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记者 苏俊 毛春燕 陈康)全市每年建设5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筛选整治50个重点村,带动提升其他村;到2025年,全市建设先行村150个以上、整治重点村150个以上……3月31日,成都发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十大行动”计划,以“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工程为牵引,分类建设体现公园城市特质、城乡融合优势、蜀风雅韵气质的未来乡村。体现川西风貌的和美乡村四大指标 呈现和美乡村特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怎样的特点?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和美乡村建设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指标细化,数据说话,可触可感,包括人居环境、产业活力、文明风尚以及共富基础。人居环境要优,要体现川西风貌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整治,美丽庭院占比超过60%,乡村风貌和谐秀美;产业活力要强,乡村产业布局优化、特色鲜明,创业创新环境良好,形成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园区辐射、一个主体带动、一个品牌引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文明风尚要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兴盛,农村常住居民调查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共富基础要好,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集体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5:1以内。体现川西风貌的和美乡村十大提升行动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哪些具体举措?具体如何实施?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和美乡村建设提出了十项提升行动,并列出了任务书、时间表,努力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实施规划引领提升行动。强化乡村规划师全过程跟踪服务,今年6月底前实现村级片区规划按需应编尽编,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业现代化等专项规划集成配套与应用;因地制宜布局农村居民点,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发挥村(村级片区)规划指导约束作用,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场镇更新改造,培育20个重点中心镇,推动10个中心镇发展为县域副中心。有序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道或错车道建设,打造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等400公里以上;深化“交商邮”融合发展试点,实现村级邮政快递站点建设全覆盖;推进区域主力给水设施建设,支持城镇大水厂、大管网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入户,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在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合理规划布设停车场(位)、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桩)。体现川西风貌的和美乡村实施乡村风貌塑形行动。完成农房特色风貌改造2万栋以上,打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17条;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推广农房建设图集,建立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制度,实行“带图审批”,打造承载乡愁乡韵民居风貌;推广设计师工作站、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培育6000人以上的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实施生态环境净美行动。完成环城生态区10.1万亩农田复垦复耕;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1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1%;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实施业态融合提质行动。高水平建设“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5个;建设川内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120个,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创建一批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500个以上;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培育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面达到10万元以上,打造集体经济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100个。此外,还包括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实现镇(街道)5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建设30个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实施文明乡风培育行动,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占比达到75%,推进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镇40个以上,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保护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健康生活共享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50个,动态清除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施全龄友好关爱行动,新增新优质学校100所,建立县级乡村教师工作室,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实施治理效能提升行动,全面推动组建片区、多村、村企联合党委和集体经济联合企业,每年确定10个乡村联合体,开展村党组织评先定级,每年选树“蓉城先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担当作为好支书各100名。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3-04-03
(周美宏)3月28日,在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桥角村814亩高标准农田里,前锋区纪委监委驻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刘小亚与正在做土壤培肥的余建民,就春耕生产拉起了家常。  了解到余建民是当地村民,刘小亚又询问了一些其他情况,比如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是否到位,此次春耕有没有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  今年以来,前锋区积极响应号召,规划建设6万亩现代粮油基地,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该区纪委监委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围绕春耕生产全区“一盘棋”布局,整合力量,强化监督,全力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日常监督中,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部署要求,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紧盯春耕备耕物资供给、技术服务、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点,深入田间地头,持续跟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春育苗工作,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开展重点监督,推动责任落细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此前有村民反映,虽然现在建设了高标准农田,但是开春后发现有小部分水田土块较硬,无法插秧。了解这一情况后,区纪委监委迅速向区农业农村局发出“问题交办函”,责令督促施工方取土壤回填,并进行土壤培肥,加紧整改,确保粮食稳产。同时,采取“下沉式”“回头看”等方式,到建设现场与项目监理方共同开展过程监督,对已建成田坎、沟渠的坡度、宽度、标高等方面进行随机选点核实,严把农田建设质量关。  “在实地监督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广兴镇纪委书记杜全明说,“比如新建的田坎压得不够实,容易垮塌漏水,还有土地调型后,田内高低不平,现已责令施工方严格按质量要求加固夯实、机械调平,确保今年大春生产不误农时。”  此外,驻局纪检监察组还积极推动区农业农村局组建农技、农机、农资等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开展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机具检修和安全培训,全方位保障春耕物资正常供应。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春耕备耕涉农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力度,以高质量监督保障春耕备耕有序开展,推动粮食稳增收。”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30
  (记者 于涵阳)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农垦系统组织实施了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据了解,农垦当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77万亩,比上年增加475万亩,超出目标任务217万亩;产量292万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增产44%,为全国扩种大豆油料任务的胜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的统一部署,近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印发《2023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今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有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方案》提出,农垦要进一步发挥“头雁效应”,继续开展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着力从面积、单产、管理、辐射带动等方面挖潜力提单产增总产,持续提升农垦大豆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继续为全国扩种大豆油料做贡献。  《方案》要求,农垦要通过优化布局、深挖潜力、科学轮作等方式带头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大豆主产垦区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在地下水超采区、低质低效粳稻种植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加快建立“玉米+大豆”“玉米+大豆+经济作物”等基本轮作制度,稳住大豆种植面积。新疆兵团等非传统主产垦区探索开展大豆试种示范,推广“冬小麦+复播大豆”等模式,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扩大种植面积。内蒙古、青海、新疆等春油菜主产垦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冬油菜主产垦区要采取与饲草轮作、开发利用盐碱地、盘活冬闲田、合理利用田埂、因地制宜推广稻油或稻稻油种植模式等措施,进一步挖掘油菜扩种潜力,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种植任务。  《方案》要求,农垦系统要多措并举提高单产水平。鼓励农垦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选育推广一批高油、抗倒、耐盐碱、适宜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大豆油料新品种。制定完善大豆油料生产技术规程,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观摩,提高大豆油料生产技术到位率,全力推进大豆油料标准化生产。大豆、油菜产区要集中推广大豆“密植栽培+精细耕作+精准施肥+精准防控+全程标准化管理”和油菜“双高双低优质多抗杂交品种+高效施肥+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等典型技术模式。  《方案》要求,农垦要全力以赴开展社会化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集中打造示范点、样板区。通过集中采购,统一供应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农业投入品,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科学有序调度农机装备,扩大农机服务半径,全方位满足地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发挥农垦农业专家、基层技术人员、农场职工技术优势,以专家讲课、现场观摩、田间课堂等方式,宣传推广大豆油料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模式,培训提升农民种植水平。支持农场与周边县乡开展“结对子”搞联建,探索利用联合党建、共抓示范、包村包片等方式,构建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垦地合作关系,大面积提高当地农作物单产水平,迅速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方案》鼓励支持农垦大豆油料加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资等方式扩大规模,带动高质高效大豆油料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农垦大豆油料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围绕大豆油料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促进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做大做强北大荒、九三、金太阳粮油、广垦粮油等一批影响力大、竞争能力强、带动力明显的农垦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探索“收入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等方式,支持农垦企业和种植户参加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规避风险、提高效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护生产经营积极性。  《方案》要求,各级农垦管理部门要把扩种大豆油料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管理、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和宣传动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目前,相关垦区积极推进种植任务落实。北大荒集团今年计划播种大豆1380万亩左右,努力稳住种植面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今年计划播种大豆55万亩,较上年增加31.6万亩。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29
  (记者 李锐 韩啸)3月16日,水利部召开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会,总结2022年水利乡村振兴工作,部署2023年水利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强调,水利扶贫成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要动态监测水利扶贫成果的巩固情况,尤其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饮水安全问题的底线,要超前考虑极端天气(干旱)情况下,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同时,着力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2022年,水利部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组织对脱贫地区和供水条件薄弱地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摸底排查和动态监测,各地排查监测并推动解决393万人口因灾因工程老化出现的临时反复供水不稳定问题。同时,会同财政部下达2022年度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30.69亿元,脱贫县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8.3亿元,完成维修工程处数5.5万处。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升级改造,脱贫县实施工程项目5808处,覆盖人口2119.89万人。推进农村供水区域统筹管理和专业化管理,健全完善管水员队伍,全国已配备村级管水员59.5万人,占需要配备人数的96%。启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督促地方以千人以上供水工程为重点,加快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并规范运行。  2023年,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重点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和农村居民饮水状况排查,对脱贫地区和供水条件薄弱地区进行常态化监测,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保持动态清零。加强工程维修养护,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做细做实县级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应急预案,坚决防止发生整乡整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城乡一体化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57%。三是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对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加快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置率达到75%。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快推进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立、治”。配合疾控部门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和卫生监督,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24
重大民生项目点击●教育领域  市直属学校和五城区优质学校新增领办重点片区学校6所,培育新优质学校60所以上,增加学位8万个●医疗卫生领域  新开工公立医院16所,竣工医院7所,建设医疗次中心15个、增加救治床位800张●全龄友好社会营建领域  规划建设护理型养老床位4300张,新增托位超1000个,新增特殊教育办学规模超1000人●公园城市有机更新领域  新启动片区有机更新项目20个,实施老旧院落改造616个,增设电梯1500台●公园城市品质社区创建领域  建设消防站9个,实现智慧安防小区覆盖率达60%以上,完成全市小区供配电设施移交供电公司维修养护60%以上●人才安居领域  新筹建人才公寓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文化旅游领域建设博物馆、图书馆4个,修复保护遗迹5处,打造特色景区21个、特色展馆5个●全民健身领域  建设社区运动角100个,持续做好运动场馆和设施向公众开放●城市交通治理优化领域  打通“断头路”“瓶颈路”9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1万个●生态惠民领域  生态修复面积超9.5万亩,新建各类公园68个、天府绿道800公里、天府蓝网300公里,完成黑臭水体整治126条(记者 肖莹佩)3月23日,2023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项目及首批民生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举行。记者获悉,今年成都将持续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走深走实,共计实施30类533个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6916.3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907.6亿元。公开征集策划将市民建议转化为533个具体项目  2021年,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把其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民生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以及厚植城市比较优势的筑基工程。  实施情况如何?最新数据显示:两年来,成都统筹推动重点领域民生项目719个、开工项目400余个、竣工项目1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3205亿元;创新建立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连续向社会发布十大工程投资机会清单和公共服务供给清单4次,释放供需机会1500余条,促成融资近440亿元,举办活动200余次,平台类项目提供服务近1200万人次。  同时,成都建立起“市民观察+专业观察+网格观察”等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民群众、经营主体和专业机构作用,开展“十大民生领域”系列观察活动,收集建议意见近200条,促成惠民政策转化落实59项。  今年是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深化提质之年,成都市幸福办公开征集策划2023年项目,再由相关部门对征集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论证,将市民建议转化为总投资6916.3亿元的533个具体项目。其中,教育领域,计划培育新优质学校60所以上,增加学位8万个;人才安居领域,计划新筹建人才公寓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城市交通治理优化领域,计划打通“断头路”“瓶颈路”9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1万个等。发布机会清单释放政企两端供需机会 文化旅游类需求多  为形成多元投入、多方参与建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格局,成都聚焦十大民生重点领域,汇编形成了《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3年首批民生项目机会清单》,释放政府、企业两端供需机会502项。其中,项目需求清单341条、公共服务供给清单161条。  记者梳理项目清单发现,需求信息按不同领域分类,其中文化旅游类最多,有54条,其次是教育和公园城市有机更新领域,分别为45条和44条。  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大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成都将同步开展“人民阅卷”系列活动,包括云观察、专项观察、人民建议、十大市民点赞项目评选、市民满意度问卷调查等,以共建共享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24
  (记者 祖祎祎)3月17日,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主办的2023年全国省级种子站长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要求,总结2022年种业事业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种业技术支撑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种业事业体系的职能定位,部署2023年种业事业工作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2022年,全国种业事业体系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聚焦种业振兴行动目标要求,立足种业事业品种区试,建强品种登记、种子检验认证、品种展示评价、良种繁育服务、种业监测服务“六大体系”,全面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为种业振兴行动实现“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阶段性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支撑种业创新攻关。修订审定办法标准、登记办法指南,开展耐盐碱大豆、短生育期油菜、适宜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玉米等急需品种试验,全国共组织审定品种6473个、登记品种3430个。支撑种业企业扶优。加强信息公共服务,抓好种情监测、供需分析,编制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发布年度种业发展报告;认定120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展示新品种4.1万多个次;推进实施种子认证,17个省35家企业开展试点示范。支撑种业基地提升。协助认定国家级种业基地216个,基地供种率由70%提高到75%。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有效解决春季10省区1400万公斤大豆油菜种子缺口。支撑种业市场净化。上线运行全球首个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组织开展种子市场、制种基地、种子企业检查监测,全国共抽查种子样品4万余个,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开展绿色通道和联合体品种试验渠道专项整治,撤销登记问题品种560个。  会议认为,种业振兴行动进入到“三年打基础”的关键节点,稳面积、提单产等硬任务对种源保供提出了新要求。种业事业工作重心要进一步聚焦种业振兴行动目标任务,牢牢守住品种种性安全、种子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三个安全”底线,创新品种区试,建强品种登记,提升种子检验认证,健全品种展示评价,扩大良种繁育服务,做精种业监测服务,持续推进种业事业“六大体系”建设。  会议要求,全国种业事业体系要切实增强支撑种业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新机制,上下联动,抓好体系建设、工作规范、核心技术和种情基础,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形成支撑种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张晔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志荣到会致辞。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安徽等5个省(市)种子站作了典型发言。全国省级种子站站长、全国农技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22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高蕾)记者21日从中国残联获悉,中国残联、工信部、财政部等8部门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聚焦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加大力度帮扶其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实现增收。  此前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3年共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目标。农村残疾人数量多、困难重、帮扶难度大,是完成相关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此次通知针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提出7方面具体帮扶措施。  在生产劳动帮扶方面,通知要求,帮助农村残疾人依靠土地从事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在生产资料方面给予扶持,在技术指导和销售方面提供服务。  在实用技术培训帮扶方面,通知强调,力争让每个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有1人免费接受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在新业态就业帮扶方面,通知明确,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末端服务、云客服等工作岗位,安排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农村寄递工作,在农贸市场、商贸中心、超市、旅游景点等场所推广开设残疾人就业创业产品售卖专区。  在产业带动帮扶方面,通知要求,依托当地集体经济和优势产业,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帮带残疾人就业增收,引导残疾人家庭参与资产收益折股量化分红,提高残疾人家庭的土地利用效益和财产性收入。  在公益性岗位帮扶方面,通知明确,在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上,优先安排“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且有就业意愿、有能力胜任岗位的脱贫残疾人就业。
新华社 | 分享: 2023-03-22
  (记者 毛晓雅)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的部署要求,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开展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工作,努力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服务水平。  家庭农场“一码通”是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家庭农场赋予、归集展示家庭农场信息,作为家庭农场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实行“一场一码、一码关联”。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发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系统,对全国3115个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进行了赋码试点,在帮助家庭农场开展品牌宣传、获得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通知》对深入开展家庭农场赋码工作、全面实行“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作出具体部署。  《通知》强调,要明确赋码对象,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且完成上年度数据信息更新的家庭农场均可提出赋码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赋码管理部门职责,认真做好本辖区家庭农场“一码通”业务管理工作,加强赋码申请审核,对符合赋码条件的要及时进行赋码,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家庭农场收取办理赋码费用。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做好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要加强名录管理,为家庭农场完成名录系统录入提供指导和帮助。要结合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家庭农场申请赋码、积极用码,将“一码通”编码印制在产品包装、宣传资料上或张贴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等,供消费者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产品信息,努力提升家庭农场信誉度和知名度。要积极拓展家庭农场“一码通”应用领域场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利用社企对接、政银合作等机制,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等集成推送“一码通”编码,便利其与家庭农场开展业务合作,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持、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等精准服务。  据悉,当前,我国家庭农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超过400万家。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17
  (记者 王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豆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稳定今年大豆生产,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中央农办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释放明确信号。  一是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指导东北四省区合理确定玉米大豆补贴标准,调高大豆补贴标准,并着力加大高油高产大豆支持,促进稳定东北大豆生产。  二是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引导大豆主产区发展大豆生产,持续巩固和扩大稳粮扩豆成效。加大大豆金融信贷支持,支持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县扩大覆盖面。持续支持建设大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  三是扩大东北地区耕地轮作实施面积,支持开展粮豆轮作,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探索科学有效轮作模式,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扩种大豆。  四是扩大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鼓励地方探索发展幼龄果树、高粱等作物套种大豆种植模式。  五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大豆春耕备耕工作。对906个大豆生产县形成“一县一策”的综合性提单产解决方案,聚焦100个重点县整建制实施大豆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带动大豆大面积稳产增产、提质增效。  六是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承担大豆生产。组织一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全程托管或环节托管,为大豆生产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七是加快组织大豆收储,指导中储粮集团公司在黑龙江、内蒙古两个主产区新增国产大豆收购计划,加大收储力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八是积极引导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及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市县对接,做好大豆产销衔接。  九是加密大豆生产和市场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大豆生产、收储进度和价格情况,及时发布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十是压紧压实地方责任,明确今年大豆生产目标,并纳入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继续协调对接,增加投入、整合资金重点支持大豆生产;要加快项目资金落实,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多措并举释放明确信号,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稳定大豆种植面积,落实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力争今年大豆油料扩种取得新的成效。
农民日报 | 分享: 2023-03-17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2023年3月2日)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加强耕地保护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的农业强省。一、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715亿斤以上。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程,推进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稳步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建设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创新中心,因地制宜推广大豆高粱复合种植、果园套种大豆等模式。统筹落实油菜生产扶持政策, 大力开发冬闲田(土)种植油菜,持续实施“天府菜油”行动。扩大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完成油茶扩种任务。持续推进农业种植园地优化改造。完善省级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分区域提高补贴标准。继续在产粮大县实施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全省三大主粮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建立健全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和通报机制。加强农资储备供应,稳定市场价格。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二)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市县主体责任,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做好生猪产能调控,确保生猪出栏数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推进牛、羊、禽、兔、蜂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好“菜篮子”主要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  (三)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足额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严格考核监督。全面推行田长制,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格化监管全覆盖。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常态化做好流出耕地恢复补充。深入开展成都平原及全省耕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十年行动计划,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补上“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短板,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改造提升195万亩,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政策和建设标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提高丘陵、山区补助标准,健全管护机制。开工建设引大济岷工程,分类加快推进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打捆)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毗河供水二期工程。科学编制全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连接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地头渠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五小水利”建设工程。实施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三年行动。稳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五)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建成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圃(场、区)。实施当家品种培育与推广工程,启动农业种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农畜育种攻关计划及生物育种、川猪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制种基地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推进现代种业园区和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猪五大种业集群建设。加快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提升改造,加快培育种业领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  (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优化提升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鼓励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健全农业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机制。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基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  (七)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建设农业机械创新联合体。推进农业机械化先行县和先导区建设。深入实施“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和集散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成都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新认定或晋级60个以上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00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川渝农业合作园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园区建设。布局并启动建设首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新培育10个以上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培育60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九)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支持畜禽养殖场新建改造。推进“鱼米之乡”建设。实施“天府森林粮库”工程,新增森林粮库经营面积350万亩。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  (十)加快现代食品产业发展。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助推乡村振兴重点企业。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支持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支持开展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启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省。  (十一)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培育一批“天府度假乡村”。建设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和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等级旅游民宿。建设一批省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村、“星创天地”等。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商贸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交商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实施“川货寄递”工程。  (十二)扩大农业开放合作。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支持培育农产品出口大县和龙头企业,优化农产品出口通关流程,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园区和基地建设。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十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持全覆盖集中排查和常态化动态监测相结合,实施分类精准帮扶,严格规范监测对象退出程序,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十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加快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用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强化就业帮扶,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发展壮大帮扶车间,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十五)支持脱贫地区整体加快发展。构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支持体系,推动50个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落地。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教育医疗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驻村帮扶等帮扶机制作用,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十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完善提升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统筹安置区与迁入地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力争800人以上的安置区都有帮扶产业园或帮扶车间覆盖。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持续实施“牵手伴行”行动计划。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十七)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川字号”劳务品牌,加大跨省农民工就业失业监测和困难帮扶,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培育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在城市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深入推进根治欠薪等工作,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完善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政策。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健全农民工就业统计监测机制。  (十八)拓宽农民经营增收渠道。支持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农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和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在县域内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或利用个人技能从事便民劳务活动。支持鼓励乡村传统技艺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工匠等发展乡村特色、民族手工业。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带头工匠依法承接小型工程项目。县级政府要为农民在县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十九)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农民土地租金和分红收益增长机制。支持农户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家庭需求的理财产品,让农民获得多元化收益。  (二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足额精准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延长期补助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落实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等帮扶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动农村用电、用水、用气、客运、网络等公共服务提质降费。引导慈善公益项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五、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进程  (二十一)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定不同类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及标准。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加快村道安防工程建设、危旧桥梁改造和铁索桥改公路桥建设。开展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农村电网现代化建设及薄弱地区电网建设改造,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光伏发电和风电项目建设。鼓励支持各地开展农村低碳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农村能源消费转型升级。提升农村4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向行政村延伸、向户拓展。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进智慧广电、应急广播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融合发展。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打造一批数字乡村。持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养。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大传统村落及民族村寨保护力度,持续推进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强农村集镇建设,以乡镇政府驻地为重点,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环境风貌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集镇“脏乱差堵”等问题。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建设。  (二十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项目,开展干旱、寒冷、高海拔地区农村卫生厕所适用技术模式试点,探索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推进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稳步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探索厕所粪污、畜禽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二十三)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工作。严格落实森林、草原、湿地、物种保护制度。加强乡村原生植被、小微湿地保护,坚决遏制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完善农村河湖长体系,推动农村河湖水环境改善。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农业生物安全治理。深入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  (二十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鼓励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建设认定一批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  (二十五)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乡村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村级互助养老模式,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巡访机制。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乡村两级未成年人保护站点建设。  (二十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振兴先进乡村党组织选树,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培训提升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开展创新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激励保障,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和风险隐患社会化信息化排查处置机制。建设法治平安乡村,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六无”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推进“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农村突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二十七)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强市域统筹,坚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选择20个县(市、区)开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补齐县域城镇化短板弱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快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等,加快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统筹解决户籍、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深入推进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县乡村统筹发展格局。  (二十八)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开展集体资产收益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能拓展试点。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国有企业探索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司,整合集体资产资源和社会力量,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二十九)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开展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探索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三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加快推进“一组一场”,把小农户培育成家庭农场。实施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组建联合社。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主体开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实施以村(组)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工程。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三十一)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及省级统筹调剂机制。支持各地扩大债券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规模。支持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加快社会募资进度,形成有效项目投资。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机衔接,发挥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等作用,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入。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送码入户、一键贷款”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主办责任银行制度。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组建四川乡村振兴职业学院。实施农业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基层涉农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深化“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帮扶活动,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倾斜政策,深入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继续实施急需紧缺专业大学生定向培养、千名紧缺专业人才顶岗培养、“三支一扶”和大学生西部计划。加大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建设力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领头雁”农村创业青年网络培训。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持续对贯彻落实“三农”重大政策和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监督,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分类考评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3月13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城乡融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布会上获悉,四川将采取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用地、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五大措施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陈涛介绍,为农村发展留出用地空间,一是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二是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可以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使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让或者出租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三是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四是保障设施农业发展用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可按照国家《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使用。  五是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市县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不足的由省级统筹解决;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时,可不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除依法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的土地外,可将建设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合并办理,核发规划许可证书,并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稳粮增油、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用,农业农村部继续组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现将《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属地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3年3月3日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防控是保单产、稳总产的关键举措。2023年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和二化螟、玉米草地贪夜蛾、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油生产安全。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提高作物单产水平,保障种植业稳产丰收,特制定本方案。一、发生形势分析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发生面积31.5亿亩次,同比增加24%,预计产量损失风险在3600亿斤以上。油菜、大豆重大病虫害发生1.1亿亩次,同比增加15%,对稳粮增油、提高油料自给率构成威胁,需加大组织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暴发危害趋势,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预计小麦“三病一虫”发生面积4.7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呈大流行态势,条锈病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和甘肃南部偏重流行,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偏重发生,蚜虫在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黄淮海麦区偏重至大发生。(二)水稻重大病虫害。预计水稻“三虫两病”发生面积10.1亿亩次。稻飞虱在南方稻区总体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在华南东部、江南、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游、西南北部、华南北部等单双季稻混栽区大发生,水稻纹枯病在大部稻区偏重发生,稻瘟病在东北冷凉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等稻区中度以上流行。(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预计玉米“三虫两病”发生面积5.4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偏重至大发生,江南、长江中下游中等发生;粘虫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玉米螟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偏重发生;玉米大小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海和西南等局部偏重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存在加重流行风险。(四)油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预计油菜“一病一虫”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油菜菌核病在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长江上、中游冬油菜产区呈偏重发生态势,油菜蚜虫在西南、江南等冬油菜产区中等发生。预计大豆根腐病、食心虫、大豆蚜虫在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等部分大豆产区偏重发生。此外,马铃薯晚疫病、草地螟、蝗虫将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褐家鼠等农区鼠害在东北、华北、西南等部分农区呈加重趋势。二、防控思路目标(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的作用,聚焦种植业“两稳两增两提”重点工作,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严防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二)主要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统一组织实施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或绿色防控面积8亿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较上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4.6%,绿色防控覆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4%;通过防病治虫实现“虫口夺粮”,力争较上年多挽回粮油作物产量损失30亿斤以上。三、技术路线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抓早治小、分类指导、协同治理。同时,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水稻玉米“一喷多促”等措施,合理增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肥混用、保粒增重,实现防病治虫与单产提升有机统一。(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针对小麦赤霉病,突出预防为主,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常发区坚持“见花打药”;其他偶发区坚持“看天施药”,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等天气,立即喷施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对路药剂预防。针对小麦条锈病,突出区域联防,西南、汉水流域等病害冬繁区,强化早春“带药侦查、打点保面”措施;黄淮海等春季流行区,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针对小麦纹枯病,抓好小麦返青期达标防治。针对小麦蚜虫,前期发挥蚜茧蜂、食蚜蝇等天敌控害作用,穗期突出抓好达标防治。(二)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针对水稻“两迁”害虫,实施联防联控、分区治理。华南、西南等境外虫源迁入主降区,早稻防治指标从严,减轻当地危害,减少北迁虫源;江南、长江中游强化早、中稻穗期防控,保障水稻生产安全,减少虫源迁出与当地辗转危害;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稻飞虱重点“压前控后”、严防穗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坚持前宽后严达标防治,重点保护“上三叶”(功能叶)。针对二化螟,大力推广深水灭蛹、栽培避螟、诱杀成虫压低发生基数等绿色防控措施,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科学用药,减少蛀茎危害。针对稻瘟病,采取综合措施严控苗瘟、叶瘟流行,南方丘陵山区、沿江沿淮和东北常发区狠抓破口抽穗期预防。针对纹枯病,突出抓好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遏制病害水平扩展增加病株、垂直扩展加重危害。(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针对草地贪夜蛾,继续实施“三区四带”布防。强化灯诱性诱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控制卵和低龄幼虫、科学用药控危害措施,层层阻截,压低虫源、延缓北迁;黄淮海等北方重点防范区,监测诱杀成虫,对连片发生区统防统治、零星发生区点杀点治,保障生产安全,减少成虫迁入东北、西北玉米产区。针对粘虫,在东北、西北和黄淮海等可能出现集中危害地区,要加强监测预警,对高密度点片实施集中统一防治。针对玉米螟,大力推行秸秆粉碎还田、放蜂治螟、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黄淮海等重发或危害上升区,突出抓好大喇叭口期药剂防治。针对玉米大小斑病,注重科学施肥用水,在东北、华北、黄淮等常发区,大喇叭口期结合玉米螟等其他病虫害防控喷施对路药剂,降低后期重发风险。针对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一旦发现流行势头,立即结合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实施的“一防双减”、“一喷多效”等,喷药预防,严控流行。(四)油菜、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控。针对油菜菌核病,在长江上、中游等重发区,落实开花始盛期药剂预防措施,必要时盛花期再次进行药剂预防。针对油菜蚜虫,在加强苗期和蕾薹期防控、压低发生基数、预防病毒病基础上,角果期对有蚜枝率达到10%以上的田块,及时喷施药剂防治。针对大豆根腐病,突出抓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针对大豆食心虫,通过性诱、食诱、及时喷施对路药剂控制成虫,降低田间幼虫危害程度。针对大豆蚜虫,推行达标防治,在田间卷叶率达5%以上时,及时喷施对路药剂。(五)果菜茶绿色防控。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综合“替、精、统、综”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生长全程为主线,经济实用、简便有效、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措施推广应用,大幅增加绿色防控实施面积。四、重点任务(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源头区、迁飞过渡带、重发区和边境高风险区加密布设监测站点,增配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施,提升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等末端发现能力。完善国家、省、县级农作物监测信息平台,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智慧植保建设。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周报、突发病虫当日即报制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科学决策、指导防控。同时,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监测治理,推行对症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加快转变防控组织方式。以粮油主产区遴选的3600个装备精良、管理规范、年服务面积1万亩以上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为重点,加大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大力推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加强服务组织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鼓励专业化防治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措施,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着力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同时,依托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一批专业应急防治队伍,提高突发病虫害应急处置能力。(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以粮食作物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以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生态保护区为重点,省部联动,建立100个绿色防控基地,推广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分区域、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防效好、用量少的高效低风险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效率。层层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同时,以豇豆为重点,继续抓好豇豆、芹菜、韭菜“三棵菜”减药控残工作,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五、保障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等相关规定,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优化防控方案,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指导,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二)强化体系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精神,继续按照《农业农村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要求,持续推进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和村级植保员,确保病虫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三)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防控一线开展指导,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严防因农药使用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四)强化资金支持。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各地在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五)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六、行动安排(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上旬,制定印发行动方案,科学研判发生趋势,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3月底以前,各省份农业农村部门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及时动员部署。3—7月,针对关键作物、病虫发生时段分别召开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启动会、冬油菜及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推进会、秋季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三)准确会商趋势。4月上旬、4月中旬、5月上旬、7月中旬,分别开展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夏蝗、早稻重大病虫、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组织专家科学分析蝗虫和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四)严格信息报送。2—6月对小麦重大病虫、3—9月对草地贪夜蛾、6—9月对水稻重大病虫、6—8月对蝗虫发生防控信息实行“一周一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五)加强调研指导。3月中旬至5月中旬、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建立分片包干联系制度,分别组派工作组,采取日常联系和关键时期现场指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夏粮、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指导并协助各地落实防控措施。同时,适时开展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巡回指导及专项调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附件2023年病虫害统防统治或绿色防控任务分解表单位:万亩次序号省份小麦重大病虫害水稻重大病虫害玉米重大病虫害蝗虫合计1天津7545401602河北18808608028203山西6604406011604内蒙古99017011605辽宁830100018306吉林1120105021707黑龙江4860260074608上海1801809江苏226547005015703010浙江102010103011安徽2580487016015762512福建7101072013江西562010563014山东30001370100447015河南48102501180100634016湖北9704820195598517湖南8020110813018广东217030220019广西322015520339520海南2402026021重庆5409063022四川720241033080354023贵州150710145100524云南150710600146025西藏404026陕西100024080132027甘肃72012084028青海707029宁夏705012030新疆8801601801220总计200004700012000100080000
农业农村部网站 | 分享: 2023-03-14
(记者 李世芳 黄雪松)昨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四川省城乡发展处于深度融合时期,与城镇相比,农村在资源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差距,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据了解,当日新闻发布会主题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自然资源厅、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有关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自然资源 严守安全底线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陈涛在会上提出,四川要重点抓好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推动资本、技术、人才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突破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障碍;以及保护城乡历史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等。在具体工作层面,将按照“严守自然资源安全底线,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职能定位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将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其中,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面,会上提出,争取国家早日批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尽快完善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与此同时,引导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发展也是关注重点,要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坚决落实耕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研究制定强化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在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用矿保障方面,积极争取将四川纳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试点省份,推进锂、钒钛、稀土等国家紧缺的矿产资源实现找矿突破,同步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矿业权出让等相关工作。在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四川完善生态修复制度体系,全力推动省级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落地落实,同步加快市级和重点生态县的规划编制和报批。同时,四川也在做好城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推进重点隐患避险搬迁,切实加强工程治理项目监管,始终把地灾防治作为“生命工程”贯穿于灾后重建全过程,督促指导地震灾区统筹做好汛期的地灾防治和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此外,四川积极推进城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有序推进森林、湿地、草原、水资源、地理国情监测等专项调查,积极开展城镇国土空间监测。金融资源 向农业农村倾斜2022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4万亿元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资金要素的畅通循环,那么如何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破解县域资金外流等难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黄全祥介绍,“2022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促进了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提升县域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四川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完善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对县域法人机构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缴存比例仅为5%;同时为法人机构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目前支农再贷款余额388.5亿元,有效扩大了县域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来源,支持加大县域信贷投放。2022年末,四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个百分点,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同比提升了9.8个百分点。在农业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方面,四川积极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工具,为农田水利、农村污水处理、乡镇管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和补短板项目补充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中长期资金配套融资支持。2022年末,全省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124亿元,同比增长22.3%。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四川持续开展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创建,组织开展“送码入户、一键贷款”信贷直通车专项活动,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对接“线下常态化、线上全覆盖”。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向60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放贷款余额169.5亿元,支持6.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探索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推动农业资源变资金。“我们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和交易流转体系建设,完善资金投入的风险分担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仓单、大型农机具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产品,有效盘活农村资产。”黄全祥说,2022年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已在全省18个市州落地,贷款余额41.5亿元,同比增长59.3%。支持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促进城乡人员双向流动。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通过基金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向重点人群发放低利率创业贷款。2022年,全省金融机构向15294名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亿元,及时满足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资金需求。科技赋能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四川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577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四川省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体现在科技资源的分布上,那么,科技厅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有什么举措?“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厅坚持科技赋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园区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特派员和区域科技协同等为抓手,集聚创新要素,强化试点示范,通过科技手段集成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景世刚介绍道。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建设,支撑引领城乡科技示范。立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科技引领示范,全省共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家,调整优化布局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3家,打造一批五良配套的科技示范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了园区的要素聚集、集成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立项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数百项,引导和支持科研单位、高校、龙头企业向落地在乡镇、村等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有效促进了增产增收。强化科技人才和科普带动,助推创新要素向基层流动。重点建设25个国家特派团和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20个,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577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等应用示范。落实“三区”科技人员专项,每年选派人员1000名以上,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农村创业骨干、创业扶贫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40000余名。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深化地区开放合作。专门设立区域创新发展专项,推动四川与重庆、四川与东部发达地区创新主体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速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向西部转移,引导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高效聚集,先后签署省际科技合作协议6个、园区对口合作协议20余个,推动了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3-1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罗琴 谢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惊蛰过后、桃红梨白,在全民义务植树之际,3月13日,三台县水利局会同灵兴镇党政干部、花庙村常职干部、市县驻村队员及争胜卫生院40余人运用清河护岸、生态治理,在双汇溪畔开展植树造林增绿添美行动。县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定权与灵兴镇党委书记黄逢春在小溪旁共同栽下了紫薇花树,县水利局机关各支部各股室的同志,镇政府机关全体干部热火朝天共同参与植树劳动。只见,一个个树窝规范成型,一株株花树渐成哨兵。打浆、下苗、施肥、培土、浇水,大伙儿忙得汗流夹背。县水保中心主任罗琴认为: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所以,防治水土流失是一项基本国策。灵兴镇副镇长刘洋彬表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规模地绿化美化三合一大花庙脱贫村行动也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内容。绿色高质量发展农林水牧就是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这些年,镇村干部高度重视河湖环境治理,水土安全、天然林保护、水果产业、冬水田湿地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工程,拓展了“枇杷、雪梨、蜜桃”等一系列绿色富民效应。水土安全、绿色发展始终是我们的生命线。陈定权副局长希望水利人所帮扶的花庙要着力挖掘好经济资源,深化造林护绿效益,跟进水土保护管理,科学用好绿色资源,切实在乡村五大振兴上取得新成效。现阶段,正值汛前保持水土、植树造林的关键期,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选择好路段、地块,备好种苗,组织力量建好一批再添效益的林地,增进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4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雷玉林 谢勇)科普惠农送关爱,乡村振兴增作为。3月10日,四川省三台县科协会同绵阳市老科协的志愿者在“台湾著名音乐家阿里山之父”邓禹平故里魏城河畔三元镇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春耕生产活动。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是日,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何松作了全市当前推广的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专场报告。县委科协、县科技局、县疾控中心和镇政府有关领导专家发放了科普宣讲资料,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地宣讲。当地村社干部和农民群众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绵阳市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宋万兴、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通明、副会长兼副秘书长饶志清、 孙久文等现场指导。科技支农下乡是市县科协2023年实施的“五进”活动重要内容,由市老科协农业经济信息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年内将面向基层作五场以上专题报告。在此期间,有效推广粮油作物新品种已获得群众广泛好评。包括了12种小麦、6种油菜、5种水稻、7种花生、8种玉米系列优良新品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38种粮油作物新品种的生长规律特点,发展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的真知灼见引人入胜。农村干群踊跃提问,积极请教作物选育、播种、生长、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县疾控中心专家雷玉林作了第28个世界结核病日相关科谱宣传。她从“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出发,阐明了“肺结核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咳嗽或咳痰2周,应怀疑得了肺结核,须及时就诊。当然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须掩口鼻,戴口罩可减少肺结核传播。应规范全程治疗,当然多可治愈,还避免传染家人社会。县科协副主席兼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锦秀,运用科普大蓬车,结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推进主导产业振兴发展,如何正确使用家电、电动车、手机等进行科谱宣讲,深受大家欢迎喜爱。绵阳市老科协宋万兴副会长表示:现代科技正在改变现实的生产生话,我们要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以前沿科技为群众增收致富插上腾飞的幸福翅膀!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12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就业、重创新,谋发展、惠民生,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一家人。在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党和国家关于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方针,不断巩固发展民营经济增活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好评。所谓“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谓“三个没有变”,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没有变,党和政府真正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政策没有变。所谓“两个健康”,是让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认真执行“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方针,这是激活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关键。当然,迈向共同富裕,也是民营经济须担承的社会责任。新时代十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良性循环、健康成长。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让搞民营经济的吃下定心丸、安心求发展,且为非公经济走向更广舞台注入了新动力。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也要加强自我学习、修养和提升。充分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模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9
(记者 邵明亮)从3月1日起,《四川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从省级层面对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进行了规范,对提升我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意义重大。  水资源调度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各类水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进行调节、控制和分配的活动。《办法》明确,水资源调度应当遵循保障民生、保护生态、节水蓄能,优化配置、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区域水资源调度应当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航运调度以及防洪、灌溉、供水等水工程的运行调度应当服从水资源统一调度。  应急调度在《办法》中被列为独立章节进行了重点部署。针对水旱灾害、水污染、航运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和水工程运行故障等突发事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突发事件的水资源应急调度预案。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3-03-08
​四川三农新闻网绵阳讯(通讯员 长河川淼)激荡光荣梦想、憧憬宏伟蓝图,2023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在首都北京胜利召开。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催人奋进的重要盛会。面向新时代,尤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一心一意抓发展,建好中国式现代化。从去年底党的二十大到今年初的全国两会,立足拼经济,谋发展,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和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已成为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凝心聚力,奔向新征程,不断让老百姓过上美满幸福好日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困难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等因素日益增多。但是,党的领导核心引领、政治思想引领,是最有力的引领,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已谱写出新的华章。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安全并举,经济如期实现总体好转,科技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回望战略布局到精准施策,一张张宏伟蓝图正变成一幅幅和美画卷。着眼强国建设迈向伟大复兴,更要把党的二十大所确定的长远发展路线图转化为阶段性施工图,而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对推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至关重要。切实统一思想、意志、行动,以民主聚共识,以共识凝力量,就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更强合力!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3-03-06
(记者 陈泳 实习记者 赵珊)今年起,成都广大农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将更加规范有序。记者2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都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3月26日起正式施行,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条件与方式、流转程序、管理服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将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以下简称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办法》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农村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成都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台的。其中,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进行了进一步强化,明确提出“禁止闲置、荒芜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今后,成都的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优先种植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社会资本未经审核不得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还明确了流转条件、方式、程序以及管理服务的诸多细则。今后,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将通过签订意向协议、审查审核、签订合同、备案合同、履行合同环节,社会资本未经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不得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活动;发包方向受让方提供生产管理服务的,可依法向受让方收取适量管理费用,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应当签订管理服务协议,管理费用标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方和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三方协商确定。管理费用应当纳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者其他公益性支出。农业经营周期性强、需要长期持续投入。针对成都市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普遍于2027年、2028年到期的实际,《办法》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土地流转双方可以根据‘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法律规定,以另行签订协议等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的土地流转相关事项”,增强经营业主的投资信心。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3-03-03
建立补充耕地指标省级统一交易制度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3月1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对《实施办法》的修订背景及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阖表示,此次《实施办法》的修订,是贯彻土地管理上位法修改的需要,是提升全省土地管理法治化水平的需要。“实践中,我省部分地区开展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这些方面都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有必要及时予以总结并将经实践检验的制度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据介绍,2022年12月2日,《实施办法》经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实施办法》自1987年制订以来,先后经历了4次修正和2次修订,为我省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次全面修订,主要从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聚焦“多规合一”、规范土地征收、突出节约集约导向、优化土地要素保障和健全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体系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施办法》明确了政府的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禁止违规占用耕地开展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挖田造湖造景等活动。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补充耕地指标省级统一交易制度。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发挥基层政府在土地撂荒整治中的作用,要求县、乡级政府鼓励、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恢复闲置、荒芜耕地耕种,防止土地撂荒。  《实施办法》正式施行后,四川将规范土地征收,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实施办法》通过细化完善征地程序和要求,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方式,确保征地程序公开民主,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如在完善土地征收程序上,规定土地现状调查结果应当由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确认;经听证修改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按原有的途径予以公告;将市、县级政府应当召开听证会的“多数”界定为“超过二分之一”;明确纳入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人员名单的提出、审核、公示、核定、审定程序。  《实施办法》还对土地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优化,明确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土地管理职责。优化完善督察执法体系,建立自然资源督察制度、土地执法责任机制、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土地市场信用监管机制,并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3-03-0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