雌花盛开时间短,流蜜量较大,花期果园放蜂可促进授粉,提高坐果率。蜜蜂于荔枝开花前3—5天进园,每亩投放蜜蜂0.5—1箱即可有效保障花期授粉。需要注意的是,花期放蜂时要停止喷施农药,以确保蜜蜂的安全。人工授粉也可显著改善荔枝“花而不实”的现象。而经过人工授粉、套袋的花穗坐果数远远高于自然授粉的花穗。目前,荔枝人工授粉应用少,而探索一套简便、易行、高效的人工授粉技术并推广,将有助于荔枝授粉、坐果和产量增加。  第一次药剂保果在雌花开放达80%以上,花柱头上的蝴蝶须开始转黄弯曲时进行,保果药剂可与叶面肥混合喷施。第二次药剂保果在果实如黄豆大小时进行,喷施的保果药剂为每50公斤水分别加入0.15克2.4-D、1克赤霉素(920)、65毫升氨基酸糖磷脂,混匀后使用。此外,挂果较少的荔枝树易抽发夏梢而与幼果争养分,幼果养分不足会加剧落果。因此,坐果较少的树在施壮果肥时应少施或不施氮肥,以抑制夏梢萌发。对已经抽发夏梢的应及时进行人工摘除,以降低能量消耗,减少落果。  荔枝害虫多达上百种,多数属于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害虫。荔枝开花前后主要以蛀蒂虫为监测防治对象,开花前用敌百虫和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兼治荔枝椿、尺蠖、毒蛾、瘿螨、叶瘿蚊和花果瘿蚊等。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黄强  “我们村水稻大面积发生虫害,我家的8亩水稻秧遭虫了,凶得很,咋个办哦。”4月中旬,叙永县龙凤镇政府不断接到各村种植户告急:刚播下的秧苗大面积遭遇不明虫害。初步统计受害面积达6000余亩,如施救不及时保守估计将造成稻谷减产120余万斤,直接经济损失160余万元。对此,龙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四名高级农艺师组成的专家组开展调查,全方位查清虫害。  经专家组实地查验确定此次遭遇的是水稻稻水象甲虫害,系外来物种入侵所致,必须马上治理,不然将造成大幅度减产。  龙凤镇立即向各村种植户发布病虫害防治通报,并印发病虫害防治资料5000余份向群众发放宣传。同时向县农业农村局反映,争取防治水稻稻水象甲农药,在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镇政府农技人员深入村社组织力量,对域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目前6000余亩受害秧苗已全面喷药施救,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秧苗重新展现出新的生机,收成有了保证,种植户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颖昳 文/图  近日,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的农田里热火朝天,几台农机在田里整理土地,为即将建设的“稻田学校”打下基础。  何为“稻田学校”?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介绍,这是村上正在大力发展的乡村振兴项目,将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学”,打造集研学旅行、农事体验、乡村培训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育秧基地的秧苗和标识牌成了一道风景。  “眼前这块田,我们规划用5亩地来种植115个水稻品种,其中有粳稻、籼稻的展示示范,还有巨人稻、彩色稻、糯稻等不同类型品种,供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参观。”熊建说,土地整理好后就要抓紧时间开始移栽秧苗,待“稻田学校”建成后,孩子们就能体验感受农耕的乐趣了。  115个品种的秧苗从哪来?“我们海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委托绍兵家庭农场进行代育秧。”熊建抬手指了指远处。在距离海龙村40公里的三家镇芦城村,有着全省首家种植业类家庭农场——绍兵家庭农场。  走进绍兵家庭农场的育秧基地,只见青青的秧苗已长到近20厘米。川康优2115、真宝稻……秧苗在田里被分成了一个个小格子,每个格子前都竖着它们的“名牌”。“稻种由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还派专人负责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支持。据我了解,这里是四川水稻品种最多的展示点之一。”农场主旷绍兵介绍,在秧田里,秧苗将被精心呵护着度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期,随后便会直接移栽到海龙村的展示基地。  “115个品种当中有超过七成为四川本土选育,适宜长江上游推广种植的最新稻种,有非常知名、推广面积很大的品种宜香优2115、还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解决吃饱饭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的Ⅱ优类型、冈优类型水稻品种,以及其他常规稻、三系稻和两系稻品种。”绿丹公司研发部经理徐雄介绍,该公司收集了几乎所有品类的稻种进行育秧,旨在全面、系统地为学生展示教学。  “育秧是精细的农活,以前条件简陋,风险大,遇到恶劣天气,坏种、烂苗的现象时常发生,现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农场出苗的质量已经非常有保障。”旷绍兵自豪地说,“‘稻田学校’建成后我也要去瞧一瞧!”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文/图  我省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万亩大关,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然而油菜机械化仍然存在短板。目前油菜收割机械化率仅47%,推广应用油菜机械化收割刻不容缓。  4月26-27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专家组成的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油菜产业服务团转战简阳、仁寿、安岳、雁江等丘陵地区,开展油菜两段式收割田间示范培训。油菜机械化收割,这种经常在大平原上看到的场景,在丘区能实现吗?为了解答种植户们的疑问,专家给农户们算起了一笔笔细账……专家团查看油菜长势有“备”而来示范后再算账  每年四五月,仁寿县内的油菜进入成熟收割季。4月26日下午,仁寿县珠嘉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机器声大作,一台割晒机在油菜地里来来回回,与以往一次性收割、脱粒不同,这台机器将油菜割断后,通过传送带又均匀地“铺”在机器的右侧,要等油菜原地晒干了再捡拾、脱粒——这是服务团开展两段式油菜收割示范培训的一幕。  在培训环节,省农机鉴定站总工程师米洪友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消除种植户们的认识误区:“油菜不论是人工收还是机收,都会有损失,损失程度因油菜品种、收割方式、收割时机而有所不同。”  所谓两段式油菜收割,就是先用割晒机将油菜放倒地里,将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5-7天后(遇雨可适当延长晾晒时间),籽粒变成黑色或褐色,再用油菜捡拾机下地脱粒。这种方式的收割损失率会低很多。  两段式收割能减损,但需要农机多下一次田,到底划算不划算呢?田间示范已说明了一切。  “虽然投入上去了,但是损失减少了!”简阳市平泉街道胜华村种植户李仲文观摩完两段式收割后说,今年他大田播撒油菜20多亩,过去请机器一次性收割,需作业费100元/亩,而两段式要多下一次田、两次作业费120元/亩,相当于每亩增加20元的投入,但一次性收割时,对油菜成熟度的判断很关键,稍不注意损耗就高达10%以上,而此次示范的两段式收割,将最佳收割期提前,油菜不容易掉籽,机收作业更好把握,损耗一般控制在 6%左右,以亩产油菜籽350斤、每斤3.2元计,每亩减损50元,亩均纯收益增加30元。  除了损失率这两个方面也要注意  两段式油菜收割要在丘区推广,也要综合考虑种植户购机投入和作业难度及成本等情况。  27日上午,专家服务团走进安岳县元坝镇西泉村油菜基地,业主左孝川说,目前种植油菜1000余亩,基地准备推广两段式油菜收割,已购置有动力机具,准备再购买一套割晒机割台、两套捡拾机割台,除满足自用以外,还可提供社会化服务,但总投入较高。  “田间示范的是省内最新研发的割晒机,适合丘区作业,割台价格25000元,捡拾机割台会更便宜。”省农机推广总站助理农艺师陈思羽说,将来这类机具有望纳入新机型补贴,一定程度上将降低购置成本。  “优先鼓励种植大户、专合社、家庭农场等购买机具,示范推广两段式收割,只要机具可靠,在作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还是非常愿意提供两段式收割社会化服务的。”省农机推广总站负责人表示。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5-05
(李霞 李小兰 记者 李全民)谷雨过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4月27日清晨,金色的阳光均匀地铺洒在刚被春雨浸润过的水田上,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的十来个村民已在田间忙碌了起来,下种、浇水、盖膜……大家正抢抓育秧关键时节整地育秧,以打好水稻稳产增收的“第一仗”。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对稻谷种子进行了升级。”正在田埂上指导育秧的广元市利青水稻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凡中贵说,合作社今年将以往种植的国家二级米“宜香优2115”,改种为国家一级米“泰优808”。“一级米不仅口感好、产量高,而且种植周期短、成活率高。”凡中贵补充道,谷种的升级不仅能填补当地优质大米种植的空白,还能进一步满足市场新需求。 谷种不断更新升级,但传统生态的种植方式却在这里得以延续。“我们种植的是有机大米,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使用的是鸡粪、牛粪、猪粪等农家肥,种出来的大米品质和口感都特别好。”青岭村党支部书记凡伟说,该村生态种植的大米‘靓女不愁嫁’,稻谷还在育秧期时,就已有不少客商上门预订采购。 市场需求旺,群众丰产增收就有希望。据凡伟介绍,今年青岭村将种植100余亩水稻,预计产量达60吨左右,按照市场价格预计产值将达到40万余元。同时,通过建立稻鱼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殖体系,每亩将增值400元左右,一年下来也能多出收入近4万元,预计今年的稻谷种植将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随着最后一把谷种撒落在田野里,该村稻谷育秧环节在金色夕阳中落下帷幕。今年,利州区紧紧围绕“稳面积、稳产量”的粮食生产要求,环环紧扣抓好春耕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标准化生产,大力提高精耕细作水平,深入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2-04-29
(记者 何海洋 摄影报道)春日阳光里,秧苗初插、作物新种,田间地头的一片盎然扑面而来。4月21日,刚从海南南繁基地回来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钰东和同事没顾上休整,就一头扎进泸州基地试验田开始播种南繁稻种。他们对照着田里插好的标识标牌,将编好号的南繁水稻材料逐一撒到划定的区域里。当天,有1500多份南繁水稻材料播种在这里,其中100份进行了区域试验。科研人员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基地的试验田播下南繁水稻材料。  “如果以人的成长经历来类比的话,这100份进行区域试验的材料正在经历属于它们的‘高考’时段。”蒋钰东说,这些材料已经历了8年的育种试验,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口感好、香味浓)、抗病性都较为优秀,现在进行的是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其中优质香型不育系梦香A就是属于其中的“尖子生”,在成都平原地区亩产能达到600公斤以上。“我们正期待这批‘考生’能考出好成绩。”蒋钰东对2022年的试种充满了信心。科研人员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州基地的试验田里对照标杆播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四川与海南、甘肃同为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随着“南繁育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业新品种不断涌现。在四川,有许多和蒋钰东一样的水稻科研人员,在不断探寻水稻种子的生长“密码”。  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做水稻种子的PCR测试。  “这块PCR版就包含了水稻的‘密码’。”同一天,在成都市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做水稻种子的PCR测试,将利用引物将种子的DNA扩增,方便研究水稻种子的遗传密码。“就一个水稻新品种而言,经过了育种和检测,在审定上市前,生产试验就是种子从育种试验到生产转化的关键步骤。”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已经有3000多份种子存放在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繁殖材料低温保藏室内。  天府种业园承担的另一项任务是建设种质资源中心库,有人形象地把种质资源库称为种子的“诺亚方舟”。截至目前,已经有3000多份种子存放在繁殖材料低温保藏室内,其中包含水稻、油菜、大豆等种子。在未来,园区内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可以保存各类种子52.4万份,同时还将保存畜禽和水产基因资源130多万剂。自贡市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村民栽种宜优香1718水稻秧苗。  有了优质的川稻品种,就需要有更多的试验田。早在4月12日,适宜川南生长的宜优香1718水稻秧苗已经在自贡市荣县赖河坝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栽下。再过3个多月,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的“四川好米”将在这里收获上市,送达千家万户的餐桌。科研人员提着从南繁基地带回的水稻材料去试验田。这是优质香型不育系梦香A水稻材料。科研人员播下南繁水稻材料。今年种下的水稻材料长势喜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8
(记者 王晋朝)4月20日,夹江县黄土镇的一片秧田上,两条传送带缓缓将秧盘送入田中。插秧、填土、浇水,二十几名工人沿传送带排开,配合娴熟地操作。“这一片3万亩稻田,都要用插秧机。”在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的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涛介绍。  正是抢种秧苗的重要时节。在乐山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批像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他们以一台台农机,串起人才、产业、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圈”。4月20日,位于夹江县黄土镇的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将育秧盘放入田中。 王晋朝 摄技术“跨界” 农业技术服务也有操作规范  熟悉王涛的人喜欢叫他“王飞机”。生于1991年的他原本是一位航模爱好者。2015年,从学校毕业不久的他看准商机,将农药喷淋设备改装到无人机上,“跨界”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领域。  然而,粮食生产只有一个月需要打药,其他时间设备只能闲置。他又萌生了开展粮食生产全周期服务的想法。2016年,他组建的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购入第一台农用拖拉机,开始提供耕地服务;2017年,买入第一台插秧机;2019年,团队开始尝试稻苗育秧……  他还把自己从航模爱好中养成的习惯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操作插秧机,他设定了两个考核指标:每亩油耗和插秧质量。“插秧质量相同,谁每亩油耗最少谁就向其他人传授操作技巧。”逐渐在合作社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制作了手册。  如今,乐天农业合作社的技术团队规模已达25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9人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  “像乐天农业这样的合作社,现在越来越多了。”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涌现了一批像乐天农业一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截至2021年底,乐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数达到558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10.49万亩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10.39万户。服务“跨界” 农技专合社搭建金融惠农平台  在农业生产既缺劳力又缺机械的当下,专业社会化服务可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市场空间广阔。王涛测算过,用机器和专业团队进行集约化生产,每亩可节省成本500元。  然而,适合进行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往往面积也较大,涉及资金较多,部分农户在资金方面压力较大,“有不少人跟合作社说,想合作但是没钱。”  农户没钱购买服务,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2020年,由夹江县金融工作局牵线搭桥,乐天农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搭建起“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尝试破解这一难题。  通过平台,合作社、农户、银行三方达成协议,合作社以固定资产作担保,农户凭与合作社签的合同向银行申请专项服务贷款;贷款直接发放到合作社,用于耕地、育秧、种植服务的相关成本;粮食出产后,由合作社统购统销,合作社支付给农户的回购价格中,包含了银行的专项贷款费,贷款由农户偿还。  在这一模式下,农民得到了服务,合作社避免了初期大量垫款造成的资金短缺,银行收益也有保障。王涛说,目前签约业主有50多家,“乐山、德阳、绵阳都有我们的客户。”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2-04-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凉山黑绵羊于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我国畜禽10大优异遗传资源,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新发现的珍贵稀缺品种,被誉为“黑色精灵”。4月中旬,西昌学院大学生凉山黑绵羊生态养殖创业团队在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谊教授、指导老师陈彬龙博士的带领下,前往布拖县开展科技服务。  在俄里坪镇合洛村,根据黑绵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疾病净化和疫病防控的需求,该团队采集了合作社养殖场部分黑绵羊的血液和羊粪样品。“血液和粪便是检测动物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张谊介绍,采集的血液及粪便样品将用于进行疫病筛查和净化,后期该合作社将根据反馈的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保障合作社黑绵羊养殖健康发展。团队还针对养殖场饲养特点和春季驱虫免疫等工作的需要,赠送了舔砖、益生菌添加剂、驱虫药等物资。  西昌学院一行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布拖黑绵羊产业发展相关合作项目,初步达成了合作共识。布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云介绍,加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将为深入推进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共同助力布拖县乡村产业发展和黑绵羊种业振兴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凉山黑绵羊生态养殖创业团队是由西昌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组建的一支创业团队。该团队致力于凉山高品质、生态黑绵羊养殖,助力凉山黑绵羊种业振兴,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该团队2022年以来,已先后4次前往凉山州布拖县开展黑绵羊饲养管理、疾病净化、牧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先后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0余人,推广实用新技术3项。”陈彬龙介绍,下一步,该团队将深入参与凉山黑绵羊品种选育提纯和科学饲养管理工作,继续对该团队研发的凉山彝区现代化羊舍、秸秆型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高黑绵羊的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4月11日晚一场7级左右的大风,给南充市西充县义兴镇武显垭村的一块麦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4月18日至19日,在武显垭村,一块麦田中倒伏的小麦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而一旁的大片小麦田,却郁郁葱葱,长势良好,甚至没有受到大风天气的影响。  一路之隔,为何会出现如此差异?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 R绿色防控技术实施下的小麦长势。倒伏的小麦 为高感品种诱发株  倒伏较为严重的这片麦田,外围的小麦叶片颜色发黄,叶片上竟长了不少橙黄色的斑块,就如铁锈一般。而在田间,还整齐种植着一行行相同症状的小麦植株。  “这就是典型的小麦条锈病症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麦类作物四川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夏先全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里会有染病的小麦,而附近田间的小麦有的却不受影响?  “外围和田间种植的是川育12、铭贤169两种高感条锈病的品种,是专门设置的诱发株。”夏先全介绍,当地是我省进行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与示范效果的点位之一,今年当地的条锈病为自然发病,其中的1000余份小麦材料如果在诱发株影响下不发病,那就可以筛选抗性材料。  “倒伏的小麦基本都感染了条锈病。”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成员、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魏会廷介绍,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随气流传播、跨区域流行的重大病害。其中,主要危害上部的功能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长条状铁锈色夏孢子堆,叶片背面,发病部位褪绿变黄。随着病情的发展,夏孢子堆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未受感染的健康小麦或许在它们体内就隐藏着某种高抗病基因。”夏先全进一步解释道,在四川小麦品种审定中,品种条锈病抗性是硬性指标,抗条锈病品种在四川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也使得条锈菌没有了足够的可侵染寄主。  魏会廷介绍,除了南充市,课题组还在成都市、绵阳市、广安市、宜宾市等地根据区域发病特性进行设置,对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抗性鉴定实试验。夏先全(右)在介绍4 R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情况“4R”绿色防控技术 上了两道“安全栓”  倒伏的麦田旁,是天壤之别的另一番场景。连绵的健康小麦在春风和阳光中如同麦浪般翻滚着。“这是我们课题组研发的‘4R’绿色防控技术在发挥作用。”魏会廷说。  绿油油的麦田边,一位老者在人群中难掩喜悦。他叫郭槐林,是眼前这30余亩小麦田的主人。  “抗病就是好品种,今年的病虫害非常轻。”种了几十年小麦的郭槐林告诉记者,今年他主要种植南麦941和南麦660两个品种,按照专家的技术指导与提供的药剂,南麦941只在关键节点施了1次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很理想。  “病虫害防治环节,生产每亩南麦660 需要比每亩南麦941多花48元。”郭槐林介绍,由于品种原因,南麦660 需施3次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他算了一笔账:1亩地喷1次药要2桶水,1桶水兑药需要8块钱,加上人工成本8块钱,1亩地1次就需要24元。少喷了2次,就节约了48元的病虫害防治成本。  郭槐林口中的“好品种”只是“4R”绿色防控技术中的第一道“安全栓”。夏先全介绍,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小麦主要病虫害“4R”绿色防控技术在当地进行了20亩核心示范实验。该技术的第一道“安全栓”即通过多年多点异地精准鉴定筛选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抗性适宜品种(Right cultivar,适宜的品种)。  “仅仅靠品种是不够的。第二道‘安全栓’是根据品种特性实施包含用肥用药等在内的关键技术。”夏先全进一步介绍,种植户在了解所种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于小麦扬花初期(Right time,适宜的时间),优选氟环唑、氰烯菌酯、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Right pesticide,适宜的 农 药),进 行 一 喷 多 防(Right method,适宜的方法),为小麦生产保驾护航。  郭槐林正是在“4R”绿色防控技术的配合下,实现了小麦的提质增效。“使用了好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产量还上来了。”郭槐林说,往年种植的小麦平均产量只有300-350公斤,按照今年的长势,将远超这一水平。  经过专家组的田间调查,发现采用该技术大面积示范的田块,条锈病发病率<1%,防效>98%,其它主要病虫害轻微发生。考察组组长、绵阳农科院副院长任勇介绍,该技术实施下,对比当地农户药剂防治次数减少了2-3次,防效相当,减少病虫危害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达到“两增两减”虫口夺粮的目的。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2-04-28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